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补肾中药对去势大鼠雌性激素、骨代谢及破骨细胞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邢亚明 赵地 孙跃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9年第4期413-418,共6页
目的探究补肾中药对去势大鼠雌性激素、骨代谢及破骨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选取雌性SD大鼠40只,建立骨质疏松模型,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补肾中药组、密钙息组,10只/组。各组对应给予生理盐水、补肾中药、密钙息注射液治疗3个月。检测... 目的探究补肾中药对去势大鼠雌性激素、骨代谢及破骨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选取雌性SD大鼠40只,建立骨质疏松模型,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补肾中药组、密钙息组,10只/组。各组对应给予生理盐水、补肾中药、密钙息注射液治疗3个月。检测各组大鼠血清钙(Ca)、磷(P)、碱性磷酸酶(ALP)含量;用ELISA法检测血清雌二醇(E2)、骨钙素(BG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5b)、Ⅰ型胶原C端肽(CTX)、羟赖氨酸糖苷(GHY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7(IL-17)、NF-κB受体激活蛋白配体(RANKL);检测腰椎骨密度(BMD)及最大承载力。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补肾中药组大鼠血清Ca、P下降,E2升高,骨形成指标ALP、BGP升高,胶原蛋白的分解产物CTX、GHYL升高,破骨细胞分泌的TRAP5b也升高,炎症因子TNF-α、IL-17、NF-κB水平均降低,腰椎BMD及最大承载力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中药能通过提升去势大鼠雌激素水平,改善骨代谢,增加骨量,抑制炎症反应及破骨细胞活性,达到防治骨质疏松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中药 去势大鼠 雌性激素 骨代谢 破骨细胞
原文传递
恶性肿瘤患者放疗后侵袭性真菌病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6
2
作者 王文辉 梁雪峰 +4 位作者 韩春燕 尉若川 辛江泽 冯斌 张振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351-1353,1357,共4页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放疗后侵袭性真菌病(IFD)的发病率、发病时间及危险因素,为IFD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山东省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2017年11月-2019年4月期间行放疗的345例患者的性别、年龄、原发病诊断、合...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放疗后侵袭性真菌病(IFD)的发病率、发病时间及危险因素,为IFD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山东省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2017年11月-2019年4月期间行放疗的345例患者的性别、年龄、原发病诊断、合并良性基础疾病等一般资料及诊治情况,疑似出现侵袭性真菌病的患者进行影像学、血清学、微生物学检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45例恶性肿瘤患者放疗后发生IFD29例次,其中确诊6例次,临床诊断11例次,拟诊12例次,总体发生率为8.4%。平均IFD发生时间为放疗开始后(36.8±25.41)d。共真菌15例次(其中念珠菌10例次,曲霉菌5例次),标本分别来源于外周血或骨髓5例,痰或呼吸道灌洗液9例,活组织标本1例。在未明确病原体的病例中,有1例GM试验阳性,G试验阳性、GM试验阴性1例,未检出隐球菌及肺孢子菌感染者。肺癌、合并基础疾病、出现重度粒细胞缺乏、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是IFD发生高危因素(P值分别为0.039、0.005、0.001、0.047)。结论 IFD临床诊断困难,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恶性肿瘤放疗后疑似患者,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降低感染发生率,保证患者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真菌病 临床特点 免疫损伤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电气设备的检修程序分析
3
作者 孙清华 《集成电路应用》 2020年第3期84-85,共2页
阐述电气设备检修的目的,分类及其主要设备的检修程序,检修质量的重要性。包括电气设备检修前期的准备工作,设备检修中的组织和管理,检修后的验收。
关键词 电气工程 设备检修 检修程序
下载PDF
桂枝芍药知母汤结合甲氨蝶呤在风湿免疫科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
4
作者 邢亚明 孙跃 赵地 《当代医学》 2019年第25期136-138,共3页
目的研究桂枝芍药知母汤结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本院收治的94例R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行美洛昔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行桂枝芍药知母汤结合甲氨蝶呤治疗.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目的研究桂枝芍药知母汤结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本院收治的94例R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行美洛昔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行桂枝芍药知母汤结合甲氨蝶呤治疗.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评价中医症状体征积分,采用Barthel量表评价日常生活能力,采用Fugl-Meyer量表评价关节运动功能,并检测血清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IL-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上,观察组和对照组依次为93.62%、78.7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平均中医症状体征积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平均Fugl-Meyer、Barthel评分较治疗前均升高(P<0.05),但在各指标改善幅度上,观察组均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平均血清Hs-CRP、IL-1、TNF-α指标值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但在各指标下降幅度上,观察组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桂枝芍药知母汤结合甲氨蝶呤治疗RA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炎症反应,改善症状及体征,提高关节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免疫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 桂枝芍药知母汤 甲氨蝶呤
下载PDF
反复窦性搏动-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现象揭示左室折返环裂隙现象
5
作者 杜新英 薛江华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20年第4期415-416,共2页
患者因尿毒症规律血液透析入院。因透析后憋闷、心悸多次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均反复出现窦性搏动-房性早搏-室性早搏(NSV)现象。符合左室折返环裂隙现象。提示:尿毒症可致左室肥大伴劳损,产生折返环及折返环入口传入阻滞区裂隙现象。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尿毒症 房性早搏 折返 室性早搏 裂隙现象
原文传递
电针干预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4
6
作者 张吉芳 韩冰 孙国栋 《山东医药》 CAS 2019年第19期35-38,共4页
目的探讨电针干预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择成年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30只。模型组和电针组通过改良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仅分离血管,不进行... 目的探讨电针干预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择成年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30只。模型组和电针组通过改良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仅分离血管,不进行阻闭;电针组造模结束即刻电针刺激百会穴、大椎穴,每12h治疗1次,每次30min,共治疗5次。各组分别于再灌注6、24、48h,采用Longa法进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各组再灌注48h,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检测缺血侧局部脑血流量和血流速度;各组随机选取10只,断头处死,迅速取出大脑组织,均匀切片,TTC染色,计算脑梗死体积百分比;各组随机选取10只,断头处死,取缺血侧脑皮质,采用TUNEL染色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率;剩余大鼠,断头处死,取脑组织,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关键因子β-catenin蛋白及凋亡相关因子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脑血流量和血流速度明显降低,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脑梗死面积百分比以及神经细胞凋亡率均明显升高,脑组织Bax蛋白表达明显升高,而β-catenin、Bcl-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脑血流量和血流速度均明显升高,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脑梗死面积百分比以及神经细胞凋亡率均明显降低,脑组织Bax蛋白表达明显降低,而β-catenin、Bcl-2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均<0.05)。结论电针干预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及抑制Bax蛋白表达、促进Bcl-2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电针疗法 细胞凋亡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下载PDF
血清sEGFR、CEA及Cyfra21-1水平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徐淑媛 纪全江 国丽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07-111,共5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可溶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sEGFR)、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表达水平与总生存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NSCLC患者127例(病理类型为鳞癌42例、腺癌85例,TNM分期为Ⅱ+Ⅲ期45例、Ⅳ期82...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可溶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sEGFR)、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表达水平与总生存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NSCLC患者127例(病理类型为鳞癌42例、腺癌85例,TNM分期为Ⅱ+Ⅲ期45例、Ⅳ期82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sEGFR表达量,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CEA、Cyfra21-1表达量,分析上述指标表达水平正常值组与异常值组NSCL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与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NSCLC患者的sEGFR、CEA表达水平与临床分期有关联(P<0.05)。腺癌患者血清CEA显著高于鳞癌(P<0.05),血清Cyfra21-1在患者疾病一般特征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EGFR降低、CEA和Cyfra21-1水平升高的患者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9.0(4.0,21.25)、8.5(4.0,16.0)和8.0(4.0,13.25)个月,与正常值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SCLC患者sEGFR表达水平降低、CEA和Cyfra21-1升高与总生存期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可通过检测患者血清sEGFR、CEA、Cyfra21-1水平评估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可溶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癌胚抗原 细胞角蛋白19片段 预后
原文传递
艾滋病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的临床和MRI特点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刘玉丽 温丽娟 王道庆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9年第7期12-15,25,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艾滋病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PML)MRI特点和临床表现,加深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8例经临床证实的艾滋病PML病人,7例行MRI平扫,1例行MR平扫(包括DWI)、增强扫描及MR波谱成像。对发病部位、MRI信号特点及病人临床表现加以观察... 目的通过分析艾滋病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PML)MRI特点和临床表现,加深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8例经临床证实的艾滋病PML病人,7例行MRI平扫,1例行MR平扫(包括DWI)、增强扫描及MR波谱成像。对发病部位、MRI信号特点及病人临床表现加以观察分析。8例均行脑脊液JC病毒检测。结果本组艾滋病PML发生于小脑幕上3例,小脑幕下1例,幕上和幕下同时受累4例,1例累及双侧尾状核头部。幕上病变位于血流最丰富的皮质下白质。幕上及幕下脑白质病变双侧呈非对称性分布,无占位效应。病变在T1WI呈低信号,T2WI和FLAIR呈高信号。DWI序列额叶脑白质病变呈高信号,增强扫描额叶病变呈斑片状高信号。尾状核头部病变行MR波谱成像,病变较对照区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峰下降,胆碱(Cho)峰升高,乳酸(Lac)峰升高。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主要表现为四肢无力、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及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从确诊PML至死亡时间为3周-14个月。8例脑脊液JC病毒检测均呈阳性。结论艾滋病PML有典型的MRI表现,结合脑脊液JC病毒DNA检测阳性即可做出诊断。临床呈亚急性起病,病情进展迅速,死亡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获得免疫缺陷综合征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药学干预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刘艳 杜相学 《中国药业》 CAS 2019年第S01期181-182,共2页
目的探讨药学干预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开具的200份抗菌药物处方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药学管理;选取医院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开具的200份抗菌药物处方作为观察组,采取常规药学管理与药学干预。... 目的探讨药学干预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开具的200份抗菌药物处方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药学管理;选取医院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开具的200份抗菌药物处方作为观察组,采取常规药学管理与药学干预。比较两组抗菌药物使用天数、住院时间、病原学检测、不合理用药及联合用药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天数为(9.41±2.14)d,住院时间为(10.28±1.56)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0.64±2.23)d和(13.76±1.67)d(P<0.05);观察组不合理用药率为11.00%,联合用药率为17.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50%和28.00%(P<0.05);观察组病原学检测率为60.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2.50%(P<0.05)。结论药学干预应用于抗菌药物药学管理,能使用药更规范合理,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缩短用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学干预 抗菌药物 病原学检测 合理用药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射频消融术后肿瘤相关性死亡危险因素的研究
10
作者 张卫华 《世界复合医学》 2019年第7期100-103,共4页
目的搜集分析射频消融术后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发生肿瘤相关性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2月的在该院行射频消融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00例,并搜集患者的年龄、肿瘤分期、术前肿瘤直径等一般资料,并给予单因素、Logist... 目的搜集分析射频消融术后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发生肿瘤相关性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2月的在该院行射频消融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00例,并搜集患者的年龄、肿瘤分期、术前肿瘤直径等一般资料,并给予单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瘤直径<3 cm 与≥3 cm 患者的生存率分别为 90.9%(20/22)、33.3%(26/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901,P<0.05);接受辅助治疗与非接受辅助治疗患者的生存率分别为 62.5 %(35/56)、25.0 %(11/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949,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期、肿瘤直径与术后辅助治疗是射频消融术后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发生肿瘤相关性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精准的肿瘤分期、直径的大小和规范的术后辅助治疗对减少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射频消融术后肿瘤相关性死亡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射频消融术 肿瘤相关性死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