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被引量:15
1
作者 王娜娜 刘宏元 +7 位作者 李英 王艳君 董红云 张燕 张锡金 高洁 梁守真 李新华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3-158,共6页
黄河三角洲湿地是我国暖温带最广阔、最完整、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同时又具有原生性、增长性、脆弱性等显著地域特征,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和生态价值。本研究评估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计为543.69亿元。价值量由... 黄河三角洲湿地是我国暖温带最广阔、最完整、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同时又具有原生性、增长性、脆弱性等显著地域特征,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和生态价值。本研究评估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计为543.69亿元。价值量由高到低依次是支持服务(216.85亿元)、文化服务(177.88亿元)、调节服务(121.30亿元)、供给服务(27.66亿元),分别占总价值量的39.88%、32.72%、22.31%和5.09%。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的五大单项服务价值为生物多样性、旅游休闲、水质净化、气候调节和土壤保持价值,价值量分别为197.30亿、163.88亿、90.25亿、20.86亿和19.55亿元,占到总服务价值的90.47%。各种因素影响下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变化较快,及时对其服务价值进行综合评估,不仅能够了解该区域的湿地现状,还能为湿地保护提供有力的基础支撑,为实现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湿地 生态系统服务 价值评估
下载PDF
羊肚菌生物学特性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2
作者 张建军 贾乐 +3 位作者 李广贤 周学标 朱其松 李景岭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49-156,共8页
羊肚菌是近几年新兴的一类可人工栽培的珍稀食药用真菌,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多种药用价值。根据查阅的相关文献资料,本文对羊肚菌的生物学特性、营养组分及生物活性的研究概况进行综述。目前可栽培的羊肚菌品种多为低温腐生型蕈菌,需... 羊肚菌是近几年新兴的一类可人工栽培的珍稀食药用真菌,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多种药用价值。根据查阅的相关文献资料,本文对羊肚菌的生物学特性、营养组分及生物活性的研究概况进行综述。目前可栽培的羊肚菌品种多为低温腐生型蕈菌,需要较为严格的环境条件,大田栽培中外援营养袋的提供对于稳定羊肚菌的产量和品质起到一定作用。生物活性方面,羊肚菌含有多糖、氨基酸、脂肪酸、微量元素等多种活性成分,表现出较好的抗氧化、抗肿瘤及器官保护等功效。本文可为羊肚菌栽培技术研究及功能性食品药品的研发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肚菌 生物学特性 生物活性
下载PDF
基于SPEI的黄河流域多时间尺度干湿变化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梁守真 隋学艳 +4 位作者 王猛 李新华 董红云 姚慧敏 马万栋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31-241,共11页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地带和生态屏障,水资源匮乏,研究流域的干湿变化对于水资源的合理管理和利用、促进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运用1966—2015年3个时间尺度(年、半年、季节尺度)的SPEI数据,基于EOF,Mann-Kendal...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地带和生态屏障,水资源匮乏,研究流域的干湿变化对于水资源的合理管理和利用、促进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运用1966—2015年3个时间尺度(年、半年、季节尺度)的SPEI数据,基于EOF,Mann-Kendall方法研究了全球变暖背景下黄河流域的干湿变化特征,并进行归因探讨。结果表明:在过去的50年中,黄河流域的SPEI有显著的年际波动,但大部分区域的SPEI未有显著的增加或降低的趋势,区域之间的干湿变化具有非同步特征;黄河流域气温与SPEI相关性弱,SPEI与降水有更好的同步性;黄河流域夏、秋季节的干旱较冬、春季节严重,中部黄土高原区的干旱事件频率高于黄河流域西部高原和东部平原区。研究表明黄河流域干湿状况存在区域差异,降水是决定SPEI大小的关键因子,异常气候事件—厄尔尼诺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流域的干湿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EI 干湿变化 多时间尺度 干旱 黄河流域
下载PDF
利用CRISPR/Cas9技术编辑OsRR22基因创制耐盐水稻种质资源 被引量:3
4
作者 牛淑琳 鞠培娜 +4 位作者 周冠华 戴南平 周晋军 谢先芝 郑崇珂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0-35,共6页
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盐碱地开发和改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创制高耐盐水稻种质资源,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在水稻品种盐丰47中对OsRR22设计3个靶位点进行基因编辑。通过PCR和测序鉴定,在T_(0)代获得16个突变单株,其... 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盐碱地开发和改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创制高耐盐水稻种质资源,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在水稻品种盐丰47中对OsRR22设计3个靶位点进行基因编辑。通过PCR和测序鉴定,在T_(0)代获得16个突变单株,其中靶位点1和靶位点2均有纯合突变,靶位点3没有检测到突变。在T_(1)代转基因株系中,获得3株纯合突变且无T-DNA插入的纯合突变体。对T_(2)代进行农艺性状分析发现,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的株高显著降低,产量相关农艺性状均无显著变化。苗期耐盐性鉴定结果表明,在200 mmol/L NaCl处理7天后,突变株的存活率比野生型提高30%以上。综上,利用CRISPR/Cas9技术对水稻品种盐丰47进行了耐盐性改良,为耐盐水稻新品种的培育提供了理论和材料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耐盐性 OsRR22 基因编辑
下载PDF
不同种类改性纤维素与生物炭配施对黄淮海平原土壤的改良效果
5
作者 王志炜 魏宇 +3 位作者 刘宏元 王春鑫 陈峰 赵光昕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24年第6期571-583,共13页
在人工气候温室,以旱稻为供试作物,以改性纤维素和生物炭为土壤改良剂,采用盆栽实验,分析改性纤维素、生物炭以及二者配施对土壤理化性质、养分、水分以及旱稻萌发的影响。实验设置对照组CK(不添加改性纤维素和生物炭)、施加质量分数为0... 在人工气候温室,以旱稻为供试作物,以改性纤维素和生物炭为土壤改良剂,采用盆栽实验,分析改性纤维素、生物炭以及二者配施对土壤理化性质、养分、水分以及旱稻萌发的影响。实验设置对照组CK(不添加改性纤维素和生物炭)、施加质量分数为0.05%的3种改性纤维素(CMC-NH_(4)、CMC-Na和CMC-K,分别标记为A1、B1和C1)、施加质量分数为0.10%的3种改性纤维素(分别标记为A2、B2和C2)、施加质量分数为0.50%的生物炭(D1)、质量分数为0.05%的3种改性纤维素与质量分数为0.50%的生物炭配施(分别标记为A1D1、B1D1和C1D1)、质量分数为0.10%的3种改性纤维素与质量分数为0.50%的生物炭配施(分别标记为A2D1、B2D1和C2D1),共14个处理,测定不同处理对土壤理化性质、养分、水分流失量、旱稻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A1和A2处理均可以降低土壤pH值,分别达0.20和0.17个单位,而B1、B2、C2和D1处理均可以增加土壤pH值,分别达0.32、0.43、0.20和0.42个单位;与单施改性纤维素相比,CMC-NH_(4)和CMC-K与生物炭配施有增加土壤pH的趋势,而CMC-Na与生物炭配施对土壤pH无显著影响。与CK相比,A1、A2、B1和B2处理均可以显著增加土壤紧实度,分别达13.69%、22.90%、99.66%和113.58%;单施3种改性纤维素均在不同程度增加了土壤成块性和土壤表层结皮;A1D1、A2D1、B1D1和B2D1处理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土壤紧实度,分别达8.88%、11.78%、14.95%和14.24%,同时与单施改性纤维素相比,A1D1、A2D1、B1D1、B2D1、C1D1和C2D1处理也可以降低土壤表层结皮厚度,分别降低了52.55%、60.59%、29.94%、38.65%、43.54%和45.20%。与CK相比,A2和A2D1处理均可以显著增加土壤铵态氮含量,分别达275.84%和48.99%;而C1、C2、C1D1和C2D1处理均显著降低了土壤铵态氮含量,分别达51.01%、53.02%、41.61%和45.64%。单施3种改性纤维素和生物炭均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土壤硝态氮、速效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纤维素 生物炭 土壤养分 土壤保水性 生物量
下载PDF
燕麦对滨海盐渍土的适应性及纳盐改土效果
6
作者 陈建爱 陈为京 +2 位作者 张燕 郭来春 任长忠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9-164,共6页
为探索燕麦植株对滨海盐渍土的适应性及纳盐改土效果,本试验以白燕2号为材料,在东营的3种类型滨海盐渍土上(轻度、中度、重度)设6个区顶凌播种,观测燕麦农艺性状及田间覆盖率,测定燕麦全株及籽粒产量和燕麦不同部位及收获期0~20 cm土层... 为探索燕麦植株对滨海盐渍土的适应性及纳盐改土效果,本试验以白燕2号为材料,在东营的3种类型滨海盐渍土上(轻度、中度、重度)设6个区顶凌播种,观测燕麦农艺性状及田间覆盖率,测定燕麦全株及籽粒产量和燕麦不同部位及收获期0~20 cm土层土壤可溶性盐和Na+含量。结果表明,白燕2号在3种滨海盐渍土壤中均能生长,但适应程度不同,全株产量为3.320~18.780 t·hm^(-2),籽粒产量为0.456~4.106 t·hm^(-2),基本趋势为轻度盐渍土>中度盐渍土>重度盐渍土;燕麦利用植株的储盐能力将盐渍土部分可溶性盐移出土壤,燕麦全株移出可溶性盐量为0.161~1.508 t·hm^(-2),籽粒移出可溶性盐量为2.961~43.242 kg·hm^(-2);春季返盐高峰后,裸露地土壤表层盐表聚严重,试验区燕麦收获期0~20 cm土层土壤可溶性盐和Na+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燕麦植株不同部位的可溶性盐、Na+分配结果显示,燕麦秸秆含盐量最高,达96.954 g·kg^(-1),是根的3.576倍、籽粒的12.803倍,秸秆内Na+含量最高,为20.242 g·kg^(-1),是根的5.190倍、籽粒的55.763倍。可见,燕麦植株通过在不同部位间合理分配可溶性盐和Na+来提高燕麦的耐盐性。综上表明,燕麦植株通过吸盐、储盐、收获移盐等纳盐过程对滨海盐渍土的改良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滨海盐渍土 适应性 纳盐 土壤改良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微咸水灌溉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郑崇珂 戴南平 +7 位作者 周冠华 彭永彬 解丽霞 孙伟 周晋军 张希军 赵翔宇 谢先芝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7-23,共7页
如何提高黄河三角洲微咸水利用率,节约淡水资源是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水稻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以多个水稻品种为材料,比较了不同盐度、不同发育时期微咸水灌溉下产量相关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全生育期3 g/L和5 g/L盐度的微咸水灌溉... 如何提高黄河三角洲微咸水利用率,节约淡水资源是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水稻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以多个水稻品种为材料,比较了不同盐度、不同发育时期微咸水灌溉下产量相关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全生育期3 g/L和5 g/L盐度的微咸水灌溉均影响水稻产量,其中3 g/L微咸水灌溉主要影响了穗粒数和千粒重,而5 g/L微咸水灌溉影响是多方面的;全生育期3 g/L微咸水灌溉产量降低约10%,而5 g/L微咸水灌溉减产超过40%。在插秧返苗期3 g/L微咸水浇灌会降低成苗率,但一定程度上提高水稻的耐盐能力,降低盐胁迫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相对其他时期,仅在分蘖期进行5 g/L微咸水灌溉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相对较小;孕穗灌浆期用微咸水灌溉严重影响水稻灌浆。因此,在当地淡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在返苗期和分蘖期使用3 g/L的微咸水进行灌溉,但要适当增加该单位面积内苗数,缓解因成苗率降低造成的产量损失,而分蘖期可以适当采用高盐度微咸水灌溉,但不宜超过5 g/L,孕穗灌浆期微咸水盐度应严格控制在3 g/L以下。黄河三角洲地区微咸水资源的利用能够充分节约淡水资源,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微咸水 生育期 发育时期 产量性状
下载PDF
玉米与不同植物间作模式的生态服务价值评估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卓 刘茹捷 +6 位作者 李新华 李丽莉 刘云 张燕 宋莹莹 王璐 门兴元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62-1071,共10页
为探究适宜山东省东营市玉米种植的高效间作模式,设置玉米-辣椒(4行∶5行)、玉米-大豆(4行∶6行)、玉米-花生(4行∶6行)和玉米-天人菊(4行∶6行)4种间作模式,以单作玉米作为对照组,基于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理论,通过初级产品经济... 为探究适宜山东省东营市玉米种植的高效间作模式,设置玉米-辣椒(4行∶5行)、玉米-大豆(4行∶6行)、玉米-花生(4行∶6行)和玉米-天人菊(4行∶6行)4种间作模式,以单作玉米作为对照组,基于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理论,通过初级产品经济价值和人工及生产资料等投入成本来估算各间作模式的经济效益,并结合生态系统的控害能力、物种丰富度和土壤营养指标来综合评估各间作模式的生态服务价值。结果表明,相较于单作玉米模式,玉米-大豆和玉米-花生间作模式的经济效益分别增加了48.44%和13.02%;玉米-辣椒和玉米-大豆间作模式的虫害发生量显著减少了50.00%和68.75%,同时物种丰富度分别提高了32.21%和33.13%;玉米-大豆和玉米-花生间作模式的土壤有机质积累量分别显著提高了150.04%和131.49%。综合评估结果表明玉米-大豆间作的经济价值和土壤调节能力最优,玉米-天人菊间作的物种丰富度最高,其生态涵养能力最佳,可针对东营市玉米产业的不同需求选择适宜的间作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间作模式 控害能力 物种丰富度 土壤营养指标 生态服务价值
原文传递
改性纤维素对旱稻萌发和旱地土壤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刘宏元 周志花 +2 位作者 赵光昕 王艳君 王娜娜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68-175,共8页
水资源短缺和养分利用率低一直是制约我国旱地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改性纤维素能够有效固持土壤水分和养分,同时还具有缓释作用促进作物生长。探究了羧甲基纤维素(Carboxymethylcellulose,CMC)对旱地土壤性质的影响及其在植株生长过程... 水资源短缺和养分利用率低一直是制约我国旱地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改性纤维素能够有效固持土壤水分和养分,同时还具有缓释作用促进作物生长。探究了羧甲基纤维素(Carboxymethylcellulose,CMC)对旱地土壤性质的影响及其在植株生长过程中的实际应用效果,为羧甲基纤维素在旱地土壤中施用量、施用方法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旱稻盆栽试验,研究CMC-NH4、CMC-Na和CMC-K施加量为0.05%、0.10%、0.30%和0.50%时对旱稻萌发、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施加0.05%的3种改性纤维素均可以促进旱稻萌发和增加地上部生物量,达214.29%~316.33%。施加改性纤维素能降低培养前期土壤水分流失量,但对土壤累积水分流失量无显著性影响;其对土壤物理性质影响较大,尤其是CMC-NH4和CMC-Na可以增加土壤硬度以及土壤紧实度。施加CMC-NH4有降低土壤pH的趋势,而施加CMC-Na和CMC-K有增加土壤pH的趋势。施加CMC-NH4可以增加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分别达202.45%~1017.79%和48.20%~172.60%;3种改性纤维素均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土壤速效磷含量;仅施加CMC-K可以显著增加土壤速效钾含量,达344.94%~1458.73%。因此,3种改性纤维素施加量为0.05%时有利于作物生长和土壤养分的增加,可以作为旱地土壤改良剂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纤维素 土壤养分 土壤水分 旱稻生长
下载PDF
技术偏好异质性、农户参与式方案创设与政策绿色转型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娜娜 王志刚 罗良国 《中国农村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6-156,共21页
本文基于离散选择实验,以绿色农业技术与配套政策为主要内容创设农业环境计划方案,利用对宁夏和黑龙江两省(区)195户稻农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混合Logit模型和潜在类别模型分析稻农选择农业环境计划方案的行为规律、受偿意愿,并创设最佳... 本文基于离散选择实验,以绿色农业技术与配套政策为主要内容创设农业环境计划方案,利用对宁夏和黑龙江两省(区)195户稻农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混合Logit模型和潜在类别模型分析稻农选择农业环境计划方案的行为规律、受偿意愿,并创设最佳农业环境计划方案。本研究得到四点结论:第一,稻农整体上偏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田间技术培训,抵触秸秆还田、高效低毒生物农药、生态沟渠和生态缓冲带技术。第二,稻农在对绿色农业技术和培训方式的选择上呈现显著的异质性,本文依其选择偏好分为体力节约型和时间节约型两类。两类稻农农业环境计划方案的参与率分别为45.11%和49.59%,与国际同类研究相比处于较高水平。第三,对于体力节约型稻农,测土配方施肥、参加田间和村部技术培训能够显著促进其参与农业环境计划方案,而秸秆还田、高效低毒生物农药和生态沟渠技术对其参与农业环境计划方案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对于时间节约型稻农,测土配方施肥、侧条施肥、30%有机肥替代无机肥等技术对其参与农业环境计划方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生态缓冲带技术和三种培训对其参与农业环境计划方案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第四,因偏好异质性的存在,稻农受偿意愿有很大差异。本文根据稻农偏好异质性计算出差异化且更具针对性的受偿意愿。对于两类稻农偏好的技术,即使放弃一部分补偿他们也愿意采用这些技术;而对于两类稻农非偏好的技术,政府给予稻农更高的补贴激励就显得尤为重要。最终,本文创设了最佳农业环境计划方案,方案由必选部分、可选部分、培训要求、补贴额度与其他要求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农业技术 农业环境计划 政策绿色转型 离散选择实验 偏好异质性
原文传递
拟南芥光敏色素B氨基酸位点突变对其结构与功能的影响
11
作者 陈艳晓 李亚萍 +8 位作者 周晋军 解丽霞 彭永彬 孙伟 和亚男 蒋聪慧 王增兰 郑崇珂 谢先芝 《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1-494,共14页
生物体为适应外界不断变化的光环境,进化出不同的光受体,其中光敏色素是一类经典的植物感受红光和远红光的受体蛋白,其通过暗适应的Pr状态和光激活的Pfr状态之间的光转换来检测红光和远红光。植物光敏色素具有1个保守的N端感光区域和1个... 生物体为适应外界不断变化的光环境,进化出不同的光受体,其中光敏色素是一类经典的植物感受红光和远红光的受体蛋白,其通过暗适应的Pr状态和光激活的Pfr状态之间的光转换来检测红光和远红光。植物光敏色素具有1个保守的N端感光区域和1个C端调节区域,其中N端部分包括NTE、PAS、GAF和PHY亚结构域, C端部分包括2个PAS结构域和1个组氨酸激酶相关结构域(HKRD)。为深入了解光敏色素的结构及功能,已获得许多光敏色素功能缺失或氨基酸位点突变体,并对其进行功能研究,发现N端结构域在光敏色素的光谱特性、光信号感知和光信号转导等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而C端结构域是光敏色素的二聚化与核定位所必需。该文综述了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中光敏色素B (phyB)各亚结构域中氨基酸位点突变对其功能的影响,以期深入理解phyB的结构及功能,为未来通过基因编辑手段进行作物农艺性状的遗传改良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敏色素B 拟南芥 结构域 氨基酸位点突变 功能
原文传递
培育转基因水稻干扰褐飞虱糖运输蛋白基因6的研究
12
作者 谢坤 李娜娜 +5 位作者 丁汉凤 白静 丛韫喆 李广贤 姚方印 杨永义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38,共7页
褐飞虱是危害水稻的重要害虫,对水稻的生产造成严重破坏。选取对褐飞虱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的糖运输蛋白基因6(Nlst6)为靶标基因,构建表达靶标基因的dsRNA的RNAi载体,通过农杆菌侵染转化培育转基因水稻,筛选获得表达靶标基因的dsRNA和si... 褐飞虱是危害水稻的重要害虫,对水稻的生产造成严重破坏。选取对褐飞虱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的糖运输蛋白基因6(Nlst6)为靶标基因,构建表达靶标基因的dsRNA的RNAi载体,通过农杆菌侵染转化培育转基因水稻,筛选获得表达靶标基因的dsRNA和siRNA的转基因水稻材料。褐飞虱取食转基因水稻后,体内靶标基因的转录水平显著降低,雌虫生殖力及后代若虫体重均显著降低,但未有致死表型出现。综上,通过培育转基因水稻干扰褐飞虱的生长发育来防治褐飞虱成为可能,为后续转基因抗褐飞虱水稻的培育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RNAI 糖运输蛋白基因6 转基因水稻
原文传递
纳米农药控释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润 魏宇 +3 位作者 刘宏元 陈峰 沈钦瑞 王春鑫 《中国农学通报》 2023年第12期99-105,共7页
农药在保障农业生产、提高粮食产量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农药防治病虫害的过程中,由于其活性成分理化性质不稳定和施药过程不合理导致有效成分易降解或流失,常规农药剂型有效利用率只有20%左右,同时存在有效成分... 农药在保障农业生产、提高粮食产量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农药防治病虫害的过程中,由于其活性成分理化性质不稳定和施药过程不合理导致有效成分易降解或流失,常规农药剂型有效利用率只有20%左右,同时存在有效成分释放速度快,药效持效时间短和环境条件影响大等问题。纳米农药控释剂作为当前农药剂型研究的热点,基于纳米分散制备技术和药物载体控制释放特性,将纳米技术和农药特性、防治对象、施药方式和环境条件等因素相结合,可以有效解决农药制剂活性成分损失严重和农药制剂有效利用率低等问题,使活性成分能够根据防治剂量的要求,在特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持续稳定的释放,以达到经济、安全、有效地控制病害虫。本研究综述了纳米生物材料应用于纳米农药控释剂研究进展,并对纳米农药控释剂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农药 载体材料 缓控释放 有效利用率 应用
下载PDF
10个抗稻瘟病基因在黄淮稻区粳稻品种(系)中的分布
14
作者 陈峰 房文文 +7 位作者 刘伟 王沙沙 王海凤 徐建第 朱文银 姜明松 张华 张士永 《北方水稻》 CAS 2024年第4期1-8,20,共9页
利用Pi5、Pii、Pib、Pita、Pita2、Pish、Pi54、Pia、Pizt、Pikm 10个抗瘟基因的分子标记,对94份黄淮稻区粳稻品种(系)进行了分子检测。结果表明,10个基因在供试品种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15.96%、15.96%、87.23%、37.23%、73.40%、85.11%... 利用Pi5、Pii、Pib、Pita、Pita2、Pish、Pi54、Pia、Pizt、Pikm 10个抗瘟基因的分子标记,对94份黄淮稻区粳稻品种(系)进行了分子检测。结果表明,10个基因在供试品种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15.96%、15.96%、87.23%、37.23%、73.40%、85.11%、59.57%、32.98%、29.79%、37.23%。在供试品种中,检测出5个抗瘟基因的品种最多,占供试品种总数的35.1%;检测出4、6、2、3、7、8、1个抗瘟基因的品种分别有23、19、6、6、4、2、1个。本研究初步明确了10个抗瘟基因在94份黄淮稻区水稻品种(系)的分布情况,为抗稻瘟病辅助育种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淮稻区 抗稻瘟病基因 分子标记 HRM
下载PDF
黄河口新生湿地土壤中各形态硫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15
作者 武慧慧 孙志高 +1 位作者 李新华 陈冰冰 《湿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7-348,共12页
2020年9月,在今黄河入海口北部的新生潮滩区内,在碱蓬(Suaeda salsa)盐沼和柽柳(Tamarix chinensis)盐沼设置采样地,采集不同深度的土壤样品,对比了不同采样地土壤全硫、总无机硫以及各形态无机硫(水溶性硫、吸附性硫、盐酸可溶性硫、... 2020年9月,在今黄河入海口北部的新生潮滩区内,在碱蓬(Suaeda salsa)盐沼和柽柳(Tamarix chinensis)盐沼设置采样地,采集不同深度的土壤样品,对比了不同采样地土壤全硫、总无机硫以及各形态无机硫(水溶性硫、吸附性硫、盐酸可溶性硫、盐酸挥发性硫)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碱蓬盐沼和柽柳盐沼0~60 cm深度土壤全硫含量变化在804.96~881.50 mg/kg之间,在中国湿地土壤硫含量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大于世界土壤平均硫含量(700 mg/kg);碱蓬盐沼和柽柳盐沼土壤的全硫含量相近,且都在深层(30~60 cm)土壤中含量较大;碱蓬盐沼和柽柳盐沼土壤中总无机硫含量占全硫含量的比例都较大,其值分别变化在24.02%~42.94%和17.53%~29.22%之间;碱蓬盐沼土壤的总无机硫储量约为柽柳盐沼的1.6倍,前者具有较高的供硫水平;碱蓬盐沼土壤中的水溶性硫、吸附性硫和盐酸可溶性硫含量整体都大于柽柳盐沼,盐酸挥发性硫含量则在柽柳盐沼土壤中较大;在垂直方向上,碱蓬盐沼土壤的水溶性硫含量以及碱蓬盐沼和柽柳盐沼土壤中盐酸可溶性硫含量都在浅土层(0~30 cm)较大,而其他形态无机硫含量则在深土层较大;碱蓬盐沼土壤中不同形态硫的分布主要受土壤颗粒组成和土壤有机碳含量影响,而在柽柳盐沼中主要受土壤有机碳含量和氮养分含量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硫 无机硫 碱蓬盐沼 柽柳盐沼 黄河口
原文传递
化肥优化减施对麦茬旱直播稻强、弱势粒食味与营养品质的影响
16
作者 刘奇华 孙召文 +1 位作者 尹秀波 郑崇珂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7-36,共10页
以常规施肥处理(F0,施N 350 kg/hm^(2)、P_(2)O_(5)135 kg/hm^(2)、K_(2)O 135 kg/hm^(2))为对照,研究不同化肥优化减施处理(F1:施N 280 kg/hm^(2)、P_(2)O_(5)108 kg/hm^(2)、K_(2)O 135 kg/hm^(2);F2:施N 210 kg/hm^(2)、P_(2)O_(5)81... 以常规施肥处理(F0,施N 350 kg/hm^(2)、P_(2)O_(5)135 kg/hm^(2)、K_(2)O 135 kg/hm^(2))为对照,研究不同化肥优化减施处理(F1:施N 280 kg/hm^(2)、P_(2)O_(5)108 kg/hm^(2)、K_(2)O 135 kg/hm^(2);F2:施N 210 kg/hm^(2)、P_(2)O_(5)81 kg/hm^(2)、K_(2)O 135 kg/hm^(2);F3:施N 140 kg/hm^(2)、P_(2)O_(5)54 kg/hm^(2)、K_(2)O 135 kg/hm^(2))对麦茬旱直播稻强、弱势粒食味与营养品质的影响,以期为直播稻优质高产施肥管理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各化肥优化减施处理总体上均显著提高了直播稻强、弱势粒崩解值和峰值黏度,改善了食味品质,F1、F2、F3处理强势粒的崩解值分别比F0处理显著提高8.35%、7.65%、9.78%,F1、F3处理弱势粒的崩解值分别比F0处理显著提高13.25%、11.13%。各化肥优化减施处理总体上均显著降低了强、弱势粒中组氨酸、脯氨酸及锰含量,总体上均显著提高了强、弱势粒中酪氨酸、精氨酸、赖氨酸含量和弱势粒中铜、锌含量,另外,F1处理还显著提高弱势粒中铁含量,F2处理显著提高强势粒中铁、铜含量及强、弱势粒中钙含量。与F0处理相比,F1、F2、F3处理强势粒的酪氨酸含量分别显著提高100.28%、44.76%、41.08%,弱势粒的酪氨酸含量分别显著提高85.21%、61.64%、22.47%;F1、F2、F3处理强势粒的赖氨酸含量分别显著提高28.87%、27.32%、70.62%,F1和F3处理弱势粒的赖氨酸含量分别显著提高27.23%、39.44%;F1、F2、F3处理强势粒的精氨酸含量分别显著提高6.54%、11.84%、2.18%,弱势粒的精氨酸含量分别显著提高32.83%、33.59%、23.02%。与F0处理相比,F1处理弱势粒铁含量显著提高27.16%,F1、F2、F3处理弱势粒锌含量分别显著提高18.86%、6.56%、3.39%,F1、F2、F3处理弱势粒铜含量分别显著提高2.49%、2.95%、3.11%。综上,化肥优化减施在提高强、弱势粒食味品质的同时,可以改善营养品质,总体上以F1处理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化肥 优化减施 旱直播 强势粒 弱势粒 品质
下载PDF
燕麦+木霉调控黄河三角洲盐渍土主要障碍因子效应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建爱 郭来春 +1 位作者 任长忠 陈为京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5期73-77,共5页
[目的]探寻适应盐渍土的作物和辅助技术。[方法]通过黄绿木霉菌剂处理土壤,早春和秋季2次种植燕麦,观察改良盐渍土效应。[结果]黄河三角洲盐渍土壤环境特性为季节性盐表聚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少,土壤生物量少、活性低。... [目的]探寻适应盐渍土的作物和辅助技术。[方法]通过黄绿木霉菌剂处理土壤,早春和秋季2次种植燕麦,观察改良盐渍土效应。[结果]黄河三角洲盐渍土壤环境特性为季节性盐表聚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少,土壤生物量少、活性低。黄绿木霉处理土壤播种燕麦后,土壤覆盖时间延长,秋末控制了秋季积盐第一高峰,中度盐渍土比相邻大豆收获地降盐77.99%,重度盐渍土比相邻草枯后裸露地降盐87.24%,春末控制了春季积盐第二高峰,中度盐渍土比相邻上茬大豆地降盐76.11%,重度盐渍土比相邻草枯后裸露地降盐85.67%;黄绿木霉菌剂处理重度盐渍土壤,与对照相比,真菌、细菌、固氮菌、放线菌分别提高5.90倍、1.27倍、48.13%、71.12%,黄绿木霉增殖的同时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利用微生物耐盐及嗜盐特点,创建了无数个低盐微区域,利于燕麦的根系生长发育;增加土壤根系数量和微生物数量,提高土壤有机质,土壤水稳性团聚体提高,中度盐渍土提高50%以上,重度盐渍土提高81.55%;燕麦通过蒸腾作用代替土壤水分蒸发,改变了盐随水来的运移通道和积盐位置,储存燕麦植株的可溶性盐随着茎秆及籽粒收获移出农田高达545.67 kg/hm^(2),降低了土壤含盐量。[结论]利用燕麦+黄绿木霉菌剂技术处理消减盐表聚打破季节性积盐规律,通过地上、地下生物的共同作用,降低土壤盐度,丰富土壤微生物,提高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加快了培育土壤的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渍土 盐表聚 燕麦 黄绿木霉 土壤改良
下载PDF
济南市地表水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价 被引量:1
18
作者 代雪静 方洪科 +2 位作者 郭萌萌 谷艳慧 张燕 《四川环境》 2023年第4期165-173,共9页
为研究济南市地表水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程度及分布特征,以济南市重点水体中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基于地累积指数法、区域污染负荷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分析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特征、生态风险评价及污染变化趋势,为济南市水环境质... 为研究济南市地表水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程度及分布特征,以济南市重点水体中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基于地累积指数法、区域污染负荷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分析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特征、生态风险评价及污染变化趋势,为济南市水环境质量评价及后续底泥污染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Hg、Cd、Zn、Cu、Cr、Ni在济南市地表水沉积物中有不同程度的富集,特别是Hg富集明显;Cd为轻度污染,Hg为中度污染,其他重金属无污染;大明湖、小清河、徒骇河、卧虎山水库沉积物重金属均达到中等污染水平,锦绣川水库及黄河泺口无污染;生态风险指数评价结果显示大明湖处于严重等级生态风险,小清河处于中度等级生态风险;小清河沉积物中Ni随年度增加呈下降趋势,大明湖沉积物中Hg、Cd随年度增加呈上升趋势,其余重金属年度变化均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水 重金属 沉积物 生态风险评价 富集 空间分布
下载PDF
近二十年小清河济南段污染状况及其趋势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代雪静 姜腾龙 +2 位作者 刘杨 张水燕 张燕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3-150,共8页
基于2001~2020年小清河干流济南段4个断面的水质监测数据,选取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氟化物、总汞、氰化物、挥发酚、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等11项指标,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应用污染指数法和相关... 基于2001~2020年小清河干流济南段4个断面的水质监测数据,选取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氟化物、总汞、氰化物、挥发酚、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等11项指标,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应用污染指数法和相关系数分析法,对小清河干流济南段进行污染状况变化趋势及驱动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源头睦里庄污染较轻,还乡店、大码头、辛丰庄污染较重,影响水质的主要指标为氨氮、总磷。综合污染指数随时间的变化呈减小趋势,说明各断面水环境质量呈现好转状态,且变化较明显,污染状况大大减轻。小清河济南段水质改善主要得益于济南市采取了一系列环境管理政策及工程措施,使得外源性输入持续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源 污染指数法 相关系数分析法 水质变化趋势 外源性输入
原文传递
稻田甲烷产生与排放的影响因素及减排措施研究进展
20
作者 谢先芝 刘奇华 +1 位作者 李新华 李维平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75-494,共20页
稻田甲烷(CH_(4))排放是农业生产中主要碳排放源之一。如何在保证丰产的前提下,有效降低水稻生产中CH_(4)的排放量成为现代农业科研工作者研究的焦点。围绕稻田CH_(4)的产生、排放与减排方式,本文综述了目前稻田CH_(4)产排的相关研究进... 稻田甲烷(CH_(4))排放是农业生产中主要碳排放源之一。如何在保证丰产的前提下,有效降低水稻生产中CH_(4)的排放量成为现代农业科研工作者研究的焦点。围绕稻田CH_(4)的产生、排放与减排方式,本文综述了目前稻田CH_(4)产排的相关研究进展,阐述了稻田CH_(4)的产生、氧化过程、排放方式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稻田甲烷的产生排放与土壤理化性状(pH值、关键酶活性、含水量、温度、氧化还原程度、质地等)、水稻品种(根系形态活力与分泌物、通气组织、收获指数、株高等)、栽培技术(轮作模式、水肥调控、种植方式)、气候变化(气温、大气CO_(2)浓度、UV-B辐射)等因素密切相关。本文重点从选育高产低排新品种、研发稻田CH_(4)减排新物质、稻-渔低碳循环种养、土壤持续固碳减排、多种栽培调控方式耦合的新技术等方面入手,系统总结了稻田CH_(4)减排的技术措施,提出应根据不同稻区的生产特点,因地制宜,探索建立稻田CH_(4)减排高效综合技术体系。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未来重点研究方向,以期为水稻丰产减排生产提供技术支撑,为顺利实现国家“双碳”目标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甲烷 排放 减排措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