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垂体瘤质地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其对治疗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胡佳 徐广明 牟成志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11期492-494,共3页
目的分析术前预测垂体瘤质地的相关因素及其对治疗的影响。方法连续搜集60例垂体瘤病人的临床、影像及手术资料,将肿瘤质地分为三种类型:不成形,质地软;成形,质地软;成形、质地韧。结果本组中24例肿瘤不成形、质地软,大多呈膨胀性生长,... 目的分析术前预测垂体瘤质地的相关因素及其对治疗的影响。方法连续搜集60例垂体瘤病人的临床、影像及手术资料,将肿瘤质地分为三种类型:不成形,质地软;成形,质地软;成形、质地韧。结果本组中24例肿瘤不成形、质地软,大多呈膨胀性生长,且大多为类圆形;高功能性腺瘤多属此型。31例肿瘤成形、质地软,多呈浸润性生长,形状不规则。5例成型、质地韧,多为口服溴隐停病人及广泛浸润的巨大腺瘤。三种质地肿瘤的M RI信号变化较大,未发现规律。结论肿瘤质地与肿瘤的生长方式存在内在联系,膨胀性生长者质地多软且不成形,手术可经鼻蝶入路进行。依据M RI不能很好地预测肿瘤质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肿瘤 磁共振成像 质地
下载PDF
TSP1/TGFβ与垂体瘤血管生成及侵袭性的关系 被引量:6
2
作者 杨伟 曲元明 +1 位作者 徐广明 韩韬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695-698,共4页
目的探讨TSP1/TGFβ及相关因子与垂体瘤血管生成、侵袭性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取46例垂体瘤手术标本,应用半定量RT-PCR检测TSP1及其受体CD36与TGFβ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检测TSP1/TGFβ及MVD,并分析TSP1/TGFβ表达与侵袭性、MVD等因素之间... 目的探讨TSP1/TGFβ及相关因子与垂体瘤血管生成、侵袭性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取46例垂体瘤手术标本,应用半定量RT-PCR检测TSP1及其受体CD36与TGFβ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检测TSP1/TGFβ及MVD,并分析TSP1/TGFβ表达与侵袭性、MVD等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侵袭组TSP1表达明显低于与非侵袭组,而TGFβ表达则相反;两组间MVD、CD36的表达无统计学意义;TSP1表达与侵袭性呈负相关,TGFβ与侵袭性及MVD呈正相关。结论TSP1/TGFβ在垂体瘤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并影响血管生成及侵袭性,有望成为治疗垂体瘤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垂体瘤 凝血酶敏感蛋白-1 转化生长因子β 微血管密度
原文传递
垂体腺瘤增殖和凋亡指标与肿瘤侵袭性相关 被引量:5
3
作者 胡佳 潘继明 +4 位作者 刘建辉 杨国宽 施宏志 崔彬 曲元明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91-294,共4页
目的观察垂体腺瘤的细胞增殖以及凋亡特性,探讨肿瘤侵袭性的相关因素和早期诊断指标。方法对垂体瘤固定标本行Ki-67单克隆抗体染色,应用流式细胞仪对新鲜垂体瘤标本进行DNA倍体和细胞凋亡分析。结果固定标本48例,侵袭性腺瘤28例,Ki... 目的观察垂体腺瘤的细胞增殖以及凋亡特性,探讨肿瘤侵袭性的相关因素和早期诊断指标。方法对垂体瘤固定标本行Ki-67单克隆抗体染色,应用流式细胞仪对新鲜垂体瘤标本进行DNA倍体和细胞凋亡分析。结果固定标本48例,侵袭性腺瘤28例,Ki-67高表达率为13/28,非侵袭组高表达率为6/20,两者相比统计学差异明显χ^2=5.486,P=0.019),高表达对侵袭性诊断的灵敏性为46.5%,阳性预测值为68.3%。新鲜垂体瘤标本33例,侵袭性腺瘤15例,非侵袭性18例,非侵袭组S期细胞比例为0.8%~12.2%,平均4.8%,侵袭组为3.9%~24.2%,平均13.0%,两者相比统计学差异明显(t=3.745,P=0.001),高于13.0%侵袭性诊断的灵敏性为40%,阳性预测值为100%;凋亡细胞比例侵袭组5.1%~27.0%,平均12.5%,非侵袭组3.6%~30.3%,平均16.2%,两组相比无明显差异(t=1.25,P=0.22)。S/A(增殖凋亡细胞比值)侵袭组1.411,非侵袭组0.399,两者相比统计学差异明显(t=4.62,P〈0.01),S/A高于1.411侵袭性诊断的灵敏性为60%,阳性预测值为100%。结论侵袭性腺瘤和非侵袭性腺瘤有着不同比例的增殖细胞和凋亡细胞,高增殖状态对侵袭性的诊断灵敏性较低,增殖和凋亡细胞比例失衡对侵袭性则具有更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腺瘤 侵袭性 增殖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增殖和凋亡的单独与联合检测对垂体瘤侵袭性诊断的价值 被引量:2
4
作者 胡佳 《医学与哲学(B)》 2007年第5期55-56,59,共3页
垂体瘤是颅内常见的良性肿瘤,但却存在着较高的复发率。Jefferson于1940年提出侵袭性垂体腺瘤的概念,认为这部分垂体腺瘤的生物学行为介于良性垂体瘤和垂体癌之间。随后人们从分子生物学、病理学等多个角度对侵袭性腺瘤的发病机制进行... 垂体瘤是颅内常见的良性肿瘤,但却存在着较高的复发率。Jefferson于1940年提出侵袭性垂体腺瘤的概念,认为这部分垂体腺瘤的生物学行为介于良性垂体瘤和垂体癌之间。随后人们从分子生物学、病理学等多个角度对侵袭性腺瘤的发病机制进行了探讨,以期寻找到特异性的侵袭性指标。众所周知,细胞增殖能力的增强和凋亡的抑制是导致肿瘤恶性生物学行为的重要机制。但对垂体瘤的研究却发现有为数不少的侵袭性垂体腺瘤并不呈现高细胞增殖状态,而凋亡的研究则更是出现了不同甚至相反的结果,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侵袭性的形成呢?本文从细胞增殖和凋亡各自的临床意义以及其联合检测的角度探讨侵袭性的确切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瘤 侵袭性 增殖 凋亡 诊断
下载PDF
神经科抗凝药物治疗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胡佳 王丽君 曲元明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379-381,共3页
抗凝治疗自20世纪30年代晚期之后被广泛应用于存在栓塞风险的患者,在预防栓塞发生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也存在严重的出血性风险的并发症,其中颅内出血可以导致76%的患者死亡或是致残[1]。美国2002年的统计发现脑出血后6个月只有20%... 抗凝治疗自20世纪30年代晚期之后被广泛应用于存在栓塞风险的患者,在预防栓塞发生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也存在严重的出血性风险的并发症,其中颅内出血可以导致76%的患者死亡或是致残[1]。美国2002年的统计发现脑出血后6个月只有20%的患者可以达到功能独立[2]。再次出血、血栓栓塞是脑出血后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因此如何处理好出血和栓塞的矛盾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凝治疗 出血 栓塞
下载PDF
颅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外科治疗
6
作者 胡佳 曲元明 《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 2004年第4期374-377,共4页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其症状严重,致残率高,患者治疗期望迫切。长期以来临床上一直使用抗凝和溶栓疗法,但疗效欠佳,许多患者在服药期间仍反复出现症状,甚至发生中风。且长期服药,药物蓄积副作用明显,生活节奏...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其症状严重,致残率高,患者治疗期望迫切。长期以来临床上一直使用抗凝和溶栓疗法,但疗效欠佳,许多患者在服药期间仍反复出现症状,甚至发生中风。且长期服药,药物蓄积副作用明显,生活节奏的加快也使得长期定时服药较为困难。近来研究发现有大部分患者是由于器质性的狭窄引起,可以采取外科方法治疗,且实践证明效果确切,并发症少,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外椎基底动脉 动脉供血不足 外科治疗 病理生理
原文传递
经不同入路行垂体瘤切除术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0
7
作者 贾永军 徐广明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5年第2期192-195,共4页
目的分析不同垂体瘤切除手术入路(神经内镜辅助下经单鼻腔-蝶窦入路、经锁孔入路、经翼点入路)切除垂体瘤的疗效。方法 182例垂体瘤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神经内镜辅助下经单鼻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组(经鼻蝶组,115例)、经锁孔入路垂... 目的分析不同垂体瘤切除手术入路(神经内镜辅助下经单鼻腔-蝶窦入路、经锁孔入路、经翼点入路)切除垂体瘤的疗效。方法 182例垂体瘤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神经内镜辅助下经单鼻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组(经鼻蝶组,115例)、经锁孔入路垂体瘤切除组(经额下锁孔组,43例);经翼点入路垂体瘤切除组(经翼点组,24例)。观察患者术后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1有效率分别为:经鼻蝶组88.70%(102例),经额下锁孔组86.05%(37例),经翼点组87.50%(21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并发症分别为:经鼻蝶组尿崩症5例(4.35%)、视力下降3例(2.61%),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经额下锁孔组脑脊液鼻漏6例(13.95%),显著高于经鼻蝶组[6例(5.22%)]和经翼点组[1例(4.17%)],P<0.05。各组并发症总发生率:经鼻蝶组12.17%(14例),显著低于经额下锁孔组[44.19%(19例)]和经翼点组[50.00%(12例)],P<0.05。3术后生活质量评分:经鼻蝶组(78.0±1.9)分显著高于经额下锁孔组(71.6±5.1)分、经翼点组(74.2±4.8)分。结论神经内镜辅助下经单鼻腔-蝶窦入路较经锁孔入路、经翼点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低、患者术后恢复快且生活质量高,有显著优势,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瘤 神经内镜 经单鼻腔-蝶窦入路 经翼点手术入路 经锁孔入路 手术切除
原文传递
雄黄治疗胶质瘤的初步试验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庞琦 王汉斌 +5 位作者 葛明旭 司志超 朱玉方 张康 魏广福 张志明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76-379,共4页
目的:研究雄黄体内外对胶质瘤细胞的抗肿瘤作用,评价雄黄作为一种新的抗肿瘤药物应用于治疗胶质瘤的可行性。方法:采用体外细胞增殖实验和细胞形态学变化研究雄黄体外对胶质瘤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大鼠皮下接种胶质瘤细胞,建立胶质瘤动... 目的:研究雄黄体内外对胶质瘤细胞的抗肿瘤作用,评价雄黄作为一种新的抗肿瘤药物应用于治疗胶质瘤的可行性。方法:采用体外细胞增殖实验和细胞形态学变化研究雄黄体外对胶质瘤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大鼠皮下接种胶质瘤细胞,建立胶质瘤动物模型,用局部注射的方法治疗肿瘤,观察雄黄体内抗肿瘤的作用。结果:雄黄对体外培养的胶质瘤细胞9 L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4 h1、2 h和24 h的抑制率分别为40%、78%和99%;体内抑瘤实验显示,局部用药3周后,75%(9/12)的大鼠肿瘤消失,3个月内的复发率为8.3%。结论:雄黄在体内外对胶质瘤均有较强的抗肿瘤作用,有可能用于胶质瘤的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黄 砷剂 神经胶质瘤 9L细胞 大鼠
下载PDF
脑动静脉畸形出血相关的血管构筑因素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贺红卫 庞琦 +2 位作者 王志刚 司志超 赵光宇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717-720,共4页
目的通过对脑动静脉畸形(AVM)DSA造影特点与出血因素的研究,为判断出血的危险性及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行血管内栓塞治疗脑AVM 80例(其中颅内出血49例)进行分析,了解脑AVM畸形团的大小、部位、供血动脉的类型、引流... 目的通过对脑动静脉畸形(AVM)DSA造影特点与出血因素的研究,为判断出血的危险性及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行血管内栓塞治疗脑AVM 80例(其中颅内出血49例)进行分析,了解脑AVM畸形团的大小、部位、供血动脉的类型、引流静脉数目及路径、AVM合并动脉瘤等因素与脑出血的关系。结果脑AVM中、小型畸形团出血危险性高于大型;脑深部基底节和后颅凹的AVM出血的危险性比大脑皮层的AVM大;脑穿支供血动脉和椎动脉供血的AVM出血危险性大;脑AVM引流静脉数越少出血的危险性越高,而引流静脉路径与出血无明显关系;脑AVM合并动脉瘤易出血。结论脑AVM出血与血管构筑因素有关,根据血管不同构筑因素,判断脑AVM出血的可能性,为血管内栓塞治疗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静脉畸形 出血 血管构筑
原文传递
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期采用双微导管技术治疗破裂性宽颈动脉瘤(附21例报道) 被引量:12
10
作者 孟雷 栾立明 +2 位作者 许尚臣 赵光宇 庞琦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66-568,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急性期内采用双微导管技术治疗破裂性宽颈动脉瘤的效果。方法采用双微导管技术治疗宽颈动脉瘤21例。结果完全栓塞18例,近全栓塞2例,部分栓塞1例。术后出现症状性脑缺血2例。17例获得随访,14例预... 目的回顾性分析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急性期内采用双微导管技术治疗破裂性宽颈动脉瘤的效果。方法采用双微导管技术治疗宽颈动脉瘤21例。结果完全栓塞18例,近全栓塞2例,部分栓塞1例。术后出现症状性脑缺血2例。17例获得随访,14例预后良好。结论在SAH急性期内采用双微导管技术治疗破裂性宽颈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 宽颈动脉瘤 双微导管 血管内治疗
下载PDF
大脑淋巴瘤病一例临床影像及病理特点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刘效辉 卢德宏 +8 位作者 王翔 李珊 刘英超 庞在英 许尚臣 王舟 王家耀 王光彬 杜怡峰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764-768,共5页
目的大脑淋巴瘤病是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特殊类型,以白质病变为主。国内尚未见该类型报道。我们报道1例大脑淋巴瘤病的临床诊治经过,结合文献复习,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2015年1月19日患者入院起,追踪和观察患者的病史、临... 目的大脑淋巴瘤病是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特殊类型,以白质病变为主。国内尚未见该类型报道。我们报道1例大脑淋巴瘤病的临床诊治经过,结合文献复习,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2015年1月19日患者入院起,追踪和观察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分析大脑淋巴瘤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神经病理及其对激素和放射治疗的反应。结果该病例表现为进行性认知减退、走路不稳和进行性意识障碍,影像学表现为双侧半球弥漫的白质病变,病变还累及基底节、丘脑、脑干、小脑,并伴有针尖样强化。甲泼尼龙1g/d×5d治疗后病情有好转。后经立体定向活体组织检查证实为B细胞来源的大脑淋巴瘤病。再次以认知和意识障碍时表现为颅内占位性病变,经全脑放射治疗明显好转。结论激素可暂时性地缓解大脑淋巴瘤病症状和缩小病变。相关鉴别疾病较多,临床工作中应加注意,尽早行活体组织检查以明确病理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磁共振成像 白质 激素
原文传递
脑静脉系统参与颅内压调节的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2
12
作者 庞琦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289-293,共5页
关键词 脑静脉系统 颅内压 脑静脉源性颅内高压
下载PDF
HGF及其受体C-Met和VEGF与星形细胞肿瘤恶性程度及其血管生成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11
13
作者 刘滨 刘威 +4 位作者 范海涛 侯现增 贾践博 许尚臣 庞琦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9-113,118,共6页
目的探索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及其受体肝细胞因子受体(C-Met)和血管生长因子(VEGF)与星形细胞肿瘤血管生成、病理学分型的关系及HGF、C-Met和VEGF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对93例星形细胞瘤组织中的HGF、C-Met、V... 目的探索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及其受体肝细胞因子受体(C-Met)和血管生长因子(VEGF)与星形细胞肿瘤血管生成、病理学分型的关系及HGF、C-Met和VEGF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对93例星形细胞瘤组织中的HGF、C-Met、VEGF和微血管密度(MVD)进行检测。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HGF、C-Met和VEGF的mRNA表达。结果 93例星形细胞肿瘤中HGF、C-Met和VEGF的蛋白表达率分别为98.91%、97.82%和100%,且其表达强度与mRNA表达均随星形细胞瘤恶性程度的增高而增强(P均<0.01)。星形细胞瘤的MVD随恶性程度的增高而增高(P均<0.01),HGF、C-Met及VEGF之间的蛋白及mRNA表达存在相关关系(P<0.01)。结论 HGF、C-Met及VEGF的增强表达与星形细胞瘤恶性程度及肿瘤血管生成有密切关系,其表达可作为判断星形细胞瘤患者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细胞瘤 肝细胞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新生血管化 病理性
原文传递
垂体瘤质地与MR信号强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张永超 张振 +2 位作者 吴洪喜 刘威 王国栋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第19期24-25,共2页
目的探讨垂体瘤患者瘤体质地的软硬度与MR扫描T2加权像上信号强度的关系,为预测手术风险及手术效果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8例垂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检查结果及手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的质地软硬和T1加权像上扫... 目的探讨垂体瘤患者瘤体质地的软硬度与MR扫描T2加权像上信号强度的关系,为预测手术风险及手术效果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8例垂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检查结果及手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的质地软硬和T1加权像上扫描结果无明显关系(P>0.05);T2WI瘤体白质信号比值与瘤体质地呈明显相关性(P<0.05)。瘤体质地软的患者平均胶原含量显著低于瘤体质地韧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质地软的瘤体T2WI瘤体与白质信号比值显著高于瘤体质地韧的患者(P<0.05),T2WI瘤体与白质信号比值与瘤体胶原含量呈负相关(r=-0.794,P<0.05)。结论垂体瘤患者中肿瘤的质地决定了手术切除的理想程度;通过MR信号强度分析判断肿瘤的质地,可预测手术效果。而MRI中T2WI瘤体与白质信号比可作为术前评估垂体瘤质地的一个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瘤 肿瘤质地 磁共振
下载PDF
侧脑室外引流在救治急性重型原发性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5
作者 汪建军 张源 +6 位作者 费昶 孙西周 刘世勤 孙金龙 朱锡德 庞琦 张庆林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243-1245,共3页
目的总结快速细孔钻颅侧脑室外引流术治疗无开颅手术治疗指征的急性重型原发性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与体会。方法对42例急性重型原发性颅脑损伤患者(特重型24例,重型18例)应用快速细孔钻颅侧脑室外引流救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 目的总结快速细孔钻颅侧脑室外引流术治疗无开颅手术治疗指征的急性重型原发性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与体会。方法对42例急性重型原发性颅脑损伤患者(特重型24例,重型18例)应用快速细孔钻颅侧脑室外引流救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出院时42例患者中ADL评级达到Ⅰ-Ⅲ级29例(69%),重残(Ⅳ-Ⅴ级)6例(14%),死亡7例(17%);其中特重型原发性颅脑损伤死亡6例(25%)。结论Dandy’s钻颅需耗时60min左右,且必须在手术室完成;快速细孔钻颅术在患者床边3—5min即可完成,能迅速有效地阻断急性颅内压增高的恶性循环,从而降低重型原发性颅脑损伤致残率及病死率,是急性重型颅脑原发性损伤的有效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颅内压 快速细孔钻颅 侧脑室外引流
原文传递
标准大骨瓣开颅联合水冲脑疝复位法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小脑幕切迹疝中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9
16
作者 张继承 曲鑫 +4 位作者 韩韬 牟成志 曲元明 王鹏 张鹏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198-1200,共3页
小脑幕切迹疝,又称颞叶钩回疝,是神经外科常见的一种急症,最多见于脑外伤中的急性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脑挫裂伤和脑出血等急症。对脑疝治疗方法主要是开颅清除血肿或挫裂脑组织加去骨瓣减压术,但清除血肿或挫裂脑组织后对疝入... 小脑幕切迹疝,又称颞叶钩回疝,是神经外科常见的一种急症,最多见于脑外伤中的急性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脑挫裂伤和脑出血等急症。对脑疝治疗方法主要是开颅清除血肿或挫裂脑组织加去骨瓣减压术,但清除血肿或挫裂脑组织后对疝入小脑幕裂孔的脑组织复位有多种处理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幕切迹疝 标准大骨瓣开颅 重型颅脑损伤 复位法 临床效果 脑疝 开颅清除血肿 急性硬膜外血肿
原文传递
巨大桥小脑角肿瘤切除术后伴后组神经损伤患者46例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10
17
作者 张丽 高艳秋 赵爱林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9年第4期55-56,共2页
目的总结巨大桥小脑角肿瘤切除术后伴后组神经损伤的护理经验。方法对46例巨大桥小脑角肿瘤切除术后患者加强观察、严格交接班,及时准确地判断有无后组神经损伤,切实落实好后组神经损伤的各项护理措施(如呼吸道的护理、饮食的护理、吞... 目的总结巨大桥小脑角肿瘤切除术后伴后组神经损伤的护理经验。方法对46例巨大桥小脑角肿瘤切除术后患者加强观察、严格交接班,及时准确地判断有无后组神经损伤,切实落实好后组神经损伤的各项护理措施(如呼吸道的护理、饮食的护理、吞咽困难的康复训练指导、心理护理等)。结果康复出院40例,带胃管出院3例,带胃管和气管切开出院2例,死亡1例。结论周密的观察和护理不仅能提高患者的治疗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而且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小脑角肿瘤 后组神经损伤 护理
下载PDF
海绵窦内侧壁的解剖特点及其对于垂体瘤海绵窦侵袭诊断的意义 被引量:7
18
作者 胡佳 曲元明 李振平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45-248,共4页
目的研究海绵窦内侧壁的解剖特点,了解垂体瘤海绵窦侵袭的解剖学基础。方法取福尔马林固定头颅标本20例,其中18例行冠状(8例)、矢状(4例)以及轴位(6例)切片,另取2例鞍区完整的单纯颅底标本进行显微解剖研究,观察海绵窦内侧壁的解剖特点... 目的研究海绵窦内侧壁的解剖特点,了解垂体瘤海绵窦侵袭的解剖学基础。方法取福尔马林固定头颅标本20例,其中18例行冠状(8例)、矢状(4例)以及轴位(6例)切片,另取2例鞍区完整的单纯颅底标本进行显微解剖研究,观察海绵窦内侧壁的解剖特点。结果20例标本中均未发现有明确的内侧壁的膜性结构的存在,海绵窦内侧与垂体之间仅仅以垂体囊相间隔,其中冠状位和轴位切片显示有4例垂体前叶舌样突入颈内动脉海绵窦段上方,4例垂体与颈内动脉之间紧密接触无间隙存在;矢状位去除垂体和垂体囊后可以直接看到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结论海绵窦内侧壁没有膜性结构存在,正常垂体前叶可以突入颈内动脉海绵窦段上方,此结构特点使得垂体瘤易于向海绵窦内生长,并非所有的向海绵窦内生长的垂体腺瘤均可以诊断为侵袭性垂体腺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窦内侧壁 颈内动脉 垂体囊 垂体瘤
下载PDF
脑深部电刺激治疗难治性神经性厌食症 被引量:9
19
作者 孙伯民 李殿友 +2 位作者 占世坤 林国珍 庞琦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78-381,共4页
目的探讨脑深部电刺激(DBS)治疗难治性神经性厌食症。方法4例经过心理及药物治疗无效的难治性神经性厌食症患者,接受磁共振导向立体定向双侧伏隔核DBS植入,术后给予持续慢性高频电刺激。采用身体质量指数(BMI)及其他精神科量表如Y... 目的探讨脑深部电刺激(DBS)治疗难治性神经性厌食症。方法4例经过心理及药物治疗无效的难治性神经性厌食症患者,接受磁共振导向立体定向双侧伏隔核DBS植入,术后给予持续慢性高频电刺激。采用身体质量指数(BMI)及其他精神科量表如Yale—Brown强迫症量表(YBOC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DBS治疗难治性神经性厌食症的长期疗效。结果所有患者随访9—50个月(平均39个月)。经过3—12个月的慢性电刺激,患者BMI由术前的平均11.4增加到17.9,同时进食行为及强迫、焦虑症状也明显缓解。4例患者的月经均完全恢复正常。其中2例在术后30个月后刺激器因电池耗尽而取出,患者治疗效果稳定,所有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及手术并发症。结论伏隔核DBS是治疗难治性神经性厌食症有效及安全的方法,不仅可改善进食障碍,同时对伴随的强迫焦虑症状也有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性厌食症 脑深部电刺激 伏隔核
原文传递
快速细孔钻颅血肿穿刺引流治疗小儿外伤性迟发性脑内血肿(附八例报道) 被引量:9
20
作者 朱锡德 衡雪源 庞琦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62-1164,共3页
小儿外伤性迟发性脑内血肿的发病率较低,国内外文献均少见报道。临沂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收治有手术指征的10例小儿外伤性迟发性脑内血肿患儿,约占同期691例小儿颅脑创伤患儿的1.45%.其中仅2例行开颅手术... 小儿外伤性迟发性脑内血肿的发病率较低,国内外文献均少见报道。临沂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收治有手术指征的10例小儿外伤性迟发性脑内血肿患儿,约占同期691例小儿颅脑创伤患儿的1.45%.其中仅2例行开颅手术,余8例采取快速细孔钻颅血肿穿刺引流术,均取得满意效果。现对此8例患儿的治疗经验予以总结,以期为临床同道以后遇到此类患者提供一种微创治疗方式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创伤 脑内血肿 迟发性 快速细孔钻颅 儿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