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源CT评估主动脉弹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李宁 赵鹏 柳澄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53-957,共5页
目的利用双源CT分析升主动脉的弹性特点,探讨其在大动脉弹性功能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筛选56名健康受检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年龄分为3组(A组〈40岁;B组:40-50岁;C组:〉50岁)。每间隔5%RR间期进行数据重建并测量兴趣层面的平均直径... 目的利用双源CT分析升主动脉的弹性特点,探讨其在大动脉弹性功能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筛选56名健康受检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年龄分为3组(A组〈40岁;B组:40-50岁;C组:〉50岁)。每间隔5%RR间期进行数据重建并测量兴趣层面的平均直径及截面积,分析健康人群升主动脉的搏动规律及弹性特点。结果随心脏搏动,升主动脉达到最大及最小直径的RR时相分别为(24.02±4.99)%及(93.50±4.04)%,与心率无明显相关性(P〉0.05);A、B、C组直径变化分别为(2.58±0.54)mm、(1.90±0.37)mm及(1.44±0.48)mm。动脉弹性随年龄增长而降低,各组间弹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升主动脉随心脏搏动产生规律性舒缩,其弹性随年龄增长而降低。双源CT在动脉弹性变化的无创监测中具有可行性及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心电门控成像技术 主动脉
下载PDF
蜗神经管狭窄与蜗神经发育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刘伟 王涛 巩若箴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年第3期359-362,共4页
目的探讨蜗神经管狭窄与蜗神经发育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的分析51例(102耳)感音性耳聋(SNHL)患儿的颞骨HRCT及内耳MRI表现。对各种内耳畸形进行分类;从中选取41例(82耳)内听道正常并耳蜗存在的患儿,依据HRCT中蜗神经管(CNC)管径大小分三... 目的探讨蜗神经管狭窄与蜗神经发育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的分析51例(102耳)感音性耳聋(SNHL)患儿的颞骨HRCT及内耳MRI表现。对各种内耳畸形进行分类;从中选取41例(82耳)内听道正常并耳蜗存在的患儿,依据HRCT中蜗神经管(CNC)管径大小分三组,a:>1.8mm,b:1.8~1.5mm,c:<1.5mm,同时根据MRI表现将蜗神经(CN)分正常及发育不良,分析蜗神经管狭窄与蜗神经发育相关性。结果 51例患儿中14例出现不同程度内耳的畸形;41例82耳中53耳CNC>0.18mm,其中2耳蜗神经发育不良;15耳CNC 1.8~1.5mm,2耳蜗神经发育不良;14耳CNC<0.15mm,12耳蜗神经发育不良。所得数据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r=0.641,各组蜗神经发育不良分别占3.7%、13.3%、85.7%。结论蜗神经管狭窄与蜗神经发育呈中度正相关性,蜗神经管越窄,提示合并蜗神经发育不良准确性越高,CNC<0.15mm,强烈提示蜗神经发育不良的存在,在HRCT诊断中要给予重视,但蜗神经管的狭窄可以有正常的蜗神经,因此人工耳蜗植入术前HRCT、MRI均是不可缺少的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蜗神经管 蜗神经 体层摄影术 X线技术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多层探测器CT心脏成像的原理及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刘世合 柳澄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8年第10期1198-1200,共3页
多层探测器CT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其在心脏血管成像方面取得了广泛的应用,非常有潜力成为一种无创诊断心脏和冠脉疾病的理想工具。理解多层探测器CT心脏成像的原理及影响因素对于优化扫描程序、提高图像质量、降低辐射剂量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 冠状动脉 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诊断 被引量:3
4
作者 彭洪娟 赵斌 +1 位作者 姚其卫 王丽君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1年第8期2250-2253,共4页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MDCT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及其临床资料。结果 20例患者中,女性占18例,30岁以下有17例。肿瘤有包膜、边界清楚,呈圆形、卵圆形或分叶状,多数体积较大,位于...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MDCT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及其临床资料。结果 20例患者中,女性占18例,30岁以下有17例。肿瘤有包膜、边界清楚,呈圆形、卵圆形或分叶状,多数体积较大,位于胰头部或尾部,5.0cm以上有18例。据囊实性成分的多少分为3型:Ⅰ型实性;Ⅱ型囊实性;Ⅲ型囊性,其中囊实性最多见,实性部分均有不同程度的强化,实性部分或包膜钙化者有4例。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青年女性好发的临床特点,术前可作出准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原文传递
多层CT后处理图像对主动脉缩窄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4
5
作者 刘学静 王洪波 +3 位作者 武乐斌 柳澄 王道萍 王丽君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2-76,共5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图像对主动脉缩窄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例临床怀疑为主动脉缩窄的患者进行主动脉增强扫描。对所有扫描图像行冠、矢状面多平面重组(MPR)及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阴影成像(SSD)、薄层VR重...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图像对主动脉缩窄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例临床怀疑为主动脉缩窄的患者进行主动脉增强扫描。对所有扫描图像行冠、矢状面多平面重组(MPR)及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阴影成像(SSD)、薄层VR重组。结果9例患者经行主动脉CT成像检查,均确诊为主动脉缩窄,其中有2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结果与手术及DSA检查结果相一致。主动脉靶重建全面整体显示9例患者缩窄情况,整体VR全面整体显示9例患者侧支循环情况。结论MSCT二维与三维图像相结合对主动脉缩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以及术后随访是1种非常有用的无创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缩窄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原文传递
64层CT多向调整多平面重组诊断长骨病变的价值 被引量:24
6
作者 陈海松 柳澄 陈青华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4-207,共4页
目的前瞻性研究64层CT的多向调整多平面重组(MPR)在长骨病变中的应用价值,及其替代直接扫描横断面图像及平片的可能性。方法对平片发现的长骨病变进行64层CT各向同性扫描,然后进行MPR成像,并进行MPR多方向调整,使病变显示于长骨的冠状... 目的前瞻性研究64层CT的多向调整多平面重组(MPR)在长骨病变中的应用价值,及其替代直接扫描横断面图像及平片的可能性。方法对平片发现的长骨病变进行64层CT各向同性扫描,然后进行MPR成像,并进行MPR多方向调整,使病变显示于长骨的冠状及矢状长轴面上。其中50例进行了手术并有病理诊断结果,就其长轴面MPR图像、直接扫描CT横断面图像、平片对病变的诊断符合率进行对比,并对比长轴面MPR与直接扫描横断面CT的图像数量。结果64层CT多向调整的长轴面MPR对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为96%(48/50例),高于直接扫描CT横断图像(72%,36/50例)及平片(80%,40/50例),3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1、6.06,P值均<0.05),而图像数量明显少于横断面CT(MPR50幅图像,横断面CT300幅图像)。结论多向调整的长轴面MPR解决了多层CT图像数量庞大的问题,并提高了诊断符合率,是长骨病变CT诊断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骨疾病
原文传递
多层螺旋CT颈动脉颅外段血管成像的方法学研究 被引量:23
7
作者 梁长虎 于富华 柳澄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5期797-799,共3页
目的 通过比较使用不同注射速率及不同剂量算法所获得的CTA成像 ,优化注射速率及对比剂的应用剂量。方法 对 10 6例行CT头颈部血管造影患者最佳延迟时间的选择、最佳速率的选择、最佳对比剂剂量的应用及最佳扫描方法的选择进行系统研... 目的 通过比较使用不同注射速率及不同剂量算法所获得的CTA成像 ,优化注射速率及对比剂的应用剂量。方法 对 10 6例行CT头颈部血管造影患者最佳延迟时间的选择、最佳速率的选择、最佳对比剂剂量的应用及最佳扫描方法的选择进行系统研究。结果 利用剂量计算公式 :剂量 =2 0ml+注射速率×扫描时间 +注射速率×扫描时间× (体重 -4 5 ) /4 5 ,从 16s开始扫描且注射速率为 3 .5ml/s的扫描方法为最理想的方法。结论 应用多层螺旋CT进行颈动脉CTA成像 ,可以在保证质量前提下节约 1/2~ 1/3的对比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低剂量高浓度对比剂腹部血管成像应用研究 被引量:18
8
作者 孙丛 柳澄 +2 位作者 王道平 黄杰 王立君 《放射学实践》 2007年第3期259-261,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应用低剂量、高浓度对比剂腹部血管成像的可行性。方法:40例腹部CT血管成像(CTA)分为2组,A组:采用300mgI/ml对比剂剂量为100ml、生理盐水30ml;B组:采用400mgI/ml对比剂剂量为60ml、生理盐水30ml。注射流率均为4ml/s...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应用低剂量、高浓度对比剂腹部血管成像的可行性。方法:40例腹部CT血管成像(CTA)分为2组,A组:采用300mgI/ml对比剂剂量为100ml、生理盐水30ml;B组:采用400mgI/ml对比剂剂量为60ml、生理盐水30ml。注射流率均为4ml/s。根据原始图像和最大强度投影(MIP)像,评价两组病例腹主动脉及其分支、肾动脉及其分支的显示程度;并测量动脉内对比剂的浓度。结果:两组病例均清晰显示腹主动脉、腹腔干、肝总动脉、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肾动脉及其分支;两组动脉内的对比剂浓度虽然均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但B组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肾动脉及其分支显示程度评分,B组明显优于A组,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多层螺旋CT腹部血管成像使用低剂量、高浓度对比剂可以满足临床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CT血管成像 腹部动脉 对比剂
下载PDF
双源CT前瞻性心电触发大螺距扫描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18
9
作者 纪晓鹏 陈立光 +5 位作者 王锡明 程召平 聂佩 乔红艳 李海鸥 杨世锋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25-928,共4页
目的探讨双源CT前瞻性心电触发大螺距扫描(简称大螺距扫描)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搜集行大螺距扫描的36例先心病患儿的影像资料,记录其剂量长度乘积(DLP),计算出有效辐射剂量(ED)。由2名放射... 目的探讨双源CT前瞻性心电触发大螺距扫描(简称大螺距扫描)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搜集行大螺距扫描的36例先心病患儿的影像资料,记录其剂量长度乘积(DLP),计算出有效辐射剂量(ED)。由2名放射科医师在双盲的情况下独立诊断并用5分法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估。2名医师对图像质量评估符合程度的评价采用Kappa检验。以手术或DSA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大螺距扫描诊断先心病的准确度、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36例患儿大螺距扫描的DLP为(2.4—9.2)mGy·cm,平均(5.1±1.6)mGy·cm,ED为(0.078~0.179)mSv,平均(0.125±0.027)mSv。图像质量均符合诊断要求;2名放射科医师的图像质量评价一致性好(K=0.774,P〈0.05)。大螺距扫描诊断先心病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8.9%、94.2%、99.8%。结论双源CT大螺距扫描技术降低了受检患儿的辐射剂量,图像仍满足诊断要求,为小儿先心病的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可供选择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辐射剂量
原文传递
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低剂量扫描在小儿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段艳华 武乐斌 +4 位作者 程召平 乌大尉 聂佩 纪晓鹏 王锡明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12-316,共5页
目的评价双源CT(DSCT)前瞻性心电门控低剂量扫描在小儿川崎病(KD)冠状动脉损害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临床诊断为KD冠状动脉损害,同时行经胸多普勒超声(TTE)和DSCT前瞻性心电门控低剂量扫描的患儿资料;由2名... 目的评价双源CT(DSCT)前瞻性心电门控低剂量扫描在小儿川崎病(KD)冠状动脉损害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临床诊断为KD冠状动脉损害,同时行经胸多普勒超声(TTE)和DSCT前瞻性心电门控低剂量扫描的患儿资料;由2名放射科医师采用肓法独立阅片,以5分法评价整体图像质量,Kappa检验评价诊断的一致性;记录所有患儿冠状动脉瘤样扩张及动脉瘤的位置、数量并测量其大小;Pearson相关分析比较DSCT成像和TTE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结果的一致性;计算所有患儿的平均有效辐射剂量(ED)。结果19例患儿均成功完成DSCT前瞻性心电门控低剂量冠状动脉成像,可评价冠状动脉节段比率为91.5%(226/247),其中,15例患儿被诊断为川崎病冠状动脉瘤样扩张或动脉瘤形成,DSCT成像上共发现28个动脉瘤、15支血管瘤样扩张。其中,9个动脉瘤(2个位于右冠状动脉远段、2个位于左心室后支、1个位于前降支中段、1个位于回旋支中段、2个位于回旋支远段、1个位于钝缘支)及2支瘤样扩张(1支对角支、1支钝缘支)TTE未显示。DSCT成像与TTE对比显示冠状动脉瘤及瘤样扩张最大直径的平均测量值分别为(0.63±0.20)和(0.58±0.20)cm,相关性较好(r=0.989,p〈0.05);对瘤体及瘤样扩张最大长径的平均测量值分别为(1.49±0.83)和(1.22±0.66)cm,相关性较好(r=0.965,P〈0.05)。2名影像科医师对所有患儿的CTA图像质量评分一致性好(Kappa=0.87)。19例患儿的ED为(0.24±0.08)mSv。结论相比TTE,DSCT前瞻性心电门控低剂量冠状动脉成像对小儿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远段的动脉瘤及瘤样扩张的显示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 冠状动脉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超声心动 描记术 辐射剂量
原文传递
MSCT对纵隔淋巴结结核和纵隔淋巴结转移瘤诊断价值 被引量:5
11
作者 林娜 徐卓东 +1 位作者 袁小记 焦慧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1年第1期33-36,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纵隔淋巴结结核和纵隔淋巴结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50例纵隔淋巴结结核及26例纵隔淋巴结转移瘤的MSCT影像资料,记录病变分布、大小、密度、融合、强化方式、邻近组织受累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成人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纵隔淋巴结结核和纵隔淋巴结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50例纵隔淋巴结结核及26例纵隔淋巴结转移瘤的MSCT影像资料,记录病变分布、大小、密度、融合、强化方式、邻近组织受累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成人纵隔淋巴结结核比转移瘤更易累及4R、2R、7区淋巴结。前者病灶直径在1~4 cm之间、密度不均匀占比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增强方式前者以环形、分隔样强化为主,后者以均匀强化、厚薄不一环形强化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纵隔淋巴结结核可致支气管淋巴结瘘形成,瘘口处病灶无强化,纵隔淋巴结转移瘤可包绕邻近血管,邻近组织受累时见强化,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纵隔淋巴结结核与转移瘤有不同的优势解剖分布和影像学特征,MSCT平扫及动态增强有助于二者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淋巴结 结核 转移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半规管的影像学检查技术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道才 柳澄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6年第4期405-407,共3页
MRI与HRCT的迅速发展以及各种后处理技术的应用使半规管的影像学检查有了显著的进步,本文综述半规管的MRI及HRCT检查新进展。
关键词 半规管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内耳道底神经管孔发育不全的CT仿真内镜观察 被引量:3
13
作者 孙珊珊 巩武贤 巩若箴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2期1011-1014,共4页
目的:用多层螺旋CT仿真内镜成像方法显示内耳道底神经管孔的正常解剖及发育异常,并分析各种内耳道底神经管孔发育不全的仿真内镜表现。方法:收集25例(50耳)志愿者高分辨率CT颞骨扫描图像(正常组)和8例(13耳)高分辨率CT和MRI检... 目的:用多层螺旋CT仿真内镜成像方法显示内耳道底神经管孔的正常解剖及发育异常,并分析各种内耳道底神经管孔发育不全的仿真内镜表现。方法:收集25例(50耳)志愿者高分辨率CT颞骨扫描图像(正常组)和8例(13耳)高分辨率CT和MRI检查示内耳道底发育畸形扫描图像(异常组),用仿真内镜观察内耳道底正常结构及畸形,下限阈值900--200HU,上限阈值3071HU。结果:正常组:仿真内镜均显示了50耳各神经管孔的形态和位置。异常组:内耳道底结构紊乱、神经孔缺如9耳,其中内耳道底仅显示单个神经孔1耳;显示2个神经孔4耳,1孔为面神经孔,4个位听神经孔融为1孔;显示3个神经孔2耳,1孔为面神经孔,位听神经孔融为2孔;显示4个神经孔2耳,均为耳蜗神经孔闭锁。单纯神经孔形态异常4耳,均为耳蜗神经孔形态异常,其中非螺旋孔列2耳,蜗轴消失2耳。并发内耳道其他异常3耳。并发内耳畸形8耳。结论:仿真内镜可立体显示各神经孔的形态及位置,显示内耳道底神经管孔发育异常的类型,结合多平面重组(MPR)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仿真内镜 内耳道 神经孔
原文传递
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在小儿主动脉缩窄诊断中的应用
14
作者 聂佩 王莉 +7 位作者 王锡明 程召平 段艳华 纪晓鹏 乔红艳 乌大尉 晁宝婷 杨世锋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01-404,共4页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在小儿主动脉缩窄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6例临床怀疑为主动脉缩窄的患儿行DSCT前瞻性心电门控心胸联合血管成像及心脏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查。以手术或DSA结果为标准,采用X。检验比...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在小儿主动脉缩窄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6例临床怀疑为主动脉缩窄的患儿行DSCT前瞻性心电门控心胸联合血管成像及心脏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查。以手术或DSA结果为标准,采用X。检验比较DSCT和CDFI的诊断准确率。结果DSCT诊断主动脉缩窄16例,其中伴房间隔缺损(ASD)4例、室间隔缺损(VSD)9例、大动脉转位1例、主动脉弓发育不良3例、动脉导管未闭(PDA)7例、冠状动脉起源异常1例、支气管动脉扩张1例。CDFI诊断主动脉缩窄15例,主动脉弓离断1例,伴ASD4例、VSD9例、二叶型主动脉瓣(BAV)2例、大动脉转位1例、主动脉弓发育不良2例、PDA7例、支气管动脉扩张1例,未发现冠状动脉起源异常。与手术或DSA结果对照:DSCT和CDFI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7.2%(140/144)、97.9%(141/144),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P〉0.05),DSCT和CDFI诊断敏感度均为93.2%(41/44),特异度分别为99.0%(99/100)和100.0%(100/100)。DSCT前门控平均有效辐射剂量为0.42mSv。结论DSCT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是诊断小儿主动脉缩窄的首选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狭窄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超声心动描记术 多普勒 彩色 血管 造影术
原文传递
128层双源CT联合低管电压及低剂量对比剂在法洛四联症患儿血管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5
作者 曹婷 王锡明 +3 位作者 程召平 段艳华 纪晓鹏 李金燕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577-581,共5页
目的探讨128层双源cT联合低管电压和低剂量对比剂在法洛四联症(TOF)患儿血管成像中的应用。方法前瞻性收集TOF患JL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等分为A、B两组,管电压和对比剂用量分别为80kVp、1.2ml/kg(A组),70kVp、1.0ml/kg(B... 目的探讨128层双源cT联合低管电压和低剂量对比剂在法洛四联症(TOF)患儿血管成像中的应用。方法前瞻性收集TOF患JL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等分为A、B两组,管电压和对比剂用量分别为80kVp、1.2ml/kg(A组),70kVp、1.0ml/kg(B组),对比剂注射时间均固定为12s。测量两组患儿图像升主动脉近端、肺动脉主干及左、右心室的cT值、噪声及信噪比,并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同时记录两组患儿的辐射剂量及对比剂用量。组间各测量部位的cT值、噪声、信噪比及组间辐射剂量、对比剂用量的差异采用两样本t检验进行比较,组间图像质量主观评分的差异采用Mann-WhitneyU秩和检验进行比较。结果40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检查,两组间各测量部位的cT值、噪声、信噪比及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B两组有效辐射剂量分别为(0.17±0.05)、(0.13±0.04)mSv,对比剂用量分别为(10.00±1.84)、(8.29±1.45)ml,两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48、2.89,P值均〈0.05)。结论TOF患儿128层双源CT血管成像联合低管电压和低剂量对比剂可获得满意的图像质量,可降低辐射剂量及对比剂用量,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造影剂 辐射剂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