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突围与建构:论日本现代女性文学的发展 被引量:14
1
作者 肖霞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3-74,共12页
随着战后日本社会的发展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日本女性文学的创作理念、题材、表现手法、技巧等都在悄然地发生着变化。尤其是在社会性别意识、女性解放思想和人本主义理念的影响下,女性的心境写作、身体写作、个人化写作,开始超越传统... 随着战后日本社会的发展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日本女性文学的创作理念、题材、表现手法、技巧等都在悄然地发生着变化。尤其是在社会性别意识、女性解放思想和人本主义理念的影响下,女性的心境写作、身体写作、个人化写作,开始超越传统意义上的婚姻、家庭和伦理道德范畴,用"反常"的手法解构或重塑现实社会中的婚姻形式、夫妻间的权利和义务、妊娠与生育、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同性或异性之间的性的关系等。而这一切都取决于宏大叙事、国家叙事等重大题材的淡化,因此,在消费文化背景下带有"个人化"写作特点的日常叙事、欲望叙事就成为日本女性文学发展的一种经常性状态。这种状态越来越受到男性及男性作家的认可和推崇,无形之间影响到男性作家的写作,悄然改变着日本文坛,代表了日本现代文学的发展趋势。从女性史的角度看,这是日本现代女性文学一个突围与建构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现代女性文学 建构 发展
下载PDF
孟姜女传说“在地化”后的传承特征分析——以山东淄河镇的孟姜女传说为例 被引量:9
2
作者 刁统菊 郭海红 《民俗研究》 CSSCI 2009年第4期39-56,共18页
根据2009年4月在山东淄河镇对孟姜女传说的调查,认为孟姜女传说作为一个在全国普遍流传的传说,之所以在淄河镇呈现出独特面貌,关键因素在于齐长城和淄河。孟姜女传说在淄河镇的传承以口头讲述为主,颇具理性色彩,并没有进入到口头文学以... 根据2009年4月在山东淄河镇对孟姜女传说的调查,认为孟姜女传说作为一个在全国普遍流传的传说,之所以在淄河镇呈现出独特面貌,关键因素在于齐长城和淄河。孟姜女传说在淄河镇的传承以口头讲述为主,颇具理性色彩,并没有进入到口头文学以外的日常生活中去。由于旅游发展的介入,孟姜女传说和村落历史、风物源头开始有所勾连,因此孟姜女传说在当地的叙事和传承方式可能会逐渐多样化,或许会借助风物和庙宇渗透进民俗生活中去,现在只是刚刚进入到新形势下一个流布全国的传说在地化过程中的过渡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姜女传说 淄河镇 讲述 传承
原文传递
城市民俗学的方法 被引量:4
3
作者 仓石忠彦 郭海红 《民俗研究》 CSSCI 2009年第1期18-21,共4页
近年来经常听到这样的呼声,认为城市也应该被列入到民俗学的研究对象中去。由此可以看出在以往的民俗学研究中很少把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尤其是对历史较浅的城市,几乎没有进行过民俗学的综合调查和研究。
关键词 民俗学研究 城市 柳田国男 综合调查 正史
原文传递
日本城市民俗学研究述略 被引量:3
4
作者 郭海红 《世界民族》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5-60,共6页
关键词 民俗学研究 日本农村 述略 城市 《乡土研究》 柳田国男 研究体系 农民问题
原文传递
作为“另一种生活技术论”的民俗学--城市民俗学与经世济民 被引量:2
5
作者 小林忠雄 刘浅之 郭海红 《民俗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7-36,共10页
近代以后,城市环境造就的新兴民俗开始出现,我们姑且称之为"城市的生活技术传承"。城市的兴衰变化十分显著,其传承母体较为分散,故城市中的民俗呈各自发展的状态,而这正是城市民俗学要研究的问题。若是把E.F.舒马赫提倡的&qu... 近代以后,城市环境造就的新兴民俗开始出现,我们姑且称之为"城市的生活技术传承"。城市的兴衰变化十分显著,其传承母体较为分散,故城市中的民俗呈各自发展的状态,而这正是城市民俗学要研究的问题。若是把E.F.舒马赫提倡的"另一种技术"运用到城市民俗学中,或能摸索出其独特的生活方式(生活技术)的存在状态。地域振兴运动中同样存在问题,且城市及其周边地区中家庭暴力等事件多有发生。以及,近年来出现了老年人希望"猝死"的现象,从中能看出其背后的高科技社会的混乱等因素。作为经世济民之学,当下民俗学究竟发挥着多大的作用?城市越是人造化,人们就越是追求自然的生活环境及节奏,面对此类社会性要求,民俗学应随时准备做出回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民俗学 生活技术 柳田国男 经世济民
原文传递
日本民间阿波舞文化的传承与开发 被引量:2
6
作者 肖霞 韩若冰 《民俗研究》 CSSCI 2011年第4期210-222,共13页
日本阿波舞是一种传统的民间"盆舞",始于镰仓时代的念佛舞蹈,是旨在慰藉亡灵的宗教仪礼。阿波舞现已成为日本德岛县最大的旅游资源,并已成为全日本乃至全世界都知名的城市祝祭舞蹈。阿波舞作为一种民族文化,在传承、保护、创... 日本阿波舞是一种传统的民间"盆舞",始于镰仓时代的念佛舞蹈,是旨在慰藉亡灵的宗教仪礼。阿波舞现已成为日本德岛县最大的旅游资源,并已成为全日本乃至全世界都知名的城市祝祭舞蹈。阿波舞作为一种民族文化,在传承、保护、创新的同时,通过市场开发给当地旅游观光事业带来了勃勃生机。这种以民间舞蹈文化为特色的观光旅游业的开发,已经成为日本"文化立国"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阿波舞 文化保护
原文传递
从死亡到救赎——读《厨房》中的疗伤主题 被引量:1
7
作者 郭燕梅 侯冬梅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09年第11期123-125,共3页
吉本芭娜娜,被誉为"日本现代文学天后"。她的作品一经问世,便风靡全球,掀起一股强大的"芭娜娜热"。《厨房》及其续篇《满月》是她的处女作,也是她的成名作。作者为我们讲述的故事平常而简短,但读后发人深省,让人深感共鸣。"生命是... 吉本芭娜娜,被誉为"日本现代文学天后"。她的作品一经问世,便风靡全球,掀起一股强大的"芭娜娜热"。《厨房》及其续篇《满月》是她的处女作,也是她的成名作。作者为我们讲述的故事平常而简短,但读后发人深省,让人深感共鸣。"生命是一个疗伤的过程",小说的主人公从死亡中获得拯救,展示了现代人新的救赎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本芭娜娜 《厨房》 死亡 救赎
下载PDF
“流动性心性”与艺术人类学定义 被引量:2
8
作者 中泽新一文 李常清 郭海红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5-100,共6页
拉斯科洞窟壁画是人类创造出的最初艺术痕迹。之所以有这样出色的艺术,是因为"流动性心性"开始在生命体内自由流转,赋予了人类妄想的幻想界和超越日常的能量,它是一种"对称性逻辑",是连接艺术学与人类学的共通因子... 拉斯科洞窟壁画是人类创造出的最初艺术痕迹。之所以有这样出色的艺术,是因为"流动性心性"开始在生命体内自由流转,赋予了人类妄想的幻想界和超越日常的能量,它是一种"对称性逻辑",是连接艺术学与人类学的共通因子。人类的心性是"非对称性逻辑"与"对称性逻辑"两个层面的结合体,自新人类诞生以来,我们要借助"对称性逻辑"探究构成自身本质的存在。人类学可以说是作为洞窟中进行的神秘性、"超越性探求"的实践而萌芽的,继"对称性人类学"的提出之后,探究现代人类社会本质的"流动性心性"和按照"对称性逻辑"运作的"无意识"机能,便成为艺术人类学的使命。艺术人类学如若将"流动之心"重新定位成基石,将会重焕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性心性 对称性逻辑 非对称性逻辑 艺术人类学
原文传递
日本“山姥”传说的现代文学解构 被引量:2
9
作者 肖霞 《民俗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3-132,160,共10页
"山姥"是日本流传较广的一个民间传说,但在日本现代女性作家的作品中,"山姥"已不再是传说中"栖息在山中的老女"形象,而是对具有某些山姥特质的女性解构之后而形成的崭新的富于理性思考的女性人物形象。... "山姥"是日本流传较广的一个民间传说,但在日本现代女性作家的作品中,"山姥"已不再是传说中"栖息在山中的老女"形象,而是对具有某些山姥特质的女性解构之后而形成的崭新的富于理性思考的女性人物形象。现代社会中的"山姥",大都是遭遇人间不公,饱受生活磨难的女性。她们是现代社会既有制度和世俗凡尘的受害者,其最终命运往往是被世人当作禳灾辟邪的牺牲者而被供奉于人间道德的"审判台"上,从而成为夫权专制社会罪孽的救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山姥传说 女性文学 解构
原文传递
儒家女训的日本化考论
10
作者 王慧荣 《汉籍与汉学》 2022年第1期52-61,共10页
儒家女训早在日本的奈良时代(710—784)便已传到日本,但直到江户时代(1603—1867)才受到关注。江户时代的日本人不仅对儒家女训进行翻刻与翻译,还以其为蓝本创作了大量本国女训,从而实现了女训的日本化发展。儒家女训的日本化主要体现... 儒家女训早在日本的奈良时代(710—784)便已传到日本,但直到江户时代(1603—1867)才受到关注。江户时代的日本人不仅对儒家女训进行翻刻与翻译,还以其为蓝本创作了大量本国女训,从而实现了女训的日本化发展。儒家女训的日本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以本国妇女为书写对象,实现了训诫素材的日本化;其二,形成了日本女训的独特体系,实现了训诫体例的日本化;其三,在批判性吸收儒家伦理的同时,倡导儒佛融合的“五障三从”观,实现了训诫主旨的日本化。儒家女训的日本化过程就是儒家女训东传之后,被不断模仿与改造,并最终产生日本女训的过程。儒家女训之所以能够在江户时代实现日本化发展,究其根本是适应了日本封建“家(IE)”制度下对女子进行家庭伦理规训的需求,是日本封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女训 日本化 日本女训 “家(IE)”制度
原文传递
论中国古典文学对《万叶集》和歌的影响——以咏“云”和歌为线索 被引量:1
11
作者 宋成德 《日本问题研究》 CSSCI 2012年第3期47-52,共6页
文章主要探讨了《万叶集》中咏"云"的和歌与中国文学的关系。通过对《万叶集》文本的仔细研读、与中国古典诗歌作品的精心比对,可发现众多《万叶集》和歌的构思与中国古典诗歌有相似之处。论文通过举例与分析的方法具体论证... 文章主要探讨了《万叶集》中咏"云"的和歌与中国文学的关系。通过对《万叶集》文本的仔细研读、与中国古典诗歌作品的精心比对,可发现众多《万叶集》和歌的构思与中国古典诗歌有相似之处。论文通过举例与分析的方法具体论证了两者的关联,同时论证了《万叶集》和歌的枕词、序词等修辞及用词对中国文学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叶集 中日比较文学 枕词 序词
下载PDF
日语中汉字词“人気”的意义和用法考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金莲 《当代语言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13-220,共8页
本文使用语料库对日语中汉字词“人気”的意义和用法进行了考察和分析?河锖腿沼锒?使用汉字,甚至两种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同形词。但它们已经是不同语言系统里的要素,并且各自都有其发展历史,二者在意义和用法上产生差异是必然的。另一方... 本文使用语料库对日语中汉字词“人気”的意义和用法进行了考察和分析?河锖腿沼锒?使用汉字,甚至两种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同形词。但它们已经是不同语言系统里的要素,并且各自都有其发展历史,二者在意义和用法上产生差异是必然的。另一方面,从“人気”一词我们还可以清楚地看到语言不断发展演变的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気” 语言系统 发展演变
原文传递
从生活中感悟与捕捉民俗——以城市民俗研究为中心——日本著名民俗学家仓石忠彦访谈录 被引量:1
13
作者 仓石忠彦 郭海红 《文化遗产》 CSSCI 2013年第4期138-145,共8页
仓石忠彦作为日本著名民俗学家,在道祖神信仰与城市民俗研究方面造诣深厚,尤其在日本城市民俗领域的提出、田野调查的推动和学理的思考方面发挥了重要而且具有领导性的作用。通过对他的访谈,可以明晰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至今日本城市民... 仓石忠彦作为日本著名民俗学家,在道祖神信仰与城市民俗研究方面造诣深厚,尤其在日本城市民俗领域的提出、田野调查的推动和学理的思考方面发挥了重要而且具有领导性的作用。通过对他的访谈,可以明晰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至今日本城市民俗研究的分期、重要概念、以及面临的困惑。为我们所面临的城市化进程中民俗学学科的进入方式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仓石忠彦 城市 民俗 现代 学科
下载PDF
日本的寿司 被引量:1
14
作者 莫明春 《民俗研究》 2005年第2期239-244,共6页
寿司是一种带菜码的米饭团,是一种最具有代表性的日本民族料理,它是米饭、鱼、醋巧妙组合的结晶.两千多年前,寿司曾经用中国的汉字"鮨"、"鲊"表示过,但当时这两个汉字的意思有所不同."鮨"最初出自公元前... 寿司是一种带菜码的米饭团,是一种最具有代表性的日本民族料理,它是米饭、鱼、醋巧妙组合的结晶.两千多年前,寿司曾经用中国的汉字"鮨"、"鲊"表示过,但当时这两个汉字的意思有所不同."鮨"最初出自公元前5至公元前3世纪的<尔雅>字典里,指腌咸的鱼贝、肉类食品,尤其指腌咸的鱼;"鲊"最早出现在两千多年前<说文解字>字典里,指把米饭、鱼、盐放在一起,经腌制发酵后,产生一种酸味的鱼,是(熟)寿司的意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民族 《说文解字》 《尔雅》 肉类食品 公元前 米饭 汉字 意思 字典
原文传递
略论日本社会文化中的“道” 被引量:1
15
作者 肖霞 《民俗研究》 CSSCI 2009年第4期239-244,共6页
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形态或文化表现形式的形成,都是长期的历史积淀和多种因素的合成。"道"既是日本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日本社会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因此,对日本"道"的认识与了解,是认识日本社会的一把钥匙。... 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形态或文化表现形式的形成,都是长期的历史积淀和多种因素的合成。"道"既是日本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日本社会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因此,对日本"道"的认识与了解,是认识日本社会的一把钥匙。本文从"道"在日本社会中的表现出发,揭示了日本"道"的来源及文化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社会 文化表现
原文传递
浅谈日本武家社会的乳母制度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曼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54-55,共2页
日本进入武家社会后,乳母由于社会的特点被赋予了新的职责。本文就日本武家社会的乳母制度这一话题,从武家社会有名的乳母、乳母制度的由来以及武家社会乳母的职责三方面对武家社会乳母制度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关键词 乳母制度 政治介入 武家社会
下载PDF
民俗学中婚姻问题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从柳田国男到石井研士
17
作者 八木透 晁汐 郭海红 《民俗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4-121,160,共9页
1929年柳田国男开启了“婚姻变迁说”的问题研究,之后学者们从婚姻形态的分类,婚姻与家族、亲属关系的关联,女性回娘家与家族结构,婚姻习俗文化等多角度对日本近代以来的婚姻问题展开了研究。进入世纪之交,基于结构论和类型论的婚姻问... 1929年柳田国男开启了“婚姻变迁说”的问题研究,之后学者们从婚姻形态的分类,婚姻与家族、亲属关系的关联,女性回娘家与家族结构,婚姻习俗文化等多角度对日本近代以来的婚姻问题展开了研究。进入世纪之交,基于结构论和类型论的婚姻问题研究开始向结构功能主义视角转向,“真实性研究”“将现代社会纳入视野的研究”“变化的视角”“基于具象的整体性研究”“基于多样性展开的多角度研究”以及跨学科研究将成为今后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姻形态 家族结构 类型论 结构论 婚姻习俗
原文传递
日本近世寺子屋教育浅析
18
作者 黄嗦咪 《文化产业》 2019年第1期50-52,共3页
寺子屋是日本近世社会应当时普通民众的教育需求开办的私立初等教育机构,与藩校、私塾等共同构成了日本近世初等教育的核心。寺子屋教育奠定了日本近代国民教育的基础,为日本明治维新的实现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成为日本近代化进程中... 寺子屋是日本近世社会应当时普通民众的教育需求开办的私立初等教育机构,与藩校、私塾等共同构成了日本近世初等教育的核心。寺子屋教育奠定了日本近代国民教育的基础,为日本明治维新的实现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成为日本近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引擎。本文将从文化研究的角度,试分析日本寺子屋教育在近世时代背景下的存在形态、传承及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世社会 寺子屋 庶民教育
下载PDF
围绕“日常态—能量枯竭态—非日常态”的学术争论——三元论体系基础上的日本民俗理论的建构
19
作者 郭海红 《民俗研究》 CSSCI 2012年第3期33-39,共7页
20世纪70年代伴随着日本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剧,民俗学面临着研究对象消失的危机和如何应对变化进行学科自身调整的迷惑。柳田国男离世后,人们对柳田思想在继承的同时开始进行反思和重新解读。对于柳田确立的"日常态-非日常态&q... 20世纪70年代伴随着日本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剧,民俗学面临着研究对象消失的危机和如何应对变化进行学科自身调整的迷惑。柳田国男离世后,人们对柳田思想在继承的同时开始进行反思和重新解读。对于柳田确立的"日常态-非日常态"的分析概念,波平惠美子于1972年首先提出了第三元素的"污秽.晦气"(KEGARE)概念,之后引发了和樱井德太郎之间的"波平.樱井之争"。论文将围绕20世纪70、80年代日本民俗学界出现的这场"日常态-能量枯竭态-非日常态"的学术争论,对该民俗学研究的基本课题作出客观全面的梳理,考察其在民俗学史上的定位和意义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概念 HARE(非日常态) KE(日常态) KEGARE(能量枯竭态)
原文传递
日本近代女性解放思想的摄取与传播
20
作者 肖霞 《日本学研究》 2010年第1期308-317,共10页
关键词 日本近代 女性解放 思想啓蒙 普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