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颗粒活化腐植酸肥对苹果土壤团聚体和有机碳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刘艳 唐亚福 +2 位作者 杨越超 姜远茂 程冬冬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21-1026,共6页
新型大颗粒活化腐植酸肥(LAF)在苹果化肥减量和果实稳产方面的效果显著,探明其对土壤团聚体和有机碳的影响是揭示该新型肥料对苹果土壤结构影响的重要依据。本研究设置4个LAF处理:LAF_(1)[全量施肥,施肥时期及重量比(下同):萌芽期∶膨... 新型大颗粒活化腐植酸肥(LAF)在苹果化肥减量和果实稳产方面的效果显著,探明其对土壤团聚体和有机碳的影响是揭示该新型肥料对苹果土壤结构影响的重要依据。本研究设置4个LAF处理:LAF_(1)[全量施肥,施肥时期及重量比(下同):萌芽期∶膨果期∶成熟期=3∶4∶3]、LAF_(2)(全量施肥,萌芽期∶膨果期∶成熟期=2∶3∶5)、LAF_(3)(减量1/4施肥,萌芽期∶膨果期∶成熟期=2∶3∶5)、LAF_(4)(减量1/3施肥,萌芽期∶膨果期∶成熟期=2∶3∶5),以不施肥(CK)处理为对照。通过4年盆栽试验,研究苹果土壤团聚体组成、稳定性和有机碳对不同施肥处理的响应。结果表明:1)与CK相比,LAF各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2 mm和2~0.25 mm粒径团聚体含量分别提高了53.4%~77.5%和12.3%~17.0%,且提高幅度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大,其中LAF_(1)处理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最高。2)LAF各处理在各粒径团聚体含量上差异不显著,其中2~0.25 mm粒径团聚体含量所占的比例最高。3)与CK相比,LAF各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降低了分形维数(D),其中LAF_(1)处理的MWD和GMD值最高,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提升效果最好。4)除LAF_(4)外,其他LAF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均显著高于CK,其中LAF_(2)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最高;LAF各处理均增加了土壤各粒径团聚体有机碳含量,LAF_(1)、LAF_(2)、LAF_(3)处理显著提高了>2 mm粒径团聚体有机碳含量,且>2 mm团聚体有机碳对总有机碳的贡献率最大;LAF各处理的水稳性大团聚体有机碳对总有机碳的贡献率均显著高于CK,且贡献率均在66.0%以上,其中LAF_(1)处理最高。综上,施用LAF在促进苹果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形成和稳定性、提高团聚体有机碳含量上应用效果显著,其中全量施用效果最好。施用LAF可作为改善苹果土壤结构和提升土壤肥力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聚体 稳定性 有机碳 大颗粒活化腐植酸肥
原文传递
黄三角濒海区土壤水盐时空分异特征及耦合关系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张术伟 王卓然 +3 位作者 常春艳 赵庚星 陈悦 潘敬瑞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99-308,315,共11页
选择黄河三角洲代表区域垦利区和无棣县,将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得到的土壤表层水盐数据,按照季节、植被类型、与渤海距离进行归类,利用经典统计分析、耦合度模型、缓冲区分析、Origin三维关系分析等方法,分析研究区土壤表层(0—15 cm)水... 选择黄河三角洲代表区域垦利区和无棣县,将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得到的土壤表层水盐数据,按照季节、植被类型、与渤海距离进行归类,利用经典统计分析、耦合度模型、缓冲区分析、Origin三维关系分析等方法,分析研究区土壤表层(0—15 cm)水盐时空分异特征及其耦合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水盐含量总体较高,含盐量以中度盐渍化为主,垦利土壤表层水盐含量整体高于无棣;不同季节土壤含水量排序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土壤含盐量排序为春季>秋季>冬季>夏季,耦合度关系比较为春季>秋季>冬季>夏季;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含水量排序为荒草地>光板地>耕地>林地,土壤含盐量排序为光板地>荒草地>耕地>林地,耦合度关系比较为光板地>荒草地>耕地>林地;由近海到内陆,研究区土壤表层含水量、含盐量以及水盐耦合度呈现逐步递减的趋势,其中无棣变化趋势较为平缓,垦利土壤含盐量在距海40~50 km处上升,土壤含水量在距海30~40 km处明显上升,表层水盐耦合度也有所提高。研究结果为黄三角濒海区土壤资源的合理规划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含水量 土壤含盐量 耦合关系 垦利区 无棣县
下载PDF
近40年济南南部山区土地利用/覆被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3
作者 李洪涛 王怡冰 +3 位作者 李成亮 侯蕾 刘仲秋 赵龙 《环境生态学》 2024年第3期15-24,共10页
基于济南南部山区1980、1995、2005、2010、2015、2020年6期土地利用/覆被数据,结合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转移矩阵、单一动态度和综合动态度等指标,研究近40年济南南部山区土地利用/覆被的时空演变特征,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探究了研究区土... 基于济南南部山区1980、1995、2005、2010、2015、2020年6期土地利用/覆被数据,结合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转移矩阵、单一动态度和综合动态度等指标,研究近40年济南南部山区土地利用/覆被的时空演变特征,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探究了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南部山区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耕地、林地和草地,其占比为90%左右,林地、草地主要分布在上游河源区及海拔较大的中部地区,城乡用地及耕地主要分布在河流两岸及下游地区;1980—2010年,由于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城市扩张,耕地逐渐减少,林地、草地、水域有略微的减少,且基本转化为城乡用地,城乡用地逐渐从下游向上游河源地区扩展,其中,2005—2010年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最为剧烈,其综合动态度为0.49%;2010年以来,南部山区禁止一切与水源保护、生态保护无关的建设活动。2010—2015年,只有水域面积存在明显变化。2015—2020年各土地利用类型基本保持稳定,城市扩张速度得到了减缓。经济社会发展是引起城市快速扩张的重要原因,积极的保护政策有利于南部山区生态格局的优化和生态环境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南南部山区 土地利用/覆被时空变化 动态度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黄三角濒海区土壤盐渍化的驱动力分析及预测模拟
4
作者 赵铭 常春艳 +1 位作者 王卓然 赵庚星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6期75-83,共9页
摸清土壤盐渍化的发生机制是盐渍土改良利用的重要基础。本文选取了黄河三角洲濒海区-垦利区为研究区,首先通过地理探测器分析蒸发量、降水量、地下水埋深、地下水矿化度、土壤粘粒含量、相对高程、植被覆盖度、距海远近8个因子对土壤... 摸清土壤盐渍化的发生机制是盐渍土改良利用的重要基础。本文选取了黄河三角洲濒海区-垦利区为研究区,首先通过地理探测器分析蒸发量、降水量、地下水埋深、地下水矿化度、土壤粘粒含量、相对高程、植被覆盖度、距海远近8个因子对土壤盐分的影响力大小,进而进行主要驱动力的筛选;接着分别构建了MLR、PLSR、BPNN和SVM模型,并选取精度最高的模型实现土壤盐分预测模型的构建;最后在地下水变化情形下分别设定对照组、地下水位下降0.5 m和上升0.5 m 3种情景,进行了土壤盐分的情景模拟。地理探测器中因子探测结果显示,不同影响因子对土壤盐分的影响力大小为地下水矿化度>植被覆盖度>地下水埋深>距海远近>粘粒含量>地表高程>降水量>蒸发量;交互作用探测结果显示,地下水因素、植被覆盖度、距海远近之间的交互作用影响力较强,确定地下水矿化度、地下水埋深、植被覆盖度、距海远近为土壤盐分主要驱动因子;精度最高的预测模型为BP神经网络模型,模型建模集R2为0.8847,RMSE为1.1350,验证集R2为0.7999,RMSE为1.1204;地下水情景模拟结果显示,适当降低地下水位可以改善土壤盐渍化状况,水位下降时轻度、中度、重度盐渍土和盐土的变化率分别为0.22%、-5.46%、15.28%、-10.04%;水位升高时轻度、中度、重度盐渍土和盐土的变化率分别为-0.02%、-14.77%、22.51%、-8.02%。本文筛选出土壤盐分的主要驱动因子,构建了最佳预测模型,并根据设定的情景对土壤盐分进行模拟分析,为黄河三角洲土壤盐渍化的调控及防治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土壤盐渍化 驱动力 预测模拟
下载PDF
可生物降解PBAT/PLA/生物质垃圾袋的制备和表征 被引量:4
5
作者 杨尚山 尚鹏鹏 +3 位作者 徐静 解加卓 张坤 张丽丽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27-132,共6页
将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和聚乳酸(PLA)进行共混,然后添加竹粉、木质素和秸秆粉,利用混合熔融造粒、挤出吹膜工艺制备了PBAT/PLA/生物质粉(BP)(质量比74.26/4.95/19.80)复合垃圾袋,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SEM)、红外光谱仪(FTIR)... 将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和聚乳酸(PLA)进行共混,然后添加竹粉、木质素和秸秆粉,利用混合熔融造粒、挤出吹膜工艺制备了PBAT/PLA/生物质粉(BP)(质量比74.26/4.95/19.80)复合垃圾袋,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SEM)、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测试(XRD)、热重分析仪(TG)及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等对垃圾袋的微观形貌、组成、耐热性能、拉伸性能及抗漏性能进行了测试和表征,对其实用性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3种BP在PBAT/PLA基体中分散性较好,对薄膜结构和热性能几乎没有影响;添加竹粉和木质素材料的垃圾袋相比于添加秸秆粉的垃圾袋有明显的强度优势,强度提高了40%以上。本研究对于降低PBAT/PLA垃圾袋的生产成本、促进生物降解材料的产业化应用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生物降解 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 聚乳酸 生物质粉 复合垃圾袋
下载PDF
控释氮肥在稻麦轮作体系上应用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吕浩楠 周晓嘉 +3 位作者 吴金鹏 王亚卓 杨越超 申天琳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23-929,共7页
化肥作为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在40%以上,但长期使用所带来的资源浪费和面源污染等问题同样亟待23解决。控释肥料能控制养分在土壤中的释放,让养分供应与作物各生育期对养分的吸收相同步,对化肥减施增效、提高作物产... 化肥作为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在40%以上,但长期使用所带来的资源浪费和面源污染等问题同样亟待23解决。控释肥料能控制养分在土壤中的释放,让养分供应与作物各生育期对养分的吸收相同步,对化肥减施增效、提高作物产量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稻麦轮作是我国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种植制度,控释肥在稻麦轮作体系上的应用能够在保障粮食增产稳产的基础上,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面源污染。本文从控释氮肥的研究进展、控释氮肥对稻麦轮作系统的影响因素以及影响控释氮肥肥效的因素等方面,为小麦、水稻专用控释肥的开发,以及控释氮肥在稻麦轮作系统中的生产应用及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释肥 稻麦轮作 肥效
下载PDF
土元壳和卵鞘中甲壳素结构特征与比较分析
7
作者 王晓云 解加卓 +2 位作者 孙中涛 史庆华 杨越超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15-221,共7页
本研究采用酸碱法从土元壳和孵化后的卵鞘中分离甲壳素。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和扫描电镜分析对提取的昆虫甲壳素的理化性质进行测定,并进行比较不同材料来源的甲壳素物理结构的异同。结果表明,来源于土元壳的... 本研究采用酸碱法从土元壳和孵化后的卵鞘中分离甲壳素。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和扫描电镜分析对提取的昆虫甲壳素的理化性质进行测定,并进行比较不同材料来源的甲壳素物理结构的异同。结果表明,来源于土元壳的甲壳素与来源于卵鞘的甲壳素物理特性不同。土元壳甲壳素的红外光谱图谱显示酰胺带Ⅰ在1659和1628 cm-1处分裂为两个峰,卵鞘的在1633 cm-1处为单峰;XRD显示土元壳甲壳素具有较强峰,而卵鞘的峰较弱;热重分析显示土元壳甲壳素降解温度高于卵鞘的,这些特征显示土元壳甲壳素具有α-甲壳素特征,卵鞘的则具有β-甲壳素特征。这些结果将有助于昆虫甲壳素的进一步开发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元 卵鞘 甲壳素 结构特征
下载PDF
鸭粪沼液施用浓度对土壤肥力及芹菜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李娇 张学英 +1 位作者 时连辉 李恕艳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30-136,共7页
为研究规模化肉鸭养殖粪水发酵沼液作为有机肥对土壤肥力及农作物生长的影响,实现沼液的资源化利用,本试验以津南实心芹为材料,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法,以不施肥和施用化肥作为对照,设置沼液施用浓度梯度(鸭粪沼液分别稀释7.5、10、15、30倍... 为研究规模化肉鸭养殖粪水发酵沼液作为有机肥对土壤肥力及农作物生长的影响,实现沼液的资源化利用,本试验以津南实心芹为材料,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法,以不施肥和施用化肥作为对照,设置沼液施用浓度梯度(鸭粪沼液分别稀释7.5、10、15、30倍,即沼液用量分别为1.30、1.00、0.65、0.33 L/m^(2))处理,研究鸭粪沼液施用量对土壤肥力及芹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鸭粪沼液对土壤pH值影响不大,可显著提高电导率和土壤肥力。与施化肥对照相比,鸭粪沼液施用量为1.30 L/m^(2)时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含量分别显著提高21.99%、37.07%、24.64%、38.81%,与1.00 L/m^(2)用量处理差异不显著;土壤脲酶、蔗糖酶、中性磷酸酶活性均在鸭粪沼液稀释7.5倍时达到最大值,且较化肥处理分别提高72.14%、26.15%、18.81%,过氧化氢酶活性在鸭粪沼液稀释10倍时达到最大值。施用鸭粪沼液芹菜株高、茎粗及叶绿素含量均显著提高,其产量比施化肥提高1.74%~30.64%。综上,鸭粪沼液稀释10倍即沼液施用量1.00 L/m^(2)有利于改善土壤质量,促进芹菜生长,提高芹菜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粪沼液 施用浓度 土壤肥力 土壤酶活性 芹菜生长
下载PDF
长期种植紫花苜蓿对复垦土壤碳氮磷养分转化的影响
9
作者 明玉飞 朱桃川 +5 位作者 张金豪 李传福 高舒 徐家林 李永强 焦树英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8-86,共9页
为研究长期种植紫花苜蓿对复垦土壤质量改善和生物改土的效果,以种植作物地和撂荒地为对照,分析建筑复垦地多年种植紫花苜蓿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和全磷(TP)含量的化学计量特征变化。结果表明,长期种植紫花苜蓿显著降低土壤电导率(... 为研究长期种植紫花苜蓿对复垦土壤质量改善和生物改土的效果,以种植作物地和撂荒地为对照,分析建筑复垦地多年种植紫花苜蓿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和全磷(TP)含量的化学计量特征变化。结果表明,长期种植紫花苜蓿显著降低土壤电导率(EC),对表层土壤保水效果较好,显著提升土壤有效养分含量(P<0.05);与作物地和撂荒地相比,苜蓿地土壤SOC和TN含量显著提高(P<0.05),但0~20 cm土壤TP含量显著低于作物地。3种土地利用类型0~20 cm土壤化学计量差异显著,苜蓿地土壤C/N显著低于作物地和撂荒地(P<0.05),而土壤C/P和N/P则表现为苜蓿地显著高于作物地和撂荒地(P<0.05)。种植紫花苜蓿有助于提升土壤有机碳氮活性组分,0~20 cm土层苜蓿地颗粒有机碳(POC)、易氧化有机碳(ROC)和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含量较作物地分别提高88.38%、17.24%和39.16%(P<0.05),苜蓿地颗粒有机氮(PON)、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和酸解有机氮组分含量最高,PON和MBN比作物地显著提高135.29%和17.39%,较撂荒地显著提高207.69%和28.41%。因此,长期种植紫花苜蓿对土壤质量和有机碳氮活性组分均有改善作用,研究结果可为退化土壤修复和复垦土壤生物改土效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土地利用类型 碳氮磷化学计量 土壤碳氮有机组分 土壤改良
下载PDF
不同测墒补灌模式对黄淮海区域夏玉米生长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10
作者 邢晓飞 宋付朋 +3 位作者 王祥峰 杨志峰 王文杰 秦涛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2,共7页
为探索黄淮海区域夏玉米最优测墒补灌模式,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在夏玉米大喇叭口期、抽雄开花期和籽粒灌浆期均分别设0~40 cm土层控制目标土壤相对含水量70%和75%补灌模式2个,以常规灌溉模式(目标土壤相对含水量100%)为对照,研究不同模式... 为探索黄淮海区域夏玉米最优测墒补灌模式,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在夏玉米大喇叭口期、抽雄开花期和籽粒灌浆期均分别设0~40 cm土层控制目标土壤相对含水量70%和75%补灌模式2个,以常规灌溉模式(目标土壤相对含水量100%)为对照,研究不同模式对夏玉米成熟期土壤养分、玉米长势、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水分利用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与常规灌溉和70%补灌模式相比,75%补灌模式显著提高了夏玉米成熟期土壤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和玉米株高、生物量鲜重、含水量、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最大增幅分别为8.38%、29.82%、26.74%和12.71%、16.73%、37.76%、18.38%、9.98%、2.56%、12.80%;2)75%补灌模式比常规灌溉模式显著降低了玉米植株耗水总量,节水10.32%,提高了水分利用率25.78%和灌溉水利用率69.71%,75%补灌模式比70%补灌模式水分利用率和灌溉水利用率分别提高了25.81%和14.22%。因此,本试验条件下,夏玉米大喇叭口期、抽雄开花期和籽粒灌浆期75%补灌模式是黄淮海区域夏玉米节水保肥、增产高效的最优测墒补灌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墒补灌 黄淮海区域 夏玉米 产量 水分利用率
下载PDF
有机肥与脱硫石膏对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土壤团聚体及其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传福 朱桃川 +5 位作者 明玉飞 杨宇轩 高舒 董智 李永强 焦树英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78-888,共11页
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壤盐碱化严重制约了土壤资源高效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施用改良剂是改良盐碱土的有效措施,前期研究集中于有机肥对盐碱地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影响,有机肥与脱硫石膏配施对滨海盐碱地团聚体有机碳组分变化作用机制缺... 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壤盐碱化严重制约了土壤资源高效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施用改良剂是改良盐碱土的有效措施,前期研究集中于有机肥对盐碱地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影响,有机肥与脱硫石膏配施对滨海盐碱地团聚体有机碳组分变化作用机制缺乏研究。选用有机肥与脱硫石膏配施,探究其对盐碱土团聚体及其有机碳组分含量的影响,以期为改善盐碱地垦殖区土壤质量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以黄河三角洲新垦殖小麦-玉米轮作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试验方法,设置不施肥(CK)、农民常用施肥(CN)、猪粪有机肥(PCOF)、猪粪有机肥+低量石膏(PCOF-1)、猪粪有机肥+高量石膏(PCOF-2)共5个处理。通过3年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与CK、CN处理相比,PCOF-1处理显著提高0-20 cm土层0.25-0.053 mm粒径团聚体占比(P<0.05),分别显著增加13.39%、22.69%,降低<0.053 mm粒径团聚体占比,分别显著降低39.05%、43.29%,PCOF-1处理显著提高土壤团聚体稳定性,GMD较CN、CK处理显著增加20%、16.42%。有机肥与脱硫石膏处理显著提高0-20 cm土层全土和团聚体总有机碳及其组分含量(P<0.05),PCOF-1处理全土总有机碳(TOC)及其组分(MBC、WSOC、EOC、AHCⅠ、AHCⅡ)较CN处理分别显著提高6.75%、92.75%、13.36%、58.49%、16.33%、21.37%,并显著提高>0.25 mm和0.25-0.053 mm粒径团聚体中有机碳组分贡献率,降低<0.053 mm粒径中有机碳组分贡献率。土壤微生物量碳的敏感性指数均高于其他有机碳组分,且PCOF-1处理MBC值最高。因此,在农民常用施肥基础上,低量脱硫石膏与猪粪有机肥配施对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小麦玉米轮作土壤有较好的质地改善和增碳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粪有机肥 脱硫石膏 土壤团聚体 有机碳组分 贡献率 敏感性指数
下载PDF
包膜氮肥一次性减量施用对冬小麦产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卞文新 马晓晓 +5 位作者 孙东旭 徐湘茗 于宏宇 胡汐莹 杨越超 申天琳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840-1851,共12页
【目的】研究一次性减量施用包膜氮肥在冬小麦上的应用效果,以确保小麦稳产高产的同时,减少施肥农业投入和提高肥料利用效率。【方法】本试验于2018—2021年在山东桓台进行,设置农民常规施氮量225 kg/hm^(2)和减量30%(157.5 kg/hm^(2))... 【目的】研究一次性减量施用包膜氮肥在冬小麦上的应用效果,以确保小麦稳产高产的同时,减少施肥农业投入和提高肥料利用效率。【方法】本试验于2018—2021年在山东桓台进行,设置农民常规施氮量225 kg/hm^(2)和减量30%(157.5 kg/hm^(2))两个氮素水平,供试氮肥包括普通尿素(BBF)、树脂包膜氮肥(PF)、水基聚合物包膜氮肥(WF)和掺混包膜氮肥(MF),以不施氮肥为对照,共9个处理。通过25℃静水和田间土壤培养试验,研究了树脂包膜氮肥和水基聚合物包膜氮肥的控释性能。开展3年田间试验,调查不同氮肥及用量下,冬小麦的氮素吸收利用状况、产量、经济效益,以及土壤氮素和有机质含量。【结果】在25℃静水中,树脂包膜氮肥控释期达119天,水基聚合物包膜氮肥在第14天即累积释放84.7%。在田间培养试验中,树脂包膜氮肥和水基聚合物包膜氮肥的养分释放曲线均为“S”型,控释期分别达210和180天。与习惯施氮量相比,氮素减施30%显著提高了冬小麦氮素利用率、氮素农学利用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在小麦苗期,施用普通尿素的土壤NO_(3)^(-)-N和NH_(4)^(+)-N含量最高;在拔节期之后,施用树脂包膜氮肥的土壤NO_(3)^(-)-N和NH_(4)^(+)-N含量显著高于施普通尿素处理。在减氮30%条件下,包膜氮肥能够维持小麦生育期内土壤无机氮水平,并减少NO_(3)^(-)-N和NH_(4)^(+)-N向深层土壤的转移。常规施氮量下,PF1、WF1和MF1处理冬小麦分别比BBF1增产8.03%、6.73%和2.79%,分别增收18.55%、15.92%和7.06%。减氮30%条件下,PF2、WF2和MF2处理冬小麦产量与BBF1无显著差异,但分别增收9.06%、3.31%和6.86%。施用同种氮肥处理的年平均小麦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中水基聚合物包膜氮肥和树脂包膜氮肥增产效果最好。【结论】一次性基施树脂包膜氮肥、水基聚合物包膜氮肥和二者掺混包膜氮肥,在减少常规氮投入量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一次性施肥 包膜氮肥 产量 经济效益 氮素利用率 土壤氮
下载PDF
复合菌剂对兔粪堆肥碳氮转化与损失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国言 董元杰 +2 位作者 孙桂阳 于滨 徐珂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53-165,共13页
为开发促腐和保氮功能兼具的发酵菌剂,探究不同配比菌剂对兔粪和香油渣堆肥碳氮转化与损失的影响及其机理。本试验以纤维素降解复合菌剂和功能菌剂两类自制菌剂为研究对象,采用封闭式好氧堆肥试验,共设置6个处理:不添加菌剂(CK)、EM商... 为开发促腐和保氮功能兼具的发酵菌剂,探究不同配比菌剂对兔粪和香油渣堆肥碳氮转化与损失的影响及其机理。本试验以纤维素降解复合菌剂和功能菌剂两类自制菌剂为研究对象,采用封闭式好氧堆肥试验,共设置6个处理:不添加菌剂(CK)、EM商品菌剂(EM)、自制纤维素降解复合菌剂(CR)、V(功能菌剂)∶V(自制复合菌剂)=1∶1(CAR1)、V(功能菌剂)∶V(自制复合菌剂)=1∶2(CAR2)、V(功能菌剂)∶V(自制复合菌剂)=1∶3(CAR3)。研究各处理对堆体腐熟过程中发酵参数、碳氮损失、养分含量和腐熟度等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堆肥启动过程中,CAR3堆体升温迅速,酸碱度适宜,利于堆体好氧发酵;堆肥结束时,CAR3有机质降解率高达34.17%,CO排放量较排放量最高的CR低13.43%,总腐殖酸生成量达15.52%,较CR显著提升11.92%;堆体全氮含量显著提高,氨挥发量较CK降低10.28%;有机氮含量较CK显著提升19.74%,有利于氮素的固持。因此,V(功能菌剂)∶V(自制复合菌剂)=1∶3时(CAR3),可显著提高堆肥腐熟程度,促进碳转化,减少氮损失。本研究可为兔粪堆肥高效促腐和养分减损发酵菌剂的研发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兔粪堆肥 碳排放 氨挥发 腐熟 复合菌剂 氨同化
原文传递
新型钙镁硅复合无机材料对盐胁迫下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
14
作者 龙海婷 荆桂花 +2 位作者 鹿美航 杨志峰 董元杰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29-36,共8页
为确定新型钙镁硅复合无机材料(IM)对盐(NaCl)胁迫下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采用液培法,通过在营养液中添加IM,制备了ρ(IM)=3.15,6.30,9.45,12.60,15.75 g·L^(-1)的5种培养液,进行了不同添加量的IM对盐胁迫下小麦幼苗生长与生理特性... 为确定新型钙镁硅复合无机材料(IM)对盐(NaCl)胁迫下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采用液培法,通过在营养液中添加IM,制备了ρ(IM)=3.15,6.30,9.45,12.60,15.75 g·L^(-1)的5种培养液,进行了不同添加量的IM对盐胁迫下小麦幼苗生长与生理特性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盐胁迫显著抑制了小麦幼苗的生长,添加IM能有效缓解小麦幼苗的盐胁迫效应,其中以ρ(IM)=12.60 g·L^(-1)的处理能显著促进盐胁迫下小麦幼苗的生长,降低盐胁迫下小麦幼苗根系与叶片的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和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增加叶片和根系的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和抗氧化酶活性,并显著提高游离脯氨酸质量分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镁硅复合无机材料 小麦幼苗 盐胁迫 生长与生理特性
下载PDF
减磷条件下含褪黑素的尿素缓释功能肥对番茄生长、产量、品质和磷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明慧 田虹雨 +1 位作者 刘之广 巩彪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19-528,共10页
【目的】褪黑素对植物具有多种有益功效,但其化学性质活泼,限制了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本研究通过包膜技术制备出含褪黑素的尿素缓释功能肥(以下简称功能肥),研究其对番茄生长、产量、品质和磷素利用效率的影响,为褪黑素高效施用和番... 【目的】褪黑素对植物具有多种有益功效,但其化学性质活泼,限制了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本研究通过包膜技术制备出含褪黑素的尿素缓释功能肥(以下简称功能肥),研究其对番茄生长、产量、品质和磷素利用效率的影响,为褪黑素高效施用和番茄节肥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首先以水泡法研究功能肥中褪黑素的释放速率,然后以穴盘育苗方式研究功能肥对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采用盆栽方式,设置4个处理,分别是施磷(记作+P)和不施磷(记作-P)两个磷处理水平,再分别添加尿素缓释肥(对照,仍记作-P和+P)或功能肥(记作-P+M和+P+M),研究功能肥对植株生长和干物质分配、根系生长、磷素吸收和分配、磷肥利用率、肥料产量贡献率、根系磷酸酶活性、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利用褪黑素制备功能肥时存在一定的损耗,包膜后褪黑素的实际含量为包膜时褪黑素总用量的35%。水泡至60 d时,功能肥中褪黑素残余量为6.61%。番茄穴盘育苗中施用功能肥能显著促进幼苗生长,壮苗指数较对照提升70.2%。盆栽试验表明,-P处理下番茄根、茎、叶、果的生物量分别较+P处理下降低了19.64%、18.51%、28.99%和28.73%,根和茎的干物质分配比例增加了10.03%和11.63%,叶和果的干物质分配比例分别减少了2.74%和2.39%。应用功能肥能显著提升两种磷处理条件下所有组织的生物量积累,增加+P条件下根的干物质分配比例达12.14%,降低-P条件下茎和叶的干物质分配比例达6.00%和5.90%,增加9.06%的果干物质分配比例。-P处理降低根系的总长、总表面积和总体积,增加根尖数量,施用功能肥能提高两种磷水平下根系的总长、总表面积、总体积和根尖数量。-P处理显著降低了番茄植株根、茎、叶、果的磷含量,增加根、茎和叶的磷分配比例,减少果的磷分配比例。应用功能肥能显著提升两种P处理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含褪黑素的尿素缓释功能肥 磷肥处理 生长 产量品质 磷利用率
下载PDF
水基聚合物包膜尿素实现山东夏玉米氮肥减施和一次性基施 被引量:1
16
作者 孙东旭 马晓晓 +3 位作者 商启寰 卞文新 杨越超 申天琳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12-923,共12页
【目的】相比于普遍的树脂包膜材料,新型水基聚合物包膜材料具有环境友好、成本低等特点。我们研究了水基聚合物包膜尿素在氮肥减量和一次性基施条件下,满足山东省夏玉米全生育期氮素营养供给和实现夏玉米稳产高效的可行性。【方法】采... 【目的】相比于普遍的树脂包膜材料,新型水基聚合物包膜材料具有环境友好、成本低等特点。我们研究了水基聚合物包膜尿素在氮肥减量和一次性基施条件下,满足山东省夏玉米全生育期氮素营养供给和实现夏玉米稳产高效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田间释放率测定方法,研究供试水基聚合物包膜氮肥(WF)和树脂包膜氮肥(PF)的控释性能,计算理论最佳掺混比例。于2018—2020年在山东青州和桓台开展3年田间试验,设置常规用量(N 225 kg/hm^(2))和减施30%氮量(N 157.5 kg/hm^(2))两个氮素水平,分别采用普通尿素(BF)、水基聚合物包膜尿素(WF)、树脂包膜尿素(PF)、WF和PF按1∶0.52质量比例掺混(MF) 4种氮肥,以不施氮肥为对照(CK),共9个处理。普通尿素采用基施加追施方法,包膜尿素均为一次性基施。测定了土壤氮含量、土壤有机质含量、氮素利用率、氮素累积吸收量和夏玉米产量。【结果】WF、PF两种包膜尿素在青州和桓台2个试验点的总释放率分别超过了90%和80%,WF的田间释放率高于PF且其释放特征更符合夏玉米生育前期对氮素的需求。同一氮肥用量下,青州、桓台两地WF、PF和MF处理间3季夏玉米平均产量均无显著差异,与BF1普通尿素(常规用量)处理也均无显著差异,但BF减氮30%处理的产量显著低于BF常规用量处理,且只有WF减氮30%处理的产量显著高于BF减氮30%处理。与BF常规用量处理相比,在青州和桓台试验点3季夏玉米的6个包膜肥处理均显著增加了氮肥利用率;在青州试验点WF减氮30%和PF减氮30%处理的氮肥农学效率分别增加了49.0%和32.5%,在桓台试验点只有WF减氮30%处理显著增加了40.9%。在青州,抽雄期和成熟期WF和PF处理的NH_(4)^(+)-N含量均显著高于BF常规用量处理,WF常规用量和PF常规用量处理的NO_(3)^(-)-N含量显著高于BF常规用量处理;在桓台,抽雄期和成熟期各处理土壤NH_(4)^(+)-N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水基聚合物包膜尿素 树脂包膜尿素 一次性施肥 减量施氮 产量 氮肥效率
下载PDF
农林类专业土壤与肥料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1
17
作者 郑文魁 李成亮 +2 位作者 刘之广 王淳 崔秀敏 《高教学刊》 2023年第15期34-37,共4页
土壤与肥料学是植物生产类专业群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涉及面广,概念及内容较多,理论和实践性很强,教学质量要求高,教学难度大。进行土壤与肥料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既是新农科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打造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必然选... 土壤与肥料学是植物生产类专业群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涉及面广,概念及内容较多,理论和实践性很强,教学质量要求高,教学难度大。进行土壤与肥料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既是新农科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打造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必然选择。以山东农业大学土壤与肥料学课程教学为例,教学团队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模式改进、强化实践教学等方面对土壤肥料学课程进行积极探索和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新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充分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取得显著成效。为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及新农科课程改革与建设提供必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改革 土壤与肥料学 实践 混合式教学 新农科
下载PDF
黄三角濒海区不同土层土壤盐分影响因素及预测模型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铭 常春艳 +1 位作者 王卓然 赵庚星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3年第2期23-34,共12页
摸清土壤盐分的影响因素是盐渍化土壤改良利用的重要基础。以黄河三角洲濒海垦利区为研究区,选取地下水、植被、地貌、离海距离4个方面的影响因子,确定了地下水埋深、地下水矿化度、植被类型、植被覆盖度、地貌类型、相对高程、离海距离... 摸清土壤盐分的影响因素是盐渍化土壤改良利用的重要基础。以黄河三角洲濒海垦利区为研究区,选取地下水、植被、地貌、离海距离4个方面的影响因子,确定了地下水埋深、地下水矿化度、植被类型、植被覆盖度、地貌类型、相对高程、离海距离7个指标,分析了各指标与土壤含盐量之间的关系,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筛选出土壤盐分的主要驱动因子,进而构建了不同深度土层土壤含盐量的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地下水埋深与各土层含盐量为指数函数负相关,植被覆盖度、相对高程和离海距离与各土层含盐量均为幂函数负相关,地下水矿化度与各土层含盐量呈指数函数正相关,且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各指标与含盐量的相关性逐渐减弱;各土层土壤盐分与各影响因子关联度的排序均为地下水矿化度>植被覆盖度>地下水埋深>相对高程>离海距离,土壤盐分的主要驱动因子一是地下水矿化度和埋深,二是地表植被覆盖度;基于地下水矿化度、植被覆盖度、地下水埋深三因子构建的0~15 cm、15~30 cm、30~45 cm、45~60 cm土层土壤盐分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均为最佳盐分预测模型,模型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742,0.777,0.794和0.828,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2.079 5,2.081 9,1.868 3和1.623 6,验证集的R2分别为0.712,0.756,0.813和0.883,RMSE分别为1.952 0,1.879 7,1.728 9和1.227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不同土层 土壤盐分 影响因素 预测模型
下载PDF
农用无机纤维对镉胁迫下黑麦草生长的影响及其机理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欢欢 鹿美航 +1 位作者 鹿俊华 董元杰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54-64,共11页
研究农用无机纤维(IF)对镉(Cd)胁迫下黑麦草生长的影响及其机理。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IF和污染土壤体积比分别为1∶19(IF1)、1∶9(IF2)和3∶17(IF3)的IF对Cd污染土壤(ω(Cd)=50 mg/kg)上黑麦草生长、生理生化特性、土壤理化性质和Cd质... 研究农用无机纤维(IF)对镉(Cd)胁迫下黑麦草生长的影响及其机理。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IF和污染土壤体积比分别为1∶19(IF1)、1∶9(IF2)和3∶17(IF3)的IF对Cd污染土壤(ω(Cd)=50 mg/kg)上黑麦草生长、生理生化特性、土壤理化性质和Cd质量分数的影响。结果表明:Cd胁迫显著抑制了黑麦草的生长,IF1处理能有效促进黑麦草的生长,降低黑麦草根系与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提高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和抗氧化酶活性,增加土壤中有效硅的质量分数,增加黑麦草根和叶的Cd质量分数和地上部Cd积累量。IF2和IF3处理对Cd胁迫下黑麦草的促生作用不明显,但也能改善黑麦草根和叶的上述生理生化指标,且与IF1处理差异不显著;IF2和IF3处理能显著增加土壤中有效硅质量分数,降低土壤有效Cd质量分数,降低黑麦草叶片与根系中Cd质量分数与Cd积累量。本研究可为开辟外源物质提高植物耐Cd性,强化植物修复Cd污染土壤的绿色新途径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用无机纤维 土壤CD污染 黑麦草 植物修复
原文传递
碳量子点缓解黑麦草镉胁迫的效应与机制
20
作者 王欢欢 董元杰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3-31,共9页
为研究碳量子点(Carbon quantum dots,CDs)对镉(Cadmium,Cd)胁迫下黑麦草生长的缓解效应与机制,本文采用液培法,研究了CDs(150 mg/L)对两个浓度Cd(50和100μmol/L Cd Cl2)胁迫下黑麦草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浓度的Cd胁迫均抑制... 为研究碳量子点(Carbon quantum dots,CDs)对镉(Cadmium,Cd)胁迫下黑麦草生长的缓解效应与机制,本文采用液培法,研究了CDs(150 mg/L)对两个浓度Cd(50和100μmol/L Cd Cl2)胁迫下黑麦草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浓度的Cd胁迫均抑制了黑麦草的生长,使黑麦草鲜重和干重分别降低了15.2%~23.4%和18.8%~21.9%。添加150 mg/L CDs能够有效缓解黑麦草的Cd胁迫效应,与Cd处理相比,两浓度Cd胁迫下添加CDs提高黑麦草鲜重8.5%~17.3%,提高干重28.0%~30.8%,并明显提高了黑麦草根系活力、光合色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多种抗氧化酶的活性,降低了丙二醛含量、电解质渗出率、H_(2)O_(2)含量和O_(2)^(·-)产生速率,增加植株体内钙含量,减少了黑麦草叶片Cd含量17.8%~26.3%,减少根系Cd含量8.1%。表明外源CDs能缓解黑麦草的Cd胁迫效应,降低Cd胁迫带来的生长抑制,增加黑麦草对钙的吸收,从而减少黑麦草对Cd的吸收,诱导其耐Cd性的增强,本研究可为CDs作为新型Cd污染土壤修复剂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量子点 土壤镉污染 黑麦草 植物修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