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7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地方品种鸡分离到的一个禽白血病病毒新亚群的鉴定 被引量:85
1
作者 王鑫 赵鹏 崔治中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09-614,共6页
为探明我国地方品种鸡群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ALV)的特点,通过接种DF-1细胞及细胞培养上清液p27抗原的检测,从芦花鸡中分离得到三株外源性ALV禽白血病病毒,分别是JS11C1、JS11C2和JS11C3,并对其进行亚群鉴定分析。用PCR... 为探明我国地方品种鸡群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ALV)的特点,通过接种DF-1细胞及细胞培养上清液p27抗原的检测,从芦花鸡中分离得到三株外源性ALV禽白血病病毒,分别是JS11C1、JS11C2和JS11C3,并对其进行亚群鉴定分析。用PCR方法扩增env基因测序,并与已知鸡源各亚群ALV的囊膜蛋白(gp85)作氨基酸同源性比较。这三株ALV的env基因的gp85大小为1 005bp,编码335个氨基酸;env基因的gp37大小为609bp,编码203个氨基酸。三个毒株之间gp85的同源性为91.9%~97.0%。与A、B、C、D和E五个经典亚群在GenBank中已发表的18个毒株的gp85的同源性仅在77.7%~84.6%间,显著低于鸡群中常见的A、B、E各亚群内的同源性范围(分别为88.2%~98.5%,91.6%~98.8%和97.9%~99.4%),而与J亚群参考株的同源性更是只有34.2%~36.5%。上述结果表明,芦花鸡分离到的三株病毒可能是不同于鸡源ALV已知6个亚群的一个新亚群,按国际上对ALV亚群分类的习惯,初步将其定名为K亚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品系鸡 禽白血病病毒新亚群 GP85基因
原文传递
我国鸡群中禽白血病流行现状和对策 被引量:58
2
作者 崔治中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3期1-3,共3页
鸡白血病及鸡白血病病毒(ALV)感染对鸡群的危害巨大。通过近年来对血清中鸡白血病病毒抗体检测发现,鸡白血病病毒感染在我国非常普遍,尤其是地方品系,且绝大部分为ALV-J,少数为ALV-A。对白血病的防制,目前尚无商品化疫苗,只能依靠对种... 鸡白血病及鸡白血病病毒(ALV)感染对鸡群的危害巨大。通过近年来对血清中鸡白血病病毒抗体检测发现,鸡白血病病毒感染在我国非常普遍,尤其是地方品系,且绝大部分为ALV-J,少数为ALV-A。对白血病的防制,目前尚无商品化疫苗,只能依靠对种鸡群的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白血病 鸡白血病病毒 J-亚型白血病 流行现状 净化
下载PDF
芦花鸡中B亚群禽白血病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53
3
作者 赵冬敏 张青婵 崔治中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3-57,共5页
通过接种DF-1细胞(C/E)系,从山东某地方品系芦花鸡的鸡群中分离到一株外源性白血病病毒(ALV)SDAU09C2。与GenBank中已发表的不同亚群鸡ALV参考株的囊膜蛋白gp85的氨基酸序列比较,表明该分离株与B亚群ALV(ALV-B)2个参考株的gp85的... 通过接种DF-1细胞(C/E)系,从山东某地方品系芦花鸡的鸡群中分离到一株外源性白血病病毒(ALV)SDAU09C2。与GenBank中已发表的不同亚群鸡ALV参考株的囊膜蛋白gp85的氨基酸序列比较,表明该分离株与B亚群ALV(ALV-B)2个参考株的gp85的氨基酸同源性最高,均为92.5%; 与A、C、D、E亚群ALV的gp85的氨基酸同源性仅在73.2%-87.9%之间; 而与J亚群gp85的氨基酸同源性更低至30.3%-32.4%。这是我国地方品系鸡群中第一次分离和鉴定ALV-B及其gp85基因的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亚群禽白血病毒 GP85基因 芦花鸡
原文传递
浙江省22株鸭疫里默氏杆菌的血清型鉴定及耐药性研究 被引量:37
4
作者 蔡秀磊 韦强 +5 位作者 崔言顺 鲍国连 霍翠梅 季权安 张先福 李建亮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7年第1期46-49,共4页
从浙江省养鸭场出现典型病变的病死鸭中分离到22株鸭疫里默氏杆菌,对其进行培养特性、形态特性、生化试验和血清型鉴定,其中4株为Ⅰ型、14株为Ⅱ型,1株X型,3株XI型。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这些菌株对氨苄青霉素、四环素、红霉素和氯霉素比... 从浙江省养鸭场出现典型病变的病死鸭中分离到22株鸭疫里默氏杆菌,对其进行培养特性、形态特性、生化试验和血清型鉴定,其中4株为Ⅰ型、14株为Ⅱ型,1株X型,3株XI型。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这些菌株对氨苄青霉素、四环素、红霉素和氯霉素比较敏感,对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青霉素、新霉素不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疫里默氏杆菌 血清型鉴定 药敏试验
下载PDF
不同精粗比日粮对奶牛机体氧化应激和瘤胃内环境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39
5
作者 侯志高 王振勇 +4 位作者 柴同杰 贾玉东 巩庆亮 马健 王允田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55-459,共5页
为了探讨不同精料浓度对奶牛机体氧化应激和瘤胃内环境稳定性的影响,选用5头临床健康体重为(502±20)kg的荷斯坦奶牛,饲喂9种不同精料水平日粮(精粗比分别为30∶70、35∶65、40∶60、45∶55、50∶50、55∶45、60∶40、70∶30、100... 为了探讨不同精料浓度对奶牛机体氧化应激和瘤胃内环境稳定性的影响,选用5头临床健康体重为(502±20)kg的荷斯坦奶牛,饲喂9种不同精料水平日粮(精粗比分别为30∶70、35∶65、40∶60、45∶55、50∶50、55∶45、60∶40、70∶30、100∶0)对奶牛瘤胃内pH、抗氧化指标以及血清中抗氧化指标变化的影响。连续进行9期饲喂试验,前8期每期30 d,全精料组试验期为3 d。结果表明,全精料日粮条件下奶牛瘤胃内pH显著低于其他精料浓度组(P<0.05),精料浓度为55%日粮条件下,瘤胃内SOD的活力极显著高于其他精料浓度日粮(P<0.05),MDA及OH.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精料浓度日粮(P<0.05),GSH-Px活力极显著低于其他精料浓度日粮(P<0.05),T-AOC的活力显著高于精粗比为30∶70、35∶65、40∶60、45∶555、0∶50、100∶0的日粮组,和其他组差异不显著(P>0.05);精料浓度为55%日粮条件下,血清内SOD、T-AOC的活力显著高于其他精料浓度组(P<0.01),GSH-Px活力显著低于其他精料浓度组(P<0.01),MDA含量与精粗比为50∶506、0∶40的日粮组差异不显著(P>0.05),而显著低于其他日粮组(P<0.05),OH.含量与精粗比为60∶40的日粮组差异不显著(P>0.05),而显著低于其他日粮组(P<0.05)。说明不同精料浓度的日粮对瘤胃内环境稳定性和机体氧化应激有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粗比 氧化应激 瘤胃内环境稳定性 抗氧化
下载PDF
山东省部分地区仔猪病毒性腹泻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34
6
作者 薛瑞雪 田野 +5 位作者 田夫林 张月 孙振 陈超 姜世金 陈书民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54-257,共4页
为了解山东省仔猪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状况,本研究根据Gen Bank中登录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及猪轮状病毒(PRo V)序列,分别设计扩增引物,采用RT-PCR方法对2013年10月~2014年10月采集的226份腹泻样品... 为了解山东省仔猪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状况,本研究根据Gen Bank中登录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及猪轮状病毒(PRo V)序列,分别设计扩增引物,采用RT-PCR方法对2013年10月~2014年10月采集的226份腹泻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226份病料样品中,PEDV、TGEV及PRo V的阳性率分别为34.96%、2.21%及28.76%,并且不同季节PEDV和PRo V均有感染,表明PEDV和PRo V是引起山东省仔猪腹泻的主要病原,并且山东省PRo V的感染率明显高于全国。规模化猪场与散养户相比,PEDV、TGEV及PRo V 3种病原的检出率明显降低,而且相对于未免疫腹泻二联苗的母猪,免疫母猪生产的仔猪发生腹泻后,该病原的检出率有所降低,表明合理的饲养环境和免疫对该病具有有效的防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 猪轮状病毒 流行病学调查
下载PDF
鸡群中免疫抑制性病毒的共感染及其相互作用——对新城疫和禽流感疫苗免疫反应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9
7
作者 崔治中 《中国动物检疫》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45-48,共4页
在鸡场中对NDV和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的免疫失败时而发生,由不同免疫抑制性病毒亚临床感染造成的免疫抑制很可能是引起这种免疫失败的流行病学因素。我们的研究表明,在这些亚临床感染中,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REV)是最强的免疫抑制性病毒... 在鸡场中对NDV和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的免疫失败时而发生,由不同免疫抑制性病毒亚临床感染造成的免疫抑制很可能是引起这种免疫失败的流行病学因素。我们的研究表明,在这些亚临床感染中,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REV)是最强的免疫抑制性病毒。在中国鸡群中REV感染非常普遍,而且经常是以与其它病毒共感染的形式存在,如马立克氏病病毒(MDV)、传染性贫血病病毒(CAV)、J亚群白血病病毒(ALV-J)等。动物试验表明,REV的早期感染可显著抑制NDV,H5-和H9-AIV疫苗的抗体反应。而且,这种免疫抑制作用至少可持续4个半月。REV与ALV-J、MDV和CAV的共感染又能进一步增强这种免疫抑制作用。由免疫抑制性病毒亚临床感染造成的免疫抑制有可能造成不完全免疫抑制的个体,进而成为鸡群中被NDV和AIV进一步感染的靶动物和传染源。鸡群的免疫抑制状态还将有助于NDV和AIV在鸡场中持续循环和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抑制 共感染 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 马立克氏病毒 鸡传染性贫血病毒 鸡白血病病毒 禽流感 新城疫
下载PDF
817肉杂鸡肉瘤组织分离出A、J亚型禽白血病病毒 被引量:30
8
作者 刘绍琼 王波 +3 位作者 张振杰 王健 孙淑红 崔治中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96-401,共6页
山东某地饲养的36日龄817肉杂鸡生长迟缓并发生颈部肉瘤。取肉瘤组织上清液接种CEF,培养12d,用IFA试验进行病毒鉴定。检测结果表明,从该肉瘤组织分离到A亚型与J亚型禽白血病病毒(ALV-A、ALV-J),命名为SD1005株。取肉瘤组织上清液人工感... 山东某地饲养的36日龄817肉杂鸡生长迟缓并发生颈部肉瘤。取肉瘤组织上清液接种CEF,培养12d,用IFA试验进行病毒鉴定。检测结果表明,从该肉瘤组织分离到A亚型与J亚型禽白血病病毒(ALV-A、ALV-J),命名为SD1005株。取肉瘤组织上清液人工感染817肉杂鸡与SPF鸡进行动物回归试验,结果复制出同样肉瘤。用复制出的新鲜肉瘤分别制备肉瘤细胞与肉瘤组织触片,IFA试验再次验证出ALV-A与ALV-J均为阳性,而且发现ALV-A与ALV-J分别共感染同一个组织细胞。同时,通过PCR方法用针对ALV-A、ALV-J的2对引物扩增并鉴定出肉瘤组织中含有ALV-A、ALV-J。对扩增的ALV-J囊膜糖蛋白(env)基因1 710bp片段进行的遗传变异分析结果显示,SD1005株与14株国内外参考株之间的同源性为88.5%~94.0%,其中与来自白羽肉鸡的美国参考株0661(AF247566)、ADOL-Hc1(AF097731)的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4.0%、93.8%。本研究显示,来自817肉杂鸡的肉瘤组织上清液接种鸡可诱发急性肉瘤,其中既检出ALV-A,又检出ALV-J,但急性肉瘤由单个病毒诱发还是与共感染相关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J亚型禽白血病病毒 共感染 分离鉴定
下载PDF
改革实验室管理模式 提高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 被引量:27
9
作者 柳洪洁 刘美 +1 位作者 徐瑞雪 宋月鹏 《实验室科学》 2014年第1期146-148,共3页
纵观国内外研究生科研创新与实验室管理模式现状,改革实验室管理模式,坚持以人为本基本原则,实现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加强实验室网络化建设,优化科研创新资源,从而适应国内外研究生教育发展潮流,提高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
关键词 实验室管理 研究生 科研创新 改革
下载PDF
鸭坦布苏病毒一步法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应用 被引量:23
10
作者 张帅 云涛 +5 位作者 叶伟成 邓晓辉 崔言顺 华炯钢 张存 张燕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7-40,共4页
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DTMUV)是一种新发现可引起鸭产蛋下降的新型黄病毒,建立一种病原学检测方法对于疫病的诊断和流行病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对DTMUV序列的比对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PCR反应条件,... 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DTMUV)是一种新发现可引起鸭产蛋下降的新型黄病毒,建立一种病原学检测方法对于疫病的诊断和流行病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对DTMUV序列的比对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PCR反应条件,建立了DTMUV的一步法RT-PCR检测方法。该方法具有特异、快速、敏感、准确等特点,可以检出1.82个TCID50的病毒核酸。对2010年至2011年6月份前的106份产蛋下降鸭群临床病料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样品阳性率为46.2%,表明DTMUV在浙江及其周边省份的产蛋鸭群具有较高的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坦布苏病毒 一步法RT-PCR 临床检测
下载PDF
不同垫料发酵床养猪效果研究 被引量:23
11
作者 高金波 牛星 牛钟相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9-83,共5页
旨在探明不同垫料发酵床对猪的免疫功能及生长性能的影响。将40头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头,第1组是以粉碎玉米秸秆为主的发酵床饲喂组(玉米秸组);第2组是以花生壳为主的发酵床饲喂组(花生壳组);第3组是以锯末为主的发酵床饲喂组(锯末组);... 旨在探明不同垫料发酵床对猪的免疫功能及生长性能的影响。将40头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头,第1组是以粉碎玉米秸秆为主的发酵床饲喂组(玉米秸组);第2组是以花生壳为主的发酵床饲喂组(花生壳组);第3组是以锯末为主的发酵床饲喂组(锯末组);第4组为常规水泥地面饲喂组(对照组)。各组均注射猪瘟、猪蓝耳、猪伪狂犬疫苗防疫,并按常规方法饲养,试验期为60 d。实验期末测定每头猪增重率、血清抗体阳性率、血液中血红蛋白、淋巴细胞数量和红细胞总数、γ-IFN和IL-4含量。结果表明,饲喂至60 d时,第1、2、3组猪的增重率分别比对照组高4.66%、7.16%、3.56%,均差异显著(P<0.05);第1、2、3组猪的抗体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且第2和3组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淋巴细胞数量和红细胞总数第1组均低于对照组,第2、3组均高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第1、2、3组猪血清中γ-IFN和IL-4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但均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垫料的发酵床饲养组较常规水泥地面饲养组均能够提高猪的生长性能及免疫效果,且利用玉米秸秆和花生壳作为发酵床垫料能够明显提高猪的增重率和饲料利用率,该研究结果为发酵床养猪技术的推广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床垫料 免疫功能 细胞因子 增重率
下载PDF
日粮粗精比对奶牛瘤胃液和血清乙酸、丙酸、丁酸的影响 被引量:19
12
作者 贾玉东 王振勇 +2 位作者 柴同杰 侯志高 巩庆亮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27-32,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日粮精粗比条件下奶牛瘤胃pH,挥发性脂肪酸(VFA,主要包括乙酸、丙酸、丁酸)浓度和血清乙酸、丙酸、丁酸浓度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选用5头健康的干奶期荷斯坦奶牛(体重(502±25)kg),饲喂精粗比(质量比)分别为30... 【目的】研究不同日粮精粗比条件下奶牛瘤胃pH,挥发性脂肪酸(VFA,主要包括乙酸、丙酸、丁酸)浓度和血清乙酸、丙酸、丁酸浓度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选用5头健康的干奶期荷斯坦奶牛(体重(502±25)kg),饲喂精粗比(质量比)分别为30∶70、35∶65、40∶60、45∶55、50∶50、55∶45、60∶40、70∶30和100∶0的9种日粮,对奶牛瘤胃内pH、VFA和血清VFA浓度进行检测。对5头奶牛连续进行9期饲喂试验,前8期试验每期30 d,最后一期试验为3 d。【结果】随日粮中精料比例的提高,奶牛瘤胃pH逐渐降低,其中饲喂精粗比为100:0日粮组的奶牛瘤胃pH显著低于其他精粗比日粮(P<0.05);精粗比为55∶45日粮组的奶牛瘤胃乙酸、丙酸和丁酸浓度,显著低于粗精比为30∶70、35∶65、40∶60、45∶55日粮组(P<0.05);精粗比50∶50日粮组奶牛血清乙酸浓度显著低于粗精比为30∶70、35∶65和100∶0日粮组(P<0.05);不同精粗比日粮条件下,奶牛血清丙酸和丁酸浓度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乙酸和丁酸浓度与瘤胃中乙酸、丁酸浓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但血清丙酸浓度与瘤胃丙酸浓度间呈极显著负相关性(P<0.01)。【结论】不同精粗比日粮对奶牛瘤胃pH、VFA和血清丙酸具有显著影响,奶牛在饲喂过程中逐渐对精料产生了耐受性,获得了稳定的瘤胃生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日粮精粗比 挥发性脂肪酸
下载PDF
禽白血病病毒研究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被引量:20
13
作者 崔治中 《生命科学》 CSCD 2012年第4期305-309,共5页
简要介绍了鸡的重要的肿瘤性病毒禽白血病病毒(ALV)研究的历史及其在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中的作用。对近10多年来,ALV在国内外鸡群中,特别是我国鸡群中的流行动态及相关研究做了综述。在此基础上,对ALV及其相关肿瘤方面有待进一步深... 简要介绍了鸡的重要的肿瘤性病毒禽白血病病毒(ALV)研究的历史及其在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中的作用。对近10多年来,ALV在国内外鸡群中,特别是我国鸡群中的流行动态及相关研究做了综述。在此基础上,对ALV及其相关肿瘤方面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目标和内容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白血病病毒 肿瘤 病理发生
原文传递
我国自然发病鸭群中鸭圆环病毒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8
14
作者 刘少宁 张兴晓 +5 位作者 陈智 高继明 魏秀丽 孔义波 朱岩丽 姜世金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402-1405,共4页
为了解鸭圆环病毒(Duck circovirus,DuCV)在我国鸭群中的感染状态,从我国养鸭业比较集中的山东、江苏、四川、福建、广东5个省份36个鸭群采集临床有发病表现的343只病、死鸭的病理组织样品,以提取的组织DNA为模板通过特异性斑点杂交和PC... 为了解鸭圆环病毒(Duck circovirus,DuCV)在我国鸭群中的感染状态,从我国养鸭业比较集中的山东、江苏、四川、福建、广东5个省份36个鸭群采集临床有发病表现的343只病、死鸭的病理组织样品,以提取的组织DNA为模板通过特异性斑点杂交和PCR方法检测DuCV的感染情况。结果显示上述5个省份的鸭均检出了DuCV,病、死鸭中DuCV的个体阳性率为81.63%(280/343),群体阳性率为94.44%(34/36)。结果表明我国鸭群中已普遍存在DuCV的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圆环病毒 流行病学调查 PCR 核酸探针杂交
原文传递
种蛋中内源性禽白血病病毒的检测和鉴定 被引量:19
15
作者 徐海鹏 孟凡峰 +2 位作者 董宣 赵鹏 崔治中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317-1323,共7页
某祖代种鸡群临床表现正常,在开产后用商品化禽白血病抗体检测试剂盒(ALV-Ab)和禽白血病抗原检测试剂盒检测发现血清抗体阳性率及蛋清抗原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正常水平,但对种蛋中抗原阳性的23只种鸡分别接种DF1细胞和SPF鸡胚来源的成纤维... 某祖代种鸡群临床表现正常,在开产后用商品化禽白血病抗体检测试剂盒(ALV-Ab)和禽白血病抗原检测试剂盒检测发现血清抗体阳性率及蛋清抗原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正常水平,但对种蛋中抗原阳性的23只种鸡分别接种DF1细胞和SPF鸡胚来源的成纤维细胞(CEF)后均未分离到病毒。为探明该鸡群是否存在内源性禽白血病病毒(ALV—E)以及能否干扰商品化抗体检测试剂盒的结果判定,将23只种鸡所产种蛋分别孵化后逐一制备成CEF培养,盲传3代后检测到其中1只鸡的细胞培养上清抗原检测为阳性。从该细胞培养上清液提取RNA,RTPCR扩增其gp85基因,序列分析证明该检出病毒为E亚群ALV。将该E亚群ALV接种SPF鸡胚来源CEF后又可检出p27抗原,显示该内源性ALV具备传染性。同时,对该病毒gp85基因进行了原核表达,表达产物免疫鸡后部分鸡血清经ALV—Ab抗体检测试剂盒检测为阳性。本研究分离到1株对CEF具备传染性的内源性ALV-E,并证明其诱导产生的抗体能够干扰对外源性ALV的鉴别诊断,提示在进行临床类似情况的判定时要结合鸡群实际表现做全面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鸡 E亚群禽白血病病毒 GP85基因 血清交叉反应 P27抗原
下载PDF
山东省免疫猪场猪伪狂犬病病毒分离鉴定及gE毒力基因的序列分析 被引量:18
16
作者 陈超 刘存 +7 位作者 李海娥 薛瑞雪 田野 孙圣福 张月 孙振 姜世金 田夫林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02-907,共6页
为了解山东省使用Bartha-K61疫苗免疫猪场猪伪狂犬病(PR)流行的原因,本研究对2013和2014年采自山东省免疫猪场的PR疑似病料进行了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的分离鉴定,并对分离毒株的毒力基因gE进行了序列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共分离到12株P... 为了解山东省使用Bartha-K61疫苗免疫猪场猪伪狂犬病(PR)流行的原因,本研究对2013和2014年采自山东省免疫猪场的PR疑似病料进行了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的分离鉴定,并对分离毒株的毒力基因gE进行了序列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共分离到12株PRV,TCID50介于10^(-7.1)/0.1mL与10^(-9.5)/0.1mL之间。12株PRV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9.9%~100.0%和99.7%~100.0%;与亚洲毒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均高于欧美毒株。gE基因的氨基酸进化树分析表明,包括本研究分离的12株PRV在内的所有42株亚洲毒株属于GⅠ型,所有欧美毒株属于GⅡ型。这2个基因型之间分别在第58,105,148,178,180,214,215,470,500,505,518,522,569位氨基酸存在明显差异,可作为鉴别PRV欧美毒株与亚洲毒株的遗传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省 伪狂犬病病毒 TCID50 GE基因
原文传递
探针检测鸭黄病毒的地高辛标记DNA的制备与应用 被引量:17
17
作者 高绪慧 刁有祥 +3 位作者 唐熠 于春梅 张大丙 岳澄滨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25-528,共4页
利用RT-PCR方法扩增鸭黄病毒的NS3基因406bp的特异性片段,回收并纯化PCR产物,用地高辛标记,制备核酸探针。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探针仅与鸭黄病毒的核酸特异性杂交,而与鸭瘟病毒、H9N2禽流感病毒、新城疫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减... 利用RT-PCR方法扩增鸭黄病毒的NS3基因406bp的特异性片段,回收并纯化PCR产物,用地高辛标记,制备核酸探针。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探针仅与鸭黄病毒的核酸特异性杂交,而与鸭瘟病毒、H9N2禽流感病毒、新城疫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减蛋综合征病毒的核酸杂交均为阴性。敏感性试验表明,该探针对鸭黄病毒的RNA最低检出限量为100μg/L。对疑似黄病毒感染鸭的肝脏、肺脏、脾脏、输卵管、卵泡膜和泄殖腔棉拭子进行检测,以卵泡膜的检出率最高。该研究为鸭黄病毒感染的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源黄病毒 地高辛 核酸 探针
原文传递
山东地区禽源致病性大肠杆菌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性及耐药基因的检测 被引量:18
18
作者 孙慧 雷战 +4 位作者 邹金峰 魏宗 王鑫 谢之景 姜世金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279-1282,共4页
采用K-B纸片法对224株大肠杆菌进行5种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药敏试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庆大霉素和阿米卡星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测定,三重PCR法检测全部菌株氨基糖苷类钝化酶基因ant(3’’)-Ia、aac(6’)-Ib和aph(3’)-Ⅱa,普通PCR法检... 采用K-B纸片法对224株大肠杆菌进行5种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药敏试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庆大霉素和阿米卡星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测定,三重PCR法检测全部菌株氨基糖苷类钝化酶基因ant(3’’)-Ia、aac(6’)-Ib和aph(3’)-Ⅱa,普通PCR法检测16S甲基化酶基因。结果显示:山东省禽源大肠杆菌对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分别为84.4%、57.1%、55.8%、46.9%和40.2%;3种钝化酶基因ant(3’’)-Ia、aac(6’)和Ib、aph(3’)-Ⅱa的检出率依次为49.6%、25.0%和22.8%,介导高水平耐药的16S甲基化酶基因RmtB的检出率为11.6%(26/224),只有1株大肠杆菌检测到armA基因,没有检测到rmtA,且3种甲基化酶基因在低度耐药菌中检出率均为0;所检大肠杆菌中携带2种及2种以上耐药基因的菌株占33.5%(75/224),有1株大肠杆菌同时携带4种耐药基因。结果表明,氨基糖苷类钝化酶及16S甲基化酶广泛存在于禽源大肠杆菌菌中,其耐药性与相关耐药基因的检出率基本呈正相关,部分菌株的耐药性与耐药基因的检出率不一致,表明还存在其他耐药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氨基糖苷类钝化酶 16S甲基化酶 耐药性
原文传递
地方品种皖南黄肉种鸡ALV-J与REV的共感染及其分子变异分析 被引量:18
19
作者 张振杰 刘绍琼 +3 位作者 王波 崔治中 张永光 孙淑红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379-2386,共8页
【目的】探讨地方品种皖南黄肉种鸡群中禽白血病病毒(ALV)与禽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REV)的感染状态,同时对J亚型ALV(ALV-J)分离株的囊膜糖蛋白基因(env)和非编码区3′UTR序列进行分子变异分析,并对近十年的分离株非保守序列区段进行统计... 【目的】探讨地方品种皖南黄肉种鸡群中禽白血病病毒(ALV)与禽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REV)的感染状态,同时对J亚型ALV(ALV-J)分离株的囊膜糖蛋白基因(env)和非编码区3′UTR序列进行分子变异分析,并对近十年的分离株非保守序列区段进行统计比较,探讨ALV-J分子变异趋势。【方法】取7只300日龄皖南黄肿瘤病鸡分别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IFA检测肝脏组织切片后激光共聚焦观察、细胞培养后的IFA以及PCR方法检测。【结果】7只皖南黄肉种鸡有6只同时感染ALV-J与REV,而且ALV-J和REV已经共感染同一个肝细胞。取2个ALV-J分离株进行env基因与非编码区3′UTR扩增与序列分析,两分离株的env全长均为1 704 bp,3′UTR全长均为400 bp,3′UTR区段rTM和E元件同发生双缺失;3′UTR-E元件与近十年国内来自白羽肉鸡的ALV-J分离株比较,基因缺失表现为共性,但3′UTR-rTM基因缺失呈现多样性;5′LTR作为保守序列较之前所有国内外毒株有11 bp缺失。【结论】研究发现,地方品种皖南黄肉种鸡群存在ALV-J与REV的共感染,且呈现普遍性(6/7),表明地方品种鸡高肿瘤发生率与ALV-J、REV共感染密切相关;ALV-J的基因缺失主要集中于3′UTR-E与3′UTR-rTM,3′UTR-E元件基因缺失显示,皖南黄肉种鸡群ALV-J分离株与近十年国内来自白羽肉鸡的ALV-J分离株有共同的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南黄肉种鸡 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 共感染 遗传变异
下载PDF
不同日粮精粗比对奶牛血脂和血清游离脂肪酸的影响 被引量:18
20
作者 翟真真 贾玉东 +2 位作者 王振勇 侯志高 巩庆亮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91-296,共6页
选用5头健康的干奶期荷斯坦奶牛[体重(502±25)kg],研究9种不同精粗比日粮(30∶70、35∶65、40∶60、45∶55、50∶50、55∶45、60∶40、70∶30、100∶0日粮组)对奶牛血脂和血清游离脂肪酸(FFA)动态变化的影响。5头奶牛连续进行9期... 选用5头健康的干奶期荷斯坦奶牛[体重(502±25)kg],研究9种不同精粗比日粮(30∶70、35∶65、40∶60、45∶55、50∶50、55∶45、60∶40、70∶30、100∶0日粮组)对奶牛血脂和血清游离脂肪酸(FFA)动态变化的影响。5头奶牛连续进行9期饲喂试验,前8期试验每期30 d,最后1期试验为3 d。结果显示,随精料水平的提高,血清TG含量逐渐升高,100∶0日粮组TG含量显著高于30∶70日粮组(P<0.05);55∶45日粮组血清HDL含量显著高于30∶70、35∶65、40∶60、45∶55日粮组(P<0.05),55∶45日粮组血清LDL含量显著高于30∶70、40∶60日粮组,其余各日粮组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CHO各日粮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月桂酸(C12∶0)、棕榈酸(C16∶0)含量在55∶45日粮组达到最大,显著高于30∶70日粮组(P<0.05),豆蔻油酸(C14∶1)、亚油酸(C18∶2)含量55∶45日粮组最小,显著小于30∶70、35∶65、40∶60日粮组(P<0.05),豆蔻酸(C14∶0)、油酸(C18∶1)含量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硬脂酸(C18∶0)含量55∶45日粮组显著高于30∶70、60∶40、70∶30、100∶0日粮组(P<0.05),其余各日粮组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总胆固醇同血清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有显著相关性(P<0.05),血清饱和脂肪酸含量先上升后略有下降,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先下降后略有上升。结果表明,随精料水平的提高,奶牛血脂和血清饱和脂肪酸含量逐渐升高,达到一定水平(55∶45组含量最高)后就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血清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变化与饱和脂肪酸变化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粮精粗比 血脂 游离脂肪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