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洛他唑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腔隙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患者脑损伤、血液流变学及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3
1
作者 郝涛 陈斌 沈晓娟 《海南医学》 CAS 2022年第9期1141-1144,共4页
目的观察西洛他唑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腔隙性脑梗死(LI)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对患者脑损伤、血液流变学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1月宝鸡高新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02例老年LI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 目的观察西洛他唑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腔隙性脑梗死(LI)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对患者脑损伤、血液流变学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1月宝鸡高新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02例老年LI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基础治疗上应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基础治疗上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和西洛他唑治疗,疗程均为1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脑损伤血清指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切变率、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脑血流动力学[平均流速(V_(mean))、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的差异。结果治疗1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血清NSE、ET水平、全血黏度切变率、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RI、PI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的上述各项指标依次为(12.85±2.26)μg/L、(63.03±7.24)ng/L、3.74±0.91、(1.42±0.27)mPa·s、(0.42±0.06)%、0.61±0.14、0.63±0.15,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的(13.98±2.17)μg/L、(68.58±8.32)ng/L、4.35±1.03、(1.58±0.28)mPa·s、(0.46±0.07)%、0.72±0.15、0.74±0.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的血清CGRP水平、V_(mean)均较治疗前上升,且观察组的上述各项指标依次为(47.83±6.24)ng/L、(54.27±9.67)cm/s,高于同期对照组的(45.18±5.32)ng/L、(49.68±8.61)c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洛他唑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LI患者疗效显著,其不仅能调节患者的血清NSE、ET、CGRP水平,而且还能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及脑血流动力学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腔隙性脑梗死 阿司匹林 西洛他唑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疗效
下载PDF
老年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段忠效 郝涛 《血栓与止血学》 CAS 2022年第3期587-588,591,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的相关性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以21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为对象,以同期21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CAS斑块情况,分析CAS斑块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观察组CAS斑块检出率为73.81%(15... 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的相关性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以21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为对象,以同期21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CAS斑块情况,分析CAS斑块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观察组CAS斑块检出率为73.81%(155/210),高于对照组21.11%(46/210)(P<0.05)。有斑块组血糖、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反应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Hcy)、纤维蛋白原(Fbg)水平高于无斑块组(P<0.05)。斑块组复发86例(55.48%),无斑块组复发17例(30.91%)(P<0.05)。结论老年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与CAS斑块关系密切,CAS斑块组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复发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脑梗死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预后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ANGPTL4水平变化及其预后评估效能 被引量:5
3
作者 张会平 郝涛 刘云兵 《山东医药》 CAS 2021年第20期55-57,共3页
目的观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清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PTL4)水平变化,并评估其预测AIS预后的效能。方法选择AIS患者112例纳入脑卒中组,健康体检者80例纳入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ANGPTL4。治疗3个月后进行改良运动功能评分... 目的观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清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PTL4)水平变化,并评估其预测AIS预后的效能。方法选择AIS患者112例纳入脑卒中组,健康体检者80例纳入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ANGPTL4。治疗3个月后进行改良运动功能评分(mRS)评估预后。采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AIS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ANGPTL4对AIS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脑卒中组血清ANGPTL4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AIS患者预后良好(mRS≤2分)84例、预后不良(mRS≥3分)28例,预后良好者血清ANGPTL4水平高于预后不良者(P<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糖尿病史、NIHSS、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血清ANGPTL4水平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ANGPTL4预测AIS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09,95%CI 0.846~0.972,P<0.01。当血清ANGPTL4为11.17 ng/mL时,预测AIS预后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9%、85.7%。结论AIS患者血清ANGPTL4水平明显升高,是预后良好的独立影响因素。血清ANGPTL4对AIS患者预后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 预后评估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VEZF1 mRNA、IRF2BP2蛋白表达变化及其与静脉溶栓预后的关系
4
作者 张小静 董芬芬 屈源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6期68-72,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清血管内皮锌指蛋白1(VEZF1)、干扰素调节因子2结合蛋白2(IRF2BP2)表达变化及其与静脉溶栓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拟行静脉溶栓的AIS患者266例(AIS组),根据NIHSS评分评估病情,分为轻度94例、中度119...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清血管内皮锌指蛋白1(VEZF1)、干扰素调节因子2结合蛋白2(IRF2BP2)表达变化及其与静脉溶栓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拟行静脉溶栓的AIS患者266例(AIS组),根据NIHSS评分评估病情,分为轻度94例、中度119例、重度53例;另选择健康体检者133例作为对照组。AIS组入院时、对照组查体时采集静脉血,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VEZF1 mRNA,ELISA法检测IRF2BP2蛋白,比较两组及不同程度AIS患者的血清VEZF1 mRNA、IRF2BP2蛋白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法分析AIS患者血清VEZF1mRNA、IRF2BP2蛋白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AIS患者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术后随访3个月,根据改良Rankin量表评价患者预后,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IS静脉溶栓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VEZF1 mRNA、IRF2BP2蛋白对预后不良的预测效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IS组血清VEZF1 mRNA、IRF2BP2蛋白表达降低,其中重度患者低于轻度、中度患者,中度患者低于重度患者(P均<0.01)。血清VEZF1 mRNA、IRF2BP2蛋白与NIHSS评分呈负相关(rs分别为-0.770、-0.798,P均<0.01)。AIS患者术后3个月预后良好194例,预后不良72例。梗死体积大、NIHSS评分高是AIS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VEZF1 mRNA高、IRF2BP2蛋白高是独立保护因素(P均<0.01)。血清VEZF1 mRNA联合IRF2BP2蛋白预测AIS静脉溶栓患者不良预后的曲线下面积大于单一指标(P均<0.05)。结论血清VEZF1 mRNA、IRF2BP2蛋白水平降低与AIS病情加重和预后不良有关,血清VEZF1 mRNA联合IRF2BP2蛋白检测能够较好地预测AIS静脉溶栓患者的不良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 血管内皮锌指蛋白1 干扰素调节因子2结合蛋白2 不良预后
下载PDF
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联合rt-PA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研究
5
作者 董芬芬 刘婷 张小静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803-806,共4页
目的:探究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19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组,接受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联合rt-PA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n=98),接受rt-PA静... 目的:探究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19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组,接受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联合rt-PA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n=98),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n=95)。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死亡情况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脑血流灌注[脑血流容积(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血清因子水平和预后效果[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结果:在治疗期间,两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CBV、CBF和血清因子水平均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MTT、NIHSS和mRS值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联合rt-PA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疗效,能改善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指标,使脑组织血流灌注水平和血清因子水平恢复,提高预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 rt-PA治疗 急性脑梗死 脑血流灌注 血清SFAS SFASL
下载PDF
瞬目诱发相关癫痫的电-临床研究
6
作者 杨雅男 王晓丽 +2 位作者 张歆博 田晔 刘永红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8-122,共5页
目的分析瞬目诱发相关癫痫的电-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17年5月至2022年5月于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内科脑电监测中心接受24 h视频脑电图(24 h-VEEG)监测,且符合瞬目诱发诊断标准的癫痫患者,分析瞬目诱发相关癫痫的电-临床特点,并对所... 目的分析瞬目诱发相关癫痫的电-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17年5月至2022年5月于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内科脑电监测中心接受24 h视频脑电图(24 h-VEEG)监测,且符合瞬目诱发诊断标准的癫痫患者,分析瞬目诱发相关癫痫的电-临床特点,并对所有入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其预后。结果共纳入伴有瞬目诱发相关的癫痫患者42例,其中1例失访。41例患者中男性18例(44%),女性23例(56%),24 h-VEEG监测期间出现瞬目诱发现象者的年龄为3~12(8.1±2.6)岁,其中伴中央颞区棘波的自限性癫痫(SeLECTS)35例,伴自主神经发作的自限性癫痫3例,发育性癫痫性脑病伴睡眠期棘慢波放电3例。其中31例(76%)伴有睡眠中癫痫性电持续状态(ESES),10例(24%)不伴有ESES。32例患者做过2次以上24 h-VEEG,按最后1次复查脑电图时有无发作分为无发作组(23例,其中14例瞬目诱发消失,9例持续存在)和有发作组(9例,其中3例瞬目诱发消失,6例持续存在),两组间瞬目诱发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复查24 h-VEEG瞬目诱发消失的患者年龄为(11.3±3.1)岁,未消失组年龄(9.1±2.3)岁,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54,P=0.030)。结论瞬目诱发多见于自限性局灶性癫痫或发育性癫痫性脑病,以SeLECTS更为常见;伴有ESES的癫痫患者更易出现瞬目诱发。瞬目诱发与癫痫预后无相关性,可能具有高度的年龄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眨眼 脑电描记术
原文传递
血清NFL、pNFH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4
7
作者 郭改艳 王柳毅 +3 位作者 吴瑞 师强 刘文慧 郝涛 《疑难病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252-256,262,共6页
目的分析血清神经丝轻链(NFL)、磷酸化神经丝重链(pNFH)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20年12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AIS患者113例为AIS组,根据入院当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 目的分析血清神经丝轻链(NFL)、磷酸化神经丝重链(pNFH)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20年12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AIS患者113例为AIS组,根据入院当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轻症亚组(NIHSS评分<6分,36例)、中症亚组(6分≤NIHSS评分<14分,47例)、重症亚组(NIHSS评分≥14分,30例);根据出院90 d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亚组(mRS评分0~2分,85例)、预后不良亚组(mRS评分≥3分,28例)。另选择于门诊体检的正常者106例为健康对照组。检测2组受试者血清NFL、pNFH水平,分析血清NFL、pNFH水平与AIS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AIS组血清NFL、pNFH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t=26.613、50.727,P均=0.000),重症亚组>中症亚组>轻症亚组(F=49.457、71.213,P均=0.000)。预后不良亚组患者年龄、高血压患者比例、糖尿病患者比例、入院时NIHSS评分及血清FPG、CRP、TNF-α、NFL、pNFH均高于预后良好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t/P=3.076/0.003、4.517/0.034、7.170/0.007、9.093/0.000、2.217/0.029、2.332/0.022、2.612/0.010、5.123/0.000、6.179/0.000)。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NIHSS评分,高血清NFL、pNFH水平是AIS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OR(95%CI)=1.927(1.294~2.869)、1.626(1.149~2.300)、1.654(1.204~2.272)]。血清NFL、pNFH预测AIS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686、0.732,二者联合为0.903,高于单独NFL、pNFH预测(z=3.258、3.015,P均=0.000)。结论AIS患者血清NFL和pNFH水平均升高,且与AI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神经丝轻链 磷酸化神经丝重链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预后
下载PDF
西洛他唑联合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治疗老年脑血管疾病神经介入后抗血栓作用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4
8
作者 刘云兵 严青春 《血栓与止血学》 CAS 2021年第6期956-957,共2页
目的探讨西洛他唑片联合阿司匹林片、氯吡格雷片治疗老年脑血管疾病神经介入后抗血栓作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80例接受介入治疗的老年脑血管疾病患者为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比两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浆黏度、全... 目的探讨西洛他唑片联合阿司匹林片、氯吡格雷片治疗老年脑血管疾病神经介入后抗血栓作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80例接受介入治疗的老年脑血管疾病患者为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比两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浆黏度、全血黏度切变率、相对血液黏度切变度水平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升高,血细胞比容(HCT)、纤维蛋白原(Fbg)水平降低,观察组变化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小板抑制率(PIR)水平升高,血小板聚集率(PAgT)水平降低,观察组变化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缺血性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50%vs 17.50%;χ^(2)=5.000,P=0.025)。结论西洛他唑、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用于接受介入术治疗的老年脑血管疾病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减少缺血性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洛他唑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脑血管疾病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联合依达拉奉右莰醇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
9
作者 张小静 王晓琴 屈源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7期1131-1136,共6页
目的评估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疗法联合依达拉奉右莰醇对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神经功能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0月在宝鸡高新医院接受治疗的78例IS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试验,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 目的评估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疗法联合依达拉奉右莰醇对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神经功能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0月在宝鸡高新医院接受治疗的78例IS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试验,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男23例、女16例,年龄(63.03±6.42)岁,病程(31.12±6.43)h,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男22例、女17例,年龄(62.88±6.29)岁,病程(30.74±6.39)h,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依达拉奉右莰醇治疗(依达拉奉右莰醇15 ml加入10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给药,2次/d)。两组均治疗2周。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疗效、神经功能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和改良Rankin量表(mRS)]、氧化应激指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活性氧(ROS)]和炎症因子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t检验。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79.49%(31/39)比56.41%(22/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7,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NIHSS和m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7.87±0.96)分比(9.88±1.83)分、(1.78±0.14)分比(2.04±0.2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07、6.43,均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GSH-Px、SOD均高于对照组[(219.78±24.13)mg/L比(189.88±23.12)mg/L、(154.78±11.95)U/ml比(138.67±13.16)U/ml]、MDA、ROS均低于对照组[(47.01±5.64)µmol/L比(51.94±6.34)µmol/L、(508.57±36.34)µmol/L比(576.34±38.44)µ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59、5.66、3.63、8.00,均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血清中IL-6、TNF-α及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8.45±3.12)ng/L比(13.67±3.96)ng/L、(0.72±0.28)ng/L比(1.23±0.34)ng/L、(9.67±4.28)ng/L比(14.78±4.55)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47、7.23、5.11,均P<0.05)。结论rt-PA静脉溶栓联合依达拉奉右莰醇可改善IS患者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依达拉奉右莰醇 缺血性脑卒中 神经功能 氧化应激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低剂量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2
10
作者 郭静 杨金锁 柴丽红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2年第12期1881-1884,共4页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联合低剂量阿替普酶(rt-PA)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82例AIS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91例。两组均行低剂量rt-PA治疗,观察组在溶栓过程中联合TCD全程及...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联合低剂量阿替普酶(rt-PA)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82例AIS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91例。两组均行低剂量rt-PA治疗,观察组在溶栓过程中联合TCD全程及多时点监测,而对照组仅分别于溶栓前后2 h以TCD监测3 min检查血管再通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溶栓结束后1 h血管再通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7 d及治疗后3周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7 d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及治疗后3个月巴氏(Barthel)指数;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7 d内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血管再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7 d及治疗后3周,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个月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均显著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均显著高于本组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且观察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段(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7 d内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CD全程持续监测联合低剂量rt-PA治疗AIS能使患者血栓加速溶解,提高梗死血管的再通率,并有利于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与脑供血,提高患者基本日常生活能力,且不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卒中 急性病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治疗应用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疗效的影响因素研究
11
作者 郭静 杨金锁 柴丽红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3年第12期1902-1904,1908,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溶栓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20例ACI溶栓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溶栓疗效分为良好组和不良组,比较两组患者相关资料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ACI患者...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溶栓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20例ACI溶栓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溶栓疗效分为良好组和不良组,比较两组患者相关资料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ACI患者溶栓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20例经溶栓治疗的ACI患者有34例(28.33%)预后不良,纳为不良组;其余86例(71.67%)预后良好,纳为良好组。两组患者的体重指数(BMI)、发病至溶栓时间、发病至首次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时间、血脂和凝血指标水平、性别及合并疾病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组患者年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高于良好组(P<0.05),TCD评估血管脑缺血溶栓血流(TIBI)分级、血管再通率均低于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IBI分级(OR=2.658)、血管再通率(OR=6.532)、NIHSS评分(OR=8.712)是影响ACI患者溶栓治疗后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TIBI分级、血管再通率、NIHSS评分是ACI患者溶栓治疗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急性病 血栓溶解疗法 治疗结果 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PDF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MRI FLAIR序列远端HVS与预后的关系
12
作者 张会平 郝涛 +1 位作者 刘云兵 张小静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1年第12期90-93,共4页
目的探究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磁共振液体衰减反转恢复(MRI FLAIR)序列远端高信号血管征(HVS)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2020年6月128例ICVD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存在MRI FLAIR序列远端HVS分为HVS阳性组(存在远端HV... 目的探究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磁共振液体衰减反转恢复(MRI FLAIR)序列远端高信号血管征(HVS)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2020年6月128例ICVD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存在MRI FLAIR序列远端HVS分为HVS阳性组(存在远端HVS)61例及HVS阴性组(存在近端HVS或无HVS)67例,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及出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评分(mRS)差异。根据远端HVS分级将HVS阳性组分为Ⅱ级组35例、Ⅲ级组26例,比较两组出院时NIHSS、mRS评分差异,并分析远端HVS分级与ICVD患者预后指标的相关性。结果HVS阳性组梗死体积和入院NIHSS评分低于HVS阴性组,出院时NIHSS及mRS评分也低于HVS阴性组(P<0.01)。Ⅱ级组出院时NIHSS及mRS评分均高于Ⅲ级组(P<0.01)。经Spearman秩相关分析,远端HVS分级与ICVD患者出院时NIHSS及mRS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MRI FLAIR序列远端HVS能辅助判断ICVD患者病情,对近期预后的评估也有一定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 高信号血管征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改良Rankin评分 预后
下载PDF
循证护理模式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崔娜 宁娟丽 +2 位作者 赵妮 高春云 张敏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1年第3期535-537,共3页
脑梗死是一种逐渐年轻化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病原因主要为血液循环故障导致的脑组织缺血和缺氧,长久以往,脑组织逐渐坏死,进而出现失语、认知故障、半身不遂、癫痫等症状,如不及时救治,极易引发多种并发症,且失去自理能力,严重时甚至会威... 脑梗死是一种逐渐年轻化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病原因主要为血液循环故障导致的脑组织缺血和缺氧,长久以往,脑组织逐渐坏死,进而出现失语、认知故障、半身不遂、癫痫等症状,如不及时救治,极易引发多种并发症,且失去自理能力,严重时甚至会威胁患者生命[1,2]。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脑梗死病死率逐渐下降,目前临床上仍无根治此病的方法,主要的治疗手段为护脑、抗凝、溶栓、控制血压等,虽症状有所缓解,但疗效并不明显,且此病预后较差,致残率极高[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理能力 循证护理模式 脑血管疾病 血液循环 控制血压 脑梗死 应用价值分析 医疗科技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miR-134、miR-451表达水平与脑损伤标志物和预后不良的关系
14
作者 潘艳艳 杨雅男 +1 位作者 乔正梅 郝涛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3年第17期2524-2528,共5页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微小RNA(miR)-134、miR-451表达水平与脑损伤标志物和预后不良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陕西省宝鸡高新医院收治的230例ACI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志愿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比...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微小RNA(miR)-134、miR-451表达水平与脑损伤标志物和预后不良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陕西省宝鸡高新医院收治的230例ACI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志愿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miR-134、miR-451表达水平与脑损伤标志物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明确血清miR-134、miR-451表达水平及视锥蛋白样蛋白1(VILIP-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与ACI患者预后不良的相关性。随访3个月,将所有ACI患者按照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差异分为预后良好组(143例)和预后不良组(87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CI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134、miR-451及二者联合预测ACI患者预后不良的效能。结果观察组血清miR-134、miR-451表达水平及VILIP-1、NSE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R-134、miR-451表达水平与VILIP-1、NSE水平均呈正相关(r=0.692、0.459、0.672、0.493,P<0.05)。预后不良组年龄、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清miR-134、miR-451表达水平及VILIP-1、NSE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升高、入院时NIHSS评分升高、血清miR-134、miR-451表达水平及VILIP-1、NSE水平升高均为ACI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发现,血清miR-134、miR-451单独预测ACI患者预后不良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4、0.802,低于两项联合的0.911。提示血清miR-134、miR-451联合预测ACI患者预后不良的效能优于两项指标单独预测。结论ACI患者血清miR-134、miR-451均呈异常高表达,与脑损伤标志物和预后不良均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脑损伤标志物 预后不良 miR-134 miR-451
下载PDF
丁苯酞软胶囊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 被引量:15
15
作者 郭静 杨金锁 +2 位作者 陈静非 张小静 李文娟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34-237,共4页
目的探讨丁苯酞软胶囊(恩必普)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短期疗效及对其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血管紧张素(Ang)-Ⅱ、脂蛋白相关磷脂酶(Lp-PL)A2活性和脑神经功能损伤的影响。方法将116例老年TI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 目的探讨丁苯酞软胶囊(恩必普)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短期疗效及对其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血管紧张素(Ang)-Ⅱ、脂蛋白相关磷脂酶(Lp-PL)A2活性和脑神经功能损伤的影响。方法将116例老年TI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58)与对照组(n=58),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恩必普治疗。观察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清MMP-9、Ang-Ⅱ、Lp-PLA2水平,脑神经功能损伤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FIB)、血细胞比容(HCT)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MMP-9、Ang-Ⅱ、Lp-PLA2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2 w、4 w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24 h、2 w、4 w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ADL评分均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必普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老年TIA短期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血清MMP-9、Ang-Ⅱ、Lp-PLA2水平,缓解脑神经损伤,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必普 氯吡格雷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血液流变学 脑神经损伤
下载PDF
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血管介入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Lp-PLA_(2)、NSE水平和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李世芳 肖文 张会平 《海南医学》 CAS 2023年第13期1825-1828,共4页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血管介入术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并探讨其对患者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_(2)]、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和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宝鸡市第三医院与宝鸡市高新...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血管介入术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并探讨其对患者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_(2)]、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和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宝鸡市第三医院与宝鸡市高新医院收治的105例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区组随机化方法,按各医院分层,按照1∶1比例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3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治疗和血管介入手术治疗,此外,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观察组给予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两组患者均治疗14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血清Lp-PLA_(2)、NSE水平、血小板功能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3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Lp-PLA_(2)、NSE分别为(169.46±14.68)mg/L、(7.96±0.82)m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2.36±16.04)mg/L、(9.78±0.58)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小板黏附率、血小板聚集率、CD62p和选择素分别为(35.89±3.56)%、(29.10±3.46)%、(2.83±0.50)%、(10.88±2.17)m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9.68±3.48)%、(31.57±3.66)%、(3.17±0.49)%、(12.03±2.09)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77%,略低于对照组的7.6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血管介入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较好,其可降低患者血清Lp-PLA_(2)、NSE水平,改善血小板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依达拉奉右莰醇 血管介入术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疗效
下载PDF
替格瑞洛与阿司匹林对脑梗死患者预后影响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董芬芬 杨金锁 葛君琍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12期60-63,共4页
目的比较替格瑞洛与阿司匹林对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宝鸡高新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梗死患者34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阿司匹林组和替格瑞洛组,每组173例。阿司匹林组患者发病后24 h内给予阿司匹林... 目的比较替格瑞洛与阿司匹林对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宝鸡高新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梗死患者34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阿司匹林组和替格瑞洛组,每组173例。阿司匹林组患者发病后24 h内给予阿司匹林治疗,替格瑞洛组患者发病后24 h内给予替格瑞洛治疗;两组患者均规律服药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治疗12个月后脑梗死复发及死亡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替格瑞洛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阿司匹林组(P<0.05)。治疗12个月后替格瑞洛组患者复发率低于阿司匹林组(P<0.05),而两组患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阿司匹林相比,替格瑞洛可更有效地改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降低脑梗死复发率,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替格瑞洛 阿司匹林 疗效比较研究
下载PDF
rt-PA联合脑苷肌肽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田强 屈兴汉 刘云兵 《贵州医药》 CAS 2021年第2期214-215,共2页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联合脑苷肌肽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rt-PA治疗,研究组给予rt-PA联合脑苷肌肽治疗,均治疗观察3个月,...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联合脑苷肌肽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rt-PA治疗,研究组给予rt-PA联合脑苷肌肽治疗,均治疗观察3个月,记录患者神经功能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NBNA评分、电诱发电位波幅、Vs与Vd值均上升(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潜伏期均降低(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rt-PA联合脑苷肌肽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应用能增加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与脑电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T-PA 脑苷肌肽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神经功能 脑电活动
下载PDF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检测在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病情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4
19
作者 田强 贾军 刘云兵 《贵州医药》 CAS 2021年第12期1893-1895,共3页
目的观察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检测在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病情评估中的价值。方法纳入的急性脑梗死病例资料来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共计7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头颅磁共振检查,根据梗死灶大小将患者分为大梗... 目的观察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检测在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病情评估中的价值。方法纳入的急性脑梗死病例资料来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共计7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头颅磁共振检查,根据梗死灶大小将患者分为大梗死灶组(n=23)、中梗死灶组(n=31)、小梗死灶组(n=16),比较不同大小梗死灶Hcy、NSE水平。结合病情进展将患者分为进展组(n=33)与非进展组(n=37),比较两组发病后1 d、3 d、7 d、14 d血清Hcy、NSE水平。评估患者发病第1 d、第7 d NIHSS评分、MBI指数,探究进展性脑梗死患者NSE、Hcy水平与NIHSS评分及MBI的相关性。结果大梗死灶组Hcy、NSE水平显著高于小梗死灶组与中梗死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进展组相比,进展组患者第1 d、3 d、7 d血清Hcy、NSE水平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第14 d两组Hcy、NSE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1 d、7 d血清Hcy、NSE水平与NIHSS评分、MBI呈现出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Hcy联合NSE检测能够反映出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及梗死灶大小,为脑梗死的早期预测及治疗提供参考,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CY NSE 进展性脑梗死 病情评估 NIHSS评分
下载PDF
经颅磁刺激联合百乐眠胶囊治疗肝气郁结型抑郁失眠的效果 被引量:4
20
作者 郭静 杨金锁 +3 位作者 陈静非 张小静 柴丽红 李杰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9年第10期1965-1967,共3页
【目的】探讨经颅磁刺激联合百乐眠胶囊治疗肝气郁结型抑郁失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来本院接受治疗的200例肝气郁结型抑郁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安慰剂配合经颅磁刺... 【目的】探讨经颅磁刺激联合百乐眠胶囊治疗肝气郁结型抑郁失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来本院接受治疗的200例肝气郁结型抑郁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安慰剂配合经颅磁刺激,观察组患者给予百乐眠胶囊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两组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多导睡眠监测(PSG)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PSQI、SAS、SDS评分和PSG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SQI、SAS、SDS评分和PSG各项指标均较同组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PSQI、SAS、SDS评分和PSG各项指标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颅磁刺激联合百乐眠胶囊可有效改善肝气郁结型抑郁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缩短睡眠潜伏期时间,减少觉醒次数及觉醒时间,改善患者抑郁程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药物疗法 经颅磁刺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