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血管壁磁共振成像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布 被引量:12
1
作者 钟丽玲 徐棣豪 宋建勋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7期537-542,共6页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致病因素。高分辨率血管壁磁共振成像(vessel wal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VW-MRI)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研究,对斑块分布的显示具有重要的价值。文章对基于VW-MRI的颅内动...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致病因素。高分辨率血管壁磁共振成像(vessel wal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VW-MRI)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研究,对斑块分布的显示具有重要的价值。文章对基于VW-MRI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分布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硬化 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高分辨血管壁成像显示的瘤壁强化程度与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陈思静 宋建勋 +3 位作者 符念霞 林国辉 徐棣豪 钟丽玲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16-1121,共6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血管壁成像(HR-VWI)显示的瘤壁强化程度在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对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70例颅内动脉瘤(80个)患者,应用HR-VWI技术采集动脉瘤的形态学参数如形状、... 目的探讨高分辨血管壁成像(HR-VWI)显示的瘤壁强化程度在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对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70例颅内动脉瘤(80个)患者,应用HR-VWI技术采集动脉瘤的形态学参数如形状、瘤颈宽度、瘤体高度、直径及瘤壁信号强度、强化率等资料,并按照PHASES评分将患者分为破裂高风险组(PHASES评分>3分)与破裂低风险组(PHASES评分≤3分)。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2组患者间临床资料(如年龄、性别、血压、血脂、吸烟史等)及动脉瘤影像学资料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型确定动脉瘤破裂风险的独立影响因素,并绘制瘤壁强化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确定其鉴别破裂高风险动脉瘤与破裂低风险动脉瘤的最佳界值。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多发动脉瘤、动脉瘤形态不规则比例及瘤体高度、动脉瘤直径、瘤体高度与瘤颈宽度比、瘤壁强化率在破裂高风险组与破裂低风险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动脉瘤直径(OR=1.647,95%CI:1.177~2.306,P=0.004)及瘤壁强化率(OR=5.317,95%CI:1.527~18.512,P=0.009)为动脉瘤破裂风险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显示,瘤壁强化率的曲线下面积为0.735,鉴别破裂高风险动脉瘤与破裂低风险动脉瘤的最佳截断值为0.583,此时的敏感度为72.7%,特异度为70.2%。结论颅内动脉瘤的瘤壁强化率与动脉瘤破裂风险显著相关,当PHASES评分>3分且瘤壁强化率>58.3%时,应提醒临床医师及早进行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PHASES评分 高分辨血管壁成像 破裂风险
原文传递
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诊断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并基底动脉末端不稳定斑块一例 被引量:6
3
作者 符念霞 宋建勋 +1 位作者 陈思静 梁久平 《磁共振成像》 CAS 2020年第11期1034-1035,共2页
患者男,44岁,因头痛伴右侧肢体乏力、麻木1个月。查体:颅神经检查未见异常,四肢肌张力正常。既往史:有高血压病史5年,未规律用药,血压控制不佳。头颅MRI平扫示:左侧豆状核区条片状的T2WI低信号,第三脑室区可见圆形的T2WI等高信号影(图1... 患者男,44岁,因头痛伴右侧肢体乏力、麻木1个月。查体:颅神经检查未见异常,四肢肌张力正常。既往史:有高血压病史5年,未规律用药,血压控制不佳。头颅MRI平扫示:左侧豆状核区条片状的T2WI低信号,第三脑室区可见圆形的T2WI等高信号影(图1A);三维磁共振血管成像容积重建(three-dimens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3D-MRA)及3D等体素增强检查:基底动脉及双侧椎动脉V4段管腔增宽,呈瘤样扩张;基底动脉走行迂曲,远端管腔变窄(图1B、C);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vascular wall imaging,HR-MRI VWI)检查:左侧椎动脉、基底动脉走形迂曲,基底动脉末端位置较高,延伸至第三脑室底部,基底动脉末端管壁增厚,分叉处管壁周缘可见附着的稍高信号影(图1D、E);增强检查椎动脉与基底动脉汇合处角度变小,可见扩张的基底动脉管壁均匀性增厚并均匀强化,基底动脉末端分叉处前壁、下壁可见管壁结节状强化改变(图1F^H)。最后MRI诊断: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伴基底动脉末端不稳定斑块形成;左侧豆状核区陈旧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 不稳定斑块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以皮层萎缩软化为表现的纯动脉畸形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4
作者 符念霞 宋建勋 +2 位作者 吴颖特 林国辉 胡建刚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23-825,共3页
纯动脉畸形(pure arterial malformations,PAMs)是一种罕见颅内血管畸形,是指在没有动静脉分流的情况下,扩张、重叠和迂曲的动脉形成一团具有线圈样外观的动脉环[1,2,3]。PAMs好发于年轻女性,容易累及大脑前动脉远端或大脑后动脉分支[1,... 纯动脉畸形(pure arterial malformations,PAMs)是一种罕见颅内血管畸形,是指在没有动静脉分流的情况下,扩张、重叠和迂曲的动脉形成一团具有线圈样外观的动脉环[1,2,3]。PAMs好发于年轻女性,容易累及大脑前动脉远端或大脑后动脉分支[1,3,4,5]。既往研究认为PAMs是良性病变,保守治疗是安全的,但是最近研究发现PAMs可能发展为动脉瘤破裂出血,因此需要对PAMs患者进行长期随访,如果存在动脉瘤进展、破裂风险就需要进行干预[6]。笔者现报道1例左侧大脑中动脉主干PAMs患者的诊治经过,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该病的发生机制,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避免不必要的侵入性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动脉畸形 皮层萎缩软化 大脑中动脉
原文传递
3.0T 3D高分辨率对比增强MR血管成像显示豆纹动脉的可行性 被引量:1
5
作者 吴谦 林国辉 +2 位作者 宋建勋 符念霞 甘斌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64-767,共4页
目的 观察3.0T 3D高分辨率对比增强MR血管成像(3D HR CE-MRA)显示豆纹动脉(LSA)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因疑诊脑血管疾病而接受头部3.0T 3D HR CE-MR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患者,根据年龄将其分为老年组(≥60岁,n=21)和中青年... 目的 观察3.0T 3D高分辨率对比增强MR血管成像(3D HR CE-MRA)显示豆纹动脉(LSA)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因疑诊脑血管疾病而接受头部3.0T 3D HR CE-MR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患者,根据年龄将其分为老年组(≥60岁,n=21)和中青年组(<60岁,n=39)。对3D HR CE-MRA图像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IP)重建,比较3D HR CE-MRA与DSA显示LSA主要分支(直线长度>5 mm)数目及其长度的差异。结果 3D HR CE-MRA及DSA所示组间双侧LSA主要分支数目之和及LSA长度之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D HR CE-MRA与DSA所示左侧LSA[4.0(3.0,4.0)支vs.3.5(3.0,4.0)支]及右侧LSA[4.0(3.0,4.0)支vs.3.5(3.0,5.0)支]主要分支数目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D HR CE-MRA显示左侧LSA长度[(30.95±5.25)mm]及右侧LSA长度[(30.93±5.14)mm]均短于DSA[(44.77±5.95)mm、(42.91±6.25)mm,t=-15.559、-12.161,P均<0.001]。结论 3.0T 3D HR CE-MRA技术可用于显示LS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纹动脉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磁共振血管成像
下载PDF
不同类型急性孤立性脑桥梗死患者基底动脉的HR-VWI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钟丽玲 宋建勋 +1 位作者 徐棣豪 陈思静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75-281,共7页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急性孤立性脑桥梗死(AIPI)患者基底动脉的高分辨血管壁成像(HR-VWI)特点,探讨AIPI的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MR室自2016年6月至2019年12月检查的52例AIPI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根据患者弥散加...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急性孤立性脑桥梗死(AIPI)患者基底动脉的高分辨血管壁成像(HR-VWI)特点,探讨AIPI的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MR室自2016年6月至2019年12月检查的52例AIPI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根据患者弥散加权成像(DWI)上病灶的形态和分布将其分为旁正中脑桥梗死(PPI)组和深部脑桥小梗死(SDPI)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院、出院时改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mNIHSS)评分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以及HR-VWI上基底动脉斑块的发生率和特征。结果与SDPI组比较,PPI组患者入院、出院时mNIHSS评分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PI组患者基底动脉斑块的发生率明显高于SDPI组(92.9%vs.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DPI组比较,PPI组患者右侧壁斑块的发生率较高,腹侧壁斑块的发生率较低,向心性型斑块的发生率较高,血管壁最厚厚度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IPI的发病机制与基底动脉的分支动脉粥样硬化病有关。PPI患者的临床症状、基底动脉斑块堵塞穿支开口均较SDPI更为严重,且基底动脉斑块较SDPI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孤立性脑桥梗死 高分辨血管壁成像 旁正中脑桥梗死 深部脑桥小梗死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原文传递
硬脑膜静脉窦发育异常合并巨大Galen静脉瘤一例报道
7
作者 符念霞 宋建勋 +1 位作者 鲁虹霞 吴颖特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10-612,共3页
Galen静脉瘤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脑血管发育畸形。Galen静脉瘤患者预后较差,新生儿多因心力衰竭而死亡,年长儿和成年人因动静脉瘘的原因可致相应脑组织缺血和神经功能受损,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其目前的主要治疗方式是血管内介入治... Galen静脉瘤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脑血管发育畸形。Galen静脉瘤患者预后较差,新生儿多因心力衰竭而死亡,年长儿和成年人因动静脉瘘的原因可致相应脑组织缺血和神经功能受损,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其目前的主要治疗方式是血管内介入治疗和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治疗方式的选取与Galen静脉瘤的周围解剖结构有关。Galen静脉瘤形成的原因主要有2种:(1)在胚胎期,胚胎发育异常,前脑中央静脉不能正常退化,可形成Galen静脉瘤;(2)大脑大静脉血流异常改变(包括压力增高、血流量增多及静脉回流受阻等),动静脉瘘发生时,动脉血未经毛细血管而直接流入Galen静脉,Galen静脉腔压力异常增高从而导致Galen静脉扩张。但多种硬脑膜静脉窦发育异常所致巨大Galen静脉瘤目前鲜见报道。笔者现报道1例硬脑膜静脉窦发育异常合并巨大Galen静脉瘤患者的诊治经过,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该病的发生机制,旨在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LEN静脉瘤 硬脑膜静脉窦 形成机制 分型
原文传递
脑桥梗死的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布及形态学特征的高分辨血管壁成像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钟丽玲 徐棣豪 宋建勋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0年第10期881-885,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桥梗死不稳定斑块的高分辨血管壁成像(high resolution vessel wall imaging,HR-VWI)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9年11月在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有症状急性脑桥梗死39例和无症状脑桥梗死45例患者,在HR-VWI上... 目的探讨急性脑桥梗死不稳定斑块的高分辨血管壁成像(high resolution vessel wall imaging,HR-VWI)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9年11月在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有症状急性脑桥梗死39例和无症状脑桥梗死45例患者,在HR-VWI上统计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BA)斑块分布、斑块累及象限、斑块表面连续情况;定量测量斑块长度、血管体积(Vouter)、血管壁体积(V wall)、管腔最狭窄层内管腔直径(LD MLN)、外管腔最大直径(OD MLN)、血管面积(OA MLN)、血管壁面积(WA MLN)、最厚厚度(WTmax),并计算斑块负荷(PB)、管腔狭窄率,比较两组的测量指标。结果两组之间的斑块分布、斑块不连续、WTmax、WA MLN、PB、BA管腔狭窄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症状脑桥梗死的BA斑块更容易分布于侧壁,表面更不连续、更厚斑块厚度、更大的血管面积和斑块负荷,更高的管腔狭窄率,提示其具有不稳定斑块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血管壁成像 动脉粥样硬化 基底动脉 脑桥梗死
下载PDF
以脑室出血为主要表现的多发性脑发育性静脉异常: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9
作者 徐棣豪 钟丽玲 宋建勋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3期237-240,共4页
脑发育性静脉异常(developmental venous anomalies,DVAs)与毛细血管扩张症、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vascular malformation,CM)及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AVM)统称为脑血管畸形[1]。其中DVAs最为常见,尸检报告检出率达... 脑发育性静脉异常(developmental venous anomalies,DVAs)与毛细血管扩张症、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vascular malformation,CM)及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AVM)统称为脑血管畸形[1]。其中DVAs最为常见,尸检报告检出率达2.6%[2],占脑血管畸形的55%。儿童及成年人均可见,男性多见,由许多扩张的髓静脉汇合成引流静脉组成,引流静脉可向大脑皮质静脉或室管膜下静脉引流最终流入静脉窦,或直接流入静脉窦,形成典型的"海蛇头征"或"棕榈树征"[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畸形 毛细血管扩张症 脑室出血 尸检报告 引流静脉 静脉引流 海绵状血管瘤 静脉窦
原文传递
以脑膜炎为首发症状抗NMDAR脑炎一例并文献复习
10
作者 闫瑶瑶 宋建勋 +1 位作者 符念霞 陈思静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2-93,共2页
患者男,41岁,因发作性言语不清4 d,门诊于2019年4月6日以"言语笨拙查因"收住入我院,患者无发热、头痛、恶心、呕吐、头晕、视物旋转及肢体麻木等伴随症状,外院头颅CT检查提示"未见明显异常"。既往患者于2018年12月1... 患者男,41岁,因发作性言语不清4 d,门诊于2019年4月6日以"言语笨拙查因"收住入我院,患者无发热、头痛、恶心、呕吐、头晕、视物旋转及肢体麻木等伴随症状,外院头颅CT检查提示"未见明显异常"。既往患者于2018年12月12日因头痛9 d于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当时查体未见明显异常,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2.07×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9.0%,淋巴细胞百分比17.7%;脑脊液常规:白细胞计数100×10^(6)/L,脑脊液生化蛋白:503.0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 脑膜炎 临床特征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阴道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并文献复习
11
作者 原志娜 宋建勋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年第12期188-188,共1页
患者女,61岁,因绝经后阴道无痛性流血2天来我院就诊,入院实验室检查肿瘤标志物均属正常范围。超声检查提示:阴道内可探及一低回声实性包块,边界清,形态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CDFI病变周边可见环状血流信号。MRI检查:阴道前壁可见一椭圆... 患者女,61岁,因绝经后阴道无痛性流血2天来我院就诊,入院实验室检查肿瘤标志物均属正常范围。超声检查提示:阴道内可探及一低回声实性包块,边界清,形态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CDFI病变周边可见环状血流信号。MRI检查:阴道前壁可见一椭圆形占位,边界清楚,边缘光滑,有包膜,大小约为1.7cm×2.3cm×3.7cm,T_(1)WI呈等-稍高信号,T_(2)WI呈高-低混杂信号,DWI未见弥散受限,增强扫描呈渐进性不均匀明显强化,后期病变强化均匀。MRI提示:阴道前壁良性占位性病变可能性大。术中示阴道前壁中度膨出,阴道上段、阴道穹隆近宫颈前唇处见一大小约2.5cm×2.0cm×3.5cm肿物,质韧,边界清楚,仔细分离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 阴道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腔隙性脑梗塞MRI与临床的对照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丘豪明 陈国安 张文斌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06年第3期123-125,共3页
目的:通过腔隙性脑梗塞的MR表现与临床体征的对照研究,进一步提高对腔隙性脑梗塞的认识。材料与方法:采用MR常规轴位自旋回波(SE)序列,T1,T2加权像及快速液体衰减翻转恢复(FLAIR)序列扫描的病例,回顾性分析198例腔隙性脑梗塞病人的MR及... 目的:通过腔隙性脑梗塞的MR表现与临床体征的对照研究,进一步提高对腔隙性脑梗塞的认识。材料与方法:采用MR常规轴位自旋回波(SE)序列,T1,T2加权像及快速液体衰减翻转恢复(FLAIR)序列扫描的病例,回顾性分析198例腔隙性脑梗塞病人的MR及临床表现,把有明确卒中病史的128例归为第一组;未发现有神经学体征的70例归为第二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腔隙性脑梗塞分布在大脑深部的位置,包括放射冠、基底节、内囊、丘脑区及脑干等。较多病例为多发性病灶,病灶发生在脑内重要的功能位置,可表现出典型的临床症状。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和FLAIR呈高信号。结论:MRI是诊断腔隙性脑梗塞的最有效方法,FLAIR成像能获得比SE T2WI更重的T2加权图像,还抑制了脑脊液信号,提高对脑室周围病灶的检出率。同时认为,弥漫性脑血流减少是产生腔隙性脑梗塞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腔隙性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成人垂体柄重复畸形合并拉特克裂囊肿1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彭华荣 宋建勋 +2 位作者 梁久平 符念霞 胡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416-1416,共1页
患者女,65岁,因“四肢乏力,肢体震颤11年”入院。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黄体生成素升高(25.30 IU/L),卵泡刺激素升高(25.30 IU/L),雌二醇降低(<20 pg/ml),孕酮降低(0.18 ng/ml),空腹血糖升高(6.91 mmol/L),泌乳素、睾酮... 患者女,65岁,因“四肢乏力,肢体震颤11年”入院。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黄体生成素升高(25.30 IU/L),卵泡刺激素升高(25.30 IU/L),雌二醇降低(<20 pg/ml),孕酮降低(0.18 ng/ml),空腹血糖升高(6.91 mmol/L),泌乳素、睾酮、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及甲状腺功能正常。MRI:鞍上区见2个垂体柄与垂体腺相连;垂体中部见7.4 mm×8.5 mm×10.3 mm类圆形异常信号,矢状位T1WI呈高信号(图1A)、T2WI呈等信号(图1B),增强后重复垂体柄明显强化,拉特克(Rathke)裂囊肿未见强化(图1C、1D);矢状位图像上2个垂体柄呈前后排列,冠状位分居左右,可见1个垂体腺、1个蝶鞍。影像学诊断:垂体柄重复畸形合并Rathke裂囊肿(Rathke cleft cyst,RCC)。予抗震颤药物治疗,垂体病变未予特殊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疾病 中枢神经系统囊肿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胸椎髓脂肪瘤1例
14
作者 彭华荣 宋建勋 柳玉红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275-1275,共1页
患者女,33岁,因“胸背部疼痛2周,胸部CT发现T8椎体后份及附件异常1周”入院;既往无特殊病史。查体:T8棘突及棘突旁轻压痛,轻度叩痛。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CT:T8椎体后份及附件呈膨胀性改变,内见低密度填充,累及椎弓根、椎板、横突... 患者女,33岁,因“胸背部疼痛2周,胸部CT发现T8椎体后份及附件异常1周”入院;既往无特殊病史。查体:T8棘突及棘突旁轻压痛,轻度叩痛。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CT:T8椎体后份及附件呈膨胀性改变,内见低密度填充,累及椎弓根、椎板、横突及棘突,间夹少许骨嵴,未见明显钙化或骨化,CT值-61~74 HU(图1A);MRI:T8椎体棘突、双侧椎弓根、椎板及横突呈膨胀性改变,各序列图像上病灶相比邻近椎体多呈等信号(图1B、1C),反相位T1WI及脂肪抑制T2WI内见斑片状低信号,增强后呈中等强化程度与相邻椎体骨髓信号接近,内见小斑片状无强化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髓脂肪瘤 诊断显像
下载PDF
鼻鳞癌合并孢子丝菌病1例
15
作者 彭华荣 宋建勋 柳玉红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59-159,共1页
患者男,45岁,发现右鼻背肿物1个月,伴局部轻度瘙痒。查体:皮肤局部隆起伴破溃,约1.0cm×1.5cm,无压痛。实验室检查未明显异常。鼻部MR:平扫T1WI见鼻背右侧12.0mm×15.0mm×20.0mm结节状等信号,边缘较模糊(图1A);脂肪抑制T2W... 患者男,45岁,发现右鼻背肿物1个月,伴局部轻度瘙痒。查体:皮肤局部隆起伴破溃,约1.0cm×1.5cm,无压痛。实验室检查未明显异常。鼻部MR:平扫T1WI见鼻背右侧12.0mm×15.0mm×20.0mm结节状等信号,边缘较模糊(图1A);脂肪抑制T2WI表现为稍高信号,内见斑片状高信号(图1B);增强后肿物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图1C)。于鼻部破溃处取部分组织送病理检查。病理结果:右鼻背鳞状上皮呈假上皮瘤样增生,伴过度角化,见游离层状角化物,其间散在孢子菌丝样物,上皮下炎症较明显,血管扩张,伴出血(图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鳞状细胞 孢子丝菌病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