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中TTF-1、Galectin-3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表现、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
1
作者 史良平 王传彬 +3 位作者 程义壮 赵玮 夏梦华 毕丽琴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457-461,共5页
目的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组织中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表现、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1月1日至2020年5月30日该院收治的76例DT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手术过程中取得的癌组织... 目的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组织中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表现、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1月1日至2020年5月30日该院收治的76例DT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手术过程中取得的癌组织标本纳入DTC组(n=76),将对应的癌旁组织标本纳入癌旁组(n=76)。免疫组化法检测TTF-1、Galectin-3在DTC组及癌旁组的表达情况,并分析TTF-1、Galectin-3表达水平与DT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探讨影响DTC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DTC组TTF-1、Galectin-3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M分期为Ⅲ~Ⅳ期、低分化、组织分型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有淋巴结转移的DTC患者TTF-1阳性表达率、Galectin-3阳性表达率高于TNM分期为Ⅰ~Ⅱ期、中/高分化、组织分型为甲状腺滤泡癌、无淋巴结转移的DTC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F-1阴性、Galectin-3阴性DTC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高于TTF-1阳性、Galectin-3阳性DTC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淋巴结转移、TTF-1阳性、Galectin-3阳性是DT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TTF-1、Galectin-3与DTC患者TNM分期、分化程度、组织分型、淋巴结转移及3年生存率有关,对DTC患者病情判断及预后评估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化型甲状腺癌 甲状腺转录因子-1 半乳糖凝集素-3 预后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原发灶能谱CT形态学特征联合多参数预测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被引量:7
2
作者 张金梅 董江宁 +2 位作者 吴瑶媛 史彬 贾好东 《临床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834-1839,共6页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原发灶的能谱CT形态学特征联合其定量参数预测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88例PTC患者的术前能谱CT图像及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了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术。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转移组(4...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原发灶的能谱CT形态学特征联合其定量参数预测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88例PTC患者的术前能谱CT图像及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了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术。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转移组(49例)、非转移组(39例)。纳入分析的PTC原发灶形态学特征包括病灶数目、包膜侵犯、结节长径、结节位置、有无钙化。能谱CT定量参数包括原发灶静脉期碘浓度(IC)、标准化碘浓度(NIC)、能谱曲线斜率(λHU)。采用χ^(2)检验或t检验比较淋巴结转移组和非转移组间原发灶定性特征和定量参数的分布差异。分别基于形态学特征、能谱CT定量参数及两者联合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特异度,评估其诊断效能。结果 淋巴结转移组和非转移组间原发灶的病灶数目、包膜侵犯、病灶长径及发病年龄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组原发灶静脉期IC、NIC及λ_(HU)均高于非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形态学特征预测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AUC值为0.836,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83%、79.49%。能谱CT定量参数预测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AUC值为0.718,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63.27%、76.92%。联合PTC原发灶能谱CT的形态学特征和定量参数预测颈部淋巴结转移的AUC值为0.884,灵敏度为91.84%,特异度为76.92%,两者联合诊断效能优于单一的能谱CT形态学特征及定量参数。结论 PTC原发灶的能谱CT形态学特征联合定量参数对预测颈部淋巴结转移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有助于外科医师术前制定合理的个性化淋巴结清扫方案,减少不必要的手术创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淋巴结转移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宝石能谱成像
原文传递
ADC值联合基于T_(2)WI脂肪抑制图像的纹理特征预测软组织良恶性肿瘤的价值 被引量:5
3
作者 陈东 史彬 +6 位作者 郑明雪 高飞 董江宁 宋德梅 赵娜 曹锋 魏欣扬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82-287,共6页
目的探讨DWI的ADC值联合纹理特征鉴别良恶性软组织肿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西区经病理证实的94例软组织肿瘤(恶性44例,良性50例)MRI及DWI图像。在GE ADW4.6工作站测量肿块的实性成分ADC值。在T_(2)WI脂... 目的探讨DWI的ADC值联合纹理特征鉴别良恶性软组织肿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西区经病理证实的94例软组织肿瘤(恶性44例,良性50例)MRI及DWI图像。在GE ADW4.6工作站测量肿块的实性成分ADC值。在T_(2)WI脂肪抑制图像上的肿瘤最大层面手动勾画ROI并提取纹理特征;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良恶性软组织肿瘤的ADC值及纹理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模,计算诊断效能。结果良恶性软组织肿瘤的ADC值分别为(1.6±0.3)×10^(-3) mm^(2)/s、(1.2±0.5)×10^(-3) 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82,P<0.05),以1.28×10^(-3) mm^(2)/s为诊断良恶性软组织肿瘤临界值,AUC为0.783,灵敏度为92.00%,特异度为65.91%。纹理特征中直方图特征(frequency size、skewness),灰度共生矩阵特征(Inertia_All Direction_offset7、Inverse Difference Moment_angle0_offset1、Inverse Difference Moment_angle0_offset7)及Haralick特征(Haralick Correlation_All Direction_offset4_SD)鉴别良恶性软组织肿瘤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AUC 0.825、0.739、0.826、0.816、0.820、0.78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最佳预测模型鉴别良恶性软组织肿瘤的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930、88.00%、86.36%。结论ADC值联合纹理特征对术前预测软组织良恶性肿瘤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肿瘤 诊断 鉴别 表观扩散系数 纹理分析
原文传递
NeuViz 128型CT颈部增强图像质量与辐射剂量的比较评估 被引量:4
4
作者 曹锋 王传彬 +2 位作者 董江宁 高飞 李乃玉 《中国医学装备》 2018年第5期10-13,共4页
目的:对比研究在相似扫描条件下两款CT设备在颈部增强时图像质量与辐射剂量的差异。方法:选取120例身体质量指数(BMI)为18.5~24.9 kg/m2的患者,按照数表法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Neu Viz 128型CT设备进行扫描... 目的:对比研究在相似扫描条件下两款CT设备在颈部增强时图像质量与辐射剂量的差异。方法:选取120例身体质量指数(BMI)为18.5~24.9 kg/m2的患者,按照数表法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Neu Viz 128型CT设备进行扫描,对照组采用GE HD750型CT设备进行扫描。两组扫描条件相同,分别比较颈总动脉与颈内静脉的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颈部皮下脂肪CT值的标准差(SD)、客观图像质量和图像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辐射剂量(ED)及图像质量主观评分。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CT动脉期图像的SNR分别为42.70±15.75和51.34±15.32,CNR分别为35.60±14.62和42.35±13.66,SD分别为7.64±1.94和7.13±2.07,两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854,t=-1.607,t=0.833;P>0.05);静脉期图像的SNR分别为24.25±9.34和27.03±8.54,CNR分别为16.46±7.48和16.63±6.3,SD分别为7.71±1.91和7.09±1.56,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038,t=-0.086,t=1.192;P>0.05);CTDIvol分别为12.4±0.00和13.52±0.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725,P<0.05);DLP分别为373.42±14.00和372.73±17.55,ED分别为(2.20±0.08)m Sv和(2.19±0.11)m Sv,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17,t=0.593;P>0.05);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分别为(4.57±0.50)分和(4.63±0.48)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523,P>0.05)。结论:在相似条件下行颈部增强扫描,两款CT设备可以获得相同的图像质量,且辐射剂量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增强 CT 图像质量 辐射剂量
下载PDF
孤立性纤维瘤CT磁共振成像征象与组织病理对照 被引量:4
5
作者 韦树华 李乃玉 +1 位作者 王传彬 韦超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8年第4期293-297,共5页
目的探讨孤立性纤维瘤(SFT)CT、磁共振成像(MRI)表现与组织病理间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病理证实的SFT的CT、MRI表现并与组织病理对照。结果胸腔7例,颅内4例(侧脑室1例),盆腔、纵隔及腹膜后各2例,盆壁、上颌窦及膈肌各1例;良性15... 目的探讨孤立性纤维瘤(SFT)CT、磁共振成像(MRI)表现与组织病理间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病理证实的SFT的CT、MRI表现并与组织病理对照。结果胸腔7例,颅内4例(侧脑室1例),盆腔、纵隔及腹膜后各2例,盆壁、上颌窦及膈肌各1例;良性15例,间变性4例,恶性1例;肿瘤最大径3.20~22.10 cm,瘤体大多成实性,边界清晰,14例呈类圆形、椭圆形,6例不规则形,其中4例见分叶、2例边缘多结节状;CT平扫4例均匀等密度,16例稍高、等低混杂密度,钙化、灶性出血各2例,骨质破坏3例,4例磁共振(MR)检查3例信号不均,T_1WI等低、T_2WI等、稍高、高混杂信号;增强扫描11例CT、3例MR瘤体实性成分早期强化明显,伴不等的强化结节,瘤内见增粗的分支状血管,静脉和延时期成"持续渐进"强化伴范围扩大;镜下肿瘤由梭性细胞构成,呈多结节样分布,间以致密的胶原、丰富间质血管、黏液样变,细胞分化程度不同血管密度不同;免疫组织化学vimentin、CD34阳性。结论边界清晰的孤立性肿块,早期显著不均匀的强化伴不等的强化结节,多发迂曲的血管,延迟渐进的强化模式是SFT影像学特征,其表现与组织病理特点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纤维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下载PDF
胰腺常见囊性病变的多层螺旋CT表现 被引量:2
6
作者 林婷婷 董江宁 韦炜 《安徽医学》 2012年第11期1523-1526,共4页
目的探讨胰腺常见囊性病变的CT表现特征。方法结合临床病史及病理类型,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2年3月间共31例胰腺囊性病变患者的CT影像资料,其中包括假性囊肿14例,真性囊肿2例,浆液性囊腺瘤4例,黏液性囊腺瘤4例,黏液性囊腺癌2例,胰... 目的探讨胰腺常见囊性病变的CT表现特征。方法结合临床病史及病理类型,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2年3月间共31例胰腺囊性病变患者的CT影像资料,其中包括假性囊肿14例,真性囊肿2例,浆液性囊腺瘤4例,黏液性囊腺瘤4例,黏液性囊腺癌2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3例,胰腺癌2例1例伴明显液化坏死,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胰腺假性囊肿12例发生于胰周,2例发生于胰腺实质内,呈圆形或椭圆形囊状低密度影;真性囊肿2例均发生于胰腺实质内,呈多囊状改变;囊腺瘤8例均位于胰腺体尾部,浆液性呈类圆形囊状低密度影,黏液性囊较大,可见条状分隔及斑点状钙化影;黏液性囊腺癌2例位于胰体部,可见壁结节;实性假乳头状瘤2例位于胰腺体部,1例位于胰尾,均以囊性成分为主,边缘可见条片状软组织密度影及斑点状钙化影;胰腺癌2例,1例位于胰头部,坏死囊变区内见索条状软组织成分,1例位于胰颈部。结论胰腺囊性病变的CT表现有很多共性,也有其各自的特征性表现,多层螺旋CT(MSCT)可以显示病变内部的细微结构,对胰腺囊性病变的有较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囊性病变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下载PDF
贲门小弯侧深在性囊性胃炎CT影像诊断一例 被引量:3
7
作者 唐军 董江宁 +4 位作者 韦超 李信响 韦树华 吴瑶媛 曹锋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7-78,共2页
笔者搜集一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贲门小弯侧深在性囊性胃炎患者。患者体检行B超检查发现肝左叶下方囊性包块。行CT检查,平扫可见贲门小弯侧黏膜下囊性低密度灶,边界清楚,密度尚均匀,外膜面光整;动脉期、静脉期呈轻度渐进强化,延迟期略减退... 笔者搜集一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贲门小弯侧深在性囊性胃炎患者。患者体检行B超检查发现肝左叶下方囊性包块。行CT检查,平扫可见贲门小弯侧黏膜下囊性低密度灶,边界清楚,密度尚均匀,外膜面光整;动脉期、静脉期呈轻度渐进强化,延迟期略减退。CT对定位诊断具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颈部淋巴结病变的MSCT表现特征与病理对照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韦树华 董江宁 +1 位作者 李乃玉 王传彬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4年第5期5-8,共4页
目的探讨颈部淋巴结病变的MSCT表现特征与组织病理间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与病理证实的62例颈部淋巴结病变患者的临床、MDCT表现,并与组织病理对照。结果淋巴瘤14例,多累及两个以上的分区和其他部位的淋巴结受累,部分融合成团块... 目的探讨颈部淋巴结病变的MSCT表现特征与组织病理间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与病理证实的62例颈部淋巴结病变患者的临床、MDCT表现,并与组织病理对照。结果淋巴瘤14例,多累及两个以上的分区和其他部位的淋巴结受累,部分融合成团块状,呈结节状、团块状均匀强化为主;淋巴结结核8例,以单个区域分布为主,可见钙化与淋巴结周围渗出性改变,增强见蜂窝状、分房状厚壁强化;淋巴结转移36例,以两个以上的分区、中心坏死及薄壁环状强化明显;巨淋巴结增生4例,肿块密度均匀伴持续性血管样强化,结论颈部淋巴结病变的MSCT表现与组织病理相关,综合分析有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淋巴结病变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病理学
下载PDF
正常血钙的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1例误诊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王传彬 董江宁 +1 位作者 韦树华 张萍 《肿瘤影像学》 2017年第3期238-240,共3页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PHPT)是由于甲状旁腺分泌过多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进而导致以高钙低磷为特征的一种疾病。正常血钙的PHPT是一种极为少见的特殊类型,且缺乏典型临床症状,...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PHPT)是由于甲状旁腺分泌过多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进而导致以高钙低磷为特征的一种疾病。正常血钙的PHPT是一种极为少见的特殊类型,且缺乏典型临床症状,特别在仅以某种单一的并发症为首发症状时,极易导致误诊。本文就1例血钙正常的PHPT病例进行剖析,以期待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误诊分析 血钙 甲状旁腺激素 PHPT 分泌过多 临床症状 首发症状
下载PDF
影像专业实习生在影像科带教质量的持续改进 被引量:1
10
作者 董江宁 高飞 张萍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99-100,共2页
医学影像科是影像学专业本、专科生临床实习环节中最重要的环节。系统科学地制定实习带教计划、开展实习前培训、注重各个岗位的操作技能培训、培养规范科学的影像学思维、注重思想政治工作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做到带教质量的持续改进。
关键词 医学影像学 实习生 教学质量 持续改进
下载PDF
卵巢甲状腺肿MRI表现特征及其病理学基础 被引量:8
11
作者 陈东 董江宁 +2 位作者 高飞 李乃玉 宋德梅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9年第6期1009-1012,共4页
目的探讨卵巢甲状腺肿(struma ovarii, SO)MRI影像学表现和病理特征之间联系,提高对本病的影像学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SO患者的3.0T及1.5T MRI平扫、DWI及DCE-MR影像学资料,总结其发生部位、数目、信号特征以及实性... 目的探讨卵巢甲状腺肿(struma ovarii, SO)MRI影像学表现和病理特征之间联系,提高对本病的影像学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SO患者的3.0T及1.5T MRI平扫、DWI及DCE-MR影像学资料,总结其发生部位、数目、信号特征以及实性成分强化方式和ADC值。结果6例均为单发,发生于左侧卵巢2例,右侧4例;3例为囊实性,3例为多房囊性,其中囊实性肿块内可见厚薄不一分隔;囊液信号复杂,T 1WI呈低、稍高信号,压脂序列未见信号衰减,T 2WI呈高信号,部分呈稍高信号;肿块的实性成分、囊壁结节与分隔在T 2WI为低信号,DWI呈等及稍高信号,平均ADC值约1.98×10 ^-3 mm^ 2/s;3期动态增强肿块的实性成分、壁结节及分隔于动脉期明显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呈渐进性强化,TIC曲线呈平台型;6例均有Meig’s综合征即合并盆腔积液;腹盆腔内均未见肿大淋巴结。结论SO的病理学基础决定其MRI表现,SO 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甲状腺肿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下载PDF
CT和MR联合诊断不同级别软骨肉瘤的影像特征对比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唐军 董江宁 +5 位作者 李乃玉 王传彬 韦树华 韦超 方昕 曹峰 《中国医学装备》 2019年第5期43-47,共5页
目的:分析CT和MR联合诊断不同级别软骨肉瘤的影像学表现,以期提高其诊断与鉴别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经病理确诊的软骨肉瘤患者,按软骨肉瘤病理分级将其分为低级别组(8例)和中高级别组(14例)。术前两组患者中15例行CT和MR联合检查,... 目的:分析CT和MR联合诊断不同级别软骨肉瘤的影像学表现,以期提高其诊断与鉴别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经病理确诊的软骨肉瘤患者,按软骨肉瘤病理分级将其分为低级别组(8例)和中高级别组(14例)。术前两组患者中15例行CT和MR联合检查,5例仅行CT,2例仅行MR检查,对两组影像学特征在软骨肉瘤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影像表现为软组织肿块伴骨质破坏共16例(占72.7%),骨髓或软组织水肿共13例(占59.1%),骨皮质增厚共10例(占45.5%),骨膨胀共11例(占50.0%),骨膜反应共5例(占22.7%);其中低级别组分别为3例、2例、2例、4例和1例,中高级别组分别为13例、11例、8例、7例和4例,仅骨髓或软组织水肿、骨破坏以及软组织肿块在两组比较中有统计学意义(x^2=4.031,x^2=5.322,x^2=7.865;P<0.05),其余特征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骨髓或软组织水肿、骨质破坏、软组织肿块及大片无强化区在中高级别软骨肉瘤中多见,对于鉴别不同级别软骨肉瘤有一定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肉瘤 分级 CT MR 鉴别诊断
下载PDF
MiT家族易位性肾癌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13
作者 赵娜 史彬 +4 位作者 陈东 宋德梅 曹锋 高飞 董江宁 《临床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2-409,共8页
目的 探讨MiT家族易位性肾细胞癌(MiT RCC)的影像表现及与肾透明细胞癌(CCRCC)及乳头状肾细胞癌(PRCC)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MiT RCC患者CT及MRI影像资料,分析患者的性别及年龄、病灶大小、形态、出血、假包膜... 目的 探讨MiT家族易位性肾细胞癌(MiT RCC)的影像表现及与肾透明细胞癌(CCRCC)及乳头状肾细胞癌(PRCC)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MiT RCC患者CT及MRI影像资料,分析患者的性别及年龄、病灶大小、形态、出血、假包膜、强化模式、生长方式以及对周围组织侵犯等影像学特征,并与11例CCRCC、11例PRCC的影像特点对照分析。结果 11例MiT RCC患者中男3例,女8例,年龄10~73岁,平均(33.18±17.41)岁。11例MiT RCC与11例CCRCC和11例PRCC 3组间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性别、肿块位置、有无假包膜、有无出血、发病年龄分布、强化程度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块大小及形态、钙化、坏死囊变、强化模式、生长方式、对组织侵犯以及转移征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T RCC相比CCRCC、PRCC发病年龄更小,女性更多见,出血发生率更高,更易表现为肾髓内生长,假包膜MiT RCC及CCRCC发生率均较高,明显高于PRCC(P<0.05);强化程度CCRCC>MiT RCC>PRCC(P<0.01)。结论 MiT RCC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结合好发于30岁以下的儿童及年轻人、出现肾轮廓内肿块伴出血、钙化、假包膜、多发淋巴结及远处转移,有助于提高术前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T家族易位肾细胞癌 肾透明细胞癌 乳头状肾细胞癌 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双能CT钙(水)密度定量诊断骨质疏松的可行性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昕 吕加强 +2 位作者 薄明琪 王震寰 董江宁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53-1056,1067,共5页
目的以定量CT(QCT)测量的骨密度为“金标准”,探讨双能CT(DECT)钙(水)密度定量诊断骨质疏松和骨量减少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前瞻性收集2020年2月—2021年2月于安徽省肿瘤医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腹部DECT检查的160例患者,... 目的以定量CT(QCT)测量的骨密度为“金标准”,探讨双能CT(DECT)钙(水)密度定量诊断骨质疏松和骨量减少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前瞻性收集2020年2月—2021年2月于安徽省肿瘤医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腹部DECT检查的1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验证组,各80例。测量L2椎体钙(水)密度,同时行QCT检查测量骨密度。在试验组中确定椎体钙(水)密度与骨密度的相关性并建立回归模型;在验证组中验证该模型的精确性,并确定钙(水)密度诊断骨质疏松的截断值。结果试验组L2椎体钙(水)密度与骨密度呈正相关(r=0.928,P<0.001),钙(水)密度预测骨密度的回归模型为:骨密度_(预测)=−33.512+2.247×钙(水)。验证组椎体骨密度_(实际值)与骨密度_(预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20,P=0.357);钙(水)密度诊断骨质疏松和骨量减少的阈值分别为63.65 mg/cm^(3)(曲线下面积0.908)和70.91 mg/cm^(3)(曲线下面积0.825)。结论DECT钙(水)密度可以定量诊断骨质疏松和骨量减少,为无体模条件下开展骨质疏松机会性筛查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腰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原发性精囊腺囊腺瘤1例报告 被引量:2
15
作者 韦树华 史彬 +2 位作者 韦超 林婷婷 李乃玉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85-287,共3页
原发性精囊腺囊腺瘤(seminal vesicle cystadenoma, SVC)罕见,国内外文献个案报道共30余例,我院收治1例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患,男,33岁,间断性血精10年伴排便时尿道口出血,无其他不适。查体:双肾及输尿管行径区无叩痛,盆腔无膨隆;直肠... 原发性精囊腺囊腺瘤(seminal vesicle cystadenoma, SVC)罕见,国内外文献个案报道共30余例,我院收治1例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患,男,33岁,间断性血精10年伴排便时尿道口出血,无其他不适。查体:双肾及输尿管行径区无叩痛,盆腔无膨隆;直肠指检:前列腺尖部直肠间扪及一质软包块,体积较大,边界未触及。实验室: 血常规、生化全套指标均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腺瘤 精囊腺 原发性
下载PDF
MiT家族易位性肾细胞癌影像学特征与病理对照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娜 张兆璇 +5 位作者 史彬 陈东 宋德梅 曹峰 高飞 董江宁 《临床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319-1326,共8页
目的探讨MiT家族易位性肾细胞癌(RCC)的影像学特征,提高对该类少见肿瘤的认识,以增加鉴别诊断思路。方法选择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MiT家族易位性RCC患者的CT及MRI影像资料,分析其肿瘤的性别及年龄、病灶大小及形态、假包膜、强化模式、... 目的探讨MiT家族易位性肾细胞癌(RCC)的影像学特征,提高对该类少见肿瘤的认识,以增加鉴别诊断思路。方法选择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MiT家族易位性RCC患者的CT及MRI影像资料,分析其肿瘤的性别及年龄、病灶大小及形态、假包膜、强化模式、生长方式以及对组织侵犯等影像学特征,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1例MiT家族易位性RCC患者中男3例,女8例。患者年龄10~73岁,中位年龄29.0岁。肿瘤最大径范围约3.1~12.6 cm,其中有10例最大径≥4 cm。合并假包膜者10例。肿瘤均为单发且均位于肾髓质,其中肿瘤主体中心位于肾轮廓内者7例。肿瘤为实性成分为主伴坏死囊变者6例,囊性成分为主伴分隔者3例,囊实性肿块,介于两者之间者2例。肿瘤合并出血者7例,钙化者4/8例。肿瘤4例明显强化,6例为中度强化,1例为轻度强化,其中7例快进快退强化,3例快进慢退强化,1例渐进性持续性强化。11例中6例肿瘤侵犯肾被膜,6例侵犯肾集合系统,2例有肾门及腹膜后淋巴结转移,2例出现肺转移。结论MiT家族易位性RCC好发于年轻患者;肿块多相对较大,髓质起源,肿块中心在肾轮廓之内;肿块可为实性为主或囊性伴分隔,易囊变坏死及出血,可伴钙化;增强扫描肿块实性成分呈中度到明显强化;特别是当30岁以下的儿童及年轻患者出现肾轮廓内囊性肿块伴分隔时,要首先考虑到MiT家族易位性RCC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T家族易位性肾细胞癌 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cMRI联合纹理分析评估直肠黏液腺癌的价值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裴培 王婷婷 +4 位作者 方昕 李乃玉 吴瑶媛 林婷婷 董江宁 《临床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36-540,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MRI T2WI及增强序列的纹理分析在鉴别直肠经典型腺癌、部分黏液腺癌及黏液腺癌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直肠腺癌患者临床及影像资料,依据病理将其分为直肠经典型腺癌组22例、部分黏液腺癌组11例和黏... 目的探讨基于MRI T2WI及增强序列的纹理分析在鉴别直肠经典型腺癌、部分黏液腺癌及黏液腺癌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直肠腺癌患者临床及影像资料,依据病理将其分为直肠经典型腺癌组22例、部分黏液腺癌组11例和黏液腺癌组8例。使用ITK-SNAP软件在横轴位T2WI和动态增强序列上以肿瘤实性成分最大层面为中心,连续三层进行ROI手动勾画。将勾画好的ROI文件导入美国GE公司AK软件内,利用不同的纹理参数进行特征提取,从而得到肿瘤内部的纹理特征值。选取熵、偏度、峰度等纹理参数作为分析指标。采用SPSS软件中的单因素方差分析、LSD-t及Kruskal-Wallis检验对3组数据间进行两两比较,分析3组之间纹理参数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增强序列中的纹理参数熵、偏度、峰度、均匀度、均值及T2WI序列中的纹理参数平均值、偏度和峰度3组数据之间的两两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WI序列中的纹理参数熵、均匀度和标准差在鉴别经典型腺癌组、部分黏液腺癌组及黏液腺癌组的两两比较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MRI联合纹理分析在鉴别直肠经典型腺癌、直肠黏液腺癌和部分黏液腺癌中存在一定的价值,其中纹理分析在鉴别直肠经典型腺癌和部分黏液腺癌中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 经典型腺癌 黏液腺癌 纹理分析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3.0T MRI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对直肠腺癌壁外血管侵犯的评估 被引量:13
18
作者 高飞 王传彬 +6 位作者 李乃玉 方昕 董江宁 赵娜 陈东 宋德梅 魏欣扬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351-1356,共6页
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对直肠腺癌壁外血管侵犯(EMVI)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直肠腺癌患者45例,直肠腺癌EMVI阳性患者21例、EMVI阴性患者24例,术前均接受IVIM-DWI扫描(b=0,10,20,50,100,200,400,800,1200,... 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对直肠腺癌壁外血管侵犯(EMVI)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直肠腺癌患者45例,直肠腺癌EMVI阳性患者21例、EMVI阴性患者24例,术前均接受IVIM-DWI扫描(b=0,10,20,50,100,200,400,800,1200,2000 s/mm^2)。应用GE ADW 4.5工作站分别测量病灶的标准扩散系数(ADCstand)、单纯水分子扩散系数(ADCslow)、灌注相关的扩散系数(ADCfast)和灌注分数(f)。采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 23.0对上述参数值分别进行两两比较统计学分析;采用ROC曲线确定诊断阈值,评估上述参数对直肠腺癌EMVI诊断效能。结果直肠腺癌EMVI阳性组ADCslow、ADCfast值参数分别为(0.69±0.21)×10^-3mm^2/s、14.10(10.70,19.70)×10^-3mm^2/s,高于阴性组ADCslow、ADCfast值参数[(0.58±0.08)×10^-3mm^2/s、6.30(3.56,6.36)×10^-3mm^2/s],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肠腺癌EMVI阳性组ADCstand、f值分别为(0.92±0.12)×10^-3mm^2/s、0.48(0.21,0.52),阴性组ADCstand、f值分别为(0.90±0.08)×10^-3mm^2/s、0.38(0.38,0.4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评估直肠腺癌EMVI阳性方面,ADCfast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0.948),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以6.678×10^-3mm^2/s为诊断阈值时,其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5.2%、91.7%。结论磁共振IVIM-DWI参数ADCslow、ADCfast对直肠腺癌EMVI的评估有一定价值,其中反映微循环灌注的ADCfast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诊断效能最大。3.0T磁共振IVIM-DWI参数能够为EMVI的评估提供有价值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壁外血管侵犯 体素内不相干性运动 扩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能谱CT优化支气管动脉CT血管成像质量的最佳单能量值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王传彬 高飞 +4 位作者 董江宁 韦树华 李乃玉 韦超 方昕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4年第4期5-8,共4页
目的评价能谱CT单能量成像技术在显示支气管动脉中的应用价值,寻求其CTA图像质量最佳的单能量keV值或区间。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患者影像资料,均采用能谱CT扫描技术行胸部增强扫描,符合研究标准的15例。数据采集完成后直接获取140 kVp混... 目的评价能谱CT单能量成像技术在显示支气管动脉中的应用价值,寻求其CTA图像质量最佳的单能量keV值或区间。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患者影像资料,均采用能谱CT扫描技术行胸部增强扫描,符合研究标准的15例。数据采集完成后直接获取140 kVp混合能量和70keV单能量图像,再通过AW4.5工作站GSI viewer软件得到最佳单能量图像,并每隔5 keV对50-80 keV区间进行拆分,分别获取50 keV、55 keV、60 keV、65 keV、70 keV、75 keV、80 keV单能量图像,比较上述7组支气管动脉的对比噪声比(CNR)、信噪比(SNR),并采用Bonferroni法进行比较。结果本研究15例中,28支支气管动脉均符合研究要求。50 keV单能量组(CNR:33.21±10.03;SNR:38.54±10.53)略优于55 keV组(CNR:28.29±8.28;SNR:33.98±8.76),二者之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211、0.517);但50 keV、55 keV均优于余下5组不同keV单能量组(CNR、SNR呈递减趋势),P<0.05。GSI软件所测得较佳单能量水平均位于50-55 keV水平,以53 keV最多见(14/28,50%)。实际测量值与GSI viewer软件自动得到的最佳keV值相符。结论在50-80 keV区间7组不同水平单能量模式下的支气管供血动脉的显示中,最佳单能量位于50-55 keV水平间,最佳单能量keV值为53 ke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谱成像 支气管动脉 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卵巢硬化性间质瘤3.0T MRI表现征象分析(附2例报告) 被引量:8
20
作者 宋德梅 方昕 +5 位作者 董江宁 韦超 吴瑶媛 王传彬 王婷婷 张萍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7年第1期98-100,共3页
目的探讨卵巢硬化性间质瘤(sclerosing stromal tumor of ovary,SST)的3.0T MRI平扫、扩散加权成像及动态增强信号表现,提高对本病的影像学征象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例SST的MRI平扫、DWI和动态增强的影像学表现。采... 目的探讨卵巢硬化性间质瘤(sclerosing stromal tumor of ovary,SST)的3.0T MRI平扫、扩散加权成像及动态增强信号表现,提高对本病的影像学征象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例SST的MRI平扫、DWI和动态增强的影像学表现。采用GE HDxt 3.0T超导MR机,在常规平扫序列的基础上,重点观察LAVA-Flex多期、多平面动态增强和高b值DWI(b=1000 s/mm2)及ADC图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2例卵巢硬化性间质瘤均发生于左侧卵巢;T1WI、T2WI和T2WI FS均表现为卵巢椭圆形囊实性混杂信号肿块,自外向内依次显示低信号包膜、中等信号的实性成分和水样信号的囊变区;在低信号包膜及实性成分周围有多根细小的流空的肿瘤血管;高b值的DWI上肿块实性成分呈高信号,2例SST的平均ADC值分别约为1.79×10-3mm2/s及1.74×10-3mm2/s;MR动态增强:动脉期肿块边缘的实性成分呈乳头状或梳齿状明显强化,静脉期强化自边缘向中心扩散,延迟期病变持续强化,强化范围扩大,呈"快进慢出"的强化。结论 3.0 T MRI可以更好反映卵巢硬化性间质瘤的病理形态学和水分子扩散等多种影像学征象,仔细识别其特征性MRI征象,可提高本病的正确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 硬化性间质瘤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