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腹股沟腹膜前间隙UHS三维网片治疗腹股沟疝疗效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陶陶 胡孔旺 +4 位作者 熊茂明 张嘉伟 黄鹏 盛龙 董添 《安徽医药》 CAS 2012年第5期658-660,共3页
目的研究开放式经腹股沟入路腹膜前间隙UHS三维网片无张力疝修补手术临床效果。方法 30例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Rutkow术式),29例采用腹膜前间隙UHS修补术。比较两种手术方法在手术时间、手术后疼痛、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恢复... 目的研究开放式经腹股沟入路腹膜前间隙UHS三维网片无张力疝修补手术临床效果。方法 30例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Rutkow术式),29例采用腹膜前间隙UHS修补术。比较两种手术方法在手术时间、手术后疼痛、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恢复工作时间、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的差别。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后疼痛、恢复工作时间、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住院费用上Rutkow组低于UHS组(P<0.01)。在术后异物感方面Rutkow组明显高于UHS组(P=0.002)。结论两种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单侧原发性腹股沟疝疗效肯定。其中,UHS组术后异物感轻,如病人费用容许,术后生活质量要求高者,建议应用UHS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 Rutkow术 UHS术
下载PDF
激光腔内闭合联合点状剥脱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43例分析 被引量:22
2
作者 陶陶 仇鹏 司小毛 《安徽医药》 CAS 2015年第1期106-108,共3页
目的探讨激光腔内闭合联合点状剥脱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3年3月间就诊于该院的43例行激光腔内闭合联合点状剥脱术治疗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病例切口均一期愈合。... 目的探讨激光腔内闭合联合点状剥脱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3年3月间就诊于该院的43例行激光腔内闭合联合点状剥脱术治疗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病例切口均一期愈合。患者平均住院时间4.3 d。25例有皮肤改变的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减轻。3例有活动性溃疡患者溃疡愈合。12例患者术后第3天出现不同程度局部皮下瘀斑,随访4周后均吸收完全。2例患者出现点状或条状灼伤,2周内愈合。全组患者未见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梗塞、下肢麻木、皮肤感觉障碍、皮下血肿等其他并发症,术后随访6月下肢静脉曲张无明显复发、B超复查有2例大隐静脉主干再通。结论激光腔内闭合联合点状剥脱术疗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疗效可靠、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曲张 腔内激光治疗 治疗结果 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相关研究近况 被引量:8
3
作者 司小毛 朱化刚 《安徽医药》 CAS 2013年第4期688-690,共3页
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是由动脉粥样硬化(AS)导致的肢体慢性缺血性疾病,该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是血管性截肢的主要病因,重者甚至危及生命,其发病率也逐年上升。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是已经被证实了的ASO的独立风险因素,在ASO的诸... 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是由动脉粥样硬化(AS)导致的肢体慢性缺血性疾病,该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是血管性截肢的主要病因,重者甚至危及生命,其发病率也逐年上升。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是已经被证实了的ASO的独立风险因素,在ASO的诸多风险因素中,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作为近年热门研究的可干预因素,越来越受到重视。使用叶酸(FA)和维生素B12(VB12)干预能显著降低血Hcy水平,但干预的意义存在很大争论,能否开发新的干预途径值得研究,该文就HH-cy在ASO发病中所起的作用及其干预措施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闭塞症 同型半胱氨酸 相关性 干预
下载PDF
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效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司小毛 仇鹏 +4 位作者 朱化刚 余康敏 查斌山 谢文涛 李俊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69-571,共3页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不同时间方案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差异性,选择合理的缺血预处理时间。方法 4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成5组:假手术组(A组,仅行开腹,分离腹主动脉不阻断);缺血再灌注组(B组,夹闭腹主动脉缺血2 h后再灌注2 h);C...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不同时间方案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差异性,选择合理的缺血预处理时间。方法 4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成5组:假手术组(A组,仅行开腹,分离腹主动脉不阻断);缺血再灌注组(B组,夹闭腹主动脉缺血2 h后再灌注2 h);C、D、E组:分别阻断腹主动脉1、5和10 min,再灌注1、5和10 min,重复3个循环后进行2 h缺血2 h再灌注。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观察各组氧化/抗氧化指标及炎症因子表达的差异性。结果 D组SOD活性升高、MDA含量下降,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改变更明显,和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C、D、E组的IL-6、TNF-α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的各炎症因子水平最高,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缺血时间与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在一定时间窗内呈平行关系,预缺血并无明显抗炎作用,过长时间预缺血甚至能导致全身性炎症反应;5 min/3个循环缺血预处理方案较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肢体 缺血再灌注 缺血预处理 保护机制
下载PDF
单纯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与支架置入术治疗中短段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及安全性Meta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司小毛 查斌山 +4 位作者 谢文涛 仇鹏 李俊 杨飞 朱化刚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974-978,共5页
目的应用Meta分析一期支架置入术(stentimplantation,ST)和单纯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transluminalangioplasty,PTA)治疗股胭动脉闭塞性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993年1月至2013年1月发表的9篇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应用Meta分析一期支架置入术(stentimplantation,ST)和单纯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transluminalangioplasty,PTA)治疗股胭动脉闭塞性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993年1月至2013年1月发表的9篇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RCT),比较ST和PTA的临床疗效,应用Meta分析评价手术成功率、术后再狭窄率、靶血管再干预率等相关指标。结果共有9篇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纳入此分析,包括948例病人971条肢体,ST组489条,PTA组482条。ST组手术成功率高于PT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7.02,95%CI3.83~12.86,P〈0.001);术后12个月血管再狭窄率ST组低于Vr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58,95%C10.38~0.89,P=0.01),术后24个月血管再狭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82,95%C10.55~1.24,P=0.35)。两组术后靶血管再干预率、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中短段股胭动脉闭塞性病变(≤15cm),ST近期疗效优于PTA,但是没有充足的证据证明ST组的远期(≥24个月)疗效及安全性优于PTA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血管疾病 支架置入术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