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8篇文章
< 1 2 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城市环境中空气负离子研究进展 被引量:94
1
作者 王薇 余庄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05-711,共7页
空气负离子被誉为"空气维生素和生长素",其浓度被列为衡量空气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于城市空气质量的改善意义重大。综述了中国城市环境空气负离子研究方面的主要进展,对空气离子产生的机理机制、观测方法、时空特征、... 空气负离子被誉为"空气维生素和生长素",其浓度被列为衡量空气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于城市空气质量的改善意义重大。综述了中国城市环境空气负离子研究方面的主要进展,对空气离子产生的机理机制、观测方法、时空特征、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关键影响因子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进行深入和系统的阐述。其中重点阐述了空气负离子与不同自然环境和建筑环境的关系。国内外主要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环境场所下空气负离子浓度差别很大,呈现出由城市中心到郊区再到乡村逐渐增大的趋势。(2)空气负离子浓度的年变化和日变化均存在明显差异。(3)水体对空气负离子浓度影响较大,动态水的空气负离子浓度大于静态水,以瀑布为最大。同时离水体的距离越近,周边的空气负离子浓度越高。(4)空气负离子与风的关系最为密切,有风时空气负离子浓度高于无风时,且风速与空气中负离子浓度成正相关。其他因素如温湿度、天气状况、植物绿化、建筑材料以及建筑高度等都能影响空气负离子浓度的高低,从而影响城市环境的空气清新度,其中有研究者发现空气负离子能够降低空气中颗粒物的浓度,并与PM2.5的关系最大。这些研究为综合地指导和评价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提供科学依据和设计思路。因此笔者结合中国城市化的进程,进一步提出了更多的想法:(1)在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层面上,与城市设计和城市绿地系统等研究结合起来,开展周期性的空气负离子浓度实证研究。(2)尝试建立空气负离子浓度与城市住区通风关系的评估方法,为城市住区空气清新度与通风关系的评估做应用性基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负离子 城市环境 水体 空气清新度 实证研究 通风
下载PDF
古徽州传统村落空间演化特征及驱动机制 被引量:63
2
作者 李久林 储金龙 +2 位作者 叶家珏 刘瀚 张俊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53-165,共13页
古徽州地区是我国目前传统村落保存面积最大、保护最为完整、具有深厚社会历史文化内涵的区域,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文章采用历史文献梳理、GIS空间分析、地统计等方法对古徽州传统村落空间进行解构。传统村落外部空间分... 古徽州地区是我国目前传统村落保存面积最大、保护最为完整、具有深厚社会历史文化内涵的区域,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文章采用历史文献梳理、GIS空间分析、地统计等方法对古徽州传统村落空间进行解构。传统村落外部空间分布总体呈现出网络状和枝状发展特征,规模上具有明显的集中性与等级性,形态上趋于均衡分布。在内部空间序列上,揭示了传统村落的核心空间、街巷空间、水口空间、滨水空间的组织规律,发现传统村落的发展深受聚族而居的宗法社会结构、天人合一思想、深厚的宗族观念等影响。最后,基于特征认知,探讨传统村落空间组织与自然环境、区位环境和经济、社会、文化之间的内在关联性,揭示了传统村落空间演化的驱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传统村落 空间演化 核密度估计 驱动机制 古徽州
原文传递
空气负离子浓度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64
3
作者 王薇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79-984,共6页
大气离子是由许多自然和人为的原因产生,并且它们的浓度在不同环境场所下差别很大。选取我国南部沿海某省份作为研究区域,挑选近10处具有代表性的环境场所进行实测研究,收集了空气正、负离子浓度、风速、空气温度、相对湿度、材料和植... 大气离子是由许多自然和人为的原因产生,并且它们的浓度在不同环境场所下差别很大。选取我国南部沿海某省份作为研究区域,挑选近10处具有代表性的环境场所进行实测研究,收集了空气正、负离子浓度、风速、空气温度、相对湿度、材料和植物负离子浓度等数据。实测数据表明:地面上的空气负离子浓度随着地理环境因素(瀑布、海边、峡谷、乡村田野、郊区旷野、县城等)不同差别很大,其中瀑布>海边>峡谷>溪流>县城;同时空气负离子浓度与风速、水、植物、相对湿度等有较为密切的关系。通过对实测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空气的摩擦可以有效显著地增加空气中负离子的浓度,两者呈现出一定的正相关关系。2)水体在撞击和喷射过程能加快正负电荷的分离,水速流动地越快,相应摩擦产生的电离能越大,周边环境的空气负离子浓度就越高;同时随着距离的衰减,环境中的空气负离子浓度也在不断地降低。3)空气负离子浓度与植物群落的种类结构和配置相关,其中高处复层结构植物>低处复层结构植物>低处单层结构植物。4)相对湿度与空气负离子具有良好的相关性。5)温度与空气负离子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明确。6)适宜的温度、湿度以及风速能使人感到舒服,有益于人体的健康。7)自然生态环境整体而言,空气负离子浓度大,空气清洁度均为A级最清洁。通过结果和分析给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方面以重要的启示,因此作者从城市规划层面进一步提出以下建议:1)以自然环境的空气负离子浓度值为参考标准研究城市环境的空气负离子浓度和空气清洁度,进行符合气候和生态资源运行状态的设计,对于优化城市生态环境和城乡规划建设的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2)加强自然通风、增加水体景观设计以及扩大绿地并减少不必要的硬质广场或铺装,从而不断激发并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负离子浓度 摩擦 风速 水体 植物 温度 相对湿度
下载PDF
安徽省江淮地区县域农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及空间分异研究 被引量:43
4
作者 顾康康 刘雪侠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85-392,共8页
农村发展已成为促进新型城镇化、实现城乡统筹的关键,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农村发展的重要基础。以安徽省江淮地区6个市辖区、30个县(县级市)的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为研究对象,构建了由居住条件、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5... 农村发展已成为促进新型城镇化、实现城乡统筹的关键,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农村发展的重要基础。以安徽省江淮地区6个市辖区、30个县(县级市)的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为研究对象,构建了由居住条件、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5个子系统组成的农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全排列多边形综合指数方法和空间分析方法,评价安徽省江淮地区县域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探讨其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安徽省江淮地区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空间差异性显著,呈现东部片区高于西部片区的特征;空间集聚特征明显,表现出东南片区(巢湖市)的高值集聚和西北片区(淮南和六安境内)的低值集聚态势;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受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和地域文化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其中水资源要素、农村人口吸引力和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人居环境 质量评价 空间自相关分析 空间分异 安徽省江淮地区
下载PDF
安徽省县域城镇化质量的时空演变 被引量:35
5
作者 杨新刚 张守文 强群莉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4-91,共8页
以安徽省61个县(市)4个年份作为研究断面,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县域城镇化质量进行综合评价,通过ESDA方法,揭示了安徽省县域城镇化质量时空分异特征、演化及成因。研究表明:12000—2013年,安徽省县域城镇化质量逐年提升,但各县域间相对... 以安徽省61个县(市)4个年份作为研究断面,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县域城镇化质量进行综合评价,通过ESDA方法,揭示了安徽省县域城镇化质量时空分异特征、演化及成因。研究表明:12000—2013年,安徽省县域城镇化质量逐年提升,但各县域间相对差异逐步拉大;2005年之前,县域城镇化质量增速缓慢,之后则中东部区域县域城镇化增速和质量高于其他地区;全省县域城镇化全局自相关由不显著逐步增强,出现空间聚集倾向;局部自相关不显著,仅出现少数小范围的高值和低值区。2县域城镇化整体空间格局呈现"东高西低"、"中部凸起、南北低洼"的特征;热点区格局由离散分布逐步集中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3安徽省县域城镇化发展受区域发展政策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城镇化 主成分分析法 空间相关性 热点识别 变异函数 安徽省
原文传递
安徽省农业经济韧性的空间异质性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4
6
作者 李久林 滕璐 +1 位作者 马昊楠 汪勇政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75-84,共10页
农业经济是国民经济基础组成部分,日趋复杂的外部风险和农业固有的脆弱性特征,阻碍其现代化进程和高质量发展。文章建构“压力-状态-响应”的PSR模型,测度安徽省农业经济韧性水平,分析其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近年来安徽省农业... 农业经济是国民经济基础组成部分,日趋复杂的外部风险和农业固有的脆弱性特征,阻碍其现代化进程和高质量发展。文章建构“压力-状态-响应”的PSR模型,测度安徽省农业经济韧性水平,分析其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近年来安徽省农业经济韧性水平虽显著提升,但整体水平偏低。具体表现为:近五年皖北地区农业经济韧性水平提升较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成为其水平提升的主导因子;皖中地区表现为合肥市的单核发展特征,主要源于农业科技进步和机械化耕作水平的提升;皖南地区生态环境敏感度高,农业经济韧性水平整体偏低,农业经济规模是影响该地区韧性差异的核心因素。为进一步提升农业经济韧性水平,针对异质性特征,需要对农业产业空间布局优化,增强农业经济韧性内生发展动力,拓宽农业产业投资渠道,提高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质量,继而推进安徽省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经济 韧性测度 空间分异 协调发展
下载PDF
基于Circuit理论的城市生态安全格局研究——以安庆市为例 被引量:30
7
作者 李久林 徐建刚 储金龙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812-1824,共13页
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是保障区域生态安全,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系统矛盾,提升人类福祉的重要途径之一。以安庆市为实证区,通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识别区域生态源地,运用电路理论构建生态安全格局,根据电流密度解释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结... 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是保障区域生态安全,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系统矛盾,提升人类福祉的重要途径之一。以安庆市为实证区,通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识别区域生态源地,运用电路理论构建生态安全格局,根据电流密度解释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结构特征,并提出区域生态网络与生态安全的优化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安庆市生态安全格局包括24个大于1 km^2的生态源地、3条潜在廊道、23个夹点区域以及3个重要的障碍点,生态源地主要由林地与耕地构成。生态资源本底较好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城市北部的大龙山森林公园沿线、东部开发区边缘地区及西部农场区域,中心城区生态资源流通受阻,生态廊道连通性较差,生态安全格局空间异质性特征显著。该研究通过对不同阈值下的生态网络安全进行分析,提出对不同网络格局下的生态系统改善、修复策略,对于提高区域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能力与生态网络的连通性具有积极的实践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rcuit理论 生态安全格局 电流密度 生态服务功能
原文传递
城市绿地空气负离子和PM_(2.5)浓度分布特征及其与微气候关系——以合肥天鹅湖为例 被引量:31
8
作者 王薇 陈明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499-1507,共9页
选取夏热冬冷地区合肥市天鹅湖3种不同类型绿地作为研究对象,并以空旷广场为对照,于2015年夏冬季分别测试了空气离子浓度、PM_(2.5)浓度、温度、湿度、风速等指标,分析了3种不同类型绿地以及对照广场的空气负离子浓度和PM_(2.5)浓度的... 选取夏热冬冷地区合肥市天鹅湖3种不同类型绿地作为研究对象,并以空旷广场为对照,于2015年夏冬季分别测试了空气离子浓度、PM_(2.5)浓度、温度、湿度、风速等指标,分析了3种不同类型绿地以及对照广场的空气负离子浓度和PM_(2.5)浓度的时空特征,并进行了空气质量评价。结果表明,(1)实测样地的空气负离子浓度日变化较明显,呈现出上午高、下午低的趋势。同一时刻中对照广场空气负离子浓度最低,均低于3种不同类型绿地,峰值期间差异尤其明显。(2)夏冬季实测样地的空气负离子浓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疏林地、密林地、草地、对照广场。(3)实测样地的PM_(2.5)浓度日变化较明显,呈双峰双谷型,即早中晚低、白天高。(4)夏季实测样地PM_(2.5)浓度差异较显著,冬季不显著,且冬季PM_(2.5)浓度均大于夏季。(5)夏冬季实测样地的空气负离子平均浓度差异不大,CI指数接近,等级为D,空气清洁度属于容许范围;而对照广场的空气负离子平均浓度显著低于3种不同类型绿地,CI指数最低,等级为E级,空气清洁度属于中污染。由此得出以下结论:(1)合理的绿地空间布局能够提高空气负离子浓度,降低颗粒物污染并改善空气质量;(2)空气负离子浓度与PM_(2.5)浓度呈显著负相关;与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与风速呈显著正相关,与温度关系不明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展望,建议对PM_(2.5)浓度和空气负离子浓度展开实时监测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同时对不同季节、不同天气状况、不同下垫面结构的城市绿地进行进一步深入研究,探索有利于居民身心健康和休闲运动的城市绿地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 不同类型 空气负离子 PM2.5 时空特征 局地微气候 相关性
下载PDF
城市被动式动迁居民社区满意度评价研究——以南京为例 被引量:28
9
作者 夏永久 朱喜钢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18-925,共8页
城市被动式动迁居民社区满意度研究为认识城市更新对低收入阶层所产生影响以及如何优化改造该类住区提供了一个新视角。通过南京郊区8个拆迁安置社区的案例研究发现,城市被动式动迁居民社区满意度评价具有6个维度的结构特征,其中满意度... 城市被动式动迁居民社区满意度研究为认识城市更新对低收入阶层所产生影响以及如何优化改造该类住区提供了一个新视角。通过南京郊区8个拆迁安置社区的案例研究发现,城市被动式动迁居民社区满意度评价具有6个维度的结构特征,其中满意度评价得分由低到高分别为:就业环境维度、设施配置维度、地理空间维度、自然环境维度、住房条件维度和人文社会维度,社区满意度评价整体偏低,以就业环境、设施配置及地理空间维度尤为突出,表明被迫动迁后低收入居民在就业以及城市公共设施享用等方面的情况最不理想。不同组间的居民社区满意度差异显著,时间、空间、文化程度以及工作稳定性状况是社区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式动迁居民 社区满意度 评价 南京
下载PDF
精明收缩视角下乡村人居空间变化特征及类型划分——以江苏省常熟市为例 被引量:27
10
作者 李红波 刘美豆 +1 位作者 胡晓亮 陈晓华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39-955,共17页
为应对快速城镇化带来的乡村人口收缩的现实,苏南地区提出了一系列引导乡村空间收缩发展的政策。以常熟市为例,基于2005年和2017年乡村人口统计数据和农村居民点矢量数据,定量分析县、镇、村不同尺度下乡村人居空间变迁特征及差异并进... 为应对快速城镇化带来的乡村人口收缩的现实,苏南地区提出了一系列引导乡村空间收缩发展的政策。以常熟市为例,基于2005年和2017年乡村人口统计数据和农村居民点矢量数据,定量分析县、镇、村不同尺度下乡村人居空间变迁特征及差异并进行了类型划分。研究发现,常熟市乡村人居空间利用集而不约;乡村人居活动和乡村人居空间的变化特征存在不同尺度的差异性;镇域层面人居空间变化存在城镇化主导型、产业主导型、交通主导型、产业-交通复合主导型、政策主导型等五种类型;城镇化、产业、交通和政策是引起乡村人居空间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研究结论可以从精明收缩视角为苏南地区乡村人居空间的转型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人居空间 精明收缩 动态变化 类型划分 常熟
原文传递
基于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法的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网络格局优化——以合肥市为例 被引量:24
11
作者 汪勇政 李久林 +1 位作者 顾康康 陆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022-2032,共11页
绿色基础设施格局对于城市环境的改善、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形象的提升等有着重要的作用。以合肥市域为研究范围,基于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法(MSPA)提取UGI要素与生态源地,使用夜间灯光数据与坡度数据校正InVEST模型中生境质量模块生成... 绿色基础设施格局对于城市环境的改善、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形象的提升等有着重要的作用。以合肥市域为研究范围,基于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法(MSPA)提取UGI要素与生态源地,使用夜间灯光数据与坡度数据校正InVEST模型中生境质量模块生成的阻力面,进而结合电路理论运用Circuitscape软件与Linkage Mapper工具模拟构建UGI网络并识别生态走廊中的关键节点,最后基于斑块、廊道、障碍点的空间特征,提出合肥市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网络格局的优化策略。结果表明:(1)合肥市UGI网络由120个生态源地斑块、4442.4km^(2)的廊道、62处障碍点构成,生态斑块大部分面积较小且分散,生态斑块集中度南部优于北部。生态走廊在主城区以外环状蔓延分布,分别集中在市域东部、北部与南部,网络整体连接性较低。障碍点多数分布在生态源地边缘或生态走廊内,主要为建设用地与道路用地,低于平均阻力值的障碍点面积占障碍点总面积的71.1%,相对容易修复;(2)合肥市现有重要生态走廊集中分布于巢湖东北、巢湖西北、市域南部,各区域内的廊道连接自成体系,未形成整体的网络连接。依据廊道分析提出保护72条重要生态走廊,恢复11条潜在生态走廊的廊道优化策略;(3)根据障碍点分析划分了615.6km^(2)的一级改善区、1818.3km^(2)的二级改善区与保护区范围。研究基于MSPA-CIRCUIT的模型构建为合肥未来的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及其优化路径提供了重要的方法支撑,同时也为其他地区UGI网络构建与优化提供了借鉴意义。新发展理念引领下,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将在科学识别基础上,更加凸显人类福祉提升导向下的价值复合和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法 电路理论 城市绿色基础设施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的安徽省空间分异研究 被引量:26
12
作者 顾康康 杨倩倩 +2 位作者 程帆 储金龙 陈晓华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77-583,共7页
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存在的空间异质性可以造成地区发展的不平衡。以安徽省各区县为研究单元,基于土地利用和夜间灯光数据,揭示安徽省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空间分异特征,并划分各区县的管控类型,提出各类型的国土空间发展策略。结果表明:(1... 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存在的空间异质性可以造成地区发展的不平衡。以安徽省各区县为研究单元,基于土地利用和夜间灯光数据,揭示安徽省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空间分异特征,并划分各区县的管控类型,提出各类型的国土空间发展策略。结果表明:(1)安徽省各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存在明显差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南高北低的状态;(2)安徽省各区县生态系统服务需求差异明显,沿江、皖中和皖北区域生态系统服务需求较高,而皖西和皖南区域需求较低;(3)安徽省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区域性差异明显;(4)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分析,安徽省各区县可划分为生态协调型、生态控制型、生态重建型和生态保育型4种管控类型。研究结果可为安徽省生态用地配置和区域土地资源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供需关系 空间分异 安徽省
下载PDF
山水型城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与建设用地开发策略 被引量:26
13
作者 储金龙 王佩 +1 位作者 顾康康 汪勇政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7804-7813,共10页
辨析城市生态用地、构建生态安全格局,进而提出建设用地开发策略,对于城市生态保护与空间规划具有重要意义。以安庆市为例,运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识别生物多样性保护、水资源安全、地质灾害规避3类生态用地,采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并基于多... 辨析城市生态用地、构建生态安全格局,进而提出建设用地开发策略,对于城市生态保护与空间规划具有重要意义。以安庆市为例,运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识别生物多样性保护、水资源安全、地质灾害规避3类生态用地,采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并基于多因子综合评价,将生态用地划分为极重要、较重要、一般重要3个级别。将极重要生态用地与相关法规、标准及政策所规定的禁建区作为源,利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获得安庆市高、中、低不同安全水平的综合生态安全格局。最后,在生态安全格局基础上,基于可建设用地生态影响及开发潜力评价,将建设用地分为优先发展区、适度发展区、控制发展区以及禁止发展区,并提出建设用地开发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型 生态安全格局 建设用地开发策略 安庆市
下载PDF
城市住区空气负离子浓度时空变化及空气质量评价——以合肥市为例 被引量:26
14
作者 王薇 张之秋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783-1791,共9页
以夏热冬冷地区合肥市为研究区域,从建筑布局、空间形态、建筑密度、交通路网、植物绿化等方面综合考虑城市住区的不同环境特征,选择12个样点进行实地观测,于2013年8至2014年1月进行了空气离子浓度、风速、温度、相对湿度等指标的实地测... 以夏热冬冷地区合肥市为研究区域,从建筑布局、空间形态、建筑密度、交通路网、植物绿化等方面综合考虑城市住区的不同环境特征,选择12个样点进行实地观测,于2013年8至2014年1月进行了空气离子浓度、风速、温度、相对湿度等指标的实地测定,并对数据进行筛选分析得出结果,1空气负离子浓度随季节变化较为明显,夏季最高,平均浓度约为358/cm3,秋季次之,平均浓度约为338/cm3,冬季最低,平均浓度约为322/cm3。总体看来,上午9:00─10:00和下午14:30─15:30区间空气负离子浓度最高,上午10:30和下午16:00─16:30区间空气负离子浓度相对较低。2自由式布局和具有较明显开敞空间的测试样点空气负离子浓度较高。夏季样点9空气负离子浓度最高,平均浓度为815/cm3;秋季样点12空气负离子浓度最高,平均浓度约为483/cm3;冬季样点9空气负离子浓度最高,平均浓度约为407/cm3。最后运用单极系数和安培空气质量评价指数对住区空气质量进行评价,得出住区环境的空气清洁度以允许和清洁为主,等级多分布在D级和B级。根据这些结果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在不同的季节,住区室外环境的空气负离子浓度变化较为明显,夏季最高,冬季最低。2影响城市住区空气负离子浓度最主要气象因子是风速、温度和相对湿度,其中风速和温度与空气负离子浓度呈现出正相关,而相对湿度则总体趋势不明确。3采取层次丰富的植物结构有利于提高环境的空气负离子浓度。4空气负离子浓度与空气清洁度有着密切关系,不同的环境特征下空气清洁度存在差异。5以空气负离子浓度为参考标准指导并优化住区建筑布局,不仅有利于提高住区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工作的科学管理水平,同时对于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和营造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住区 建筑布局 空间形态 空气负离子 时间序列 空间序列 空气质量
下载PDF
安徽省县域“人口—经济—空间—环境”城镇化耦合协调性分析 被引量:23
15
作者 杨新刚 张守文 +1 位作者 夏永久 陈晓华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1-86,126,F0002,共8页
基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县域"人口-经济-空间-环境"城镇化内涵,通过构建县域城镇化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利用熵值法、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安徽省61个县域单元2000-2013年4个时间断面县域城镇化人口、经济、空间、环... 基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县域"人口-经济-空间-环境"城镇化内涵,通过构建县域城镇化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利用熵值法、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安徽省61个县域单元2000-2013年4个时间断面县域城镇化人口、经济、空间、环境4个子系统的耦合协调时空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安徽省县域城镇化耦合度处于低水平阶段,耦合协调度处于由中度失调向轻度失调过渡阶段;空间格局上,省域东部县域耦合协调度高于中部县域,中部县域耦合协调度高于南部和北部县域;在安徽规划五大片区中,皖北片区县域表现为人口城镇化滞后,其他片区县域表现为空间和环境城镇化滞后。该研究成果可为安徽省城镇化发展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经济-空间-环境 耦合协调度 城镇化 县域单元 安徽省
下载PDF
基于特征认知与价值评价的传统聚落活化路径探究——以古徽州为例 被引量:22
16
作者 李久林 储金龙 赵志远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2019年第4期121-131,共11页
传统聚落以其久远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彰显了传统中华农耕文化的特质,具有重要的保护与传承价值。文章通过文献整理与实地调研,总结归纳古徽州传统聚落的总体特征与价值,对古徽州传统聚落进行多维度价值认知。基于特征认知和经典文... 传统聚落以其久远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彰显了传统中华农耕文化的特质,具有重要的保护与传承价值。文章通过文献整理与实地调研,总结归纳古徽州传统聚落的总体特征与价值,对古徽州传统聚落进行多维度价值认知。基于特征认知和经典文献为依据,运用Delphi、AHP等方法构建古徽州传统聚落多维价值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建筑遗产价值、民俗文化价值、传统生产方式延续价值、人居环境价值四个维度架构指标体系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对地域内93个传统聚落展开多维度价值评价,继而进行类型划分。针对性提出传统聚落"因地制宜"的保护发展策略,探索不同类型传统聚落的活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聚落 多维价值 保护利用 活化 古徽州
下载PDF
传统村落类型划分及活化引导策略研究——以黄山市92个国家级传统村落为例 被引量:22
17
作者 陈伟煊 储金龙 陈继腾 《小城镇建设》 2018年第9期108-117,共10页
传统村落作为活态的文化遗产,承载了大量的历史记忆、人文生态、建筑哲学和社会发展轨迹。传统村落的类型划分对传统村落保护发挥着积极作用,能够将传统村落的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动力,同时可以促进传统资源的高效利用与传统... 传统村落作为活态的文化遗产,承载了大量的历史记忆、人文生态、建筑哲学和社会发展轨迹。传统村落的类型划分对传统村落保护发挥着积极作用,能够将传统村落的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动力,同时可以促进传统资源的高效利用与传统文化的活态传承。本文以安徽省黄山市92个国家级传统村落为样本,运用文献归纳分析与专家评价意见相结合的方式,依据国家发布的传统村落相关文件及基础资料,综合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将其类型划分为历史积淀类、村域格局类、传统建筑类、民俗文化类和全面综合类五大类,为不同类型的传统村落根据类型特征与村落特色提出活化引导策略,并得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研究展望,以期实现我国传统村落整体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类型划分 引导策略 黄山市
下载PDF
基于ENVI-met的城市道路绿地植物配置对PM2.5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2
18
作者 顾康康 钱兆 +2 位作者 方云皓 孙圳 温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4340-4350,共11页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气污染尤其细颗粒物(PM2.5)已成为制约城市环境的重要因素,相关研究表明,在众多的PM2.5来源中道路交通是在其中的重要来源之一,而道路绿地植物群落能够消减来自道路的PM2.5。运用场地观测和ENVI-met模拟相结合...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气污染尤其细颗粒物(PM2.5)已成为制约城市环境的重要因素,相关研究表明,在众多的PM2.5来源中道路交通是在其中的重要来源之一,而道路绿地植物群落能够消减来自道路的PM2.5。运用场地观测和ENVI-met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城市道路绿地植物群落对PM2.5的影响,分析仅有乔木(i)、乔木+树篱(ii)、乔木+树篱+灌木(iii)3种模式下的植物群落配置对PM2.5的影响,揭示绿地植物群落的长度、宽度、高度和LAI对PM2.5的影响。结果表明:(1)场地观测中的道路绿地植物群落的3种配置模式对PM2.5的消减率分别是iii(14.2%)>ii(12.9%)>i(9.2%)。(2)绿地中植物的种类、绿地宽度、绿地植物的叶面指数等要素对消减作用起正面作用,高度和长度起负面作用。(3)绿地的长度的一定量的减少可以在绿地后方形成一个宽度约为绿地长度80%的、随着与绿地的距离的增加而宽度递减的较绿地长度更长环境PM2.5浓度更低的低谷区,但其他没有绿地的空间的PM2.5浓度会加重。(4)绿地高度的增加会迫使PM2.5向更高的空间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道路绿地 植物群落 ENVI-met 合肥
下载PDF
合肥市主城区PM_(2.5)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21
19
作者 顾康康 祝玲玲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07-1112,共6页
城市PM_(2.5)时空分布特征研究对改善空气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16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合肥市主城区10个国控空气质量监测站PM_(2.5)浓度、土地开发强度、道路交通等数据,基于Arcgis空间分析平台,探讨合肥市主城区PM_(2.5)时空... 城市PM_(2.5)时空分布特征研究对改善空气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16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合肥市主城区10个国控空气质量监测站PM_(2.5)浓度、土地开发强度、道路交通等数据,基于Arcgis空间分析平台,探讨合肥市主城区PM_(2.5)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地开发强度、道路交通的关系,可为地方政府改善空气质量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合肥市主城区PM_(2.5)浓度季节差异显著,由高到低依次为冬季、春季、秋季和夏季,秋、冬季PM_(2.5)浓度波动较大,而春、夏季PM_(2.5)浓度比较稳定;(2)污染天数呈现春冬多、夏秋少的规律,1月、2月、3月、11月和12月的污染天数比例均超过50%,重度以上污染天气主要出现在春冬季节,严重污染天气暂未出现;(3)1月PM_(2.5)浓度空间分布呈现"双峰多谷"的规律,庐阳区和滨湖新区是PM_(2.5)浓度高峰区,属于轻度污染;7月PM_(2.5)浓度空间分布呈现"双峰双谷"的规律,庐阳区和包河区是PM_(2.5)浓度高峰区,属于良好;(4)合肥市主城区PM_(2.5)浓度与绿地率、主干路长度和容积率有较强关联性;绿地率与PM_(2.5)浓度呈显著负相关,容积率与PM_(2.5)浓度有一定正相关关系,土地利用性质和其他因素综合影响PM_(2.5)浓度;交通流量大的主干路与PM_(2.5)浓度存在正向关系。中心城区通过增加公共绿地空间、合理控制容积率,加强公共交通和电动汽车的使用,可达到改善空气质量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时空分布 土地开发强度 道路交通 合肥市主城区
下载PDF
徽州传统村落祠堂空间功能更新及活化利用 被引量:20
20
作者 陈晓华 谢晚珍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19年第4期92-97,共6页
祠堂是传统村落的核心文化空间,其功能更新与活化利用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及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现实需要。以遗产活化理论为指导,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案例研究法,揭示了徽州传统村落祠堂空间具有承载历史文化、组织村落空间、统领村落景观... 祠堂是传统村落的核心文化空间,其功能更新与活化利用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及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现实需要。以遗产活化理论为指导,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案例研究法,揭示了徽州传统村落祠堂空间具有承载历史文化、组织村落空间、统领村落景观和引导社会治理等历史价值,分析了其当代转型发展面临的空间衰败和功能异化问题。基于黟县6座祠堂空间功能更新模式的总结和反思,探讨徽州传统村落祠堂空间活化利用路径,包括“祠堂空间+公共服务”“祠堂空间+农耕文化”“祠堂空间+手工艺术”“祠堂空间+文化旅游”“祠堂空间+信息技术”等。为传统村落祠堂空间保护发展提供指导,也可为传统村落其他类型文化空间的活化利用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州传统村落 祠堂空间 黟县 乡村振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