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2篇文章
< 1 2 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缬沙坦对兔动脉粥样硬化管壁及相关基因的研究
1
作者 胡群力 陈莉 +4 位作者 李娟 刘素萍 许洋 胡立群 蔡其云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07年第7期1084-1085,共2页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兔动脉粥样硬化管壁及相关基因的研究。方法将白兔随机分成对照组.胆固醇组和不同剂量缬沙坦加胆固醇组。建立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观察各组家兔 c-myc、c-fos 变化及大动脉管壁、管腔和粥样斑变化。结果 (1)病理学上...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兔动脉粥样硬化管壁及相关基因的研究。方法将白兔随机分成对照组.胆固醇组和不同剂量缬沙坦加胆固醇组。建立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观察各组家兔 c-myc、c-fos 变化及大动脉管壁、管腔和粥样斑变化。结果 (1)病理学上,高剂量组的主动脉斑块面积比明显降低(P<0.05).低剂量组与胆固醇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胆固醇组的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基因 c-mys、c-fos mRNA 表达的阳性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而高剂量组的阳性率则显著低于胆固醇组(P<0.05),中、低剂量组与胆固醇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剂量的缬沙坦能有效防止兔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缬沙坦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基因
原文传递
布地格福吸入气雾剂治疗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9
2
作者 章邱东 梅晓冬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03-206,共4页
目的观察布地格福吸入气雾剂治疗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150例中、重度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A组50例、对照B组50例和试验组50例。对照A组给予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每次18μg,qd,吸入治疗+沙美特罗替... 目的观察布地格福吸入气雾剂治疗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150例中、重度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A组50例、对照B组50例和试验组50例。对照A组给予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每次18μg,qd,吸入治疗+沙美特罗替卡松每次300μg,bid,吸入治疗;对照B组给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每次164.5~329.0μg,bid,吸入治疗;试验组给予布地格福吸入气雾剂每次172~344μg,bid,吸入治疗。3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比较3组患者的肺功能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过程中共脱落10例。治疗6个月后,试验组、对照A组和对照B组的用力肺活量分别为(2.53±0.62),(2.14±0.46)和(2.03±0.52) L,第1秒用力呼气量分别为(1.54±0.41),(1.32±0.35)和(1.22±0.44) L,试验组的上述指标与对照A组和对照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3组患者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有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和鼻咽炎等为主。试验组、对照A组和对照B组的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3.40%,30.43%和25.5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布地格福吸入气雾剂用于治疗中、重度COPD患者能够更有效地改善肺功能,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地格福吸入气雾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安全性评价
原文传递
血清五聚素3、超敏C反应蛋白、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水平以及微栓子信号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70
3
作者 李凤 朱余友 +2 位作者 杨孙凤 程娟 李淮玉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5-100,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五聚素3(PTX3)、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以及微栓子信号(MES)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依据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分型(CISS),选取起病72 h内大... 目的探讨血清五聚素3(PTX3)、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以及微栓子信号(MES)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依据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分型(CISS),选取起病72 h内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急性脑梗死患者78例,使用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仪对颈动脉斑块的解剖和病理类型进行分析,将患者分为不稳定斑块组(40例)和稳定斑块组(38例),并同期从体检中心选取健康成人30名作为对照组。测定所有观察对象血清PTX3、hsCRP以及Lp-PLA2水平,分析各组间三种血液学指标水平的差异,并分别对三种血液学指标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进行相关性分析。对不稳定斑块组和稳定斑块组患者行TCD监测,分析两组之间MES检出率的差异。结果不稳定斑块组及稳定斑块组血清Hcy、hs-CRP、PTX3、Lp-PLA2水平及高血压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不稳定斑块组他汀类用药史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PTX3、Lp-PLA2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均P<0.05)。不稳定斑块组的MES检出率显著高于稳定斑块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PTX3、Lp-PLA2水平是与斑块稳定性密切相关的影响因素(均P<0.05)。血清PTX3水平预测斑块稳定性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63(P<0.05),其临界值为2.57 ng/m L时,灵敏度为78.9%,特异度为84.2%。血清Lp-PLA2水平预测斑块稳定性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7(P<0.05),其临界值为54.35μg/L时,灵敏度为72.9%,特异度为81.6%。结论血清PTX3、Lp-PLA2水平可能是预测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生物学指标。MES监测对于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评估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稳定性 五聚素3 超敏C反应蛋白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微栓子信号
下载PDF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67
4
作者 胡乐义 王巧民 +3 位作者 姜彬言 王海浪 宋继中 叶飞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6-89,共4页
目的了解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肠道菌群变化情况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选取符合罗马Ⅲ标准的50例IBS患者和体检中心25例健康志愿者,采集新鲜粪便标本应用光冈法对肠道厌氧菌双歧杆菌、乳杆菌、拟杆菌和2种常见的需氧菌肠杆菌、肠球菌分别... 目的了解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肠道菌群变化情况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选取符合罗马Ⅲ标准的50例IBS患者和体检中心25例健康志愿者,采集新鲜粪便标本应用光冈法对肠道厌氧菌双歧杆菌、乳杆菌、拟杆菌和2种常见的需氧菌肠杆菌、肠球菌分别进行定性定量培养,同时计算肠道定值抗力B/E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BS组肠杆菌明显增加(P<0.05),双歧杆菌和乳杆菌均明显减少(P<0.05),B/E值明显减低(P<0.05);而肠球菌和拟杆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亚型IBS与对照组相比,腹泻型IBS肠杆菌明显增加,双歧杆菌、乳杆菌及B/E值均明显减低(P<0.05);便秘型IBS拟杆菌明显增加(P<0.05),其他无统计学意义;交替型IBS肠杆菌明显增加(P<0.05),乳杆菌及B/E值明显减低(P<0.05)。结论 IBS患者存在肠道菌群的失调,表现为肠道定值抗力受损,肠杆菌增加,双歧杆菌和乳杆菌减少。不同亚型IBS存在不同的肠道菌群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肠道菌群 肠道定值抗力
下载PDF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氧化应激研究现状 被引量:50
5
作者 施丽丽 任明山 吴元洁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4-96,共3页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DPN发病机制复杂,近年来氧化应激学说倍受关注。急慢性高血糖可引起活性自由基产生过多,超过自身抗氧化能力,便产生氧化应激状态。氧化应激可通过直接损伤和激...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DPN发病机制复杂,近年来氧化应激学说倍受关注。急慢性高血糖可引起活性自由基产生过多,超过自身抗氧化能力,便产生氧化应激状态。氧化应激可通过直接损伤和激活各种通路的方式损伤血管和神经组织;另外,氧化应激反应还参与多种代谢紊乱假说。研究表明氧化应激反应在DPN发病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现就近年氧化应激学说与DPN发病机制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氧化应激 自由基 代谢紊乱
下载PDF
鼠源乙酰胆碱受体α亚基97-116肽段免疫Lewis鼠诱导实验性重症肌无力模型 被引量:41
6
作者 许文华 韩莹莹 +1 位作者 汪思应 任明山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9-180,共2页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乙酰胆碱受体 动物模型
下载PDF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精神心理因素对生活质量、睡眠质量以及症状严重程度的影响 被引量:44
7
作者 王超 王巧民 +3 位作者 宋继中 解丽 员莎 李小萍 《胃肠病学》 2016年第1期34-38,共5页
背景: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多伴有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障碍,但精神心理障碍对患者的影响尚未完全明确。目的:探讨IBS患者精神心理因素对生活质量、睡眠质量以及症状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纳入2014年11月—2015年5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 背景: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多伴有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障碍,但精神心理障碍对患者的影响尚未完全明确。目的:探讨IBS患者精神心理因素对生活质量、睡眠质量以及症状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纳入2014年11月—2015年5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收治的IBS患者101例,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采用IBS生活质量量表(IBS-QOL)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患者睡眠质量进行评估;采用IBS症状严重程度量表(IBS-SSS)对患者症状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对患者精神心理因素、生活质量、睡眠质量以及症状严重程度行相关性分析。结果:57.4%(58/101)的IBS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或)抑郁。101例患者IBS-QOL评分为73.28±12.79,其中以焦虑不安、忌食和健康忧虑影响最为严重。73.3%(74/101)的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其中以日间功能障碍、睡眠质量和睡眠效率受损最为严重。101例患者中13例症状为轻度,63例为中度,25例为重度,IBS-SSS评分为253.00±72.58。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焦虑、抑郁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r=-0.426,P<0.001;r=-0.501,P<0.001),与睡眠质量呈正相关(r=0.556,P=0.000;r=0.513,P=0.000),与症状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231,P=0.020;r=0.357,P<0.001);生活质量与症状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0.417,P<0.001)。结论:IBS患者具有精神心理障碍以及生活质量、睡眠质量下降的表现,且精神心理障碍愈严重,生活质量、睡眠质量受损愈明显,IBS症状愈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生活质量 睡眠质量 症状严重程度 抑郁 焦虑
下载PDF
参芪扶正注射液对血液恶性肿瘤化疗患者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2
8
作者 朱小玉 张祥忠 +2 位作者 钟雪云 林旭滨 陈运贤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5-207,共3页
目的研究参芪扶正注射液对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化疗患者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均处于初治诱导缓解治疗阶段的血液肿瘤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化疗的同时给予参芪扶正注射液250mL/(g.d),共14天,对照组单用化疗,两组... 目的研究参芪扶正注射液对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化疗患者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均处于初治诱导缓解治疗阶段的血液肿瘤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化疗的同时给予参芪扶正注射液250mL/(g.d),共14天,对照组单用化疗,两组其他支持治疗相同。观察两组化疗后缓解率,化疗前后血常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和B淋巴细胞(CD3-CD1+9)的水平。结果化疗后缓解率治疗组[90.0%(36/40)]与对照组[82.5%(33/4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治疗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均高于对照组(P<0.05);CD3+、CD4+及CD4+/CD8+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D3-CD1+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能减轻化疗对血液肿瘤患者骨髓造血功能的抑制,并能促进化疗患者骨髓造血功能的恢复;提高化疗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改善血液肿瘤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芪扶正注射液 血液肿瘤 化疗 造血功能 免疫功能
下载PDF
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和幽门螺杆菌检测在胃癌前病变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42
9
作者 刘应玲 陈思 +3 位作者 洪海鸥 王业涛 王巧民 张开光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227-1231,共5页
目的研究血清胃蛋白酶原(PG)、胃泌素17(G17)和幽门螺杆菌(H.pylori)检测在胃癌前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ELISA法检测424例胃癌前病变患者(病例组)和646例非癌前病变患者(对照组)PG和G17水平,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ylori,比较两组中PG... 目的研究血清胃蛋白酶原(PG)、胃泌素17(G17)和幽门螺杆菌(H.pylori)检测在胃癌前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ELISA法检测424例胃癌前病变患者(病例组)和646例非癌前病变患者(对照组)PG和G17水平,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ylori,比较两组中PG和G17水平及病例组中不同萎缩程度和黏膜肠化、上皮内瘤变PG和G17变化,采用ROC曲线得出敏感指标诊断胃癌前病变的最佳临界值。结果 PG和G17水平与性别、年龄、H.pylori感染相关。病例组PGII高于对照组(P=0.005),PGI/PGII比值(PGR)低于对照组(P=0.015)。重度萎缩组PGI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3),PGII和G17在低级别瘤变组和高级别瘤变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GR在萎缩、肠化、上皮内瘤变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GR诊断胃癌前病变的最佳临界值为8.75(灵敏度70.0%,特异度58.0%);当H.pylori阳性时,最佳临界值为7.70(灵敏度75.6%,特异度73.7%);当H.pylori阴性时,最佳临界值为9.50(灵敏度57.5%,特异度58.2%)。结论低水平PGR结合H.pylori检测在胃癌前病变诊断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PGII和G17在上皮内瘤变组升高明显,提示可作为胃癌前病变的观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蛋白酶原 胃泌素 幽门螺杆菌 癌前病变
下载PDF
白芍总甙对大鼠实验性结肠炎Th17细胞相关因子的作用 被引量:38
10
作者 王佐 吴正祥 +2 位作者 杨九华 杨枫 吴强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4-88,共5页
目的:观察白芍总甙(TGP)对实验性结肠炎干预的治疗效果,探讨TGP对实验性结肠炎的抗炎作用.方法:40只SD大鼠以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溶液灌肠诱导结肠炎模型,均分为结肠炎模型组、正常对照组(0.9%NaCl溶液灌肠)、TGP组(100mg/kg)和5-AS... 目的:观察白芍总甙(TGP)对实验性结肠炎干预的治疗效果,探讨TGP对实验性结肠炎的抗炎作用.方法:40只SD大鼠以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溶液灌肠诱导结肠炎模型,均分为结肠炎模型组、正常对照组(0.9%NaCl溶液灌肠)、TGP组(100mg/kg)和5-ASA药物对照组(100mg/kg).连续灌胃14d后行结肠大体损伤指数(CMDI)和组织学损伤指数(TDI)评分,ELISA检测血清IL-6、IL-17及IL-23水平,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结肠组织TGF-β1与Foxp3的表达.结果:与结肠炎模型组相比,正常组CMDI、TDI,血清IL-6,IL-17及IL-23含量明显低,结肠组织TGF-β1和Foxp3含量明显高.5-ASA与TGP能显著降低CMDI和TDI(2.78分±2.11分,3.56分±1.94分vs6.88分±0.84分,均P<0.05;2.22分±0.83分,2.44分±1.51分vs5.63分±0.74分,均P<0.05),降低血清IL-6,IL-17和IL-23含量(5-ASA:t=5.998,2.438,2.670,均P<0.05;TGP:t=5.203,3.013,2.962,均P<0.05),升高结肠组织中TGF-β1和Foxp3(5-ASA:t=6.026,3.022,均P<0.05;TGP:t=6.198,2.734,均P<0.05).TGP组与5-ASA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TGP可能通过上调TGF-β1和Foxp3水平,促进Treg细胞的表达,抑制Th17细胞群的活化,下调IL-6,IL-17和IL-23的表达,减轻TNBS诱导的大鼠实验性结肠炎的症状和结肠炎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结肠炎 白芍总甙 白介素-6 白介素-17 白介素-23 TH17细胞 TREG细胞
下载PDF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及其对治疗的影响 被引量:36
11
作者 王伟伟 王亚雷 +4 位作者 许建明 李仁君 吴军 张开光 牛小平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56-859,共4页
收集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189例,其中反流性食管炎(RE)患者56例,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患者133例,以347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GERD组及对照组填写反流性疾病问卷(RDQ)、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表(PSQI)。G... 收集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189例,其中反流性食管炎(RE)患者56例,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患者133例,以347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GERD组及对照组填写反流性疾病问卷(RDQ)、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表(PSQI)。GERD患者接受埃索美拉唑40 mg/d治疗2周。结果显示GERD组焦虑抑郁状态及睡眠障碍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RE患者与NERD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及睡眠障碍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ERD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睡眠障碍与症状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NERD、焦虑抑郁状态是质子泵抑制剂(PPI)疗效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NERD是PPI疗效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质子泵抑制剂 焦虑 抑郁
下载PDF
同型半胱氨酸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8
12
作者 宋笑凯 李淮玉 《医学综述》 2011年第4期522-524,共3页
同型半胱氨酸(Hcy)是蛋氨酸循环的代谢产物,血浆Hcy水平升高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被认为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但高Hcy血症与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以及降低血浆Hcy水平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上的作用临床上仍有争议。多... 同型半胱氨酸(Hcy)是蛋氨酸循环的代谢产物,血浆Hcy水平升高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被认为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但高Hcy血症与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以及降低血浆Hcy水平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上的作用临床上仍有争议。多数临床研究表明,降低血浆Hcy水平可能在脑卒中的一级预防上获益更为明显,对减少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有无影响尚缺乏循证医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动脉粥样硬化 心脑血管疾病
下载PDF
NIHSS评分联合DSA检查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侧支循环及静脉溶栓治疗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33
13
作者 赵勇 汤其强 +1 位作者 许啟伍 檀国祥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332-336,共5页
目的探讨NIHSS评分联合DSA检查对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侧支循环及静脉溶栓治疗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本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后行DSA血管评估的85例AI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根据DSA检查结果将其分为大... 目的探讨NIHSS评分联合DSA检查对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侧支循环及静脉溶栓治疗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本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后行DSA血管评估的85例AI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根据DSA检查结果将其分为大血管闭塞组(47例)与非大血管闭塞组(38例)。两组间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与治疗前比较,大血管闭塞组治疗后1周及1个月时NIHSS评分明显降低,非大血管闭塞组治疗后1 d、1周及1个月时NIHSS评分明显降低(均P <0. 05)。非大血管闭塞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各时间点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大血管闭塞组(均P <0. 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6个月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明显降低(均P <0. 05)。非大血管闭塞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点mRS评分均明显低于大血管闭塞组(均P <0. 05)。大血管闭塞组患者侧支循环代偿程度[(1. 87±0. 37)级]明显低于非大血管闭塞组[(2. 92±0. 55)级](t=3. 641,P <0. 05)。溶栓治疗后mRS评分与侧支循环代偿程度呈负相关(r=-0. 792,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IHSS评分子项目中意识水平(OR=1. 626,95%CI:1. 325~2. 128,P=0. 017)、意识水平提问(OR=1. 453,95%CI:1. 102~1. 948,P=0. 001)、凝视(OR=1. 257,95%CI:1. 034~1. 627,P=0. 006)为AIS患者大血管闭塞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经DSA检查后发现侧支循环情况较好AIS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预后较好,其中非大血管闭塞AIS患者疗效更好,且NIHSS评分子项目中的意识水平、意识水平提问以及凝视是对大血管闭塞进行评估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HSS评分 DSA 急性缺血性卒中 静脉溶栓 侧支循环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与进展性卒中的相关性 被引量:33
14
作者 姚涛 任明山 李淮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35-738,共4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IS)急性期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与进展性卒中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急性IS患者101例,测定患者入院24 h内和发病48、72 h血清Hs-CRP含量,根据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Hs-CRP持续增长组(n=35)和非持续...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IS)急性期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与进展性卒中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急性IS患者101例,测定患者入院24 h内和发病48、72 h血清Hs-CRP含量,根据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Hs-CRP持续增长组(n=35)和非持续增长组(n=66),完成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并通过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Hs-CRP持续增长可能的相关因素和进展性卒中发生的可能危险因素。结果:两组间Hs-CRP水平存在明显差异(P〈0.001);Hs-CRP持续增长组进展性卒中发生率明显高于非持续增长组(χ^2=32.710,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1)入院血糖、白细胞计数、甘油三酯水平、入院时NIHSS评分、24 h内Hs-CRP是Hs-CRP持续增长的独立相关因素;(2)Hs-CRP持续增长、入院NIHSS评分、糖尿病、肺部感染是进展性卒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IS急性期Hs-CRP的持续增长是进展性卒中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炎症 超敏C反应蛋白 进展性卒中
下载PDF
颈动脉超声结合脂联素和超敏C反应蛋白在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1
15
作者 王智明 李淮玉 李凤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99-802,共4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分析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血清脂联素(AD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70例为脑梗死组,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通过颈动脉彩超检查和超声造影确定动...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分析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血清脂联素(AD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70例为脑梗死组,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通过颈动脉彩超检查和超声造影确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其类型、级别。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ADP和hs-CRP水平。结果:(1)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病及吸烟史可能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2)梗死组患者血清AD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3)脑梗死患者中软斑块者血清AD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4)Ⅰ/Ⅱ斑块者血清ADP水平显著高于Ⅲ/Ⅳ斑块者而血清hs-CRP水平显著低于Ⅲ/Ⅳ斑块者。结论:血清ADP与hs-CRP水平不仅与脑梗死相关,还与粥样动脉硬化程度及斑块稳定性存在密切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斑块类型 斑块级别 脂联素 超敏C反应蛋白
下载PDF
合肥市成年体检人群慢性肾脏病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调查 被引量:29
16
作者 王德光 胡世莲 +3 位作者 任伟 洪海鸥 黄珍珍 倪力军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76-180,共5页
目的调查合肥市成年体检人群慢性肾脏病(CKD)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安徽省立医院体检中心的所有年龄大于20周岁的人群体检资料,进行慢性肾脏病患病率和危险因素调查。结果在资料完整的33... 目的调查合肥市成年体检人群慢性肾脏病(CKD)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安徽省立医院体检中心的所有年龄大于20周岁的人群体检资料,进行慢性肾脏病患病率和危险因素调查。结果在资料完整的33451例成年体检者中,蛋白尿的患病率为2.74%(95%CI为2.57%~2.92%);血尿的患病率为7.67%(95%CI为7.39%~7.96%);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的患病率为0.80%(95%CI为0.71%~0.90%)。该人群总CKD患病率为9.92%(95%CI为9.60%~10.25%)。结论合肥市体检人群中,CKD的患病率为9,92%;CKD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女性、糖尿病、高血压和高尿酸血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疾病 慢性病 患病率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自发性脑出血急性期血肿扩大相关危险因素 被引量:30
17
作者 吴燕 任明山 +1 位作者 程昭昭 李淮玉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4-27,共4页
目的探讨自发性脑出血急性期血肿扩大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97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于发病6 h及48 h时对患者进行头颅CT检查。分析血肿扩大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根据5点分级标准,规则血肿48例(49.48%),不规则血肿49例(5... 目的探讨自发性脑出血急性期血肿扩大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97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于发病6 h及48 h时对患者进行头颅CT检查。分析血肿扩大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根据5点分级标准,规则血肿48例(49.48%),不规则血肿49例(50.52%);均质血肿62例(63.92%),不均质血肿35例(36.08%)。27例(27.84%)患者发生血肿扩大(血肿扩大组),70例(72.16%)患者血肿无进展(血肿未扩大组)。与血肿未扩大组比较,血肿扩大组患者年龄、血肿量、入院时及入院3 h的收缩压,以及高血压病、糖尿病、抗凝治疗史、吸烟史、不规则血肿、不均质血肿的比率均显著增高,GCS显著降低(P〈0.05∽0.01)。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发现,不均质血肿和入院3 h收缩压升高是血肿扩大的独立危险因素(OR=47.377,95%CI:7.827∽286.789,P〈0.001;OR=20.969,95%CI:3.826∽114.923,P〈0.001)。结论不均质血肿和入院3 h SBP升高是血肿扩大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脑出血 血肿扩大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丹参酮ⅡA对早期脑缺血和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脑保护作用 被引量:28
18
作者 韩若东 汤其强 +1 位作者 肖晗 李俊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55-658,共4页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对大鼠早期脑缺血和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脑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脑缺血2 h模型组、脑缺血2 h再灌注1h模型组、脑缺血2 h+丹参酮ⅡA组、脑缺血2 h再灌注1 h+丹参酮ⅡA组。丹参酮ⅡA以3...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对大鼠早期脑缺血和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脑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脑缺血2 h模型组、脑缺血2 h再灌注1h模型组、脑缺血2 h+丹参酮ⅡA组、脑缺血2 h再灌注1 h+丹参酮ⅡA组。丹参酮ⅡA以30 mg/kg灌胃,1次/d,假手术组、模型组用羧基纤维素钠代替。给药7 d后线栓法致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各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NBS),TUNEL法检测脑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脑梗死区Bax、Bcl-2的表达,TTC染色法检测脑梗死体积,试剂盒检测脑梗死区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丹参酮ⅡA能明显降低梗死侧脑组织的细胞凋亡、脑梗死体积及Bax的表达,并能提高NBS评分、增加GSH-Px的活性及Bcl-2的表达,但对MDA含量无明显影响。结论丹参酮ⅡA对大鼠早期脑缺血和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脑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Bcl-2的表达、下调Bax的表达,增加GSH-Px的活性清除氧自由基,从而抑制细胞凋亡降低脑梗死体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BAX BCL-2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8
19
作者 常琦 吴元波 +3 位作者 任明山 吴元洁 叶山东 杨光伟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342-346,共5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710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病史资料,采用震动感觉阈值(vibration perception threshold,VPT)评估DPN病情严重程度,根据VPT评分将DPN严...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710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病史资料,采用震动感觉阈值(vibration perception threshold,VPT)评估DPN病情严重程度,根据VPT评分将DPN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3组,分别与无DPN组比较临床特征、血生化及常规指标等的差异;采用Ordinal回归分析探讨DPN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资料DPN的总发生率为57.2%,其中轻、中、重度3组患者DPN的发生率分别为22.4%、21.0%、13.8%。病程、体重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氡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率、外周动脉疾病(PAD)发生率在轻、中、重度DPN组和无DPN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Ordinal回归分析显示病程、HbAlc、BMI、AST、RDW-CV、DR、PAD为DPN发生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病程、HbAlc、BMI、AST、RDW-CV、并发PAD及并发DR可能是DPN发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糖尿病并发症 震动感觉阈值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生物反馈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29
20
作者 余跃 蒋楠 +4 位作者 黄康 薛丹 陈凤琴 袁莉莉 王巧民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7-39,共3页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0例IBS-C患者给予生物反馈治疗,每疗程5次,应用症状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分别评估患者生物反馈治疗...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0例IBS-C患者给予生物反馈治疗,每疗程5次,应用症状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分别评估患者生物反馈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精神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生物反馈治疗后,患者肠道总体症状,腹痛/腹部不适、腹胀、排便形状异常、排便过程异常的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12.31±2.01)分vs(19.16±2.17)分、(2.95_+0.57)分vs(5.04±1.04)分、(2.64±0.92)分vs(4.25±1.09)分、(3.66±1.09)分VS(5.10±0.57)分、(3.06±1.08)分vs(4.77±0.95)分,均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以腹痛/腹部不适症状的改善最为明显。IBS—C患者的SAS积分、SDS积分也分别较治疗前明显下降[(39.53±6.39)分VS(44.43±7.89)分,P〈0.05;(40.70+8.38)分VS(46.46±8.74)分,均P〈0.05]。sF-36得分在生理职能、社会功能、精力、情感职能及精神健康5个维度积分较治疗前明显增加[(74.16±21.25)分VS(57.0±39.40)分、(86.21±13.54)分VS(75.54±20.96)分、(75.16±13.42)分VS(64.66±20.54)分、(78.87±28.36)分V8(57.76±46.26)分、(81.60±16.08)分VS(71.20±22.04)分,均P〈0.05]。结论生物反馈治疗能够改善IBS-C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焦虑和抑郁的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 生物反馈 焦虑 抑郁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