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9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在肺部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8
1
作者 叶永青 赵祥玲 +4 位作者 林承奎 罗楠 虞玉兰 韩军 武前枝 《临床肺科杂志》 2013年第2期233-235,共3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在肺部占位性病变诊断价值。方法分析62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临床资料,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对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62例肺占位病变中,穿刺病理诊断56例,准确率达90.3%,并发肺出血19.34%,气胸16....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在肺部占位性病变诊断价值。方法分析62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临床资料,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对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62例肺占位病变中,穿刺病理诊断56例,准确率达90.3%,并发肺出血19.34%,气胸16.13%。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是一种微创、安全、准确、简便的获得组织病理的诊断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 肺活检 肺癌
下载PDF
基于时机理论的延续护理对异位妊娠患者术后焦虑、抑郁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7
2
作者 银萍 汪立 +2 位作者 邓懿阳 董亚会 郭影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2年第2期224-228,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时机理论指导的延续护理在异位妊娠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8年11月—2020年11月选取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收治的86例异位妊娠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基于时机理论指导的延续护理在异位妊娠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8年11月—2020年11月选取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收治的86例异位妊娠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与随访,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以时机理论为指导的延续护理方案。分别于患者入院时、出院后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评分、不良情绪评分、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65%(2/43),低于对照组的18.60%(8/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5.35%(41/43),高于对照组的81.40%(3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异位妊娠术后患者实施基于时机理论指导下的延续护理取得良好的康复效果,增强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异位 焦虑 抑郁 自我护理 时机理论 延续护理
原文传递
快速康复理念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4
3
作者 赵少华 郑立东 +2 位作者 张振云 李忠杰 张震 《安徽医学》 2019年第12期1405-1408,共4页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理念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行支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肺癌手术患者5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27例)与观察组(27例)。对照组实...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理念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行支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肺癌手术患者5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27例)与观察组(2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麻醉复苏康复技术,观察组在常规麻醉复苏康复技术基础上,应用快速康复理念系列康复技术,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阿片类麻醉药剂量、术后康复效果、术后48 h的镇痛效果、术后感染相关并发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舒芬太尼、瑞芬太尼用量均低于对照组,术后麻醉复苏指标(麻醉清醒时间、气管拔管时间、低体温的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康复指标(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自主咳嗽时间、胸腔闭式引流管留置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疼痛评分(NRS)比较,不同时间点NR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康复技术和时间对NRS评分无交互作用(P>0.05)。术后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术后不同时间CR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康复技术和时间对术后CRP有交互作用(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率(7.41%)、肺损伤并发症总发生率(18.52%)低于对照组肺,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围手术期应用快速康复理念,可以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理念 麻醉复苏 并发症 感染 肺癌
下载PDF
连花清瘟颗粒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其机制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被引量:30
4
作者 王法财 沈炳香 +2 位作者 何春远 赵为陈 聂松柳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3-101,共9页
目的:探讨连花清瘟颗粒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临床疗效及其机制的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日~2020年2月28日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入住的,均给予连花清瘟颗粒联合常规治疗的55例确诊为COVID-19的患者作为研... 目的:探讨连花清瘟颗粒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临床疗效及其机制的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日~2020年2月28日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入住的,均给予连花清瘟颗粒联合常规治疗的55例确诊为COVID-19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其治疗前后主要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变化。通过TCM@Taiwan、TCMSP及TCMID数据库筛选的主要活性成分化合物及其主要靶点,采用GeneCards、OMIM及UniProt从人类基因数据库中筛选出与COVID-19相关的基因靶点,通过Cytoscape软件绘制治疗COVID-19的复方调控网络,并采用Cytoscape软件中自带Bisogenet程序构建治疗COVID-19的PPI蛋白互作网络,采用CytoNCA对PPI进行网络拓扑分析,最后采用R语言中Bioconductor程序包对筛选出的基因靶点进行GO和KEGG通路分析。结果:治疗后3 d,总有效率为74.55%,痊愈28人,患者主要体征包括体温、呼吸频率、脉搏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7 d,总有效率为92.73%,痊愈39人,患者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乏力、胸闷人数相较于治疗前均明显减少(P<0.05或P<0.01),住院天数为(16.27±5.88)d,且通过统计核酸检测转阴时间为(14.98±5.27)天,患者住院期间未见与连花清瘟颗粒相关的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治疗前COVID-19患者淋巴细胞百分率有所降低,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治疗后3 d,实验室检查正常率除CRP外均在80%以上,治疗后7 d,实验室检查正常率均在90%以上,且经CT影像证实好转49人,好转率89.09%。以网络药理学筛选到152个主要活性化合物,涉及到作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基因靶点有52个。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结果显示,主要涉及对脂多糖的应答、对细菌起源分子应答、对金属离子的反应及细胞生物刺激等生物过程,通过调节AGE-RAGE、TNF、卡波西氏肉瘤相关疱疹病毒感染、IL-17和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等信号通路作用于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花清瘟颗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临床疗效 网络药理学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NLR、PLR、hs-CRP、Hb、D-D与急性脑梗死非溶栓治疗后出血性转化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0
5
作者 吴章松 陈然 +3 位作者 徐菲 陈慧娟 赵启媛 张楚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1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红蛋白(Hb)、D-二聚体(D-D)与急性脑梗死非溶栓治疗后出血性转化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红蛋白(Hb)、D-二聚体(D-D)与急性脑梗死非溶栓治疗后出血性转化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非溶栓治疗后出血性转化患者为观察组,另参照观察组基线资料选取同期急性脑梗死非溶栓治疗后无出血性转化患者60例为对照组。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患者3个月后的转归情况并分为转归良好组(n=56)和转归不良组(n=24)。对比分析NLR、PLR、hs-CRP、Hb、D-D水平。分析观察组患者mRS评分与NLR、hs-CRP、Hb、D-D相关性。结果2组患者的PLR水平比较(122.06±30.04 vs.130.55±30.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NLR、hs-CRP水平为(7.22±1.90)、(13.10±3.04)m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6.02±1.88)、(7.30±2.04)mg/L],观察组Hb、D-D水平为(120.60±24.10)g/L、(296.26±32.24)μ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41.30±20.05)g/L、(336.20±34.10)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归不良患组NLR、hs-CRP水平为(7.98±2.14)、(16.96±4.16)mg/L,均显著高于预后良好患者[(6.89±2.03)、(11.45±3.03)mg/L],Hb水平(120.60±24.10)g/L显著低于预后良好组(141.30±20.05)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R、D-D比较[(134.20±32.66 vs.128.98±31.05)、(285.20±35.10)μg/L vs.(301.01±36.26)μ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非溶栓治疗后出血性转化患者mRS评分与NLR、hs-CRP呈显著正相关性(r=0.722、0.614),与Hb呈显著负相关性(r=-0.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非溶栓治疗后出血性转化患者的NLR、hs-CRP升高,Hb、D-D下降,而PLR无显著变化,其中急性脑梗死非溶栓治疗后出血性转化患者mRS评分与NLR、hs-CRP呈显著正相关性,与Hb呈显著负相关性,NLR、hs-CRP、Hb可能在预测此类患者预后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非溶栓治疗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超敏C反应蛋白 血红蛋白 D-二聚体 出血性转化
下载PDF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ICU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2
6
作者 程家浩 刘正东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21年第9期597-602,共6页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ICU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2017年1月-2020年10月期间发病72 h内收住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ICU的117例SAP患者,收集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转入时血脂、血糖、...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ICU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2017年1月-2020年10月期间发病72 h内收住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ICU的117例SAP患者,收集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转入时血脂、血糖、血小板、D-二聚体以及ICU期间是否发生腹腔内高压(IAH)和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等。根据其在ICU期间是否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分为血栓组与非血栓组,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各独立危险因素的预测价值。结果:117例患者中共有33例(28.20%)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84例未发生血栓。单因素分析显示,血栓组与非血栓组在入院时BMI,血脂,D-二聚体水平,以及ICU期间发生IAH,股静脉置管,SOFA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IAH,SOFA评分为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OR=1.345,95%CI:1.040~1.739,P=0.024;OR=5.440,95%CI:1.444~20.497,P=0.012;OR=1.718,95%CI:1.176~2.510,P=0.005)。ROC曲线显示3项独立危险因素联合预测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曲线下面积为0.871(P<0.001),敏感度为78.79%,特异度为84.52%。结论:高体重指数、腹腔内高压、高SOFA评分是SAP患者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在这种严重炎症性疾病背景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可能是不充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腹腔内高压 序贯器官衰竭评分 下肢深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经皮椎体成形术与保守疗法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0
7
作者 王鹏飞 谢威 +1 位作者 汪昌林 王民洁 《安徽医药》 CAS 2014年第2期315-317,共3页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与保守疗法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该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82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观察组41例,对照组41例。对照组患...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与保守疗法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该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82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观察组41例,对照组41例。对照组患者行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行PVP治疗。分别对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同时于患者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分别对2组患者的胸腰疼程度进行评定,并测量Cobb角值。另外,观察并统计2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25%,对照组为78.04%,2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平均胸腰疼痛程度VAS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但在Cobb角测量值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组内比较上,2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为7.32%,对照组为9.76%。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保守疗法,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胸腰疼痛症状,且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保守疗法 比较
下载PDF
孕晚期胎儿脐动脉、大脑中动脉及子宫动脉血流参数对FGR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8
8
作者 李宁 李安洋 +1 位作者 赵亚东 余亮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1期72-75,共4页
目的:探讨孕晚期胎儿脐动脉(UmA)、大脑中动脉(MCA)及子宫动脉(UtA)血流参数对胎儿生长受限(FGR)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六安市人民医院98例确诊为FGR的孕妇作为观察组,随机选择同期在我院正常妊娠的98例孕妇作为对照组。所有孕妇均行多... 目的:探讨孕晚期胎儿脐动脉(UmA)、大脑中动脉(MCA)及子宫动脉(UtA)血流参数对胎儿生长受限(FGR)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六安市人民医院98例确诊为FGR的孕妇作为观察组,随机选择同期在我院正常妊娠的98例孕妇作为对照组。所有孕妇均行多普勒超声检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超声检查脐动脉、大脑中动脉及子宫动脉血流参数的诊断价值,得出最终回归方程,最后采用ROC曲线评价回归方程的诊断效能。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胎儿大脑胎盘博动指数比值(CPR)、大脑胎盘阻力指数比值(CRR)及子宫动脉参数阻力指数(RI)和博动指数(PI)与FGR受限相关,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终预测模型为P=1/[1+e-(3.856+0.62CPR+1.995CRR-2.309UtA-RI-3.266UtA-PI)]。CPR、CRR、UtA-RI和UtA-PI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79、0.792、0.807和0.763,预测概率AUC为0.925。结论:采用胎儿CPR、CRR及子宫动脉参数RI和PI的回归模型能够提高对FGR的诊断价值,对疾病的早期筛查和辅助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动脉 大脑中动脉 子宫动脉 胎儿生长受限 多普勒超声
下载PDF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睡眠质量与感知压力、心理韧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0
9
作者 刘灿 汪立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8期1134-1138,共5页
目的:了解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睡眠质量,分析心理韧性、感知压力与睡眠质量的相关性,以期为临床针对GDM孕妇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方法:选取132例GDM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心理弹性量表、感知压力量... 目的:了解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睡眠质量,分析心理韧性、感知压力与睡眠质量的相关性,以期为临床针对GDM孕妇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方法:选取132例GDM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心理弹性量表、感知压力量表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对其进行问卷调查,运用Pearson分析法分析GDM孕妇睡眠质量与感知压力、心理韧性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共纳入126例GDM孕妇,结果表明,年龄、婚姻状况、家庭关系、家庭月收入、怀孕对生活影响和孕后焦虑、抑郁或恐惧是GDM孕妇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P<0.05~P<0.01);126例GDM孕妇睡眠质量得分(14.04±2.64)分;感知压力得分(29.45±4.26)分;心理韧性得分(47.17±6.62)分;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睡眠质量与感知压力呈正相关关系(P<0.05~P<0.01),与心理韧性呈负相关关系(P<0.05~P<0.01),感知压力与心理韧性呈负相关关系(P<0.01)。结论:GDM孕妇睡眠质量与感知压力、心理韧性水平得分均处于中等水平;临床医护人员应关注GDM孕妇心理韧性和感知压力能力,针对性的采取措施以增强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 睡眠质量 感知压力 心理韧性
下载PDF
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502例报道 被引量:19
10
作者 许全超 郭亮 +3 位作者 张桃福 范欣欢 陈德钢 徐鹏程 《安徽医药》 CAS 2016年第2期352-353,共2页
目的 探讨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2010年5月—2015年6月该院开展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的502例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502例患者均穿刺成功,其中14例因术中出血,终止手术后压迫止... 目的 探讨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2010年5月—2015年6月该院开展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的502例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502例患者均穿刺成功,其中14例因术中出血,终止手术后压迫止血,1周后再行手术。结石大小为15-48mm,平均(21±5.9)mm,手术时间为30-124min,平均(50±15)min,结石清除率93.8%,31例有小结石残留,其中19例2周后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除14例术中出血终止手术外,余患者出血量在50-250mL,平均(110±3.5)mL,无术后大出血病例。术后感染12例,无中转开放手术,无胸腹腔脏器损伤,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疗效肯定,手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结石 经皮肾镜取石术 微通道
下载PDF
平卧位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 被引量:19
11
作者 丁旗 汪昌林 +3 位作者 王鹏飞 左传宏 谢威 孙良业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0年第4期327-331,共5页
目的:探讨平卧体位无牵引床下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分析其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6月至2018年3月间治疗并获得随访的45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 目的:探讨平卧体位无牵引床下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分析其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6月至2018年3月间治疗并获得随访的45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男21例,女24例;年龄43~92岁,平均67.4岁;左侧18例,右侧27例;骨折按Evans-Jensen分型,Ⅱ型7例,Ⅲ型17例,Ⅳ型16例,Ⅴ型5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6 d。记录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髋关节Harris评分等。结果:45例患者手术时间35~80 min,平均52.6 min;术中出血量40~110 ml,平均68.7 ml;住院时间6~11 d,平均8.4 d;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7个月。2例患者内固定失败,43例患者获得骨性愈合;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2例术后随访内固定切出,行翻修髋关节置换术;1例切口浅表感染,经抗炎、换药治疗痊愈;并发症发生率8.9%(4/45)。末次随访髋关节Harris评分56~95(81.30±8.40)分,其中优15例,良26例,可2例,差2例。结论:平卧体位,无牵引床下进行闭合复位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安全可行,具有创伤小、并发症低等优点,临床疗效满意,值得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骨折固定术 髓内 骨折闭合复位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营养风险筛查与评估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9
12
作者 马兴好 张丽 +2 位作者 江晓阳 王家家 张姁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8年第8期705-709,共5页
目的调查急性脑梗死(ACI)入院患者营养风险与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分析发生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为早期营养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主观整体评估(SGA)和体质量指数(BMI)对2017年1—10月ACI... 目的调查急性脑梗死(ACI)入院患者营养风险与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分析发生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为早期营养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主观整体评估(SGA)和体质量指数(BMI)对2017年1—10月ACI住院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和评估,调查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200例ACI患者中,营养风险(NRS2002 ≥ 3分)发生率为61.0%(122/200);以BMI ≤ 18.5 kg/m2为标准判定营养不足的发生率为8.5%(17/200);使用SGA评估营养不良发生率为25.5%(51/200)。单因素分析显示营养风险的发生与高龄、饮酒、合并感染、流质饮食、吞咽困难/呛咳及BMI(〈18.5 kg/m2)有关(P〈0.05或〈0.01),营养不良的发生与高龄、合并感染、意识障碍、流质饮食、吞咽困难/呛咳及BMI(〈18.5 kg/m2)有关(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流质饮食是ACI患者发生营养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或〈0.01);高龄、合并感染、流质饮食和BMI(〈18.5 kg/m2)为发生营养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或〈0.01)。结论ACI入院患者营养风险与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较高,患者入院时应及时给予营养风险筛查和营养评估,对有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的患者进行早期营养干预,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营养风险筛查 评估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超声引导下骶管阻滞在小儿腹腔镜下腹股沟疝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3
作者 张广磊 张平 +5 位作者 冯学会 段瑞 范会敏 程峰 胡军 李仁虎 《中华全科医学》 2022年第6期982-985,共4页
目的探讨骶管阻滞在小儿腹腔镜疝气手术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1—10月六安市人民医院择期行腹股沟疝修补术患儿9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Ⅱ级,年龄1~8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组)和骶管组(D组),每组45例,D组在全麻插管... 目的探讨骶管阻滞在小儿腹腔镜疝气手术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1—10月六安市人民医院择期行腹股沟疝修补术患儿9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Ⅱ级,年龄1~8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组)和骶管组(D组),每组45例,D组在全麻插管后进行骶管穿刺,穿刺成功后均注射0.2%罗哌卡因1 mL/kg,C组不行骶管阻滞。同时对2组患儿进行麻醉深度监测Narcotrend指数维持在C2~D1(69~47),记录2组患儿麻醉前、骶管阻滞后5 min、手术开始时、手术结束时、拔管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拔管时、术后4、8、12、16及24 h婴幼儿疼痛评分(FLACC),患儿术后躁动评分及躁动发生率,恶心呕吐、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D组患儿术后在拔管时[(3.75±0.71)分vs.(5.84±0.97)分]、术后4 h[(3.02±0.50)分vs.(4.88±0.71)分]、8 h[(2.91±0.36)分vs.(4.53±0.75)分]时的FLACC疼痛评分明显低于C组(均P<0.05);苏醒时躁动评分[(2.44±0.54)分]明显低于C组[(3.29±0.69)分],躁动发生率(6.67%)低于C组(22.22%,均P<0.05);2组患儿一般情况、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心率、MAP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骶管阻滞可以有效减少苏醒期躁动的发生,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加快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管阻滞 小儿 镇痛 苏醒期躁动
原文传递
疼痛管理路径对断指再植患者夜间疼痛程度的影响 被引量:18
14
作者 李莉 袁婷婷 +2 位作者 郭会 盛理会 赵珍玉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1-94,共4页
目的探讨疼痛管理路径对断指再植患者夜间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2016年10月-2017年12月,选取断指再植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应用疼痛管理路径模式进行护理。分... 目的探讨疼痛管理路径对断指再植患者夜间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2016年10月-2017年12月,选取断指再植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应用疼痛管理路径模式进行护理。分别比较术后当日、术后1、2、3 d患者的夜间疼痛程度、再植指血液循环状态、疼痛控制总体满意度。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当日和术后1、2、3 d,观察组夜间疼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再植指血液循环状态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疼痛的经历、疼痛控制总体满意度和疼痛教育满意度评分也分别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疼痛管理路径对断指再植患者进行疼痛管理能显著减轻患者的夜间疼痛程度,促进再植指血液循环,提高患者疼痛控制总体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指再植 管理路径 夜间疼痛 显微外科护理
原文传递
低剂量螺旋CT扫描诊断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盲法评价 被引量:18
15
作者 张振斌 吴宗山 《安徽医学》 2019年第2期181-183,共3页
目的评估64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8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收治的28例HIE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家属意愿对13例患儿进行管电流150mAs头颅常规剂量CT扫描(常规剂量组),1... 目的评估64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8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收治的28例HIE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家属意愿对13例患儿进行管电流150mAs头颅常规剂量CT扫描(常规剂量组),15例患儿进行管电流75mAs头颅CT低剂量扫描(低剂量组),由3位高年资医师对图像质量进行盲法评价并给予影像诊断。结果3位医师盲法评价结果显示,低剂量组扫描所获图像质量得分略低于常规剂量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图像质量优良率均为100%,对影像诊断无影响;但低剂量组的图像噪声较常规剂量组高(P<0.05),图像噪声与辐射剂量之间交互作用显著。结论64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对诊断HIE与常规剂量扫描具有同样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排螺旋CT 低剂量扫描 缺血缺氧性脑病 新生儿
下载PDF
健康生态学模型下2型糖尿病足病人自我管理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16
作者 汪琴 刘云 汪立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9期1276-1279,1284,共5页
目的:探讨在健康生态学模型下2型糖尿病足病人自我管理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90例2型糖尿病足病人,按照健康生态学模型下的个人因素、政策环境、人际网络、生活环境和工作条件、行为特点等5个领域,运用糖尿病足知识问卷、糖尿病... 目的:探讨在健康生态学模型下2型糖尿病足病人自我管理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90例2型糖尿病足病人,按照健康生态学模型下的个人因素、政策环境、人际网络、生活环境和工作条件、行为特点等5个领域,运用糖尿病足知识问卷、糖尿病问题量表、糖尿病病人自我效能量表、一般资料调查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以及糖尿病足病人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分析其自我管理行为和影响因素。结果:糖尿病家族史、子女数量、居住地、工作状况、文化水平、吸烟、了解糖尿病足知识情况及因糖尿病足住院次数均为2型糖尿病足病人自我管理行为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2型糖尿病足病人自我管理行为有待加强,临床可根据以上几种影响因素制定相关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足 健康生态学模型 自我管理行为
下载PDF
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老年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左心功能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5
17
作者 叶学群 曹彦 +1 位作者 胡忠顺 杨冬妹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569-1572,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在老年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左心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就诊的100例老年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为高血压性心脏病组,另收集同期就诊的87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资... 目的探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在老年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左心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就诊的100例老年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为高血压性心脏病组,另收集同期就诊的87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资料为高血压组;两组均接受常规超声心动图及2D-STI检查,比较两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舒张末期左心房峰值应变率(SRa)、左心室舒张早期左心房峰值应变率(SRe)、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期左心房峰值应变率(SRs);参照心功能分级标准评估100例老年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心功能并分组,比较不同心功能级别患者mSRa、mSRe、mSRs,分析各参数评估老年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功能的价值。结果高血压性心脏病组mSRa水平高于高血压组,mSRe、mSRs水平均低于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LVEDD、LVE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100例老年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心功能Ⅰ级11例,Ⅱ级27例,Ⅲ级43例,Ⅳ级19例;重度心功能障碍组mSRa高于轻度心功能障碍组,mSRe、mSRs低于轻度心功能障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mSRa、mSRe、mSRs评估老年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心功能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94、0.848、0.841,均>0.80,有一定评估价值。结论2D-STI技术用于老年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心功能评估,不同心功能级别具体影像学参数表现各异,用于心功能评估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性心脏病 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 左心功能
下载PDF
前房穿刺在青光眼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8
作者 叶静 王秋玉 +2 位作者 江航 王敏 朱苏华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9年第12期2423-2424,共2页
目的:探讨前房穿刺术在青光眼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10例239眼青光眼患者在术前或术中实施前房穿刺以降低眼压或观察手术效果等。其中22眼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高眼压经药物治疗不能有效控制的患者,行前房穿刺放出房水降低眼... 目的:探讨前房穿刺术在青光眼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10例239眼青光眼患者在术前或术中实施前房穿刺以降低眼压或观察手术效果等。其中22眼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高眼压经药物治疗不能有效控制的患者,行前房穿刺放出房水降低眼压;217眼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常规行前房穿刺放出房水,注入平衡盐,以调节眼压,促进前房及滤枕形成,预防并发症发生。结果:急性高眼压患者经前房穿刺放液后症状迅速缓解,眼压下降,视力提高;青光眼做小梁切除术后除5例5眼发生Ⅰ度浅前房外,未见其它并发症。结论:前房穿刺应用于青光眼治疗中是降低眼压、预防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有效方法,特别适合于基层医院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房穿刺 青光眼 治疗
下载PDF
数字化三维塑形钛网修补颅骨缺损临床应用 被引量:15
19
作者 陈东辉 李春国 +2 位作者 李军 叶沛 高友好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0年第11期34-36,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数字化三维塑形钛网在神经外科颅骨缺损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集2007-09~2009-09治疗的颅骨缺损患者73例,其中数字化三维塑形修补32例,传统手工塑形修补41例。比较分析两者在手术用时、钛钉用量、术后并发症、塑形工作... 目的探讨采用数字化三维塑形钛网在神经外科颅骨缺损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集2007-09~2009-09治疗的颅骨缺损患者73例,其中数字化三维塑形修补32例,传统手工塑形修补41例。比较分析两者在手术用时、钛钉用量、术后并发症、塑形工作量以及对术后外观的满意度等方面差异。结果数字化三维塑形颅骨修补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塑形用时及钛钉用量,与传统手工塑形比较明显缩短和减少,患者对数字化三维塑形的满意度达到100%,优于传统手工塑形组65%。结论数字化三维塑形钛网修补颅骨缺损明显优于传统手工塑形颅骨修补,能最大程度恢复缺损外形,缩短麻醉及手术用时,操作简便,术后并发症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应用价值更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修补 数字三维塑形 钛网
下载PDF
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的认知行为护理对青光眼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15
20
作者 顾雪 秦虹 程晓娟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2年第8期1982-1987,共6页
目的:探究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information-motivation-behavioral skills,IMB)模型的认知行为护理对青光眼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于六安市人民医院行青光眼术的9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 目的:探究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information-motivation-behavioral skills,IMB)模型的认知行为护理对青光眼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于六安市人民医院行青光眼术的9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49)与对照组(n=49)。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基于对照组接受以IMB模型为基础的认知行为干预。出院前,对比两组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ESCA)、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眼压控制时间。结果:护理后,研究组SAS评分、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两组均低于护理前(均P<0.05);护理后,研究组青光眼知识、依从性、责任感、技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眼压干预时间明显高/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IMB模型的认知行为护理应用于青光眼患者可明显改善其心理状况,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同时还可缩短眼压控制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术 信息-动机-行为技巧 认知行为护理 心理状况 眼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