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绿茶茶汤中黄酮醇及其苷类的测定方法以及对茶汤色度的影响 被引量:27
1
作者 朱博 夏涛 +3 位作者 高丽萍 赵驰 戴前颖 李钊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6-150,共5页
黄酮醇及其苷类物质是构成绿茶汤色的重要组分。绿茶中含有20多种黄酮醇及其苷类物质,其中以槲皮素、杨梅素、山柰素的3种苷类物质为主。文中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绿茶茶汤酸水解前后槲皮素、杨梅素、山柰素的含量变化,建立了黄酮... 黄酮醇及其苷类物质是构成绿茶汤色的重要组分。绿茶中含有20多种黄酮醇及其苷类物质,其中以槲皮素、杨梅素、山柰素的3种苷类物质为主。文中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绿茶茶汤酸水解前后槲皮素、杨梅素、山柰素的含量变化,建立了黄酮醇及其苷类含量的检测方法。利用正交实验方法得到茶汤水解的优化条件为:5 mL的茶汤中加15 mL纯甲醇、5 mL 6 mol/L HCl,在75℃下水解时间2h,芦丁的平均水解率为82.74%。对不同贮藏期间茶汤色度与黄酮醇及其苷类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茶汤贮藏过程中随着茶汤的红绿度(a)和黄蓝度(b)不断升高,杨梅素苷含量逐步下降,杨梅素苷与茶汤的红绿度、黄蓝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82 1、-0.882 6,但与茶汤明亮度(L)的相关性不显著。槲皮素和山柰素及其苷类与茶汤色泽变化关系不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汤 黄酮醇及其苷类 水解 汤色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多孔淀粉对茶多酚的吸附性能及其复合物抗氧化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骆慧敏 宁敏 +2 位作者 徐迎波 王程辉 杜先锋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73-480,共8页
采用双酶法制备玉米多孔淀粉,以玉米多孔淀粉作为载体吸附茶多酚,研究玉米多孔淀粉吸附茶多酚的影响因素,正交实验优化吸附条件。探讨了吸附热力学规律,用Freundlich和Langmuir方程拟合并绘制等温吸附线,研究表明吸附过程比较符合Langm... 采用双酶法制备玉米多孔淀粉,以玉米多孔淀粉作为载体吸附茶多酚,研究玉米多孔淀粉吸附茶多酚的影响因素,正交实验优化吸附条件。探讨了吸附热力学规律,用Freundlich和Langmuir方程拟合并绘制等温吸附线,研究表明吸附过程比较符合Langmuir吸附规律(R2>0.99)。根据Langmuir等温吸附线计算微分吸附热,吸附热符合氢键键能范围,通过测定该复合物对DPPH与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可见复合物仍保持较高的抗氧化能力,多孔淀粉复合后的茶多酚自氧化速度显著减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淀粉 茶多酚 吸附 抗氧化
下载PDF
膜技术分离纯化茶多糖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张艳 杜先锋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17,共6页
茶多糖是一类具有生物活性且结构复杂的糖蛋白复合物。结合膜集成联用技术通过微滤和超滤分离方法对粗制茶多糖溶液进行纯化,同时对纯化后的茶多糖进行结构和活性分析。结果表明,以0.05μm的膜孔径,0.2MPa的操作压力和1%的料液为最佳微... 茶多糖是一类具有生物活性且结构复杂的糖蛋白复合物。结合膜集成联用技术通过微滤和超滤分离方法对粗制茶多糖溶液进行纯化,同时对纯化后的茶多糖进行结构和活性分析。结果表明,以0.05μm的膜孔径,0.2MPa的操作压力和1%的料液为最佳微滤工艺条件,再经30 k D的超滤膜进行二次纯化,多糖含量从50%提高至81%,工艺简单易行,适宜于工业化生产,同时保存多糖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糖 微滤 超滤
下载PDF
茶树肉桂酸4-羟基化酶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姚胜波 王文钊 +5 位作者 李明卓 许玉娇 王云生 刘亚军 高丽萍 夏涛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5-44,共10页
肉桂酸4-羟基化酶(Cinnamate 4-hydroxylase,C4H)是茶树苯丙烷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能够影响木质素和类黄酮等次级代谢物的生物合成。本文采用5′-RACE技术,克隆了茶树肉桂酸4-羟基化酶基因(Cs C4H)的全长序列,其中开放阅读框长1 518 bp... 肉桂酸4-羟基化酶(Cinnamate 4-hydroxylase,C4H)是茶树苯丙烷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能够影响木质素和类黄酮等次级代谢物的生物合成。本文采用5′-RACE技术,克隆了茶树肉桂酸4-羟基化酶基因(Cs C4H)的全长序列,其中开放阅读框长1 518 bp,编码505个氨基酸,推测蛋白分子量为58.15 k D,理论等电点为9.29。利用基因组步移技术克隆得到该基因上游1 840 bp的启动子序列。该启动子区域除了分布有TAAT-box和CAAT-box等基本转录元件外,还存在多个诱导型和组织特异型的顺式作用元件。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该基因在芽、叶、茎、根中都有表达。将该基因重组至表达载体p YES-DEST52上,并在酿酒酵母WAT11中进行真核表达。利用LC-MS方法检测酶反应产物,结果表明目的蛋白能够催化肉桂酸生成p-香豆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肉桂酸4-羟基化酶 启动子 表达分析 真核表达
下载PDF
绿茶提取液沉淀形成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戴前颖 夏涛 +1 位作者 朱博 高俊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共6页
以绿茶为试验材料,从茶汤体系的物化性质和化学成分两方面探讨了茶汤沉淀形成的机理。通过对沉淀形成过程中沉淀颗粒形态变化、电解质和氢键裂解剂的作用、红外光谱变化等内容的研究,来判断茶汤形成沉淀前后的性质改变,初步判定经低温... 以绿茶为试验材料,从茶汤体系的物化性质和化学成分两方面探讨了茶汤沉淀形成的机理。通过对沉淀形成过程中沉淀颗粒形态变化、电解质和氢键裂解剂的作用、红外光谱变化等内容的研究,来判断茶汤形成沉淀前后的性质改变,初步判定经低温贮存后的茶汤体系介于胶体分散系和粗分散系;茶汤颗粒间的氢键、静电作用是影响茶汤沉淀形成的因素,共价键不是沉淀形成的主要因素。通过计算茶汤中各主要成分进入上清相和沉淀相的分配系数,来判断该成分进入上清相和沉淀相的趋势,结果表明:茶多酚是构成茶汤沉淀物的主体物质,其次是果胶、咖啡碱,而在沉淀相中分配系数较大的成分依次是叶绿素、没食子酸、果胶、蛋白质、花青素、咖啡碱、可可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提取液 沉淀 机理 分配系数 作用力
下载PDF
热处理过程中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变化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吴平 夏涛 +3 位作者 高丽萍 戴前颖 王云生 李钊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34-39,共6页
利用Arrhenius动力学方程,研究了不同热处理(4~100℃)条件下,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发生降解、异构化和脱没食子化反应的变化规律,并建立了相关的动力学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热处理过程中EGCG发生的降解、异构化和脱没食子化... 利用Arrhenius动力学方程,研究了不同热处理(4~100℃)条件下,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发生降解、异构化和脱没食子化反应的变化规律,并建立了相关的动力学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热处理过程中EGCG发生的降解、异构化和脱没食子化反应均属于一级动力学反应,可用Arrhenius方程进行拟合(R2>0.9),反应速率常数K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预测模型中的Ea(活化能)和A(频率因子)分别为53.90kJ/mol和5.698×104、98.60 kJ/mol和7.315×1012、85.34 kJ/mol和5.112×1010,表明EGCG易发生降解,而发生异构化反应难;各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际值的相对误差<13%,因此可根据Arrhenius方程对热处理条件下EGCG的变化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 降解 异构化 脱没食子化 动力学模型
下载PDF
茶树两个MYB转录因子基因的克隆及功能验证 被引量:7
7
作者 贡年娣 郭丽丽 +7 位作者 王弘雪 赵磊 王婕 王文钊 刘亚军 王云生 高丽萍 夏涛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6-36,37-44,共9页
第4亚组R2R3-MYB可能参与木质素合成的调控,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本文利用RACE技术,克隆了两个茶树第4亚组MYB转录因子(CsMYB4-5和CsMYB4-6)。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CsMYB4-5氨基酸序列与金鱼草中的AmMYB330一致性为48.45%,与拟南芥中... 第4亚组R2R3-MYB可能参与木质素合成的调控,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本文利用RACE技术,克隆了两个茶树第4亚组MYB转录因子(CsMYB4-5和CsMYB4-6)。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CsMYB4-5氨基酸序列与金鱼草中的AmMYB330一致性为48.45%,与拟南芥中的AtMYB3一致性为44.79%;CsMYB4-6氨基酸序列与金鱼草中的AmMYB308一致性为69.80%,与拟南芥中的AtMYB4一致性为62.41%。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两个基因均在根中高表达而在茎中低表达。原核表达分析表明,CsMYB4-5和CsMYB4-6的分子量分别为32 kD和27 kD左右。烟草转化实验表明,与野生型烟草相比较,转CsMYB4-6基因的烟草叶片的叶脉紧缩而脉间凹凸不平,老叶有白色斑点,而转CsMYB4-5基因的烟草老叶发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MYB转录因子 表达分析 原核表达分析 烟草转化分析
下载PDF
紫外处理对酿酒葡萄果皮中白藜芦醇及其二聚体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刘新荣 高丽萍 夏涛 《激光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9年第1期56-61,共6页
本文研究了紫外线辐射对酿酒葡萄品种蛇龙珠果皮中白藜芦醇及其二聚体合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紫外线辐射300 s,在35℃下黑暗中贮存24 h后,可明显提高果皮中白藜芦醇及其二聚体含量。紫外线辐射对不同发育期果皮中白藜芦醇及其二聚体... 本文研究了紫外线辐射对酿酒葡萄品种蛇龙珠果皮中白藜芦醇及其二聚体合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紫外线辐射300 s,在35℃下黑暗中贮存24 h后,可明显提高果皮中白藜芦醇及其二聚体含量。紫外线辐射对不同发育期果皮中白藜芦醇及其二聚体含量的影响并不相同,对白藜芦醇含量来说,果实转色期时紫外诱导效果最好;对白藜芦醇二聚体而言,不同时期的紫外诱导效果差异不显著。紫外线辐射均能提高苯丙氨酸裂解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且苯丙氨酸裂解酶活性与果皮中白藜芦醇的形成之间存在相关性,过氧化物酶活性与果皮中白藜芦醇二聚体的形成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葡萄蛇龙珠 紫外线处理 果皮 白藜芦醇及其二聚体 酶活性
下载PDF
茶树花青素还原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优化 被引量:7
9
作者 骆洋 王弘雪 +7 位作者 王云生 卢忠尉 刘亚军 单育 陈啸天 叶辉 高丽萍 夏涛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26-332,共7页
茶树花青素还原酶是催化非酯型儿茶素EC和EGC合成的关键酶。采用RT-PCR技术,获得了茶树花青素还原酶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它编码含337个氨基酸的蛋白质,推测分子量为37 kD,等电点为6.54;成功地将该基因重组到表达载体pET32a(+)上,并在大肠... 茶树花青素还原酶是催化非酯型儿茶素EC和EGC合成的关键酶。采用RT-PCR技术,获得了茶树花青素还原酶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它编码含337个氨基酸的蛋白质,推测分子量为37 kD,等电点为6.54;成功地将该基因重组到表达载体pET32a(+)上,并在大肠杆菌rosetta中进行原核表达;优化了原核表达中诱导时间、诱导温度、IPTG浓度、氨苄青霉素浓度,纯化出目的蛋白。HPLC检测表明,目的蛋白具有ANR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花青素还原酶 原核表达 酶活性
下载PDF
茶树类黄酮3-O-葡萄糖基转移酶基因的克隆和表达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晓帆 田艳维 +2 位作者 王云生 高丽萍 夏涛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11-418,共8页
以茶树叶片为材料,结合同源克隆方法和RACE技术,克隆了1条UFGT基因,命名为CsUFGT。该基因cDNA全长为1526bp,ORF长1380bp,编码459个氨基酸,推测等电点5.96,推测分子量为49.486 kDa。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与葡萄UFGT(P51094.2)的一致性为59%... 以茶树叶片为材料,结合同源克隆方法和RACE技术,克隆了1条UFGT基因,命名为CsUFGT。该基因cDNA全长为1526bp,ORF长1380bp,编码459个氨基酸,推测等电点5.96,推测分子量为49.486 kDa。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与葡萄UFGT(P51094.2)的一致性为59%,相似性为75%,其C-端含有植物UGT家族成员特有PSPG基序。荧光实时定量PCR分析表明,该基因在茶树根茎叶中均表达,在第4叶表达量最高,根和茎中表达量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类黄酮3-O-葡萄糖基转移酶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下载PDF
茶氨酸酶促生物合成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林 张正竹 +2 位作者 陈键 张应根 宛晓春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0,共10页
茶氨酸系茶树(Camellia sinensis)特征性成分,具有放松镇静、增强记忆、保护神经、化疗调节等诸多生理活性。目前发现能催化茶氨酸生物合成的酶有7种,它们分别是茶氨酸合成酶、谷氨酰胺合成酶、γ-谷氨酰甲胺合成酶、谷氨酸合成酶、γ-... 茶氨酸系茶树(Camellia sinensis)特征性成分,具有放松镇静、增强记忆、保护神经、化疗调节等诸多生理活性。目前发现能催化茶氨酸生物合成的酶有7种,它们分别是茶氨酸合成酶、谷氨酰胺合成酶、γ-谷氨酰甲胺合成酶、谷氨酸合成酶、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谷氨酰胺酶和γ-谷氨酰转肽酶。茶氨酸生物合成反应有两种代表类型:(1)谷氨酸和乙胺为底物的连接合成反应(需ATP供能);(2)谷氨酰胺和乙胺为底物的酰基转移反应。本文对茶氨酸酶促合成途径进行了综述,以此为茶氨酸微生物合成技术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氨酸 生物合成 综述
下载PDF
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法测定键合态糖苷的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谷勋刚 姚成程 +3 位作者 张正竹 宁井铭 方从兵 宛晓春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89-292,共4页
该文建立了GC/ECD法测定键合态糖苷的分析方法,采用N-甲基-双(三氟乙酰胺)(MBTFA)对目标物进行衍生,并优化了反应温度和时问。结果表明在60℃下反应50min时,衍生效果最好。该衍生反应在产物中引入氟元素,可用GC/ECD法进行测... 该文建立了GC/ECD法测定键合态糖苷的分析方法,采用N-甲基-双(三氟乙酰胺)(MBTFA)对目标物进行衍生,并优化了反应温度和时问。结果表明在60℃下反应50min时,衍生效果最好。该衍生反应在产物中引入氟元素,可用GC/ECD法进行测定。以苯氧基葡萄糖苷为典型目标物进行线性研究,方法在0.05~200mg·L。范围内显示了良好线性(r^2=0.9996)。6种糖苷(包括单糖苷和二糖苷)经衍生后用GC/ECD法测定能够准确鉴定目标物,方法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在72h内相应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低于3%。与GC/FID及GC—MS法的分析结果相比,GC/ECD法的检出限(LOD)显著降低。该方法对分析特定样品中的痕量糖苷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键合态糖苷 GC/ECD N-甲基-双(三氟乙酰胺) 衍生化 测定
下载PDF
中压制备液相色谱快速分离制备儿茶素单体 被引量:7
13
作者 林丹 李春苗 +4 位作者 鲜殊 王玺 宛晓春 凌铁军 李大祥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2-95,100,共5页
以反相中压制备液相色谱为工具,甲醇-水作为洗脱溶剂,通过C18(ODS-AQ)填料从茶多酚中一步分离出表没食子儿茶素(EGC)、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表儿茶素(E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等四种儿茶素单体。1.0 g纯度为92.6%的茶... 以反相中压制备液相色谱为工具,甲醇-水作为洗脱溶剂,通过C18(ODS-AQ)填料从茶多酚中一步分离出表没食子儿茶素(EGC)、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表儿茶素(E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等四种儿茶素单体。1.0 g纯度为92.6%的茶多酚经过中压色谱,制备得到了90 mg EGC、355 mg EGCG、23 mgEC和92 mg ECG,它们的纯度分别为91.8%、97.6%、97.7%、99.3%,纯品得率56.0%,四种单体总回收率达到68.2%。四种儿茶素单体的结构经核磁共振氢谱、碳谱以及高分辨质谱加以确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茶素单体 中压制备液相色谱 核磁共振谱 高分辨质谱
下载PDF
茶树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功能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云生 许玉娇 +6 位作者 胡晓婧 蒋晓岚 杨琴 李伟伟 刘亚军 高丽萍 夏涛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93-201,共9页
茶树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dihydroflavonol 4-reductase,DFR)是儿茶素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本研究采用RT-PCR技术,获得了茶树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基因(CsDFR)的开放阅读框,它编码含347个氨基酸的蛋白质,推测分子量为38.69 kD,等电点为6.0... 茶树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dihydroflavonol 4-reductase,DFR)是儿茶素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本研究采用RT-PCR技术,获得了茶树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基因(CsDFR)的开放阅读框,它编码含347个氨基酸的蛋白质,推测分子量为38.69 kD,等电点为6.02。成功地将该基因重组到表达载体SUMO上,并在大肠杆菌BL21中进行原核表达;优化了原核表达中诱导时间、诱导温度、IPTG浓度;纯化出目的蛋白。利用HPLC-MS方法对重组蛋白进行了体外酶活检测,结果表明目的蛋白具有DFR酶活性,可催化DHQ和DHM的还原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 原核表达 酶活性
下载PDF
茶树酯型儿茶素水解酶鉴定及其检测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4
15
作者 聂志银 刘亚军 +2 位作者 刘莉 高丽萍 夏涛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39-446,共8页
本试验利用体外酶学方法,结合薄层层析(TLC)、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分析,首次从茶树中检测到活性较高的酯型儿茶素水解酶(Galloylated Catechins Hydrolase,GCH)的存在。在酯型儿茶素水解酶催化下,酯型儿茶... 本试验利用体外酶学方法,结合薄层层析(TLC)、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分析,首次从茶树中检测到活性较高的酯型儿茶素水解酶(Galloylated Catechins Hydrolase,GCH)的存在。在酯型儿茶素水解酶催化下,酯型儿茶素发生水解反应,生成没食子酸(GA)和非酯型儿茶素。试验确立了酯型儿茶素水解酶的最适检测体系,在2.5 mL反应体系中包含0.2 mmol/L酯型儿茶素、2.4 mmol/L抗坏血酸、粗酶提取液若干(含0.1 mg酶蛋白)和0.1 mol/L磷酸缓冲液(pH6.5),在30℃下,反应30 min。此外,试验利用硫酸铵分级沉淀、阴离子交换层析和凝胶过滤层析对该酶进行了初步纯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酯型儿茶素水解酶 鉴定 检测体系
下载PDF
添加PVPP对绿茶汤色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云飞 戴前颖 +2 位作者 夏涛 高丽萍 孟菲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127-132,共6页
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PVPP,研究儿茶素和黄酮醇类化合物的变化及其对绿茶汤色的影响。实验发现,添加高浓度PVPP(1.0%以上),绿茶汤色度(a*、b*值)下降,并表现为稳定的浅色泽体系;而添加低浓度PVPP(0.5%以下),茶汤的色度b*值出现少量下降,... 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PVPP,研究儿茶素和黄酮醇类化合物的变化及其对绿茶汤色的影响。实验发现,添加高浓度PVPP(1.0%以上),绿茶汤色度(a*、b*值)下降,并表现为稳定的浅色泽体系;而添加低浓度PVPP(0.5%以下),茶汤的色度b*值出现少量下降,幅度较高浓度添加量的缓慢,而且加剧了储存过程中色泽的褐变。究其原因,PVPP可以吸附绿茶汤中的呈色物质黄酮醇类化合物,从而使绿茶汤色逐渐淡化;同时,PVPP对茶汤中的儿茶素类物质吸附能力更大,吸附效果由大到小依次为酯型儿茶素、非酯型儿茶素;对黄酮醇苷的吸附效果依次为黄酮醇单糖苷、黄酮醇双糖苷、黄酮醇三糖苷;在储存过程中,在缺失儿茶素的条件下,加快了黄酮醇类物质的转化速度,其中的杨梅素最易转化,槲皮素次之,山奈素相对稳定;黄酮醇三糖苷较单糖苷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 汤色 PVPP 黄酮醇 儿茶素
下载PDF
茶树花青素还原酶的酶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琴 赵磊 +4 位作者 刘亚军 刘莉 王云生 高丽萍 夏涛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21-228,共8页
茶树花青素还原酶(CsANR)作为原花青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催化花青素为相应的2,3-顺式-黄烷-3-醇。为了研究该酶的酶学特性,本文采用原核表达及钴离子亲和柱纯化技术,表达并纯化出目的蛋白;重点对CsANR1酶学特性进行研究分析。结... 茶树花青素还原酶(CsANR)作为原花青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催化花青素为相应的2,3-顺式-黄烷-3-醇。为了研究该酶的酶学特性,本文采用原核表达及钴离子亲和柱纯化技术,表达并纯化出目的蛋白;重点对CsANR1酶学特性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CsANR1的最适反应温度为40℃,最适pH值为6.5;对底物矢车菊色素的亲和力高于飞燕草色素。Cu2+、Co2+、Fe2+、Mn2+、Zn2+和Hg2+等金属离子对酶有抑制作用,存放15d后酶活下降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花青素还原酶 原核表达 酶学特性
下载PDF
β-环糊精对茶汤动力学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戴前颖 夏涛 +1 位作者 高俊 朱博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18,共5页
通过对茶汤体系的粘度、质点半径分布、扩散速度、临界聚沉离子浓度以及重力场下质点沉降速度等物理量进行跟踪检测与推导,考查了添加β-环糊精前后茶汤体系的动力学稳定性的改变.结果表明,β-环糊精的加入改变了茶汤的粘度和质点半径,... 通过对茶汤体系的粘度、质点半径分布、扩散速度、临界聚沉离子浓度以及重力场下质点沉降速度等物理量进行跟踪检测与推导,考查了添加β-环糊精前后茶汤体系的动力学稳定性的改变.结果表明,β-环糊精的加入改变了茶汤的粘度和质点半径,降低了重力场下质点的沉降速度,提高了临界聚沉离子浓度,改变了茶汤粒子的相互作用力,从胶体化学和溶液动力学稳定性角度阐述了β-环糊精稳定茶汤品质的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环糊精 茶汤 粘度 动力学 稳定性
下载PDF
茶树幼苗发育过程中儿茶素合成与积累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单育 李伟伟 +7 位作者 王云生 刘亚军 王弘雪 王晓帆 卢忠尉 田艳维 高丽萍 夏涛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00-605,共6页
以茶树幼苗为材料,以HPLC、qRT-PCR为分析手段,分析了茶树幼苗发育过程中根茎叶的儿茶素含量变化及相关合成基因的表达差异。结果显示,在发育过程中,不同器官中儿茶素总量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在幼苗发育25 d、45 d、75 d和90 d时,茶树... 以茶树幼苗为材料,以HPLC、qRT-PCR为分析手段,分析了茶树幼苗发育过程中根茎叶的儿茶素含量变化及相关合成基因的表达差异。结果显示,在发育过程中,不同器官中儿茶素总量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在幼苗发育25 d、45 d、75 d和90 d时,茶树叶片的儿茶素含量(干重)呈下降趋势,分别为79.99、57.69、49.29和33.26 mg.g-1;茎中(干重)的为14.40、11.89、8.54和9.29 mg.g-1;根中的含量(干重)很低,分别为1.03、0.60、0.82和1.62 mg.g-1;在发育25 d的茶树幼苗茎叶中6种儿茶素单体均可以检测到;根中缺乏酯型儿茶素,但在发育10 d的根中却可以检测到。在茶树幼苗不同器官中,酚类物质合成相关基因表达有较大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幼苗发育 儿茶素合成 基因表达差异
下载PDF
固相萃取结合高效液相制备茶树没食子酸衍生物 被引量:3
20
作者 卢忠尉 蒋晓岚 +3 位作者 刘亚军 刘莉 高丽萍 夏涛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94-499,共6页
没食子酸衍生物是茶树酚酸中的主要成分,是茶汤中重要的鲜味增强剂,具有抗过敏、抗抑郁和增强认知能力等作用。利用固相萃取(solid-phase extraction,SPE)结合制备高效液相色谱(preparative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PHPL... 没食子酸衍生物是茶树酚酸中的主要成分,是茶汤中重要的鲜味增强剂,具有抗过敏、抗抑郁和增强认知能力等作用。利用固相萃取(solid-phase extraction,SPE)结合制备高效液相色谱(preparative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PHPLC),从茶树鲜叶中分离制备出高纯度的3-O-没食子酰奎尼酸和β-D-没食子酰葡萄糖,并利用LC/TOF-ESI-MS、1H-NMR和13C-NMR对它们的结构进行了鉴定。该方法操作简单、纯化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没食子酸衍生物 固相萃取 制备高效液相色谱 β-D-没食子酰葡萄糖 3-O-没食子酰奎尼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