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吉非替尼PLGA微球的制备与体外释放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利 陈卫东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10期1387-1389,共3页
目的:以吉非替尼为模型药物,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为载体,研究制备吉非替尼PLGA缓释微球。方法:选择O/W乳化溶剂扩散法制备微球,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设计正交试验优化制备工艺;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等手段观察微球形貌;差式... 目的:以吉非替尼为模型药物,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为载体,研究制备吉非替尼PLGA缓释微球。方法:选择O/W乳化溶剂扩散法制备微球,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设计正交试验优化制备工艺;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等手段观察微球形貌;差式扫描量热法验证吉非替尼PLGA微球的形成;考察吉非替尼PLGA微球的体外释放行为。结果:差式扫描量热法结果表明,吉非替尼与PLGA分子间作用力发生变化,以分子形式均匀分散在载体中。吉非替尼PLGA微球呈白色球形颗粒,表面平整,平均粒径为(10.35±0.32)μm,包封率为(88.44±1.26)%,载药率为(10.00±0.23)%;体外释药符合零级释放方程Q=0.769t-1.800 9,r2=0.980 8。结论:吉非替尼PLGA微球制备工艺稳定,在体外缓慢释放药物达5 d以上,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非替尼 微球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下载PDF
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管理成效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张荣嘎 陈卫东 《中华全科医学》 2015年第10期1630-1631,1652,共3页
目的对比评价医院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进行综合干预的效果。方法分别抽取医院2012年第一季(A组)和第四季(B组)归档手术病例(均含Ⅰ类和Ⅱ类切口手术),比较综合干预前后医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情况,并结合制定的围手术... 目的对比评价医院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进行综合干预的效果。方法分别抽取医院2012年第一季(A组)和第四季(B组)归档手术病例(均含Ⅰ类和Ⅱ类切口手术),比较综合干预前后医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情况,并结合制定的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评价标准予以分析。结果综合干预后该院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合理性得到提高。其中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和无指征预防用药率由91.14%和50.38%,分别下降至干预后的49.56%和11.89%,干预前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在首剂给药时机、预防用药疗程、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合理率方面也有大幅度改善,分别由干预前的22.25%、16.11%、23.27%提高至干预后的75.77%、82.38%和53.7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医院对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实施综合性干预措施行之有效,可规范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手术期 抗菌药物 预防性应用 管理
原文传递
中国中医药高校学生胃不和与日常饮食的关联性分析
3
作者 李红悦 姚芳 +4 位作者 张婉青 李白坤 朱宇 李静 朱继民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23年第5期657-662,共6页
目的分析大学生胃不和与其日常饮食行为之间的关联性,为改善大学生胃不和现象提供干预措施。方法2021年4月10-30日,以多级抽样法获取的5所中医药高校在读大学生3825例为研究对象,问卷调查其一般情况、日常饮食行为、胃不和状态等信息。... 目的分析大学生胃不和与其日常饮食行为之间的关联性,为改善大学生胃不和现象提供干预措施。方法2021年4月10-30日,以多级抽样法获取的5所中医药高校在读大学生3825例为研究对象,问卷调查其一般情况、日常饮食行为、胃不和状态等信息。结果共收回有效问卷3700份,有效回收率96.73%,年龄(20.0±3.0)岁,女生占66.41%。不同特征学生的胃不和与饮食行为情况不同,胃不和与饮食行为具有相关性;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吃零食(OR=1.11,95%CI:1.02~1.21)、偏食(OR=1.12,95%CI:1.00~1.26)、挑食(OR=1.23,95%CI:1.08~1.41)、夜宵(OR=1.19,95%CI:1.04~1.36)等与胃不和呈正相关;三餐规律(OR=0.86,95%CI:0.79~0.94)、八分饱(OR=0.89,95%CI:0.81~0.98)与胃不和呈负相关。结论不良的饮食行为可能是导致胃不和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 胃不和 横断面研究 膳食行为 健康监测 因素分析 统计学 健康教育 大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