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综合行为干预对乳腺癌术后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谢浩芬 傅国英 +4 位作者 阮列敏 葛海波 俞维飞 郑炯 金文英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3期181-182,共2页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命。术后化疗是治疗乳腺癌重要环节,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PICC)较传统静脉途径,具有更安全、留置时间更长、...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命。术后化疗是治疗乳腺癌重要环节,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PICC)较传统静脉途径,具有更安全、留置时间更长、并发症少等优点,但刚置管的患者,一方面承受着因乳房切除女性身体形象改变而引起的负性情绪,另一方面还可能存在对置管感染、失败等未知因素的担心,极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问题。本研究将本院收治的乳腺癌术后行PICC的患者进行焦虑、抑郁调查,同时分析患者的心理干预后情况,为以后进一步合理心理支持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 焦虑 抑郁
原文传递
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三氧化二砷治疗177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1
2
作者 陆滢 李枫林 +8 位作者 牧启田 孟海涛 钱文斌 佟红艳 麦文渊 裴仁治 余梦霞 赵小英 金洁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72-377,共6页
目的 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三氧化二砷(ATO)诱导及维持治疗方案对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4年9月至2013年12月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收治的298例初发APL患者,177例接受ATRA联合ATO治疗,11... 目的 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三氧化二砷(ATO)诱导及维持治疗方案对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4年9月至2013年12月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收治的298例初发APL患者,177例接受ATRA联合ATO治疗,116例接受ATRA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回顾性分析两种治疗方案对低中危组(WBC≤10×10^9/L)和高危组(WBC> 10×10^9/L)APL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在低中危APL患者中,ATRA联合化疗和ARTA联合ATO诱导及维持治疗方案的复发率分别为22.0%(20/91)和6.1% (6/98) (P=0.004);3年预计无复发生存(RFS)率分别为78.0%和92.9%(P=0.021).在高危APL患者中,ATRA联合化疗和ARTA联合ATO诱导及维持治疗方案的复发率分别为25.0%(4/16)和5.2%(3/58) (P=0.035);3年预计RFS率分别为80.8%和93.0%(P=0.063).两种方案治疗的低中危和高危患者比较,早期病死率、完全缓解率及总体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TRA联合ATO诱导及维持治疗方案可以延长低中危APL患者的无复发生存时间,并能降低低、中、高危患者的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早幼粒细胞 急性 维甲酸 三氧化二砷 存活率分析
原文传递
接纳承诺护理疗法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9
3
作者 张莺莺 潘萍 +2 位作者 李瑶 朱爱珍 盛立霞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1年第4期512-516,共5页
目的探讨接纳承诺护理疗法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心理弹性与创伤后成长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宁波市第一医院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8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4例。对... 目的探讨接纳承诺护理疗法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心理弹性与创伤后成长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宁波市第一医院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8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加药物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接受接纳承诺护理疗法。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心理弹性、创伤后成长和生存质量得分。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心理弹性、创伤后成长、生存质量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心理弹性、创伤后成长和生存质量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纳承诺护理疗法可提高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心理弹性、创伤后成长与生存质量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接纳承诺护理疗法 心理弹性 创伤后成长 生存质量
原文传递
313例浙江省宁波地区携带地中海贫血基因患者基因类型特点分析 被引量:15
4
作者 葛群芳 张怡 +3 位作者 牧启田 王怡 郭飞 欧阳桂芳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844-848,共5页
目的了解宁波地区携带地中海贫血基因患者的基因型分布特点。方法收集2015年3月至2016年4月宁波市第一医院诊断为携带地中海贫血基因患者的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的血常规检测、血红蛋白(Hb)电泳、基因检测结果,以及不同基因类型患者... 目的了解宁波地区携带地中海贫血基因患者的基因型分布特点。方法收集2015年3月至2016年4月宁波市第一医院诊断为携带地中海贫血基因患者的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的血常规检测、血红蛋白(Hb)电泳、基因检测结果,以及不同基因类型患者的性别、籍贯分布。结果313例携带地中海贫血基因患者中,女性289例,男性24例,年龄中位数为29岁,范围为出生后1 d^57岁。患者中携带α型地中海贫血基因75例,β型地中海贫血基因230例,α、β复合型地中海贫血基因8例,Hb平均值均在100 g/L左右,平均红细胞体积均< 80 fl。α型地中海贫血易出现异常Hb。β型地中海贫血Hb电泳阳性率高达81.74%(188/230)。女性患者人数占有绝对优势,大多数患者因妊娠产检发现贫血而就诊。祖籍为宁波市或者父母一方祖籍为宁波市患者接近50%,宁波籍α型地中海贫血20例,基因类型以--sea多见,占70.00%(14/20);宁波籍β型地中海贫血82例,基因类型以IVS-Ⅱ-654多见,占54.88%(45/82);宁波籍α、β复合型地中海贫血2例,基因类型分别为αCS/IVS-Ⅱ-654、-α3.7/CD41-42。结论宁波地区地中海贫血女性发病高于男性,携带β型地中海贫血基因检出率高于α型,β型地中海贫血基因类型中以IVS-Ⅱ-654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中海贫血 血红蛋白 基因分析
原文传递
纤维蛋白原、内皮素、P-选择素及肌钙蛋白Ⅰ测定在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1
5
作者 欧阳桂芳 陈晓敏 徐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9期730-732,共3页
目的 判断纤维蛋白原(Fg)、内皮素(ET-1)、P-选择素和肌钙蛋白Ⅰ(cTn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Beckmun全自动生化仪测定Fg,放射免疫法测定ET-1,流式细胞术测定P-选择素,Access化学发光法测定cTnI,... 目的 判断纤维蛋白原(Fg)、内皮素(ET-1)、P-选择素和肌钙蛋白Ⅰ(cTn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Beckmun全自动生化仪测定Fg,放射免疫法测定ET-1,流式细胞术测定P-选择素,Access化学发光法测定cTnI,共测定23例AMI患者,21例UA患者和28例健康对照者。结果 3组被检者的Fg、ET-1、P-选择素及cTnI的含量均值间差别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UA组与AMI组患者的P选择素、cTnI的含量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Fg、ET-1的含量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AMI组与对照组被检者的Fg、ET-1、P-选择素,cTnI的含量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UA组与对照组被检者的Fg、ET-1、P-选择素的含量间差别亦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cTnI含量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多元回归分析发现P-选择素与cTnI含量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r=0.404,P<0.01)。判断分析发现同时测定Fg、ET-1、P-选择素及cTnI可预测患者属于AMI、UA和对照组的正确性为86.7%。结论 Fg、ET-1、P-选择素是检测血栓前状态的敏感指标,Fg、ET-1、P-选择素和cTnI同时测定可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不稳定型心绞痛 纤维蛋白原 内皮素 P-选择素 肌钙蛋白Ⅰ 测定 诊断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周淼 赖艳丽 +2 位作者 赖斌斌 孙永城 严笑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87-389,398,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与影响因素,为医院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医院住院治疗的急性白血病患者1 800例进行研究,统计患者医院感染情况,分析患者性别、年龄、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白细胞计数等临...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与影响因素,为医院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医院住院治疗的急性白血病患者1 800例进行研究,统计患者医院感染情况,分析患者性别、年龄、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白细胞计数等临床资料,归纳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率为2.50%(45/1 800);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共培养分离病原菌2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5株占60.00%,革兰阳性菌8株占32.00%,真菌2株占8.00%。使用糖皮质激素、肛周疾病和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是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而血小板计数和Hb是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的保护因素(P<0.001)。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可发生于多个部位,尤其是呼吸道;因此临床要针对高危因素进行干预,并做到早发现和早治疗,以减少对患者病情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医院感染 病原菌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乳腺癌患者术后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上肢活动的依从性 被引量:7
7
作者 谢浩芬 徐琴鸿 +3 位作者 傅国英 郑炯 阮列敏 贺亚娣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5期304-307,共4页
目的 通过行为研究影响乳腺癌患者术后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上肢活动依从性的因素,制订切实可行的上肢活动方案,提高PICC置管患者上肢活动依从性。 方法 在甲乳外科选取乳腺癌术后行PICC置管化疗患者共75例进行上... 目的 通过行为研究影响乳腺癌患者术后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上肢活动依从性的因素,制订切实可行的上肢活动方案,提高PICC置管患者上肢活动依从性。 方法 在甲乳外科选取乳腺癌术后行PICC置管化疗患者共75例进行上肢活动指导,应用戴明环方式,以计划、实施、整改、评估4个步骤进行螺旋式循环,实践2周,共完成2轮循环,评价活动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采用询问法评估患者上肢活动的依从性。结果 经过实践细化护理程序,完善危险因素评估表,调整宣教时间等,使被干预乳腺癌术后PICC置管患者对上肢活动重要性的认知程度和接受程度得到了提高,活动的依从性良好。结论 制订的上肢活动方案经过行动研究实践的修改及完善,能够提高患者上肢活动的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乳腺癌 依从性
原文传递
急性白血病并发感染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朱慧玲 《浙江临床医学》 2005年第1期62-63,共2页
关键词 患者 急性白血病 临床分析 化疗 治疗 AL 免疫功能低下 作者 特点 生命
下载PDF
三氧化二砷与硼替佐米联合应用对多发性骨髓瘤KM3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英文) 被引量:7
9
作者 葛群芳 欧阳桂芳 +3 位作者 陈莹 张怡 牧启田 陆滢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2-115,共4页
本研究探讨硼替佐米(Bor)单用及与三氧化二砷(As2O3)联合应用对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株KM3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采用MTT法检测Bor单用及与As2O3联合应用对KM3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计算其IC50值。采用AnnexinⅤ-FITC凋亡试剂盒检... 本研究探讨硼替佐米(Bor)单用及与三氧化二砷(As2O3)联合应用对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株KM3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采用MTT法检测Bor单用及与As2O3联合应用对KM3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计算其IC50值。采用AnnexinⅤ-FITC凋亡试剂盒检测各药物组KM3细胞早期及晚期凋亡率,流式细胞术测定各药物组KM3细胞跨膜电位的变化。采用RT-PCR检测各药物组KM3细胞Caspase-3、Bim、Bcl-xL 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Bor联合As2O3对KM3细胞生长抑制明显高于Bor单用,处理72 h作用最明显〔(27.64±0.81)%vs(21.67±2.20)%,P<0.05〕。联合用药组KM3细胞早期凋亡率及晚期凋亡率均较Bor单药组明显增多,前者在作用48 h时效果最明显〔(53.20±3.70)%vs(35.40±2.58)%,P<0.01〕,后者在作用72 h时效果最明显〔(63.96±2.97)%vs(54.08±3.76)%,P<0.01〕。联合用药组KM3细胞线粒体跨膜电位较Bor单药组明显下降,作用48 h时下降最明显。与Bor单药组比较,联合用药组KM3细胞Caspase-3 mRNA、Bim mRNA均升高,Bcl-xLmRNA下降。结论:在体外As2O3可增强Bor对KM3细胞增殖的抑制,增加KM3细胞的凋亡,并且可能通过抑制Bcl-xL mRNA表达,诱导Caspase-3和BIM mRNA表达的途径增强凋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化二砷 硼替佐米 多发性骨髓瘤 KM3细胞 细胞凋亡
下载PDF
TP53突变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染色体核型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周旭艳 欧阳桂芳 +1 位作者 牧启田 盛立霞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72-876,共5页
目的:探讨伴TP53突变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临床特征及MDS患者中TP53突变与单体核型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初发MDS患者TP53基因的突变情况,比较基因突变组和非突变组的临床特征,并探讨TP53突变与染色体核型尤其是单体核... 目的:探讨伴TP53突变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临床特征及MDS患者中TP53突变与单体核型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初发MDS患者TP53基因的突变情况,比较基因突变组和非突变组的临床特征,并探讨TP53突变与染色体核型尤其是单体核型的关系结果:102例MDS患者中,男性52例,女性50例,中位年龄59.5(23-83)岁,基因TP53突变的检出率为12.7%,突变多发生于MDS伴原始细胞增多亚型患者。与非突变组相比,TP53突变组血红蛋白、血小板水平偏低(P=0.001,P=0.033),而乳酸脱氢酶水平、骨髓原始细胞比例明显偏高(P=0.002,P <0.001),且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血清铁蛋白水平、β2微球蛋白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P53突变患者染色体核型异常发生率为90.9%,其中72.7%为单体核型。TP53基因突变组单体核型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突变组(P <0.001)。TP53突变合并单体核型的MDS患者出现在IPSS-R预后评分系统中预后差及预后极差组。结论:伴TP53突变的MDS患者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且单体核型发生率高,总体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TP53突变 单体核型
下载PDF
miRNA-181a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作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严笑 张艳丽 +2 位作者 欧阳桂芳 牧启田 盛立霞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3-37,共5页
目的:通过沉默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RPM18226中miRNA-181a的表达,观察RPM18226细胞的增殖、迁移和细胞周期的变化,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和健康者血清标本中miRNA-181a的表达水平;转染miRNA... 目的:通过沉默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RPM18226中miRNA-181a的表达,观察RPM18226细胞的增殖、迁移和细胞周期的变化,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和健康者血清标本中miRNA-181a的表达水平;转染miRNA-181a inhibitor后,CCK-8法与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划痕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周期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cyclin D1、p-PI3K和pAkt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中miRNA-181a呈高表达,显著高于正常人;转染miRNA-181a inhibitor后,RPM18226细胞的存活率和集落形成能力下降,迁移能力降低,G_0/G_1期细胞比例明显减少,S期细胞比例增多,cyclin D1蛋白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I3K和Akt的磷酸化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沉默miRNA-181a的表达能够抑制RPM18226细胞的增殖,并降低细胞的迁移能力,可能与细胞周期及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NA-181a 多发性骨髓瘤 细胞周期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迁移和归巢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艳丽 傅晋翔 +2 位作者 张宏 朱慧玲 欧阳桂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69-473,共5页
目的:构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与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共培养体系,探讨共培养后BMMSC对M M细胞迁移和归巢的影响。方法:采用贴壁筛选法培养绿色荧光蛋白(GFP)小鼠BM M SC,建立M M细胞株XG-7细胞和BMMSC间接及直接共培养体系;用CD13... 目的:构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与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共培养体系,探讨共培养后BMMSC对M M细胞迁移和归巢的影响。方法:采用贴壁筛选法培养绿色荧光蛋白(GFP)小鼠BM M SC,建立M M细胞株XG-7细胞和BMMSC间接及直接共培养体系;用CD138磁珠法分离直接共培养的XG-7细胞及BMMSC,用台盼蓝染色计数法检测XG-7细胞的增殖水平、Annexin V/PI测定细胞凋亡水平、单丹(磺)酰戊二胺(MDC)法检测细胞自噬泡数量、在共聚焦显微镜下动态观察BMMSC与PE-CD138标记的XG-7细胞共培养过程的分子流向和分布。结果:经共培养后,BMMSC促进XG-7细胞增殖;单独培养后凋亡率为(17.90±1.46)%,直接和间接共培养后凋亡率分别降至(6.23±0.12)%和(6.97±0.03)%(P<0.01);XG-7细胞单独培养及与BMMSC共培养后,荧光显微镜下均可出现自噬,共培养后的XG-7细胞自噬现象相对少见;在共聚焦荧光显微镜下XG-7细胞是以极化的胞膜区同BMMSC接触,加入甲基β环糊精后极化现象消失。结论:BMMSC可促进XG-7细胞的生长,且增强XG-7细胞抗凋亡及抗自噬能力,影响骨髓瘤细胞的迁移和归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多发性骨髓瘤 自噬 归巢 绿色荧光蛋白
下载PDF
非高发地区地中海贫血孕妇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葛群芳 王怡 +3 位作者 张怡 牧启田 郭飞 欧阳桂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022-2027,共6页
目的:探索非高发地区地中海贫血孕妇的特点,减少中间型及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的出生。方法:回顾性分析宁波市第一医院2015年3月至2016年4月诊断的235例地中海贫血孕妇,采用XN-9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测,采用HYDRASYS血红蛋... 目的:探索非高发地区地中海贫血孕妇的特点,减少中间型及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的出生。方法:回顾性分析宁波市第一医院2015年3月至2016年4月诊断的235例地中海贫血孕妇,采用XN-9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测,采用HYDRASYS血红蛋白电泳仪进行血红蛋白电泳检测,利用荧光PCR熔解曲线法检测常见的3种缺失型和3种非缺失型α型地中海贫血以及21种突变的β型地中海贫血。结果:235例地中海贫血孕妇中β地中海贫血占大多数,其次为α地中海贫血和复合型地中海贫血。大多数孕妇处于轻度贫血状态,表现为小细胞性贫血,但合并缺铁性贫血(IDA)者少见。二胎孕妇比例明显升高,α地中海贫血和β地中海贫血中比例接近1/3,复合型地中海贫血中占75%。血红蛋白电泳中出现HbF的多见于β地中海贫血,且在本籍孕妇中多见。血红蛋白异构体易见于α型地中海贫血孕妇,且均为非本籍孕妇。α型地中海贫血孕妇中无论本籍孕妇还是非本籍孕妇均以--sea基因型最多,β型地中海贫血孕妇中,本籍孕妇及父母一方为本籍孕妇均以IVS-II-654基因型最多,占55.38%,而非本籍孕妇中以CD41-42、IVS-II-654和CD17这3种基因型最多,占30%。结论:地中海贫血孕妇在非高发地区并不少见,并且有自身独有的特点,需引起重视。对该类孕妇配偶需进行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及时对高危胎儿行进一步遗传学检查,避免中间型及重型地中海贫血胎儿出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中海贫血 非高发地区 孕妇
下载PDF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及进展期疗效比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金芳芳 赖斌斌 +1 位作者 张莺莺 夏和芳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6-150,共5页
目的探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甲磺酸伊马替尼(简称伊马替尼)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慢性期及进展期的疗效差异及耐药性,为TKIs在CML患者不同分期的治疗效果及耐药性差异提供更多临床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7年3月在宁波市第... 目的探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甲磺酸伊马替尼(简称伊马替尼)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慢性期及进展期的疗效差异及耐药性,为TKIs在CML患者不同分期的治疗效果及耐药性差异提供更多临床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7年3月在宁波市第一医院血液科接受伊马替尼治疗的CML患者62例,其中慢性期患者39例,进展期患者23例;根据年龄分组,慢性期老年组(年龄≥60岁)14例,和中青年组(年龄<60岁)25例,进展期老年组11例,中青年组12例。慢性期患者给予伊马替尼400 mg/d,进展期患者则给予600 mg/d;随访时间为3~30个月,中位时间为16个月。用SPSS 19.0进行χ2检验,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耐药性影响因素。结果慢性期患者完全血液学缓解(CHR)率为100%、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CCyR)率为58.97%、主要细胞遗传学缓解(MCyR)率为92.31%、主要分子学缓解(MMoR)率为23.08%、完全分子学缓解(CMo R)率为7.69%;进展期患者CHR、CCyR、MCyR、MMoR和CMoR率分别为47.83%、13.04%、30.43%、8.70%和0。慢性期患者30个月存活率为92.31%,进展期为47.83%。慢性期患者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8例,20.51%)显著低于进展期患者(12例,52.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期或进展期老年组和中青年组治疗效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期中青年患者生存期(9~24个月)高于老年患者(3~20个月)。慢性期老年组和中青年组3、4级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分别为6例(42.86%)和2例(8.00%),老年组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期老年组和中青年组3、4级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分别为9例(81.82%)和3例(25.00%),老年组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ML分期(OR=3.228,95%CI:1.138~9.158)、服药剂量(OR=3.254,95%CI:1.048~10.102)和复杂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伊马替尼 慢性期 进展期 耐药
原文传递
急性髓系白血病相关基因的DNA甲基化 被引量:6
15
作者 洪青晓 叶华丹 +5 位作者 汤琳琳 蒋丹捷 季慧慧 戴东君 欧阳桂芳 段世伟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2015年第2期299-308,共10页
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是异质性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外周血、骨髓以及其他组织中的原始细胞克隆性扩增。近年来,AML发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对人类健康产生巨大的威胁。在不同种族及不同性别中,AM... 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是异质性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外周血、骨髓以及其他组织中的原始细胞克隆性扩增。近年来,AML发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对人类健康产生巨大的威胁。在不同种族及不同性别中,AML发病率及死亡率存在显著差异。AML是一种复杂疾病,与遗传突变及异常表观遗传修饰密切相关。DNA甲基化是重要的表观遗传修饰,AML相关基因的异常DNA甲基化修饰对疾病的发生发展极其重要。该文对AML相关基因的异常甲基化修饰进行了系统的作用机制分析,并对重要基因进行了功能分类。该文总结的具有异常DNA甲基化修饰的基因,有望辅助预测AML的治疗及预后效果,并为设计个体化AML治疗方案提供全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表观遗传学 甲基化
原文传递
Musashi2基因在成人初发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6
作者 陆滢 余梦霞 +4 位作者 牧启田 裴仁治 汪琼 陈志妹 金洁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13-718,共6页
目的研究Musashi2(MSJ2)基因在成人初发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实时定量PcRPCR(real time quantitative PCR,RQ-PCR)方法检测181例初发AML患者白血病细胞MSl2基因的表达,... 目的研究Musashi2(MSJ2)基因在成人初发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实时定量PcRPCR(real time quantitative PCR,RQ-PCR)方法检测181例初发AML患者白血病细胞MSl2基因的表达,并收集相关临床和实验室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81例AML患者中均检测到M5I2基因的表达,表达范围0.1124~58.8566,中位表达量2.3141,显著高于10名正常人CD34+细胞MSl2的表达量(P=0.012),且24例完全缓解的AML患者MSl2的表达量较初发时显著下降(P=0.021)。以MSl2基因表达量的中位数为界,将AML患者分为高表达和低表达两组,高表达组中高白细胞数患者的比例(78%)显著高于低表达组(63%)(P=0.034),且MSl2基因高表达患者的FLT3-ITD基因突变率较低表达组高(28%w5.7%,P=0.002)。预后不良核型患者MSl2基因的表达显著高于预后良好核型的患者(中位数表达量分别为2.7726和2.0733,P=0.035)。生存分析发现MSl2高表达患者的总体生存时间显著差于低表达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2个月和28个月,P=0.045)。结论MsJ2基因在初发AML中高表达,MSl2基因高表达多见于高白细胞数及核型预后不良的患者,且和高FLT3-ITD基因突变率相关,其可能是成人初发AML患者预后不良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sashi2基因 急性髓系白血病 预后
原文传递
CDX2基因在初发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7
作者 陆滢 汪琼 +4 位作者 牧启田 余梦霞 陈志妹 楼基余 金洁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35-838,共4页
目的研究同源框转录因子2(Caudal-typehomeoboxtranscriptionfactor2,CDX2)基因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RQ—PCR)方法检测108例初发A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CDX2基因的表达,并以7名... 目的研究同源框转录因子2(Caudal-typehomeoboxtranscriptionfactor2,CDX2)基因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RQ—PCR)方法检测108例初发A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CDX2基因的表达,并以7名健康人骨髓作为对照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108例AML患者的骨髓单个核细胞均检测到CDX2基因表达,中位表达水平为1179.44(14.15~867961.10)。以第1个四分位数为界分为低表达组和高表达组,低表达组27例,高表达组81例。7名健康对照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也均检测到CDX2表达,但表达水平较低,中位表达水平为105.30(22.30—453.11),健康对照与AML患者之间CDX2基因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4例FLT3-ITD+患者均在CDX2高表达组(P=0.018),其中10例为正常核型。在接受治疗的83例AML患者和57例WBC≥10×10+/L的AML患者组中,CDX2高表达患者完全缓解(CR)率均低于CDX2基因低表达患者(54.7%对63.2%,P=0.046;51.1%对75.0%,P=0.048)。结论CDX2基因异常表达与FLT3-ITD基因突变关系密切,并且CDX2基因高表达患者CR率较低,可能为正常核型AML患者预后不良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源框转录因子 白血病 髓样 急性 预后
原文传递
派能达胶囊联合雄激素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对女性雄性化症状的改善 被引量:3
18
作者 俞方泉 蒋志勇 +5 位作者 高瑞兰 匡跃敏 朱艳 陈岳华 李琳洁 欧阳桂芳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年第8期736-740,共5页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简称再障,是一组由多种病因所致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性综合征,以骨髓造血细胞增生减低和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主要临床表现为贫血,常伴有感染和出血^([1])。在中国再障的发病率为0.74/105^([2])...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简称再障,是一组由多种病因所致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性综合征,以骨髓造血细胞增生减低和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主要临床表现为贫血,常伴有感染和出血^([1])。在中国再障的发病率为0.74/105^([2])。目前常规治疗方法为成分输血、雄激素、免疫抑制剂、造血促进剂、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以及中医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雄激素 女性 雄性化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miRNA-181a水平与病理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4
19
作者 严笑 欧阳桂芳 +1 位作者 徐凯红 胡丽庆 《中国现代医生》 2019年第22期9-12,共4页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血清miRNA-181a(miR-181a)水平与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MM患者50例作为MM组,收集患者的病理特征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指数、首诊症状、骨髓瘤骨病(...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血清miRNA-181a(miR-181a)水平与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MM患者50例作为MM组,收集患者的病理特征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指数、首诊症状、骨髓瘤骨病(myeloma bone disease,MBD)分级、国际分期系统(international staging system,ISS)分期、体力状况评分[采用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ECOG)评分标准]、分型以及血清miRNA-181a水平。选取同期于我院体检的体检者50例作为体检组,比较两组血清miRNA-181a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分析血清miRNA-181a对MM的预测价值。利用Spearman检验分析血清miRNA-181a与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MM组血清miR-181a水平高于体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miR-181a预测MM的曲线下面积为0.668(标准误=0.053,P=0.004,95%CI=0.563~0.772)。血清miRNA-181a低表达者的骨病A级、ISSⅠ期占比分别为58.33%、58.33%,高于miRNA-181a高表达者的10.53%、7.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检验提示血清miRNA-181a表达水平与MM患者的骨病MBD分级、ISS分期呈正相关(P<0.05)。结论与健康体检者相比,MM患者的血清miRNA-181a水平明显增高,且与骨病MBD分级、ISS分期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病理特征 miRNA-181a 相关性
下载PDF
以亚砷酸为主的维持治疗下染色体核型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赖斌斌 牧启田 +2 位作者 张艳丽 陈莹 欧阳桂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380-1386,共7页
目的:探讨在以亚砷酸为主的维持治疗体系下染色体核型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12年内本院住院治疗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并选取其中以亚砷酸为主的方案维持治疗且可随访的患者,分为单纯t(15;17)组,... 目的:探讨在以亚砷酸为主的维持治疗体系下染色体核型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12年内本院住院治疗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并选取其中以亚砷酸为主的方案维持治疗且可随访的患者,分为单纯t(15;17)组,t(15;17)伴有附加染色体异常组,正常核型组并探讨附加染色体异常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同时进一步探讨复杂核型对预后的意义。结果:单纯t(15;17)组患者共57例,早期死亡8例,其早期死亡率为14.0%。附加染色体异常组患者21例,其早期死亡4例,死亡率19.0%。正常染色体组15例,早期死亡5例,其死亡率33.3%,3组间早期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其余76例患者均达到完全血液学缓解。对76例患者进行长期随访,中位随访43.9个月,其中单纯t(15;17)组患者复发2例,复发率3.5%,附加染色体异常组患者复发1例,复发率4.2%,正常染色体组无病例复发。3组间总生存率、无病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进一步分析显示,复杂染色体核型的患者无复发生存率较低,但总体生存率未显示显著区别。结论:以亚砷酸为主的维持治疗体系,附加染色体异常总体上不影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预后,但是复杂染色体核型可能会降低患者的无复发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染色体核型 亚砷酸 临床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