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民身份理论视角下中国台湾青年国家认同的现状及其成因 被引量:2
1
作者 邓小冬 《台湾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2-71,共10页
现代国家认同是在公民身份的基础上形成的。公民身份理论可为理解中国台湾青年国家认同的现状及其成因提供一种有益的视角。从公民身份理论视角来看,当前中国台湾青年的“赞同性国家认同”与“归属性国家认同”都出现明显的扭曲与错位... 现代国家认同是在公民身份的基础上形成的。公民身份理论可为理解中国台湾青年国家认同的现状及其成因提供一种有益的视角。从公民身份理论视角来看,当前中国台湾青年的“赞同性国家认同”与“归属性国家认同”都出现明显的扭曲与错位。中国台湾青年所拥有的公民身份是其国家认同形成的重要依据。中国台湾青年所拥有的“中国台湾公民身份”本属于亚国家层次的公民身份,但“台独”势力通过构建公民身份制度与公民身份教育有意识地将这一公民身份建构成“国家层次”的公民身份,再加上中国台湾青年自身的公民身份实践,导致多数中国台湾青年以“中国台湾认同”作为自己的国家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身份理论 中国台湾青年 国家认同
原文传递
台湾当局“去中国化”政策变迁研究——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邓小冬 《台湾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7-56,共10页
自李登辉推行伊始,岛内“去中国化”政策就处在不断的变迁之中。但现有研究多集中于某一时期或者某一面向的“去中国化”现象进行分析,忽视了对这一政策变迁的分析。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环境、制度、行动者的分析框架,“去中国化”政策... 自李登辉推行伊始,岛内“去中国化”政策就处在不断的变迁之中。但现有研究多集中于某一时期或者某一面向的“去中国化”现象进行分析,忽视了对这一政策变迁的分析。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环境、制度、行动者的分析框架,“去中国化”政策的形成与存在时间序列关系的两蒋时期推行压制台湾本土文化的政策、政治转型开启后“本土化”成为制度变革的一个选项、李登辉的上台执政等三个因素有关。“去中国化”政策变迁的动力是台湾民众“国家认同”的异化、政策变迁的模式以强制性变迁为主但又融合了诱致性因素、政策变迁的路径属于渐进性变迁路径。此外,由于“退出成本”、“学习效应”、“协调效应”与“适应性预期”等因素的存在,使得“去中国化”政策变迁具有路径依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制度主义 台湾当局 “去中国化” 政策变迁
原文传递
社会承认与“台湾主体意识”的认同 被引量:3
3
作者 邓小冬 沈惠平 《台湾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6-36,共11页
“台湾主体意识”的生成是宏观结构与微观行动者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研究主要从人为建构、外部环境或者两者相结合等角度来探讨其生成原因,虽然已将宏观结构与微观行动者两个维度相结合,但在微观行动者因素的分析上侧重于政治精英的视... “台湾主体意识”的生成是宏观结构与微观行动者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研究主要从人为建构、外部环境或者两者相结合等角度来探讨其生成原因,虽然已将宏观结构与微观行动者两个维度相结合,但在微观行动者因素的分析上侧重于政治精英的视角,较少关注同样作为行动者的台湾民众内在心理机制的分析,对于台湾民众出于何种“需要”而认同“台湾主体意识”这一问题缺乏理论性的解释。事实上,“台湾主体意识”可分为“作为政治理念的台湾主体意识”与“作为社会心理的台湾主体意识”两个层面。从承认理论的视角而言,社会承认的需要是台湾民众认同“台湾主体意识”的重要心理动机,日据时期与国民党威权统治时期台湾民众所遭受的实质侵犯以及想象出来的祖国大陆会损害其人身安全、政治经济权利的错误认知,导致他们在追求社会承认上更加执着。台湾民众之所以选择“台湾主体意识”作为实现其社会承认诉求的路径,则与“台湾主体意识”本身的性质、“台湾主体意识”与既有观念的一致性程度、“台湾主体意识”传播过程中行为体之间的关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主体意识” 承认 心理动机
原文传递
全职引进台湾教师教学效果与影响因素:基于1007份调查问卷 被引量:1
4
作者 邓启明 黄运城 《台湾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7-63,共7页
台湾教师在教育背景、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教学经验等方面与大陆有很大差别。近年来,大陆部分院校逐步引进台湾全职教师,给高校发展注入新鲜血液。本文采用网络调查和现场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以东南沿海高等院校曾接受台湾全职教师... 台湾教师在教育背景、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教学经验等方面与大陆有很大差别。近年来,大陆部分院校逐步引进台湾全职教师,给高校发展注入新鲜血液。本文采用网络调查和现场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以东南沿海高等院校曾接受台湾全职教师授课的大学生为主体,进行较全面调查与统计分析,初步了解台湾全职教师的教学效果及其基本特征与影响因素,以冀对更好辅导和提升台湾全职教师教学效果、做好台湾优秀教师引进与配套工作提供理论和政策参考,进而促进两岸关系发展、人才交流和经济社会融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全职教师 引进 教学效果 影响因素 融合发展
原文传递
积极贯彻落实"26条措施"深化甬台融合发展
5
作者 许义平 《台湾工作通讯》 2019年第12期23-24,共2页
2018年,为贯彻落实“31条措施”和浙江省“76条实施意见”,宁波市出台“80条惠台措施”。近期,国务院台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又联合出台进一步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26条措施”。对此,宁波市台办深刻认识到落实落细惠台措施对于服... 2018年,为贯彻落实“31条措施”和浙江省“76条实施意见”,宁波市出台“80条惠台措施”。近期,国务院台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又联合出台进一步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26条措施”。对此,宁波市台办深刻认识到落实落细惠台措施对于服务中央对台工作大局、促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有着特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务院台办 国家发展改革委 深刻认识 对台工作 贯彻落实 落细 经济社会融合 两岸
原文传递
“惠台80条”助推甬台经济文化交流合作
6
作者 许义平 《两岸关系》 2019年第6期15-18,共4页
2018年6月,宁波市结合当地实际,率先在浙江省制定出台旨在贯彻落实'31条措施'的《关于进一步深化甬台经济社会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简称'惠台80条')。如今,'惠台80条'出台已有1年,台商投资宁波意愿明显增... 2018年6月,宁波市结合当地实际,率先在浙江省制定出台旨在贯彻落实'31条措施'的《关于进一步深化甬台经济社会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简称'惠台80条')。如今,'惠台80条'出台已有1年,台商投资宁波意愿明显增强,在甬台胞台企的获得感明显提高。一、台胞来甬投资的意愿更高宁波是台商在大陆投资的重要集聚地。目前,已有11家台湾制造业百强企业和45家台湾上市公司在宁波落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大学生 宁波海关 交流合作
原文传递
台湾海峡垃圾污染的两岸合作防控研究
7
作者 邓启明 曾雯 冷洁 《闽台关系研究》 2020年第2期60-69,共10页
近年来海洋垃圾成为影响和破坏台湾海峡生态环境的主要污染物,给海洋生物和人类活动带来严重影响与危害,海峡两岸合作防控海洋垃圾污染亟待深化。台湾海峡垃圾污染主要源于岸上与海上生产、生活垃圾的排放,加强陆源入海排污口监控、实... 近年来海洋垃圾成为影响和破坏台湾海峡生态环境的主要污染物,给海洋生物和人类活动带来严重影响与危害,海峡两岸合作防控海洋垃圾污染亟待深化。台湾海峡垃圾污染主要源于岸上与海上生产、生活垃圾的排放,加强陆源入海排污口监控、实施海洋垃圾的合理收集与处置至关重要。新形势下,要统一认识,共同推进海洋环保的宣传普及与教育;扎实行动,严格管控工农业生产和生活垃圾排放;扩大保障,确保海峡两岸污染治理的技术和资金;加强互信,积极探讨海洋垃圾污染合作治理方式;试验示范,完善海洋垃圾污染合作防控协调机制,以带动和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与海峡两岸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垃圾 污染防控 台湾海峡 海峡两岸
下载PDF
大陆台资企业转型升级风险 被引量:5
8
作者 伍湘陵 邓启明 《台湾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3-40,共8页
大陆台资企业转型升级已成趋势,但相关风险也随之而来。尤其是在全球多边经贸体制被削弱,经济增长趋缓的大环境下,这些风险更为明显。其中不仅有企业内部管理不当或外部环境直接引发的企业层面风险,同时还有因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间接引... 大陆台资企业转型升级已成趋势,但相关风险也随之而来。尤其是在全球多边经贸体制被削弱,经济增长趋缓的大环境下,这些风险更为明显。其中不仅有企业内部管理不当或外部环境直接引发的企业层面风险,同时还有因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间接引发的产业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风险。本文试图从企业、产业、区域三个层面分析台资企业转型升级中可能产生的风险,以期为大陆台资企业及各地区政策制定者更有效地预防和管控风险,促进台资企业完成转型升级提供一定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资企业 转型升级 风险管控
原文传递
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下宁波台资企业创新发展新路径
9
作者 张乐 《台湾工作通讯》 2023年第1期18-19,共2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到,要继续“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自2018年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一路蹄疾步稳。得益于这一利好,甬台两地产业合作进入了“快车道”,跑...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到,要继续“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自2018年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一路蹄疾步稳。得益于这一利好,甬台两地产业合作进入了“快车道”,跑出了“加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一体化 区域协调发展 长江经济带 利好 京津冀协同发展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 发展新路径 台资企业
原文传递
“台湾主体意识”的生成原因及其应对——基于共识动员理论的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邓小冬 《现代台湾研究》 2021年第5期35-40,共6页
"台湾主体意识"对两岸关系发展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从共识动员理论视角看,"台湾主体意识"形成是政治结构、资源动员、架构叙事等三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政治结构主要指岛内因素、两岸因素、国际因素等宏观政治... "台湾主体意识"对两岸关系发展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从共识动员理论视角看,"台湾主体意识"形成是政治结构、资源动员、架构叙事等三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政治结构主要指岛内因素、两岸因素、国际因素等宏观政治环境的影响;资源动员涉及台湾民众被承认的需要这一心理资源与政治精英所掌握的权力资源;架构叙事则是指"台独"势力为动员台湾民众认同"台湾主体意识"所构建的话语架构。针对这一情况,可从增强祖国大陆对台湾民众吸引力与说服力、保障台湾民众各项基本权利、做好对台宣传工作等三个方面入手,有效应对"台湾主体意识"的消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主体意识” 共识动员理论 两岸关系 台湾政治
原文传递
试析当前台湾地区的“反中”民粹主义思潮
11
作者 邓小冬 《台湾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8-67,共10页
当前台湾地区的“反中”民粹主义思潮是一种由“台独”分子的“反中”政策所主导的,在部分台湾民众中流行较广、影响较大的一种非理性、极端的排斥中国大陆的思想倾向。它具有对大陆的制度与意识形态充满偏见与反感、对大陆的对台行动... 当前台湾地区的“反中”民粹主义思潮是一种由“台独”分子的“反中”政策所主导的,在部分台湾民众中流行较广、影响较大的一种非理性、极端的排斥中国大陆的思想倾向。它具有对大陆的制度与意识形态充满偏见与反感、对大陆的对台行动与政策普遍持怀疑或反对态度、两岸关系中的一些小纠纷常常会引发台湾地区社会“反中”民粹情绪的爆发等三个主要意涵。经济上的相对剥夺感、身份认同的异化是“反中”民粹主义形成的社会心理因素,“台独”势力的煽动是其形成的决定性因素。同时,网络新媒体助推了“反中”民粹主义的兴起与扩散。这股“反中”社会思潮不仅冲击了岛内政党政治格局,还给台湾地区政治生态以及两岸关系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中”民粹主义 社会思潮 身份认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