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戒烟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临床症状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9
1
作者 宋欢欢 郑洪飞 +2 位作者 邢志俐 何权瀛 张庆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85-387,共3页
目的探讨戒烟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对77例目前吸烟的COPD患者进行随机分组:一组除常规治疗外给予戒烟干预(即戒烟组),一组给予常规治疗(即吸烟组)。对所有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及临床症状综合评分,至9个月观察... 目的探讨戒烟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对77例目前吸烟的COPD患者进行随机分组:一组除常规治疗外给予戒烟干预(即戒烟组),一组给予常规治疗(即吸烟组)。对所有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及临床症状综合评分,至9个月观察期结束再次进行临床症状评分,并统计观察期内急性加重次数。结果戒烟组戒烟9个月后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综合评分较初始值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吸烟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戒烟组观察期内急性加重次数较入选前9个月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组自身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戒烟能够改善COPD患者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减少其急性加重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吸烟 临床症状
下载PDF
甲型H1N1流感患者并发肺炎的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赵志伟 张庆 +4 位作者 邢志俐 张勃 郑洪飞 孙立新 何权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70-772,共3页
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感患者并发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将承德地区2009年9—12月全部确诊为新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集中免费收治于传染病医院,共206例,确诊依据符合卫生部办公厅印发的《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第三版)》,所有患者咽拭rt... 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感患者并发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将承德地区2009年9—12月全部确诊为新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集中免费收治于传染病医院,共206例,确诊依据符合卫生部办公厅印发的《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第三版)》,所有患者咽拭rt-PCR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承德市卫生局统一抽调医护人员给予诊治,诊治过程严格按照诊疗方案进行并记录。按就诊最终的影像学表现将患者分为肺炎组和非肺炎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肺炎组中0~5岁、≥45岁、有基础疾病、首发症状有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发病到就诊>48 h、职业为学龄前、农民、无业及离退休和其他职业的患者比例高于非肺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因素为易患肺炎的可能危险因素;对可能危险因素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0~5岁〔OR=6.120,95%CI(1.776,21.088)〕、有基础疾病〔OR=11.188,95%CI(2.021,61.935)〕、首发症状有咳痰〔OR=5.263,95%CI(2.042,13.562)〕、发病到就诊>48 h〔OR=22.873,95%CI(6.110,85.631)〕是甲型H1N1流感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 0~5岁、有基础疾病、首发症状有咳痰、发病到就诊>48 h的甲型H1N1流感患者易患肺炎,在未来甲型流感大流行期间对具有以上危险因素的患者应给予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感冒 流感病毒A型 H1N1亚型 肺炎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绞股蓝总皂甙对肝HepG2细胞三酰甘油代谢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建萍 任新生 +2 位作者 李青 孙中华 郭再玉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98-601,共4页
目的探讨绞股蓝总皂甙(GPs)对培养肝HepG2细胞三酰甘油(TG)代谢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HepG2细胞为模型细胞,加入GPs进行孵育,观察其对细胞内TG的影响,并采用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分析脂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基因,包括乙酰辅酶A羧化酶(ACAC)... 目的探讨绞股蓝总皂甙(GPs)对培养肝HepG2细胞三酰甘油(TG)代谢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HepG2细胞为模型细胞,加入GPs进行孵育,观察其对细胞内TG的影响,并采用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分析脂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基因,包括乙酰辅酶A羧化酶(ACAC)A、ACACB、脂肪酸合成酶(FASN)、乙酰辅酶A乙酰转移酶(ACAT1)、棕榈酰辅酶A氧化酶(ACOX1)及肉碱脂酰转移酶(CPT)1、2。并进一步在细胞水平干扰关键酶基因,验证其对TG代谢的影响。结果 GPs可显著降低HepG2细胞的TG水平,发现GPs可显著抑制FASN基因的表达及其在较高水平下促进CPT1基因的表达,其蛋白水平的表达改变与基因表达一致。在细胞水平瞬时干扰FASN的表达,在干扰FASN后,GPs降低TG的幅度显著减少,提示GPs主要通过抑制FASN起作用。结论 GPs可减少肝HepG2细胞内TG水平,其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FASN的表达而抑制脂肪酸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绞股蓝总皂甙 甘油三酯类 脂肪酸合成酶复合物 肉碱脂酰转移酶
下载PDF
血液净化在危重病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纪明锁 任新生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10年第2期152-154,共3页
血液净化可以清除内源和(或)外源性病毒及毒素,调节内环境稳态,无论从理论上或适应证上都可以弱化炎性反应、调节免疫状态、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增强氧合作用、提高营养治疗空间、支持多器官功能,从而达到维持生命的目的。连续性血... 血液净化可以清除内源和(或)外源性病毒及毒素,调节内环境稳态,无论从理论上或适应证上都可以弱化炎性反应、调节免疫状态、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增强氧合作用、提高营养治疗空间、支持多器官功能,从而达到维持生命的目的。连续性血液净化(CBP)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脓毒症(sep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性血液净化 高营养治疗 应用 危重病 血管内皮功能 内环境稳态 多器官功能 炎性反应
下载PDF
氟比洛芬酯对严重多发伤术后镇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一旻 刘晓蓉 +3 位作者 刘云冬 赵春香 郑志芳 陈君兰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622-623,共2页
①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用于严重多发伤术后镇痛有无相关获益。②方法对117例急诊全麻手术后的严重多发伤患者随机分组为芬太尼组和氟比洛芬酯复合小剂量芬太尼组,对比两组患者一般情况、病情、以及术后呼吸、意识恢复时间、拔管时间、芬... ①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用于严重多发伤术后镇痛有无相关获益。②方法对117例急诊全麻手术后的严重多发伤患者随机分组为芬太尼组和氟比洛芬酯复合小剂量芬太尼组,对比两组患者一般情况、病情、以及术后呼吸、意识恢复时间、拔管时间、芬太尼副作用发生率和用量。③结果在维持相同镇痛效果前提下,氟比洛芬酯复合小剂量芬太尼组术后呼吸意识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芬太尼组,芬太尼副作用发生率和用量减少。④结论严重多发伤术后应用氟比洛芬酯镇痛可减少芬太尼用量,利于病情观察和尽早脱机拔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比洛芬酯 严重多发伤 芬太尼 镇痛
下载PDF
气囊上冲洗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纪明锁 任新生 +1 位作者 徐杰 闫彤 《河北医药》 CAS 2009年第21期2894-2895,共2页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气囊上冲洗在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临床价值。方法将60例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A组):常规吸痰,对气囊滞留物不做处理;囊上吸引组(B组):对气囊滞留物进行吸引,8h1次;记录2组患者3、6...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气囊上冲洗在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临床价值。方法将60例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A组):常规吸痰,对气囊滞留物不做处理;囊上吸引组(B组):对气囊滞留物进行吸引,8h1次;记录2组患者3、6、9、12、15d气管切开气囊上和气囊下滞留物的细菌培养结果,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例数,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B组细菌量明显少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6、9d后,A组发生VAP的例数为4、6、9例,B组为0、1、2例。B组VAP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气囊上冲洗可预防和减少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切开术 肺炎 呼吸机相关性 气囊上冲洗
下载PDF
临床初期预测甲型H1N1流感肺炎方法的探讨
7
作者 赵志伟 张庆 +4 位作者 邢志俐 张勃 郑洪飞 孙立新 何权瀛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044-1047,共4页
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感流行期间门诊医师在临床初期预测易患流感肺炎患者的方法。方法:将承德地区2009年9月-12月全部确诊为新型甲型H1N1流感的206例患者集中免费收治于传染病医院,确诊依据符合卫生部办公厅印发的《甲型H1N1流感诊... 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感流行期间门诊医师在临床初期预测易患流感肺炎患者的方法。方法:将承德地区2009年9月-12月全部确诊为新型甲型H1N1流感的206例患者集中免费收治于传染病医院,确诊依据符合卫生部办公厅印发的《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第三版)》,对以上病例就诊初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最终的影像学表现将患者分为肺炎组(51例)和非肺炎组(155例),对2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辅助检查进行对照研究,通过单因素筛选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易患肺炎的危险因素;拟定预测甲型H1N1流感肺炎的评分系统并进行拟合优度检验。结果:将2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首发症状有咳痰(OR=3.537,95%CI=1.016~12_311)、发病到就诊时间〉48h(0R=19.525,95%C/=4.576~83.309)、乳酸脱氢酶〉250U/L(OR=16.717.95%C/=5.484~34.417)、钾离子〈3.5IBm01/L(OR=7.332.95%C/=1.763~49.709)、谷草转氨酶〉40U/L(OR=3.809,95%C1=1.008—12.460)、存在慢性肺部疾病(OR=61.003,95%CI=5.484。34.417)是甲型川N1流感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5);接收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65(95%CI=0.939~0.992,P〈0.001):根据以上危险因素制定预测评分系统并分级(低危0-2分、中危3—4分、高危5-6分、极高危7分)与实际肺炎病例吻合度良好,判定系数R2=0.916,P=0.043。结论:未来甲型流感流行期间,相关科室门诊医师可以通过患者首发症状情况、发病到就诊时间、乳酸脱氢酶数值、钾离子和谷草转氨酶数值、基础疾病情况进行综合评分从而预测易患肺炎的甲型流感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H1N1流感 肺炎 危险因素 预测评分
下载PDF
丹参强化肠内营养对大鼠多器官功能障碍保护作用的研究
8
作者 刘晓蓉 徐杰 +1 位作者 任新生 王静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34-236,238,共4页
目的:观察丹参强化的EN制剂对内毒素诱导S-MODS模型大鼠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大鼠内毒素S-MODS模型。将7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模型组(20只)、能全素组(20只)和丹参组(20只),实验周期为12 d。实验第1天起正常组... 目的:观察丹参强化的EN制剂对内毒素诱导S-MODS模型大鼠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大鼠内毒素S-MODS模型。将7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模型组(20只)、能全素组(20只)和丹参组(20只),实验周期为12 d。实验第1天起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正常喂养加等渗盐水灌胃,能全素组和丹参组用能全素和丹参EN制剂灌胃。第4天正常组经鼠尾静脉注射等渗盐水1 mL/kg,其他三组经相同部位注射内毒素3mg/kg。第11天停止灌胃。分别于静脉注射内毒素前24 h、后24 h和第9天检测血小板计数。静脉注射内毒素后第9天,检测生化指标和细胞因子水平,同时送检肝、肾、肺和小肠组织病理。结果:大鼠内毒素造模成功。静脉注射内毒素后第9天与注射后24 h相比,丹参组大鼠症状改善,血小板计数恢复,促炎细胞因子IL-6、IL-1β和TNF-α的浓度明显低于模型组和能全素组(P<0.05)。病理观察发现,丹参组大鼠肝、肾、肺和小肠组织损害较其他组轻。结论:丹参强化的EN制剂能保护肠黏膜,减轻S-MODS大鼠全身炎症反应及肝、肾、肺和小肠的损害,降低促炎反应的细胞因子,抑制脓毒症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 丹参肠内营养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细胞因子
下载PDF
左卡尼汀对多脏器功能不全心脏损害的治疗作用
9
作者 王一旻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9年第22期5338-5339,共2页
目的:观察外源性左卡尼汀(L-carnitine L-CN)对多脏器功能不全(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致心脏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2例存在心脏损害的MODS患者随机分为左卡尼汀组和对照组,两组基础治疗相同,左卡尼汀组(n=41)予... 目的:观察外源性左卡尼汀(L-carnitine L-CN)对多脏器功能不全(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致心脏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2例存在心脏损害的MODS患者随机分为左卡尼汀组和对照组,两组基础治疗相同,左卡尼汀组(n=41)予以左卡尼汀静脉输注,治疗7 d后观察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8%,对照组总有效率58.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卡尼汀对MODS心脏损害的疗效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器官功能衰竭/药物疗法 心脏病/并发症 肉碱/治疗应用 人类
原文传递
血必净注射液对S-MODS大鼠肠粘膜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10
作者 徐杰 胡春梅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13年第6期458-459,共2页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S-MODS大鼠肠粘膜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WISTAR雄性大鼠45只随机分为正常组(A组)、模型组(B组)、血必净治疗组(C组)各15只。B组和C组经鼠尾静脉注射内毒素5 mg/(ml·kg)(生理盐水溶解),A组经鼠尾静脉...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S-MODS大鼠肠粘膜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WISTAR雄性大鼠45只随机分为正常组(A组)、模型组(B组)、血必净治疗组(C组)各15只。B组和C组经鼠尾静脉注射内毒素5 mg/(ml·kg)(生理盐水溶解),A组经鼠尾静脉注射同等剂量生理盐水。1 h后C组给予血必净注射液4ml/kg,1次/d,共3 d;A、B组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分别于静脉注射内毒素前、制模后(静脉注射内毒素1 h)和使用血必净后72 h后经内眦静脉取血1 ml检测血常规、血清生化指标(AST,BUN,Cr,CK-MB,CPR)。于注射内毒素前、后1 h和72 h点有效活杀检测的大鼠,开腹取距回盲瓣5 cm处近端2 cm的小肠,10%福尔马林固定后送检,石蜡包埋后切片,光镜下观测肠粘膜病变,原位末端缺口标记法(TUNEL)检测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结果:肠黏膜结构破坏明显,肠黏膜细胞凋亡升高,可发现许多典型凋亡的上皮细胞,凋亡指数达(30.82±6.34)%。血必净治疗72 h后,凋亡指数为(14.91±5.40)%,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血必净治疗后肠粘膜上皮细胞凋亡能明显降低,肠粘膜组织损害减轻。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具有减少S-MODS大鼠肠粘膜上皮细胞凋亡,保护肠粘膜上皮细胞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必净 S-MODS大鼠 肠粘膜 凋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