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多卡因与罗哌卡因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头颈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6
1
作者 李凌超 李东白 +2 位作者 郑鑫 汪至勇 吴艳盈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36-40,46,共6页
目的比较利多卡因与罗哌卡因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 ganglion block,SGB)治疗头颈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69例头颈部PHN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口服药物... 目的比较利多卡因与罗哌卡因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 ganglion block,SGB)治疗头颈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69例头颈部PHN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口服药物联合超声引导SGB治疗。其中82例使用1%利多卡因4 mL(利多卡因组),87例使用0.2%罗哌卡因4 mL(罗哌卡因组)进行超声引导SGB。两组患者口服药物相同。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周、1个月和3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VAS和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1周、1个月和3个月的VAS和S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罗哌卡因组治疗后1周、1个月和3个月的VAS和SAS评分均低于利多卡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罗哌卡因行超声引导SGB治疗头颈部PHN安全、有效,且疗效优于利多卡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多卡因 罗哌卡因 星状神经节阻滞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下载PDF
大鼠脊髓背角胶状质神经元去极化反跳参与大鼠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凌超 朱梦叶 +1 位作者 吴艳盈 张达颖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575-580,共6页
目的:探索脊髓背角胶状质(substantia gelatinosa,SG)神经元去极化反跳的电生理特性,进一步阐明疼痛的脊髓调控机理,为慢性疼痛疾病的治疗药物研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取4周龄雄性SD大鼠66只,随机分为3组(n=22):模型组(坐骨神经部分结扎... 目的:探索脊髓背角胶状质(substantia gelatinosa,SG)神经元去极化反跳的电生理特性,进一步阐明疼痛的脊髓调控机理,为慢性疼痛疾病的治疗药物研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取4周龄雄性SD大鼠66只,随机分为3组(n=22):模型组(坐骨神经部分结扎,PSNL)、假手术组(sham)和对照组(control)。测量三组大鼠机械痛阈,膜片钳记录去极化反跳等电生理特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模型组术后7~14d机械痛阈明显低于另外两组(P<0.05);(2)每组SG神经元均有50%以上出现去极化反跳现象,而且模型组去极化反跳出现的概率明显高于另外两组(P<0.05);(3)模型组SG神经元的动作电位阈值明显低于其他两组,输入阻抗和动作电位频率均高于另外两组(P<0.05)。结论:大鼠坐骨神经部分结扎术后去极化反跳现象增加,神经元兴奋性增高,出现机械痛敏,提示SG神经元去极化反跳可能参与慢性疼痛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极化反跳 慢性疼痛 脊髓背角胶状质神经元 全细胞膜片钳记录
下载PDF
半植入式鞘内泵治疗慢性癌痛合并脊髓中央管扩张症1例
3
作者 何吉海 李东白 可雨奇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379-381,共3页
1临床资料患者,男,58岁。因“左侧胸痛2年”于2022年11月3日入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疼痛科。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痛,位于左侧季肋区,持续不缓解,伴胸背部疼痛,夜间及侧卧位疼痛明显,就诊于当地医院,胸部CT示左侧大量胸腔积液。
关键词 半植入式鞘内泵 慢性癌痛 脊髓中央管扩张症
下载PDF
连续硬膜外阻滞联合皮内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短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源 李东白 《中外医疗》 2022年第3期104-108,共5页
目的探究连续硬膜外阻滞联合皮内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短期疗效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该研究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6月该院收治的PHN患者共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A、B、C、D 4组,每组15例。D... 目的探究连续硬膜外阻滞联合皮内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短期疗效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该研究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6月该院收治的PHN患者共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A、B、C、D 4组,每组15例。D组患者直接予以口服药物治疗,其他患者按照不同分组分别进行连续硬膜外阻滞、皮内注射或二者联合治疗。对比4组疼痛情况、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生活质量得分评估(SF-36)、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C组在术后1天的静息及运动VAS评分低于A组和D组,棉签诱导VAS评分低于其他3组(P<0.05),术后1周及术后2周静息、运动及棉签诱导VAS评分低于B组和D组(P<0.05)。4组SF-36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比较,A组100%、B组87%、C组100%、D组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518,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A组33%、B组20%、C组13%、D组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00,P<0.05)。结论连续硬膜外阻滞联合皮内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能够显著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少且较为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带状疱疹 连续硬膜外阻滞 皮内注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