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比N还N”结构式的修辞学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周锦国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03年第2期63-66,共4页
本文对"S比N还N"结构式从修辞学方面进行了分析,指出其所用辞格的类型,有夸张、转品、比喻、反复、对比,是辞格的兼类现象;并进一步指出其修辞意义产生的机制:特有的语法结构式所赋予的修辞意义、同语反复形成的类型意义、名... 本文对"S比N还N"结构式从修辞学方面进行了分析,指出其所用辞格的类型,有夸张、转品、比喻、反复、对比,是辞格的兼类现象;并进一步指出其修辞意义产生的机制:特有的语法结构式所赋予的修辞意义、同语反复形成的类型意义、名词的无指性、比喻中的强喻结构所赋予的意义、话语者的主观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比N还N”结构 修辞学 语法结构 现代汉语 句法 辞格
下载PDF
谈现代汉语普通话动词的一种重叠形式 被引量:3
2
作者 周锦国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57-60,共4页
本文从近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语料调查入手,指出了现代汉语普通话动词(有部分形容词)中一种新的重叠形式:地一V一V式,推断其形成时期大约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进一步描写和分析了一V一V式的语法意义、语法功能和语用功能,指出其... 本文从近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语料调查入手,指出了现代汉语普通话动词(有部分形容词)中一种新的重叠形式:地一V一V式,推断其形成时期大约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进一步描写和分析了一V一V式的语法意义、语法功能和语用功能,指出其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突出的描写性特征,并说明了这种特征不可能用其他方式替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词重叠 语法意义 语法功能 入句功能 语用功能
下载PDF
九隆神话与图腾受孕机制 被引量:4
3
作者 何永福 《民族艺术研究》 2003年第3期29-33,47,共6页
九隆神话是云南最古老的神话之一,也是现存云南神话最早见于汉语文献记录者之一。不仅在文献典籍中,而且在云南民间口头传承中,九隆神话都有许多变异。九隆神话不仅是云南古代民族哀牢夷历史的记录,而且在以后的传承中也积淀着大量的云... 九隆神话是云南最古老的神话之一,也是现存云南神话最早见于汉语文献记录者之一。不仅在文献典籍中,而且在云南民间口头传承中,九隆神话都有许多变异。九隆神话不仅是云南古代民族哀牢夷历史的记录,而且在以后的传承中也积淀着大量的云南历史文化因素。本文从图腾受孕机制入手,分析了其中隐含的一些原始文化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隆神话 图腾受孕 图腾制度 婚姻制度
下载PDF
鲁迅小说的叙述者与美学风格
4
作者 秦晋滇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CAS 2003年第6期53-55,共3页
在鲁迅小说中 ,叙述者是作为事件的参与者加入到了事件的发展进程之中 ,他对所面临的正在发生的事件所独有的体验、感受和见解都是立足于自己个人的视角 ,并且这些体验、感受和见解都成为了小说所要表现的内容和对象 ,并进入了艺术审美... 在鲁迅小说中 ,叙述者是作为事件的参与者加入到了事件的发展进程之中 ,他对所面临的正在发生的事件所独有的体验、感受和见解都是立足于自己个人的视角 ,并且这些体验、感受和见解都成为了小说所要表现的内容和对象 ,并进入了艺术审美的领域。鲁迅使小说叙述者从外在的、非审美的自觉转向了内在的、审美的自觉 ,大大深化了审美表现力 ,从而超越出了传统审美的认识框架 ,从真正意义上从小说独立的审美品质出发去认识小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小说 叙述者 美学风格 中国 审美品质
下载PDF
外国文学教育新探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建华 张汝梅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CAS 2002年第2期47-49,共3页
针对外国文学课的阻碍和困感,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教学教改新思路的思考、尝试和运作:就地取材,以此强化学生刻苦研读的起码学风,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激活典型,洋为中用,诱发学生的独立思考,求异创新能力;重视考核内容、题... 针对外国文学课的阻碍和困感,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教学教改新思路的思考、尝试和运作:就地取材,以此强化学生刻苦研读的起码学风,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激活典型,洋为中用,诱发学生的独立思考,求异创新能力;重视考核内容、题型的配套改革,以此督促、检查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国文学 教学改革 新探
下载PDF
边地意识与民间精神——对《边疆文学》“新世纪力作”的一种解读
6
作者 李家琴 纳张元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CAS 2002年第5期72-77,共6页
由于横断山的阻隔,形成了云南封闭半封闭的地理环境,也因此而形成了人文环境中的意识横断,超稳态的文化结构,多民族杂居带来的文化融合,“慢半拍”的生活节奏和观念意识,形成了云南独特的边地生活和边地意识。“民间”不是专指传统农村... 由于横断山的阻隔,形成了云南封闭半封闭的地理环境,也因此而形成了人文环境中的意识横断,超稳态的文化结构,多民族杂居带来的文化融合,“慢半拍”的生活节奏和观念意识,形成了云南独特的边地生活和边地意识。“民间”不是专指传统农村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宗法社会,其意义也不在具体的创作题材和创作方法,“民间”所涵盖的意义要广泛得多,它是指一种非权力形态也非知识分子的精英文化形态的文化视界和空间,渗透在作家的写作立场、价值取向、审美风格等方面。从民间吸取生活理想与国家意志所提倡的理想不一样,民间的理想不是外在于现实生活的理想,它是同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乐观主义和对苦难的深刻理解联系在一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地意识 民间精神 《边缘文学》 创作题材 创作方法 审美 民间生态智慧
下载PDF
从白族本主神祗分类看本主崇拜心理的发生 被引量:1
7
作者 何永福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5期60-62,共3页
本主崇拜是在白族特定的文化环境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它不仅积淀了丰富的白族文化内容 ,也表现出白族特有的宗教意识。本文根据本主神祗不同的发展经历、不同的故事传说 。
关键词 本主崇拜 神祗分类 依赖心理 畏惧心理 本主观
下载PDF
南诏铁柱及其文化初探
8
作者 胡晓燕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CAS 2002年第2期15-20,共6页
南诏铁柱是南诏时期留下的著名文物,本文从铁柱的立柱情况以及与铁柱相关传说的考释出发,提出了铁柱已不仅仅作为崇德报功之物存在,还是白族人民对其它多种文化吸收、容纳和创新的历史见证。成都武侯建柱的传说与蜀汉文化的传入,儒、释... 南诏铁柱是南诏时期留下的著名文物,本文从铁柱的立柱情况以及与铁柱相关传说的考释出发,提出了铁柱已不仅仅作为崇德报功之物存在,还是白族人民对其它多种文化吸收、容纳和创新的历史见证。成都武侯建柱的传说与蜀汉文化的传入,儒、释、道三家思想的融会与大黑天神的创新,独具特色的白族本主文化以及白族自身发展的历史足迹等都印在了南诏铁柱的祭柱文化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诏铁柱 白族文化 研究
下载PDF
谈比喻的生成机制 被引量:1
9
作者 周锦国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30-31,共2页
比喻辞格具有永久的生命力 ,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那么它的生成机制是什么呢 ?本文试图从人类的联想思维机制、本体和喻体之间的无限丰富特征、人类寻求语言的新异性以及人类社会的不断演进等几个方面阐述比喻的生成机制。从而指出人们可... 比喻辞格具有永久的生命力 ,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那么它的生成机制是什么呢 ?本文试图从人类的联想思维机制、本体和喻体之间的无限丰富特征、人类寻求语言的新异性以及人类社会的不断演进等几个方面阐述比喻的生成机制。从而指出人们可以创造出无限多的与众不同的新异的比喻 ,比喻不会枯竭 ,它将与时俱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喻 生成机制 辞格 喻体 本体 联想思维
下载PDF
丑怪惊人能妩媚,断魂只有晓寒知——浅谈“怪诞”这一艺术表现方式的美学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饶峻姝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CAS 2003年第4期62-67,共6页
本文试图指出的是怪诞是一种具体的艺术表现方式,长期运用于人们的艺术创作中。进入二十世纪更多的和荒诞派艺术联系在一起,成为荒诞派戏剧、绘画、雕塑等的主要艺术表现方式而和“怪诞”并生并存。其实“荒诞”才是审美范畴,而“怪诞... 本文试图指出的是怪诞是一种具体的艺术表现方式,长期运用于人们的艺术创作中。进入二十世纪更多的和荒诞派艺术联系在一起,成为荒诞派戏剧、绘画、雕塑等的主要艺术表现方式而和“怪诞”并生并存。其实“荒诞”才是审美范畴,而“怪诞”作为一种艺术表现方式,因为和美、和艺术紧密联系而具有了特定的审美意蕴却没有形成独立的审美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表现方式 “怪诞” 审美形态 荒诞派戏剧 绘画 应用
下载PDF
《南诏德化碑》与先秦经典文学 被引量:1
11
作者 朱安女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1期143-146,共4页
《南诏德化碑》是研究南诏历史文化最重要的实物资料。本文从文学角度对《南诏德化碑》作者的创作动机,碑文与《左传》、《诗经》等先秦经典文学的对照,论述其受先秦文学影响的根源问题。
关键词 《南诏德化碑》 先秦文学 《左传》 《诗经》
下载PDF
文化的依存和心理的归依——彝族青年作家纳张元文学创作趋向浅论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朝举 邓家鲜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CAS 2004年第2期57-62,共6页
纳张元无论在文学创作的理念还是表达的方式上 ,都体现着文明与传统的习俗或是古老文化之间的对立、冲突和依存的关系。他的文学作品以一种民间情怀来阐释社会和人生 ,来表达他的民间情感 ,在这种以民间的智慧来观察、思考和阐释社会和... 纳张元无论在文学创作的理念还是表达的方式上 ,都体现着文明与传统的习俗或是古老文化之间的对立、冲突和依存的关系。他的文学作品以一种民间情怀来阐释社会和人生 ,来表达他的民间情感 ,在这种以民间的智慧来观察、思考和阐释社会和人生的文学写作之中 ,传达着他创作中矢志不渝的一种价值取向。纳张元在运用其作品为手段 ,艺术地揭示着他少年乃至青年都比较熟悉了的千里彝山的人群的生活本相 ,在思想与文化的冲突中来反映和表现着一种文化的感性与理性在实践中相统一的生存论。纳张元在充分地占有民族文化资源的同时 ,在描写中孤独地思索 ,在思想中孤独地叛逆其本民族的习俗文化和古老文化传统 ,但是 ,在他的作品的立意、角度和表达方式上 ,仍然体现着对现代文明的依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 青年作家 纳张元 文学创作 民族文化 习俗文化 心理学
下载PDF
菟丝附女萝——漫议当前文坛“大话”古典名著现象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怀仁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43-144,共2页
“大话”中国古典名著的现象,在当前文坛上时有发生,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这种寄生式的写作方式,极易造成对古典名著的歪曲和损害,也不利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关键词 大话 古典名著 改编
下载PDF
传统与现代的参差对照——从张爱玲《传奇》看其小说的二重性艺术特征
14
作者 邓家鲜 《云南电大学报》 2002年第3期24-28,共5页
张爱玲的小说在内容上对人性的揭示,在文学意象上的构建和叙事结构上表现了现代与传统的杂揉。其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在结构层面上的开放性和不确定性,呈现了浓烈的现代特征,同时,其部分作品又以稳定的传统的结构方式来体现故事的完整... 张爱玲的小说在内容上对人性的揭示,在文学意象上的构建和叙事结构上表现了现代与传统的杂揉。其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在结构层面上的开放性和不确定性,呈现了浓烈的现代特征,同时,其部分作品又以稳定的传统的结构方式来体现故事的完整性,作出那种我们称之为全知全能的叙述或主观的剖析,这种风格的二重性很大程度上源于她的生活经历和思想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传奇》 小说 艺术特征 现代性 传统性
下载PDF
试论弥沙盐井的开采对沙溪寺登街繁盛之重要影响
15
作者 李晋昆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CAS 2003年第4期1-4,共4页
本文从民俗学的角度对作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于2002年入选WMF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保护名录的沙溪寺登街的繁盛原因作探讨,指出弥沙盐井及其子井乔后盐井的开采促进了寺登街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从而在明代达到鼎盛,使寺登街形成独特... 本文从民俗学的角度对作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于2002年入选WMF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保护名录的沙溪寺登街的繁盛原因作探讨,指出弥沙盐井及其子井乔后盐井的开采促进了寺登街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从而在明代达到鼎盛,使寺登街形成独特的地域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沙盐井 开采 沙溪寺登街 地域文化 影响 建制 文化发展 经济发展
下载PDF
让精神更上一层楼——文学家崇尚自然的诗意人生
16
作者 赵淑琴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CAS 2002年第1期77-80,共4页
大自然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人类从来都把自然作为自己的精神载体。古代文学家多崇尚自然,他们认为从自然中能陶冶性情,抚慰人生,拯救灵魂,完善人格,从而让精神更上一层楼,让自己的人生更有诗意,本文即对文学家与自然之间的审美关系... 大自然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人类从来都把自然作为自己的精神载体。古代文学家多崇尚自然,他们认为从自然中能陶冶性情,抚慰人生,拯救灵魂,完善人格,从而让精神更上一层楼,让自己的人生更有诗意,本文即对文学家与自然之间的审美关系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关系 人与自然 文学家 人格 文学艺术 抒情 智慧
下载PDF
阿昌刀
17
作者 陈绍林 《大理文化》 2002年第4期44-45,共2页
雪亮的阿昌刀上 刻着月亮-- 天空的精灵 刻着星星-- 黑夜的眼睛 阿昌刀,也称户撒刀,是由居住在滇西南的阿昌族打制的,是阿昌族独具特色的手工产品.户撒刀,刀质制炼精纯,刀刃锋利、坚韧,素有"削铁如泥,吹发即断"的美称.
原文传递
柳永《雨霖铃》中“处”的特殊用法及语义
18
作者 杨云飞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5期39-40,共2页
“处”在唐、宋时期或表时间 ,或指处所。柳永《雨霖铃》中的两个“处” ,一个表时间 ,而另一个则是兼表时间与处所 ,是特定时空的统一体 ;它所表现出的正是中国古代先民时空和谐统一的哲学观念。
关键词 柳永 “处” 时间 空间 特定时空统一体
下载PDF
儒家德治思想简述
19
作者 茅维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CAS 2002年第5期85-87,共3页
我们要理解和把握“以德治国”思想的深刻内涵,就要了解中华民族的道德传统,了解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德治思想的主体内容,由孔子、孟子、荀子等到儒学家奠定思想基础和理论框架的德治思想,是一个内容完整、逻辑性强的思想体系。对儒... 我们要理解和把握“以德治国”思想的深刻内涵,就要了解中华民族的道德传统,了解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德治思想的主体内容,由孔子、孟子、荀子等到儒学家奠定思想基础和理论框架的德治思想,是一个内容完整、逻辑性强的思想体系。对儒家德治思想的认识和了解,对我们正在实施的“以德治国”方略有着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儒家 德治思想 以德治国 道德传统 以民为本 社会秩序
下载PDF
文化冲突与生存思考——世纪之交少数民族小说中的道德突围
20
作者 纳张元 何永福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6-48,共3页
社会转型、经济转轨 ,从新旧秩序的夹缝中向“中心”挺进的各少数民族的“觉醒者”们 ,无一例外地被置身于“义”和“利”的人生岔路口 ,这就是现代价值取向的谋利手段与传统道德规范的伦理观念之间的碰撞与冲突。当下的少数民族作家们... 社会转型、经济转轨 ,从新旧秩序的夹缝中向“中心”挺进的各少数民族的“觉醒者”们 ,无一例外地被置身于“义”和“利”的人生岔路口 ,这就是现代价值取向的谋利手段与传统道德规范的伦理观念之间的碰撞与冲突。当下的少数民族作家们正以形象化的方式 ,对文化冲突现象进行着一些新的诠释 ,同时还对那些世代相传的古老生存方式进行了深入的反省和思索 ,这其实是一次艰难的道德突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冲突 生存思考 道德突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