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腹腔镜辅助的内镜全层切除术治疗源于固有肌层的胃黏膜下肿瘤 被引量:115
1
作者 周平红 姚礼庆 +10 位作者 秦新裕 徐美东 钟芸诗 马丽黎 张轶群 陈巍峰 秦文政 胡健卫 蔡明琰 刘靖正 王萍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617-621,共5页
目的探讨无腹腔镜辅助的内镜全层切除术(EFR)治疗源于固有肌层的胃黏膜下肿瘤(SMT)的疗效和可行性。方法2007年7月至2009年8月经辅助检查和前期治疗明确诊断为起源于固有肌层的胃SMT患者20例,择期行全麻下EFR治疗:(1)黏膜下注... 目的探讨无腹腔镜辅助的内镜全层切除术(EFR)治疗源于固有肌层的胃黏膜下肿瘤(SMT)的疗效和可行性。方法2007年7月至2009年8月经辅助检查和前期治疗明确诊断为起源于固有肌层的胃SMT患者20例,择期行全麻下EFR治疗:(1)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预切开肿瘤周围黏膜和黏膜下层,显露肿瘤;(2)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技术沿肿瘤周围分离固有肌层至浆膜层;(3)应用Hook刀沿肿瘤边缘切开浆膜;(4)胃镜直视下应用Hook、IT刀或圈套器完整切除包括浆膜在内的肿瘤;(5)应用金属夹缝合胃创面。结果20例源于固有肌层的胃SMT中,病灶位于胃底9例、胃体11例。EFR成功切除所有病变,完整切除率为100%,未使用腹腔镜辅助;EFR时间为60—145min,平均85min。切除肿瘤最大直径1.8~3.5cm,平均2.6cm;病理诊断为问质瘤13例、平滑肌瘤4例、血管球瘤2例、神经鞘瘤1例。术后无一例出现胃出血、腹膜炎体征及腹腔脓肿,术后3d造影无一例造影剂外漏和胃排空障碍。住院天数3~8d,平均5.5d。术后随访1~12个月,平均7个月,无一例病变残留或复发。结论EFR治疗源于固有肌层的胃SMT是安全、有效的,可以切除更深的胃壁肿瘤,并提供准确的病理诊断资料,它的开展可进一步扩大内镜治疗的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外科手术 黏膜下肿瘤 内镜全层切除术
原文传递
内镜黏膜切除及黏膜下剥离术操作方法和技巧 被引量:76
2
作者 周平红 姚礼庆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8年第11期564-567,共4页
作为一种微创诊疗技术,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操作简便,并发症少,疗效可靠,目前广泛应用于消化道黏膜病变的诊断和治疗。由EMR发展而来的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 作为一种微创诊疗技术,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操作简便,并发症少,疗效可靠,目前广泛应用于消化道黏膜病变的诊断和治疗。由EMR发展而来的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可以对较大的消化道病变实行一次性完整剥离切除,提供完整的病理诊断资料,病变复发率也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切除术 剥离术 黏膜下 操作 消化道病变 黏膜病变 诊断资料 诊疗技术
原文传递
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内镜黏膜下挖除术治疗 被引量:76
3
作者 周平红 姚礼庆 +5 位作者 徐美东 陈巍峰 钟芸诗 马黎丽 张轶群 秦新裕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08年第10期3-5,9,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E)治疗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MT)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内镜发现的消化道SMT超声内镜检查后,应用头端弯曲的Hook刀进行ESE治疗:(1)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抬高病变,使病变与肌层相分离;(2)预切开病变周围黏膜;(3...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E)治疗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MT)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内镜发现的消化道SMT超声内镜检查后,应用头端弯曲的Hook刀进行ESE治疗:(1)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抬高病变,使病变与肌层相分离;(2)预切开病变周围黏膜;(3)剥离病变下方黏膜下层结缔组织,完整切除病变。结果:86例消化道SMT食管18例,胃34例,十二指肠5例,乙状结肠13例,直肠16例。超声内镜诊断62例病变位于黏膜下层,23例位于固有肌层,1例位于直肠腔外。病变最大直径0.5~3.2cm(平均1.9cm)。79例病变成功完成ESE治疗,ESE成功率91.9%(79/86)。ESE手术时间15~105min(平均45minl。2例ESE术中出现内镜难以控制的大出血,1例成功保守治疗,1例转开腹手术;所有病例未出现ESE术后出血。2例出现消化道穿孔,应用金属夹缝合成功,未转开腹手术;2例直肠类癌剥离深至肌层,出现皮下气肿,保守治疗好转。ESE穿孔发生率4.7%(4/86)。结论:ESE治疗消化道SMT安全、有效,可以完整切除消化道黏膜下层病变,提供完整的病理学诊断资料。对于来源于固有肌层肿瘤和腔外病变,应慎行ESE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下挖除术 内窥镜外科手术 黏膜下肿瘤 消化道
下载PDF
经口内镜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并发症及其防治探讨 被引量:53
4
作者 任重 钟芸诗 +5 位作者 周平红 徐美东 蔡明琰 李亮 时强 姚礼庆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615-618,共4页
目的探讨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并发症及其防治情况,为该手术的进一步开展提供经验指导。方法收集2010年8月至2011年7月采用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119例患者资料,总结术中、术后以及随访过程中并发症的发... 目的探讨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并发症及其防治情况,为该手术的进一步开展提供经验指导。方法收集2010年8月至2011年7月采用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119例患者资料,总结术中、术后以及随访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及治疗情况。结果术中并发症包括出血16.0%(19/119),黏膜层破损7.6%(9/119),皮下和纵隔气肿22.7%(27/119),气胸2.5%(3/119)。手术当晚并发症包括疼痛36.1%(43/119)、气胸5.9%(7/119)。术后并发症包括:气胸19.3%(23/119)、迟发性出血0.8%(1/119)、胸腔积液48.7%(58/119)、肺部少量炎症或节段性肺不张49.6%(59/119)、纵隔及皮下气肿63.9%(76/119)、隔下气体或气腹39.5%(47/119)。随访过程中并发症:黏膜层狭窄致进食困难1例和隧道开121裂口,食物蓄积1例。全组无一例与手术相关死亡病例,所有并发症经对症、保守治疗痊愈,无一例追加外科手术病例。结论POEM术的主要并发症是纵隔、皮下气肿,气胸,气腹,以及出血等,经对症保守治疗均可及时有效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失弛症 经口内镜肌切开术 并发症
原文传递
经口内镜下环形肌切开术治疗42例贲门失弛症 被引量:45
5
作者 周平红 蔡明琰 +5 位作者 姚礼庆 钟芸诗 任重 徐美东 陈巍峰 秦新裕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05-708,共4页
目的 探讨经口内镜下环形肌切开术(POEM)治疗贲门失弛症(AC)的疗效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1年3月42例确诊为Ac并接受POEM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POEM的主要步骤包括:食管黏膜层切开;分离黏膜下层,建立黏膜下“隧... 目的 探讨经口内镜下环形肌切开术(POEM)治疗贲门失弛症(AC)的疗效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1年3月42例确诊为Ac并接受POEM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POEM的主要步骤包括:食管黏膜层切开;分离黏膜下层,建立黏膜下“隧道”;胃镜直视下切开环形肌:金属夹关闭黏膜层切口。结果42例患者平均年龄43.9(10~70)岁,病程3个月至50年。全组患者均顺利完成POEM术,手术时间(68.5±25.5)min,黏膜下隧道长度(10.5±1.5)cm,环形肌切开长度(9.5±2.5)cm,无一例出现与POEM相关的严重并发症。术后中位随访时间2.5(1-6)个月.41例吞咽困难明显得到解除:1例术后15d出现进食困难及呕吐,胃镜检查发现黏膜下窦道形成.行内镜下窦道切开。结论作为一种新的微创治疗方法,POEM治疗Ac短期疗效肯定,可以迅速解除AC患者吞咽困难.但其长期疗效及远期并发症仍有待随访和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吞咽障碍 食管失弛症 内镜 治疗
原文传递
急性结直肠梗阻内镜下金属支架引流术的操作要点和疗效评价 被引量:39
6
作者 姚礼庆 钟芸诗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7-59,共3页
急性结直肠梗阻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急诊,15%~20%的结直肠癌以急性肠梗阻为首发症状,传统的治疗观念是急诊手术,剖腹探查解除梗阻和结肠造瘘。随着结肠镜技术的发展,内镜下金属支架引流术已成为了治疗急性结直肠梗阻的首选方法。
关键词 急性结直肠梗阻 支架引流术 疗效评价 金属 内镜 操作 急诊手术 急性肠梗阻
原文传递
内镜全层切除术后胃壁缺损的金属夹联合尼龙绳间断缝合术 被引量:36
7
作者 钟芸诗 时强 +4 位作者 姚礼庆 周平红 徐美东 马丽黎 陈涛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280-284,共5页
目的探讨金属夹联合尼龙绳间断缝合术修补内镜下全层切除术(EFR)治疗后胃壁缺损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10月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行金属夹联合尼龙绳间断缝合术修补EFR治疗后胃壁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其... 目的探讨金属夹联合尼龙绳间断缝合术修补内镜下全层切除术(EFR)治疗后胃壁缺损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10月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行金属夹联合尼龙绳间断缝合术修补EFR治疗后胃壁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其可行性、安全性和疗效。结果共计14例患者.中位年龄49(32-63)岁。病变位于胃体5例,胃底8例,胃窦与胃体交界l例。病变大小为0.6~3.0cm。应用金属夹联合尼龙绳间断缝合术修补成功率100%(14/14),内镜下修补中位用时12(8-201min,无中转外科手术或腹腔镜手术病例。4例于治疗后1d出现腹部胀痛或隐痛.体温升高.其中2例经B超提示腹腔有少量积液,给予穿刺引流;4例均继续半卧位,持续胃肠减压和抗感染治疗1~3d后好转出院。术后14例均获随访,中位随访时间3(1~8)个月,2例创面金属夹和尼龙绳残留.给予内镜下异物钳取出,创面愈合好。结论金属夹联合尼龙绳间断缝合术修补EFR治疗后胃壁缺损安全而有效,可以成为临床上消化道缺损内镜下修复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下肿瘤 内镜下全层切除术 金属夹 尼龙绳
原文传递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疗效 被引量:35
8
作者 王小云 徐美东 +5 位作者 姚礼庆 周平红 钟芸诗 张轶群 陈巍峰 马丽黎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862-866,共5页
目的探讨直径〉2em的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的病理特点,评估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结直肠LS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至2011年4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151例结直肠LST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内镜下... 目的探讨直径〉2em的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的病理特点,评估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结直肠LS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至2011年4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151例结直肠LST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内镜下表面形态将151例LST进行分型,统计各型LST的部位、大小、形态特征,然后对LST的临床病理特点以及ESD治疗的切除率、手术时问、并发症和复发情况进行分析。采用K系数检验分析LST亚型一致性。结果151例患者中,结直肠LST分布依次为:直肠58例、升结肠47例、盲肠15例、横结肠14例、乙状结肠13例、降结肠4例。病变直径为(3.4±1.2)em。颗粒型结直肠LST105例,其中结节混合型75例,颗粒均一型30例;非颗粒型结直肠LST46例,其中扁平隆起型31例,假凹陷型15例。两型分型一致系数K为0.87,四亚型分型一致系数K为0.80。腺瘤伴有低级别瘤变96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44例、黏膜下癌11例。腺瘤中管状绒毛状腺瘤58例、管状腺瘤33例、绒毛状腺瘤3例、锯齿状腺瘤2例。整块切除率为98.01%(148/151),完整切除率为94.70%(143/151),完整治愈切除率为90.73%(137/151)。手术时间为(52±31)min,ESD术后出血发生率为3.97%(6/151),穿孔发生率为3.31%(5/151)。平均随访时间为28.6个月,复发率为0.66%(1/151)。结论直径〉2cm的结直肠LST病变存在较高的恶变潜能。ESD治疗LST病变整块切除率高,复发率较低,是结直肠LST病变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侧向发育型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临床病理特点
原文传递
内镜黏膜下挖除术治疗食管固有肌层肿瘤 被引量:32
9
作者 钟芸诗 时强 +6 位作者 姚礼庆 周平红 徐美东 陈巍峰 李全林 蔡贤黎 王萍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545-548,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SE)治疗食管固有肌层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27例行ESE治疗的食管固有肌层肿瘤患者的资料,评价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疗效。结果27例患者共29个病灶,病变直径0.5—3.0c...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SE)治疗食管固有肌层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27例行ESE治疗的食管固有肌层肿瘤患者的资料,评价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疗效。结果27例患者共29个病灶,病变直径0.5—3.0cm,平均(1.25±0.70)cm。切除率96.3%(26/27),1例患者中转手术治疗。中位手术时间74(30~120)min。术后病理诊断平滑肌瘤26例,间质瘤1例。2例术中穿孔伴气胸,金属夹夹闭创面后予胸腔闭式引流,未行开胸手术修补。中位随访时间12(3~27)个月,未见复发病例。结论对于直径小于3.0cm、腔内生长为主的食管固有肌层肿瘤,ESE治疗具有安全、有效的特点,并可提供完整的病理学诊断资料,进一步扩大了内镜治疗的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 固有肌层 内镜黏膜下挖除术
原文传递
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内镜微创切除新技术的开展及评价 被引量:32
10
作者 周平红 张轶群 姚礼庆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5期406-410,共5页
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ubmucosal tumor,SMT)泛指一类来源于黏膜以下的消化道病变。内镜和超声内镜检查均无法定性诊断.长期随访会造成患者的巨大负担。我国学者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发展的基础上,大胆尝试内镜切除消化道黏膜下肿瘤.... 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ubmucosal tumor,SMT)泛指一类来源于黏膜以下的消化道病变。内镜和超声内镜检查均无法定性诊断.长期随访会造成患者的巨大负担。我国学者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发展的基础上,大胆尝试内镜切除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既能得到正确的诊断,又能起到治疗的目的.本文就各种内镜下切除消化道SMT的指征、方法以及疗效等作出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下肿瘤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原文传递
早期胃癌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指征及评价 被引量:29
11
作者 姚礼庆 钟芸诗 时强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56-659,共4页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是一种内镜下整块切除病变黏膜的治疗方法,已经成为早期胃癌的治疗选择之一。目前ESD治疗早期胃癌较为积极的指征为:(1)分化型黏膜内癌如果表面未形成溃疡,则病变大小不受限制;(2)分化型黏膜内癌如果表面已经形成...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是一种内镜下整块切除病变黏膜的治疗方法,已经成为早期胃癌的治疗选择之一。目前ESD治疗早期胃癌较为积极的指征为:(1)分化型黏膜内癌如果表面未形成溃疡,则病变大小不受限制;(2)分化型黏膜内癌如果表面已经形成溃疡,则病变直径≤30mm;(3)分化型sm1癌,病变直径≤30mm;(4)未分化型黏膜内癌,表面未形成溃疡,且病变直径≤20mm。尽管长期随访的资料较少,但目前看来,如果合理地把握ESD治疗指征,早期胃癌的治愈率与手术相当,但可减少并发症,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具有安全、可行、有效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胃癌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手术指征
原文传递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追加胃切除术对早期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9
12
作者 朱俊宇 时强 +6 位作者 周平红 陈天音 徐佳昕 刘靖正 姚礼庆 徐美东 张轶群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12-916,共5页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后追加胃切除手术治疗是否对早期胃癌的预后有负面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收治的经ESD治疗或胃切除手术治疗的107例早期胃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44例为...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后追加胃切除手术治疗是否对早期胃癌的预后有负面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收治的经ESD治疗或胃切除手术治疗的107例早期胃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44例为ESD术后追加胃切除手术治疗者[ESD追加胃切除组,追加胃切除的原因为:切缘阳性10例,淋巴管或血管侵袭5例,高分化黏膜内癌其肿瘤〉3 cm且有溃疡6例,低分化黏膜内癌期肿瘤〉2 cm 4例,肿瘤侵犯黏膜下层(SM1)且病灶〉3 cm 10例,肿瘤侵犯黏膜下层(SM2) 9例],63例行单纯胃切除手术者(单纯胃切除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及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经过评估,ESD追加胃切除组绝对治疗适应证和相对治疗适应证分别有19例(43.2%)和25例(56.8%),单纯胃切除组则分别有28例(44.4%)和35例(5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897)。两组手术方式(P= 0.164)、淋巴结清扫方式(P= 0.330)、淋巴结清扫数目(P= 0.467)、淋巴结转移率(P= 0.690)、手术时间(P= 0.932)、术后发热或感染的发生率(P= 0.923)以及术后住院时间(P= 0.687)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ESD追加胃切除组和单纯胃切除组随访时间分别为(35.5±15.0)月和(29.5±18.1)月(P= 0.072);两组复发率分别为4.5% (2/44)和9.5% (6/63)(P= 0.229);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5.5%和89.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571)。结论ESD后追加胃切除手术治疗对早期胃癌的预后无负面影响,疗效与单纯行胃切除手术治疗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早期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胃切除术 对比研究
原文传递
一种新颖的内镜缝合设备在内镜全层切除术后修补消化道缺损的初步应用(含视频) 被引量:25
13
作者 朱俊宇 蔡明琰 +7 位作者 周平红 姚礼庆 徐美东 陈世耀 陈巍峰 胡健卫 秦文政 王萍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0-44,共5页
目的探讨利用一种新颖的内镜缝合设备(OverStitch^TM)修补内镜全层切除术(EFTR)后消化道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OverStitch^TM设备缝合经EFTR治疗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后消化道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其有效性、可行性及... 目的探讨利用一种新颖的内镜缝合设备(OverStitch^TM)修补内镜全层切除术(EFTR)后消化道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OverStitch^TM设备缝合经EFTR治疗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后消化道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其有效性、可行性及安全性。结果共计5例患者,4例病灶位于胃部,1例病灶位于十二指肠降部,病灶大小2.0~5.0cm,平均3.2cm;患者均顺利完整切除病灶,完全修补缺损,修补时间11.0~22.0min,平均16.6min;住院时间4—6d,平均5d。2例患者术后第1天出现上腹部隐痛,体温升高症状,1例患者术后CT提示左侧胸腔少量积液,均予以半卧位休息,抗感染、制酸、胃肠减压治疗,3—4d后好转出院。结论OverStitch^TM作为一种新颖的内镜缝合技术,对于修补EFTR治疗后消化道缺损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肿瘤 内镜黏膜下肿瘤切除 缝合技术 设备安全性
原文传递
不同染色放大内镜方法在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临床价值的前瞻性评估 被引量:25
14
作者 陈巍峰 李全林 +8 位作者 周平红 徐美东 张轶群 钟芸诗 马丽黎 秦文政 胡健卫 蔡明琰 姚礼庆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7期662-667,共6页
目的前瞻性评价不同染色放大内镜方法在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010年3月至2011年10月期间.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胃镜检查且年龄超过40岁的病例中,有699例发现胃黏膜可疑病灶。根据随机号将其分人肾上腺素染... 目的前瞻性评价不同染色放大内镜方法在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010年3月至2011年10月期间.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胃镜检查且年龄超过40岁的病例中,有699例发现胃黏膜可疑病灶。根据随机号将其分人肾上腺素染色放大组(240例)、靛胭脂染色放大组(246例)和靛胭脂冰醋酸混合液染色放大组(213例)。详细记录不同染色方法下病灶胃小区腺体开口形态和毛细血管网络情况等,作出镜下诊断。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评价不同染色放大方法镜下诊断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采用MeNemar配对卡方检验,比较3种染色方法镜下诊断与普通白光、单独放大、窄带成像(NBI)放大镜下诊断的一致性。结果病理活检结果显示,699例病例中炎性病变415例,肠化生190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17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或早期胃癌77例。肾上腺素染色放大、靛胭脂染色放大和靛胭脂冰醋酸混合液染色放大镜下诊断与病理诊断一致的病例分别占77.1%(185/240)、80.5%(198/246)和81.2%(173/213),Kappa值分别为0.579、0.502和0.667(均P〈0.01)。对于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或早期胃癌的筛查,3种染色方法镜下诊断的敏感度分别为84.0%、83.3%和92.9%,特异度分别为98.6%、97.3%和98.4%。3种染色方法均可显著提高普通白光对癌前病变镜下诊断的准确率(均P〈0.01):靛胭脂染色和靛胭脂冰醋酸混合液染色还可显著提高单独放大对病变诊断的准确率(均P〈0.05);但与NBI放大相比,3种染色方法镜下诊断的准确率均无明显优势(均P〉0.05)。结论NBI放大和3种染色放大方法均可显著提高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镜下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早期 放大色素内镜 肾上腺素 靛胭脂 醋酸 诊断
原文传递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 被引量:24
15
作者 周平红 姚礼庆 +5 位作者 马丽黎 陈巍峰 徐关东 钟芸诗 张轶群 秦新裕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8年第11期570-573,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胃镜发现的食管早癌和上皮内瘤变、深度未超越黏膜下层者15例进行ESD治疗:(1)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抬高病变;(2)预切开病变周围黏膜;(3)沿病变下方...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胃镜发现的食管早癌和上皮内瘤变、深度未超越黏膜下层者15例进行ESD治疗:(1)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抬高病变;(2)预切开病变周围黏膜;(3)沿病变下方黏膜下层完整剥离病变。结果15例食管早癌和上皮内瘤变病变,最大直径2.5~4.5cm(平均3.2cm)。14例病变成功完成ESD治疗,ESD成功率93.3%(14/15)。所有剥离病变全部得到病理确诊,基底和切缘未见病变累及。ESD手术时间(自黏膜下注射至完整剥离病变)45~150min,(平均75min)。术中出血量平均30ml,均经电凝、氩离子凝固术和止血夹成功止血,未出现需再次内镜下治疗的出血;ESD穿孔发生率0(0/15)。术后随访14例,随访期6~18个月(平均11.5个月),创面完全愈合,无一例病变残留和复发。结论ESD是治疗食管早癌和癌前病变的新方法,不仅能完整切除较大的病变,还能提供完整的病理学诊断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内窥镜检查 胃肠道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原文传递
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在胃固有肌层肿瘤中的应用与评价 被引量:24
16
作者 徐美东 陆巍 +5 位作者 李全林 周平红 钟芸诗 陈巍峰 张轶群 姚礼庆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7期671-674,共4页
目的评价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治疗来源于固有肌层的胃黏膜下肿瘤(SM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1年12月间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接受STER术的23例来源于固有肌层的胃SMT患者的临床病理... 目的评价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治疗来源于固有肌层的胃黏膜下肿瘤(SM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1年12月间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接受STER术的23例来源于固有肌层的胃SM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男性13例。女性10例,年龄28-73(平均52.4)岁。23例胃SMT中贲门近胃体侧11例,贲门近胃底侧4例,胃体小弯5例,胃窦大弯侧3例。来源于固有肌层浅层14例,深层9例,其中5例与浆膜层粘连,密不可分。23例STER手术均获成功,所有SMT均完整切除。切除病变直径1.5-3.2(平均2.1)cm:肿瘤切除至黏膜切口完整缝合时间30-125(平均54.8)min。术后病理诊断:平滑肌瘤10例,胃肠间质瘤8例,血管球瘤2例,神经鞘膜瘤2例,钙化性纤维性肿瘤1例;切缘均为阴性。发生气胸伴皮下气肿3例次,气腹5例次,左侧膈下积液伴继发感染1例次,均予保守治疗痊愈。术后无迟发性消化道出血、消化道瘘、黏膜下隧道内积血积液和感染病例。随访3-18个月,无一例病变残留或复发。结论STER治疗适宜部位的胃固有肌层SMT安全、有效。能够一次性完整切除病变,提供完整的病理学诊断资料,且可以迅速恢复消化道完整性,避免消化道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黏膜下肿瘤 固有肌层 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
原文传递
结肠镜 腹腔镜联合在下消化道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17
作者 姚礼庆 钟芸诗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03-505,共3页
结肠镜在下消化道肿瘤中的应用主要包括癌前期病变——息肉治疗和结直肠癌导致的急性肠梗阻金属支架引流。随着结肠镜技术的发展,内镜下金属支架引流术已成为治疗急性结直肠梗阻的首选方法,如结合腹腔镜根治手术进行治疗,可真正实现... 结肠镜在下消化道肿瘤中的应用主要包括癌前期病变——息肉治疗和结直肠癌导致的急性肠梗阻金属支架引流。随着结肠镜技术的发展,内镜下金属支架引流术已成为治疗急性结直肠梗阻的首选方法,如结合腹腔镜根治手术进行治疗,可真正实现微创口的。本文从两方面进行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镜联合 消化道肿瘤
原文传递
内镜下切除技术对食管胃连接部胃肠间质瘤的治疗价值 被引量:23
18
作者 李全林 钟芸诗 +6 位作者 周平红 徐美东 张轶群 陈巍峰 马丽黎 秦文政 姚礼庆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236-239,共4页
目的评价以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为基础的内镜下切除术在食管胃连接部(EGJ)胃肠间质瘤(GIST)治疗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所有接受ESD治疗的患者资料.筛选出2007年11月至2011年6月间经病理证... 目的评价以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为基础的内镜下切除术在食管胃连接部(EGJ)胃肠间质瘤(GIST)治疗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所有接受ESD治疗的患者资料.筛选出2007年11月至2011年6月间经病理证实的EGJ处GIST患者20例.总结并分析其临床病理及术后随访资料。结果20例EGJ处GIST均起源于固有肌层,其中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龄29~67(平均54.1)岁,病灶直径8-20(平均14.8)mm。所有病例均成功完成内镜切除手术.其中15例接受了内镜黏膜下挖除术.4例接受了无腹腔镜辅助的内镜全层切除术。1例接受了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手术时间15-90(平均47.8)min,术中出血量5-200ml,病灶的完整切除率为100%。术中穿孔4例,气腹3例,气胸1例,贲门黏膜撕裂1例,均通过内镜下处理及保守治疗恢复。20例患者术后均接受了3-36(平均13-2)个月的随访,无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病例。结论在EGJ处GIST的治疗中,以ESD为基础的内镜下切除技术是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间质瘤 食管胃连接部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内镜黏膜下挖除术 内镜 全层切除术 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
原文传递
隧道内镜技术在消化道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2
19
作者 徐美东 张晨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3年第20期9-12,共4页
随着消化内镜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不断创新,越来越多的消化道疾病列入内镜治疗的适应证。隧道内镜技术(tunnelendoscopy,TE)是近5年来新兴并得以快速发展的内镜治疗技术之一,
关键词 消化道疾病 内镜技术 隧道 内镜治疗技术 适应证
原文传递
食管嵌顿性异物内镜治疗分析 被引量:22
20
作者 陈涛 钟芸诗 +6 位作者 姚礼庆 周平红 徐美东 陈世耀 马丽黎 陈巍峰 张轶群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12年第9期495-499,共5页
目的评价内镜治疗嵌顿性食管异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总结78例嵌顿性食管异物患者的病例资料,收集食管异物的种类、数量、嵌顿部位、滞留时问,相关食管病变,内镜治疗方法、治疗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影响并发症发生... 目的评价内镜治疗嵌顿性食管异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总结78例嵌顿性食管异物患者的病例资料,收集食管异物的种类、数量、嵌顿部位、滞留时问,相关食管病变,内镜治疗方法、治疗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影响并发症发生及治疗时间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食管上段最易发生嵌顿(80.8%,63/78)和穿孔(66.7%,8/12);11例异物滞留时间超过24h,其余67例不足24h;所有患者经内镜成功取出异物(只有2例穿孔患者取出异物后转耳鼻喉科或胸外科接受进一步治疗),治疗过程中无一例死亡,主要并发症为出血(13例,16.7%),其次为黏膜撕裂伤(7例,9.0%)和穿孔(1例,1.3%),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6.9%(21/78);异物形状、滞留时间及是否穿孑L是影响内镜治疗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内镜治疗嵌顿性食管异物是安全和有效的方法。已造成食管穿孔的异物,滞留时间不超过24h且CT提示食管管腔外无脓肿形成者,可首选内镜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顿性食管异物 内镜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