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英语查房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实践 被引量:4
1
作者 王伟 施国伟 +5 位作者 洪洋 查英 韩晓洁 何小华 丁强 何家扬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16年第3期287-290,共4页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中,英语查房是一种值得开展的教学方式;但具体实施中目前还普遍存在住院医师有畏难心理、教学形式单一、难以长期维系等困难。针对上述困难,英语查房可以采取“两步走”策略,即从办公室查房到床旁查房分步推...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中,英语查房是一种值得开展的教学方式;但具体实施中目前还普遍存在住院医师有畏难心理、教学形式单一、难以长期维系等困难。针对上述困难,英语查房可以采取“两步走”策略,即从办公室查房到床旁查房分步推进,降低住院医师畏难心理;可以采用联合查房、手术室查房和英语交班,整合英语阅读和英语演讲的培训,使教学形式多元化;可以通过查房管理、查房资料积累和查房师资建设等组织机制建设,使英语查房持续有效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查房 医学英语 临床教学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原文传递
复发性尿路结石成分变化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王伟 马凤宁 +4 位作者 彭瑞鲜 林志远 施国伟 丁强 何家扬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752-756,共5页
目的:探讨复发性尿路结石成分发生改变的比例、危险因素和变化趋势。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14年12月就诊的复发性尿路结石患者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85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61例,女24例,上尿路68例,下尿路17例,首次发病中位年龄为5... 目的:探讨复发性尿路结石成分发生改变的比例、危险因素和变化趋势。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14年12月就诊的复发性尿路结石患者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85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61例,女24例,上尿路68例,下尿路17例,首次发病中位年龄为51岁,发病2次者70例,3次者12例,>3次者3例。采用红外光谱分析法测定结石成分,分析复发前后结石成分发生改变的情况。预测变量为结石类型、复发时间和复发次数,结果变量为结石成分改变。探讨复发结石成分变化的危险因素时,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结石复发时成分发生改变者26例(30.6%)。单因素分析发现,复发时间为1~5年患者结石成分改变的RR为复发时间<1年或>5年患者的0.518(95%CI0.277~0.967,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复发时间1~5年的OR为0.231(95%CI0.075~0.707,P=0.010)。结石类型和发病次数不是复发结石成分改变的危险因素。在结石成分的变化趋势中,感染性结石和草酸钙结石间的互相转变现象最常见。草酸钙结石患者复发时有20.0%演变为感染性结石,而感染性结石有29.2%变为草酸钙结石。结论复发性尿路结石患者中,结石成分发生改变的比例约占1/3。感染性结石和草酸钙结石之间的互相转变现象最常见。复发时间是预测结石成分发生变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复发时间<1年或>5年的患者应重复行结石成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结石症 复发 结石分析 成分改变 复发时间
原文传递
双侧上尿路结石成分的差异性 被引量:1
3
作者 王伟 马凤宁 +3 位作者 刘红 施国伟 丁强 何家扬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10期825-827,832,共4页
目的探讨双侧上尿路结石类型不同的比例和影响因素。方法研究对象为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构建的泌尿系结石成分数据库(DSCU数据库)中112例双侧上尿路结石患者,结果变量为双侧结石类型不同,预测变量为年龄、性别、血肌酐、肾... 目的探讨双侧上尿路结石类型不同的比例和影响因素。方法研究对象为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构建的泌尿系结石成分数据库(DSCU数据库)中112例双侧上尿路结石患者,结果变量为双侧结石类型不同,预测变量为年龄、性别、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和尿路感染,采用χ2检验、t检验和Wilcoxon秩和检验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2例患者中男性94例(83.9%),平均发病年龄(54.2±4.0)岁。有14.3%(16/112)的患者双侧结石类型不同,均表现为一侧草酸钙结石、另一侧感染性结石。双侧结石类型不同的患者合并尿路感染的比例为100%,而结石类型相同的患者为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性别、血肌酐和eGFR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DSCU数据库中双侧上尿路结石类型不同的比例占14.3%,合并尿路感染是结石类型不同的可能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结石 上尿路 双侧 结石分析 尿路感染
下载PDF
磁性纳米微粒介导的尿前列腺癌抗原3检测诊断前列腺癌的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王伟 彭瑞鲜 +4 位作者 何林富 乐飚 渠香云 施国伟 何家扬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256-259,共4页
目的探讨磁性纳米微粒介导的尿前列腺癌抗原3(PCA3)检测诊断前列腺癌的价值。方法对2014年9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行前列腺穿刺活检的90例患者行诊断试验研究。诊断试验为尿PCA3检测,分别采用磁性纳米微粒介导法和传统尿沉淀法。诊断的... 目的探讨磁性纳米微粒介导的尿前列腺癌抗原3(PCA3)检测诊断前列腺癌的价值。方法对2014年9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行前列腺穿刺活检的90例患者行诊断试验研究。诊断试验为尿PCA3检测,分别采用磁性纳米微粒介导法和传统尿沉淀法。诊断的金标准为前列腺穿刺活检病理。绘制尿PCA3诊断前列腺癌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比较两种不同检测方法诊断前列腺癌的价值,计算灵敏度和特异度等。结果 90例患者中活检诊断前列腺癌25例,磁性纳米微粒介导法的AUC为0.934(95%CI=0.881~0.986,P〈0.001),高于传统尿沉淀法的0.792(95%CI=0.668~0.915,P〈0.001)。磁性纳米微粒介导法测得的尿PCA3分值,当临界点为25时,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度为77.3%,特异度为91.2%。结论磁性纳米微粒介导的尿PCA3检测,能提高检测的敏感性,诊断价值优于传统尿沉淀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诊断试验 前列腺癌抗原3 磁性纳米微粒 尿沉淀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