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5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视蚊媒传染病 被引量:40
1
作者 孙洪清 肖宏 陈良 《医学研究杂志》 2016年第9期1-3,共3页
蚊媒传染病是由病媒蚊子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蚊媒传染病在我国每年传染病总发病病例中约占5%~10%,但其病死数则占传染病总病死数的30%~40%。新发蚊媒传染病是新发传染病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呈现加剧化形势。当今全球生态... 蚊媒传染病是由病媒蚊子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蚊媒传染病在我国每年传染病总发病病例中约占5%~10%,但其病死数则占传染病总病死数的30%~40%。新发蚊媒传染病是新发传染病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呈现加剧化形势。当今全球生态系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环境恶化及交通与物流的便捷,为媒介生物繁殖、传播、扩散提供了便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蚊媒传染病 自然疫源性疾病 新发传染病 生态系统 环境恶化 生物繁殖 传播 病死
下载PDF
伏立康唑药物相互作用与处理对策 被引量:31
2
作者 孟现民 张莉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15-420,共6页
伏立康唑是合成的第2代三唑类广谱抗真菌药,抗真菌作用强,主要用于各种真菌引起的严重感染以及免疫缺陷病人真菌感染的治疗。体外人肝微粒体实验表明,伏立康唑不仅是CYP2C19、CYP2C9和CYP3A4酶的底物,也是其抑制剂,而体内多数药物主要... 伏立康唑是合成的第2代三唑类广谱抗真菌药,抗真菌作用强,主要用于各种真菌引起的严重感染以及免疫缺陷病人真菌感染的治疗。体外人肝微粒体实验表明,伏立康唑不仅是CYP2C19、CYP2C9和CYP3A4酶的底物,也是其抑制剂,而体内多数药物主要由这几种酶代谢。因此,伏立康唑与很多药物都存在潜在的相互作用,医生在应用此药时应引起注意。本文就已报告的伏立康唑药物相互作用作一综述并总结出相应的对策,以供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真菌药 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 药物相互作用 伏立康唑
原文传递
《艾滋病诊疗指南第三版(2015版)》更新解读 被引量:26
3
作者 孙建军 卢洪洲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97-602,共6页
2015年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学组发布了第三版《艾滋病诊疗指南》。新版指南强调抗病毒治疗时点前移:一旦成人确诊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若无禁忌宜尽早启动抗HIV治疗。对于合并机会性感染的HIV感染者,在感染控制、... 2015年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学组发布了第三版《艾滋病诊疗指南》。新版指南强调抗病毒治疗时点前移:一旦成人确诊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若无禁忌宜尽早启动抗HIV治疗。对于合并机会性感染的HIV感染者,在感染控制、病情稳定后也应及早开始抗病毒治疗。尤其强调HIV合并结核患者在CD4阳性淋巴细胞数少于200/μL的情况下,建议抗结核两周内即开始抗病毒治疗。在抗HIV治疗用药中,淘汰了一些毒副作用大、依从性较差的药物,如司他夫定、去羟肌苷、茚地那韦等,优选抗病毒效力强、服药方便的组合,如拉米夫定、替诺福韦、依非韦伦组合。对于HIV感染的婴幼儿,亦主张及早抗HIV治疗。对于五岁以内的幼儿,主张确诊后即启动抗病毒治疗。对于HIV感染的孕产妇,建议尽快予以全程、联合抗HIV治疗,寓防于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诊断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药物疗法 抗病毒药/治疗应用 药物疗法 联合
下载PDF
症状网络在症状管理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2
4
作者 杨中方 朱政 +4 位作者 胡雁 温环 张林 付艳芬 吴蓓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1-94,共4页
对症状网络的定义和相关指标,同期网络、时态网络和动态网络的应用进行阐述。提出使用症状网络可提供症状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以外的症状信息,发现关键症状靶点,提供复杂干预的有效干预机制,提供个体化精准干预措施。并提出我国在构建症状... 对症状网络的定义和相关指标,同期网络、时态网络和动态网络的应用进行阐述。提出使用症状网络可提供症状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以外的症状信息,发现关键症状靶点,提供复杂干预的有效干预机制,提供个体化精准干预措施。并提出我国在构建症状网络的建议,为促进临床护理人员实施精准化的症状管理策略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管理 症状网络 精准护理 同期网络 时态网络 动态网络 干预靶点 文献综述
下载PDF
莫西沙星联合四联抗结核方案治疗结核性胸膜炎临床研究 被引量:21
5
作者 金武 宋斌 +2 位作者 卢水华 杜鹃 任坦坦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2090-2094,共5页
目的观察盐酸莫西沙星片联合四联抗结核方案对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炎症免疫反应的影响。方法以2016年2月-2017年8月医院经常规治疗与四联抗结核方案治疗的53例患者为对照组;同期接受常规治疗+四联抗结核方案治疗+盐酸莫西沙星片治疗的53例... 目的观察盐酸莫西沙星片联合四联抗结核方案对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炎症免疫反应的影响。方法以2016年2月-2017年8月医院经常规治疗与四联抗结核方案治疗的53例患者为对照组;同期接受常规治疗+四联抗结核方案治疗+盐酸莫西沙星片治疗的53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为联合组。对比两组临床疗效、T细胞亚群外周血CD3^+、CD4^+、CD4^+/CD8^+水平、白介素-2(IL-2)、白介素-4(IL-4)、白介素-5(IL-5)、白介素-10(IL-10)、干扰素-γ(INF-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癌胚抗原(CEA)、腺苷脱氨酶(ADA)水平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83.02%)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CD3^+、CD4^+、CD4^+/CD8^+水平较对照组均有明显上升,IL-2、IL-4、IL-5、IL-10、TNF-α水平较对照组降低,INF-γ水平较对照组上升,CEA、ADA水平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盐酸莫西沙星片联合四联抗结核方案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疗效确切,可以平衡机体炎症反应及免疫功能,临床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性胸膜炎 盐酸莫西沙星片 四联抗结核方案 炎症因子 免疫功能
原文传递
上海市输入性疟疾临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21
6
作者 蒋旭华 黄玉仙 +3 位作者 凌云 朱爱红 叶善可 黄琴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0-155,共6页
目的评估上海地区输入性疟疾流行病学特征及重症疟疾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2015年收治于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的输入性疟疾病例资料,分析人口学、流行病学、实验室检查数据。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法和Fisher’s精确检验... 目的评估上海地区输入性疟疾流行病学特征及重症疟疾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2015年收治于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的输入性疟疾病例资料,分析人口学、流行病学、实验室检查数据。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法和Fisher’s精确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评估。结果共收集输入性疟疾病例87例,平均发病年龄为36.4岁,男性82例(94.3%),女性5例(5.7%)。其中中国患者79例(90.8%),南苏丹3例(3.4%),印度2例(2.3%),喀麦隆、尼日利亚、布隆迪各1例(1.1%)。在75例能够明确感染来源地国家的病例中,感染来源地为非洲国家的多达63例(84.0%),其次为亚洲(11例,14.7%)。实验室确诊病例78例(89.7%),临床诊断病例9例(10.3%)。在实验室确诊病例中,感染恶性疟原虫(Plasmodium falciparum)最多,为66例(84.6%),感染间日疟原虫(P.vivax)10例(12.8%)。20例(23.0%)患者既往有疟疾史。患者发病至住院的中位数时间为5 d,30例(34.5%)患者在发病后的48 h内服用抗疟疾药物。符合重症疟疾标准的18例,其中1例为脑型疟,17例总胆红素>43μmol/L,3例血清肌酐>265μmol/L。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病后48 h内服用抗疟药是预测重症疟疾的独立的危险因子(OR=0.05,95%置信区间0.01~0.43,P<0.05)。结论恶性疟原虫是本市输入性疟疾病例感染的主要虫种,非洲是主要的感染来源地。发病后及时给予抗疟治疗可降低重症疟疾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入性疟疾 流行病学特征 危险因素 重症疟疾 恶性疟原虫
原文传递
三种常见肺部真菌感染CT表现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0
7
作者 李国雄 谢丽璇 +2 位作者 陈友三 刘士远 施裕新 《放射学实践》 2013年第5期532-536,共5页
目的:探讨肺隐球菌病、侵袭性肺曲霉病(IPA)、肺念珠菌病CT表现的差异,为其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肺隐球菌病、35例侵袭性肺曲霉病、22例肺念珠菌病的CT表现,并对其CT征象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肺隐球菌病以单纯性结节... 目的:探讨肺隐球菌病、侵袭性肺曲霉病(IPA)、肺念珠菌病CT表现的差异,为其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肺隐球菌病、35例侵袭性肺曲霉病、22例肺念珠菌病的CT表现,并对其CT征象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肺隐球菌病以单纯性结节或肿块影(79.1%)为主要CT表现,而IPA及肺念珠菌病均以混合性病变(57.1%及63.6%)为主要表现,两者实变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肺隐球菌病(P值均<0.05)。肺隐球菌病结节以多发聚集型出现的概率显著高于IPA(P=0.004),IPA及肺念珠菌病结节以多发散在型出现的概率均显著高于肺隐球菌病(P值均<0.05);肺隐球菌病结节中支气管充气征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肺念珠菌病(P=0.011),IPA结节中空洞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肺念珠菌病(P=0.008);IPA的实变以胸膜为基底分布的概率显著高于肺隐球菌病(P=0.001);肺隐球菌病的实变于支气管周围分布且出现支气管充气征的概率显著高于IPA(P<0.05)。结论:肺隐球菌病、侵袭性肺曲霉病、肺念珠菌病的部分CT征象存在显著差异,可为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真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2011版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指南解读 被引量:19
8
作者 沈银忠 卢洪洲 《世界临床药物》 CAS 2012年第3期183-187,共5页
本文解读美国卫生与公共服务部于2011年10月公布的成人及青少年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指南,该指南更新了抗HIV治疗方案,建议尽可能选用替诺福韦/恩曲他滨、阿巴卡韦/拉米夫定等以提高疗效及患者服药依从性,建议替诺福韦、恩曲他滨、雷特格韦(... 本文解读美国卫生与公共服务部于2011年10月公布的成人及青少年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指南,该指南更新了抗HIV治疗方案,建议尽可能选用替诺福韦/恩曲他滨、阿巴卡韦/拉米夫定等以提高疗效及患者服药依从性,建议替诺福韦、恩曲他滨、雷特格韦(raltegravir)、达茹那韦和阿扎那韦等新型高效抗病毒药物作为治疗的主要选择,非核苷类抗病毒药(NNRTI)利匹韦林(rilpivirine)也列入初始抗病毒治疗备选方案,并建议艾滋病患者应尽早接受抗病毒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人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 抗反转录病毒治疗 抗病毒药物
原文传递
不同免疫状态下肺隐球菌病CT表现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9
9
作者 谢丽璇 陈友三 +1 位作者 刘士远 施裕新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510-1513,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免疫状态下肺隐球菌病的CT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的72例肺隐球菌病的CT表现,并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其在免疫抑制患者与免疫正常者、AIDS患者与非AIDS免疫抑制患者间的差异。结果最常见CT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结节/... 目的探讨不同免疫状态下肺隐球菌病的CT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的72例肺隐球菌病的CT表现,并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其在免疫抑制患者与免疫正常者、AIDS患者与非AIDS免疫抑制患者间的差异。结果最常见CT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结节/肿块影65例(90.3%),其中伴空洞23例(35.4%),晕征24例(36.9%),支气管充气征17例(26.2%);其次为实变21例(29.2%);其他少见征象包括磨玻璃影(GGO)13例(18.1%),网格或线样影11例(15.3%),胸腔积液8例(11.1%),纵隔或肺门淋巴结肿大5例(6.9%)。47例(65.3%)病变分布于外周带。结节中空洞形成率在AIDS患者中显著高于非AIDS免疫抑制患者(P=0.002),在免疫抑制者中显著高于免疫正常者(P=0.009);支气管充气征的发生率在免疫正常者中显著高于免疫抑制者(P=0.005)。结论单发及多发结节/肿块影是肺隐球菌病最常见的CT表现,不同免疫状态患者结节/肿块内部结构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球菌 新型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119例艾滋病患者并发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20
10
作者 杨君洋 齐唐凯 +4 位作者 张仁芳 刘莉 沈银忠 纪永佳 卢洪洲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7年第8期1537-1542,共6页
目的探讨AIDS患者发生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感染一科确诊为AIDS并符合DILI诊断的患者119例。分析患者用药情况、CD4^+T淋巴细胞计数、临床表现、肝脏生化指标、... 目的探讨AIDS患者发生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感染一科确诊为AIDS并符合DILI诊断的患者119例。分析患者用药情况、CD4^+T淋巴细胞计数、临床表现、肝脏生化指标、治疗方法、肝损伤持续时间及预后,并对患者DILI进行分型及分级,观察不同药物导致的DILI对肝生化指标的影响。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58例已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患者的肝损伤分级(χ~2=15.756,P<0.001)、TBil水平(Z=-3.466,P=0.010)及Alb水平(Z=-1.968,P=0.049)明显高于61例未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患者;已明确导致患者DILI的药物种类中8例为抗真菌药物、41例为抗细菌药物、18例为抗结核药物、24例为抗病毒药物,抗结核药物较其他3种药物所致DILI患者的TBil水平更高(H=12.804,P=0.005),抗细菌药物及抗结核药物所致DILI的Alb水平低于其他2组(H=14.236,P=0.003),抗结核药物及抗病毒药物造成的肝损伤等级明显高于抗细菌药物和抗真菌药物(χ~2=16.373,P=0.008)。肝细胞损伤型患者住院治疗时间较短(χ~2=8.046,P=0.045);高水平ALP、低水平ALT提示需较长时间住院治疗(Z值分别为-2.943、-2.592,P值均<0.05)。结论 AIDS患者用药复杂,易并发DILI,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加重肝损伤,但对患者预后影响不明显。临床用药过程中应定期检查肝功能,实时了解肝脏炎症活动状态,有助于减少AIDS患者的DILI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药物性肝损伤 预后
下载PDF
上海地区成人麻疹170例 被引量:18
11
作者 刘刚 袁正宏 +4 位作者 谢德胜 黄琴 黄建芳 张勇 王金蕾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15-417,共3页
由于麻疹病毒基因变异,我国现行麻疹疫苗,沪株疫苗对麻疹野毒株的免疫力相差4~6倍,致近年麻疹发病率回升,且呈成年人增多趋势。2005年2月至5月,上海郊区麻疹散发流行,在此期间共收治成人麻疹450例,资料完整者170例;经分析发现... 由于麻疹病毒基因变异,我国现行麻疹疫苗,沪株疫苗对麻疹野毒株的免疫力相差4~6倍,致近年麻疹发病率回升,且呈成年人增多趋势。2005年2月至5月,上海郊区麻疹散发流行,在此期间共收治成人麻疹450例,资料完整者170例;经分析发现成人麻疹与儿童麻疹临床表现大不相同,且与其他文献报道中关于成人麻疹亦有不同之处,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麻疹 上海地区 麻疹疫苗 麻疹野毒株 基因变异 麻疹病毒 散发流行 上海郊区
原文传递
肺隐球菌病的诊治进展 被引量:18
12
作者 顾烟直 黄绍萍 卢水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1746-1748,共3页
肺隐球菌病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所引起的慢性或急性深部真菌病,隐球菌进入肺部常为感染的第一步,其后可能出现全身播散,尤其可引起隐球菌脑膜炎。近年来无论在免疫力低下或免疫力正常的个体中,肺隐球菌病的报道都逐年增多,现将近年来有... 肺隐球菌病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所引起的慢性或急性深部真菌病,隐球菌进入肺部常为感染的第一步,其后可能出现全身播散,尤其可引起隐球菌脑膜炎。近年来无论在免疫力低下或免疫力正常的个体中,肺隐球菌病的报道都逐年增多,现将近年来有关肺隐球菌的诊治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隐球菌病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真菌定植与感染的认识 被引量:18
13
作者 吴文娟 张友祥 卢洪洲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9年第5期481-483,共3页
迄今为止,人们发现了大约150万种真菌,其中约有200余种与人类有关,可成为病原菌或共生菌,其中最常见的有假丝酵母属的白假丝酵母、热带假丝酵母、近平滑假丝酵母、克柔假丝酵母、季也蒙假丝酵母、葡萄牙假丝酵母、乳酒假丝酵母、都... 迄今为止,人们发现了大约150万种真菌,其中约有200余种与人类有关,可成为病原菌或共生菌,其中最常见的有假丝酵母属的白假丝酵母、热带假丝酵母、近平滑假丝酵母、克柔假丝酵母、季也蒙假丝酵母、葡萄牙假丝酵母、乳酒假丝酵母、都柏林假丝酵母和光滑假丝酵母以及曲霉菌等,它们既可作为正常菌群,也可引起浅表和系统性真菌感染。目前,人们对人类真菌微生态环境仍不十分清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 定植 感染 诊断
下载PDF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并发结核病死亡病例的特点 被引量:17
14
作者 黄绍萍 卢水华 卢洪洲 《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3期295-297,共3页
目的通过病例对照研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并发结核病(TB)死亡病例的特征。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09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住院的HIV/TB感染的死亡病例43例(病例组),同时收集同期的非HIV感染的TB死亡病例67例... 目的通过病例对照研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并发结核病(TB)死亡病例的特征。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09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住院的HIV/TB感染的死亡病例43例(病例组),同时收集同期的非HIV感染的TB死亡病例67例(对照组),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两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HIV/TB双重感染死亡病例中肺外结核、并发真菌感染、CD4+细胞≤200个.μL-1等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痰涂片和痰培养阳性率、耐多药率、肺内存在空洞等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HIV/TB双重感染的死亡病例中肺外结核多见,并发真菌感染多见,CD4+细胞<200个.μL-1多见,空洞少见,痰菌阳性率低,耐多药问题还不是目前TB/HIV双重感染死亡病例的主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病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病死 结核病 耐多药
下载PDF
熊去氧胆酸治疗药物性肝损伤开放对照临床试验 被引量:17
15
作者 倪鎏达 谢青 +8 位作者 李捍卫 韩文科 徐伟民 王琳 谢敬东 许昕 陈晓蓉 徐国光 陈成伟 《肝脏》 2009年第4期278-280,共3页
目的观察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疗效。方法288例临床诊断DILI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144例采用保肝降酶加UDCA(750mg/d)治疗(A组),对照组144例采用保肝降酶治疗(B组),观察比较2组间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和肝功能生化指... 目的观察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疗效。方法288例临床诊断DILI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144例采用保肝降酶加UDCA(750mg/d)治疗(A组),对照组144例采用保肝降酶治疗(B组),观察比较2组间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和肝功能生化指标的恢复情况。结果乏力、呕吐症状的改善A组较B组明显(0.0062和0.0344);在生化方面DBil、GGT下降明显优于B组(0.0016和0.0073),优效性检验(B组为对照)TBil、DBil两组差值有明显差异(0.0026和0.0002);在胆汁淤积型和混合型患者中治疗前后的TBil、DBil、GGT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002、0.0000和0.0008)。结论UDCA可有效治疗DILI,尤其是对那些胆汁淤积型和混合型患者更为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肝损伤 熊去氧胆酸
下载PDF
脓毒症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7
16
作者 周华锋 刘立 +1 位作者 裴辉 刘保池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2期3591-3593,共3页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发展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6年8月—2009年12月收治的196例脓毒症患者,分为脓毒症组153例和MODS组43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并行二元变量Logistic逐步回归筛选相...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发展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6年8月—2009年12月收治的196例脓毒症患者,分为脓毒症组153例和MODS组43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并行二元变量Logistic逐步回归筛选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脓毒症组死亡7例(4.6%),MODS组死亡27例(62.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88份标本分离出病原菌,其中G-66例,G+17例,混合感染5例。MODS组患者年龄、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升高、合并慢性病、血肌酐水平升高、动脉血pH值、平均动脉压、细菌培养阳性、存在电解质紊乱、血糖水平较脓毒症组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APACHEⅡ评分升高、合并慢性病、血肌酐水平升高、细菌培养阳性是MODS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APACHEⅡ评分升高、合并慢性病、血肌酐水平升高、细菌培养阳性等促进脓毒症患者发展为MODS,早期监测这些因素并采取及时有效的控制措施可以提高脓毒症患者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多器官功能衰竭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艾滋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 被引量:14
17
作者 卢洪洲 沈银忠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0年第6期545-548,共4页
艾滋病患者由于存在免疫缺陷而成为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高危人群。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生与艾滋病患者的免疫状态有关,随着患者免疫功能的下降,并发各种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风险明显增加,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通过重建机体免疫功能而... 艾滋病患者由于存在免疫缺陷而成为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高危人群。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生与艾滋病患者的免疫状态有关,随着患者免疫功能的下降,并发各种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风险明显增加,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通过重建机体免疫功能而降低患者并发真菌感染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真菌感染 艾滋病 诊断
下载PDF
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同步射频消融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18
作者 杨柏帅 袁敏 +4 位作者 陈天佑 候毅斌 周栗 李清涛 王俊奕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9年第7期678-681,共4页
目的探讨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应用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联合同步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 RFA)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186例,依据治疗方... 目的探讨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应用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联合同步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 RFA)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186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3例。对照组行TACE治疗,观察组TACE治疗同步行RFA治疗。治疗后2个月评价疗效;比较治疗前、治疗后2个月血清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 AFP)水平及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 QOL)评分;随访观察治疗后1、2 a生存率;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TACE+RFA治疗预后的因素。结果治疗后2个月,观察组客观缓解率(64.52%)高于对照组(40.86%)(P<0.05),有效率(91.40%)与对照组(83.8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后2个月血清AFP[(86.32±41.76)、(135.08±58.39)μg/L]均低于治疗前[(223.28±82.17)、(216.62±89.25)μg/L],QOL评分[(38.35±9.32)、(32.68±7.86)分]高于治疗前[(22.53±8.26)、(23.36±6.35)分](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2个月血清AFP低于对照组,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1 a生存率(88.17%)与对照组(81.7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a生存率(73.12%)高于对照组(45.16%)(P<0.05);2组治疗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血清AFP水平≥200μg/L(HR=3.32,95%CI:1.87~5.92,P=0.002)、肿瘤直径>5 cm(HR=2.05,95%CI:1.25~3.23,P=0.013)、BCLC分期C期(HR=5.37,95%CI:2.62~8.78,P=0.001)是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TACE+RFA治疗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 TACE联合同步RFA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效果良好,可提高QOL及2 a生存率;治疗前高血清AFP、肿瘤直径>5 cm及BCLC分期C期者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射频消融术 预后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柯萨奇病毒A6致手足口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9
作者 张晓玲 胡芸文 《医学综述》 2016年第20期3953-3956,共4页
近年来由柯萨奇病毒A6(CVA6)导致的手足口病在欧洲、北美和亚洲多个国家暴发流行,已快速上升为手足口病的主要致病原。临床症状显示,CVA6导致的手足口病患者表现为多部位的出疹甚至脱甲,成人感染和重症病例也有较多报道。分子流行病学显... 近年来由柯萨奇病毒A6(CVA6)导致的手足口病在欧洲、北美和亚洲多个国家暴发流行,已快速上升为手足口病的主要致病原。临床症状显示,CVA6导致的手足口病患者表现为多部位的出疹甚至脱甲,成人感染和重症病例也有较多报道。分子流行病学显示,近年来流行的CVA6为新型变异株与其他型别的肠道病毒存在重组,可能是导致临床症状改变的潜在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萨奇病毒A6 手足口病 重组
下载PDF
164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20
作者 黄威 安雪梅 +7 位作者 刘旭晖 裴宁 刘萍 夏露 李涛 席秀红 黄琴 卢水华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6期632-639,共8页
目的分析结核性脑膜炎(TBM)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4—2017年在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住院治疗的符合入组标准的164例临床确诊为初治TBM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卡介苗接种史、体温、脑膜刺激征、... 目的分析结核性脑膜炎(TBM)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4—2017年在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住院治疗的符合入组标准的164例临床确诊为初治TBM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卡介苗接种史、体温、脑膜刺激征、TBM严重程度[采用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MRC)评价表评分分级]、脑脊液参数、头颅MR或CT表现(脑积液、脑梗死、脑脓肿或结核瘤、脑膜强化)、胸部CT表现、机械通气、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脑脊液病原学结果、起病2周内应用利奈唑胺的患者例数、预后结局(治疗后9个月内);并根据预后结局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95例)和预后不良组(69例)。采用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的方法对影响两组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预后不良组在0~15岁(36.2%,25/69)、MRCⅢ级(58.0%,40/69)、脑梗死(45.2%,28/62)、脑积液(54.8%,34/62)、机械通气(19.4%,13/67)患者中的发生率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分别为17.9%(17/95)、20.0%(19/95)、4.3%(4/93)、11.8%(11/93)、5.4%(5/92)](χ^2=7.06,P=0.008;χ^2=25.02,P=0.000;χ^2=37.91,P=0.000;χ^2=33.40,P=0.000;χ^2=7.53,P=0.006),而2周内使用利奈唑胺的比率(8.7%,6/69)低于预后良好组(21.1%,20/95)(χ^2=4.58,P=0.03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0~15岁[Waldχ^2=4.46,P=0.035,OR(95%CI)=3.51(1.09~11.22)]、MRCⅢ级[Waldχ^2=5.82,P=0.016,OR(95%CI)=3.95(1.29~12.09)]、脑梗死[Waldχ^2=22.82,P=0.000,OR(95%CI)=25.90(6.81~98.40)]、脑积液[Waldχ^2=19.13,P=0.000,OR(95%CI)=10.00(3.56~28.07)]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而早期加用利奈唑胺是保护因素[Waldχ^2=6.48,P=0.011,OR(95%CI)=0.14(0.03~0.64)]。结论0~15岁、MRCⅢ级、脑梗塞、脑积液是TBM预后不良的主要危险因素,早期加用利奈唑胺可以改善其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脑膜 预后 危险因素 因素分析 统计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