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里弄:基层政治动员与国家社会一体化走向(1950—1955) 被引量:37
1
作者 张济顺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78-188,共11页
195 0年代前半期 ,上海居民委员会在一系列政治动员中扮演了国家和社会的双重角色 ,这种独特的作用源自于阶级错杂、行动取向多元的近代上海社会特质。通过基层社会的整顿和社会生活计划供应的实施 ,中国共产党有效地利用并成功地改造... 195 0年代前半期 ,上海居民委员会在一系列政治动员中扮演了国家和社会的双重角色 ,这种独特的作用源自于阶级错杂、行动取向多元的近代上海社会特质。通过基层社会的整顿和社会生活计划供应的实施 ,中国共产党有效地利用并成功地改造了居民委员会的这些特性 ,使之踏上新政权设定的体制轨道 ,强化了它们的国家属性。上海基层社会大量的无组织的“非单位人”由此而成为国家可以调控的政治力量 ,国家统合社会之路开始畅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居民委员会 基层政治动员 国家社会一体化 非单位人群 都市社会 政治功能 计划经济机制
原文传递
“国家”与“个人”之间——略论晚清中国对“自由”的阐述 被引量:17
2
作者 章清 《史林》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9-29,共21页
从近代中国思想演进的脉络进入对“自由”的讨论,源于“自由”是帮助我们解决“国家”与“个人”的冲突的重要概念之一。“自由”浮现于中国思想界,之所以在解读上颇为“沉重”,就在于其触动了较为敏感的问题,即“自由”是基于“国家”... 从近代中国思想演进的脉络进入对“自由”的讨论,源于“自由”是帮助我们解决“国家”与“个人”的冲突的重要概念之一。“自由”浮现于中国思想界,之所以在解读上颇为“沉重”,就在于其触动了较为敏感的问题,即“自由”是基于“国家”还是“个人”展开。因中文世界对“自由”的阐述较为突出其负面的涵义,在晚清中国各种“主义”大行其道之际,“自由”却难以成为“主义”。实际情形是,在规划中国未来前景时,“自由主义”让位于“民族主义”与“国家主义”等诉求。最基本的原由是,中国思想界对“主义”是有高度选择性的,而如何选择则决定于中国适时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 个人 自由 自由主义
下载PDF
变局中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形成逻辑 被引量:13
3
作者 何爱国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2-120,142,共10页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形成,有其哲学逻辑、主体逻辑、历史逻辑、文化逻辑。就其哲学逻辑而言,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形成是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发展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就其主体逻辑而言,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形成,有其哲学逻辑、主体逻辑、历史逻辑、文化逻辑。就其哲学逻辑而言,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形成是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发展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就其主体逻辑而言,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中国共产党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主体选择,是中国共产党立足于中国历史文化根基的主体选择,是中国共产党立足于中国人民美好生活追求的主体选择,是中国共产党立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体选择;就其历史逻辑而言,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中国悠久绵延历史的必然产物,是世界现代化进程的必然产物,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必然产物;就其文化逻辑而言,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中华优秀文化基因的现代性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哲学逻辑 主体逻辑 历史逻辑 文化逻辑
下载PDF
中国农民工问题研究述论 被引量:11
4
作者 何爱国 《当代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9-107,共9页
进入21世纪以来,“农民工”问题渐成为学术关注的焦点之一。从现状与对策角度进行的研究较多,从历史角度进行的研究有待加强。目前学界围绕农民工的定义、“农民工”现象的起源、农民工问题的历史发展及其处理对策变迁、解决农民工问... 进入21世纪以来,“农民工”问题渐成为学术关注的焦点之一。从现状与对策角度进行的研究较多,从历史角度进行的研究有待加强。目前学界围绕农民工的定义、“农民工”现象的起源、农民工问题的历史发展及其处理对策变迁、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深层次困难、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前景与基本思路,展开了有关讨论。由于“农民工”在我国城镇化、工业化与现代化进程中将长期存在,因此,“农民工”问题将持续成为学术关注的热点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 农民工 历史与未来 综述
原文传递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文明内涵、基本特征与重大意义 被引量:12
5
作者 何爱国 《理论与现代化》 2021年第5期25-39,共15页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立足于中国的发展实际,尊重人民的发展意愿,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接续和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模式的超越。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具有九个显著特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立足于中国的发展实际,尊重人民的发展意愿,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接续和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模式的超越。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具有九个显著特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推动全体人民走向共同富裕;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现代化的规模最大;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叠加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在中国现代化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世界现代化史、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人类文明发展史上,都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下载PDF
古代与现代的民主政治 被引量:12
6
作者 黄洋 《史林》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29-140,共12页
本文的主旨在于阐述古希腊民主政治和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的一些根本性差别。文章力图说明,当今知识界对于雅典为代表的希腊民主政治的某些流行看法——例如古代民主“幼稚”、“短命”、甚至是暴民统治——在很大程度上带着明显的现代人... 本文的主旨在于阐述古希腊民主政治和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的一些根本性差别。文章力图说明,当今知识界对于雅典为代表的希腊民主政治的某些流行看法——例如古代民主“幼稚”、“短命”、甚至是暴民统治——在很大程度上带着明显的现代人的偏见。实际上雅典民主政治是一套稳固而行之有效的政治制度,正是在民主政治之下雅典将希腊文化推向了一个高峰。毋宁说,古代民主和现代民主政治的根本不同在于对于何谓民主、对于大众与精英关系的不同理解,以及对于个人自由所持的不同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政治 大众与精英 自由与民主
下载PDF
学、政、教:晚清中国知识转型的基调及其变奏 被引量:10
7
作者 章清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5-62,共28页
围绕学、政、教分析晚清中国的知识转型,大致可以梳理出这样的基本线索:其一,"教"与"学"之结合构成来华西人"援西入中"的基调,区分"西教"与"西学",相应成为晚清接纳近代知识的重要一... 围绕学、政、教分析晚清中国的知识转型,大致可以梳理出这样的基本线索:其一,"教"与"学"之结合构成来华西人"援西入中"的基调,区分"西教"与"西学",相应成为晚清接纳近代知识的重要一环;其二,"政"与"艺"的变奏映射出中国本土对新知的接引,方向多所调整,内涵不断拓展;其三,"学"从"器""技""艺""术"的定位中被拯救出来,并在"普遍性"与"现代性"的论述中奠定其地位。内中所展示的"变奏",即是"学"取代了"教",超越了"政"。当然,这些关键词其内涵并非一成不变,尤其是伴随学科知识成长出现新的学科"语词",更表明其"语境"较之过往大异其趣;"学""政""教"三者在言说中就分别被其他的意思所替代,所谓"学",不再是"西学",甚至也不是所谓的"新学",而成为"近代知识"的代名词,涵盖"诸学科",而所谓的"教"与"政",更是被安置于"宗教"与"政治"之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 政艺 政教 知识转型 近代知识
原文传递
辛亥革命以来中国大一统国家体制再造中的承续(上) 被引量:10
8
作者 姜义华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3-128,共16页
自秦汉以来,大一统一直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条主轴。近代以来,大一统国家继续居于主导地位,中央集权的国家政权统领着整个社会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并在这一进程中使自身通过再造而得到承续。一百多年来,人们环绕着建立多民族统一国家还... 自秦汉以来,大一统一直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条主轴。近代以来,大一统国家继续居于主导地位,中央集权的国家政权统领着整个社会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并在这一进程中使自身通过再造而得到承续。一百多年来,人们环绕着建立多民族统一国家还是汉民族单一民族国家、建立单一制国家还是联邦制国家、建立新的集权制国家还是三权分立的分权制国家、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还是广泛实行地方自治的国家、建立一党制或以党治国的国家还是两党制或多党轮流执政的国家、建立继续以家国共同体为本位的国家还是以个人为本位的国家、建立实行精英主义精英治国的国家还是坚持草根主义草根治国的国家这样一些根本性的问题,展开了异常激烈的反复争论,并通过色彩斑斓的各种实践论证和检验他们的主张。20世纪以来的全部中国历史,在走过非常曲折的道路,总结了极为丰富的经验和教训后,终于作出了正确的选择。对于大一统国家体制如何承续又如何适应新的时代而变革与再造,是一个不容回避的历史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一统 国家体制 王朝体系 宪政 精英 草根
原文传递
论“礼治”的当代意义 被引量:9
9
作者 姜义华 《红旗文稿》 CSSCI 2014年第20期26-29,共4页
礼治,被混同于旧礼教,在倡导新文化而同旧礼教决裂时,一并被抛弃,差不多已经一个世纪了。在谋求建立近代法治国家时,德治、礼治,都曾被当成和法治截然不相容的东西,而遭到全盘否定。其实,这既是对德治与礼治的误解,也是对法治... 礼治,被混同于旧礼教,在倡导新文化而同旧礼教决裂时,一并被抛弃,差不多已经一个世纪了。在谋求建立近代法治国家时,德治、礼治,都曾被当成和法治截然不相容的东西,而遭到全盘否定。其实,这既是对德治与礼治的误解,也是对法治的误解。要了解礼治的当代意义,必须正确认识礼与礼治的根本性质,正确认识礼治与德治、礼治与法洽的内在联系,正确认识礼和礼治在维系当代各伦理性实体中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治” 当代 意义 法治国家 全盘否定 新文化 德治 不相容
原文传递
论题:概念历史研究的新路径 被引量:9
10
作者 李宏图 周保巍 +9 位作者 张智 盛文沁 刘桂海 左敏 王同彤 胡常萍 莫传芨 李静 曾庆安 毛汉清 《历史教学问题》 CSSCI 2010年第1期54-61,共8页
李宏图教授:今天,我想就当今思想史研究中的概念史问题和大家作一交流和研讨。目前,概念史研究已经成了国际学术界的热点,从空间来说,如英国、德国,荷兰、美国、土耳其等国家的学者对概念史的研究十分踊跃,并且形成了不同的研究... 李宏图教授:今天,我想就当今思想史研究中的概念史问题和大家作一交流和研讨。目前,概念史研究已经成了国际学术界的热点,从空间来说,如英国、德国,荷兰、美国、土耳其等国家的学者对概念史的研究十分踊跃,并且形成了不同的研究特色,甚至可以说是学派。这些志同道合的学者们还组织了国际概念史研究会,定期举行学术讨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 历史研究 国际学术界 路径 论题 思想史研究 学术讨论会 志同道合
原文传递
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世界意义 被引量:5
11
作者 何爱国 颜英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13,共9页
在世界发展史、世界现代化史、世界社会主义史、国际关系史和人类文明史上,中国式现代化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就世界发展史上的意义而言,它超越了以自由市场机制为特色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开创了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的社会主... 在世界发展史、世界现代化史、世界社会主义史、国际关系史和人类文明史上,中国式现代化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就世界发展史上的意义而言,它超越了以自由市场机制为特色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开创了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新道路;就世界现代化史上的意义而言,它突破了以西方为中心和标准的西方式现代化道路,开创了人类现代化的新道路;就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意义而言,它突破了单一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思维,超越了苏联经典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道路;就国际关系史上的意义而言,它突破了“国强必霸”的西方崛起逻辑,超越了传统的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国际秩序运行逻辑,开创了平等互利、合作共赢、和平发展的国际新秩序与国际关系现代化新道路;就人类文明史上的意义而言,它超越了单一现代性文明思维,为多元现代性文明理论提供了强有力的实证支持,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书写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新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现代文明
下载PDF
我国文化产品出口现状分析及政策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李清亮 《中国改革》 2009年第8期75-77,共3页
文化产品贸易的发展是近年来国际贸易领域的重要特征。“三流企业卖产品,二流企业卖技术,一流企业卖观念”成为贸易领域的发展趋势。从发达国家的贸易结构发展变化来看,美国近年来包括影视、音像制品、图书出版在内的视听文化产品出口... 文化产品贸易的发展是近年来国际贸易领域的重要特征。“三流企业卖产品,二流企业卖技术,一流企业卖观念”成为贸易领域的发展趋势。从发达国家的贸易结构发展变化来看,美国近年来包括影视、音像制品、图书出版在内的视听文化产品出口规模已经超过航天工业出口规模,跃居其出口贸易的首位,好莱坞大片更是长期独步世界电影市场一半以上份额;而韩国的文化产品出口贸易额早在2004年就已与其汽车的出口额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产品 出口现状 出口贸易额 政策 国际贸易 一流企业 出口规模 产品贸易
原文传递
大城市化:中国现代化的应然选择 被引量:9
13
作者 何爱国 《理论与现代化》 CSSCI 2011年第1期9-15,共7页
现代化意义的城市化其实是大城市化,而非小城镇化。大城市化既是市场化条件下城市化的必然结果,也是城市化路径的一种政策选择。我国长期以来的现代化实践则是工业化与城市化脱节,市场化与城市化不相匹配。长期抑制大城市发展,小城镇虽... 现代化意义的城市化其实是大城市化,而非小城镇化。大城市化既是市场化条件下城市化的必然结果,也是城市化路径的一种政策选择。我国长期以来的现代化实践则是工业化与城市化脱节,市场化与城市化不相匹配。长期抑制大城市发展,小城镇虽然得到鼓励发展,但不过是乡村的延伸。而今,工业化、市场化与城市化三者真正融合的大城市化时机已经到来。启动大城市化进程,应是中国现代化的理性抉择与现实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 工业化 市场化 城市化 大城市化
下载PDF
近代中国“国学”的形成与演进(上) 被引量:8
14
作者 姜义华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2-17,共6页
"国学"一词,源于日本江户与明治时代,指的是通过对日本古典文献和固有文化的研究与表彰,以反对长时期占据支配地位的传统儒学与佛学。19世纪末以来,中国几代学人借用"国学"一词,对传统思想与学术重新估定重新诠释... "国学"一词,源于日本江户与明治时代,指的是通过对日本古典文献和固有文化的研究与表彰,以反对长时期占据支配地位的传统儒学与佛学。19世纪末以来,中国几代学人借用"国学"一词,对传统思想与学术重新估定重新诠释。人们或重先秦诸子之学,或重不同时代儒家之学,或重历代在野之学,或重民间通俗之学,构造了各具特色的学术体系。重视对古代文化遗产与外来文化资源作理性的历史的比较的研究,有利于新文化的创造,更能使民族自觉、民族自信立足于特别坚实有力的学术文化基础之上。但是,政客们以倡导"国学"相标榜,则别有所图;一些学人假借"国学"以排外,企图重建文化专制主义统治秩序。他们在"国学"研究中的影响,不容忽视。回顾一百多年来"国学"研究的发展变化历程,当有助于了解今日"国学"重新活跃的背景及其未来可能的路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国学 形成 演进
原文传递
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论预设:重新认识市场经济模式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雄 姜义华 +3 位作者 张宇 权衡 孙力 鲁品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9,共6页
全国经济哲学研究会和本刊编辑部,近期组织上海和全国哲学、经济学、历史学和政治学的学者围绕着'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问题展开讨论。学者们从不同学科与角度出发阐明了他们的观点。张雄教授认为,把资本主义社... 全国经济哲学研究会和本刊编辑部,近期组织上海和全国哲学、经济学、历史学和政治学的学者围绕着'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问题展开讨论。学者们从不同学科与角度出发阐明了他们的观点。张雄教授认为,把资本主义社会必然与市场经济模式相勾连,社会主义社会必然与计划经济模式相勾连,是概念认识的模糊;市场经济模式并不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专利,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同属于马克思所说的'人对物'的依赖阶段,二者对市场经济运行模式的选择都具有必然性。市场经济运行模式与社会主义关联更能够发挥市场优势。姜义华教授认为,劳动价值是社会主义的原点和本质,而等量劳动价值的交换是市场经济的本质。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正是在劳动价值本体上的交集。随着知识型劳动、经营管理型劳动越来越发展,地位越来越重要,劳动首次具有了有可能真正制约资本的能力。张宇教授认为,从最广泛、最一般的意义上讲,社会主义是以社会利益为目标的社会,因此必然具有超越市场的性质。但具体而言,社会主义概念的多元化决定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之间关系的复杂化。权衡教授认为,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发展的根本要义,目前这个任务显然还远未完成。正在推进的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战略,就是继续推进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真正有机结合,真正发挥出社会主义更加公平、更有效率的优越性。孙力教授认为,从唯物史观来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当高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剥离了市场经济的制度属性,用'制度—功能'的联动评判有效地定位社会主义和与市场的耦合。鲁品越教授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用社会主义力量驾驭资本,形成其与资本主义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重新认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模式 社会主义的本质 预设 改革 市场社会主义
原文传递
中华文明如何更新再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价值
16
作者 何爱国 《理论与现代化》 2024年第3期16-27,共12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有连续性又有创新性,与时俱进、开放创新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品格。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新时代的文化使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价值,可以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实现中国化时代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有连续性又有创新性,与时俱进、开放创新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品格。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新时代的文化使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价值,可以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实现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让中华民族有了文化主体和文化生命,成为中国人民树立文化自信的根本来源,成为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文化基因的载体,成为中国国家认同和中华民族认同的精神力量,成为中华文明与世界各种文明交流互鉴的主体,对人类解决世界性难题具有重要启发意义。中华文明更新再造,有赖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有赖于积极吸收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有赖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转化与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
下载PDF
人的依赖、独立与自由发展: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观解读 被引量:5
17
作者 何爱国 《史学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00-106,共7页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观是一种辩证的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最好载体与充分显现,是马克思主义在社会发展问题方面的哲学、历史学、经济学、社会学与人类学的多重思考的理论结晶,也是马克思主义对世界历史发展规律的最高概括。它...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观是一种辩证的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最好载体与充分显现,是马克思主义在社会发展问题方面的哲学、历史学、经济学、社会学与人类学的多重思考的理论结晶,也是马克思主义对世界历史发展规律的最高概括。它高度关注物的发展与人的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终极关怀是人的发展,但其实现却是建立在物的充分发展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也始终建立在这种认识基础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发展问题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观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原文传递
“共有的思想库”:哈瑞特对约翰·密尔思想的影响
18
作者 李宏图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1-140,共10页
作为19世纪英国著名的思想家,约翰·密尔坦陈其思想受到妻子哈瑞特的深刻影响。通过对两人交往关系的考察,特别是对密尔所撰写的《政治经济学原理》和《论自由》这两个文本的细致分析,可以明晓哈瑞特对这些著作的贡献。由此,不仅有... 作为19世纪英国著名的思想家,约翰·密尔坦陈其思想受到妻子哈瑞特的深刻影响。通过对两人交往关系的考察,特别是对密尔所撰写的《政治经济学原理》和《论自由》这两个文本的细致分析,可以明晓哈瑞特对这些著作的贡献。由此,不仅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密尔写就的那些文本的思想内涵,更好地定位其在思想史上的地位,而且,更有意义的是,这一梳理也彰显了哈瑞特那些新颖独特与富有价值的思想内容,提醒人们在密尔的思想体系中不应忘却哈瑞特曾经发出的声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翰·密尔 哈瑞特 政治经济学原理 论自由
下载PDF
启蒙与现代性(笔谈)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宏图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21,共5页
如何实现现代化可以说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转型的根本问题,而启蒙则是现代化的前提准备和开端,如何理解和评价启蒙的意义与限度就成了理解现代性的关键。在最早实现现代化的西方社会,法国、德国、意大利以及苏格兰等国家和地区都经历了... 如何实现现代化可以说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转型的根本问题,而启蒙则是现代化的前提准备和开端,如何理解和评价启蒙的意义与限度就成了理解现代性的关键。在最早实现现代化的西方社会,法国、德国、意大利以及苏格兰等国家和地区都经历了启蒙运动的洗礼。在西方,启蒙最早意味着人运用自身的理性能力从宗教的蒙昧中解放出来,它确立了理性在人间的至高原则。理性地自我批判,对理性的公开运用,自由而正义的法治秩序,是启蒙哲学(运动)永不过时的遗产。在中国,西方启蒙思想则是推进中国现代性成长的重要思想资源,以及建构我们自身观念的重要来源。辛亥革命以来,中国社会在宗教信仰方式和社会政治秩序的处理上就留下了西方启蒙话语的烙印。而在学理上,中国学界对西方启蒙运动的研究还很不全面,亟待从空间性、思想史以及社会文化等维度进行研究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蒙 启蒙运动 现代性
下载PDF
“边界之争”:重申思想史研究的“身份认同”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宏图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1,169,共12页
在思想史研究中,如何实现“思想性”和“历史性”的有机结合一直是思想史研究界着力思考的问题,这一问题也关联着思想史的身份是否具有合法性。通过对思想史研究身份认同合法性危机的理论考察,并借助思想史研究的一些实例,对思想家文本... 在思想史研究中,如何实现“思想性”和“历史性”的有机结合一直是思想史研究界着力思考的问题,这一问题也关联着思想史的身份是否具有合法性。通过对思想史研究身份认同合法性危机的理论考察,并借助思想史研究的一些实例,对思想家文本展开精细解析,由此,今后的思想史研究或将能够实现“思想性”与“历史性”两者融贯结合,创造出鲜明的研究范式,化解目前思想史研究的“身份认同”危机,进而确立起思想史这一“身份”的合法性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史 思想性 历史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