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上) |
刘大为
|
《当代修辞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19
|
|
2
|
文本细读在当代的意义及其方法 |
陈思和
|
《河北学刊》
CSSCI
|
2004 |
162
|
|
3
|
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下) |
刘大为
|
《当代修辞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10
|
|
4
|
关于汉语的语序问题(一) |
范晓
|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
2001 |
59
|
|
5
|
试论现代汉语的否定范畴 |
戴耀晶
|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0 |
63
|
|
6
|
走自己的路──对于迈向21世纪的中国文论建设问题的思考 |
朱立元
|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0 |
102
|
|
7
|
汉语“这/那”不对称性的语篇考察 |
曹秀玲
|
《汉语学习》
|
2000 |
80
|
|
8
|
电影:文学的终结者? |
朱国华
|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79
|
|
9
|
词语、对话和小说 |
朱莉娅·克里斯蒂娃
祝克懿(译)
宋姝锦(译)
黄蓓(校)
|
《当代修辞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89
|
|
10
|
说语义成分 |
范晓
|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
2003 |
57
|
|
11
|
论阎连科的“世界” |
郜元宝
|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65
|
|
12
|
动词的配价与汉语的把字句 |
范晓
|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71
|
|
13
|
意外范畴:关于感叹、疑问、否定之间的语用迁移的研究 |
陈振宇
杜克华
|
《当代修辞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78
|
|
14
|
现代汉语兼语句的句法和语义特征 |
游汝杰
|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
2002 |
48
|
|
15
|
社会空间的生产——析列斐伏尔《空间的生产》 |
陆扬
|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73
|
|
16
|
20世纪中外文学关系研究中的“世界性因素”的几点思考 |
陈思和
|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
2001 |
69
|
|
17
|
互文性理论对结构主义的继承与突破 |
朱莉娅.克里斯蒂娃
黄蓓
|
《当代修辞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75
|
|
18
|
关于汉语的语序问题(二) |
范晓
|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
2001 |
37
|
|
19
|
话语标记“你看”、“我看”与现实情态 |
陈振宇
朴珉秀
|
《语言科学》
|
2006 |
53
|
|
20
|
聋教育中手语和汉语问题的语言学分析 |
龚群虎
|
《中国特殊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7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