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老虎及其栖息地保护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被引量:14
1
作者 马建章 张明海 +1 位作者 姜广顺 陆军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9-133,共5页
虎(Panthera tigris)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和保护伞物种,在维持健康自然生态系统功能中占据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虎种群的有效保护和可持续生存对中国乃至全球生态安全具有深远意义。我国现分布有印支虎(P.t.corbetti)、孟加拉... 虎(Panthera tigris)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和保护伞物种,在维持健康自然生态系统功能中占据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虎种群的有效保护和可持续生存对中国乃至全球生态安全具有深远意义。我国现分布有印支虎(P.t.corbetti)、孟加拉虎(P.t.tigris)、华南虎(P.t.amoyensis)和东北虎(P.t.altaica)4个虎亚种,其中最有希望恢复野生种群的就是东北虎。虎的保护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包括虎种群数量和分布区的动态变化不清;适宜栖息地面积不断缩小退化、扩散通道受阻;缺乏针对虎生态景观系统保护的实施规划及国家财政建设资金的保障;人虎冲突严重;虎生态保护与管理科学研究薄弱等。鉴于此,本文从两个方面提出了虎及其栖息地保护的对策。(1)在栖息地景观保护与恢复方面:推进虎保护区网络的建设,增大其栖息地的受保护面积,形成保护区群;同时构建廊道,使保护区群网络化;建立跨国生态廊道,实现景观水平的保护,并且加大虎猎物种群及其栖息地恢复力度。(2)在虎种群保护与恢复方面:启动虎种群专项调查与常态监测;推进虎的野化放归;设立"老虎生态保护特区";修改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探索和完善适应新时期新常态的虎保护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群 栖息地保护 栖息地恢复 对策
下载PDF
黑龙江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伯利亚狍的冬季食性 被引量:10
2
作者 陈耕 李艳香 +3 位作者 滕丽微 刘振生 孙慧 滕云飞 《经济动物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91-95,共5页
2011年11月~2012年1月,在黑龙江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用粪便显微组织学分析方法研究了西伯利亚狍的冬季食性,结果表明:西伯利亚狍冬季采食的植物类别共有17科25种,主要食物为粗茎鳞毛蕨、白桦、毛榛子、山杨和刺五加,可辨认的每种... 2011年11月~2012年1月,在黑龙江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用粪便显微组织学分析方法研究了西伯利亚狍的冬季食性,结果表明:西伯利亚狍冬季采食的植物类别共有17科25种,主要食物为粗茎鳞毛蕨、白桦、毛榛子、山杨和刺五加,可辨认的每种植物相对密度(RD)分别为36.01%、12.10%、7.24%、6.22%、6.07%,共占食物组成比例的65.29%。取食植物类别中,乔木植物所占比例最高,为47.76%,灌木次之,为14.94%,草本最少,为37.30%。计算出的Shannon-Wiener指数H'值为-3.25;均匀度指数J'值为-1.01;生态位宽度B值为7.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伯利亚狍 食性 黑龙江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冬季
下载PDF
基于粪便DNA的岩羊微卫星引物的筛选及个体识别 被引量:9
3
作者 刘旭 刘振生 +1 位作者 丁由中 王小明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9-173,共5页
贺兰山保护区岩羊Pseudois nayaur种群数量近年来增长很快,为了解贺兰山保护区的岩羊种群的遗传健康状况,从而更好地保护和管理岩羊种群,需要对岩羊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在其近缘物种中选出36对微卫星引物对收集到的岩羊粪便DNA... 贺兰山保护区岩羊Pseudois nayaur种群数量近年来增长很快,为了解贺兰山保护区的岩羊种群的遗传健康状况,从而更好地保护和管理岩羊种群,需要对岩羊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在其近缘物种中选出36对微卫星引物对收集到的岩羊粪便DNA样品进行PCR扩增。结果发现,有9对引物在岩羊粪便DNA中扩增出了多态性位点。各位点基因杂合度介于0.26~0.95之间,平均杂合度为0.48,各位点多态信息含量介于0.23~0.68之间,平均多态性为0.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羊 微卫星 粪便DNA 个体识别 引物筛选
下载PDF
丰容对圈养赤斑羚活动时间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侯晓云 刘振生 +1 位作者 滕丽微 王爱善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129-2135,共7页
2010年11月—2013年2月,以上海动物园繁殖场内的10只赤斑羚(Naemorhedus cranbrooki)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了2次环境丰容和食物丰容,分析了丰容前后对圈养赤斑羚活动时间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加入丰容设施后,赤斑羚的卧息和刻板行为... 2010年11月—2013年2月,以上海动物园繁殖场内的10只赤斑羚(Naemorhedus cranbrooki)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了2次环境丰容和食物丰容,分析了丰容前后对圈养赤斑羚活动时间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加入丰容设施后,赤斑羚的卧息和刻板行为明显减少,摄食、移动和修饰行为明显增加,与预期结果一致;进一步增加丰容设施的复杂性后,卧息行为明显减少,移动和修饰行为明显增加,但其他几种行为变化不明显,未达到预期效果。在食物丰容阶段,卧息和其他行为有所减少,站立行为有所增加,但以上3种行为变化都不明显,未达到预期效果。在对丰容设施的利用上,进行食物丰容和增加丰容设施的复杂性有效地促进了赤斑羚对丰容设施的利用,分别使赤斑羚在丰容设施上活动的时间百分比由2.07%和1.44%提高到12.17%和10.83%。首次加入丰容设施后,赤斑羚在丰容设施上主要以站立行为为主;进一步增加环境复杂度后,赤斑羚在此设施上主要行为变为卧息行为。食物丰容前,赤斑羚在丰容设施上主要行为是站立行为;在食物丰容阶段,赤斑羚主要的行为变成了摄食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丰容 食物丰容 赤斑羚 活动时间分配 圈养
原文传递
赤狐生境选择研究进展 被引量:7
5
作者 李路云 王海东 +2 位作者 张海 滕丽微 刘振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11期3289-3292,3295,共5页
总结了赤狐生境选择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概括了影响赤狐生境选择的主要因素,并探讨了赤狐生境选择的灵活性及赤狐和与其同域分布的动物种的共存机制。最后,提出了赤孤相应的保护措施。
关键词 赤狐 生境选择 野外调查 统计分析 影响因子
下载PDF
贺兰山野化牦牛春季昼间行为时间分配和活动规律 被引量:3
6
作者 刘振生 孙兆惠 +6 位作者 庞博 赵宠南 滕丽微 杨云天 王晓勤 苏云 王亮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22期7416-7418,共3页
[目的]研究贺兰山野化牦牛春季昼间行为时间分配和活动规律.[方法] 2014年4月采用所有事件取样法和瞬时扫描法对贺兰山野生耗牛的春季昼间行为时间和活动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建立牦牛行为谱.[结果]贺兰山野化耗牛的各种行为都具有一定的... [目的]研究贺兰山野化牦牛春季昼间行为时间分配和活动规律.[方法] 2014年4月采用所有事件取样法和瞬时扫描法对贺兰山野生耗牛的春季昼间行为时间和活动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建立牦牛行为谱.[结果]贺兰山野化耗牛的各种行为都具有一定的节律性,各行为占时间比例分别为:取食34.18%、卧息18.58%、移动18.38%、站立17.77%、反刍5.95%和其他5.14%.取食的高峰期在每天9:00 ~ 11:00和15:00~ 17:00,卧息的高峰期为11:00~13:00和14:00~ 15:00,反刍的高峰期出现在13:00 ~ 15:00,与卧息的高峰期部分重叠,移动与取食的高峰期是相并行的,站立行为在1d中的发生较为随机,高峰期不明显,但在牦牛卧息高峰期时所占比例最低,而其他行为所占的比例在全天的峰值都很低.通过对贺兰山不同年龄阶段牦牛春季昼间的各行为分析发现其差异不显著.[结论]牦牛可通过调节自身的行为来适应不同的环境变化,这是动物长期进化以适应自然环境改变的综合作用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时间分配 春季 贺兰山
下载PDF
贺兰山野化牦牛秋季食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滕丽微 汪洋 +3 位作者 李路云 姚志诚 路鹏飞 刘振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19期6258-6260,共3页
2010年9 ~ 10月,在贺兰山的哈拉乌沟、甘沟、樊家营子等沟段收集了野化牦牛秋季的新鲜粪便,采用粪便显微分析法研究野化牦牛的秋季食性.结果表明,秋季野化牦牛共取食13科21种(属)植物,内蒙葶苈、针茅、冰草、珠芽蓼为野化牦牛秋季取... 2010年9 ~ 10月,在贺兰山的哈拉乌沟、甘沟、樊家营子等沟段收集了野化牦牛秋季的新鲜粪便,采用粪便显微分析法研究野化牦牛的秋季食性.结果表明,秋季野化牦牛共取食13科21种(属)植物,内蒙葶苈、针茅、冰草、珠芽蓼为野化牦牛秋季取食的主要食物,其中内蒙葶苈(12.79%)是牦牛最喜食植物.在贺兰山野化牦牛秋季取食的各科植物中,禾本科(35.52%)、十字花科(13.16%)、莎草科(12.17%)和廖科(10.26%)为主要取食植物.野化牦牛在秋季主要取食非禾本科草本,比例达到45.51%;其次是禾本科草本,比例为35.01%;灌木和乔木的取食比例分别为8.18%和2.30%.秋季野化牦牛取食植物的Shannon-Wiener指数为-3.871,Pielou均匀度指数为-1.271,食物生态位宽度为14.2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食性 秋季 贺兰山
下载PDF
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春季鸟类物种多样性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志勇 李路云 +1 位作者 滕丽微 刘振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15期4664-4665,4687,共3页
为了解鸟类多样性现状和制定科学有效的栖息地保护管理对策,于2013年4~5月采用样线调查法对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春季鸟类组成进行调查。共记录鸟类7目20科43种,约占全国鸟类种数(1 319种)的3.26%,占宁夏鸟类种数(320种)的14... 为了解鸟类多样性现状和制定科学有效的栖息地保护管理对策,于2013年4~5月采用样线调查法对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春季鸟类组成进行调查。共记录鸟类7目20科43种,约占全国鸟类种数(1 319种)的3.26%,占宁夏鸟类种数(320种)的14.44%。在地理区划上,古北界鸟类32种,占该地区春季鸟类种数的74.42%;广布种类11种,占25.58%;未观测到东洋界鸟类。其中,留鸟30种,占69.77%;夏候鸟7种,占16.28%;冬候鸟3种,占6.98%;旅鸟2种,占4.65%;迷鸟1种,占2.33%。山地针叶林带出现的鸟类种类最多,有24种,其次是山地疏林草原带和山地草原带,分别有22种和13种,亚高山灌丛草甸带和湿地最少,仅见11种和7种。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春季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2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7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 物种多样性 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春季
下载PDF
啮齿动物消化器官长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燕永彬 刘振生 +4 位作者 滕丽微 杨云天 王晓勤 苏云 王亮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12期3580-3582,3584,共4页
啮齿动物消化器官长度一直是研究啮齿动物差异的重要指标之一。总结了消化道的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功能,阐述了消化器官的测量方法,对消化器官长度与食性、能量需求和季节变化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啮齿动物 消化器官 食性 能量需求 季节变化
下载PDF
贺兰山牦牛不同时间段的生境选择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振生 孙兆惠 +3 位作者 李路云 赵宠南 李艳香 王越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3-77,共5页
在2009年7-8月份和9-11月份,利用样线法和直接观察法对贺兰山牦牛(Bos grunniens)的生境选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7-8月份,牦牛偏好选择的生境——海拔〉3000m;植被类型为亚高山灌丛和草甸;乔木密度〈100株/hm。,乔木高度... 在2009年7-8月份和9-11月份,利用样线法和直接观察法对贺兰山牦牛(Bos grunniens)的生境选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7-8月份,牦牛偏好选择的生境——海拔〉3000m;植被类型为亚高山灌丛和草甸;乔木密度〈100株/hm。,乔木高度〈3m,牦牛距离乔木的距离〉3m;灌木种类以混合性灌木为主,灌木密度〉2000丛/hm0,牦牛距灌木的距离〈1m;上坡位;距水源距离〈800m或800~1200m之间;距人为干扰距离〉4000m:隐蔽级〉70%。在9-11月份,牦牛偏好选择的生境——海拔2000—3000m;植被类型以山地针叶林为主;优势乔木以灰榆为主,乔木密度〈100株/hm。,乔木高度〈3ITI;灌木密度〈2000丛/hm。,牦牛距离灌木的距离〉2m;植被盖度50%。70%:下坡位:距水源距离〉1200m;隐蔽级〉70%。主成分分析表明:7—8月份,第一主成分的贡献率达15.679%.其中绝对值较大的相关系数是海拔高度、隐蔽级和乔木密度;9-11月份,第一主成分的贡献率达20.430%.其中绝对值较大的相关系数是牦牛距离乔木的距离、优势乔木、乔木高度和乔木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生境选择 主成分分析 贺兰山
下载PDF
关注正在消失的湿地
11
作者 马建章 《大自然》 2012年第5期1-1,共1页
湿地生态系统是全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其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害,有着其他生态系统无法替代的作用,被誉为“天然物种基因库”、“天然水库”、“地球之肾”和“天然碳库”。
关键词 湿地生态系统 全球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 物种基因库 组成部分 天然 海洋 地球
原文传递
地球不仅是人类的乐土
12
作者 马建章 《大自然》 2014年第4期1-1,共1页
地球上纷繁的生命通过食物链将无机和有机世界连接起来,形成了错综复杂的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了几乎所有形式的自然服务—新鲜的空气、干净的水、食物、纤维、能源以及相对稳定的生存环境。其中颜色各异、姿态曼妙的动植物,以及由它们... 地球上纷繁的生命通过食物链将无机和有机世界连接起来,形成了错综复杂的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了几乎所有形式的自然服务—新鲜的空气、干净的水、食物、纤维、能源以及相对稳定的生存环境。其中颜色各异、姿态曼妙的动植物,以及由它们组成的生物群落,更给人类带来了无可替代的精神愉悦。随着人口的激增,人类对自然的物质需求日益增加。特别是工业革命之后,一方面生产力水平快速提高,对自然的压力快速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愉悦 物质需求 生存环境 生产力水平 生态系统 资源保护 动植物物种 物质追求 濒危野生动植物 驯养繁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