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森林生态补偿政策量化分析——基于政策建模一致性指数模型 被引量:11
1
作者 林晓芸 洪燕真 +4 位作者 杨小军 黄国星 陈婕 刘煜莹 陈志杰 《林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5-23,共19页
量化分析是完善森林生态补偿政策的重要手段,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有重要意义。文章从森林生态补偿政策文本视角出发,构建森林生态补偿政策分析框架,利用ROSTCM6.0软件处理1998-2020年颁布的50项中央层面森林生态补偿政策相关文本,依... 量化分析是完善森林生态补偿政策的重要手段,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有重要意义。文章从森林生态补偿政策文本视角出发,构建森林生态补偿政策分析框架,利用ROSTCM6.0软件处理1998-2020年颁布的50项中央层面森林生态补偿政策相关文本,依据高频词和森林生态补偿政策特点,确定了政策评价9个一级指标和40个二级指标,运用政策建模一致性指数模型量化分析森林生态补偿政策制定效力。研究发现:(1)从总体来看,森林生态补偿政策具备一定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政策建模一致性指数平均值为5.60,平均等级为可接受,其中1项政策为良好等级,6项为可接受等级,无优秀等级和不良等级;(2)从时间顺序来看,森林生态补偿政策的政策建模一致性指数波动幅度不大,从试点阶段的4.89上升至发展阶段的6.05,在完善阶段下降至5.32后又回升至5.47,表明从试点阶段到发展阶段森林生态补偿政策不断优化,但在完善阶段政策效力有所下降;(3)从各项评价指标来看,森林生态补偿政策仍有很大改善空间,政策性质、政策评价、补偿行为、政策受体得分均超过0.7,具有明显优势,而政策时效、作用方式和补偿主体得分不到0.4,是政策修改调整的主要方向。文章提出森林生态补偿政策应建立长短期政策相结合的政策规划、探索多样化的生态补偿方式、多元化补偿主体拓宽资金来源渠道等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策建模一致性指数 森林生态补偿政策 量化分析
下载PDF
“社会-生态系统”视角下森林生态治理研究综述 被引量:11
2
作者 刘煜莹 洪燕真 +4 位作者 杨小军 林伟星 陈婕 林晓芸 江海艺 《林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19,共15页
森林生态治理体系的完善是森林生态资源保护与利用的重要条件。森林资源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经验性探索一直受到多学科领域众多专家的关注,丰硕的研究成果对实现森林资源优化、国土绿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各项工作的推进具有重要的价值... 森林生态治理体系的完善是森林生态资源保护与利用的重要条件。森林资源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经验性探索一直受到多学科领域众多专家的关注,丰硕的研究成果对实现森林资源优化、国土绿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各项工作的推进具有重要的价值。然而由于森林系统的特殊性及复杂性,森林资源的可持续供给与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依旧存在,森林治理与林业发展的任务仍然艰巨。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背景下,梳理与总结森林生态治理的研究,对未来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付诸实践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文章将从森林生态治理的概念及演化出发,总结相关理论支撑与方法体系,从“社会-生态系统”视角下梳理森林治理在行动主体、政策制度及效益评估等方面研究成果,发现当前森林生态治理文献在研究内容上尚存在盲点和不足之处。基于当前局限提出未来在治理主体方面的研究应逐渐向主体间的互动机制转变,注重治理理论在实践中的适用性交融、本土化提升,强化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形式探索,进一步丰富森林政策与地方制度关系的研究,建立现代森林治理效益的综合评估框架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治理 生态资源 社会-生态系统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中的林农认知及其影响因素——基于福建的案例调查 被引量:11
3
作者 郑晶 林慧琦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14-124,共11页
【目的】揭示林农对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政策的认知情况及其关键影响因素,为完善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工作及生态补偿制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福建永安、顺昌2个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试点县(市)139户林农调查数据,分析林... 【目的】揭示林农对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政策的认知情况及其关键影响因素,为完善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工作及生态补偿制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福建永安、顺昌2个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试点县(市)139户林农调查数据,分析林农对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政策的认知情况,运用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林农对赎买政策认知的影响因素,应用边际效应分析方法分析各因素的影响程度。【结果】1)从林农对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政策的认知情况来看,61.87%的林农了解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政策,但从了解程度上看,仅有25.18%的农户表示非常了解。2)从影响认知的因素看,林农个体特征因素中,年龄、受教育年限影响显著,性别和是否有村干部经历影响不显著;家庭特征因素中,农户类型是否为纯非农户影响显著,家庭人均收入、家庭中从事林业的劳动力人数对林农认知没有显著影响;在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林地特征中,家庭拥有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的面积、林地资源经营类型是否为用材林或毛竹林、林地经营方式均对林农认知具有显著影响;外部因素中,是否参与合作组织、周边农户讨论林业政策的频繁性、村干部对林业政策宣传的态度对林农认知具有显著影响,村庄与市中心的距离对林农认知影响不显著;进一步对主要影响因素的边际效应分析发现,林农对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政策认知中"比较了解"的边际效应系数大于"完全了解"。【结论】林农对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政策的认知整体水平较低;影响认知的主要因素有年龄、受教育年限、农户类型是否为纯非农户、家庭拥有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的面积、林地资源经营类型为用材林、林地资源经营类型为毛竹林、林地经营方式、是否参与合作组织、周边农户讨论林业政策的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农 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 赎买 认知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森林“四库”促进共同富裕的逻辑和路径 被引量:5
4
作者 洪燕真 叶遄 +2 位作者 杨萌萌 张家楷 黄宇超 《林业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40-249,共10页
基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分析森林“四库”对促进林区实现共同富裕的逻辑和路径。结果表明:从理论逻辑出发,森林“四库”论是对基于马克思社会经济发展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共同富裕理论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共... 基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分析森林“四库”对促进林区实现共同富裕的逻辑和路径。结果表明:从理论逻辑出发,森林“四库”论是对基于马克思社会经济发展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共同富裕理论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共享共富发展理念的继承和发展,契合共同富裕的自然属性、精神属性、社会属性和历史属性;从历史逻辑出发,回顾森林“四库”论的演变历程可知森林“三库”思想、“林改”征程、“两山”论断、森林“四库”论在平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践行绿色发展层面的一脉相承;从实践逻辑出发,以福建省宁德市作为案例研究对象,系统地诠释了森林“四库”促进共同富裕实现的内在机制与效果;对实现林区共同富裕而言,充分发挥森林“四库”能起到全局性、根本性和长期性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 “四库” 林区 共同富裕 乡村振兴
下载PDF
林权抵押贷款缓解农户信贷配给的内在机理、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被引量:8
5
作者 范刘珊 王文烂 宁满秀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0-71,共12页
本研究从需求和供给视角阐释了林权抵押贷款缓解农户信贷配给的内在机理,并探讨了林权抵押贷款在缓解农户信贷配给过程中遇到的现实困境。研究发现,理论上林权抵押贷款在一定程度上因赋予林权市场价值解决了农户缺乏合适抵押物的难题、... 本研究从需求和供给视角阐释了林权抵押贷款缓解农户信贷配给的内在机理,并探讨了林权抵押贷款在缓解农户信贷配给过程中遇到的现实困境。研究发现,理论上林权抵押贷款在一定程度上因赋予林权市场价值解决了农户缺乏合适抵押物的难题、实现了交易费用的节约、弱化了交易风险,有助于缓解农户信贷配给。从林权抵押贷款的实践来看,因林地产权管制和林权抵押市场发育不完善的双重约束,林权抵押融资所形成新的高昂交易费用和风险导致林农仍面临信贷配给。为更好发挥林权抵押贷款对农户信贷配给的缓解作用,应多渠道开展农村普惠林业金融教育、完善农村信用体系,构建基于农村"熟人社会"非正式制度的乡村中介组织的金融联结治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权抵押贷款 信贷配给 农户 现实困境
原文传递
森林生态补偿政策文本量化研究——一个三维分析框架 被引量:2
6
作者 王迎静 洪燕真 +1 位作者 陈思莹 杨萌萌 《林业经济》 2024年第1期57-76,共20页
开展森林生态补偿政策文本的量化研究,有助于改进政策机制、支持可持续发展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文章运用政策文献量化方法,构建森林生态补偿“政策结构-政策内容-政策工具”三维空间分析框架,利用NVivo 11 Plus对1978-2023年颁布的141... 开展森林生态补偿政策文本的量化研究,有助于改进政策机制、支持可持续发展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文章运用政策文献量化方法,构建森林生态补偿“政策结构-政策内容-政策工具”三维空间分析框架,利用NVivo 11 Plus对1978-2023年颁布的141份中央层面的森林生态补偿政策文本进行多维度的量化分析,全面系统地揭示政策文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研究发现:(1)中国森林生态补偿政策文本发布数量呈现波动式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政策文本发布类型以部门规章为主,发文主体呈现层级高、多元化和政策联合决策聚焦于高层级部门的特征。(2)每个阶段的政策内容与社会经济背景密切相关。政策探索阶段主要关注法律法规制定,政策加强阶段开始以生态效益为导向,政策深化阶段注重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3)从政策工具来看,管制型、市场型、自愿型政策工具存在一定的失衡现象,分别占46.15%、46.83%、7.02%。文章提出森林生态补偿政策应强化政策主体的协同合作、探索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创新政策工具和市场机制等政策启示,以期为进一步完善森林生态补偿政策机制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补偿 政策文本 政策工具 政策文献量化
下载PDF
森林生态补偿政策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6
7
作者 陈婕 洪燕真 +3 位作者 黄国星 杨小军 刘晓芸 刘煜莹 《林业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77-489,共13页
为了解森林生态补偿政策效果的研究现状,从政策效果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评价结果和影响因素等方面对国内外文献进行梳理。研究发现:森林生态补偿政策效果研究缺乏全面的政策效果评价和长期性反馈机制;未能清晰揭示政策效果实现的内在机... 为了解森林生态补偿政策效果的研究现状,从政策效果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评价结果和影响因素等方面对国内外文献进行梳理。研究发现:森林生态补偿政策效果研究缺乏全面的政策效果评价和长期性反馈机制;未能清晰揭示政策效果实现的内在机制;政策助力森林碳汇效果的研究不足;忽视补偿政策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供给能力和农户生计与福祉的综合考量;缺乏政策效果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深入研究。因此,建议注重研究方法上多学科交叉和创新;进一步揭示政策效果实现的内在机制;强化补偿政策的固碳效果研究;深入探讨补偿政策如何助推共同富裕,缩小城乡差距;进一步研究政策效果与乡村振兴战略如何有机衔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 补偿 政策 效果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中国公益林生态补偿制度的历史演进、现实困境与路径探索
8
作者 戴永务 孙于岚 +3 位作者 荆柱洲 林树涵 陈文汇 杨建州 《林业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2-160,共9页
梳理中国公益林生态补偿制度的历史演进与实践探索,分析公益林生态补偿制度的现实困境,并提出提升路径的政策建议。结果表明:从历史演进来看,中国公益林生态补偿制度分为起始阶段、探索阶段、推广阶段和深化阶段;从实践来看,公益林生态... 梳理中国公益林生态补偿制度的历史演进与实践探索,分析公益林生态补偿制度的现实困境,并提出提升路径的政策建议。结果表明:从历史演进来看,中国公益林生态补偿制度分为起始阶段、探索阶段、推广阶段和深化阶段;从实践来看,公益林生态补偿制度历经了补偿标准调整、分类补偿推广、市场化和多元化生态补偿制度探索;从现实困境来看,公益林生态补偿制度仍存在补偿标准较低、补偿标准单一、补偿资金筹集渠道偏窄、自身造血能力弱等现实困境。应从动态调整补偿标准、分类补偿探索、多元化补偿筹资渠道以及公益林自身经营管理等方向深化改革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益林 生态补偿 历史演进 现实困境 路径探索
下载PDF
双规模经营对林农家庭收入的影响——基于福建省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的实证分析
9
作者 杨佳美 洪燕真 +3 位作者 朱学瑞 陈思莹 陈吕泽 廖雯雯 《林业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9-249,共11页
基于福建省299份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实地调研数据,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倾向得分匹配法,从分工视角探讨了双规模经营对于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总收入的协同效应,以及对家庭收入结构影响的异质性。研究表明:双规模经营正向显著影响林业经营性收... 基于福建省299份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实地调研数据,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倾向得分匹配法,从分工视角探讨了双规模经营对于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总收入的协同效应,以及对家庭收入结构影响的异质性。研究表明:双规模经营正向显著影响林业经营性收入,但对工资性收入具有削减效应;双规模经营通过改变经营主体在务工与务农之间的资源分配模式,实现了总收入的动态平衡;双规模经营对合作社类主体的增收效应更强。因此,要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加强林业技术指导和服务,差异化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规模经营 分工 新型林业经营主体 收入
下载PDF
林业创新生态系统对林业绿色发展的影响——基于门槛效应模型
10
作者 叶遄 朱艺琦 +1 位作者 杨萌萌 洪燕真 《林业经济》 2024年第2期27-53,共27页
林业是绿色发展的主体,更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文章在构建指标体系测度中国各省份林业创新生态系统和林业绿色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基于2012—2022年中国26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林业创新生态系统对林业绿色... 林业是绿色发展的主体,更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文章在构建指标体系测度中国各省份林业创新生态系统和林业绿色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基于2012—2022年中国26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林业创新生态系统对林业绿色发展的影响,并以林业绿色技术创新为门槛变量,构建林业创新生态系统与林业绿色发展的非线性面板回归模型。研究发现:(1)2012—2022年,中国各省份的林业绿色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林业创新生态系统对林业绿色发展有正向促进作用,提升1个单位的林业创新生态系统对林业绿色发展的推进系数为0.1300。(2)林业绿色技术创新通过了单一门槛检验,表明林业绿色发展会因林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差异而呈现阶段性特征。(3)林业创新生态系统对林业绿色发展的影响效应整体表现为东部地区大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在资源型区域的影响效应大于非资源型地区。文章探讨了林业创新生态系统对林业绿色发展的影响效应,构建了“林业创新生态系统—林业绿色技术创新—林业绿色发展”的分析框架,丰富了林业创新生态系统赋能林业绿色发展的作用机理。基于研究结论和讨论,提出持续构建林业创新生态系统、加快林业绿色技术转化、因地制宜构建林业创新生态系统等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创新生态系统 绿色发展 面板门槛模型 五螺旋理论
下载PDF
非农就业对农户经济林经营行为的影响
11
作者 卢素兰 丛海龙 钟海霞 《林业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8-79,共12页
基于福建省林改监测数据,使用OLS最小二乘法和Tobit方法进行估计,实证分析非农就业对农户经济林经营投入及收入的影响效应和组群差异,并对森林保险和林业补贴政策进行调节效应检验。结果表明:非农就业对农户经济林经营的投入与收入均产... 基于福建省林改监测数据,使用OLS最小二乘法和Tobit方法进行估计,实证分析非农就业对农户经济林经营投入及收入的影响效应和组群差异,并对森林保险和林业补贴政策进行调节效应检验。结果表明:非农就业对农户经济林经营的投入与收入均产生抑制作用;本地非农就业与外出务工对农户经济林经营的投入与收入均产生抑制作用;非农就业对家庭居住地距离城市20 km以内的农户经济林经营投入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对家庭居住地距离城市20 km以外的农户经济林经营行为的影响不大;非农就业对闽西北林区的农户经济林经营的投入与收入均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对闽东南的农户经济林经营的投入与收入影响都不大;非农就业对有森林保险或森林补贴的农户经济林经营的收入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但对其投入的影响效应不显著。因此,应该根据不同就业类型的农户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差异化的帮扶政策,引导农户经济林经营;根据不同地区特点采取差异化管理手段;完善森林保险、森林补贴政策,设计“重点倾斜性”的补贴政策。同时,积极引入技术人才,加强推广农技服务,完善林业生产外包服务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农就业 经济林 经营 投入 收入
下载PDF
林业碳汇项目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基于福建省58个县域的定性比较分析
12
作者 詹臣源 易祥发 +1 位作者 黄衍 戴永务 《林业经济》 2024年第4期45-62,共18页
林业碳汇是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中和目标最重要的途径之一。识别林业碳汇项目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路径及其支撑要素,对扩大林业碳汇供给的政策设计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文章以福建省58个县域为研究对象,基于归因理论和因果复杂性视角,采用... 林业碳汇是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中和目标最重要的途径之一。识别林业碳汇项目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路径及其支撑要素,对扩大林业碳汇供给的政策设计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文章以福建省58个县域为研究对象,基于归因理论和因果复杂性视角,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从林业产业重视度、林业管理能力、资源环境和试点政策四个维度,识别林业碳汇项目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路径及其支撑要素组合。研究结果表明:(1)林业碳汇试点情况的一致性得分为0.92,大于阈值0.90,而林业系统人力资源在80%的程度上出现在林业碳汇项目高质量发展的不同路径中,表明这两个变量是林业碳汇项目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解释变量。(2)林业产业重视度、林业管理能力、资源环境和试点政策所含要素的不同组合,形成5条林业碳汇项目高质量发展的组态路径,整体解的一致性水平为0.90,整体覆盖度为0.64。(3)县域林业碳汇高质量发展路径包括政府主导型、林业系统推动型、综合联动型和项目试点型四种类型,分别有12个、4个、3个、2个县域属于以上四种发展类型。文章基于多要素视角构建林业碳汇项目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框架,引入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从县域层面识别林业碳汇项目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及其关键支撑要素,有助于丰富和拓展现有县域林业碳汇项目高质量发展的理论体系。文章提出继续发挥试点政策的支持与促进作用、加快恢复各级林草机构的设置、发挥现有优势要素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因地制宜制定支持政策等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碳汇项目 高质量发展路径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下载PDF
《林业经济学》课程思政实现路径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洪燕真 陈婕 +1 位作者 刘煜莹 戴永务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第10期92-95,共4页
文章结合课程思政的核心要义和《林业经济学》课程特征,分析《林业经济学》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从课程思政的内容实现、教学实现、课程考核等方面进行课程思政教学实现路径设计,分别为从教学内容中挖掘思政映射与融入点、... 文章结合课程思政的核心要义和《林业经济学》课程特征,分析《林业经济学》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从课程思政的内容实现、教学实现、课程考核等方面进行课程思政教学实现路径设计,分别为从教学内容中挖掘思政映射与融入点、从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中探寻课程思政实现路径、从综合性全程动态考核制度中检验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结果表明,将课程思政的建设目标有效融入课程教学过程,实现了《林业经济学》课程思政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经济学 课程思政 教学设计 实施成效
下载PDF
非农就业对农户林业生产分工的影响——基于福建省的农户调研数据 被引量:5
14
作者 温亚平 冯亮明 刘伟平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35-144,共10页
【目的】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期,森林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遇到了新问题,现有研究成果及现实探索并未提供行之有效的答案;与此同时,外部环境的变化促使农户非农就业增多,林业投劳机会成本上升。本文主要探索非农就业与林业生产分工之间... 【目的】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期,森林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遇到了新问题,现有研究成果及现实探索并未提供行之有效的答案;与此同时,外部环境的变化促使农户非农就业增多,林业投劳机会成本上升。本文主要探索非农就业与林业生产分工之间的关系,为加快构建林业生产分工体系、有效促进林业专业化发展提供政策参考,并丰富林业分工理论的研究。【方法】1)将非农就业对农户林业生产分工决策的影响分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并以此为理论基础,深入分析非农就业对农户林业生产分工的影响;2)利用福建省农户调研数据,选取二元Probit模型验证二者之间的显著关系;3)选择“本村人是否有外出打工的习惯”作为工具变量,采用IV-Probit模型解决内生性问题;4)将“非农就业人数”替换关键变量“非农就业收入”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IV-Probit模型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非农就业收入和非农就业劳动力不住家对农户林业生产分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主要原因有2方面:一是农户非农就业收入越多,参与林业生产分工的资金约束越小,替代效应越明显;二是非农就业不住家的农户从事林业生产的机会成本相对较高,选择林业生产分工服务的可能性更大。同时,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周围农户参与分工的比例和家庭收入在本村的水平对农户林业生产分工有显著影响。稳健性分析表明上述结果具有稳定性。【结论】1)农户非农就业对林业生产分工有促进作用,因此,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户的非农就业收入和不住家的非农劳动力人数会不断增加,林业生产分工进一步深化是未来的发展趋势。2)周围农户参与分工的比例越高,林业生产分工的交易成本就越低,农户就越有可能参与分工。根据以上结论,林业部门需要着力构建林业生产分工服务体系,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农就业 林业生产分工 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
下载PDF
农户家庭林地流出行为决策分析——基于前景理论视角 被引量:1
15
作者 洪燕真 朱学瑞 +2 位作者 杨佳美 李邦妮 王迎静 《林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20,共16页
基于前景理论分析农户心理因素对农户家庭林地流出决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对促进林地流转、实现林业规模化经营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2018年福建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监测数据,通过计算不同选择下农户的决策前景值,并结合前景理论的五个... 基于前景理论分析农户心理因素对农户家庭林地流出决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对促进林地流转、实现林业规模化经营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2018年福建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监测数据,通过计算不同选择下农户的决策前景值,并结合前景理论的五个基本原理,分析农户林地流出的决策偏好及风险态度,有效揭示了农户林地流出行为决策的内在逻辑,为农户林地流出的非完全理性行为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并为林地流转率较低的现状提供经济学解释。研究结果表明:(1)农户做林地流出决策时并非完全理性。在期望效应理论下,方案三的期望值4257元/月最高。在前景理论下,方案一的前景值0元/月最高。结合林地流出实际情况可知,农户流转林地并不一定是完全理性的决策。(2)当农户未确定是否流出林地时,大多数农户更倾向于保持现状,表现出风险规避。三种林地流出行为决策,保留林地的方案一的0元/月大于流出林地的方案二和方案三的负的前景值,农户倾向于不流出林地。(3)当农户已确定要流出林地时,更倾向于选择风险和收益均较高的方案,表现出风险偏好。方案二的前景值-620元/月小于方案三的-432元/月,此时农户会选择方案三将林地和耕地一并流出。基于上述结论,文章提出政策启示: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缓解林地流出的心理压力;创新林业合作经营模式,降低林地流出风险;完善农村产权交易市场,降低林地交易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地流出 前景理论 行为决策 风险态度
下载PDF
行为能力与农户林业生产分工研究——基于福建农户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温亚平 冯亮明 刘伟平 《林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3-12,共10页
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深化阶段,完善新型林业生产经营体系成为林业发展的重要议题。林业生产分工是构建新型林业经营体系的主要途径,不仅有助于克服林业家庭经营投入的不足,更有助于提升森林生产经营效率、促进小农户与林业大市场的... 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深化阶段,完善新型林业生产经营体系成为林业发展的重要议题。林业生产分工是构建新型林业经营体系的主要途径,不仅有助于克服林业家庭经营投入的不足,更有助于提升森林生产经营效率、促进小农户与林业大市场的有效衔接。农户是集体林区的主要森林经营主体,其行为能力包括排他能力、交易能力和处置能力,对农户分化、林业生产分工决策有重要影响。文章根据比较优势理论,结合福建省农户调研数据,采用二元Probit模型,实证分析行为能力对农户林业生产分工的影响。结果表明,交易能力和处置能力对农户的林业生产分工有显著正向影响,而排他能力对林业生产分工的影响不显著;同时,农户生计对林业依赖越高,选择林业生产分工的倾向越明显。文章的研究结论是对农户行为理论的有益补充,研究阐明林业分工成为农户在选择利益最大化决策时在林业生产领域所面临的约束条件;在林业经济方面,弥补了现有分工理论研究的不足,将林业生产环节分工纳入理论分析框架,并基于对农户林业生产分工分析的实证结果,提出加快构建林业生产分工服务体系、深化采伐审批制度改革、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能力 林业生产分工 农户
下载PDF
闽台木质林产品产业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
17
作者 朱艺琦 康炜健 +2 位作者 洪燕真 朱学瑞 杨舒鸿 《林业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07-317,共11页
首先,从闽台两地木质林产品产业的出口贸易规模、进出口贸易结构和主要贸易市场三大方面比较分析两地木质林产品产业出口贸易特征;其次,选取国际市场份额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以及相对贸易优势指数测度2002—2021年闽台两地木质林产品... 首先,从闽台两地木质林产品产业的出口贸易规模、进出口贸易结构和主要贸易市场三大方面比较分析两地木质林产品产业出口贸易特征;其次,选取国际市场份额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以及相对贸易优势指数测度2002—2021年闽台两地木质林产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最后,基于一般化双钻石模型讨论影响闽台两地木质林产品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相关因素。结果表明:就闽台国际竞争力比较而言,福建省木质林产品产业国际竞争力呈现不断增长趋势,国际竞争力高于台湾地区;福建省存在初级、高级生产要素的投入结构不均衡,高质量的木质林产品需求无法满足,基础性支持产业尚未健全,国内外竞争环境有待优化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台 木质林产品产业 国际竞争力 出口贸易
下载PDF
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与行为研究:述评与分析框架
18
作者 冯艳维 钟海霞 +3 位作者 林青青 周小云 曾涵 卢素兰 《台湾农业探索》 2023年第6期76-85,共10页
【目的/意义】在实现乡村振兴过程中,研究影响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转化为创业行为的因素及其作用机制,能更好地帮助农民工创业,促进其收入增长,从而缩小城乡差距。【方法/过程】运用文献研究法,梳理了2010—2022年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相关研... 【目的/意义】在实现乡村振兴过程中,研究影响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转化为创业行为的因素及其作用机制,能更好地帮助农民工创业,促进其收入增长,从而缩小城乡差距。【方法/过程】运用文献研究法,梳理了2010—2022年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相关研究,从影响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和返乡创业行为的因素入手,探讨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转化为返乡创业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结论】研究表明:国内学者对于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与行为的研究主题大致相似,主要可概括为农民工返乡创业现状、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但在内容、方法和研究深度上存在一些差异。基于此,提出应重点关注家庭经济扶持政策造成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和返乡创业行为偏差的原因,并评估这些扶持政策在推动农民工返乡创业方面发挥的实际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返乡创业 创业意愿 创业行为
下载PDF
林业专业合作社集体行动研究——基于福建省尤溪县30个案例的定性比较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林伟星 戴永务 +1 位作者 洪燕真 何世祯 《林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8-80,共13页
森林资源治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农村森林资源的有效治理严重依赖于基层农民的集体行动,因此探究农民参与森林资源经营与治理的集体行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将"林业专业合作社的集体行动形成的构型"作为核心研究问题,... 森林资源治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农村森林资源的有效治理严重依赖于基层农民的集体行动,因此探究农民参与森林资源经营与治理的集体行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将"林业专业合作社的集体行动形成的构型"作为核心研究问题,从公共池塘资源理论和因果复杂性的视角,以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为研究方法,对福建省尤溪县30个案例林业专业合作社进行系统分析,得出了3条具有外部推广效应的集体行动构型。结果表明:(1)自然地域条件、通用制度规则和政治经济同质性的条件组合可以使得集体行动的结果形成;(2)自然地域条件、通用制度规则和话语权的条件组合是形体行动形成的重要构型;(3)当缺乏良好的自然地域条件并且集体内部政治经济同质性较低时,较高的政治经济同质性和集体内部具有权威性的话语权也可以使得集体行动发生,进而可以将集体行动形成的构型归纳为"资源-制度结合"型和"政治-经济带动"型。基于研究结果,文章提出政策启示:(1)从自然资源和制度供给方面入手,采取适度的林地资源整合,并且在合作社治理中引入公司治理模式;(2)从政治经济同质性与话语权方面入手,为林业专业合作社设置固定的办公场所和建立社员微信群,并且由村两委和具有企业家背景的乡村能人担任合作社领导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行动 林业专业合作社 森林治理 定性比较分析
下载PDF
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林业经济学》课程思政案例构建与实践 被引量:2
20
作者 洪燕真 陈婕 戴永务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102-105,共4页
《林业经济学》课程具有理论交叉性、实践性、复杂性、时效性等特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通过课程思政案例构建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课程教学中,对实现“价值引领、能力本位、知识教育”三位一体的课程思政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林业经济学》课程具有理论交叉性、实践性、复杂性、时效性等特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通过课程思政案例构建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课程教学中,对实现“价值引领、能力本位、知识教育”三位一体的课程思政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基于“三全”育人理念,围绕“六个下功夫”,结合《林业经济学》课程特点,构建《林业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介绍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有机融入案例问题教学法的具体实践,并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业水平、科研能力、情感共鸣等方面分析课程思政实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经济学 课程思政 案例构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