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6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澄清分离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被引量:3
1
作者 殷士海 苏瑞强 +1 位作者 朱啸风 阮克锋 《中国药业》 CAS 1999年第11期56-57,共2页
关键词 中药 澄清分离技术 醇沉法 吸附法 高速离心分离法 超滤法
下载PDF
用高速逆流色谱技术分离纯化莪术中的姜黄素 被引量:4
2
作者 李静 沈平孃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81-683,共3页
以莪术粗提物为原料,应用高速逆流色谱(HSCCC)技术,通过对制备分离方法和溶剂系统的筛选,采用溶剂系统正己烷-乙酸乙酯-乙醇-水和正己烷-乙醚-乙醇-水,转速880 r/m in,流速1.5 mL/m in,进样量30 m g,检测波长254 nm,记录仪衰减为200,分... 以莪术粗提物为原料,应用高速逆流色谱(HSCCC)技术,通过对制备分离方法和溶剂系统的筛选,采用溶剂系统正己烷-乙酸乙酯-乙醇-水和正己烷-乙醚-乙醇-水,转速880 r/m in,流速1.5 mL/m in,进样量30 m g,检测波长254 nm,记录仪衰减为200,分离得到姜黄素。通过外标物的对照,1H-NMR进行结构鉴定,HPLC进行纯度分析,确定得到的物质为姜黄素,纯度为94.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逆流色谱 逆流色谱 提取分离 莪术 姜黄素
下载PDF
3种党参药材氨基酸组成与营养评价分析及品种分类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王艳 王燕萍 +4 位作者 崔方 张淹 李雪 李文 胡芳弟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421-2425,共5页
目的比较5大产区3个品种党参药材中的氨基酸组成差异并作出营养评价,探讨基于氨基酸组成差异的党参品种和产区的分类分析。方法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检测78批党参样品中的17种氨基酸含量,分析其氨基酸含量与组成,并通过氨基酸评分法和... 目的比较5大产区3个品种党参药材中的氨基酸组成差异并作出营养评价,探讨基于氨基酸组成差异的党参品种和产区的分类分析。方法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检测78批党参样品中的17种氨基酸含量,分析其氨基酸含量与组成,并通过氨基酸评分法和氨基酸比例系数法进行营养评价,采用主成分分析进行分类分析。结果78批党参样品中均含有被检测的17种氨基酸,氨基酸总量介于31.76~67.14 mg/g,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百分比为23.29%~31.54%,最高值接近WHO/FAO模式(35.00%)而低于卵清蛋白模式(49.70%)、高于大豆(25.30%)且与人参(31.90%)相当。药用氨基酸含量丰富,占总氨基酸比例的67.88%~72.63%。氨基酸比值和化学评分显示党参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胱氨酸和蛋氨酸;3个品种党参的氨基酸比值系数(RC)接近1,氨基酸比值系数分介于64.57~73.74,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介于0.60~0.78,营养评价综合分析得出3个品种中素花党参及党参品质较好。主成分分析对5大产区3个品种党参进行聚类可分为4类,药用氨基酸对主成分贡献最大,基于药用氨基酸差异可以更好地进行品种、产区分类。结论党参中氨基酸含量丰富,是高药用价值的植物蛋白源,本实验可为党参的品种分类和保健食品的开发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参 氨基酸 营养评价 主成分分析
原文传递
基于分子发夹/荧光微球的侧向层析法定量检测黄曲霉毒素B1 被引量:4
4
作者 周子明 谢彩玲 +1 位作者 赵斌 郭狄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89-695,共7页
基于分子发夹/荧光微球探针构建了一种侧向层析定量检测黄曲霉毒素B1(AFB1)的新方法。一条含有AFB1适配体的分子发夹与荧光微球偶联后,形成的标记探针被喷涂在试纸条的结合垫上。一条5'端含有链霉亲和素的寡核苷酸序列包被在硝酸纤... 基于分子发夹/荧光微球探针构建了一种侧向层析定量检测黄曲霉毒素B1(AFB1)的新方法。一条含有AFB1适配体的分子发夹与荧光微球偶联后,形成的标记探针被喷涂在试纸条的结合垫上。一条5'端含有链霉亲和素的寡核苷酸序列包被在硝酸纤维素膜的检测线上,另一条包含有AFB1适配体互补链的寡核苷酸序列包被在硝酸纤维素膜的质控线上。当待测样本中含有AFB1时,AFB1先与标记物结合垫处标记探针中的AFB1适配体结合,同时,标记探针中的DNA分子发夹‘茎’的双链被打开,AFB1与标记探针形成的复合物层析到反应膜的检测区时,被检测区的寡核苷酸序列捕获,检测区出现亮线。利用该原理,通过一个"off-on"的光信号,实现了对AFB1的高灵敏检测。实验结果表明,AFB1在0.1~50μg/L质量浓度范围内,检测线处的荧光强度(T)和质控线荧光强度(C)的比值与AFB1质量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S/N=3)达0.05μg/L,且具有很高特异性,可实现对实际样品中AFB1的准确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B1 分子发夹 荧光微球 侧向层析法 定量分析
下载PDF
地蚕与其混淆品甘露子的鉴别
5
作者 彭秀丽 佘丹 +2 位作者 孙立永 欧阳若水 叶华谷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11期12-15,共4页
地蚕(Stachya geobombycis C. Y. Wu)与甘露子(Stachys sieboldii M)来自于唇形科水苏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均以块茎入药,因为两者为同科同属不同种植物,所以在功效上有所不同。地蚕在我国民间用药历史悠久,具有清热除烦,滋阴补血,益肾润... 地蚕(Stachya geobombycis C. Y. Wu)与甘露子(Stachys sieboldii M)来自于唇形科水苏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均以块茎入药,因为两者为同科同属不同种植物,所以在功效上有所不同。地蚕在我国民间用药历史悠久,具有清热除烦,滋阴补血,益肾润肺的功效,甘露子具有祛风清热,活血散瘀,利湿之功效。在市场上,地蚕的价格往往是甘露子的好几倍,因此经常有人有意或者无意地将甘露子混在地蚕中出售。又因为古今医药书籍记载和临床中医处方都缺乏有效区别两者的方法,在中药鉴定领域目前也没有专家学者系统地将两者进行区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蚕在中医临床防病治病的疗效。本研究采用观察法、表面撕片显微鉴定法将两者进行比较,发现地蚕与甘露子在植物形态、性状特征、显微特征等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异,从而构建了较为全面的生药鉴别体系。因此,本研究为有效鉴别地蚕与甘露子这两种中药提供了实践经验,也为地蚕在中医临床正确用药方面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蚕 甘露子 形态比较 性状鉴别 显微鉴定
下载PDF
高速逆流色谱(HSCCC)技术与色谱指纹谱 被引量:38
6
作者 沈平孃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13-315,共3页
介绍了高速逆流色谱 (HSCCC)技术与色谱指纹谱的研究近况 ,HSCCC的工作原理 ,技术特点。HSCCC技术在中草药分离分析方面尚属起步阶段 ,随着中药产业的迅猛发展 ,HSCCC技术在中草药分离、分析方面的应用前景广阔。
关键词 高速逆流色谱 HSCCC 指纹图谱 提取 分离 中药
下载PDF
广藿香的基因序列与挥发油化学型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6
7
作者 刘玉萍 罗集鹏 +2 位作者 冯毅凡 郭晓玲 曹晖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04-308,共5页
目的 探讨“南药”广藿香Pogostemoncablin (Blanco)Benth .不同产地间的叶绿体和核基因组的基因型与挥发油化学型的关系 ,为广藿香道地性品质评价、规范化种植提供分子依据。方法 用PCR直接测序技术对广藿香6个产地样本的叶绿体matK... 目的 探讨“南药”广藿香Pogostemoncablin (Blanco)Benth .不同产地间的叶绿体和核基因组的基因型与挥发油化学型的关系 ,为广藿香道地性品质评价、规范化种植提供分子依据。方法 用PCR直接测序技术对广藿香6个产地样本的叶绿体matK基因和核 18SrRNA基因核苷酸序列进行测序分析研究。结果 广藿香 6个样本的matK基因序列长均为 12 4 5bp ,编码 4 15个氨基酸成熟酶。 18SrRNA基因序列长为 180 3~ 180 5bp。根据排序比较 ,广藿香 6个样本间的matK基因序列存在 4 7个变异位点 ,18SrRNA基因存在 17个变异位点 ,非加权组平均法构建的系统分支树表明广藿香基因序列分化与其产地、所含挥发油化学变异类型呈良好的相关性。结论 结合挥发油分析数据 ,基因测序分析技术可作为广藿香道地性品质评价方法这一以及规范化种植过程关键技术“物种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藿香 道地药材 DNA测序 物种鉴定 基因序列 挥发油化学型
下载PDF
广藿香的两个化学型及产地与采收期对其挥发油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64
8
作者 罗集鹏 刘玉萍 +2 位作者 冯毅凡 郭晓玲 曹晖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07-310,共4页
目的 比较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的广藿香挥发油主要成分的含量 ,为广藿香物种和道地性与品质评价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GC MS联用技术。结果 吴川、遂溪、雷州和万宁产广藿香含油率较广州和高要产高 4~ 6倍。牌香类的挥发油中均含有... 目的 比较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的广藿香挥发油主要成分的含量 ,为广藿香物种和道地性与品质评价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GC MS联用技术。结果 吴川、遂溪、雷州和万宁产广藿香含油率较广州和高要产高 4~ 6倍。牌香类的挥发油中均含有较多量的广藿香酮 ;琼香类的挥发油中不含或含较少量的广藿香酮 ,但含较多量的广藿香醇。不同采收期的广藿香挥发油从 7月至 11月呈增加趋势。结论 根据挥发油成分的不同 ,将不同产地的广藿香分为 2个化学型 ,即广藿香酮型 (牌香类 )和广藿香醇型 (琼香类 ) ,此与基因分析结果 (matK和 18SrRNA序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藿香 产地 采收期 挥发油成分
下载PDF
葛根中有效成分的微波辅助萃取研究 被引量:45
9
作者 王娟 沈平孃 沈永嘉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382-384,共3页
采用均匀设计法对微波辅助萃取葛根中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进行考察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 HPL C法分别测定葛根中总黄酮和葛根素的含量。结果表明在采用 95 %乙醇作为溶剂时 ,优选出的最佳工艺条件为 :微波功率2 5 5 W、原料粉碎度 4 0目... 采用均匀设计法对微波辅助萃取葛根中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进行考察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 HPL C法分别测定葛根中总黄酮和葛根素的含量。结果表明在采用 95 %乙醇作为溶剂时 ,优选出的最佳工艺条件为 :微波功率2 5 5 W、原料粉碎度 4 0目、微波辐射时间 15 min、固液比为 1∶ 9,浸泡时间 1h,且验证表明所建立的数学模型是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总黄酮 微波辅助萃取 均匀设计
下载PDF
中药醇沉工艺的关键影响因素 被引量:44
10
作者 肖琼 沈平孃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3-144,共2页
目的:研究中药醇沉工艺过程的规律,为该工艺的科学、准确应用提供指导。方法:阐述了乙醇醇沉工艺过程的实 质,提出了影响乙醇醇沉工艺的两个关键工艺参数:醇沉达到的乙醇浓度和乙醇总量。通过“消银方”水提取物的醇沉 实验和文献报道... 目的:研究中药醇沉工艺过程的规律,为该工艺的科学、准确应用提供指导。方法:阐述了乙醇醇沉工艺过程的实 质,提出了影响乙醇醇沉工艺的两个关键工艺参数:醇沉达到的乙醇浓度和乙醇总量。通过“消银方”水提取物的醇沉 实验和文献报道的醇沉实验数据分析揭示了醇沉工艺的客观规律。结果:醇沉精制过程中当乙醇总量低于某一临界乙 醇总量时,醇溶物的量随乙醇用量增加而增加:高于临界乙醇总量时,增加趋势减缓直至不再增加。结论:该规律对醇沉 工艺的应用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提取分离 醇沉工艺 临界乙醇总量
下载PDF
广藿香生药、化学及药理学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3
11
作者 张英 张金超 +3 位作者 陈瑶 杨梦苏 曹晖 肖培根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86-790,共5页
广藿香P og ostem on cablin别名刺蕊草、藿香,以干燥地上部分入药,是著名“南药”之一,为临床上常用的芳香化湿药,具有芳香化湿、和中止呕、发表解暑的功能。近年来对广藿香进行了包括品种鉴定、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组织培养等方面的... 广藿香P og ostem on cablin别名刺蕊草、藿香,以干燥地上部分入药,是著名“南药”之一,为临床上常用的芳香化湿药,具有芳香化湿、和中止呕、发表解暑的功能。近年来对广藿香进行了包括品种鉴定、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组织培养等方面的广泛研究,阐明了广藿香的性状和显微特征,分析了影响其化学成分和量的各种因素,并对广藿香调节胃肠道功能和抗菌的药理作用进行了重点归纳。这些研究均为进一步探讨广藿香的品质评价标准、揭示其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的相关性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藿香 品质评价 药理作用
下载PDF
中药质量标准的现代化与色谱指纹谱 被引量:47
12
作者 洪筱坤 王智华 沈平孃 《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代化》 2000年第6期20-23,58,共4页
本文概述了中药质量标准现代化的目标是以中医临床传统用药的习惯为指导思想,以药品质量可控为实施原则,介绍了色谱相对保留值指纹谱基本原理及其在麝香、檀香、柴胡、大黄等中药和中成药麝香保心丸质量标准研究在这方面的应用实例。
关键词 色变指纹谱 中药现代化 中药 质量标准 分析
下载PDF
三七注射液指纹图谱的LC/MS测定 被引量:27
13
作者 王颖 陈新发 盛龙生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60-163,共4页
采用LC/MS技术测定了中药三七 (包括药材、中间体及针剂成品 )的指纹图谱。通过实验比较 ,确定 75%乙醇作为较适宜的提取溶剂。对中间体和成品则直接进样分析 ,并比较了三者的相关性。
关键词 三七 指纹图谱 LC/MS 化学成分 中药
下载PDF
热熔压敏胶应用于中药贴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7
14
作者 王承潇 汤秀珍 +1 位作者 沈平孃 韩伟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96-499,共4页
热熔压敏胶是一种运用广泛的胶粘剂,以热熔压敏胶作为基质的贴剂成为近年经皮给药系统研究热点。我国已把热熔胶粘剂的研究做为"十一五"发展的重点。从热熔胶贴剂的基质处方研究和贴剂的制剂评价两方面入手,对热熔胶在中药贴... 热熔压敏胶是一种运用广泛的胶粘剂,以热熔压敏胶作为基质的贴剂成为近年经皮给药系统研究热点。我国已把热熔胶粘剂的研究做为"十一五"发展的重点。从热熔胶贴剂的基质处方研究和贴剂的制剂评价两方面入手,对热熔胶在中药贴剂中的应用进展进行全面和系统的论述,重点探讨了当前热熔胶在中药贴剂应用方面存在的若干问题,并对今后热熔胶贴剂的研发方向做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熔压敏胶 中药 贴剂
原文传递
中日产川芎的matK、ITS基因序列及其物种间的亲缘关系 被引量:32
15
作者 刘玉萍 曹晖 +2 位作者 韩桂茹 伏见裕利 小松かつ子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3-68,共6页
目的 分析中国产川芎LigusticumchuanxiongHort.及日本产川芎CnidiumofficinaleMakino的核基因组ITS和叶绿体基因组matK序列 ,为探讨中日产川芎物种间的亲缘关系提供分子依据。方法 采用PCR直接测序技术测定川芎和日本川芎的ITS基因和... 目的 分析中国产川芎LigusticumchuanxiongHort.及日本产川芎CnidiumofficinaleMakino的核基因组ITS和叶绿体基因组matK序列 ,为探讨中日产川芎物种间的亲缘关系提供分子依据。方法 采用PCR直接测序技术测定川芎和日本川芎的ITS基因和matK基因核苷酸序列并作序列变异分析。结果 川芎和日本川芎的matK序列长度均为 12 68bp ,编码 4 2 2个氨基酸。ITS1 5 8S ITS2序列长度均为 699bp ,其中 18SrRNA基因 3′端序列 5 4bp ,ITS1序列 2 15bp ,5 8SrRNA基因序列 162bp ,ITS2序列 2 2 2bp ,2 6SrRNA基因 5′端序列 4 6bp。根据排序比较 ,川芎原植物与其商品药材间的matK基因和ITS基因序列完全相同 ,而川芎与日本川芎间matK基因则仅有 1个变异位点 ,即在上游 95 9nt处 1个转换替代 (T→C) ,反映在氨基酸序列则发生一个非同义取代V(GTG)→A(GCG) ;ITS基因也仅有 1个变异位点 ,即在ITS1上游 5 4nt处 1个转换替代 (T→C)。结论 通过进化速率较快的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 ,基本可以认为中日所产川芎基原一致 ,日本川芎学名似应改为LigusticumchuanxiongHor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 日本川芎 MATK基因 ITS基因 核苷酸测序
下载PDF
微波辅助萃取葛根中有效成份的研究 被引量:34
16
作者 王娟 沈永嘉 +1 位作者 王娟 沈平孃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79-382,共4页
目的 以总黄酮和葛根素的含量为指标,研究微波辅助革取葛根的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连续微波辐射方式进行微波萃取参数的单一因素考察。结果 微波功率、辐射时间、溶剂用量、原料粉碎度、原料含水量等工艺参数的选择对葛根中有效成分的提... 目的 以总黄酮和葛根素的含量为指标,研究微波辅助革取葛根的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连续微波辐射方式进行微波萃取参数的单一因素考察。结果 微波功率、辐射时间、溶剂用量、原料粉碎度、原料含水量等工艺参数的选择对葛根中有效成分的提取均有影响。结论 微波辅助革取比传统加热回流提取葛根的效果好。从单一因素观察,优化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510W、辐射时问10 min;同时增加溶剂用量、提高原料粉碎度、延长原料浸泡时间将有利于葛根中有效成分的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黄酮 葛根素 微波辅助萃取 葛根 工艺条件
下载PDF
柱前衍生RP-HPLC法测定阿胶中13种氨基酸 被引量:39
17
作者 陈萍红 王书芳 +2 位作者 田守生 龚行楚 张淹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1995-1999,共5页
目的采用RP-HPLC法同时测定阿胶中13种氨基酸的量。方法阿胶以6 mol/L盐酸于120℃水解3 h,以异硫氰酸苯酯柱前衍生,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氨基酸的量。采用Agilent EclipseAAA色谱柱(75 mm×4.6 mm,3.5μm),以乙腈-110 mmol/L醋... 目的采用RP-HPLC法同时测定阿胶中13种氨基酸的量。方法阿胶以6 mol/L盐酸于120℃水解3 h,以异硫氰酸苯酯柱前衍生,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氨基酸的量。采用Agilent EclipseAAA色谱柱(75 mm×4.6 mm,3.5μm),以乙腈-110 mmol/L醋酸胺溶液(1∶99)为流动相A、醋酸-乙腈-水(0.05∶80∶20)为流动相B进行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6 mL/min,柱温42℃,检测波长为254 nm。结果在36 min内可完成对阿胶中13种氨基酸的分离测定,各氨基酸的峰面积与浓度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7 7),加样回收率为95.2%~104.4%,RSD<5.0%。结论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阿胶的质量控制,亦可为其他药物中氨基酸的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胶 衍生化 氨基酸 异硫氰酸苯酯 高效液相色谱
原文传递
黄芪药材中黄芪甲苷UPLC-ELSD含量测定方法的优化 被引量:37
18
作者 刘和平 彭招华 +3 位作者 张润容 黄静 黄文漳 曹晖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2-94,共3页
目的:优化黄芪甲苷含量测定的供试液制备方法,建立黄芪药材中黄芪甲苷UPLC-ELSD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采用UPLC-ELSD测定黄芪甲苷含量流动相乙腈-水(32∶68),柱温30℃,流速0.5 m L·min-1,ELSD检测器温度45℃,载气干燥压缩空气,压力... 目的:优化黄芪甲苷含量测定的供试液制备方法,建立黄芪药材中黄芪甲苷UPLC-ELSD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采用UPLC-ELSD测定黄芪甲苷含量流动相乙腈-水(32∶68),柱温30℃,流速0.5 m L·min-1,ELSD检测器温度45℃,载气干燥压缩空气,压力0.5 k Pa,增益值7。采用甲醇和氨水混合超声提取黄芪中黄芪甲苷,经正丁醇萃取,通过单因素试验优选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结果:供试品制备方法为加甲醇80 m L和浓氨水40 m L,超声提取30 min,用水饱和正丁醇萃取4次,每次40 m L。采用优化的方法测得11批样品中黄芪甲苷含量明显高于2010年版《中国药典》黄芪项下含测方法的结果。结论:优化的供试液制备方法操作简单、有效成分损失少。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准确可靠、灵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黄芪甲苷 含量测定 供试液 单因素试验
原文传递
中药固体制剂防潮技术与辅料应用的研究 被引量:33
19
作者 肖琼 沈平 朱莲华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08-211,共4页
目的:研究制剂技术和辅料应用在改善中药固体制剂防潮水平方面的作用与规律。方法:通过分析中药固体制剂吸湿的过程及其机理,提出了一个“吸湿位”的概念,并建立描述吸湿过程的数学模型,从而引入两个描述制剂吸湿过程的难易程度的参数:... 目的:研究制剂技术和辅料应用在改善中药固体制剂防潮水平方面的作用与规律。方法:通过分析中药固体制剂吸湿的过程及其机理,提出了一个“吸湿位”的概念,并建立描述吸湿过程的数学模型,从而引入两个描述制剂吸湿过程的难易程度的参数:初始吸湿位浓度C0和阻湿速率参数K。以刺五加浸膏和双黄连浸膏为例,通过改变制剂处方的初始吸湿位浓度、改变吸湿位的空间分布和包薄膜衣等增加水分传质阻力的方法,实验测定了它们在提高制剂防潮水平方面的作用。结果:减少处方中引湿性辅料的应用和包薄膜衣可以降低制剂的引湿性和减慢吸湿速度。结论:数学模型的建立为开展改善中药固体制剂防潮水平的研究提供了一个适用的工具;实验数据表明,降低处方中引湿性辅料的应用和通过一定的制剂技术如薄膜包衣技术增加水分传递阻力,可以提高制剂的防潮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湿性 防潮技术 阻湿速率常数 固体制剂
下载PDF
超细粉体技术在中药行业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20
作者 罗付生 韩爱军 +3 位作者 杨毅 李凤生 庄宏波 郑梁元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941-942,共2页
对超细粉体技术作了简要的概述 ,对在我国中药行业中引入超细粉体技术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 。
关键词 中药 超细粉体 应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