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86篇文章
< 1 2 1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抗炎镇痛机制探讨 被引量:38
1
作者 鲁珊珊 王佳琦 +8 位作者 黄锦 李姗姗 赵亚丹 王松涛 秦思茹 李威 唐慧玲 郭义 徐枝芳 《针灸临床杂志》 2021年第5期1-4,共4页
针刺镇痛在国内外应用广泛且效果显著,目前较明确的镇痛机制是针刺通过抑制疼痛上行传导或促进下行抑制系统以快速镇痛。笔者团队之前的研究表明反复针刺后的抗炎镇痛效应出现,由此推测炎症可能是导致疼痛的根本原因。通过文献分析,笔... 针刺镇痛在国内外应用广泛且效果显著,目前较明确的镇痛机制是针刺通过抑制疼痛上行传导或促进下行抑制系统以快速镇痛。笔者团队之前的研究表明反复针刺后的抗炎镇痛效应出现,由此推测炎症可能是导致疼痛的根本原因。通过文献分析,笔者发现炎症在疼痛的外周敏感化和中枢敏感化中发挥重要作用,认为针刺通过控制外周和中枢炎症可有效抑制疼痛,可能是针刺镇痛的根本。因此,针刺抗炎镇痛的机制有待进一步系统研究,将为疼痛的炎症靶点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抗炎 镇痛 外周敏化 中枢敏化
下载PDF
荜铃胃痛颗粒联合三联疗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5
2
作者 姚鹏 康洪昌 +4 位作者 王江 郭乾坤 李明越 蔡宝琪 冯璐 《天津中医药》 CAS 2021年第9期1138-1143,共6页
[目的]探讨荜铃胃痛颗粒联合三联疗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胃蛋白酶原、炎症因子、胃肠激素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2月—2020年6月收治的6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HP感染患者作为研... [目的]探讨荜铃胃痛颗粒联合三联疗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胃蛋白酶原、炎症因子、胃肠激素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2月—2020年6月收治的6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HP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标准三联方案(雷贝拉唑、克拉霉素、替硝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口服荜铃胃痛颗粒,两组均治疗2周,治疗前及治疗2周结束时进行临床症状(纳差、恶心、腹胀、嗳气、上腹痛)评分,采用13C呼气实验检测HP根除情况,进行电子胃镜检查,同时进行胃黏膜病理检查,采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放免法检测胃肠激素[胃泌素(GAS)、胃动素(MTL)、生长抑素(SS)],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检测血清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2周结束时纳差、呃逆、上腹部胀满、吞酸嗳气、上腹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周结束时纳差、呃逆、上腹部胀满、吞酸嗳气、上腹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周结束时HP阳性率为9.38%(3/32),对照组为37.5%(12/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周结束时炎症反应、炎症活动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2周结束时PGⅠ、PGⅡ、MTL、SS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AS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2周结束时PGⅠ、PGⅡ、MTL、SS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荜铃胃痛颗粒 三联疗法 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 临床研究
下载PDF
针刺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及其并发脓毒症的科学依据探讨 被引量:32
3
作者 陈波 金观源 +4 位作者 陈泽林 李柠岑 徐枝芳 王慎军 郭义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2期140-143,149,共5页
探索针刺参与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CP)及并发脓毒症的科学依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所引发的炎性反应是NCP患者最为重要的病理基础,特别是后期危重患者多并发脓毒症而死亡。系统检索、查阅古今中外针刺抗炎相关文献,发现几千年的临床实... 探索针刺参与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CP)及并发脓毒症的科学依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所引发的炎性反应是NCP患者最为重要的病理基础,特别是后期危重患者多并发脓毒症而死亡。系统检索、查阅古今中外针刺抗炎相关文献,发现几千年的临床实践及循证依据显示针刺抗炎作用显著,现代研究发现针刺可以通过交感神经肾上腺素能、迷走神经胆碱能、多巴胺能等多条抗炎通路参与抗脓毒症,这些年部分研究也发现针刺可改善脓毒症后期的免疫抑制状态,联合针刺疗法干预脓毒症的临床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积累了一定的临床证据。故我们建议NCP患者可采用针刺疗法调节炎性反应,早期干预可调节免疫,抑制炎性反应,减轻"炎性反应因子风暴"危险,后期针刺治疗,可改善脓毒症的免疫抑制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针刺 抗炎 过度炎性反应 免疫抑制 巨噬细胞
下载PDF
基于“筋为刚”“肝主筋膜”理论浅析儿童抽动障碍的中医病机 被引量:32
4
作者 李亚平 马融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1496-1499,共4页
以儿童抽动障碍的临床特征为基础,围绕"肝-气血-筋膜"病机轴,即"脏腑功能-物质基础-五体病位",探析抽动障碍的中医病理机制。立足"筋为刚""肝主筋膜"经典理论,提出本病核心病机为肝主筋膜功能... 以儿童抽动障碍的临床特征为基础,围绕"肝-气血-筋膜"病机轴,即"脏腑功能-物质基础-五体病位",探析抽动障碍的中医病理机制。立足"筋为刚""肝主筋膜"经典理论,提出本病核心病机为肝主筋膜功能失常,筋失用。其疾病形成过程为:在六淫外感、饮食调护、情志内伤、遗传与胎产等因素作用下,五脏功能失调,虚则气血精津液不足,筋失于濡润或温煦,实则精微物质输布运行不畅,郁而化生风、痰、火等搏结阻滞经隧,使筋失所养进而失用,导致抽动。脏腑病位核心在肝,与脾、肺、心、肾各脏相互影响;五体病位在筋,与肌肉关系最为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动障碍 儿童 筋膜 抽动秽语综合征
原文传递
“调神潜阳”针刺法对伴有高血压的卒中相关睡眠障碍患者血压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8
5
作者 赵琦 王程婷 曹灿灿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6-130,共5页
目的:观察"调神潜阳"针刺法对伴有高血压的卒中相关睡眠障碍(SSD)患者清晨血压、睡眠质量以及脑卒中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脱落1例),两组均施以醒脑开窍针刺法(内关、水沟... 目的:观察"调神潜阳"针刺法对伴有高血压的卒中相关睡眠障碍(SSD)患者清晨血压、睡眠质量以及脑卒中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脱落1例),两组均施以醒脑开窍针刺法(内关、水沟、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观察组加用"调神潜阳"针刺法,针刺百会、四神聪深纳久留针5 h。每日针刺1次,每周5次,共治疗30次。检测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清晨血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清晨收缩压(SBP)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清晨舒张压(DBP)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清晨SBP、DBP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PQSI总分、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P<0.05),且观察组PQSI总分、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P<0.05),NIHSS减分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醒脑开窍针刺法基础上,加用"调神潜阳"针刺法可明显改善伴有高血压的SSD患者的清晨血压、睡眠质量,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相关睡眠障碍 卒中 失眠 高血压 针刺 清晨血压
原文传递
中医针灸标准化关键问题研究 被引量:23
6
作者 陈泽林 赵雪 +11 位作者 郭扬 郭义 李振吉 桑滨生 何丽云 陈波 吕中茜 王娟 张青颖 杨毅 张玄 翟伟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7期990-996,共7页
针对中医标准化理论方法不足、共性技术缺乏、评价体系缺失等关键性问题,开展了中医标准化理论与方法学的研究,在理论方面,提出了中医标准化发展战略,明确了国际中医针灸标准发展现状,构建了以标准研制为主体的针灸标准体系,提出中医标... 针对中医标准化理论方法不足、共性技术缺乏、评价体系缺失等关键性问题,开展了中医标准化理论与方法学的研究,在理论方面,提出了中医标准化发展战略,明确了国际中医针灸标准发展现状,构建了以标准研制为主体的针灸标准体系,提出中医标准化基本理论,厘清了标准化研究中几个重要的关系问题;在方法技术方面,提出了“三证合一”的指南制定方法并得到应用,提出了中医证据分级标准及证据集合方案,构建了标准适用性评价方法,总结了标准化人才培养方法;在中医药院校开设《中医药标准化导论》课程,提高了标准研制质量,推动了中医标准化发展,对中医标准研制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标准 理论 方法 问题
下载PDF
补肾中药基于OPG/RANKL/RANK信号通路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7
作者 卜寒梅 王世坤 +1 位作者 李远栋 王平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209-3217,共9页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rimary osteoporosis,POP)是老年男性及绝经后女性常见的退行性骨代谢疾病,其并发症所导致的致残率或致死率已成为全球公共难题。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rimary osteoporosis,POP)是老年男性及绝经后女性常见的退行性骨代谢疾病,其并发症所导致的致残率或致死率已成为全球公共难题。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RANKL)/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RANK)信号通路与骨代谢有着密切的联系。中药通过该信号通路治疗POP具有明显的优势,尤以补肾类中药最为突出。但是,关于补肾中药基于该信号通路治疗POP的调节机制仍然缺乏相对全面且系统的归纳总结。因此,基于OPG/RANKL/RANK信号通路在骨代谢的调节机制,从单味中药及中药复方的角度综述补肾中药防治POP的作用机制,为今后POP相关基础及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中药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OPG/RANKL/RANK信号通路 骨保护素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
原文传递
再析“醒脑开窍”理论创见 被引量:21
8
作者 李泽芳 孟祥刚 +3 位作者 褚德旭 张强 杜宇征 赵琦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3829-3831,共3页
“醒脑开窍”针刺法是石学敏院士于1972年创立的用于治疗中风病的针刺方法,现已发展成为以此为核心特色的“石氏卒中单元”疗法,为中风病患者创造了更优越的治疗方案,享誉国内外,石氏“醒脑开窍”理论值得我们不断挖掘和学习。通过结合... “醒脑开窍”针刺法是石学敏院士于1972年创立的用于治疗中风病的针刺方法,现已发展成为以此为核心特色的“石氏卒中单元”疗法,为中风病患者创造了更优越的治疗方案,享誉国内外,石氏“醒脑开窍”理论值得我们不断挖掘和学习。通过结合经典与现代研究梳理“醒脑开窍”理论,可提取总结出石院士的三点创见:对神之所主的发挥--“心为神之基,脑为神之主”、对中风病治则的发挥--“以神为统,辨病为主”、对中风病选穴的发挥--“调神为要,辅以通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醒脑开窍 石学敏 中风 学术思想
原文传递
不同针刺深度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22
9
作者 黎慕夫 吕金苗 +1 位作者 赵凌飞 牛红月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71-1075,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针刺深度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随机分为芒针组(35例,脱落1例)和毫针组(35例,脱落2例)。两组均采用基础治疗联合针刺治疗,针刺穴取关元、中极、水道、三阴交、太溪、支沟。其... 目的:观察不同针刺深度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随机分为芒针组(35例,脱落1例)和毫针组(35例,脱落2例)。两组均采用基础治疗联合针刺治疗,针刺穴取关元、中极、水道、三阴交、太溪、支沟。其中关元、中极、水道3穴芒针组予芒针深刺60~73 mm,毫针组予毫针直刺25~30 mm。两组均每天治疗1次(除周日外),2周为一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QOL)评分、前列腺体积(V)的变化,并评定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IPSS、QOL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治疗2周后IPSS、QOL评分较治疗1周后降低(P<0.01);且芒针组治疗2周后IPSS、QOL评分低于毫针组(P<0.05,P<0.01)。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前列腺体积均较治疗前减小(P<0.01,P<0.05)。芒针组总有效率为91.2%(31/34),高于毫针组的72.7%(24/33,P<0.05)。结论:芒针与毫针针刺均可改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而芒针针刺疗效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芒针 毫针 针刺深度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顽固性呃逆的病因及中医治疗进展 被引量:20
10
作者 刘越美 丁淑强 《中华针灸电子杂志》 2022年第1期22-24,共3页
顽固性呃逆是一种临床常见且多发的疾病。通过查阅大量近几年有关顽固性呃逆的文献,整理归纳其病因病机及中医治疗的新进展。中医学对其病因病机可概括为"胃气上逆动膈",属现代医学中的"膈肌痉挛"。持续呃逆状态会... 顽固性呃逆是一种临床常见且多发的疾病。通过查阅大量近几年有关顽固性呃逆的文献,整理归纳其病因病机及中医治疗的新进展。中医学对其病因病机可概括为"胃气上逆动膈",属现代医学中的"膈肌痉挛"。持续呃逆状态会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实质性影响,从而导致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甚至会增加患者心理负担从而导致一些心理疾病。所以及时干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研究发现,与现代医学治疗相比,中医学治疗本病的优势在于起效快,疗效佳,不良反应少等。从中药、针刺、联合治疗和其他疗法4个方面对中医疗法进行阐述,为今后临床治疗该病积累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 传统 顽固性呃逆 病因
原文传递
心悸中医证治现代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1
作者 王占武 耿晓娟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4期539-544,共6页
在数十年的中西医结合的背景下,中医诊疗心悸病证具有了一定的发展。文章就现代中医对于心悸的中医证治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疗方药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心悸的临床证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心悸 中医 病机 辨证治疗 综述
下载PDF
基于VOSviewer和CiteSpace的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20
12
作者 冯天笑 黄湘龙 +5 位作者 霍路遥 符碧峰 高玉萍 苏瑾 杨光 王平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12期15-21,共7页
目的梳理和总结中医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研究脉络、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为后续研究提供依据及可行性建议。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自建库至2020年12月4日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相关文献,分析纳入文献年度发文量、高频被... 目的梳理和总结中医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研究脉络、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为后续研究提供依据及可行性建议。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自建库至2020年12月4日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相关文献,分析纳入文献年度发文量、高频被引文献,采用VOSviewer1.6.15和CiteSpace5.7.R2生成相关文献作者、发文机构、关键词的知识图谱,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244篇,该领域研究自1982年开展并逐渐受到重视。涉及作者684名,其中核心作者13名,主要形成以朱立国、王平、詹红生、林定坤、孙武权为代表的5个作者集群;涉及研究机构544所,主要研究机构有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广西中医药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等;涉及关键词730个,形成16个具有代表性的聚类。结论目前中医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研究热点集中于不同手法或联用其他干预措施的临床研究,手法量化、效应机制及循证评价是今后研究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手法 VOSviewer 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
下载PDF
1990-2019年中国心血管疾病流行现状、疾病负担及发病预测分析 被引量:14
13
作者 杨继 张垚 +2 位作者 马腾 田昕彤 赵英强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3-244,252,共13页
背景心血管疾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慢病,且仍是我国乃至全球一个亟待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目的探讨1990—2019年中国心血管疾病流行特征和疾病负担情况,预测2020—2050年中国心血管疾病发病情况,为心血管疾病相关防治策略的制订... 背景心血管疾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慢病,且仍是我国乃至全球一个亟待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目的探讨1990—2019年中国心血管疾病流行特征和疾病负担情况,预测2020—2050年中国心血管疾病发病情况,为心血管疾病相关防治策略的制订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 2019)数据库,提取1990—2019年中国及全球心血管疾病负担及危险因素的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使用基于GBD 2019数据库可公开的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以及对应的年龄标准化(简称标化)率来量化心血管疾病的疾病流行情况,使用伤残损失寿命年(YLD)、早死损失寿命年(YLL)、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量化疾病负担情况,构建ARIMA模型预测2020—2050年中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情况。结果1990—2019年中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患病率及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发病率、患病率及死亡率分别增长了93.75%、99.75%、57.39%。女性的标化发病率、标化患病率均高于男性,标化死亡率低于男性(P<0.05)。从2019年数据上看,中国心血管疾病总体发病率随着年龄升高呈上升趋势,在95岁及以上年龄组达到最高值。男性和女性的发病率趋势与总体趋势相似,但略有差异。总体患病率随着年龄升高呈上升趋势,女性高于男性。在45岁以后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呈现上升趋势,男性的死亡率在各个年龄段均高于女性。1990—2019年男性YLL率、YLD率、DALY率增长了36.99%、102.42%、40.78%,女性增长了2.79%、107.13%、11.50%。从2019年数据来看,中国总人群心血管疾病的YLL率、YLD率、DALY率总体随着年龄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尚无拐点出现。男性YLL率、DALY率随人口老龄化进展逐渐升高并远高过女性,女性YLD率在55~59岁年龄组后逐渐升高并远高过男性。1990—2019年,全球心血管疾病的标化发病率、标化患病率及标化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疾病负担 伤残调整寿命年 危险因素 预测
下载PDF
口服中成药联合常规西药治疗高血压病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的网状Meta分析 被引量:18
14
作者 季昭臣 林姗姗 +3 位作者 胡海殷 生晓迪 杨丰文 王贤良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955-1988,共34页
该研究采用网状Meta分析对口服中成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进行优势探索。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中口服中成药联合常规西药... 该研究采用网状Meta分析对口服中成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进行优势探索。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中口服中成药联合常规西药治疗高血压病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21年8月。2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文献质量后,采用R 4.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共纳入195项研究,22 546例患者,18种口服中成药。结果显示,在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方面,血塞通类、强力定眩片、松龄血脉康胶囊联合常规西药疗效较好;在改善血脂方面,心脉通胶囊、复方血栓通胶囊、银杏叶类、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脑心通胶囊联合常规西药疗效较好;在调节内皮功能方面,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心脉通胶囊、珍菊降压片、复方丹参滴丸、血塞通类联合常规西药疗效较好;在安全性方面,口服中成药联合常规西药的不良反应/事件整体低于单独使用常规西药。综上,相比单独使用常规西药,在其基础上联用18种口服中成药治疗高血压病在改善血压、血脂和内皮功能方面均有优势,其中血塞通类、强力定眩片、松龄血脉康胶囊等与常规西药联用可能是潜在有效的中西医结合降压方案。该研究尚存在一定局限性,期待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服中成药 高血压病 随机对照试验 网状Meta分析
原文传递
基于文献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证候地域性特征分析 被引量:19
15
作者 毕颖斐 王贤良 +5 位作者 苏立硕 赵国元 苏全 孙宏源 毛静远 张伯礼 《天津中医药》 CAS 2020年第6期623-626,共4页
中医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防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同地区的中医专家结合地域特点进行辨证施治,均取得了较好疗效。基于目前发表的相关文献,对华中地区、华东地区、华南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等不同地域新冠肺炎... 中医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防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同地区的中医专家结合地域特点进行辨证施治,均取得了较好疗效。基于目前发表的相关文献,对华中地区、华东地区、华南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等不同地域新冠肺炎患者的症状表现和证候特点进行了总结与分析,以把握新冠肺炎的中医证候地域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中医证候 地域性特征 文献
下载PDF
电针干预周围神经损伤效应及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8
16
作者 章明星 郭义 +18 位作者 石田寅夫 高木健 刘延祥 张艳军 郭永明 王广军 水野海腾 王亚军 李庆雯 郭永红 马莎 王芬 刘建卫 赵伟 王蕊 王占魁 胥莹 郑嘉太 张晔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7期1003-1007,共5页
周围神经损伤(PNI)是临床常见病,属于中医“痹证”“痿证”范畴。本着“评价疗效、探寻规律、阐明机制、指导临床”为研究总体思路,天津中医药大学实验针灸学研究中心郭义教授团队与日本铃鹿医疗科学大学石田寅夫教授团队合作,围绕电针... 周围神经损伤(PNI)是临床常见病,属于中医“痹证”“痿证”范畴。本着“评价疗效、探寻规律、阐明机制、指导临床”为研究总体思路,天津中医药大学实验针灸学研究中心郭义教授团队与日本铃鹿医疗科学大学石田寅夫教授团队合作,围绕电针治疗周围神经损伤开展了系列研究。明确了电针刺激可促进外周神经再生,早期干预效果更佳,低频电针效果更佳,且对失神经支配所造成的肌肉萎缩也有一定的疗效,肯定了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可显著改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命质量,可改善病变神经的运动和感觉功能。并从形态学、分子生物学角度明确了其干预机制。研究为临床更好使用电针治疗周围神经损伤提供了科学依据,推动了电针治疗神经损伤的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周围神经损伤 效应 机制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下载PDF
浅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被引量:18
17
作者 宇凤 李晶 马菡 《中医学报》 CAS 2020年第3期469-472,共4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由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炎症,患者感染后出现发烧、咳嗽、乏力、舌胖大、苔厚腻等症状。中医认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瘟疫范畴,病性为湿毒,病位在肺脾,病机为"湿、热、瘀、毒、虚"。发病后传染速度极快...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由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炎症,患者感染后出现发烧、咳嗽、乏力、舌胖大、苔厚腻等症状。中医认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瘟疫范畴,病性为湿毒,病位在肺脾,病机为"湿、热、瘀、毒、虚"。发病后传染速度极快,根据疾病传变规律,可分急性期、中期、极期、恢复期4个时期,治则治法以清热解毒、祛湿化瘀、扶正固本为主,早期中药介入治疗对疾病的转归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瘟疫 清热解毒法 祛湿化瘀法 扶正固本法 中医治疗
下载PDF
从石学敏院士“通关利窍”针刺法临床应用现状谈针灸学术传承的关键 被引量:17
18
作者 慕容志苗 余亮 樊小农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01-204,共4页
梳理石学敏院士创立的"通关利窍"针刺法的临床应用现状,了解其学术思想的传承情况。结果发现"通关利窍"针刺应用过程中存在针刺方案主穴缺失、配穴欠规律、操作规范欠统一的问题,并从传承的完整性、系统性、规范性... 梳理石学敏院士创立的"通关利窍"针刺法的临床应用现状,了解其学术思想的传承情况。结果发现"通关利窍"针刺应用过程中存在针刺方案主穴缺失、配穴欠规律、操作规范欠统一的问题,并从传承的完整性、系统性、规范性3个方面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以期对其更规范的临床推广及学术传承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吞咽障碍 通关利窍 针刺 石学敏 学术思想
原文传递
电针预处理脑保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9
作者 宁文华 李礼 +4 位作者 郭扬 张宝瑜 王洋 赵梦雄 王舒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315-1319,共5页
电针预处理可减轻脑缺血后神经缺损程度,发挥脑保护效应,机制可能涉及调节内源性大麻素系统、抑制兴奋毒性、抑制氧化应激、抑制内质网应激、抑制炎症反应、保护血脑屏障、抑制细胞凋亡和调节自噬等多个方面。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电针预处理 脑缺血耐受 脑保护 综述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肾虚血瘀型膝骨关节炎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20
作者 余伟杰 刘爱峰 +2 位作者 陈继鑫 牛朴钰 周沁心 《天津中医药》 CAS 2022年第2期266-272,共7页
文章综述近年中医药治疗肾虚血瘀型膝骨关节炎研究文献,认为“肾虚”“血瘀”是膝骨关节炎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风、寒、湿邪为其外感诱因。中医药治疗包括内服中药、中药外用、推拿、针灸、针刀和基于“骨正筋柔”理念下的保膝治疗,疗... 文章综述近年中医药治疗肾虚血瘀型膝骨关节炎研究文献,认为“肾虚”“血瘀”是膝骨关节炎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风、寒、湿邪为其外感诱因。中医药治疗包括内服中药、中药外用、推拿、针灸、针刀和基于“骨正筋柔”理念下的保膝治疗,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膝关节疼痛和功能活动、软组织张力、延缓软骨退变等,但仍需进一步完善相关基础和临床研究,以体现中医药在膝骨关节炎治疗中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肾虚血瘀 膝骨关节炎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