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苹果着色期实时定量PCR内参基因的筛选和验证 被引量:19
1
作者 樊连梅 王超 +1 位作者 刘更森 原永兵 《植物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903-1911,共9页
苹果果实着色期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对果实品质形成具有重要影响,选择适合的内参基因是提高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准确性的首要条件。本试验以‘富士’苹果着色过程中不同取样时间的果皮为材料,通过q RT-PCR分析了常用候选持家基因β-actin... 苹果果实着色期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对果实品质形成具有重要影响,选择适合的内参基因是提高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准确性的首要条件。本试验以‘富士’苹果着色过程中不同取样时间的果皮为材料,通过q RT-PCR分析了常用候选持家基因β-actin、EF-1α、GAPDH和18S r RNA的表达变化,借助ge Norm和Norm Finder程序筛选出在果实着色期q RT-PCR分析的理想内参基因。结果表明,EF-1α的表达水平高且最稳定,其次是18S r RNA,而β-actin和GAPDH的相对表达水平较低;同时,用筛选的内参基因EF-1α和18S r RNA分析苹果花青苷合成途径的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基因的表达水平,其表达规律比较一致,均呈现正态分布。因此,EF-1α和18S r RNA是研究苹果着色期表达的理想的内参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士’苹果 内参基因 实时荧光定量PCR geNorm程序 NormFinder程序
原文传递
苹果密闭园不同间伐方式对光照、光合和生长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42
2
作者 李培环 吴军帅 +3 位作者 董晓颖 王金政 薛晓敏 路超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217-2223,共7页
【目的】研究苹果密闭园的不同间伐方式对果园光照状况、叶片光合指标、果树生长和产量质量的影响,为密闭园的合理改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红富士’苹果郁闭园为试材,设计隔行间伐(A)、隔株间伐(B)和行内隔3去1间伐(C)3种处理和... 【目的】研究苹果密闭园的不同间伐方式对果园光照状况、叶片光合指标、果树生长和产量质量的影响,为密闭园的合理改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红富士’苹果郁闭园为试材,设计隔行间伐(A)、隔株间伐(B)和行内隔3去1间伐(C)3种处理和不间伐的对照(CK),对它们的光照、光合、树体生长以及产量和质量的相关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3年的结果表明,除CK外,各处理的树冠覆盖率在3年间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但仍表现为CK>C>B>A;果园透光率和树冠内透光率表现为A>B>C>CK;在生长季,各处理叶片的净光合速率、羧化效率和水分利用效率表现为A>B>C>CK,各处理叶片的胞间CO2浓度结果与此相反;3处理每公顷的产量在间伐当年均明显低于CK的,但间伐第二年就可恢复,到间伐第三年处理A、B每公顷的产量则显著高于处理C和CK的;3年间各处理的平均单果重、着色指数、可溶性糖含量、滴定酸的含量、优质果率等质量指标均好于CK,具体表现为处理A、B的明显好于处理C和CK的。【结论】适宜的间伐方式除在短时间内产量有一定下降外,可从根本上改善果园光照状况、提高光合效率和果品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密闭园 间伐 光照 光合 产量 质量
下载PDF
中国不同地区‘富士’苹果品质评价 被引量:42
3
作者 匡立学 聂继云 +2 位作者 李银萍 程杨 沈友明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253-2263,共11页
【目的】确定‘富士’苹果核心品质指标,建立‘富士’苹果品质综合评价模型。【方法】从河北、河南、辽宁、宁夏、山东、山西、陕西、新疆等8个苹果主产省(区)68个市(县)的代表性果园采集176份‘富士’苹果样品进行品质测定,共测定单果... 【目的】确定‘富士’苹果核心品质指标,建立‘富士’苹果品质综合评价模型。【方法】从河北、河南、辽宁、宁夏、山东、山西、陕西、新疆等8个苹果主产省(区)68个市(县)的代表性果园采集176份‘富士’苹果样品进行品质测定,共测定单果重、带皮硬度、去皮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山梨醇含量、葡萄糖含量、果糖含量、蔗糖含量、甜度、固酸比、糖酸比、甜酸比等15项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确定‘富士’苹果核心品质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灰色关联度法建立‘富士’苹果品质综合评价模型。【结果】不同产区间‘富士’苹果品质指标存在差异性,新疆‘富士’苹果硬度、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山梨醇含量、果糖含量、蔗糖含量、甜度值等8项品质指标均高于其他省(区)‘富士’苹果。维生素C含量、山梨醇含量、蔗糖含量和甜酸比的变异系数均大于30%,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小(仅为9.8%)。‘富士’苹果某些品质指标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可滴定酸含量与固酸比、糖酸比之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844、-0.854,果糖和甜度值之间相关系数达0.963,固酸比与糖酸比之间相关系数为0.941。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确定单果重(X1)、去皮硬度(X2)、可滴定酸含量(X3)、固酸比(X4)和果糖含量(X5)为‘富士’苹果核心品质指标。通过灰色关联度法建立了‘富士’苹果品质综合评价模型Y=0.2601X1+0.1378X2+0.0819X3+0.2601X4+0.2601X5。【结论】单果重、去皮硬度、可滴定酸含量、固酸比和果糖含量为‘富士’苹果核心品质指标,以其建立的评价模型可用于‘富士’苹果品质的综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士’苹果 主产区 品质评价 核心指标 评价模型
下载PDF
苹果郁闭园不同间伐方式对果树群体结构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1
4
作者 吴军帅 董晓颖 +2 位作者 段艳欣 王金政 李培环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19期135-140,共6页
以成龄‘红富士’苹果郁闭园为试材,设计隔行间伐(处理A)、隔株间伐(处理B)、行内隔3去1间伐(处理C)3种处理和对照(CK),研究它们对果树群体结构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各间伐处理的枝类组成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优化,叶丛... 以成龄‘红富士’苹果郁闭园为试材,设计隔行间伐(处理A)、隔株间伐(处理B)、行内隔3去1间伐(处理C)3种处理和对照(CK),研究它们对果树群体结构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各间伐处理的枝类组成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优化,叶丛枝、短枝和长枝比例增加,徒长枝比例减小;3个处理的每公顷的总枝量、树冠覆盖率开始时下降明显,以后逐年恢复;处理A的行间交接率明显下降,而处理B的株间交接率下降明显;各处理的叶面积系数降低,叶片变大,百叶厚度增加;果园的通透条件明显改善。间伐处理的果实外观品质如单果重、色泽、着色面积、优质果率均明显的好于对照;果实的内在品质如含糖量增加、滴定酸含量下降、硬度增大,果实的风味和质地等也都优于对照。试验得出结论,适宜的间伐方式可从根本上改善苹果郁闭园的群体结构,提高果实品质,各间伐处理的综合效果以处理B最佳,处理A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郁闭园 间伐方式 群体结构 果实品质
下载PDF
不同溶质桃果实成熟前后及采后激素处理下硬度和果胶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滨 李培环 +3 位作者 董晓颖 李鼎立 段艳欣 辛培培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第3期174-178,183,共6页
以软肉桃"川中岛白桃"及其硬肉芽变桃"双久红"为试材,研究了桃果实成熟过程中及采后激素处理下硬度和果胶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果实的成熟,果实硬度下降,果实中螯合可溶性果胶(CSP)和碳酸钠可溶性果胶(SSP)含量下... 以软肉桃"川中岛白桃"及其硬肉芽变桃"双久红"为试材,研究了桃果实成熟过程中及采后激素处理下硬度和果胶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果实的成熟,果实硬度下降,果实中螯合可溶性果胶(CSP)和碳酸钠可溶性果胶(SSP)含量下降且与硬度呈显著正相关,而水溶性果胶(WSP)变化不明显,成熟后"川中岛白桃"的硬度明显低于而各果胶含均明显高于"双久红"的。ABA、NAA和乙烯利处理均促进了桃果实硬度的下降而对三种果胶含量的影响各不相同。乙烯利处理后促进了WSP和SSP含量的上升,ABA和NAA处理对各果胶含量的影响在两品种桃果实中有所不同。结论:桃果实硬度与CSP和SS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ABA、NAA和乙烯利处理可以促进SSP含量的下降从而导致桃果实软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胶 成熟软化
下载PDF
桃果实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PpCuZnSOD的克隆与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吴军帅 李培环 +2 位作者 李鼎立 董晓颖 段艳欣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08-417,共10页
从已构建的硬肉桃(Prunus persica L.)双久红果实SSH文库中获得4条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基因的ESTs,通过blast比对和电子克隆后进行了序列拼接和经RT-PCR方法,获得桃果实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PpCuZnSOD全长cDNA序列(GenBank登... 从已构建的硬肉桃(Prunus persica L.)双久红果实SSH文库中获得4条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基因的ESTs,通过blast比对和电子克隆后进行了序列拼接和经RT-PCR方法,获得桃果实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PpCuZnSOD全长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JX217743)。该基因全长665bp,包含一个459bp的ORF(120bp-578bp),编码152个氨基酸,推测蛋白分子量为15.38kDa,理论等电点为5.60。该基因具有典型的高度保守的Cu2+和Zn2+活化中心及特征信号,其氨基酸序列与其他植物的CuZnSOD具有很高的相似性。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该蛋白定位于细胞质中,是非跨膜的非分泌性亲水蛋白。二级结构分析结果表明,该蛋白主要由无规则卷曲和延伸链等蛋白质二级结构元件构成,三维结构预测结果显示,PpCuZnSOD有3个转角环和8个折叠构成桶状的活性中心。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PpCuZnSOD与小金海棠(Malus xiaojinensis)sod2同源关系最近,而与荔枝(Lichichinensis)、龙眼(Dimocarpus longan)和拟南芥(Arabidopsis trifoliate)等亲缘关系较远。QPCR结果表明,PpCuZnSOD在幼果中表达量最高,雌蕊和雄蕊次之,花瓣和叶片中表达量最少;果实成熟前后,PpCuZnSOD在硬肉芽变桃双久红果实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软肉桃川中岛白桃中的表达量,表明该基因可能在维持果实质地和硬度方面有一定作用。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在桃果实成熟软化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CuZnSOD基因 克隆 生物信息学 基因表达
下载PDF
苹果金属硫蛋白基因MdFjMT2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樊连梅 刘更森 +1 位作者 刘成连 原永兵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82-789,共8页
以红富士苹果(Malus domesticaCV Red Fuji)浓红型芽变和其条红母株为试材,构建抑制性差减杂交(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SSH)文库,差异筛选SSH-cDNA文库,经过大量测序构建成红富士苹果EST序列本地数据库,对本地数据库进... 以红富士苹果(Malus domesticaCV Red Fuji)浓红型芽变和其条红母株为试材,构建抑制性差减杂交(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SSH)文库,差异筛选SSH-cDNA文库,经过大量测序构建成红富士苹果EST序列本地数据库,对本地数据库进行Blastn检索,得到42条金属硫蛋白基因MdFjMT2的cDNA片段,通过序列拼接和逆转录PCR(RT-PCR)方法,获得了红富士苹果金属硫蛋白基因MdFjMT2全长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HQ730757),该基因全长684bp,其中5′非翻译区97bp,3′非翻译区347bp,编码区(Coding sequence,CDS)为240bp,编码79个氨基酸,推测蛋白分子量为7.7938kDa,理论等电点为4.75。该基因具有金属硫蛋白基因的典型结构域特征,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中含有14个半胱氨酸残基Cys(C),Cys残基的排列特征是以CC、CXC和CXXC集中分布在肽链的N端和C端。系统进化分析表明MdFjMT2与砂梨(Pyrus pyrifo-lia)、苹果(Malus domestica)和小金海棠(M.xiaojinensis)等植物金属硫蛋白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与扁桃(Prunus dulcis)、旱柳(Salixmatsudana)、美味猕猴桃(Actinidia deliciosa)等植物的亲缘关系较远。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MdFjMT2主要位于叶绿体中,没有信号肽,是非跨膜亲水性蛋白,其蛋白质二级结构的主要元件是无规则卷曲,没有功能结构域。这些结果为Md-FjMT2的结构与功能挖掘提供一定的参考。本研究结果有助于研究该基因在苹果着色中的作用,阐明苹果着色的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富士苹果 金属硫蛋白 MdFjMT2 基因克隆 生物信息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不同果园土壤理化状况及其对葡萄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樊连梅 房经贵 +1 位作者 原永兵 刘更森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2-147,共6页
以葡萄品种“巨峰”为试材,研究黄河三角洲不同果园土壤盐分、pH值和养分等状况及其对葡萄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地土壤含盐量与电导率有显著相关性。平地和台田果园不同深度土层的土壤含盐量和养分存在差异,表层土壤(0~20 c... 以葡萄品种“巨峰”为试材,研究黄河三角洲不同果园土壤盐分、pH值和养分等状况及其对葡萄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地土壤含盐量与电导率有显著相关性。平地和台田果园不同深度土层的土壤含盐量和养分存在差异,表层土壤(0~20 cm)对盐分具有积聚作用,并呈现季节性变化。与平地果园相比,台田果园各层土壤容重相对较低,脱水后其最大值出现时间较迟,且增加幅度不同;土壤紧实度显著低于平地果园,但在水平方向连续性不强;pH值和氮磷钾等养分状况优于平地果园。在对葡萄树体生长发育和果实品质的影响方面,平地果园葡萄明显表现生长势偏弱,果实发育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果园 土壤 葡萄 生长发育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大棚葡萄栽培技术规程 被引量:3
9
作者 刘更森 房经贵 +1 位作者 冷翔鹏 樊连梅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20年第3期28-33,共6页
黄河三角洲位于山东省东北部,是世界上暖温带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由于成陆前受海水长期浸渍,地下水位较高,且有较高的矿化度,土壤年蒸发量大,因而形成了大面积的盐碱地。土壤盐渍化严重阻碍当地传统农业经济的发展,为加强盐碱地综合... 黄河三角洲位于山东省东北部,是世界上暖温带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由于成陆前受海水长期浸渍,地下水位较高,且有较高的矿化度,土壤年蒸发量大,因而形成了大面积的盐碱地。土壤盐渍化严重阻碍当地传统农业经济的发展,为加强盐碱地综合利用和探索适于盐碱地的果树栽培模式,本文结合国家行业标准及盐碱地葡萄栽培技术特点,从园地选择、大棚设计、苗木栽植、土壤改良、花果管理、温湿度调控及病虫害防治等设施葡萄栽培一系列关键技术出发,提出了黄河三角洲大棚葡萄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旨在为当地葡萄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葡萄 大棚 栽培 规程
下载PDF
水杨酸和铁在调节草莓组培苗生长中的关系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淑平 原永兵 +3 位作者 刘更森 刘成连 王永章 李培环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2751-2758,共8页
【目的】探讨水杨酸(SA)和铁在调控植物生长中的关系,以期进一步揭示SA的作用机理。【方法】本研究以草莓组培苗为试材,用0.05—0.8mmol·L-1系列浓度的SA处理生长于含0.05—0.8mmol·L-1FeSO4培养基上的草莓组培苗,通过草莓苗... 【目的】探讨水杨酸(SA)和铁在调控植物生长中的关系,以期进一步揭示SA的作用机理。【方法】本研究以草莓组培苗为试材,用0.05—0.8mmol·L-1系列浓度的SA处理生长于含0.05—0.8mmol·L-1FeSO4培养基上的草莓组培苗,通过草莓苗的生长状况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及顺乌头酸酶(aconitase,ACO)3种含铁酶的活性,分析SA和铁的相互作用。【结果】低浓度铁培养的草莓苗对SA的反应比高浓度铁敏感,SA处理的最适宜浓度随铁浓度的升高而升高。SA抑制根的生长;低浓度SA增加株高和叶绿素含量,高浓度SA抑制植株生长,降低叶绿素含量。0.4mmol·L-1SA处理对组培苗造成伤害,但随FeSO4浓度(0.05—0.4mmol·L-1)的增加,根长、株高和叶绿素含量增加,存活率增加。0.05—0.2mmol·L-1SA增加CAT和ACO的活性,0.4mmol·L-1SA降低其活性;0.05—0.4mmol·L-1SA提高POD的活性。【结论】水杨酸调节草莓组培苗生长的过程和铁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 水杨酸 叶绿素 过氧化氢酶 过氧化物酶 顺乌头酸酶
下载PDF
桃果实PpCuZnSOD基因的原核表达、纯化与鉴定 被引量:2
11
作者 吴军帅 丛丽君 +3 位作者 段艳欣 董晓颖 王滨 李培环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5-190,共6页
【目的】为了实现桃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获得表达稳定、蛋白纯度高、活性强的工程菌,【方法】将前期获得的PpCuZnSOD基因(GenBank登录号:JX217743)重组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并转化到Escherichia coli BL21... 【目的】为了实现桃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获得表达稳定、蛋白纯度高、活性强的工程菌,【方法】将前期获得的PpCuZnSOD基因(GenBank登录号:JX217743)重组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并转化到Escherichia coli BL21(DE3)宿主菌,经IPTG进行诱导表达。对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镍柱亲和层析纯化,并采用Brad Ford方法测定融合蛋白浓度,黄嘌呤氧化法分析其酶活。【结果】成功的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ET-32a(+)-PpCuZnSOD,并获得分子质量约为35 kDa的诱导表达产物,纯化后融合蛋白浓度为183.7 mg·L-1,活性为5.23×103U·mg-1。【结论】成功构建了桃pET-32a(+)-PpCuZnSOD原核表达载体,表达量高、稳定性强,重组表达产物具有较高CuZnSOD酶活性,为桃CuZnSOD酶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CuZnSOD 原核表达 纯化 鉴定
下载PDF
遗传学网络课程平台的建设与实践 被引量:1
12
作者 樊连梅 刘更森 +1 位作者 薛仁镐 杨国锋 《安徽农学通报》 2017年第6期175-178,181,共5页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日益丰富。在传统的教学基础上,网络技术为教学过程搭建了新的平台,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和有效利用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应用网络平台进行遗传学教学,不仅提高教学效率,而且也便于学生自主和延展性...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日益丰富。在传统的教学基础上,网络技术为教学过程搭建了新的平台,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和有效利用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应用网络平台进行遗传学教学,不仅提高教学效率,而且也便于学生自主和延展性学习。经多年实践与探索表明,网络教学是遗传学教学有效的辅助手段之一,具有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它实现了"教与学"信息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强化了教学资源的共享,促进了师生互动。该文就遗传学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原则、内容框架和应用维护等进行了探讨,为遗传学理论教学的创新模式探索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学 网络 教学平台 建设 实践
下载PDF
苹果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MdGSTF3的克隆及其表达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樊连梅 刘更森 +1 位作者 李思琪 原永兵 《植物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502-1512,共11页
以‘富士’苹果果皮为试材,利用RT-PCR和RACE-PCR克隆得到1个全长为868bp的苹果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MdGSTF3全长cDNA序列,GenBank的登录号为KP234026,该基因5'非翻译区49bp,3'非翻译区151bp,含有26 bp的PolyA尾,编码区为642 bp... 以‘富士’苹果果皮为试材,利用RT-PCR和RACE-PCR克隆得到1个全长为868bp的苹果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MdGSTF3全长cDNA序列,GenBank的登录号为KP234026,该基因5'非翻译区49bp,3'非翻译区151bp,含有26 bp的PolyA尾,编码区为642 bp,编码213个氨基酸,编码的蛋白质含有19种氨基酸,不含有半胱氨酸Cys,相对分子质量为23.993 kDa,等电点为6.17。氨基酸多重序列比对分析结果表明Md GST与梅的PmGST蛋白(XP_008235026)遗传相似性为83%。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Md GSTF3在条红‘富士’的茎、叶和花中表达量高于其突变体片红‘富士’;而在果皮和果肉中,片红‘富士’该基因的表达量高于条红‘富士’;在表达量达到最大值时,片红‘富士’比条红‘富士’分别高出46.6%和22.1%。实验结果表明,MdGSTF3的表达与苹果果实不同组织花青苷的积累和分布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士’苹果 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 花青苷 克隆 表达分析
原文传递
苹果M_7砧木组织培养与抗性筛选 被引量:1
14
作者 段艳欣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52-54,共3页
以M7组培苗为试验材料,进行继代扩繁和卡那霉素抗性筛选研究。结果表明,M7芽苗在MS+4.0 mg/L6-BA+0.3 mg/L IBA(3%蔗糖)固体培养基中继代时,出现严重的玻璃化,而MS+1.0 mg/L 6-BA+0.1 mg/L NAA(3%蔗糖)固体培养基可大大改善其玻璃化程度... 以M7组培苗为试验材料,进行继代扩繁和卡那霉素抗性筛选研究。结果表明,M7芽苗在MS+4.0 mg/L6-BA+0.3 mg/L IBA(3%蔗糖)固体培养基中继代时,出现严重的玻璃化,而MS+1.0 mg/L 6-BA+0.1 mg/L NAA(3%蔗糖)固体培养基可大大改善其玻璃化程度,使其恢复健康生长;卡那霉素对M7叶片再生、新梢增殖、新梢生根均有抑制作用,并且随卡那霉素浓度增加,M7叶片再生率、新梢增殖率、新梢生根率不断下降;M7叶片愈伤组织形成、愈伤组织生根、新梢增殖及新梢生根对卡那霉素的敏感浓度分别为20、5、40、10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M7砧木 组织培养 玻璃化 抗性筛选
下载PDF
套袋苹果果实中钙素分布及抗氧化酶活性与苦痘病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王晓燕 杭波 +3 位作者 刘成连 原永兵 李培环 王永章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197-2199,共3页
[目的]研究套袋苹果果实中钙素分布及抗氧化酶活性与苦痘病的关系,为解决苹果栽培中钙的生理代谢障碍提供依据。[方法]以红富士苹果为试验材料,测定摘袋后和储藏期内果实不同部位Ca2+含量变化和抗氧化酶的活性。[结果]果实照光面Ca2+含... [目的]研究套袋苹果果实中钙素分布及抗氧化酶活性与苦痘病的关系,为解决苹果栽培中钙的生理代谢障碍提供依据。[方法]以红富士苹果为试验材料,测定摘袋后和储藏期内果实不同部位Ca2+含量变化和抗氧化酶的活性。[结果]果实照光面Ca2+含量高于背光面,果实梗洼处Ca2+含量高于萼洼处;果实照光面SOD、POD、CAT、APX活性高于背光面,梗洼处SOD、POD、CAT、APX活性高于萼洼处;果实照光面MDA含量低于背光面,梗洼处MDA含量低于萼洼处。[结论]果实照光面苦痘病发病率低于背光面,果实梗洼处苦痘病发病率低于萼洼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抗氧化酶 苦痘病
下载PDF
苹果UV-B受体基因UVR8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丁文展 张高龙 +3 位作者 樊连梅 刘更森 隋秀奇 原永兵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779-1785,共7页
本研究以‘富士’苹果红色芽变品种‘烟富8’果皮为试验材料,采用RT-PCR方法,克隆获得苹果UV-B受体基因UVR8的全长序列,命名为Md UVR8。结果显示,开放阅读框长度为1 359 bp,编码452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48.487 k D,等电点(PI)为5.56。... 本研究以‘富士’苹果红色芽变品种‘烟富8’果皮为试验材料,采用RT-PCR方法,克隆获得苹果UV-B受体基因UVR8的全长序列,命名为Md UVR8。结果显示,开放阅读框长度为1 359 bp,编码452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48.487 k D,等电点(PI)为5.56。蛋白质保守域分析表明,苹果UVR8蛋白包含7个RCC1结构域。蛋白质二级结构预测显示,苹果UVR8蛋白含有10个琢-螺旋,16个茁折叠,41个茁-转角。氨基酸同源性比对分析表明,苹果UVR8与已报道的其他植物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在69.54%~88.94%之间。核苷酸聚类分析表明,苹果和白梨首先聚为一类,其次是梅。本研究为苹果光受体对光应答的分子机理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士’苹果 UV-B受体 MD UVR8 同源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原文传递
乌桃果胶裂解酶基因(PpPL)的克隆及其在花色苷降解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柳凤 樊连梅 +2 位作者 刘更森 姜雪娇 原永兵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3046-3056,共11页
花色苷是调控果实着色的主要色素之一,具有多种保健功能。为探索花色苷在乌桃果实成熟过程中的降解与果胶裂解酶的关系,利用已报到的碧桃果胶裂解酶基因序列设计特异引物,从乌桃中克隆出果胶裂解酶基因PpPL,PpPL包括1239bp的开放阅读框... 花色苷是调控果实着色的主要色素之一,具有多种保健功能。为探索花色苷在乌桃果实成熟过程中的降解与果胶裂解酶的关系,利用已报到的碧桃果胶裂解酶基因序列设计特异引物,从乌桃中克隆出果胶裂解酶基因PpPL,PpPL包括1239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413个氨基酸。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PpPL在果实不同成熟度及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数据显示,乌桃PpPL基因的表达量随着果实的成熟及花色苷的降解呈现递增的趋势,且在果实成熟末期表达量明显增多;不同组织中PpPL基因均有表达,同一成熟度,其相对表达量从少到多依次为:幼果果肉<叶<幼果果皮<茎,推测PpPL可能参与花色苷的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桃 果胶裂解酶 花色苷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原文传递
极早熟黄肉油桃新品种‘早春红’
18
作者 沈俊岭 刘珅坤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01-602,共2页
‘早春红’是从‘中农金辉’芽变中选育出的极早熟黄肉油桃新品种。果实卵圆形,顶部微尖,果肉黄色;日光温室栽培条件下,4月初果实成熟,平均单果质量131.5 g,最大单果质量163.2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5%~12.5%,可滴定酸0.35%;粘核,果实... ‘早春红’是从‘中农金辉’芽变中选育出的极早熟黄肉油桃新品种。果实卵圆形,顶部微尖,果肉黄色;日光温室栽培条件下,4月初果实成熟,平均单果质量131.5 g,最大单果质量163.2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5%~12.5%,可滴定酸0.35%;粘核,果实发育期约55 d。自花结实能力强。露地栽培,6月初果实成熟。丰产稳产,盛果期产量可达52 50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桃 黄肉 极早熟 品种
原文传递
一种快速分离苹果果肉单细胞的方法
19
作者 邢文曦 王永章 刘成连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138-139,167,共3页
单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提取具有活性的单细胞是研究果实发育的基础。以苹果为材料,研究不同酶液组合和酶解时间对苹果果肉单细胞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苹果果肉在0.1%离析酶、暗酶解0.5 h时,为理想的苹果果肉单细胞分离条件。
关键词 苹果 单细胞 离析酶 酶解浓度 酶解时间
下载PDF
TPA质构分析硬肉桃果实采后质地变化 被引量:54
20
作者 袁成龙 董晓颖 +2 位作者 李培环 李鼎立 段艳欣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273-276,共4页
应用质地多面分析(TPA)测试法,以硬肉桃品种‘双久红’和常规品种‘川中岛白桃’果实为试材,研究两品种果实采后不同贮藏时间的质地变化。结果表明:随贮藏时间延长,两品种桃果实的硬度、黏力、黏性和咀嚼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相... 应用质地多面分析(TPA)测试法,以硬肉桃品种‘双久红’和常规品种‘川中岛白桃’果实为试材,研究两品种果实采后不同贮藏时间的质地变化。结果表明:随贮藏时间延长,两品种桃果实的硬度、黏力、黏性和咀嚼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相同贮藏时间‘双久红’果实的参数值均极显著高于‘川中岛白桃’(P<0.01);‘双久红’果实的硬度形变量随贮藏时间延长而增加,与对照的呈相反的变化趋势;两品种桃果实的内聚性变化均较平稳,且差异不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桃果实黏力、黏性、咀嚼性与硬度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弹性、内聚性与其他质构参数之间相关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地多面分析 果实 质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