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 HACCP 的精神科高危患者护理风险评估汇总表的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28
1
作者 王玉秀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6年第18期2611-2614,共4页
目的:设计并应用精神科高危患者护理风险评估汇总表(以下简称高危汇总表),探索精神科住院病区高危患者护理风险管理路径,提高护理安全管理质量,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依据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原理设计并应用高... 目的:设计并应用精神科高危患者护理风险评估汇总表(以下简称高危汇总表),探索精神科住院病区高危患者护理风险管理路径,提高护理安全管理质量,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依据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原理设计并应用高危汇总表。责任组长对高危患者进行动态风险评估和预警管理,每班护士掌握高危患者风险类型并提供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高危汇总表应用前后1年Ⅱ级以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危汇总表应用后1年,精神科住院病区Ⅱ级以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高危汇总表应用前1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高危汇总表的应用提高了精神科住院病区的风险管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科护理 风险评估 护理管理
原文传递
辩证行为疗法对于有自杀倾向抑郁症患者血清神经递质、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银春燕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24期3467-3470,共4页
目的:探讨辩证行为疗法对于有自杀倾向抑郁症患者血清神经递质、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8月~2017年8月间本院收治的自杀倾向抑郁症患者98例,经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接... 目的:探讨辩证行为疗法对于有自杀倾向抑郁症患者血清神经递质、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8月~2017年8月间本院收治的自杀倾向抑郁症患者98例,经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辩证行为疗法合并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血清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神经功能指标、急性反应蛋白含量的差异,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清中NE、5-HT、DA的含量高于对照组患者;研究组患者血清中MBP、NSE的含量低于对照组患者,BDNF的含量高于对照组患者研究组患者血清中Tf的含量高于对照组患者,Hp的含量低于对照组患者。结论:自杀倾向抑郁症患者接受辩证行为疗法干预,可有效优化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整体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自杀倾向 辩证行为疗法 神经递质
下载PDF
绵阳市农村社区人群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现状调查 被引量:4
3
作者 李清金 黄宣银 +3 位作者 卢武生 文红 王荣科 雷蕾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36期91-95,共5页
目的了解绵阳市农村社区人群的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知识知晓情况。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 ,随机选取绵阳市2个乡镇总计2060人,采用由中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编制的精神卫生与心理保健知识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1984人完成有效问卷调查,其... 目的了解绵阳市农村社区人群的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知识知晓情况。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 ,随机选取绵阳市2个乡镇总计2060人,采用由中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编制的精神卫生与心理保健知识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1984人完成有效问卷调查,其中男986人,女998人,平均得分为(9.18±3.82)分,知晓率明显偏低。问卷得分在性别、年龄、经济状况、文化程度、职业状况方面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发现,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和年龄为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的独立相关因素,其标准回归系数分别为0.11、0.08、-0.09(均P<0.01);问卷中的20个题目整体内部信度一般(alpha=0.73,Split-Half=0.57),且问卷中4个分量表有3个的内部信度均偏低(alpha=0.27、0.47、0.68)。结论绵阳市农村社区人群的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偏低,亟待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关于精神卫生纪念日和精神疾病病因的认识,更需加大宣教普及力度。农村人群的人口学特征性导致知晓率的存在明显差异,因此需要针对人群特点制订相应的宣传教育方式,从而全面提高农村社区人群的知晓率。此外,调查问卷需要进一步改善设计,评估其效度,并提高其内部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社区 精神卫生知识 知晓率 信度
下载PDF
西酞普兰与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周小东 刘知源 +4 位作者 朱宏日 丁永涛 张安全 陶用富 黄宣银 《华北国防医药》 2005年第2期90-91,共2页
目的:比较西酞普兰与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收集符合CCMD3抑郁症诊断标准的门诊患者57名,随机分为西酞普兰组(n=29)和文拉法辛组(n=28)。西酞普兰组服用剂量为每日20~40mg,文拉法辛组服用剂量为每日50~300mg,观... 目的:比较西酞普兰与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收集符合CCMD3抑郁症诊断标准的门诊患者57名,随机分为西酞普兰组(n=29)和文拉法辛组(n=28)。西酞普兰组服用剂量为每日20~40mg,文拉法辛组服用剂量为每日50~300mg,观察期限为7周。采用HAMD、SDS和临床4级疗效评定法同时进行疗效评定,采用TESS不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7周末评定结果显示,两组SDS总分、HAMD总分及7个因子分均比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两组的有效率相似,分别为93%(西酞普兰组)和89%(文拉法辛组)两者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格局大体相似,程度轻微,患者均能耐受。结论:西酞普兰和文拉法辛治疗抗抑郁症的作用相似,不良反应轻微,临床运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西酞普兰 文拉法辛 对比研究 治疗结果
下载PDF
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对策
5
作者 周小东 丁永涛 +1 位作者 黄宣银 陶用富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06年第1期67-70,共4页
关键词 难治性精神分裂症 治疗对策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 治疗方法 精神科医生 亚特兰大 药物反应 齐哌西酮 阿立哌唑 患者
下载PDF
高中生基本心理需求满足对手机冷落行为的影响:错失恐惧及手机成瘾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邱君琳 吴俊林 +6 位作者 黄燕晴 龙倩梅 黄彬 范成兵 罗俊强 周静 黄国平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36-441,共6页
目的探讨高中生错失恐惧和手机成瘾在基本心理需求及手机冷落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2022年4月,选取14666名高中生进行横断面设计调查。采用基本心理需求满足量表(basic psychological needs scales,BPNS)、特质-状态错失恐惧量表(tra... 目的探讨高中生错失恐惧和手机成瘾在基本心理需求及手机冷落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2022年4月,选取14666名高中生进行横断面设计调查。采用基本心理需求满足量表(basic psychological needs scales,BPNS)、特质-状态错失恐惧量表(trait-state fear of missing out scale,T-S FOMOS)、手机成瘾指数量表(Mobile phone addiction index,MPAI)、手机冷落行为通用量表(generic scale of phubbing,GSP)对所有被试进行评估。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描述统计、相关分析,采用PROCESS 4.1构建模型,用Bootstrap法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1)14036名高中生中,手机成瘾者共1752人(12.48%)。不同性别高中生BPNS评分[男:(4.43±0.79)分;女:(4.36±0.79)分]、T-S FOMOS评分[男:(1.73±0.60)分;女:(1.84±0.64)分]、GSP评分[男:(2.72±1.01)分;女:(2.76±1.03)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2,-10.58,-2.78;均P<0.01);各年级BPNS评分、T-S FOMOS评分、MPAI评分、GSP评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43,39.50,53.45,14.59;均P<0.01)。(2)BPNS评分与T-S FOMOS评分、MPAI评分、GSP评分呈负相关(r=-0.432~-0.294;均P<0.01);GSP评分与T-S FOMOS评分、MPAI评分呈正相关(r=0.744,0.538;均P<0.01);T-S FOMOS评分与MPAI评分呈正相关(r=0.646,P<0.01)。(3)基本心理需求满足对手机冷落行为存在直接效应,其效应值为-0.188(95%CI:-0.173~-0.204);错失恐惧在基本心理需求及手机冷落行为间的中介效应为-0.035(95%CI:-0.028~-0.042),手机成瘾在基本心理需求及手机冷落行为间的中介效应为-0.203(95%CI:-0.191~-0.214),而错失恐惧和手机成瘾共同在两者间起链式中介作用,其中介效应值为-0.134(95%CI:-0.125~-0.143),链式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3.93%(-0.134/-0.560)。结论高水平基本心理需求可以降低手机冷落行为的发生,可能通过减少错失恐惧及手机成瘾的方式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心理需求满足 手机冷落行为 错失恐惧 手机成瘾 中介效应
原文传递
团体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状况及社会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7
7
作者 舒瑜 谢晓燕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254-256,共3页
目的采用团体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疗效进行观察和研究,分析其数据,探讨该方法对患者康复状况及社会功能的影响,以期为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至2016年5月精神分裂症患者260例,分成干预组130例和对照组130... 目的采用团体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疗效进行观察和研究,分析其数据,探讨该方法对患者康复状况及社会功能的影响,以期为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至2016年5月精神分裂症患者260例,分成干预组130例和对照组130例,干预组接受2名精神科康复治疗师和2名心理咨询师的治疗,对照组不接受心理干预治疗,药物与辅助治疗与干预组相同。心理干预时间以4周为标准,每周进行2次,每次以10人为1组,对干预组和对照组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的康复状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经过4周的团体心理干预治疗之后,患者的自尊(SES)、自我效能感(GSES)提高非常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团体心理干预前主观社会支持的发现和利用与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出院)1个月之后,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的社会和人口统计体系(SSDS)分数差异(社会性退缩、个人生活自理、责任心和计划性)、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分数差异、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的分数差异等方面,进行过团体心理干预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分数明显要低很多(P<0.05)。结论团体心理干预能够帮助恢复期或者维持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控制症状,预防反复,帮助患者恢复社会功能,回归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疗法 精神分裂症 康复 社会价值
下载PDF
行为疗法联合普拉克索对早发型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症患者HAMD评分、Zung评分和UPDRS Ⅱ、Ⅲ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21
8
作者 李杨 谢宇宽 +1 位作者 邱华艳 王秀丽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8年第1期10-13,共4页
目的:探讨行为疗法联合普拉克索对早发型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症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Zung评分和帕金森综合评分量表(UPDRS)Ⅱ、Ⅲ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11月于我院就诊的早发型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症患者... 目的:探讨行为疗法联合普拉克索对早发型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症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Zung评分和帕金森综合评分量表(UPDRS)Ⅱ、Ⅲ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11月于我院就诊的早发型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症患者共94例,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普拉克索治疗,联合组在普拉克索的基础上联合行为疗法,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HAMD评分、Zung评分和UPDRS Ⅱ、Ⅲ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的Hoehn-Yahr评分和改良Webste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前的HAMD和Zung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个月和治疗3个月联合组的HAMD和Zung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666,-12.615,-3.321,-5.319;P〈0.001),两组患者治疗前的UPDRS Ⅱ和UPDRS Ⅲ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75,P=0.861;t=0.263,P=0.793),治疗1个月和治疗3个月联合组的UPDRS Ⅱ和UPDRS Ⅲ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718,-4.887,-3.188,-4.549;P〈0.001)。结论:行为疗法联合普拉克索能显著改善早发型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的HAMD评分、Zung评分和UPDRS Ⅱ、Ⅲ评分,以促进其抑郁症状的改善和日常活动能力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疗法 普拉克索 帕金森病 早发型 抑郁
下载PDF
临床护理路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1
9
作者 廖之明 《安徽医学》 2013年第8期1252-1254,共3页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首次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1月至2012年11月我院收治的首次精神分裂症患者85例,采用数字表格法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的抗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同时,对照组...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首次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1月至2012年11月我院收治的首次精神分裂症患者85例,采用数字表格法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的抗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同时,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观察组根据有计划的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入院时、入院5周及出院时使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进行评分,并且用患者观察量表(NOSIE)对两组患者出院时因子分进行评定。结果入院5周及出院时两组患者的BPR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观察组患者的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的NOSIE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惹、迟钝、抑郁和精神症状的NOSIE评分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和护理差错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临床护理路径在首次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进行干预,既有利于促进患者精神康复,又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和节约了住院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 精神分裂症 护理模式 满意度
下载PDF
文拉法辛联合阿戈美拉汀治疗老年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4
10
作者 许可 何宇 王德燧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22年第3期184-188,共5页
目的探讨文拉法辛联合阿戈美拉汀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疗效及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影响。方法选取广元市精神卫生中心2019年10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104例老年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52例)与对照组(52例)... 目的探讨文拉法辛联合阿戈美拉汀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疗效及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影响。方法选取广元市精神卫生中心2019年10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104例老年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52例)与对照组(52例)。对照组采用阿戈美拉汀联合安慰剂治疗,研究组采用文拉法辛联合阿戈美拉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临床疗效及BDNF、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认知功能情况,记录两组的药物安全性。结果对照组治疗4、12周后的HAMD评分为(15.58±3.01)、(11.37±2.13)分,研究组为(12.11±2.34)、(9.23±1.57)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2周后的HAMD评分均低于治疗4周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4、12周后的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总有效率(92.31%,48/52)高于对照组(76.92%,40/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4、12周后的S100β为(1.81±0.32)、(1.41±0.25)μg/L,研究组为(1.52±0.28)、(1.19±0.18)μg/L,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2周后的S100β均低于治疗4周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4、12周后的BDNF为(29.18±5.46)、(43.52±8.24)μg/L,研究组为(33.43±6.17)、(47.49±7.83)μg/L,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2周后的BDNF均高于治疗4周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4、12周后的S100β均低于对照组,BDNF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治疗12周后的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BANS)评分为(78.28±10.23)分,研究组为(82.09±11.76)分,均高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12周后的RBAN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老年人 文拉法辛 阿戈美拉汀 疗效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原文传递
小剂量奥氮平联合氟西汀治疗重度抑郁症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李杨 谢宇宽 +1 位作者 江桂芳 翁晓雪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7年第22期17-18,共2页
目的观察小剂量奥氮平联合氟西汀治疗重度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1月在医院进行诊治的重度抑郁症患者96例,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研究组给予小剂量奥氮平联合氟西汀治疗,对照组给予氟西汀治疗... 目的观察小剂量奥氮平联合氟西汀治疗重度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1月在医院进行诊治的重度抑郁症患者96例,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研究组给予小剂量奥氮平联合氟西汀治疗,对照组给予氟西汀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83%高于对照组的79.17%,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7%低于对照组的14.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奥氮平联合氟西汀治疗重度抑郁症具有显著的效果,且安全性也较高,临床应用推广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重度 氟西汀 奥氮平 临床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甲磺酸齐拉西酮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0
12
作者 许可 王德燧 田丹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8年第11期842-846,共5页
目的探讨甲磺酸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急性激越症状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四川省广元市精神卫生中心接受治疗的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甲磺酸齐拉西酮组、氟哌啶醇组各36例。... 目的探讨甲磺酸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急性激越症状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四川省广元市精神卫生中心接受治疗的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甲磺酸齐拉西酮组、氟哌啶醇组各36例。甲磺酸齐拉西酮组患者给予注射用甲磺酸齐拉西酮5~10 mg/次,肌内注射,每日总量不大于20 mg;氟哌啶醇组患者给予常规氟哌啶醇针剂5 mg/次,肌内注射,每日总量不大于10 mg。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72 h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临床疗效总体印象量表之病情严重程度(CGI-SI)评分,以及治疗前(T0)和治疗后2 h(T1)、8 h(T2)、24 h(T3)、48 h(T4)、72 h(T5)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中的兴奋因子(PANSS-EC)评分。采用SAS 9. 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χ2检验,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治疗前及治疗72 h后的2组患者PANSS及CGI-S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72 h后,2组患者PANSS及CGI-SI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前、后各时间点2组患者PANSS-EC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与T0比较,T1-5各时间点2组患者PANSS-EC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T1比较,T2-5各时间点2组患者PANSS-EC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氟哌啶醇组比较,甲磺酸齐拉西酮组患者肌强直[2. 78%(1/36) vs 16. 67%(6/36)]、震颤[2. 78%(1/36) vs 19. 44%(7/36)]、流涎[5. 56%(2/36) vs 22. 22%(8/36)]、头颈部运动[2. 78%(1/36) vs 19. 44%(7/36)]等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甲磺酸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激越症状患者的效果与常规氟哌啶醇相似,同时具有副作用发生率较低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急性激越症状 氟哌啶醇 甲磺酸齐拉西酮
下载PDF
短程团体认知行为治疗个体认知行为治疗联合艾斯西酞普兰与单用艾斯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120例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谭友果 刘波 +1 位作者 何瑞妮 甘枝勤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13期1530-1533,共4页
目的研究短程团体认知行为治疗、个体认知行为治疗联合艾斯西酞普兰与单用艾斯西酞普兰治疗对于住院老年抑郁症患者的疗效,以及改善社会功能的效果。方法把符合国际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ICD)-10抑郁症诊断标准的120例老年患者按随机... 目的研究短程团体认知行为治疗、个体认知行为治疗联合艾斯西酞普兰与单用艾斯西酞普兰治疗对于住院老年抑郁症患者的疗效,以及改善社会功能的效果。方法把符合国际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ICD)-10抑郁症诊断标准的120例老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研究1组[短程团体认知行为治疗组(SGCBT)]和研究2组[个体认知行为治疗组(CBT)],每组40例。对照组仅使用艾斯西酞普兰,研究1组使用SGCBT联合艾斯西酞普兰,研究2组采用CBT联合艾斯西酞普兰,共观察8周,使用老年抑郁量表(GDS)以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疗效比较。结果8周后,3组的治疗均有效,其中研究1、2组与对照组的HAMD和GDS评分均有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SGCBT组在第2周较CBT组HAMD的减分较低,第3~8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老年住院抑郁症患者,认知行为治疗联合药物治疗方法较单纯的药物治疗效果更佳,其中SGCBT比CBT起效更快,疗效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短程团体认知行为治疗 个体认知行为治疗 抗抑郁药 对照研究
下载PDF
18~35岁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病性症状与月经期激素水平相关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蒋合萍 张仁刚 +2 位作者 彭瑾 刘君 蔡端芳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8年第10期1108-1110,共3页
目的探讨18~35岁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不同月经期其精神病性症状与激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60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患者经期和经期后的各项性激素水平、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分等。结果女性精神分裂症患... 目的探讨18~35岁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不同月经期其精神病性症状与激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60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患者经期和经期后的各项性激素水平、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分等。结果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经期时的雌二醇水平显著低于经期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经期时的精神病性症状、BPRS总分高于经期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月经期低雌激素水平与18~35岁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具有明显的相关性,且其精神病性症状更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经期女性 精神分裂症 精神病性症状 雌激素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患者脑部 CT 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建勋 张光勇 +2 位作者 周小东 周晓鸥 高万本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1997年第1期16-17,共2页
为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脑CT结果与临床的相关性,对1995年1月~1996年5月住院符合CCMD—2—R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脑部CT检查,以同期门诊神经症患者的脑CT检查报告作对照,并与临床相关因素进行对照分析... 为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脑CT结果与临床的相关性,对1995年1月~1996年5月住院符合CCMD—2—R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脑部CT检查,以同期门诊神经症患者的脑CT检查报告作对照,并与临床相关因素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发现精神分裂症组脑CT异常69例(32.4%),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前者病程>5年,年龄40岁以上,以阴性症状为主患者的脑萎缩发生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CT 脑部CT 临床研究
下载PDF
血清miR-222和miR-206水平与女性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和运动功能的关系及其在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5
16
作者 易全民 漆琼蔚 +1 位作者 刘璐 范文澜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9年第4期254-257,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miR-222和miR-206水平与女性阿尔兹海默病(AD)患者认知和运动功能的关系及其在AD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66例AD女性患者(AD组)血清miR-222和miR-206相对表达量;应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 目的:探讨血清miR-222和miR-206水平与女性阿尔兹海默病(AD)患者认知和运动功能的关系及其在AD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66例AD女性患者(AD组)血清miR-222和miR-206相对表达量;应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AD评定量表认知分量表(ADAS-Cog)、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改良Bruce症状控制心电图平板运动实验评估AD患者的认知功能、生活能力及运动能力;结果与50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比较;分析血清miR-222和miR-206相对表达量与患者认知及运动功能的关系。结果:AD组血清miR-222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miR-206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AD组血清miR-222水平与MMSE评分、平板运动实验中最大代谢当量(METs)及最大心率呈正相关(r=0.412、0.509、0.423;P均<0.05),与ADAS-Cog评分、平板运动实验的心率-血压乘积(RPP)呈负相关(r=-0.531、-0.396;P均<0.05);AD组血清miR-206水平与MMSE评分、METs及最大心率呈负相关(r=-0.527、-0.557、-0.471;P均<0.05),与ADAS-Cog评分、RPP呈正相关(r=0.630、0.408;P<0.05或P<0.01);血清miR-222和miR-206诊断AD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3、0.784。 结论:女性AD患者血清miR-222、miR-206表达异常,并与其认知和运动能力下降相关;血清miR-222、miR-206表达水平对诊断AD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兹海默病 血清miR-222和miR-206 诊断价值 认知功能 运动功能
下载PDF
舍曲林治疗精神分裂后抑郁20例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晓娟 杨梅 邓方渝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9年第7期1710-1711,共2页
目的:了解舍曲林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舍曲林治疗20例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疗程4周。结果: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 D)平均分在治疗2周和4周后分别降低35.5%、63.4%,总治疗显效率达85%,副反应发生率为45%。结论:舍曲... 目的:了解舍曲林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舍曲林治疗20例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疗程4周。结果: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 D)平均分在治疗2周和4周后分别降低35.5%、63.4%,总治疗显效率达85%,副反应发生率为45%。结论:舍曲林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有明显疗效,且耐受性好,常规剂量不良反应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并发症 抑郁症/诊断/药物疗法 舍曲林/治疗应用
原文传递
氨磺必利联合丙戊酸钠治疗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效果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小虎 蒲玲莉 《中国现代医生》 2018年第17期28-30,共3页
目的评价氨磺必利联合丙戊酸钠治疗酒精所致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 induced by alcohol,MDIA)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5月66例男性MDIA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予氨磺必利联合丙戊酸... 目的评价氨磺必利联合丙戊酸钠治疗酒精所致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 induced by alcohol,MDIA)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5月66例男性MDIA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予氨磺必利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对照组予氨磺必利治疗,应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评价临床治疗效果和用药安全性。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6.97%,高于对照组的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PANSS评分逐渐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937,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率9.09%,对照组6.0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26,P>0.05);两组TE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34,P>0.05)。结论氨磺必利联合丙戊酸钠可提高治疗MDIA效果,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磺必利 丙戊酸钠 酒精 精神障碍
下载PDF
奥氮平与奎硫平治疗老年期精神障碍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4
19
作者 杨华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35期153-154,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期精神障碍患者应用奥氮平与奎硫平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老年精神障碍患者,并根据药物不同的治疗方法,将其均分为A组(n=40)和B组(n=40),其中A组患者应用奥氮平治疗,B组患者应用奎硫平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指标进行对比... 目的探讨老年期精神障碍患者应用奥氮平与奎硫平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老年精神障碍患者,并根据药物不同的治疗方法,将其均分为A组(n=40)和B组(n=40),其中A组患者应用奥氮平治疗,B组患者应用奎硫平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指标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第4周时,A组PANSS指标为(68.6±17.3)和B组为(68.9±16.4),两组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t=0.079 5,P=0.936 8);治疗第8周时,A组PANSS指标为(57.2±12.3),B组为(54.3±12.4),两组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t=1.050 1,P=0.296 9)。结论应用奥氮平和奎硫平药物均可有效对老年期精神障碍患者进行治疗,奥氮平的镇静作用更优,奎硫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临床应用各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氮平 奎硫平 老年期精神障碍 对比评价
下载PDF
临床护理路径对康复精神疾病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唐文淑 《医学信息》 2011年第15期4996-4998,共3页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康复精神病人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生活质量评定量表(GQOL1),对筛选后146例存生活质量问题的康复精神疾病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n=74)和对照组(n=72)。对照组按精神科常规的治疗护理。实验组在常规的治...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康复精神病人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生活质量评定量表(GQOL1),对筛选后146例存生活质量问题的康复精神疾病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n=74)和对照组(n=72)。对照组按精神科常规的治疗护理。实验组在常规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系统的作业、心理治疗、工娱活动、生活技能训练、健康教育等)。结果根据实施为期6周的临床护理路径实施后再测评康复期精神疾病病人的GQOL1一次.与实施路径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康复期的精神疾病病人生活质量存在问题。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病人康复和减少意外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 精神疾病病人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