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省洪雅县2008年至2010年暗娼人群艾滋病高危行为的流行趋势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吴莹 罗桂英 +1 位作者 万绍平 周欢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5期441-444,共4页
目的:了解洪雅县暗娼人群艾滋病高危行为的流行变化趋势,评估干预工作效果,为制定行为干预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08年至2010年,每年采用两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对抽中的暗娼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和血清学调查。结果:暗娼人群艾滋病防... 目的:了解洪雅县暗娼人群艾滋病高危行为的流行变化趋势,评估干预工作效果,为制定行为干预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08年至2010年,每年采用两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对抽中的暗娼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和血清学调查。结果:暗娼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逐年提高。最近1次商业性行为的安全套使用率在2008年至2010年由66.5%提高到76.5%(P<0.001);2010年内最近1个月坚持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频率较2008年和2009年有了明显提高,上升到46%(P<0.001);HIV感染率为0,梅毒感染率有所上升,主要集中在低档人群。结论:经过高频率的干预,各项成效逐步显现,不同暗娼场所的暗娼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性交易中安全套使用、就医行为等方面都有所提高,在所调查的暗娼人群中检出HIV感染者为0,各类场所均检出梅毒,低档场所梅毒的感染率较高,今后的干预工作中应重点放在低档场所的暗娼人群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娼人群 梅毒 HIV 调查
下载PDF
我院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规范化管理实践 被引量:19
2
作者 肖廷英 李川松 《中国药业》 CAS 2012年第2期49-50,共2页
目的加强医院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的管理。方法从监督管理小组,管理制度,药库管理,药房管理,各临床科室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阐述。结果与结论通过对医院监督管理人员及临床医师、药师培训考核,实现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从... 目的加强医院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的管理。方法从监督管理小组,管理制度,药库管理,药房管理,各临床科室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阐述。结果与结论通过对医院监督管理人员及临床医师、药师培训考核,实现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从采购、储存、调配到使用的规范化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药品 第一类精神药品 规范化管理
下载PDF
胶原蛋白贴膜治疗轻、中度痤疮60例 被引量:17
3
作者 戴耕武 杨镓宁 +1 位作者 罗东升 罗娟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8年第9期758-759,共2页
关键词 胶原蛋白 面部治疗 贴膜 痤疮 中度
下载PDF
3489例尖锐湿疣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17
4
作者 杨戈 林昭春 +3 位作者 杨建文 谢震 韩亮 李婧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2007年第2期143-145,共3页
目的研究2002~2005年尖锐湿疣的流行病学状况、高发年龄、男女比例等,为性病及艾滋病防治措施提供第一手的临床资料。方法3 489例尖锐湿疣按统一标准进行诊断和治疗,使用统一的登记表格,由性病专科医生统一填写、汇总、统计和分析。结... 目的研究2002~2005年尖锐湿疣的流行病学状况、高发年龄、男女比例等,为性病及艾滋病防治措施提供第一手的临床资料。方法3 489例尖锐湿疣按统一标准进行诊断和治疗,使用统一的登记表格,由性病专科医生统一填写、汇总、统计和分析。结果3 489例病人中,男性占74.92%,女性占25.08%;21~30岁年龄组占40.01%,31~40岁组占32.42%;已婚为主,占70.45%;职业以干部、职员居多,占25.25%;病例大多数是本地人员;传播途径以非婚性接触为主。结论尖锐湿疣发病逐年增多,应引起足够高的重视和警惕;防治尖锐湿疣是控制艾滋病疫情在我国蔓延的一项重要手段和策略;应加强对青少年和高危人群、脆弱人群的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流行病学
下载PDF
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在特应性皮炎小鼠模型中的作用 被引量:9
5
作者 张丽霞 曾波 +3 位作者 王倩 卢葳 何迅 陈金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96-999,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hymic stromal lymphopoietin,TSLP)在特应性皮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32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验组,每组16只,以2,4-二硝基氟苯丙酮/橄榄油溶液经皮肤致敏建立小鼠特应性皮炎... 目的初步探讨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hymic stromal lymphopoietin,TSLP)在特应性皮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32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验组,每组16只,以2,4-二硝基氟苯丙酮/橄榄油溶液经皮肤致敏建立小鼠特应性皮炎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小鼠皮损中TSLP的表达。ELISA法测定血清中TSLP,IL-4,IFN-γ及IgE的水平。结果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小鼠皮损中TSLP阳性表达物质主要位于胞核,胞浆及胞膜无特异性着色,实验组平均光密度值(74.306±17.898)明显高于对照组(46.093±3.3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小鼠血清TSLP,IL-4,IFN-γ及IgE(213.621±34.666,97.831±15.882,70.999±9.604,142.488±16.352)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51.997±22.328,60.560±9.286,51.224±4.534,14.851±3.9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TSLP在特应性皮炎小鼠血清及皮损中大量表达,在AD的发病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应性皮炎 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 小鼠模型
下载PDF
红光光子照射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9
6
作者 张丽霞 陈学军 +3 位作者 周汐媛 穰真 程石 段西凌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0年第7期533-534,共2页
为了评价红光光子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我科在2008年11月至2009年7月,应用红光光子照射或者红外线照射结合抗病毒药物治疗带状疱疹,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关键词 带状疱疹 光子治疗 临床评价 照射治疗 红光 2009年 红外线照射 药物治疗
下载PDF
中药水提物对痤疮丙酸杆菌的体外抑制作用 被引量:8
7
作者 廖恒利 林新瑜 +3 位作者 黄湘宁 喻华 王芳 王艺淳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16年第1期49-52,共4页
目的 探讨中药水提物对痤疮丙酸杆菌标准株及痤疮丙酸杆菌临床株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采集痤疮患者皮损内容物,35℃厌氧培养48h,采用系列生化实验及VITEK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鉴定为痤疮丙酸杆菌;以琼脂稀释法分别检测19种中药水提物... 目的 探讨中药水提物对痤疮丙酸杆菌标准株及痤疮丙酸杆菌临床株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采集痤疮患者皮损内容物,35℃厌氧培养48h,采用系列生化实验及VITEK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鉴定为痤疮丙酸杆菌;以琼脂稀释法分别检测19种中药水提物对痤疮丙酸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结果黄柏、黄芩、大黄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25mg/ml;金银花、苦参的MIC为50mg/ml;连翘的MIC为100mg/ml;地肤子、白头翁、百花蛇舌草、鱼腥草、马齿苋、旱莲草、紫草、板蓝根、大青叶、蒲公英、车前子、白芷、蛇床子等13味中药在最高浓度200mg/mt进行测试时仍未产生抑菌作用。结论黄柏、黄芩、大黄、金银花、连翘、苦参等6种中药水提物对痤疮丙酸杆菌具有良好的体外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丙酸杆菌 中药水提物 琼脂稀释法
原文传递
阿奇霉素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和毒力因子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7
8
作者 崔凡 王有为 +4 位作者 杨戈 卢伟 卢洁 杨建文 林昭春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025-1030,共6页
目的 研究阿奇霉素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及毒力因子分泌的干预作用.方法 2倍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 结晶紫染色法测定早期黏附 建立PAO1体外生物被膜模型 扫描电镜观察生物被膜形态 连续稀释法进行活菌计数 弹性蛋白-刚... 目的 研究阿奇霉素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及毒力因子分泌的干预作用.方法 2倍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 结晶紫染色法测定早期黏附 建立PAO1体外生物被膜模型 扫描电镜观察生物被膜形态 连续稀释法进行活菌计数 弹性蛋白-刚果红法测定弹性蛋白酶活性 偶氮酪蛋白法测定蛋白水解酶活性 氯仿萃取法测定绿脓菌素 苔黑酚法测定鼠李糖脂.结果 PAO1阿奇霉素组对载体的黏附低于PAO1空白对照组(P<0.05) 第3、7天PAO1阿奇霉素组生物被膜少于PAO1空白对照组,且载体活菌计数少于PAO1空白对照组(P<0.05).PAO1阿奇霉素组弹性蛋白酶活性、蛋白水解酶活性、绿脓菌素浓度、鼠李糖脂浓度均明显低于PAO1空白对照组(P<0.01),弹性蛋白酶活性及绿脓菌素浓度与PA-JP3株组相当(P>0.05),而蛋白水解酶活性及鼠李糖脂浓度高于PA-JP3株组(P<0.05).结论 阿奇霉素可以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的黏附及其生物被膜的形成,并可以抑制其毒力因子的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阿奇霉素 生物被膜 毒力因子
原文传递
痤疮丙酸杆菌的耐药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6
9
作者 林新瑜 冉玉平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09年第3期209-210,共2页
痤疮是一种常见的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疾病,好发于青春期。目前认为,痤疮的发病机制主要与下列4个因素有关:皮脂分泌过多、毛囊皮脂腺导管开口部位过度角化、痤疮丙酸杆菌繁殖以及炎症反应。其中痤疮丙酸杆菌在痤疮的发生中起重要... 痤疮是一种常见的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疾病,好发于青春期。目前认为,痤疮的发病机制主要与下列4个因素有关:皮脂分泌过多、毛囊皮脂腺导管开口部位过度角化、痤疮丙酸杆菌繁殖以及炎症反应。其中痤疮丙酸杆菌在痤疮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对于中度到重度炎症性损害,如丘疹、脓疱和结节等通过全身或局部抗菌治疗,干扰该菌的生长和代谢,可以减轻局部的炎症反应,避免瘢痕形成。抗菌药物分抗生素和非抗生素两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丙酸杆菌 毛囊皮脂腺导管 耐药性 慢性炎症疾病 炎症反应 非抗生素 分泌过多 发病机制
原文传递
解脲支原体对中药有效部位的药敏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沈黎明 喻林冲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94-295,共2页
目的探讨解脲支原体对中药有效部位体外的敏感性。方法应用微量稀释培养法,检测10种中药有效组分体外抗14株解脲支原体的敏感性。结果黄柏氯仿提取物最敏感,其MIC50为0.0625 mg·mL-1,MIC90为0.25 mg·mL-1,其次为大黄总蒽醌、... 目的探讨解脲支原体对中药有效部位体外的敏感性。方法应用微量稀释培养法,检测10种中药有效组分体外抗14株解脲支原体的敏感性。结果黄柏氯仿提取物最敏感,其MIC50为0.0625 mg·mL-1,MIC90为0.25 mg·mL-1,其次为大黄总蒽醌、栀子总苷和总甘草酸。结论中药有效部位对解脲支原体的敏感性较原生药水煎剂平均提高10倍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有效组分 解脲支原体 微量稀释法 MIC 非淋菌性尿道炎
原文传递
眉山市低价格场所嫖客防治艾滋病相关高危行为调查 被引量:5
11
作者 冯宗放 罗桂英 +4 位作者 王吉宏 万绍平 林昭春 靳征 宁涌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50-751,共2页
[目的]了解嫖客性行为和安全套使用情况,为科学地制订嫖客、暗娼行为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07年1月26 ̄30日清点眉山市区15家低价格场所近4d使用过的安全套及访谈嫖客30名。[结果]安全套清点结果为近4d58个暗娼接客总数367次,清点... [目的]了解嫖客性行为和安全套使用情况,为科学地制订嫖客、暗娼行为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07年1月26 ̄30日清点眉山市区15家低价格场所近4d使用过的安全套及访谈嫖客30名。[结果]安全套清点结果为近4d58个暗娼接客总数367次,清点使用过的安全套132个,安全套平均使用率为35.97%;暗娼平均接客数为6.3个。访谈30个嫖客,27人认为自己没有感染艾滋病的危险或可能性小;15人在过去的商业性性行为中没有使用或较少使用安全套;不用套的主要原因:11人是因为"不舒服"、"没得感觉"、"麻烦",5人是因为与暗娼"熟悉"、"信得过"、"放心"。[结论]低价格商业性性交易的安全套使用率低,高文化程度者使用安全套较多,嫖客对自身感染艾滋病的风险缺乏足够认识,应在对暗娼干预的同时开展对嫖客的干预,以提高商业性交易中的安全套使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价格场所 嫖客 艾滋病 安全套
下载PDF
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在皮肤恶性黑素瘤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5
12
作者 吴冬梅 李青 戴耕武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5年第2期122-125,共4页
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是继皮肤镜、皮肤超声等仪器后新出现应用于皮肤科的辅助诊断技术。该项技术在皮肤恶性黑素瘤诊断中的应用是目前研究热点。在体、无创、高分辨率的特点使其适用于皮肤恶性黑素瘤的诊断、辅助治疗及随访中。该文对反... 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是继皮肤镜、皮肤超声等仪器后新出现应用于皮肤科的辅助诊断技术。该项技术在皮肤恶性黑素瘤诊断中的应用是目前研究热点。在体、无创、高分辨率的特点使其适用于皮肤恶性黑素瘤的诊断、辅助治疗及随访中。该文对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在皮肤恶性黑素瘤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 黑素瘤 恶性 皮肤 辅助诊断
下载PDF
他扎罗汀凝胶联合地奈德乳膏治疗寻常性斑块状银屑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3
作者 谢震 杨建文 +2 位作者 陈源汉 刘杨英 林昭春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804-805,807,共3页
目的探讨他扎罗汀凝胶联合地奈德乳膏治疗斑块状银屑病的疗效。方法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他扎罗汀凝胶组、地奈德乳膏组和联合治疗组。联合治疗组晚上外用他扎罗汀1次,早上再用地奈德乳膏1次;地奈德组单用地奈德乳膏,2次/d;他扎罗汀组则... 目的探讨他扎罗汀凝胶联合地奈德乳膏治疗斑块状银屑病的疗效。方法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他扎罗汀凝胶组、地奈德乳膏组和联合治疗组。联合治疗组晚上外用他扎罗汀1次,早上再用地奈德乳膏1次;地奈德组单用地奈德乳膏,2次/d;他扎罗汀组则仅晚上外用他扎罗汀1次,疗程均为4周。结果地奈德和联合治疗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1.43%和64.29%,高于他扎罗汀组的35.71%(P<0.05),但联合组和地奈德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患者复发率依次为地奈德组25.00%、他扎罗汀组20.00%、联合治疗组11.11%,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地奈德治疗寻常性斑块状银屑病疗效优于他扎罗汀,两者联合应用可减少激素的用量,减轻了药物的局部不良反应,且可能降低银屑病的复发率,使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扎罗汀 地奈德 银屑病 联合治疗
下载PDF
多重感染尖锐湿疣皮损HPV基因型别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戈 崔凡 +4 位作者 雍刚 杨建文 谢震 沈柱 林昭春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18-721,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本地区多重感染尖锐湿疣(CA)皮损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型别分布情况,比较4价和9价HPV疫苗对HPV多重感染覆盖率的差异,为防治HPV多重感染提供一定的研究数据。方法对2016年7月至2017年9月在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 目的回顾性分析本地区多重感染尖锐湿疣(CA)皮损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型别分布情况,比较4价和9价HPV疫苗对HPV多重感染覆盖率的差异,为防治HPV多重感染提供一定的研究数据。方法对2016年7月至2017年9月在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皮肤病性病研究所门诊确诊的CA患者皮损采取快速分子导流杂交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HPV基因型的21种亚型,选取基因型别数≥2型的患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55例入选患者中,男性68.17%(242例),女性31.83%(113例);检出率居前五位的亚型分别为:6型52.11%(185例),11型39.44%(140例),CP8304型21.69%(77例),16型21.13%(75例),58型16.34%(58例);高危型检出率居前5位者为:16型21.13%(75例),58型16.34%(58例),39/51型15.49%(55例),52型15.21%(54例),53型13.24%(47例);仅高危型、仅低危型和高危型混合低危型感染分别占11.83%、14.65%和73.52%;2重、3重、4重及≥5重感染的检出率分别为55.49%,25.35%,11.27%,7.89%。≤20岁、21~30岁、31~40岁、41~50岁和≥51岁各年龄组所占比例分别为5.92%、43.94%、20.00%、18.59%、11.55%。4价和9价HPV疫苗有效覆盖率分别为14.08%(50例)和30.42%(10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385,P=0.000)。结论本地区多重感染CA患者中以2重感染及高危型混合低危型感染模式多见,低危型以6型、11型多见,高危型以16型、58型多见,9价HPV疫苗比4价疫苗对多重感染CA患者具有更好的有效覆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人乳头瘤病毒 多重感染 导流杂交 基因型
原文传递
应用全外显子测序技术查找有汗性外胚叶发育不良综合征家系致病基因 被引量:3
15
作者 赵蓓 陈学军 +4 位作者 周夕湲 杨雁 段西凌 林婴 杨正林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956-960,共5页
目的在一个有汗性外胚叶发育不良综合征(hidrotic ectodermal dysplasia,HED)家系中寻找致病基因突变,为该综合征发病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并为该疾病确诊、产前诊断等奠定分子基础。方法收集所研究的有汗性外胚叶发育不良综合征家系... 目的在一个有汗性外胚叶发育不良综合征(hidrotic ectodermal dysplasia,HED)家系中寻找致病基因突变,为该综合征发病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并为该疾病确诊、产前诊断等奠定分子基础。方法收集所研究的有汗性外胚叶发育不良综合征家系中的2例患者相关临床及病理资料,与家系内正常个体一并采集外周抗凝血血样,利用Illumina Hiseq平台PE150进行外显子测序,结合SAMtool,ANNOVAR分析鉴定并注释患者的突变位点。结果外显子测序结果表明,家系内部所有个体测得2个共有突变,分别为TRPM5(rs80326119,位置:chr11 p15.5)和PTTG1IP(rs143718199,位置:chr21 q22.3),而GJB6处突变A88V(rs28937872)仅为家系内两名有汗性外胚叶发育不良综合征发病患者所共有。结论本研究在有汗性外胚叶发育不良综合征家系中的两名患者中,发现GJB6基因出现A88V突变(rs28937872),从而确证该家系确为有汗性外胚叶发育不良综合征家系;此外,在该综合征家系所有参与外显子测序个体中(包含不患病个体)发现2个共有突变——TRPM5和PTTG1IP;目前,还未见有关两种突变与该病相关联的报道,其与该综合征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汗性外胚叶发育不良综合征 外显子测序 基因突变
下载PDF
HIV感染者肠道真菌菌群与肠黏膜损伤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胡莲 于秋月 +3 位作者 蔡林 李双丽 穰真 崔凡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82-588,共7页
目的探究无症状HIV感染者肠道真菌菌群变化及其分泌蛋白与肠黏膜损伤的关联。方法收集未治疗、经ART的无症状HIV感染者及健康对照者三组人群的粪便及血液标本分别进行:内转录1区(ITS1)高通量测序、反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 目的探究无症状HIV感染者肠道真菌菌群变化及其分泌蛋白与肠黏膜损伤的关联。方法收集未治疗、经ART的无症状HIV感染者及健康对照者三组人群的粪便及血液标本分别进行:内转录1区(ITS1)高通量测序、反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流式细胞仪检测、ELISA。分析三组人群真菌菌群及其分泌蛋白、细胞免疫状态、肠黏膜机械屏障损伤之间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三组人群粪便真菌菌群构成有部分差异,其中念珠菌属变化最明显,其在A组、B组及对照组丰度分别为0.174736、0.029777、0.000847;白念珠菌分泌蛋白中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1(SAP1)表达量在A组(P=0.024)及B组(P=0.026)高于对照组;A组(P<0.001)及B组(P=0.003)较对照组外周血中CD4细胞计数、外周血中CD4细胞占总淋巴细胞的百分比(CD4细胞百分比)(P<0.001)均显著降低,治疗组较未治疗组CD4细胞百分比显著回升(P=0.031);相关性分析中仅发现念珠菌属与SAP1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P=0.045,r=0.33)。结论白念珠菌及其Sap1丰度增加可能是诱发HIV感染者肠黏膜损伤的潜在因素之一。ART未能反转HIV感染者肠道真菌菌群异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感染 抗反转录病毒治疗 肠道真菌 真菌分泌蛋白 肠道损伤
原文传递
吲哚胺2,3-双加氧酶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中的表达及作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敏 谢婷 +3 位作者 谢震 吴冬梅 谭小军 应川蓬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3205-3208,共4页
目的分析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皮损中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的水平,探究其局部代谢色氨酸及对T细胞增殖能力的抑制作用,以探索其在恶性黑色素瘤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免疫组化观察30例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瘤体、10例黑色素瘤患者正常皮肤及10例... 目的分析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皮损中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的水平,探究其局部代谢色氨酸及对T细胞增殖能力的抑制作用,以探索其在恶性黑色素瘤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免疫组化观察30例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瘤体、10例黑色素瘤患者正常皮肤及10例健康成年人包皮中IDO蛋白表达情况,计数IDO阳性细胞的比例。分离瘤体上皮细胞,与含100μmol/L色氨酸的Hanks液共孵育后测定色氨酸代谢产物犬尿氨酸的浓度,用以反映瘤体细胞代谢色氨酸的能力。瘤体上皮细胞与T细胞共培养,观察其对多克隆激活剂刺激T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正常皮肤中IDO(+)细胞极少,但在恶性黑色素瘤组织中大量聚集。瘤体内IDO(+)细胞/总体细胞比例[(28.5±9.4)%]显著高于健康对照正常表皮[(3.4±1.5)%,P<0.05]以及黑素瘤患者对照皮肤[(4.7±2.3)%,P<0.05]。瘤体上皮细胞在体外代谢色氨酸的能力强于健康对照表皮细胞。瘤体细胞体外可抑制共培养体系中的T细胞增殖。结论恶性黑色素瘤瘤体中存在大量IDO(+)细胞,这些细胞可能介导局部免疫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 吲哚胺2 3-双加氧酶 免疫耐受
下载PDF
白念珠菌对宿主的黏附机制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丹 崔凡 熊俊浩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14年第5期316-320,共5页
白念珠菌对宿主的黏附是白念珠菌感染过程的关键的第一步,因此阐明白念珠菌对宿主的黏附机制对探索新的方法预防和治疗白念珠菌感染至关重要。近年来,研究者们从白念珠菌的表面结构、黏附素以及黏附相关基因等方面对白念珠菌与宿主的黏... 白念珠菌对宿主的黏附是白念珠菌感染过程的关键的第一步,因此阐明白念珠菌对宿主的黏附机制对探索新的方法预防和治疗白念珠菌感染至关重要。近年来,研究者们从白念珠菌的表面结构、黏附素以及黏附相关基因等方面对白念珠菌与宿主的黏附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该文就白念珠菌对宿主的黏附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念珠菌 黏附机制 黏附素 黏附基因
下载PDF
吲哚胺2,3-双加氧酶在尖锐湿疣皮损中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谢震 陈源汉 +4 位作者 王思宇 万慧颖 雷华 杨戈 林昭春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37-340,共4页
目的 分析尖锐湿疣组织中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水平,研究其局部代谢色氨酸的能力。方法 免疫组化法观察尖锐湿疣患者皮肤IDO蛋白表达情况,计数IDO阳性细胞的比例。免疫荧光观察IDO(+)细胞与树突细胞的关系。分离对照皮肤角... 目的 分析尖锐湿疣组织中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水平,研究其局部代谢色氨酸的能力。方法 免疫组化法观察尖锐湿疣患者皮肤IDO蛋白表达情况,计数IDO阳性细胞的比例。免疫荧光观察IDO(+)细胞与树突细胞的关系。分离对照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和疣体上皮细胞,色氨酸体外孵育后检测上清液中色氨酸代谢产物犬尿氨酸的浓度以反映细胞代谢色氨酸的能力。结果 IDO(+)细胞在正常皮肤中非常少,但在疣体表皮中却大量聚集。疣体内IDO(+)细胞/总体细胞48.3% ± 15.4%显著高于正常皮肤5.2% ± 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DO(+)细胞的荧光信号和皮肤朗格汉斯细胞并不重合,提示来源于疣体表皮细胞。从疣体组织分离的上皮细胞在体外代谢色氨酸的能力强于健康对照皮肤中分离的表皮细胞。结论 尖锐湿疣疣体中存在大量的IDO(+)细胞,这些细胞可能参与尖锐湿疣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吲哚胺一吡咯2 3-双加氧酶 郎格尔汉斯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荧光免疫测定
原文传递
外周血吲哚胺2,3-双加氧酶和梅毒血清固定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韩莉 谢震 +3 位作者 王有为 刘杨英 万慧颖 周敏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6年第2期98-100,共3页
目的研究外周血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和梅毒血清固定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用Ficoll-Paque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血清固定患者与无血清固定患者和健康对照组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 目的研究外周血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和梅毒血清固定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用Ficoll-Paque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血清固定患者与无血清固定患者和健康对照组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PBMC中的IDO。结果梅毒患者的IDO蛋白要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血清固定患者的IDO蛋白要显著高于无血清固定的患者,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显示梅毒患者外周血IDO水平升高与血清固定密切相关。结论 IDO可能参与了梅毒血清固定和免疫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血清固定 外周血 吲哚胺2 3-双加氧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