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曹洞家风、偏正回互与禅宗美学 被引量:1
1
作者 皮朝纲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1994年第1期12-17,共6页
曹洞宗以其细密的家风,偏正回互之妙用,继承和发挥了石头宗的禅学美学思想.他们提出“五位君臣”说,以“回互”说为核心,详细地论述了理与事、本体界与现象界的相互关系,并归结到无心解脱,突出活生生的人的自性(生命)的地位和价值.他们... 曹洞宗以其细密的家风,偏正回互之妙用,继承和发挥了石头宗的禅学美学思想.他们提出“五位君臣”说,以“回互”说为核心,详细地论述了理与事、本体界与现象界的相互关系,并归结到无心解脱,突出活生生的人的自性(生命)的地位和价值.他们追求理事圆融的禅境,赞赏活泼流畅的生命与生机盎然的大自然之美.他们常以“无情说法”的奇特形象表现自己获得生命体验的奇特悟境.他们对般若体验的一些重要原则提出了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正回互 五位君臣 理事圆融 般若体验 不可说破
下载PDF
王阳明经世致用思想探讨 被引量:3
2
作者 蔡方鹿 王英杰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2-41,共10页
在王阳明的思想体系里,包含了丰富的经世致用思想。王阳明提出的经世致用思想是对程朱理学流行后导致"记诵词章之习"盛行之弊端的修正和纠偏。其经世致用思想的内涵主要包括:提出"良知只在声色货利上用工"的思想,... 在王阳明的思想体系里,包含了丰富的经世致用思想。王阳明提出的经世致用思想是对程朱理学流行后导致"记诵词章之习"盛行之弊端的修正和纠偏。其经世致用思想的内涵主要包括:提出"良知只在声色货利上用工"的思想,认为致良知与声色货利等人的物质欲望密不可分,主张考虑利害和人情而务求公私两便;重视"体究践履,实地用功",肯定功利和事功,把格致诚正之说落到实处,而与空虚顿悟之说相反;提倡和肯定"居官临民,务在济世及物",重视"亲民之实学"等方面。探讨王阳明的经世致用思想对于完整、客观把握其思想的全貌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经世致用 事功 实学
原文传递
20世纪中国经学研究的回顾和展望 被引量:3
3
作者 陈居渊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1-97,共7页
本文概括介绍了20世纪中国经学研究的大起大落的发展历程,首次提出了20世纪中国经学研究五个时段的特征,并指出目前学界通常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传统经学也就丧失殆尽的陈见,并不完全符合历史事实。文章认为20世纪中国经学研究... 本文概括介绍了20世纪中国经学研究的大起大落的发展历程,首次提出了20世纪中国经学研究五个时段的特征,并指出目前学界通常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传统经学也就丧失殆尽的陈见,并不完全符合历史事实。文章认为20世纪中国经学研究的成就与局限,无疑为21世纪的中国经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起点。同时,文章对21世纪的中国经学研究作了新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经学 中华文化 中华民族精神
下载PDF
儒学道统思想的发展演变 被引量:2
4
作者 蔡方鹿 Wang Keyou 《孔学堂》 2015年第4期44-50,164-178,共22页
儒学道统思想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观儒学道统思想的历史发展和演变,大致可分为早期追溯,从伏羲到周公,以文王仁政和周公之礼为代表;从孔子到汉儒,以孔孟仁义之道为代表;从韩愈到程朱陆王,以超越时代的心传说和天理论为代表;20世... 儒学道统思想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观儒学道统思想的历史发展和演变,大致可分为早期追溯,从伏羲到周公,以文王仁政和周公之礼为代表;从孔子到汉儒,以孔孟仁义之道为代表;从韩愈到程朱陆王,以超越时代的心传说和天理论为代表;20世纪20年代以来的现代新儒家,以由内圣心性之学开出科学民主新外王说为代表等几个互相联系又互相区别由古到今的发展阶段。儒学道统思想的形成、发展演变与传承对中国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集中反映了中国社会文化发展的本质和各个时代精神的精华,体现了中国文化演变与发展的大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 道统思想 发展演变
下载PDF
从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到朱熹的“天理论” 被引量:2
5
作者 赵广志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55-57,共3页
董仲舒是汉代经学大师,"天人感应说"是其思想体系的根本基石。朱熹是宋明理学理论体系的主要奠基者,是继董仲舒之后最重要的经学家。"天理论"是朱熹以儒家伦理为本位吸收佛、道两家的本体论及思辨性而建构起来的。... 董仲舒是汉代经学大师,"天人感应说"是其思想体系的根本基石。朱熹是宋明理学理论体系的主要奠基者,是继董仲舒之后最重要的经学家。"天理论"是朱熹以儒家伦理为本位吸收佛、道两家的本体论及思辨性而建构起来的。从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到朱熹的"天理论"似有贯通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天人感应 朱熹 天理论
下载PDF
南宗教理教义及修道场所、家室诸问题考论 被引量:1
6
作者 杨燕 《老子学刊》 2016年第2期133-143,共11页
道教南宗又称紫阳派,该道派宗祖钟吕丹道,融合三教,兼修雷法。在教理教义、修习方法等方面都有独特之处。从大的方面讲,南宗的教理教义及修行方法最重要的可以总结为汇通和合;性命双修、性命同修;修仙三等。南宗在道法源流上既有清修,... 道教南宗又称紫阳派,该道派宗祖钟吕丹道,融合三教,兼修雷法。在教理教义、修习方法等方面都有独特之处。从大的方面讲,南宗的教理教义及修行方法最重要的可以总结为汇通和合;性命双修、性命同修;修仙三等。南宗在道法源流上既有清修,也有双修。具体到白玉蟾祖师一系,也与双修派颇有渊源。历史上的南宗传道方式灵活,修习南宗者,有很多都不是专门的道士,南宗的修道场所非常灵活,形式多样。同时,历史上很多南宗修习者都是有家室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宗 白玉蟾 教理教义 家室
原文传递
女性大美与道教养生的现代意义解读 被引量:1
7
作者 杨燕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1-65,共5页
道教养生文化对女性美持关注、肯定和推崇的态度,这可以说是道教养生文化独特的现象之一。基于对女性美的肯定和追求,在道教养生方术中,逐渐形成了专门的养形术,如服食调养、导引按摩、五行之道等等。现代商业社会欲望奔涌,身处其中的... 道教养生文化对女性美持关注、肯定和推崇的态度,这可以说是道教养生文化独特的现象之一。基于对女性美的肯定和追求,在道教养生方术中,逐渐形成了专门的养形术,如服食调养、导引按摩、五行之道等等。现代商业社会欲望奔涌,身处其中的女性要承受巨大压力,通过借鉴古代道教养生文化中的合理内容,进行适当的服食调养、导引按摩,并坚持阅读典籍,增加智慧,相信一定会达到缓解压力、平衡内心、转化气质、养颜美生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 道教养生 美颜
原文传递
当代中国的朱子学研究活动与未来课题
8
作者 蔡方鹿 《宋代文化研究》 2008年第1期248-284,共37页
朱熹(1130-1200)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他'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是继孔孟之后中国儒学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朱熹融合儒、释、道三教,并加以改造创新,集宋代新儒学之大成,对中国后期封建社会和东亚文明产生... 朱熹(1130-1200)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他'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是继孔孟之后中国儒学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朱熹融合儒、释、道三教,并加以改造创新,集宋代新儒学之大成,对中国后期封建社会和东亚文明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民族文化主体精神,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精神,勤政爱民精神,从道不从君、反对君主独断、反对尊君卑臣、限制君权、崇尚真理的精神,哲学创新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 儒学 综罗 百代 精神 中国 代表 尊君
原文传递
唯识与般若中观所说十六空之异同——以《辩中边论》、《大般若经》第二会和《大智度论》为中心
9
作者 杨东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8-94,共7页
本文以《辩中边论》、《大般若经》第二会卷488和《大智度论》为中心,对瑜伽行派和《般若经》以及中观派所说之十六空的含义进行了具体的比较,并从四个方面对三者阐释的异同做了细致的分析和总结,指出唯识学者对十六空的阐释侧重于有情... 本文以《辩中边论》、《大般若经》第二会卷488和《大智度论》为中心,对瑜伽行派和《般若经》以及中观派所说之十六空的含义进行了具体的比较,并从四个方面对三者阐释的异同做了细致的分析和总结,指出唯识学者对十六空的阐释侧重于有情能所的角度来说,对于空性、真如则侧重于"有"的角度加以诠释;而《般若经》和中观派则偏重于从一切法平等和"空"的角度来说。另外,本文还特别指出了龙树在其《大智度论》中也从有情妄执的角度来谈论空,对于第一义空也从肯定和真实有的角度加以阐释。由此可略窥唯识与中观在空义阐释上的会通与歧异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六空 唯识 中观 辩中边论 大智度论 大般若经
原文传递
“巴蜀哲学研讨会”综述
10
作者 陈锦宣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58-160,共3页
关键词 巴蜀哲学 综述 中国哲学史研究 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四川师范大学 巴蜀文化 四川省 哲学思想
下载PDF
《十八空论》研究
11
作者 杨东 《中华文化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33-137,共5页
本文主要从文本和思想特色这两个方面对《十八空论》进行了考察。首先,通过文本考辨,笔者认为该论虽是解释《中边分别论》部分段落的论书,但却是独立的一部论疏,而不太可能是真谛所著的《中边分别论疏》残本。其次,本文从该论对十八空... 本文主要从文本和思想特色这两个方面对《十八空论》进行了考察。首先,通过文本考辨,笔者认为该论虽是解释《中边分别论》部分段落的论书,但却是独立的一部论疏,而不太可能是真谛所著的《中边分别论疏》残本。其次,本文从该论对十八空的归纳和料简、以佛性义释性空以及阿摩罗识义这三个方面重点论述了《十八空论》在解释义理上的特点,指出了论中真谛思想的独特之处,及其与奘传唯识学所说义理的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谛 十八空论 中边分别论 阿摩罗识 佛性
下载PDF
朱熹思想的当代价值
12
作者 蔡方鹿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0-26,共7页
朱熹思想中的求实求理精神,重视经世致用的思想,“理一分殊”思想,兼容并包思想,道统思想,“心统性情”说,知行关系的重行说等,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和现实意义,值得挖掘和整理,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提供借鉴。
关键词 朱熹思想 道统思想 当代价值
下载PDF
韩国大巡真理会土城道场
13
作者 杨燕 《中国道教》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4-36,共3页
大巡真理会是韩国新兴教派之一,前身为无极道和太极道,教主为姜甄山(1871-1909)。该教团以布德、教化、修道为三大基本事业,以救护慈善事业、社会福祉事业、教育事业为三大重要事业,进行积极的社会和宗教活动,并建设了许多道场... 大巡真理会是韩国新兴教派之一,前身为无极道和太极道,教主为姜甄山(1871-1909)。该教团以布德、教化、修道为三大基本事业,以救护慈善事业、社会福祉事业、教育事业为三大重要事业,进行积极的社会和宗教活动,并建设了许多道场供信众修炼。位于金刚山附近的土城道场整体风格肃穆庄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场 真理 韩国 慈善事业 教育事业 宗教活动 整体风格 社会
原文传递
国学和巴蜀文化研究的新成果——读《蒙文通经学与理学思想研究》
14
作者 杨东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57-158,共2页
关键词 国学大师 儒家经学 蒙文通 理学思想 文化研究 巴蜀 成果 史学研究
下载PDF
《成唯识论》的识变结构
15
作者 杨东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10,共6页
本文首先对《唯识三十颂》的心识结构进行了简要的说明,进而对《成唯识论》中所述的八识的结构和功能,八识如何变现内外境,所变境相的种类、有无以及假实,我法二执的产生,三性的安立等问题进行了阐述,并对相关唯识要义予以会通,最后以... 本文首先对《唯识三十颂》的心识结构进行了简要的说明,进而对《成唯识论》中所述的八识的结构和功能,八识如何变现内外境,所变境相的种类、有无以及假实,我法二执的产生,三性的安立等问题进行了阐述,并对相关唯识要义予以会通,最后以图示的方式从整体上展示《成唯识论》所述的识变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唯识论》 《唯识三十颂》 识变结构 唯识 阿赖耶识 三性
下载PDF
道统思想研究现状及其未来之拓展
16
作者 蔡方鹿 《中国哲学年鉴》 2019年第1期182-193,共12页
道统思想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的形成、演变与发展对中国哲学与思想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历来引起人们的重视。虽然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至改革开放以前,道统思想研究在中国大陆基本遭到排斥,少有新的研究成果,然而在中国大... 道统思想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的形成、演变与发展对中国哲学与思想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历来引起人们的重视。虽然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至改革开放以前,道统思想研究在中国大陆基本遭到排斥,少有新的研究成果,然而在中国大陆之外,研究工作不断。而中国大陆自改革开放以来,也逐渐展开并深化了对道统思想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统思想 中国思想文化史 演变与发展 研究现状 研究成果 大陆
原文传递
《道德经》“观复论”与身心涵养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燕 李冀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7-111,共5页
"观复"既是老子《道德经》的核心概念之一,也是十分重要的思想命题。作为圣者,老子以其丰富阅历和知识为人类提供了一种生命完善的文化滋养,他的"观复论"既贯穿着道德关怀意识,也蕴含着性命修持旨趣。长期以来,人... "观复"既是老子《道德经》的核心概念之一,也是十分重要的思想命题。作为圣者,老子以其丰富阅历和知识为人类提供了一种生命完善的文化滋养,他的"观复论"既贯穿着道德关怀意识,也蕴含着性命修持旨趣。长期以来,人们对老子的"观复论"做出了种种解释,但在理解上却存在不少分歧。如何领悟"观复论"的精神旨趣?唯有将之与《周易》联系起来。在老子《道德经》"观复论"与《周易·复》卦的象数义理之间有一条彼此贯通的思想连接线,而这条连接线正是揭开老子"观复论"奥秘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经》 观复 身心涵养 《周易》
下载PDF
刘咸炘与朱熹道教观异同论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燕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3-32,共10页
作为中国文化史上的大家,朱熹长期以来一直很受重视,研究者甚多,成果也颇为丰富;至于近现代中国学界的才人刘咸圻,在近年来也逐步受到关注,陆续有一些研究成果问世。尤其随着《推十书》的重新整理与出版,学术界对刘咸忻的研究突... 作为中国文化史上的大家,朱熹长期以来一直很受重视,研究者甚多,成果也颇为丰富;至于近现代中国学界的才人刘咸圻,在近年来也逐步受到关注,陆续有一些研究成果问世。尤其随着《推十书》的重新整理与出版,学术界对刘咸忻的研究突然升温,相关的研讨会也相继召开,更有关于刘咸忻研究的论集行世。然而,朱熹与刘咸忻道教观的异同问题却少有人问津,这就是笔者以此为题的缘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同论 朱熹 道教 刘咸炘 研究成果 中国文化史 中国学界 研究者
原文传递
论《中庸》的至诚之道
19
作者 杨燕 《中国非营利评论》 CSSCI 2014年第2期31-46,共16页
"至诚之道"是《中庸》修身治国的基础理论之一,向来为学者们所重视,千百年来注家蜂起。然而,由于立场不同,文化背景差异,其解释至今众说纷纭。本文从文本语义学入手,重新进行解读,认为"诚"是天道,"诚之"... "至诚之道"是《中庸》修身治国的基础理论之一,向来为学者们所重视,千百年来注家蜂起。然而,由于立场不同,文化背景差异,其解释至今众说纷纭。本文从文本语义学入手,重新进行解读,认为"诚"是天道,"诚之"是人道。对普通人来说,与生俱来的至纯真"性"被后天参差不齐的"气"所蔽,虽然有"诚",但所"诚"不全,所以需要通过"择善固执",不断努力,才可以逐渐达到"至诚"。达到"至诚",则必然能洞明万事;能洞明万事,则必然"至诚"。"诚"、"明"对举,"诚"为体,"明"为用。人有至诚,则自然及物,至诚之性不仅以一身之"成"为外在彰显,而且必然同时以成就他人、成就外物为特征。至诚者以曲致直,成己成物,参天赞地。作为一种最高明的修习境界,在现实人生中,亦有其最真实的化用和形态。这就是《中庸》最后几章所讲的"至诚无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庸 至诚之道 修德治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