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 |
王寅
|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403
|
|
2
|
语言的体验性——从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看语言体验观 |
王寅
|
《外语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226
|
|
3
|
也谈汉英公示语的翻译 |
杨全红
|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60
|
|
4
|
认知语言学的“体验性概念化”对翻译主客观性的解释力--一项基于古诗《枫桥夜泊》40篇英语译文的研究 |
王寅
|
《外语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74
|
|
5
|
语法化的特征、动因和机制——认知语言学视野中的语法化研究 |
王寅
严辰松
|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05 |
139
|
|
6
|
认知语言学之我见 |
王寅
|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04 |
100
|
|
7
|
“新被字构式”的词汇压制解析——对“被自愿”一类新表达的认知构式语法研究 |
王寅
|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03
|
|
8
|
语言学术语翻译的系统—可辨性原则——兼评姜望琪(2005) |
侯国金
|
《上海翻译》
北大核心
|
2009 |
75
|
|
9
|
互文性与翻译研究 |
祝朝伟
|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04 |
60
|
|
10
|
解读语言形成的认知过程——七论语言的体验性:详解基于体验的认知过程 |
王寅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06 |
65
|
|
11
|
汉语“动名构造”与英语“VN构造”的对比——一项基于语料库“吃/eat构造”的对比研究 |
王寅
|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64
|
|
12
|
再论语言的体验性——认知语言学的语言体验观 |
王寅
|
《山东外语教学》
|
2005 |
60
|
|
13
|
翻译规范及其研究途径 |
廖七一
|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57
|
|
14
|
概念迁移:语言迁移研究的新进展 |
姜孟
|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0 |
58
|
|
15
|
新认知语用学——语言的认知-社会研究取向 |
王寅
|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58
|
|
16
|
汉语“副名构造”的认知构造语法分析法——基于“压制、突显、传承、整合”的角度 |
王寅
|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45
|
|
17
|
隐喻认知理论的新发展——语言体验性论文之六:从神经学角度论证隐喻和语言的体验性 |
王寅
|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06 |
40
|
|
18
|
现代汉语词类体系效度研究——以《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词类体系为例 |
王仁强
|
《外语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41
|
|
19
|
浪漫主义·大自然·生态批评 |
蓝仁哲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
2003 |
38
|
|
20
|
语用象似论 |
侯国金
|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3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