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入路与“八字”微创入路治疗跟骨骨折的比较 被引量:35
1
作者 孙昌俊 李力更 +3 位作者 毕若杰 李军 刘洪涛 董骏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33-736,共4页
跟骨骨折是最常见的跗骨骨折,85%~90%为关节内骨折,跟后骨关节面多受累[1]。跟骨骨折多为跟骨轴向的暴力导致,高空坠落、车祸等是常见的致伤因素。目前移位关节内跟骨骨折的治疗多以切开复位内固定为主,其中外侧"L"切口和外侧"八字... 跟骨骨折是最常见的跗骨骨折,85%~90%为关节内骨折,跟后骨关节面多受累[1]。跟骨骨折多为跟骨轴向的暴力导致,高空坠落、车祸等是常见的致伤因素。目前移位关节内跟骨骨折的治疗多以切开复位内固定为主,其中外侧"L"切口和外侧"八字"微创切口是最常见的跟骨骨折手术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手术入路 手术并发症
下载PDF
临床护理路径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3
2
作者 罗海英 崔明武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12期1507-1509,共3页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是心绞痛,因慢性心脏病、心室负荷长期过重导致心肌收缩能力降低而引发,可分为右心力衰竭、左心力衰竭及全心力衰竭[1],若不及时进行抢救,会危及生命安全。在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过程中,护理工作同样重要...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是心绞痛,因慢性心脏病、心室负荷长期过重导致心肌收缩能力降低而引发,可分为右心力衰竭、左心力衰竭及全心力衰竭[1],若不及时进行抢救,会危及生命安全。在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过程中,护理工作同样重要,在改善预后、提高疗效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了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本文将一般护理效果作为对照,具体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临床护理路径 应用 心肌收缩能力 慢性心脏病 左心力衰竭 临床症状 生命安全
下载PDF
“八”字微创入路结合改良Donati-Allgower缝合法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9
3
作者 毕若杰 李军 +3 位作者 杨春艳 李力更 安娜 孙昌俊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58-360,共3页
跟骨骨折占跗骨骨折的60%,其中75%为关节内骨折([1]),多表现为跟骨后关节面的塌陷,若无法及时修复关节面使其平整,极易发生创伤性关节炎,将严重影响患者的肢体功能([2])。目前国内跟骨骨折手术入路以跟骨外侧“L”切口和外侧“八”... 跟骨骨折占跗骨骨折的60%,其中75%为关节内骨折([1]),多表现为跟骨后关节面的塌陷,若无法及时修复关节面使其平整,极易发生创伤性关节炎,将严重影响患者的肢体功能([2])。目前国内跟骨骨折手术入路以跟骨外侧“L”切口和外侧“八”字微创切口较为常见([3]),以“L”形入路治疗跟骨骨折的报道较多,但关于微创入路以及切口缝合处理的报道较少。Carr([4])建议采用微创小切口方法治疗跟骨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手术入路 缝合方法 手术并发症
下载PDF
护理人员肩颈肌肉骨骼疾患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郝晓伟 王吉顺 +6 位作者 刘阳 李政垚 陈立娟 赵春香 王瑞刚 武建辉 薛玲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90-93,共4页
目的探讨大型医院护理工作人员肩颈肌肉骨骼疾患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对某三甲医院护理工作人员的肩颈肌肉骨骼疾患的患病情况、一般人口学信息、工作背景、工作负荷及工作感受等进行横断面调查,运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对护理... 目的探讨大型医院护理工作人员肩颈肌肉骨骼疾患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对某三甲医院护理工作人员的肩颈肌肉骨骼疾患的患病情况、一般人口学信息、工作背景、工作负荷及工作感受等进行横断面调查,运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对护理人员肩颈肌肉骨骼疾患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在784名调查对象中,有608名护理人员患有肩颈肌肉骨骼疾患,患病率为77.6%,主要为酸痛的症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重复同一动作次数/时(OR=1.827,OR 95%CI 1.290~2.586)、工作疲劳感(OR=1.749,OR 95%CI 1.286~2.379)、已育子女(OR=1.596,OR 95%CI 1.115~2.284)、乘公交车上班(OR=1.543,OR 95%CI 1.073~2.221)、工作待遇(OR=1.506,OR 95%CI 1.061~2.137)为护理人员肩颈肌肉骨骼疾患的危险因素;体育锻炼频率(OR=0.781,OR95%CI 0.617~0.988)是防治护理工作人员肩颈肌肉骨骼疾患的保护因素。结论医院护理人员肩颈肌肉骨骼疾患的患病率较高;医院应考量护理人员的生理及心理特点,制定更为合理的工作制度,并提供护理人员健身和锻炼的设施和场地,以促进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颈部 肌肉骨骼疾患 护理人员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休克指数和纤维蛋白原对老年严重创伤患者并发创伤性凝血病的发生及预后价值 被引量:4
5
作者 姚立军 陈立娟 +4 位作者 耿欣 安娜 张志燕 崔明武 张艳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619-1623,共5页
目的探讨休克指数(SI)和纤维蛋白原对老年严重创伤患者并发创伤性凝血病(TIC)发生的预测及预后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198例老年创伤患者,根据是否发生TIC分为TIC组(n=47)和非TIC组(n=151)。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资料,通... 目的探讨休克指数(SI)和纤维蛋白原对老年严重创伤患者并发创伤性凝血病(TIC)发生的预测及预后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198例老年创伤患者,根据是否发生TIC分为TIC组(n=47)和非TIC组(n=151)。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资料,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明确影响TIC发生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明确所构建风险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同非TIC组相比,TIC组入院时平均动脉压、血红蛋白、血小板、血气分析pH、碱剩余及纤维蛋白原含量均显著下降,而入院时SI和损伤严重度(ISS)评分、使用升压药物和输血比例及血乳酸、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均显著升高(P<0.05,P<0.001)。TIC组不良预后比例显著高于非TIC组(P=0.002)。多因素分析提示,入院平均动脉压<60 mmHg、入院时SI高、血小板<100×10^(9) g/L和纤维蛋白原含量低与TIC发生显著相关,据此构建的回归方程为:F=4.87+0.67×入院平均动脉压(<60 mmHg=1;≥60 mmHg=0)+2.07×入院时SI+0.89×血小板(<100×10^(9) g/L=1;≥100×10^(9) g/L=0)-0.95×纤维蛋白原(g/L)。该风险模型预测老年严重创伤患者发生TIC的曲线下面积为0.84,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4.5%和87.4%。结论高SI和低纤维蛋白原的老年严重创伤患者容易并发TIC。SI、纤维蛋白原联合入院平均动脉压和血小板对TIC患者预后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创伤性凝血病 休克指数 纤维蛋白原
下载PDF
可吸收螺钉加可吸收线张力带与锁定钢板在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6
6
作者 郑煦光 李力更 +2 位作者 梁俊生 张立峰 安志刚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48期8968-8975,共8页
背景:目前针对老年肱骨大结节骨折固定治疗多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或张力带内固定等方法治疗。目的:观察可吸收螺钉加可吸收线张力带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大结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6例老年肱骨大结节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及... 背景:目前针对老年肱骨大结节骨折固定治疗多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或张力带内固定等方法治疗。目的:观察可吸收螺钉加可吸收线张力带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大结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6例老年肱骨大结节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及对照组32例。治疗组采用可吸收螺钉加可吸收线张力带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结果与结论:全部病例均获随访,时间为半年至4年。治疗组患者肩关节功能评分为优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所有患者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无畸形愈合,治疗期间无死亡的病例发生,其中治疗组在固定时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证实,可吸收螺钉加可吸收线张力带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大结节骨折临床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大结节 骨折 肩关节脱位 老年 可吸收螺钉 可吸收线张力带 锁定钢板 骨性愈合 组织工程
下载PDF
免激惹张力带技术治疗髌骨下极骨折 被引量:6
7
作者 李春江 王保苍 +6 位作者 王斌 冯晓娜 尹佳丽 史伟 于泽洋 张荐 周立健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1776-1784,共9页
目的探讨免激惹张力带技术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的可行性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09年4月至2019年12月采用免激惹张力带技术治疗76例髌骨下极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42例,女34例;年龄(35.48±18.12)岁(范围17~66岁);左侧45例,右侧31例。致... 目的探讨免激惹张力带技术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的可行性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09年4月至2019年12月采用免激惹张力带技术治疗76例髌骨下极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42例,女34例;年龄(35.48±18.12)岁(范围17~66岁);左侧45例,右侧31例。致伤原因:摔伤46例,自行车伤16例,车祸伤14例。受伤至手术时间0.25~5 d,平均3.2 d。开放性骨折18例,累及关节面骨折64例,粉碎性骨折52例。开放性骨折患者首先清创,所有病例均采用免激惹张力带技术固定。观察术中骨折复位、术后骨折愈合及内固定状态,根据跛行程度、支撑物使用情况、有无关节绞锁感、关节不稳定情况、疼痛、肿胀度、楼梯攀爬及下蹲等情况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7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且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8.24±6.18)个月(范围12~24个月)。术中及术后均无钢丝断裂;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复查X线片显示术后无再骨折、骨折移位,内固定取出前无克氏针滑移,仅1例由于卡扣原因致钢丝松弛(未影响骨折愈合)。所有骨折均愈合良好,平均7.5周骨折线基本消失。术后12个月根据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对患者进行膝关节功能评定,76例评分为(95.40±4.60)分(范围82~100)分:优54例,良21例,可1例,优良率98.7%。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76例评分为(0.09±2.05)分(范围0~3)分,其中4例有轻度疼痛感觉,平均得分0.09分。结论免激惹张力带技术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疗效满意,内固定物对周围组织刺激引起的疼痛感低,临床可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 骨折 骨折 粉碎性 骨折固定术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老年骨折并发急性脑血管创伤预后调查分析及Nomogram预测模型构建
8
作者 邹保林 王玉荣 +3 位作者 汪钊 赵泉勇 李巧静 安娜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4年第6期786-790,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骨折并发急性脑血管创伤患者的预后,调查分析其危险因素并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方法纳入2021年1月—2023年1月于唐山市第二医院接受治疗的98例老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老年骨折患者并发急性脑血管创伤者纳入观察组,未... 目的探讨老年骨折并发急性脑血管创伤患者的预后,调查分析其危险因素并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方法纳入2021年1月—2023年1月于唐山市第二医院接受治疗的98例老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老年骨折患者并发急性脑血管创伤者纳入观察组,未并发急性脑血管创伤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和实验室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老年骨折并发急性脑血管创伤的独立影响因素,将获得的独立影响因素纳入Nomogram预测模型构建,采用R软件中C指数、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校准曲线评价老年骨折并发急性脑血管创伤风险的Nomogram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两组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骨折时间、高血压、吸烟史以及饮酒史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高血糖患者比例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两组实验室指标对比中,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红细胞计数(RBC)、白细胞计数(WBC)、三酯甘油(TG)、钠离子、钾离子、钙离子以及D-二聚体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RBC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血小板、纤维蛋白原(FIB)和C-反应蛋白(CRP)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RBC是老年骨折并发急性脑血管创伤的独立保护因素(OR<1,P<0.05);高血糖、血小板、FIB和CRP是老年骨折并发急性脑血管创伤的独立危险因素(均OR>1,均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高血糖、RBC、血小板、FIB以及CRP的AUC值均>0.700,表明上述指标对于老年骨折是否并发急性脑血管创伤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基于以上影响因素构建Nomogram风险模型,校准曲线C-index值为0.964,说明该Nomogram模型具备较好的区分度,ROC曲线建模组和验证组的AUC值分别为0.964和0.939,说明该Nomogram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结论基于老年骨折并发急性脑血管创伤的独立影响因素构建的Nomogram预测模型,能直观地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骨折 急性脑血管创伤 影响因素 Nomogram预测模型
下载PDF
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术后感染因素及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9
作者 于超 刘建生 +4 位作者 张磊 孟小娜 魏巍 杨艳 姚立军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10期1048-1052,共5页
目的分析影响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术后感染的因素,据此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进行研究,研究对象选自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唐山市第二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48例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将其按照术后住院期间是否... 目的分析影响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术后感染的因素,据此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进行研究,研究对象选自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唐山市第二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48例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将其按照术后住院期间是否感染分为感染组(n=67)和非感染组(n=81)。收集患者的临床、手术及实验室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据此构建风险预测模型,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风险模型对于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术后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单因素结果显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患者年龄[(67.23±5.26)岁vs.(60.21±4.25)岁]、糖尿病占比(62.69%vs.35.80%)、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占比(73.13%vs.40.74%)、美国脊髓损伤协会损伤量表(ASIA)分级A级人数占比(47.76%vs.14.81%)、ASIA分级D级人数占比(5.97%vs.38.27%)、留置导尿占比(53.73%vs.27.16%)、间歇导尿占比(46.27%vs.73.84%)、血清C反应蛋白(CRP)[(57.85±9.72)mg/L vs.(44.84±10.22)mg/L]、降钙素原[(0.37±0.08)μg/L vs.(0.23±0.07)μg/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合并COPD、留置导尿、高龄、血清CRP、降钙素原水平升高是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其中ASIA分级高为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术后感染的保护因素(P<0.05)。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术后感染的风险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982(95%CI:0.956~1.000),敏感度为95.522%、特异度为97.531%。结论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术后感染与糖尿病、合并COPD、留置导尿、高龄、血清CRP、降钙素原水平升高等多种因素相关,其中ASIA分级高为其保护因素,同时据此风险因素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脊髓损伤 术后感染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下载PDF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0
作者 高晓伟 王美玲 +2 位作者 刘守友 李春江 郑喜国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6年第15期2366-2369,共4页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质疏松性骨折42例(按 AO 分型,A1型13例,A2型24例,A3型5例)。结果该组42例患者经12...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质疏松性骨折42例(按 AO 分型,A1型13例,A2型24例,A3型5例)。结果该组42例患者经12~36个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患者全部骨性愈合,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轻度髋内翻1例。按 Harris 疗效评价标准:优32例,良9例,可1例,优良率97.6%。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抗拉力、抗滑动、抗旋转功能良好,且操作简单、创伤小,对股骨粗隆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可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 老年 股骨粗隆间骨折 骨质疏松
原文传递
骨科创伤急诊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列线图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11
作者 陈立娟 耿欣 +4 位作者 姚立军 魏立友 李春江 吴春云 张艳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1期60-64,共5页
目的分析骨科创伤急诊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构建预后风险预测的列线图模型并对其进行验证。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在唐山市第二医院就诊的骨科创伤急诊患者312例。根据患者就诊后28 d是否存活分为存活组(n=260)和死亡组(n=52)。... 目的分析骨科创伤急诊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构建预后风险预测的列线图模型并对其进行验证。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在唐山市第二医院就诊的骨科创伤急诊患者312例。根据患者就诊后28 d是否存活分为存活组(n=260)和死亡组(n=52)。单因素分析2组一般资料、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及血清学指标[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管生成素2(Ang2)、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sCD14)]水平;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骨科创伤急诊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获得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风险列线图模型,并验证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2组创伤程度、创伤部位数量、失血性休克、现场急救情况、ISS评分及FIB、D-D、Ang2、sCD14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创伤部位数量≥2(OR=5.802)、失血性休克(OR=16.355)、ISS评分≥18.42分(OR=13.782)、Ang2≥2911.15 pg·mL^(-1)(OR=6.821)、sCD14≥4.77 pg·mL^(-1)(OR=9.347)均是骨科创伤急诊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由这5个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预测预后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0.38%、79.15%,C-index为0.978。结论创伤部位数量、失血性休克、ISS评分、Ang2、sCD14是骨科创伤急诊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根据这些因素构建的列线图可较好地预测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创伤 急诊 列线图模型 预后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急诊老年肋骨骨折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建立
12
作者 周俊莲 王玉荣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774-780,共7页
目的分析急诊老年肋骨骨折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建立预测感染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行外科手术治疗的老年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336例,根据是否发生术后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n=52)和非感染组(n=284);收集患者临床... 目的分析急诊老年肋骨骨折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建立预测感染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行外科手术治疗的老年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336例,根据是否发生术后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n=52)和非感染组(n=284);收集患者临床一般资料[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史及饮酒史、受伤至手术时间、合并症数量、麻醉方式、骨折原因、机械通气时间及肋骨骨折数等]和血清指标数据[WBC、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淋巴细胞(LY)、总胆固醇(TC)、C-反应蛋白(CRP)、尿素氮(BUN)及肌酐(Scr)等];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感染的危险因素,建立预测老年肋骨骨折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的列线图模型;采用ROC曲线和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测模型的区分度和校准度。结果肋骨骨折手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52例,占比15.48%,未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284例,占比84.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合并症数量≥3个、WBC升高、SII升高、术后ICU监护、机械通气时间>3 d和肋骨骨折数≥7根为急诊老年肋骨骨折术后肺部感染独立危险因素(P<0.05);AUC为0.957(95%CI为0.893~0.976),敏感度为90.49%,特异性为82.96%;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χ^(2)=2.196,P=0.571)与校准曲线斜率显示一致性良好。结论年龄、合并症数量、WBC、SII、术后ICU监护、机械通气时间和肋骨骨折数等影响因素构建的老年肋骨骨折术后肺部感染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和校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骨骨折 老年 肺部感染 影响因素 预测模型
下载PDF
下肢骨折牵引复位装置辅助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Schatzker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康复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伟欣 李冬梅 +3 位作者 李宝明 杨佐明 张瑞红 程艳辉 《北京医学》 CAS 2023年第7期593-598,共6页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牵引复位装置辅助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Schatzker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康复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2年8月唐山市第二医院Schatzker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600例,根据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413例)和对照组(187例),观...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牵引复位装置辅助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Schatzker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康复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2年8月唐山市第二医院Schatzker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600例,根据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413例)和对照组(187例),观察组采用下肢骨折牵引复位装置辅助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术后6个月和术后12个月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e,HSS)、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MA)评分、骨折愈合优良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600例患者中,男383例,女217例,年龄21~65岁,平均(49.5±8.1)岁。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复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77.93±25.60)min比(103.35±30.75)min、(29.68±10.70)ml比(161.91±23.65)ml、(39.90±20.65)min比(53.30±16.71)min、(7.25±1.70)d比(12.50±2.85)d],术后6个月HSS评分及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85.64±3.31)分比(84.76±3.57)分、(26.53±2.34)分比(25.81±2.41)分],骨折愈合优良率高于对照组(84.50%比59.36%),创伤性关节炎、下肢深静脉血栓、愈合畸形、关节僵硬及切口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4.84%比10.16%、0.48%比9.09%、4.84%比12.30%、7.51%比14.44%、1.21%比3.7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2个月HSS评分及FMA评分、钢板周围深层感染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相比,下肢骨折牵引复位装置辅助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SchatzkerⅥ型胫骨平台骨折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愈合优良率高、并发症少,更有助于膝关节功能及下肢运动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骨折牵引复位装置 SchatzkerⅥ型 胫骨平台骨折 钢板内固定 膝关节 运动功能
下载PDF
指腹缺损患者皮瓣组织游离移植修复失败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治建议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乐 王辉 +1 位作者 郭慧 李春江 《创伤外科杂志》 2020年第7期537-540,共4页
目的探讨指腹缺损患者皮瓣组织游离移植修复失败的危险因素,并给予针对性防治建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8年5月唐山市第二医院收治的手指指腹缺损患者360例,男性258例,女性102例;年龄19~65岁,平均32.2岁。均为单一手指、单一... 目的探讨指腹缺损患者皮瓣组织游离移植修复失败的危险因素,并给予针对性防治建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8年5月唐山市第二医院收治的手指指腹缺损患者360例,男性258例,女性102例;年龄19~65岁,平均32.2岁。均为单一手指、单一部位缺损,均行皮瓣组织游离移植修复术。根据是否修复成功分为成功组(294例)和失败组(66例),比较两组可能影响指腹缺损患者皮瓣组织游离移植修复失败因素的差异,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给出针对性防治建议。结果本组中共66例患者手指修复失败,修复失败率为18.33%。成功组和失败组年龄、性别、指腹缺损原因、缺损面积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失败组受伤至手术时间≥6h、游离皮瓣血管吻合质量差、术者工龄<3年、包扎加压不当、未选用抑菌敷料包扎、抗生素应用不合理、并发创面感染患者构成比均高于成功组(P<0.05),且经Logistic回归分析法证实均是影响皮瓣组织游离移植修复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OR=6.633、6.411、5.165、5.783、5.536、3.673、7.207,P<0.05);失败组游离移植供区是趾腹腓侧皮瓣者构成比低于成功组(P<0.05),且供区为趾腹腓侧皮瓣是修复失败的保护因素(OR=0.537,P<0.05)。结论受伤至手术时间≥6h、游离皮瓣血管吻合质量差、术者工龄<3年等均是影响指腹缺损患者皮瓣组织游离移植修复失败的危险因素,供区为趾腹腓侧皮瓣是保护因素,临床中应充分重视并采取针对性干预手段,提高修复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腹缺损 皮瓣 游离移植 修复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医疗设备管理流程重组在医院创伤患者多元救护中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立娟 安娜 +3 位作者 张志燕 姚立军 耿欣 张艳 《中国医学装备》 2023年第3期152-156,共5页
目的:优化重组医疗设备管理流程,提升医院创伤患者多元救护质量。方法:在医疗设备使用前、使用中和使用后的不同阶段,优化部门协作机制和管理质量标准,重组医疗设备管理流程。选取医院用于创伤患者救治的47台医疗设备,根据管理流程不同... 目的:优化重组医疗设备管理流程,提升医院创伤患者多元救护质量。方法:在医疗设备使用前、使用中和使用后的不同阶段,优化部门协作机制和管理质量标准,重组医疗设备管理流程。选取医院用于创伤患者救治的47台医疗设备,根据管理流程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根据多元救护类型和场所不同实施医疗设备塔式管理,观察组采用重组医疗设备管理流程实施闭环管理。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两组设备使用和管理的相关医生、护士、工程师和消毒供应人员对设备服务水平的满意度评价,对比两组设备的管理效率、运行质量和服务水平。结果:观察组医疗设备性能检测、清洁消毒、故障应答和维护保养时间分别为(3.41±1.42)min、(27.95±3.64)min、(18.10±8.27)min和(21.15±7.92)min,均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96,t=6.696,t=5.798,t=2.802;P<0.05);观察组医疗设备故障率、开机率、消毒合格率和安全风险发生率分别为(1.46±1.12)%、(96.19±2.56)%、(97.43±1.42)%和(4.07±1.68)%,故障率和安全风险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开机率和消毒合格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36,t=4.722,t=5.027,t=6.684;P<0.05);设备使用和管理的相关医生、护士、工程师和消毒供应人员对观察组设备的服务水平满意度评价分别为(92.91±6.50)分、(93.12±6.89)分、(93.87±4.59)分和(95.45±2.43)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70,t=2.892,t=5.206,t=6.297;P<0.05)。结论:医疗设备管理流程重组可提升创伤患者多元救护中设备使用、检测及消毒等工作效率,控制设备故障和风险发生概率,提升设备在临床急救和住院治疗中的技术保障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程重组 创伤患者 多元救护 闭环管理
下载PDF
建筑工人手外伤后恢复工作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乐 王辉 +1 位作者 郭慧 李春江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第1期66-70,共5页
目的对建筑工人手外伤后恢复工作状况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职业性手外伤建筑工人137例。患者出院前1 d进行现场问卷调查,调查工具包括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手外伤严重程度评分系... 目的对建筑工人手外伤后恢复工作状况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职业性手外伤建筑工人137例。患者出院前1 d进行现场问卷调查,调查工具包括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手外伤严重程度评分系统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并在出院后3个月对患者复工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复工情况的影响因素。结果本次研究共发放137份问卷,其中无效问卷3份,失访5例,纳入研究共129例(94.16%),其中81例(62.79%)患者在出院后3个月后回归工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1.516,95%CI=1.231~1.794),受伤部位为拇指、食指(OR=1.893,95%CI=1.534~2.558),骨折(OR=1.573,95%CI=1.185~1.983),利手(OR=1.682,95%CI=1.343~2.095)及手外伤Ⅲ、Ⅳ级(OR=1.527,95%CI=1.194~1.858)为建筑工人手外伤后未复工的危险因素,家庭主要劳动力(OR=0.551,95%CI=0.203~0.794)、有未成年子女(OR=0.523,95%CI=0.233~0.747)及高水平社会支持(OR=0.412,95%CI=0.288~0.617)为保护因素(P均<0.05)。结论建筑工人手外伤后恢复工作率不高,复工率主要受性别、受伤部位、受伤类型、严重程度、是否家庭主要劳动力、有无未成年子女及社会支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工人 手外伤 恢复工作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家属参与护理干预对多发性跖骨骨折患者足部功能恢复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安娜 《双足与保健》 2018年第21期101-102,共2页
目的分析并探讨家属参与护理干预对多发性跖骨骨折患者足部功能恢复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该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接收的多发性跖骨骨折患者90例为此次研究活动对象。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 目的分析并探讨家属参与护理干预对多发性跖骨骨折患者足部功能恢复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该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接收的多发性跖骨骨折患者90例为此次研究活动对象。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对照组辅以常规性护理方法,观察组则在家属参与下实施护理干预。对比不同护理措施对患者的影响。结果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73.3%,显著低于观察组患者的95.6%,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足部功能恢复优良率分别为93.3%、68.9%,且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负重行走时间,观察组患者均短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属参与护理干预对多发性跖骨骨折患者足部功能恢复具有促进作用,且还可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有利于缩短患者康复时间,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属参与护理干预 多发性跖骨骨折 足部功能
原文传递
老年Pilon骨折30例治疗疗效评价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海涛 王志生 王乐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3566-3567,共2页
Pilon骨折治疗目标包括关节表面解剖复位和生物力线维持;合适的长度和旋转功能很关键,保留和最大限度恢复踝关节和距下关节活动〔1〕。同时要考虑伤口问题、骨髓炎、骨折畸形愈合、骨不连、针道感染和内植物失败等典型并发症的预防。
关键词 PILON骨折 骨质疏松
下载PDF
陈旧跟骨骨折后足病态解剖结构及矫形手术治疗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毕若杰 谢坤南 +2 位作者 马姗姗 孙昌俊 李力更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年第5期57-60,共4页
目的:分析陈旧跟骨骨折后足病态解剖结构,并探究不同矫形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6月我院陈旧跟骨骨折患者85例。根据不同手术方案分组,其中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者28例纳入A组,行距下关节原位融合术治疗者35例纳入... 目的:分析陈旧跟骨骨折后足病态解剖结构,并探究不同矫形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6月我院陈旧跟骨骨折患者85例。根据不同手术方案分组,其中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者28例纳入A组,行距下关节原位融合术治疗者35例纳入B组,行距下关节撑开植骨融合术治疗者22例纳入C组。比较3组患侧与健侧解剖结构,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A组手术时间短于B组、C组,但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性愈合时间均长于B组、C组。B组、C组足部功能优良率(97.14%、100.00%)均高于A组(71.43%)。B组、C组术后3个月、6个月患侧NRS评分均低于A组,并且术后6个月患侧距骨倾斜角、跟骨补偿角、距跟高度、距跟角与术前差值均大于A组。结论:根据陈旧跟骨骨折后足病态解剖结构进行手术设计,有助于临床合理选择手术治疗方案,改善手术治疗效果及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旧跟骨骨折 后足病态解剖结构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距下关节原位融合术 距下关节撑开植骨融合术
原文传递
微创距下关节融合术对陈旧性跟骨骨折患者距骨倾斜角、骨性愈合时间及足部功能的影响
20
作者 谢坤南 毕若杰 +2 位作者 马姗姗 孙昌俊 李力更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 CAS 2021年第9期21-24,共4页
【目的】探究微创距下关节融合术对陈旧性跟骨骨折患者距骨倾斜角、骨性愈合时间及足部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于2018年10月-2020年8月收治的92例陈旧性跟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组(46例)和微创组... 【目的】探究微创距下关节融合术对陈旧性跟骨骨折患者距骨倾斜角、骨性愈合时间及足部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于2018年10月-2020年8月收治的92例陈旧性跟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组(46例)和微创组(46例)。其中常规组给予开放跟距下关节融合术,微创组给予微创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陈旧性跟骨骨折患者。比较2组患者距骨倾斜角、术中出血量、骨性愈合时间,足部功能改善情况,疼痛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β-内啡肽(β-EP)、P物质(SP)、前列腺素E2(PGE2)]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常规组比较,微创组术中出血量、骨性愈合时间明显降低(P<0.05);与手术前距骨倾斜角比较,2组术后均明显升高(P<0.05),且与常规组比较,微创组明显升高(P<0.05);与手术前血清IL-6、β-EP、SP、PGE2水平比较,2组手术后均明显降低(P<0.05),且与常规组比较,微创组明显降低(P<0.05);与常规组足部功能优良率78.26%比较,微创组95.65%明显升高(P<0.05);与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26.09%比较,微创组6.52%明显降低(P<0.05)。【结论】微创距下关节融合术用于陈旧性跟骨骨折可有效改善患者足部功能,促进骨性愈合,减轻疼痛,增大距骨倾斜角,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旧性跟骨骨折 微创距下关节融合术 距骨倾斜角 足部功能 骨性愈合时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