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优质护理服务在临床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33
1
作者 魏然 宋宇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优缺点。方法以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神经内科2000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00例住院患者按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0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出院...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优缺点。方法以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神经内科2000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00例住院患者按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0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出院时对2组患者进行一般日常生活能力(ADL)评估及患者满意度调查,并进行比较。结果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研究组的ADL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研究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于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患者满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护理服务 日常生活能力评估 患者满意度
原文传递
脑梗死病人社会支持及家庭功能对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2
作者 张维娜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7年第10期722-723,726,共3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病人社会支持及家庭功能对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脑梗死病人116例,采用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8(MMAS-8)评估病人的治疗依从性,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估病人的社会支持情况,采用AP... 目的探讨脑梗死病人社会支持及家庭功能对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脑梗死病人116例,采用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8(MMAS-8)评估病人的治疗依从性,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估病人的社会支持情况,采用APGAR家庭功能评估表评估病人的家庭功能情况。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评价社会支持及家庭功能对脑梗死病人治疗依从性的影响。结果所有病人均能完成调查,MMAS-8评分(7.1±1.0)分,其中依从性良好56例(48.3%),依从性一般32例(27.6%),依从性差28例(24.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人均月收入、病程、主观支持、情感度、亲密度、合作度是影响病人治疗依从性的重要因素。结论脑梗死病人的治疗依从性与社会支持度和家庭功能状况息息相关,护理人员应当做好相关干预,提高病人的家庭、社会支持度,改善病人治疗依从性,进而改善病人预后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社会支持 家庭功能 治疗依从性
下载PDF
KA注射致痫大鼠脑组织中CX43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7
3
作者 蔡正旭 张淑琴 +4 位作者 郭慧淑 刘群 杨立彬 梁建民 王宇虹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5-117,共3页
目的 探讨CX4 3与癫痫之间的关系。方法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Westernblot方法测定KA致痫后大鼠不同脑区、不同时程的CX4 3的分布及表达。结果 KA致痫后大鼠的大脑皮层及海马均有CX4 3阳性表达。KA致痫后3h大鼠的海马各区及皮层CX... 目的 探讨CX4 3与癫痫之间的关系。方法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Westernblot方法测定KA致痫后大鼠不同脑区、不同时程的CX4 3的分布及表达。结果 KA致痫后大鼠的大脑皮层及海马均有CX4 3阳性表达。KA致痫后3h大鼠的海马各区及皮层CX4 3阳性细胞数逐渐增多,并持续上升,时程越长阳性细胞数目越多。上述变化在海马比皮层明显。结论 星形胶质细胞的缝隙连接与癫痫的发生和发展上有密切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X43 大鼠脑组织 Westernblot方法 致痫 KA 其意义 表达及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注射 星形胶质细胞 不同脑区 阳性表达 大脑皮层 细胞数目 缝隙连接 海马 癫痫 时程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中糖代谢异常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由成金 钟镝 李国忠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3年第4期220-223,共4页
目的调查急性脑卒中住院患者中糖尿病和糖调节受损的情况。方法选取2008年8月~2009年12月符合急性脑卒中诊断纳入标准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共收集有效病历85份,入院24~48 h检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入院后24 h内与发病10~1... 目的调查急性脑卒中住院患者中糖尿病和糖调节受损的情况。方法选取2008年8月~2009年12月符合急性脑卒中诊断纳入标准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共收集有效病历85份,入院24~48 h检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入院后24 h内与发病10~14 d分别进行mRs、NIHSS、GCS评分。入院前未诊断糖尿病的患者于发病7~14 d病情稳定后行标准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分别测定0、2 hPG值;已确诊糖尿病的患者仅做餐后血糖监测,不做OGTT试验。检测后分为糖尿病组34例、糖调节受损组23例及正常糖耐量组28例。糖代谢分类参考2006年WHO糖尿病和中间型高血糖诊断标准。结果急性脑卒中住院患者中16例住院前已明确诊断为糖尿病,占15.3%。69例未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经OGTT检查,其中新诊断糖尿病18例,占26.1%,糖调节受损23例,占33.3%;糖耐量正常28例,占40.6%。结论急性脑卒中住院患者中伴随着较高比例的糖代谢异常,通过常规检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OGTT试验可以早期准确地发现这些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糖尿病 糖调节受损 葡萄糖耐量试验
原文传递
载脂蛋白E与阿尔茨海默病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9
5
作者 黄高雅 王德生 汤颖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6年第1期102-108,共7页
阿尔茨海默病(AD)是老年期痴呆的主要类型,目前发病机制不完全清楚,可能与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有关,载脂蛋白E(Apo E)基因是目前被公认的AD最常见的风险因子,Apo Eε4等位基因是目前散发性AD的最强遗传性危险因素。近年许多基因被证实与... 阿尔茨海默病(AD)是老年期痴呆的主要类型,目前发病机制不完全清楚,可能与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有关,载脂蛋白E(Apo E)基因是目前被公认的AD最常见的风险因子,Apo Eε4等位基因是目前散发性AD的最强遗传性危险因素。近年许多基因被证实与散发性AD具有相关性,研究Apo E在AD发病中的作用,对AD病理生理学机制的研究及AD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载脂蛋白E 迟发型阿尔茨海默病 β-淀粉样蛋白沉积 神经毒性
原文传递
缝隙连接蛋白32(CX32)在癫痫发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3
6
作者 蔡正旭 张淑琴 +4 位作者 郭慧淑 刘群 杨立彬 梁建民 王宇虹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23-325,共3页
目的初步探讨由CX32组成的缝隙连接与癫痫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West-ernblot方法测定KA致痫后大鼠不同脑区、不同时程的CX32的分布及表达。结果KA致病后大鼠的大脑皮层及海马均有CX32阳性表达。KA注射致痫后的早期CX3... 目的初步探讨由CX32组成的缝隙连接与癫痫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West-ernblot方法测定KA致痫后大鼠不同脑区、不同时程的CX32的分布及表达。结果KA致病后大鼠的大脑皮层及海马均有CX32阳性表达。KA注射致痫后的早期CX32的表达明显增强,第3天达到高峰,中、后期其表达逐渐减弱,表达量也逐渐减少。上述变化在海马比皮层明显。结论神经元上的由CX32组成的GJ可能在癫痫的始动和发生上有一定的作用,但在长期的、慢性的癫痫过程中其对癫痫的发生和发展的作用是逐渐减弱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缝隙连接蛋白32 大鼠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6
7
作者 郭丽娟 邓晓波 +2 位作者 王德生 王鸿慧 李国忠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279-281,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意义及其机制。方法测定129例ACI患者、46名健康对照者血清CRP水平,观察比较ACI患者在不同病情、不同梗死面积时血清CRP水平的变化,对发病后48h病情发展变化进行评定,根据评分结果...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意义及其机制。方法测定129例ACI患者、46名健康对照者血清CRP水平,观察比较ACI患者在不同病情、不同梗死面积时血清CRP水平的变化,对发病后48h病情发展变化进行评定,根据评分结果分为进展型与完全型脑梗死两组进行观察比较。结果ACI患者血清CRP水平[(0.81±0.48)mg/d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0.27±0.16)mg/dL](P<0.01),且CRP水平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增高亦明显升高;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非进展性患者(P<0.01)。结论CRP一定程度上是预测ACI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进展的相关生化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急性脑梗死 免疫比浊法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ApoA1、Fib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6
8
作者 郭丽娟 钟镝 +1 位作者 李国忠 由成金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3-65,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载脂蛋白A(ApoA1)、纤维蛋白原(Fib)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136例ACI患者、67例正常对照组血清CRP、ApoA1、Fib的水平,观察比较不同类型ACI患者的血清CRP、ApoA1、Fib含量差异,对发病...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载脂蛋白A(ApoA1)、纤维蛋白原(Fib)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136例ACI患者、67例正常对照组血清CRP、ApoA1、Fib的水平,观察比较不同类型ACI患者的血清CRP、ApoA1、Fib含量差异,对发病后48h后病情发展变化进行评定,将(ACI)患者分为进展型与完全型脑梗死两组。根据NIHSS评分将临床神经功能损害程度分为:轻型、中型、重型。结果CRP水平:进展组高于完全组和对照组(P<0.05),NIHSS重型组明显高于中型、轻型组(P<0.05);ApoA1水平:进展组明显低于完全组和对照组,重型组明显低于中型、轻型组(P<0.05)。Fib水平:进展组和完全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NIHSS重型组明显高于中型?轻型组(P<0.05)CRP与ApoA1,Fib均有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是(r=-0.557,r=0.643)P<0.05。结论CRP、ApoA1、Fib一定程度上是预测ACI患者病情及发展方向的生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清C反应蛋白 载脂蛋白A 纤维蛋白原
下载PDF
基底节区急性脑梗死M1段血管斑块的T1W-3D-VISTA诊断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赵庆龙 刘天怡 +5 位作者 杨诗琪 李露露 刘鹏飞 李国忠 王巍 崔英哲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7年第1期17-21,共5页
目的利用T1W 3D-VISTA磁共振成像序列对基底节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大脑中动脉M1段血管斑块分布、信号以及相关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材料与方法对MR DWI诊断为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行颅内动脉MRA、大脑中动脉T1W 3D-V... 目的利用T1W 3D-VISTA磁共振成像序列对基底节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大脑中动脉M1段血管斑块分布、信号以及相关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材料与方法对MR DWI诊断为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行颅内动脉MRA、大脑中动脉T1W 3D-VISTA扫描,根据梗死部位将患者分为基底节组(基底节区/基底节区合并基底节区外脑梗死)和非基底节组(不包含基底节区脑梗死),研究两组患者梗死同侧斑块在M1段血管壁的分布,斑块与胼胝体相对信号强度比值(contrast ratio,CR),以及相关临床特点分析。结果 52例急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伴有同侧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基底节组:30例,非基底节组:22例),一共1560幅图像被研究,其中251幅图像包含斑块,基底节组的上侧壁斑块所占比例(37.74%)较非基底节组(10.26%)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基底节组的下侧(26.42%)及腹侧(13.21%)斑块所占比例较非基底节组的下侧(48.72%)及腹侧(33.33%)斑块所占比例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47,0.039)。基底节组斑块相对信号强度(CR)较非基底节组小(均值分别为0.84,0.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之间相关临床因素(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饮酒、BMI、入院24 h NIHSS评分、卒中家族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1W-3D-VISTA序列可以检测大脑中动脉斑块的分布及相对信号强度,与非基底节区急性脑梗死患者相比,基底节区急性脑梗死患者脑中动脉M1段斑块更多分布于上侧壁,下侧及腹侧壁相对较少,基底节区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动脉斑块相对更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磁共振成像 大脑中动脉 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β淀粉样蛋白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中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潘青阁 李兰凤 王德生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5年第2期222-228,共7页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β淀粉样蛋白(Aβ)在AD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关键性作用,Aβ沉积可引起突触和线粒体结构及功能的一系列改变,研究Aβ在AD发病中的作用及相关性,对AD的治疗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Β淀粉样蛋白 阿尔茨海默病 线粒体功能障碍 突触损伤
原文传递
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1反义寡核苷酸对大鼠脑缺血性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隽 丰宏林 +2 位作者 姜海智 盛莉 孙威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228-231,共4页
目的探讨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1(NMDAR1)反义寡核苷酸(ASODN)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影响。方法将9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缺血再灌注组30只:采用Longa改良方法制作大鼠可复流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在缺血2h后进行... 目的探讨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1(NMDAR1)反义寡核苷酸(ASODN)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影响。方法将9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缺血再灌注组30只:采用Longa改良方法制作大鼠可复流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在缺血2h后进行再灌注;对照组30只:MCAO模型成功后立即向侧脑室内注入10μl灭菌PBS,在缺血2h后进行再灌注;ASODN组30只:MCAO模型成功后立即向侧脑室注入10μlNMDAR1反义寡核苷酸。以上3组依缺血2h后再灌注时间0、6、24、48、72h分为5个亚组,除再灌注72h时间点10只外,其余每个亚组5只。在相应时间点取脑,行HE染色、NMDAR1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及脑梗死体积测定。结果ASODN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4±0.5)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组(2.4±0.6)和对照组(2.5±0.4),P<0.05;ASODN组缺血周边区NMDAR1阳性细胞数(36±10)显著少于缺血再灌注组(46±20)和对照组(50±16),P<0.05。ASODN组平均脑梗死体积百分比(28±4)%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组(42±3)%和对照组(43±5)%,P<0.01。结论局灶性脑缺血后侧脑室内注入NMDAR1反义寡核苷酸可缩小梗死体积,具有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寡核苷酸类 反义 大鼠
下载PDF
细胞程序性死亡与帕金森病的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2
作者 杨子祯 马驰 +2 位作者 司成庆 万欢 潘玉君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5年第8期1582-1584,1576,共4页
帕金森病发病机制至今未明,近几年研究发现,线粒体依赖性PCD通路的激活在PD发病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不同形态学表现的细胞死亡形式在帕金森病发病过程中可以共同存在,而所有的这些细胞死亡都归因于PCD共同的上游通路的激活。PCD通路不... 帕金森病发病机制至今未明,近几年研究发现,线粒体依赖性PCD通路的激活在PD发病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不同形态学表现的细胞死亡形式在帕金森病发病过程中可以共同存在,而所有的这些细胞死亡都归因于PCD共同的上游通路的激活。PCD通路不仅仅是指线粒体介导的caspase依赖性凋亡,还包括非caspase依赖性细胞非凋亡性死亡,比如细胞坏死。这不仅仅是概念上的延伸,更为我们在帕金森病神经保护性治疗上提供了更多的靶点,有助于寻求神经保护的新方法和延缓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进程.抗凋亡治疗已经成为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的新热点,已经证实,caspase抑制剂能够通过抑制caspase的激活,阻止细胞退行性病变。那么将位于caspase执行者上游的Bax作为靶点,抑制Bax的激活与转位,能够产生更为持久显著的神经保护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相关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程序性死亡 细胞凋亡 帕金森病 线粒体
原文传递
颞叶癫痫患者致痫灶中凋亡调控基因Bcl-2和Bax的表达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真奎 姚丽芬 +4 位作者 郭艳芹 隋丹 赵维纳 李毅 毕胜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8-89,共2页
目的探讨神经元凋亡与颞叶癫痫患者海马硬化的关系。方法取16例颞叶癫痫患者手术切除标本,用光镜、电镜及原位末端标(TUNEL)方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产物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对照组患者... 目的探讨神经元凋亡与颞叶癫痫患者海马硬化的关系。方法取16例颞叶癫痫患者手术切除标本,用光镜、电镜及原位末端标(TUNEL)方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产物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对照组患者光镜、电镜检查及TUNEL染色均未发现凋亡的神经细胞;癫痫组患者光镜检查及TUNEL染色未发现凋亡的神经细胞,但在电镜检查的3例标本中,1例有少量早期凋亡征象的神经元。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表明,对照组患者脑组织内Bcl-2蛋白无表达,癫痫组患者脑内Bcl-2蛋白表达明显增强(P<0.001);Bax蛋白在癫痫组与对照组中均微弱表达,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结论神经元凋亡部分参与了癫痫患者海马硬化的形成,Bcl-2和Bax蛋白在这一过程中可能发挥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颞叶 神经元 细胞凋亡 BAX BCL-2
下载PDF
Th17细胞及其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4
作者 罗健 李国忠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42-446,共5页
Th17细胞(T helper 17,Th17)是新近发现的一种CD4+T细胞亚群,以分泌IL-17为特征,其分化和增殖明显不同于Th1和Th2细胞,在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免疫炎性损伤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多数神经系统疾病发病机制都与自身免疫或免疫炎性损伤相... Th17细胞(T helper 17,Th17)是新近发现的一种CD4+T细胞亚群,以分泌IL-17为特征,其分化和增殖明显不同于Th1和Th2细胞,在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免疫炎性损伤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多数神经系统疾病发病机制都与自身免疫或免疫炎性损伤相关,因此研究Th17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在相关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将会进一步揭示此类疾病的发病机制,从而为治疗神经系统免疫炎性反应相关疾病提供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17细胞 白细胞介素17 多发性硬化 重症肌无力 脑梗死
下载PDF
海马注射Aβ25-35对大鼠CA1区tau蛋白和MAP2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刚宝芝 杨宝峰 王德生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411-413,433,共4页
目的采用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25-35注射法建立Alzheimer病(Alzheimer disease,AD)大鼠模型,观察该AD模型中tau蛋白和微管相关蛋白2(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2,MAP2)表达情况。方法将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健康... 目的采用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25-35注射法建立Alzheimer病(Alzheimer disease,AD)大鼠模型,观察该AD模型中tau蛋白和微管相关蛋白2(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2,MAP2)表达情况。方法将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健康对照组、假手术组及AD模型组,以凝聚状态的Aβ25-35经大鼠右侧海马注射制作AD模型,造模2周后应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方法,观察AD模型鼠脑中海马CA1区病理形态以及tau蛋白和MAP2的表达。结果AD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层紊乱、变稀、中断、数量减少,同时可见许多细胞体积缩小,胞核固缩且染色加深。AD模型鼠海马CA1区AD模型组tau蛋白阳性细胞(62.13±4.1 2)个/HP,较健康对照组[(26.78±3.46)个/HP]与假手术组[(26.36±3.13)个/HP]明显增高(均P<0.01);MAP2阳性细胞吸光度值AD模型组为5.13±4.12,较健康对照组(28.78±3.46)与假手术组(29.36±3.13)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在Aβ诱导的AD模型中tau蛋白表达增高,MAP2表达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TAU蛋白 微管相关蛋白2 海马 大鼠
下载PDF
帕金森病的神经保护治疗 被引量:3
16
作者 范文慧 马驰 潘玉君 《国际免疫学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383-387,共5页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神经退变进行性加重,会导致患者严重残疾,寿命缩短,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和根治措施。大量研究表明,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涉及到线粒体功能和氧化应激,免疫反应,营养因子缺乏,细胞凋亡...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神经退变进行性加重,会导致患者严重残疾,寿命缩短,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和根治措施。大量研究表明,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涉及到线粒体功能和氧化应激,免疫反应,营养因子缺乏,细胞凋亡,蛋白质异常表达等。神经保护治疗能够延缓或终止帕金森病的进展,预防残疾的进一步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神经保护 免疫调节 凋亡
原文传递
脑啡肽酶与阿尔茨海默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霏 刘俊平 汤颖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6年第1期109-113,共5页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对AD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脑啡肽酶是Aβ最主要的降解酶,而且慢性缺氧、维生素D化合物、雌激素等许多因素可以调节脑啡肽酶的表达及活性,影响其对Aβ的降解,从...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对AD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脑啡肽酶是Aβ最主要的降解酶,而且慢性缺氧、维生素D化合物、雌激素等许多因素可以调节脑啡肽酶的表达及活性,影响其对Aβ的降解,从而影响AD的发生发展。近年来,基因治疗已成为一种延缓AD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啡肽酶 Β淀粉样蛋白 阿尔茨海默病 基因治疗
原文传递
大面积脑梗塞患者鼻饲一周、二周引起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霍薇 付薇 +3 位作者 程阅凤 刘战 卞鑫 吴晓辉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2年第9期1728-1730,1800,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神经内科大面积脑梗塞患者鼻饲后消化道出血的影响因素,以使医护人员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预防患者消化道出血,为神经内科防控大面积脑梗塞患者鼻饲后消化道出血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1年9月我院神经... 目的:探讨影响神经内科大面积脑梗塞患者鼻饲后消化道出血的影响因素,以使医护人员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预防患者消化道出血,为神经内科防控大面积脑梗塞患者鼻饲后消化道出血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1年9月我院神经内科大面积脑梗塞住院患者400例,分为普通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消化道出血的情况。针对消化道出血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引起大面积脑梗塞患者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数据显示,鼻饲时间长短(一周、二周)与患者发生消化道出血有关联,鼻饲二周患者发生消化道出血机率高于鼻饲一周患者,两组间统计检验,x2=11.329,P<0.05,有显著差异。大面积脑梗塞患者发生消化道出血主要与以下几个因素相关:自身疾病及严重程度、年龄、置管位置、鼻饲技术。结论:护理人员可依据致使患者发生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有针对性的采取防控措施,降低神经内科患者鼻饲后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有效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面积脑梗塞 鼻饲法 消化道出血 相关因素
原文传递
多发性硬化与白细胞介素-1关系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韩丽丽 王雪婷 +3 位作者 王振峰 隋丹 王真奎 毕胜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44-346,共3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IL-1),尤其是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基因多态性及IL-1β血清含量与东北地区汉族多发性硬化(M S)的关系。方法多聚酶链反应(PCR)对54例M S患者的血清进行IL-1β和IL-1RA基因多态...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IL-1),尤其是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基因多态性及IL-1β血清含量与东北地区汉族多发性硬化(M S)的关系。方法多聚酶链反应(PCR)对54例M S患者的血清进行IL-1β和IL-1RA基因多态性检测;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血清中IL-1β含量。结果IL-1β和IL-1RA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在M S和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IL-1β血清含量M S组比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结论IL-1β和IL-1RA基因多态性与M S易感性可能无相关性。IL-1β可能在M S发病中起到促进作用,参与启动炎症过程和组织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Β IL-1RA 多发性硬化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2和18在P0_(180-199)特异性T细胞致神经炎中的协同增强效应
20
作者 王宇虹 张惊宇 +1 位作者 张淑琴 杨立斌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3期58-60,共3页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2和18是否在P0180-199特异性T细胞过继的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炎中发挥协同增强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03/2004-08在哈尔滨医科大学神经病理实验室完成。选取14~16周龄健康纯系雌性Lewis鼠50只。随机均分为5组,阴...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2和18是否在P0180-199特异性T细胞过继的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炎中发挥协同增强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03/2004-08在哈尔滨医科大学神经病理实验室完成。选取14~16周龄健康纯系雌性Lewis鼠50只。随机均分为5组,阴性对照组,白细胞介素12组,白细胞介素18组,白细胞介素12和18联合组,P0阳性对照组,每组10只。用白细胞介素12和/或18体外预孵育的P0180-199特异性T细胞过继动物,引发过继性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炎后,观察和评估单独组和联合组的临床症状和病理改变。由2个观察者采取双盲法,每日对每只鼠进行临床评分,分值为两个得分的平均数。结果:50只小鼠在实验过程中无死亡,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20mg/L的P0180-199具有最强的T细胞增殖能力,可选择这个浓度体外扩增P0180-199T细胞系。②P0对照组的过继性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炎发病率低(2/10),白细胞介素12和18联合组的所有大鼠均有发病(10/10)。白细胞介素12和18联合组的病情严重,甚至有1只大鼠死于呼吸麻痹,发病时间和发病高峰时间均显著低于白细胞介素12组以及白细胞介素18组([2.6±0.8),(3.2±0.9),(3.4±0.9)d,t=2.7,P<0.05],[(5.8±1.4),(6.6±1.9),(8.1±1.8)d,t=2.7,P<0.05]。③白细胞介素12和18联合组病理表现为坐骨神经内的炎细胞的浸润数目增加和脱髓鞘的面积增加显著高于单独致敏的白细胞介素12组或白细胞介素18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37.1±11.2),(19.1±6.1),(14.6±4.9)个/mm2,t=3.6,P<0.05];([3.2±0.6),(2.3±0.3),(2.0±0.3),t=3.1,P<0.05]。结论:白细胞介素12和18联合孵育的P0180-199特异性T细胞具有更强的致神经炎作用,临床表现为更高的发病率,更严重的神经炎和更延迟的恢复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2 白细胞介素18 神经炎 药物协同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