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子痫前期胎儿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检测及生物物理评分与围产儿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7
1
作者 葛妍圻 孙敬霞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19期3094-3095,共2页
目的通过对妊娠晚期子痫前期患者胎儿脐动脉(UA),大脑中动脉(MCA)的血流动力学研究,及胎儿生物物理评分检测,判断胎儿宫内状况,结合产后新生儿Apgar评分,脐动脉血气分析pH值等指标,预测围产儿预后,并探讨各种检测方法的临床价值。方法... 目的通过对妊娠晚期子痫前期患者胎儿脐动脉(UA),大脑中动脉(MCA)的血流动力学研究,及胎儿生物物理评分检测,判断胎儿宫内状况,结合产后新生儿Apgar评分,脐动脉血气分析pH值等指标,预测围产儿预后,并探讨各种检测方法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围产期检测及分娩子痫前期完整病例62例,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胎儿脐动脉的收缩期峰值(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D)比值(S/D),大脑中动脉搏动指数(PI),与无妊娠合并症相同孕期的正常产妇85例作对照,分析其与围产儿结局的关系。结果 1)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胎儿脐动脉S/D比值随病情加重呈逐渐上升趋势,测定指标有显著性差异。而胎儿大脑中动脉PI值水平逐渐降低,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显著。2)本组病例中妊高病患者62人,由各项检测结果阳性值推论脐动脉S/D值,敏感性59.7%,特异性72.5%,阳性预测值64.5%,阴性预测值68.2%。大脑中动脉PI值,敏感性47.8%,特异性78.1%,阳性预测值88.7%,阴性预测值29.4%。胎儿生物物理评分预测指标的敏感性63.5%,特异性69.5%,阳性预测值53.2%,阴性预测值30.5%。结论妊娠晚期胎儿脐动脉及大脑中动脉阻力指标可作为判断子痫前期患者胎儿宫内状况的指标,如能结合胎儿生物物理评分综合诊断,则更能够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早期发现异常,早期干预,减少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提高围产儿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 生物物理评分 围产儿预后
下载PDF
子痫前期胎儿脐动脉及大脑中动脉血流检测与围生儿预后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葛妍圻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16期2591-2592,共2页
目的通过对子痫前期患者胎儿脐动脉及大脑中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检测,判断胎儿宫内状况,结合产后新生儿体重、1分钟Apgar评分、胎盘重量三个指标,预测围产儿预后。方法对147例子痫前期患者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胎儿脐动脉,大脑中动脉的... 目的通过对子痫前期患者胎儿脐动脉及大脑中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检测,判断胎儿宫内状况,结合产后新生儿体重、1分钟Apgar评分、胎盘重量三个指标,预测围产儿预后。方法对147例子痫前期患者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胎儿脐动脉,大脑中动脉的收缩期峰值(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D)比值(S/D),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进行测量,与无妊娠合并症相同孕期的正常产妇作对照。结果 1)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胎儿脐动脉三个阻力指标随病情加重呈逐渐上升趋势,明显高于正常组,测定指标有显著性差异,而胎儿大脑中动脉三个阻力指标水平逐渐降低,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显著。2)随着脐动脉阻力指标的增加,及大脑中动脉阻力指标的降低,子痫前期患者的新生儿出生体重、Apgar评分、胎盘重量等均低于正常组,差异显著。结论妊娠晚期胎儿脐动脉及大脑中动脉阻力指标可作为判断子痫前期患者胎儿宫内状况的指标,为胎儿不良预后提供了一种预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脐动脉 大脑中动脉 围产儿预后
下载PDF
生理浓度钙透析液对伴低甲状旁腺素水平血液透析患者矿物质及骨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孔德阳 郝建兵 +1 位作者 赵玲 郝丽荣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7-20,39,共5页
目的观察生理浓度钙透析液对伴低甲状旁腺素水平血液透析患者矿物质及骨代谢的影响。方法将48例血清iPTH(65~150pg/ml)伴校正钙水平≥2.37mmol/L患者按使用透析液钙浓度不同随机分为:透析液钙浓度1.50mmol/L(DCa-1.50)与1.25mmol/L(DCa... 目的观察生理浓度钙透析液对伴低甲状旁腺素水平血液透析患者矿物质及骨代谢的影响。方法将48例血清iPTH(65~150pg/ml)伴校正钙水平≥2.37mmol/L患者按使用透析液钙浓度不同随机分为:透析液钙浓度1.50mmol/L(DCa-1.50)与1.25mmol/L(DCa-1.25)两组;两组内按是否口服骨化三醇随机分为两亚组:口服骨化三醇(+Calcitriol)与非口服骨化三醇(-Calcitriol)组;治疗6个月。每3个月检测透前血清Ca,P,iPTH,ALP及BGP指标。结果观察结束时,DCa-1.5-Calcitriol,DCa-1.25+Calcitriol及DCa-1.25-Calcitriol组血清iPTH及BGP水平升高(P<0.05);DCa-1.25+Calcitriol及DCa-1.25-Calcitriol组血清Ca水平降低(P<0.05),Ca×P水平降低(P<0.05);DCa-1.5+Calcitriol组血清较同期DCa-1.25-Calcitriol组水平Ca水平增高(P<0.05);透前血清iPTH与BGP水平呈正相关(r=0.181,P<0.05)。结论生理浓度钙透析液能够减轻高钙负荷,持续有效刺激甲状旁腺素分泌及改善受抑制的骨代谢。联合骨化三醇及定期监测上述指标,可以安全有效的维持甲状旁腺素在适当水平不引发骨质疏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钙浓度透析液 维持性血液透析 低甲状旁腺素水平 矿物质 骨代谢
下载PDF
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基因启动子区4G/5G多态性与血栓性疾病的 被引量:12
4
作者 富路 孔一慧 +1 位作者 李佳 金红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44-147,共4页
目的 研究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 1(plasminogenactivatorinhibitor 1,PAI 1)基因启动子区单核苷酸插入 /缺失 (4G/ 5G)多态性和血浆PAI 1活性与血栓性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病例组 :2 35例有心绞痛史的患者 ,2 0 0例心肌梗死患者 ,71... 目的 研究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 1(plasminogenactivatorinhibitor 1,PAI 1)基因启动子区单核苷酸插入 /缺失 (4G/ 5G)多态性和血浆PAI 1活性与血栓性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病例组 :2 35例有心绞痛史的患者 ,2 0 0例心肌梗死患者 ,71例脑梗塞患者。对照组 :30 2例正常人。分别进行PAI 1基因启动子区 4G/ 5G多态性分析 ,并对其中 116例患者和 90例正常人进行血浆PAI 1活性测定 ,同时检测血糖、血脂、血压、体重指数。用酚、氯仿方法抽提DNA。血浆PAI 1活性测定采用发色底物法。结果  (1)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 ,4G/ 4G基因型频率较高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2 2 ) ;(2 ) 4G/5G基因多态性与血浆PAI 1活性存在显著相关性 (P =0 .0 0 1) ,以 4G/ 4G基因型血浆PAI 1活性最高 ;(3)病例组 4G/ 4G基因型的血浆PAI 1活性与血糖、甘油三酯存在相关性 ;(4 ) 4G/ 4G基因型的血浆PAI 1同时与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体重指数成正相关。结论 病例组 4G/ 4G基因型频率较高 ,血浆PAI 1活性较高 ,其血浆PAI 1活性与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体重指数存在基因依赖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 基因启动子 血栓性疾病 相关性研究
原文传递
冠心病患者焦虑状况的影响因素及心理干预存在的问题 被引量:5
5
作者 刘雅楠 林平 +1 位作者 刘国杰 孙淼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8年第10期49-51,共3页
关键词 心理干预 冠心病 焦虑
下载PDF
布鲁杆菌病脊柱炎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宇 祁全 +3 位作者 沈洪涛 李伟明 李学钊 杨鑫 《临床骨科杂志》 2012年第2期121-124,共4页
目的探讨外科综合治疗布鲁杆菌病脊柱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手术治疗布鲁杆菌病脊柱炎26例,采用前方或后方入路进行一期病灶清除,同时根据需要进行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术前抗布鲁杆菌药物治疗2~4周,术后常规抗布鲁杆菌治疗至少3个月... 目的探讨外科综合治疗布鲁杆菌病脊柱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手术治疗布鲁杆菌病脊柱炎26例,采用前方或后方入路进行一期病灶清除,同时根据需要进行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术前抗布鲁杆菌药物治疗2~4周,术后常规抗布鲁杆菌治疗至少3个月,血沉和C-反应蛋白定期检查监测。结果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未见副损伤;发热疼痛等症状明显减轻,患者均顺利出院。随访时间6~24(10±2)个月。无复发及严重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X线片均显示植骨融合良好,内固定无移位。结论在长期、足量、联合应用抗布鲁杆菌药物同时,对有手术指征的布鲁杆菌病脊柱炎进行外科手术治疗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杆菌病 脊柱炎/外科学 病灶清除
下载PDF
卵巢上皮癌组织中HMGA1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6
7
作者 柳英兰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7年第4期538-540,共3页
目的:探索卵巢上皮癌组织中HMGA1的表达及其对卵巢癌诊断与预后的意义。方法:通过半定量RT-PCR法分析36例卵巢癌和36例正常卵巢上皮组织中HMGA1的表达情况。结果:36例正常卵巢上皮组织中均未检测到HMGA1的转录产物;36例卵巢上皮癌组织中... 目的:探索卵巢上皮癌组织中HMGA1的表达及其对卵巢癌诊断与预后的意义。方法:通过半定量RT-PCR法分析36例卵巢癌和36例正常卵巢上皮组织中HMGA1的表达情况。结果:36例正常卵巢上皮组织中均未检测到HMGA1的转录产物;36例卵巢上皮癌组织中,有26(72.0%)例HMGA1呈阳性表达;HM-GA1在原发性卵巢上皮浸润癌中的表达与病理分级相关,21例G3的卵巢癌组织中有18例(86.0%)呈阳性表达,而10例G1和G2的卵巢癌组织中仅有4(40.0%)例呈阳性表达(P<0.001),与临床分期及病理分型无关(P>0.05)。结论:HMGA1在卵巢癌组织中呈过度表达状态,与卵巢上皮浸润癌病理分级相关,可作为卵巢癌诊断与良恶性鉴别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MGA1 卵巢癌 组织学分级 预后
下载PDF
重症监护病房804株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赵金英 陈淑兰 +2 位作者 李桂秋 宋熙瑶 刘文博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4379-4380,共2页
目的分析ICU鲍氏不动杆菌(ABA)耐药性和临床特点,为预防和控制ABA的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医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ICU患者送检标本中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在病区分布与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ICU 2008-2010年鲍氏不动杆菌的检出率... 目的分析ICU鲍氏不动杆菌(ABA)耐药性和临床特点,为预防和控制ABA的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医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ICU患者送检标本中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在病区分布与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ICU 2008-2010年鲍氏不动杆菌的检出率逐年增加,共分离出804株鲍氏不动杆菌,主要来源于痰液,占92.8%;ABA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日渐增高,从2008年的14.4%和28.9%上升至2010年的91.7%、94.4%,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均明显上升。结论 ABA在ICU的感染较为严重,而且耐药性很高;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治和监控措施,预防ABA的高耐药性和多药耐药性造成的医院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氏不动杆菌 耐药性 重症监护病房
原文传递
RGD肽对体外培养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粘附与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平 葛红岩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1535-1538,共4页
目的:研究RGD肽对体外培养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粘附与增殖的影响,为RGD肽防治晶状体后囊混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在体外分离培养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中分别加入系列浓度的RGD肽(50,125,250,500,1000mg/L)作为实验组,不含RGD肽的培养基... 目的:研究RGD肽对体外培养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粘附与增殖的影响,为RGD肽防治晶状体后囊混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在体外分离培养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中分别加入系列浓度的RGD肽(50,125,250,500,1000mg/L)作为实验组,不含RGD肽的培养基作为对照组。以2×107个/L密度接种到预孵化含有纤维连接蛋白和I型胶原蛋白的96孔培养板中,于1h后应用MTT法检测RGD肽对细胞粘附的影响。细胞接种于培养板,加入系列浓度RGD肽(125,250,500,1000,2000mg/L)后的24,48,72h检测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RGD肽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粘附的抑制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随着其浓度增大,细胞粘附数就越低,500mg/L时,抑制作用最强(P<0.05);RGD肽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抑制呈明显的时间剂量依赖性,在48h,1000mg/LRGD条件下,对细胞的抑制作用最强。结论:RGD肽可抑制晶状体上皮细胞的粘附与增殖,具有潜在的防治后囊混浊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GD肽 晶状体上皮细胞 粘附 增殖
下载PDF
儿童与成人特应性疾病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董晓慧 安立新 +3 位作者 关媛媛 张莉华 罗潇 刘美娜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411-1414,共4页
目的分析儿童与成人特应性疾病的过敏原阳性率和影响因素,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对2011年5—11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过敏反应科就诊的855名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采用Fisher确切... 目的分析儿童与成人特应性疾病的过敏原阳性率和影响因素,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对2011年5—11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过敏反应科就诊的855名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儿童与成人特应性疾病患者过敏原阳性率的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与成人特应性疾病的影响因素。结果过敏原牛奶、鱼和蟹在儿童和成人特应性疾病患者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儿童特应性疾病影响因素为生活地区(OR=0.398,95%CI=0.163~0.974)和生冷食物食用频率≥4次/周(OR=2.755,95%CI=1.184~6.410);成年女性特应性疾病的影响因素为生活地区(OR=0.393,95%CI=0.220~0.702)、油炸食物食用频率为2~3次/周(OR=2.172,95%CI=1.266~3.726)及≥4次/周(OR=2.217,95%CI=1.038~4.735)。结论儿童与成人患者间存在差异的过敏原为牛奶、鱼和蟹;与城市地区相比,农村地区儿童及成年女性不易患有特应性疾病;儿童每周摄入生冷食物≥4次易发生特应性疾病,成年女性每周摄入油炸食物≥2次易发生特应性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应性疾病 过敏原 影响因素 儿童 成人
原文传递
自制动脉瘤夹和优质进口动脉瘤夹机械性能对比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德林 刘相轸 赵维缓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1年第4期13-15,17,共4页
本试验对自制动脉瘤夹和优质进口动脉瘤夹的机械性能进行对比性的研究。分组:试验共分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选用自制动脉瘤夹和优质进口动脉瘤夹,夹闭力为110g-200g,叶片宽均为1.2mm。方法:1)使用Fink防滑测试系统检测动脉瘤... 本试验对自制动脉瘤夹和优质进口动脉瘤夹的机械性能进行对比性的研究。分组:试验共分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选用自制动脉瘤夹和优质进口动脉瘤夹,夹闭力为110g-200g,叶片宽均为1.2mm。方法:1)使用Fink防滑测试系统检测动脉瘤夹的防滑能力;2)反复开闭动脉瘤夹100次;保持固定的角度张开个月。测其夹闭力损失情况;3)固定旋转扭曲动脉瘤夹观察其有无叶片不合。结果:1)两组动脉瘤夹抗防滑能力均285mmHgc(P>0.05);2)抗疲劳试验后脉瘤夹闭力损失情况试验组:3.5±1.0g;对照组4.0±1.1g(RiditanalysisP>0.05);3)两组动脉瘤夹均无扭曲。结论:自制动脉瘤夹优质进口动脉瘤夹机械性能方面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夹 生物物理 防滑能力
下载PDF
胆道蛔虫致急性胰腺炎误诊一例
12
作者 王静萱 杨幼林 马志斌 《胰腺病学》 CAS 2006年第3期166-166,171,共2页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胆道蛔虫 误诊 内科保守治疗 血淀粉酶 入院检查 尿淀粉酶 症状缓解 齐齐哈尔市 黑龙江省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中蛋白结合蛋白研究进展
13
作者 李志群 成军 马英骥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6期2026-2028,共3页
目前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的急性、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治疗,还没有理想的疗效.利用新型技术对HBV感染肝细胞的相关受体蛋白进行研究,即对HBV表面抗原中蛋白结合蛋白进行筛选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HBV进入肝细胞之后,... 目前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的急性、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治疗,还没有理想的疗效.利用新型技术对HBV感染肝细胞的相关受体蛋白进行研究,即对HBV表面抗原中蛋白结合蛋白进行筛选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HBV进入肝细胞之后,其基因组在肝细胞内具有顺式和反式两种调控方式.HBV蛋白对肝细胞基因组的反式调节作用影响了肝细胞的基因表达谱,从而对肝细胞的生长、代谢及恶性转化产生重要影响.研究羧基末端截短的表面抗原中蛋白的结合蛋白可能是阐明HBV感染慢性化及引起肝细胞癌的重要分子生物学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结合蛋白 乙型肝炎病毒(HBV) HBV感染慢性化 肝细胞癌 HBV表面抗原 分子生物学机制 基因表达谱 慢性肝炎
下载PDF
腮腺基底细胞腺瘤超声表现1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郑敏 闫军 朱芳芳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9年第12期1528-1528,共1页
关键词 腮腺 基底细胞腺瘤 超声检查
下载PDF
现代酒店特需糖尿病套餐
15
作者 孙淑芝 《糖尿病之友》 2010年第3期27-27,共1页
现代酒店推广一些需营养治疗的“医院膳食”,为了区别其特殊性,我把现代酒店提供的这类膳食统一称做“特殊膳食”,并实施套餐制,保证营养均衡和符合营养配餐原则。
关键词 糖尿病套餐 酒店 营养治疗 营养配餐 营养均衡 膳食
原文传递
超高度近视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后黄斑区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改变 被引量:14
16
作者 许莉 刘建巨 +4 位作者 张红 谢芳 宋甄 施展 刘平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52-54,共3页
目的:观察超高度近视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后黄斑区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的改变。方法:眼轴≥27mm,屈光度>-10.00D的超高度近视患者27例和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30例,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前及术后... 目的:观察超高度近视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后黄斑区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的改变。方法:眼轴≥27mm,屈光度>-10.00D的超高度近视患者27例和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30例,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前及术后1,3mo的黄斑区OCT检查,对比观察手术眼黄斑区OCT图象的变化。结果:超高度近视患者术前及术后1mo黄斑区中心凹神经纤维层的厚度分别是:133±24μm和173±32μ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48,P<0.01),术后3mo黄斑区中心凹神经纤维层的厚度138±30μm,与术后1mo的神经纤维层的厚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94,P<0.01),与术前的神经纤维层的厚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46)。视网膜厚度的增加与术后视力呈负相关(r=-0.56)。术后OCT检查还发现,黄斑区的全层裂孔1例,视网膜牵拉1例,黄斑区出血1例,黄斑区神经纤维层撕裂1例。单纯老年性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前及术后1mo的神经纤维层厚度分别是:147±5μm和149±5μm,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416),术后3mo黄斑区中心凹神经纤维层的厚度150±5μm,与术前及术后1mo的视网膜厚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34和t=1.316)。结论:超高度近视患者术后1mo大部分发生黄斑区水肿,视网膜厚度明显增加,且视网膜厚度的增加与视力呈负相关。部分患者出现黄斑区的全层裂孔,视网膜牵拉,黄斑区出血,黄斑区神经纤维层撕裂。3mo左右,大部分患者黄斑区水肿消退,并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度近视 超声乳化吸出 黄斑区 光学相干断 层扫描
下载PDF
高糖条件下糖康乐对兔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谢佩玉 张晓梅 +4 位作者 松仓诚 藤井绩 伊藤薰 赵基恩 筱原诚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1584-1586,共3页
目的:研究海藻萃取物糖康乐在高糖条件下对兔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体外培养的兔RPE细胞,分成空白对照组、高糖组(用25mmol/L)葡萄糖处理、糖康乐组和牛磺酸组4组(n=6),应用高浓度葡萄糖后,... 目的:研究海藻萃取物糖康乐在高糖条件下对兔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体外培养的兔RPE细胞,分成空白对照组、高糖组(用25mmol/L)葡萄糖处理、糖康乐组和牛磺酸组4组(n=6),应用高浓度葡萄糖后,糖康乐组加以不同浓度的糖康乐,同时应用牛磺酸作为阳性对照,测定不同浓度的糖康乐对RPE细胞SOD表达的影响。结果:在高糖条件下,高糖组RPE细胞SOD含量明显降低(2024±91→747±353kat/L)(t=8.570,P<0.001),糖康乐在浓度为0.002mg/L(t=3.207,P<0.01)、0.02mg/L(t=4.235,P<0.01)和0.2mg/L(t=3.748,P<0.01)的时候可以显著地抑制SOD表达的降低,与高糖组相比较有显著的差异,与阳性对照组的牛磺酸组相比,未见明显差异。结论:糖康乐可保护高糖导致的RPE细胞SOD表达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康乐 超氧化物歧化酶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高糖
下载PDF
黑龙江省双城市农村50岁以上人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7
18
作者 滕岩 崔浩 +4 位作者 张庆生 滕羽菲 苏颖 杨明明 于旭辉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56-859,共4页
目的 了解黑龙江省双城市农村50岁以上人群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患病和防治情况.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有5053名调查对象进行检测和问卷调查.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X2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结果 5053名调查对象接受检查,受检... 目的 了解黑龙江省双城市农村50岁以上人群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患病和防治情况.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有5053名调查对象进行检测和问卷调查.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X2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结果 5053名调查对象接受检查,受检率为91.8%.诊断DR有56例(112眼),患病率为1.108%(95%CI:0.819%~1.397%).其中非增生性49例(87.50%),增生性7例(12.50%);玻璃体积血7眼(6.25%),黄斑水肿9眼(8.04%).DR患病率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每10岁分组,以60~69岁年龄组患病率显著增高(P=0.045).56例DR的112眼中,低视力34眼(30.4%),盲6眼(5.4%).空腹血糖>11.1 mmol/L和增生性DR患者其低视力和盲的比例高于空腹血糖<11.1 mmol/L和非增生性DR患者(P=0.000);空腹血糖>11.1 mmol/L和病程>5年的患者,患增生性DR的比例高于空腹血糖<11.1 mmol/L和短病程者(P=0.015,0.006).56例有38例(67.9%)未经任何治疗,在药物治疗者中应用胰岛素或坚持规律用药者仅8例(14.3%),而针对DR的治疗者仅1例(1.8%).调查问卷表明,DR患者对该病防治知识了解状况较差.结论 病程长、高血糖是影响DR患者视力及眼底病变程度的重要危险因素,农村人群对DR防治知识匮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IMPDH1基因突变与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9
作者 徐洋 于永斌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1372-1374,共3页
视网膜色素变性(RP)是视网膜感光细胞和色素上皮细胞变性导致的最常见的遗传性致盲眼底病,具有高度的遗传异质性及临床异质性。IMPDH1存在于全身各处器官中。近年来对RP发病机制的探讨已成为研究热点。随着对IMPDH1基因研究的深入,人们... 视网膜色素变性(RP)是视网膜感光细胞和色素上皮细胞变性导致的最常见的遗传性致盲眼底病,具有高度的遗传异质性及临床异质性。IMPDH1存在于全身各处器官中。近年来对RP发病机制的探讨已成为研究热点。随着对IMPDH1基因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IMPDH1基因对RP的发病机制研究有着重要意义。对于这种致病基因的结构、突变及其功能目前已有了新的研究进展。本文综述了IMPDH1基因在视网膜色素变性中的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色素变性 IMPDH1基因 突变
下载PDF
眼部新生血管与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正 王业青 张晓梅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779-781,共3页
眼部新生血管性病变是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可见于多种眼底疾病,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大量的研究证据表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新生血管形成的关键调控因子。本文对VEGF的特性、VEGF在眼部新生血管形成中的作用和抗VEGF治... 眼部新生血管性病变是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可见于多种眼底疾病,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大量的研究证据表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新生血管形成的关键调控因子。本文对VEGF的特性、VEGF在眼部新生血管形成中的作用和抗VEGF治疗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血管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