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速公路网络交通突发事件辐射范围预测模型 被引量:10
1
作者 丛浩哲 王俊骅 童世鑫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14-422,共9页
在传统密闭道路集散波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考虑汇入汇出匝道及衔接道路的路网事件辐射范围预测模型.该模型根据事件持续时间各阶段产生的集散波传播参数的不同,描述了在各列集散波相互作用下,事件造成的偶发性交通拥堵对路网范围交通流... 在传统密闭道路集散波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考虑汇入汇出匝道及衔接道路的路网事件辐射范围预测模型.该模型根据事件持续时间各阶段产生的集散波传播参数的不同,描述了在各列集散波相互作用下,事件造成的偶发性交通拥堵对路网范围交通流辐射影响的六种情况,并推导出了每种情况下的影响长度计算公式.然后,以面向对象的编程思路,构造了集散波类并模拟集散波在路网中的辐射过程,并通过渲染GIS地图来展示事件辐射态势.最后,利用AIMSUN交通仿真技术,检验了辐射预测模型的有效性,并进行了预测误差的致因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 突发事件 持续时间 辐射范围 交通流波动理论
下载PDF
高速公路隧道照明浅析 被引量:4
2
作者 乔石 《公路隧道》 2011年第2期54-56,共3页
高速公路隧道照明对于保障车辆行车安全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本文介绍了隧道照明的主要特点以及各区段划分方法和亮度指标要求等内容,并就某隧道照明实例作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 高速公路隧道 照明 亮度 照度 视觉分析
下载PDF
基于自然驾驶数据的分心驾驶行为识别方法 被引量:26
3
作者 孙剑 张一豪 王俊骅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25-235,共11页
大量证据表明,驾驶人分心是导致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当前基于侵入式(如脑电波等)或半侵入式(如视频等)检测驾驶人分心的方法,不仅对驾驶任务造成一定干扰,且受多种环境因素的制约,误报率较高。基于此,只考虑非侵入式车辆运动特征,... 大量证据表明,驾驶人分心是导致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当前基于侵入式(如脑电波等)或半侵入式(如视频等)检测驾驶人分心的方法,不仅对驾驶任务造成一定干扰,且受多种环境因素的制约,误报率较高。基于此,只考虑非侵入式车辆运动特征,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驾驶人分心状态识别方法:首先,从自然驾驶数据集中获得大量的跟驰片段,采用态势感知方法,提取典型的分心驾驶片段,并建立仅包含车辆运动学特征的分心判别指标集;其次,利用梯度提升决策树-递归特征消除算法(GBDT-RFE)和随机森林-递归特征消除算法(RF-RFE)对特征进行重要度排序,得到重要度较高的分心监测指标;最后,采用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LSTM-NN)实现分心驾驶的分类识别,并与支持向量机和AdaBoost的模型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LSTM-NN在判别分心或正常状态时F1分别为89%、91%,高于SVM和AdaBoost对应二分类结果;进行多分类任务时,判别分心情景的平均F1较SVM和AdaBoost分别提升了12%和7%,不同类别分心识别的误报率在15%以下,说明LSTM-NN能够有效学习分心序列的前后信息,有利于准确估计驾驶人的状态。研究结果可为车辆分心预警系统和驾驶风险倾向性评估提供方法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分心驾驶 LSTM-NN模型 自然驾驶数据 车辆运动特征 递归特征消除算法
原文传递
减少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冲突的交叉口交通组织方法 被引量:9
4
作者 王耀东 陈雨人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09-115,共7页
为了减少信号交叉口内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的冲突,在分析直行非机动车与右转机动车行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非机动车停车组织方法。该方法以现有的非机动车停车线提前法为原型,在原停车线后方加设第二条非机动车停车线和信号控制,... 为了减少信号交叉口内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的冲突,在分析直行非机动车与右转机动车行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非机动车停车组织方法。该方法以现有的非机动车停车线提前法为原型,在原停车线后方加设第二条非机动车停车线和信号控制,从而形成两个非机动车停车等待区域,通过两个信号灯的错时开启使两个区域内的非机动车先后通行,让右转车能够利用两个非机动车群间的较大时间间隔通过冲突区域。以上海市曲阳路大连西路交叉口为例,通过Vissim仿真证明提出方法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适用于非机动车与右转机动车流量较大的进口道,在直行非机动车流量大于500辆/h的情况下,该方法可以有效减少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的冲突,增加右转区域的安全可靠性和通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安全 交通组织 交通冲突 信号交叉口 非机动车 VISSIM仿真
下载PDF
基于毫米波雷达组群的全域车辆轨迹检测技术方法 被引量:7
5
作者 王俊骅 宋昊 +1 位作者 景强 刘坤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81-192,共12页
高精度车辆轨迹数据对于高速公路交通管理和智慧服务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及应用价值,然而现有的车辆轨迹感知技术难以获得全域全时车辆轨迹数据。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毫米波雷达的全域车辆轨迹跟踪技术方法,该方法包括:雷达原始数据获取及... 高精度车辆轨迹数据对于高速公路交通管理和智慧服务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及应用价值,然而现有的车辆轨迹感知技术难以获得全域全时车辆轨迹数据。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毫米波雷达的全域车辆轨迹跟踪技术方法,该方法包括:雷达原始数据获取及适配、轨迹数据清洗及降噪、道路线形感知及还原、车辆轨迹匹配及拼接。其中,雷达原始数据获取及适配通过构建雷达帧数据适配表将雷达数据格式标准化,并通过构建的轨迹可信度评价指标K,剔除镜像车辆轨迹数据,进而基于历史行车轨迹的统计学特征,采用聚类方法还原道路线形,最终通过雷达群组间车辆轨迹特征分析及匹配拼接,实现设备内部及跨设备对车辆轨迹的持续跟踪。利用载波相位差分技术(Real-time Kinematic,RTK)和基于无人机航拍视频定位技术分别对单车及多车轨迹跟踪精度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单目标跟踪状态下,系统的纬度偏差均值为-0.284 m,经度偏差均值为-0.352 m,纬度误差均值为0.712 m,经度误差均值为0.539 m;在多目标跟踪状态下,系统丢车率约为8%,轨迹定位与真实位置偏差均值为0.990 m,具备良好的轨迹跟踪精度。该方法为未来从更加宏观的范围内研究个体驾驶行为风险转移分析、微观水平的驾驶风险的时空演化提供了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轨迹检测 轨迹拼接 毫米波雷达 轨迹重构
原文传递
城市快速路匝道合流区车辆交互行为模式 被引量:6
6
作者 张方方 王长君 王俊骅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66-79,共14页
在城市快速路匝道合流区,驾驶任务难度主要来自于车辆与其周边车辆之间的动态交互,目前对这种交互行为的特征和机理的认识还不十分清楚。基于从无人机视频中提取的高精度车辆轨迹数据,提取出表征车辆交互行为的指标TTC和GAP,并结合速度... 在城市快速路匝道合流区,驾驶任务难度主要来自于车辆与其周边车辆之间的动态交互,目前对这种交互行为的特征和机理的认识还不十分清楚。基于从无人机视频中提取的高精度车辆轨迹数据,提取出表征车辆交互行为的指标TTC和GAP,并结合速度、加速度、车道位置等其他指标,对车辆的交互过程加以刻画,从中获得了大量交互行为实例,并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出9种典型的车辆交互行为模式。通过分析各模式特征发现:即使在相同的外部环境下,车辆交互行为模式也可能存在差异,这表明交互行为不仅与车辆之间的相对位置、时空距离、速度状态等环境因素有关,还与驾驶人的应对能力、动机及风险意识等认知心理有关;另外,不同的交互模式面临的风险不同,并且该风险既可能是周边车辆行为发生改变而被迫卷入,也可能是驾驶人自身主动寻求的结果;9种不同类型的交互行为模式,构成了驾驶人自行感知的4种风险状态互相转换的具体实现形式;在驾驶过程中,驾驶人努力寻找契机并选择某种交互行为模式在各个风险状态之间来回切换,并非仅由心理压力较大的危险态向压力较小的自由态转换,也会发生反向转换,前者主要由降低事故风险和减少认知努力的动机驱动,后者旨在追求行车效率,但同时驾驶人会付出更多的认知努力以对抗风险的增加,这充分反映了驾驶人试图在行车效率、事故风险与认知努力三方面取得平衡。研究成果对深化理解驾驶行为及其背后的决策机制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车辆交互行为模式 交通冲突 匝道合流区 驾驶行为决策 碰撞时间
原文传递
高速公路右侧硬路肩宽度对驾驶行为协调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邢小亮 崔降龙 +1 位作者 李璨 陈雨人 《交通信息与安全》 2016年第6期30-36,共7页
近几年,高速公路上因右侧硬路肩宽度设置不合理而引起的道路交通事故频发。道路环境不同间接引起的驾驶行为紊乱是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因此,针对高速公路不同右侧硬路肩宽度对驾驶行为协调性影响问题,从驾驶人视觉感知角度出发... 近几年,高速公路上因右侧硬路肩宽度设置不合理而引起的道路交通事故频发。道路环境不同间接引起的驾驶行为紊乱是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因此,针对高速公路不同右侧硬路肩宽度对驾驶行为协调性影响问题,从驾驶人视觉感知角度出发,以广东省高速公路实际调研资料为基础,选取右侧硬路肩宽度不同的典型路段,深入分析右侧硬路肩宽度对车辆行驶左右偏移量及车速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驾驶员行驶于高速公路最外侧车道时,右侧硬路肩宽度的不同对驾驶行为协调性的影响显著,合理的硬路肩宽度易使驾驶员处于安全、舒适、高效的驾驶状态,驾驶行为协调性较好;而过窄或过宽的硬路肩宽度易引起驾驶员紧张和分心,间接造成驾驶行为紊乱,增加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侧硬路肩宽度 驾驶行为 协调性 偏移量 速度
下载PDF
上海市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路养护维修安全管理初探 被引量:5
8
作者 揭磊 吴申 王俊骅 《上海公路》 2019年第1期88-91,共4页
为改善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路养护维修作业安全状况,上海市发布了《上海市高速公路和快速路养护维修安全作业实施规定(试行)》,通过设置防撞缓冲车,延长作业控制区长度,合理增设安全设施等创新要求强化施工安全管理。实施一年多以来,取... 为改善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路养护维修作业安全状况,上海市发布了《上海市高速公路和快速路养护维修安全作业实施规定(试行)》,通过设置防撞缓冲车,延长作业控制区长度,合理增设安全设施等创新要求强化施工安全管理。实施一年多以来,取得了安全事故下降,安全设施添置,企业管理制度完善等初步效果,保障了本市道路养护作业人员、设备和车辆运行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养护维修作业 安全风险 施工安全管理
下载PDF
考虑驾驶员选择通过行为的机非严重冲突判别 被引量:5
9
作者 王耀东 陈雨人 《交通信息与安全》 2015年第4期61-68,共8页
现有的严重冲突判别方法并不适用于我国的机非严重冲突判别,而驾驶员的选择通过行为对交通事故能否发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该研究考虑了驾驶员的选择通过行为,提出了机非严重冲突的判别方法。研究首先通过坐标转换技术对实验视... 现有的严重冲突判别方法并不适用于我国的机非严重冲突判别,而驾驶员的选择通过行为对交通事故能否发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该研究考虑了驾驶员的选择通过行为,提出了机非严重冲突的判别方法。研究首先通过坐标转换技术对实验视频进行了预处理,之后对交叉口内机非冲突数据进行提取,应用概率统计的方法,着重考虑驾驶员的因素,提出临界冲突时间差(CTDTC)的概念表示驾驶员的选择通过行为。研究发现当冲突时间差(TDTC)的绝对值小于0.66s时,驾驶员的选择通过行为会发生分歧,易引发交通事故,因此将其确定为机非严重冲突的判定条件,并进行了验证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以冲突时间差(TDTC)的绝对值为0.66s作为机非严重冲突的判别阈值时,观测的非严重冲突的累计频率接近15%,严重冲突的累计频率接近85%,该结果与累计频率法相符。该方法的优势在于提出了明确的严重冲突判别阈值,判别结果不受人的主观因素干扰,因此更加准确客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安全 机非严重冲突 选择通过行为 冲突时间差 视频处理
下载PDF
基于视觉信息量计算的城市道路交通环境评价 被引量:4
10
作者 董永杰 陈雨人 《交通信息与安全》 2014年第6期146-152,共7页
通过对驾驶人在城市道路交通环境下的视觉信息需求进行分析与计算,将城市道路交通环境按照信息量含义的不同进行分层,建立了基于视觉信息层级模型的信息量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车实验提取分析数据,对信息量计算中的参数进行计算... 通过对驾驶人在城市道路交通环境下的视觉信息需求进行分析与计算,将城市道路交通环境按照信息量含义的不同进行分层,建立了基于视觉信息层级模型的信息量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车实验提取分析数据,对信息量计算中的参数进行计算与标定,得出信息量计算模型,并以行驶速度作为城市道路交通环境的评价参数,求出速度与信息量之间的关系,最终确定信息量阈值,建立基于视觉信息量计算的城市道路交通环境评价方法。该评价方法中速度与信息量之间呈较好的幂函数关系,R2达到0.9356,只需采集城市道路驾驶人视觉图像,通过软件分析可得出图像信息量,根据关系式和道路限速可得出信息量阈值,对比分析进行交通环境评价。该方法仅需采集驾驶人视觉图像即可完成评价,方便快捷、结果准确,但在软件处理图像信息量上尚未达到智能分析处理,尚需进一步研究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安全 视觉环境 视觉信息层级模型 行驶速度 交通环境评价
下载PDF
基于驾驶行为预警数据和交通事故热点对比的危化品运输路径研究
11
作者 朱丁涛 李晓东 王俊骅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1期115-121,147,共8页
由于道路运输具有便捷、灵活的优点,在我国危险化学品运输方式中占主导地位。危化品运输伴随着严重的安全风险,一旦发生事故将导致人员伤亡、环境破坏以及财产损失,而事故热点作为高风险路段,进一步增加了危化品运输的安全风险。为了探... 由于道路运输具有便捷、灵活的优点,在我国危险化学品运输方式中占主导地位。危化品运输伴随着严重的安全风险,一旦发生事故将导致人员伤亡、环境破坏以及财产损失,而事故热点作为高风险路段,进一步增加了危化品运输的安全风险。为了探究事故热点对危化品运输造成的潜在风险,利用危化品车辆驾驶行为预警数据和上海市高速公路事故数据,基于空间集计与热点识别方法,识别出了预警热点和事故热点,并分析了两者在空间上的重叠度。结果表明,危化品车辆的驾驶路线能够有效地避开事故热点,从而降低了事故热点区域对危化品运输安全性的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化品 道路运输 车辆预警 事故 热点识别
原文传递
上海市大件运输通道规划研究
12
作者 李晓东 崔博宇 王俊骅 《上海公路》 2023年第3期165-170,M0008,共7页
为保障大件运输的安全可靠,需规划合理的运输通道。现利用54684条上海市超限运输审批数据,梳理出了三类大件运输需求及其运输路线,并基于高德API和ArcMap软件,将审批数据转化为地理空间数据,再利用栅格集计,对其进行了热力分析,规划了... 为保障大件运输的安全可靠,需规划合理的运输通道。现利用54684条上海市超限运输审批数据,梳理出了三类大件运输需求及其运输路线,并基于高德API和ArcMap软件,将审批数据转化为地理空间数据,再利用栅格集计,对其进行了热力分析,规划了合理的运输通道,同时为大件运输的数字化管理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件运输 运输通道 高德API
下载PDF
基于空间聚类的城市路网事故多发区域共性特征分析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樊鹏程 董宪元 《交通科技》 2019年第4期85-89,共5页
为了针对性地识别与治理城市道路事故黑点,需要深入挖掘事故特征。文中采用国内某市内城市道路交通事故数据,分别提取年事故数、每公里事故数为指标,利用空间聚类算法对事故点进行聚类,经过数据可视化得到城市道路交通事故风险分布的聚... 为了针对性地识别与治理城市道路事故黑点,需要深入挖掘事故特征。文中采用国内某市内城市道路交通事故数据,分别提取年事故数、每公里事故数为指标,利用空间聚类算法对事故点进行聚类,经过数据可视化得到城市道路交通事故风险分布的聚类结果图并进行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关联事故多发位置鉴别与特征分析,能在路网层级准确识别事故多发区域,为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提供决策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事故 空间聚类 事故挖掘 特征分析 可视化
下载PDF
上海市省际道路客运风险评价模型 被引量:2
14
作者 吴晶晶 张蔚 +1 位作者 杨军 王俊骅 《综合运输》 2019年第5期82-86,共5页
本文针对道路客运企业风险管理问题,以上海市省际道路客运行业为例,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省际道路客运生产安全风险评价模型,从经营安全、生产安全、人员素质和车辆状况四个方面筛选并整理评价指标,构建递阶层次的评价指标体系,确定风险... 本文针对道路客运企业风险管理问题,以上海市省际道路客运行业为例,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省际道路客运生产安全风险评价模型,从经营安全、生产安全、人员素质和车辆状况四个方面筛选并整理评价指标,构建递阶层次的评价指标体系,确定风险等级划分标准。依托上海市交通委员会安全监督管理平台数据库,实现对上海市省际客运企业的安全生产风险等级的自动评价,辅助交通运输安全监管部门实现省际道路客运企业安全风险自动识别,从而提升管理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管理 省际客运 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法 风险评价
原文传递
地下道路匝道入口段车辆运行特征 被引量:2
15
作者 方守恩 揭磊 +1 位作者 刘硕 王俊骅 《系统仿真技术》 2017年第2期83-89,共7页
采用驾驶模拟器研究了地下道路匝道入口段车辆的运行特征。试验场景包括从左侧进入主线和从右侧进入主线,并分别设置一级、二级和三级服务水平的主线交通流环境。采集了匝道入口段车辆的行驶速度、加速度、横向偏移量及位置信息等数据,... 采用驾驶模拟器研究了地下道路匝道入口段车辆的运行特征。试验场景包括从左侧进入主线和从右侧进入主线,并分别设置一级、二级和三级服务水平的主线交通流环境。采集了匝道入口段车辆的行驶速度、加速度、横向偏移量及位置信息等数据,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了车辆运行特征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匝道布置方式、主线交通环境等因素对匝道汇入车辆的运行特征均有显著影响。最后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车辆在加速车道的行驶距离回归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道路 匝道入口段 运行特征 驾驶模拟器 匝道布置形式 主线服务水平
下载PDF
上海市中环路标线调整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邢耀宗 周小鹏 +1 位作者 肖滨 王俊骅 《上海公路》 2018年第4期86-89,M0004,共5页
随着交通压力的不断增大,上海市中环路的交通拥堵日益严重,其原有的标线设计已经不能满足当前交通需求。分析了原标线设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标线调整的整体方案,并在应用于工程实践后,通过道路运行观测数据对调整效果进行了评估。评估... 随着交通压力的不断增大,上海市中环路的交通拥堵日益严重,其原有的标线设计已经不能满足当前交通需求。分析了原标线设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标线调整的整体方案,并在应用于工程实践后,通过道路运行观测数据对调整效果进行了评估。评估结果表明,标线调整后中环路拥堵得到缓解,整体运行效率获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环路 标线调整 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