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发光分析技术测定带Cu-IUD大白鼠子宫腔渗出细胞的吞噬活性
1
作者 刘永强 吴熙瑞 李荣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35-37,共3页
本文应用化学发光技术测定了大白鼠带Cu-IUD后,在急性期、慢性期和着床期官腔内渗出细胞的吞噬活性。结果发现:急性期其吞噬活性很活跃,吞噬发光强度在15min时达到峰值(5.8±3.4cps);慢性期吞噬活性仍明显高于对照侧,发光强度持续增... 本文应用化学发光技术测定了大白鼠带Cu-IUD后,在急性期、慢性期和着床期官腔内渗出细胞的吞噬活性。结果发现:急性期其吞噬活性很活跃,吞噬发光强度在15min时达到峰值(5.8±3.4cps);慢性期吞噬活性仍明显高于对照侧,发光强度持续增强,45min时达1.8±0.8cps;交配后吞噬活性进一步增强,发光强度45min时达4.2±3.1cps,提示带器后宫腔渗出细胞的吞噬活性与IUD的避孕机理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避孕 宫内节育器 吞shi作用
下载PDF
葛根异黄酮的抗氧化作用 被引量:28
2
作者 张光成 方思鸣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5期340-343,共4页
通过葛根异黄酮对动物组织中的脂质过氧化产物(LPO)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进行研究,探讨葛根异黄酮类化合物的抗自由基作用。体外实验表明,葛根异黄酮0.01~1.0g/L可明显抑制小鼠肝、肾组织及大白兔脑组织匀浆在振荡温... 通过葛根异黄酮对动物组织中的脂质过氧化产物(LPO)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进行研究,探讨葛根异黄酮类化合物的抗自由基作用。体外实验表明,葛根异黄酮0.01~1.0g/L可明显抑制小鼠肝、肾组织及大白兔脑组织匀浆在振荡温育条件下引起的LPO升高,并有剂量效应关系。在1.0g/L的剂量时,对小鼠肝、肾及兔脑组织匀浆中LPO的抑制率分别达79.7%、84.7%和86.6%。体内实验表明,免经液氮冷冻致脑损伤脑水肿后,其血清及脑组织中的SOD活性明显降低,LPO含量明显升高。通过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葛根异黄酮,在不同时间测定其血中及脑组织中SOD活性及LPO含量,结果表明,葛根异黄酮对降低脑水肿动物血、脑组织中LPO含量有明显作用,而且对提高动物血、脑组织中SOD活性有极显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 葛根异黄酮 LPO SOD 抗氧化作用
下载PDF
人体膀胱移行上皮癌细胞系(TSB-90,TSB-91)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
3
作者 张光成 方思鸣 李统平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371-373,共3页
从1例膀胱癌患者的癌组织培养中,分离得到2个不同生长特性的悬浮生长型细胞系,定名为TSB-90和TSB-91。在培养过程中,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细胞和亚细胞水平的探讨,并进行了核型分析。发现2个细胞系核型的演化趋势有明显差异,生物... 从1例膀胱癌患者的癌组织培养中,分离得到2个不同生长特性的悬浮生长型细胞系,定名为TSB-90和TSB-91。在培养过程中,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细胞和亚细胞水平的探讨,并进行了核型分析。发现2个细胞系核型的演化趋势有明显差异,生物学特性也不尽相同。这可能与膀胱癌组织中细胞的遗传异质性和分化程度有关。对其机制和细节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细胞 组织培养 核型
下载PDF
针刺大鼠“曲池”和“臂臑”穴对“人中”、“禾髎”及“承浆”穴区SP和NPY免疫阳性神经的影响 被引量:16
4
作者 殷光甫 林传友 +3 位作者 曹福元 胡道松 茹立强 关新民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4期266-270,共5页
循经诱导“手阳明大肠经”(电针刺激“曲池”、“臂”穴)后,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观察对同经线上“禾”穴和“人中”交会穴以及对非同经线上的“承浆”穴区内P物质(SP)和神经肽Y(NPY)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的影响。结果发现在“... 循经诱导“手阳明大肠经”(电针刺激“曲池”、“臂”穴)后,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观察对同经线上“禾”穴和“人中”交会穴以及对非同经线上的“承浆”穴区内P物质(SP)和神经肽Y(NPY)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的影响。结果发现在“人中”穴、“禾”穴区,电针刺激可使分布于皮下浅层的细小血管旁、皮脂腺、毛囊旁周以及皮下组织内的游离神经末梢的SP免疫反应性明显减弱,甚至消失。其SP免疫阳性纤维数量(密度)也明显减少(P<0.01)。而电针刺激使肌层内的小血管壁周旁的NPY免疫反应性明显增强,NPY免疫阳性纤维数量(密度)也明显增多(P<0.01)。但对“承浆”穴区内的SP和NPY免疫反应活性和阳性纤维数量(密度)均无明显的影响(P>0.05)。提示循经电针诱导可激发同经线上的SP大量释放,抑制NPY释放,这种激发和抑制作用具有明显的循经特征,进一步说明SP和NPY可能是经脉线上传递信息的重要化学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经诱导 P物质 神经肽Y 穴位 免疫细胞化学
下载PDF
刺激大鼠离断背根神经对所支配皮区浸泡液内P物质、去甲肾上腺素及肾上腺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刘晓春 施静 +2 位作者 李玲俐 欧阳兴飚 关新民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1期4-6,共3页
采用切断大鼠背根神经刺激其外周端,并游离所支配的皮肤,收集、测定皮肤浸泡液的方法,检测背根神经所支配区域P物质(SP)及儿茶酚股(CA)释放情况。结果发现:刺激侧皮肤浸泡液中S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例(P<0.01);而去甲肾上腺素(N... 采用切断大鼠背根神经刺激其外周端,并游离所支配的皮肤,收集、测定皮肤浸泡液的方法,检测背根神经所支配区域P物质(SP)及儿茶酚股(CA)释放情况。结果发现:刺激侧皮肤浸泡液中S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例(P<0.01);而去甲肾上腺素(NE)及肾上腺素(E)水平却明显低于对照例(P<0.05)。结果表明:①刺激背根可使体感一级传入神经的外围突释放神经信息物质SP;②此信息物质对其它信息物质──CA的释放有调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根神经 P物质 儿茶酚胺 去甲肾上腺素
下载PDF
豚鼠和大鼠小肠内AChE和VIP阳性神经的分布关系研究——酶组织化学与免疫组织化学结合法观察 被引量:9
6
作者 李林 胡道松 +1 位作者 王红兵 茹立强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5期389-393,共5页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酶组织化学方法研究发现:①豚鼠和大鼠小肠壁各层,粘膜下神经丛和肠肌丛内乙酰胆碱酯酶 (AChE) 阳性神经和血管活性肠肽免疫反应性 (VIP-ir) 神经都很丰富, 后者在固有膜和粘膜下层的分布特别浓密...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酶组织化学方法研究发现:①豚鼠和大鼠小肠壁各层,粘膜下神经丛和肠肌丛内乙酰胆碱酯酶 (AChE) 阳性神经和血管活性肠肽免疫反应性 (VIP-ir) 神经都很丰富, 后者在固有膜和粘膜下层的分布特别浓密。②AChE阳性神经以粗大纤维居多,VIP-ir神经多为膨体样神经末梢。③两种神经丛及节间束中富含AChE阳性神经元胞体; VIP-ir神经元胞体相对较少, 但其胞体近端突起明显。④豚鼠小肠二种神经元成分均较大鼠者明显丰富,但它们均有相似梯度差别: 回肠> 空肠> 十二指肠。⑤肠肌丛中同一神经元胞体偶见VIP-ir与AChE阳性反应。结果提示: 胆碱能神经及VIP能神经及其递质可能分别或以共存形式相互调控肠道的功能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胆碱酯酶 血管活性肠肽 肠神经系统 小肠
下载PDF
大鼠胃经下肢3个穴位皮下传入神经在脊神经节的重叠分布 被引量:5
7
作者 邓云平 梅斌 +1 位作者 茹立强 关新民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95-198,202,T251,共5页
用霍乱毒素B亚单位标记辣根过氧化物酶(CB-HRP)及荧光双标(核黄、快蓝)示踪方法,观察了大鼠足阳明胃经上3个相距较近穴位:伏兔(ST32)、足三里(ST36)和下巨虚(ST39)皮下感觉传入神经在脊神经节的节段性分布.结果:①同一穴区的皮下感觉神... 用霍乱毒素B亚单位标记辣根过氧化物酶(CB-HRP)及荧光双标(核黄、快蓝)示踪方法,观察了大鼠足阳明胃经上3个相距较近穴位:伏兔(ST32)、足三里(ST36)和下巨虚(ST39)皮下感觉传入神经在脊神经节的节段性分布.结果:①同一穴区的皮下感觉神经可来自几个不同节段的脊神经节.标记细胞数量呈正态分布.标记的脊神经节细胞主要为中、小型.伏兔穴与T11~L6脊神经节有关,其中LZ、L3标记细胞最多,足三里穴亦与T11~L6有关,以L3标记细胞最多,L2、L4次之;下巨虚穴仅与L2~L5有关,L3、L4标记细胞最多.②同一脊神经节可支配几个穴区皮下组织.3个穴区皮下组织均接受L2~L5脊神经节的支配,其中L3脊神经节是此3个穴区皮下传入神经分布最为密集的节段.③核黄和快蓝逆行荧光双标记研究发现,少数L3、L4脊神经节细胞可分支支配足三里及下巨虚穴区皮下组织.同一经络线上相距较近3个穴位区皮下感觉神经节段性投射的重叠性分布,以及同一脊神经节细胞可分支支配2个不同穴位的现象的证实可为循经感传机制的研究提供一些形态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经 穴位 径路示踪 脊神经节 重叠分布
下载PDF
针刺“曲池”、“臂臑”对“人中”、“承浆”穴区儿茶酚胺阳性神经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张育文 董震 +2 位作者 梁有明 茹立强 关新民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1期27-30,共4页
利用荧光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循经针刺手阳明大肠经上的“曲池”、“臂臑”两穴对交会经穴“人中”和非交会经穴“承浆”两穴区皮下儿茶酚胺阳性神经的密度、面积及荧光强度的变化。结果发现①针刺可使“人中”穴区儿茶酚胺阳性神经的荧... 利用荧光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循经针刺手阳明大肠经上的“曲池”、“臂臑”两穴对交会经穴“人中”和非交会经穴“承浆”两穴区皮下儿茶酚胺阳性神经的密度、面积及荧光强度的变化。结果发现①针刺可使“人中”穴区儿茶酚胺阳性神经的荧光强度明显增高(P<0.05),同时儿茶酚胺阳性神经纤维的面积有增大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针刺对“承浆”穴区儿茶酚胺阳性纤维的密度、面积及荧光强度均无明显影响。表明针刺可循经影响同经线上的其它穴区皮下自主神经的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原理 穴位 手阳明大肠经 儿茶酚胺
下载PDF
循经电针刺激可激活穴区皮下感觉传入神经-CB-HRP示踪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徐嵘 郭东林 +1 位作者 秦华辉 关新民 《针刺研究》 CAS CSCD 1996年第4期54-58,共5页
本实验是将1%CB-HRP5μl分别注入大鼠一侧“足三里”或“乳中”穴区皮下,追踪不同节段脊神经节内被标记细胞,观察穴区皮下感觉传入神经的节段性分布及循经电针刺激对此节段性分布的影响,结果发现:“足三里”穴区皮下感觉神经末梢... 本实验是将1%CB-HRP5μl分别注入大鼠一侧“足三里”或“乳中”穴区皮下,追踪不同节段脊神经节内被标记细胞,观察穴区皮下感觉传入神经的节段性分布及循经电针刺激对此节段性分布的影响,结果发现:“足三里”穴区皮下感觉神经末梢主要投射至L4、L5两脊神经节,“乳中”穴区皮下感觉神经主要投射至T4、T5、T6脊神经节;循经电针刺激可激活“足三里”或“乳中”穴区皮下感觉神经末梢,使其摄取HRP能力增强,因而同一脊神经节阳性标记细胞数增加,不同脊神经节出现阳性标记细胞的节段扩大。以上结果为循经感传的跨神经节段性传入提供了一些形态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HRP 穴位 脊神经元 电针
下载PDF
外周神经损伤后对大鼠脊髓运动神经元及背根节感觉神经元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胡道松 曹福元 +3 位作者 徐清贵 殷光甫 洪光祥 茹立强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6期478-481,共4页
大鼠左腓总神经离断后与胫神经端侧吻合,于术后第1至8周取L4~5脊髓和背根节(DRG)做冰冻切片,分别显示前角运动神经元(SMN)AChE活性和DRG神经元NOS活性。结果发现;①正常鼠SMN-AChE活性中-强度阳性反应。实验组外侧核SMN-ACh... 大鼠左腓总神经离断后与胫神经端侧吻合,于术后第1至8周取L4~5脊髓和背根节(DRG)做冰冻切片,分别显示前角运动神经元(SMN)AChE活性和DRG神经元NOS活性。结果发现;①正常鼠SMN-AChE活性中-强度阳性反应。实验组外侧核SMN-AChE活性和阳性细胞数,于术后2~3周比正常者明显减低,有的SMN-核周体出现空泡样变性;术后4~8周,SMN酶活性和阳性细胞数渐增,并明显高于正常者。同体对照组与实验组同期比较,SMN酶活性相对较弱。②正常鼠部分中-小型DRG神经元NOS活性为中-强度阳性反应。实验组于术后第1~4周,NOS活性和阳性细胞数较正常者明显增高;术后第5~8周其渐趋正常。对照组DRG神经元NOS活性表达较强及与实验组有相应的变化梯度。二组DRG内均见到空泡样变性的神经元核周体。结果提示,坐骨神经慢性损伤所产生SMN-AChE活性增强,可能是轴突再生的反应,并对由NO介导的一级感觉信息传导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损伤 运动神经元 感觉神经元
下载PDF
脑缺血及再灌流对皮层体感诱发电位及神经细胞外钙离子活度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胡谋先 王阿敬 +2 位作者 谢虹 喻凤兰 关新民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75-177,共3页
实验在22只Wistar大鼠上进行,夹闭双侧颈总动脉造成脑缺血,夹闭3min时,皮层体感区诱发电位P波幅值、皮层细胞外钙离子活度及皮层内氧分压分别由正常对照值96.5μV、0.55mmol/L和1.66±0.45... 实验在22只Wistar大鼠上进行,夹闭双侧颈总动脉造成脑缺血,夹闭3min时,皮层体感区诱发电位P波幅值、皮层细胞外钙离子活度及皮层内氧分压分别由正常对照值96.5μV、0.55mmol/L和1.66±0.45kPa降低了52.7%(n=7)、45.8%(n=10)和20.5%(n=5),其中钙离子活度与对照值比较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放夹后再灌流的早期(1~3min)上述三项指标较夹闭时有更进一步下降,此后逐步恢复,至再灌流10~15min才达到正常水平。本文实验结果表明再灌流早期脑组织损伤继续存在,甚至更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诱发电位 钙离子 皮层 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病毒性肝炎患者肝内一氧化氮合酶活性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东绅 黄加权 +3 位作者 倪明 黄元成 林传友 茹立强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00年第1期12-13,共2页
目的:探讨NOS在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组织中的活性及意义。方法:用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2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穿组织内NOS,并检测积分光密度用于分析NOS活性。结果:NOS显色强度与肝组织病变相关,积分光密度均值慢性肝炎高于急性肝炎(P<0.0... 目的:探讨NOS在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组织中的活性及意义。方法:用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2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穿组织内NOS,并检测积分光密度用于分析NOS活性。结果:NOS显色强度与肝组织病变相关,积分光密度均值慢性肝炎高于急性肝炎(P<0.05),重型肝炎高于慢性肝炎(P<0.05)。NOS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肝细胞及静脉内皮细胞。结论:NOS显色结果可能反映肝组织损伤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合酶 积分光密度 病毒性肝炎
下载PDF
大白鼠脊髓后角内乙酰胆碱M受体与体感一级传入的关系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坚 刘晓春 +1 位作者 关新民 艾民康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90-92,163,共4页
为了进一步研究乙酰胆碱(ACh)与体感一级传入的关系,用大白鼠脊髓后角内乙酰胆碱毒蕈碱受体(M.AChR)放射自显影银粒的分布与数量变化为观察指标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发现:①脊髓后角浅层有M.AChR(^3H-二苯羟... 为了进一步研究乙酰胆碱(ACh)与体感一级传入的关系,用大白鼠脊髓后角内乙酰胆碱毒蕈碱受体(M.AChR)放射自显影银粒的分布与数量变化为观察指标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发现:①脊髓后角浅层有M.AChR(^3H-二苯羟乙酸奎宁酯;^3H-QNB结合位点),其分布与抗氟化钠酸性磷酸酶(FRAP)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一致;②切断一侧后根5d,术侧后角浅层FRAP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胆碱 受体 脊髓 放射自显影术
下载PDF
电针对大鼠脊髓后角内神经降压素的影响以及在毁损C纤维后的变化
14
作者 李文珩 李和 关新民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67-270,共4页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和半定量免疫组织化学术观察了电针对大鼠脊髓后角内神经降压素(NT)含量和神经降压素免疫反应性(NT-IR)的影响以及此影响在毁损大鼠C纤维后的变化。电针大鼠“环跳”穴可明显降低大鼠脊髓后角内NT的含量...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和半定量免疫组织化学术观察了电针对大鼠脊髓后角内神经降压素(NT)含量和神经降压素免疫反应性(NT-IR)的影响以及此影响在毁损大鼠C纤维后的变化。电针大鼠“环跳”穴可明显降低大鼠脊髓后角内NT的含量及减弱NT-IR,这一变化可能是由于电针促进脊髓后角内NT的释放所致。而在硬脊膜外腔注射辣椒素引起C纤维毁损的大鼠,电针对NT的上述影响明显减弱,由此提示电针释放脊髓后角内NT的作用至少部分地依赖辣椒素敏感的C纤维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降压素 C纤维 针刺 镇痛 脊髓后角 电针
下载PDF
大鼠颈上神经节组织移植至自体中脑水管周灰质对皮肤痛阈的影响
15
作者 王阿敬 茹立强 +5 位作者 胡谋先 谢虹 林传友 樊友珍 李玲莉 孙材陇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8-10,T077,共3页
为观察自中脑水管周灰质(PAG)释放的儿茶酚胺类物质能否引起痛敏感性的变化,选择新生大鼠颈上神经节(SCG)作为PAG内的移植物。移植后应用烟碱皮下注射(0.lmg/kg)引起移植物儿茶酚胺释放,可见被移植大鼠痛敏感性降低,与移植前... 为观察自中脑水管周灰质(PAG)释放的儿茶酚胺类物质能否引起痛敏感性的变化,选择新生大鼠颈上神经节(SCG)作为PAG内的移植物。移植后应用烟碱皮下注射(0.lmg/kg)引起移植物儿茶酚胺释放,可见被移植大鼠痛敏感性降低,与移植前对照组痛阈比较P<0.01,而注射等渗盐水对痛阈无影响。烟碱引起的镇痛效应可被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酚妥拉明部分阻断。实验后对移植物进行了儿茶酚胺组织化学检查。上述结果表明,PAG及移植物儿茶酚胺的局部释放可以调节伤害性感受,减低痛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脑 水管周灰质 颈上神经节 移植
下载PDF
切断大鼠前根及电针刺激对相应脊神经节内ACh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才源 徐嵘 李玲俐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1期24-26,共3页
采用ACh敏感电极测定相应脊神经节(DRG)内ACh活度的方法,观察切断大鼠前根及电针刺激对相应脊神经节内ACh释放的影响。结果:①切断大鼠左侧L4前根后第3d,切断侧L4DRG内ACh相对含量较切断前相对照侧L4DRG内ACh相对含量明显降低(均为P<... 采用ACh敏感电极测定相应脊神经节(DRG)内ACh活度的方法,观察切断大鼠前根及电针刺激对相应脊神经节内ACh释放的影响。结果:①切断大鼠左侧L4前根后第3d,切断侧L4DRG内ACh相对含量较切断前相对照侧L4DRG内ACh相对含量明显降低(均为P<0.01)。②切断左侧L4前根前给予电针刺激后,两侧L4DRG内ACh的相对含量较电针前明显增加(P<0.01)。③切断左侧L4前根后第3d给予电针刺激,切断侧L4DRG内ACh相对含量同电针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显著低于对照侧电针后的ACh相对含量(P<0.01)。提示:DRG内有ACh的释放,ACh的释放是由前根投射到DRG内的胆碱能神经纤维所致。表明在DRG水平前角运动神经元对一级感觉传入实施调控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根 电针 脊神经节 乙酰胆碱
下载PDF
多通道动作电位计算机分析系统及其应用
17
作者 郭东林 胡建国 +1 位作者 王才源 关新民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405-406,共2页
多通道动作电位计算机分析系统及其应用郭东林,胡建国,王才源,关新民武汉同济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神经生物学教研室,武汉同济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计算机中心,武汉430030关键词动作电位;神经;程序设计;C语言中图法分类号R... 多通道动作电位计算机分析系统及其应用郭东林,胡建国,王才源,关新民武汉同济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神经生物学教研室,武汉同济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计算机中心,武汉430030关键词动作电位;神经;程序设计;C语言中图法分类号R337.5,TP313在实验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作电位 神经 程序设计 C语言 计算机
下载PDF
大鼠回肠肠肌丛内5-羟色胺能神经元的免疫组织化学观察
18
作者 邓成国 李林 +2 位作者 林传友 殷光甫 菇立强 《同济医科大学郧阳医学院学报》 CAS 1994年第2期65-68,F003,共5页
本文用5-羟色胺(5-HT)抗血清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大鼠回肠(外纵肌全层铺片标本)内含5-HT免疫反应性(5-HT-IR)神经元进行了观察研究。正常大鼠回肠壁内神经节(丛)内可见少数5-HT-IR核周体,及肠肌丛周... 本文用5-羟色胺(5-HT)抗血清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大鼠回肠(外纵肌全层铺片标本)内含5-HT免疫反应性(5-HT-IR)神经元进行了观察研究。正常大鼠回肠壁内神经节(丛)内可见少数5-HT-IR核周体,及肠肌丛周围和节间束中含有丰富的5-HT-IR纤维。5-羟色胺酸(5-HTP)处理后大鼠与正常鼠相比较,回肠壁丛内5-HT-IR胞体和带膨体纤维的可见数稍多,及免疫反应性增强。本研究对大鼠回肠内在的5-HT能神经元的存在提供了直接的形态学证据,并初步讨论了肠5-HT能神经元对胃肠运动的调节功能及其可能的受体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回肠 肠肌丛 5-羟色胺 神经元 免疫组织化学
全文增补中
刺激脊髓背根对相邻脊髓背角乙酰胆碱和钙离子的影响
19
作者 施静 刘晓春 +1 位作者 欧阳兴飚 关新民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6期484-485,488,共3页
以切断一对背根并横断相邻脊髓为动物模型,用离子选择电极测定刺激一侧离断背根后,观察相邻脊髓后角ACh及Ca2+活度的变化。结果发现:①刺激侧的相邻脊髓后角浅层ACh活度明显升高,与刺激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侧略... 以切断一对背根并横断相邻脊髓为动物模型,用离子选择电极测定刺激一侧离断背根后,观察相邻脊髓后角ACh及Ca2+活度的变化。结果发现:①刺激侧的相邻脊髓后角浅层ACh活度明显升高,与刺激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侧略有上升,但无统计学意义;②刺激侧的相邻后角浅层细胞外Ca2+活度明显降低,与刺激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对照侧无明显变化。表明:刺激一侧离断背根可引起同侧相邻离断脊髓后用内细胞外Ca2+活度降低及ACh活度升高,证明离断背根与相邻脊髓后角间存在着跨节段信息传递,这种传递是通过体感神经外周末梢间某种联系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 刺激 乙酰胆碱 循经传感 外周神经机制
下载PDF
电针对大鼠脊髓背角乙酰胆碱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施静 关新民 艾民康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264-266,共3页
本文从代谢的角度就针刺镇痛时乙酰胆碱(ACh)含量,胆碱乙酰化酶活性(ChAC)和胆碱酯酶(ChE)活性3个环节上进行了综合研究。发现:针刺镇痛时大鼠脊髓背角ACh含量与单纯测痛大鼠((?)±s为2.088±0.319ng/mg组织)比较无明显变化,但... 本文从代谢的角度就针刺镇痛时乙酰胆碱(ACh)含量,胆碱乙酰化酶活性(ChAC)和胆碱酯酶(ChE)活性3个环节上进行了综合研究。发现:针刺镇痛时大鼠脊髓背角ACh含量与单纯测痛大鼠((?)±s为2.088±0.319ng/mg组织)比较无明显变化,但合成酶ChAC及降解酶ChE活性明显升高,ChAC活性(以每mg组织孵育30min所生成的AChng表示)从0.626±0.150ng/mg升高到1.344±0.317ng/mg,ChE活性(以每g组织每分钟水解的ACh mmol表示)从0.978±0.089mmol/g组织升高到3.150±0.206mmol/g组织,说明针刺镇痛时ACh代谢明显加快,是ACh参与针刺镇痛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脊髓背角 乙酰胆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