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圍繞“京劇崑曲的學術基礎”進行探問——評《梨園文獻與優伶演劇——京劇崑曲文獻史料考論》
1
作者 李元皓 《戏曲与俗文学研究》 2018年第1期325-336,共12页
《梨園文獻與優伶演劇—京劇崑曲文獻史料考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以下簡稱《考論》),是古典學術與京崑文獻結合的開拓性成果。作者谷曙光,現任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教授,有着古典文學的良好學術訓練,對戲曲有着較高的品鑒與分析... 《梨園文獻與優伶演劇—京劇崑曲文獻史料考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以下簡稱《考論》),是古典學術與京崑文獻結合的開拓性成果。作者谷曙光,現任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教授,有着古典文學的良好學術訓練,對戲曲有着較高的品鑒與分析能力,他曾師從著名學者吴小如教授(1922-2014)。吴小如是首先提出“戲曲的文獻學”“唱片的版本學”“唱片的校勘學”觀點的重要學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料 曲文 分析能力 吴小如 出版社 古典 唱片
下载PDF
梁沈旋《爾雅集注》考證
2
作者 陳鴻森 《中国经学》 2010年第1期93-118,共26页
梁代沈旋《爾雅集注》十卷,纂集漢魏《爾雅》舊義,並爲之音,其書經唐末、五代戰亂蕩佚。道光間,馬國翰、黄奭各有輯本,二家所集略同,大抵皆就《釋文》所載沈旋音讀採録之,其《爾雅》義則僅《玄應音義》、邢昺《爾雅疏》所引各一條耳。... 梁代沈旋《爾雅集注》十卷,纂集漢魏《爾雅》舊義,並爲之音,其書經唐末、五代戰亂蕩佚。道光間,馬國翰、黄奭各有輯本,二家所集略同,大抵皆就《釋文》所載沈旋音讀採録之,其《爾雅》義則僅《玄應音義》、邢昺《爾雅疏》所引各一條耳。沈書唐代曾東傳日本,今别自東瀛舊籍所引佚文校録之,以補馬、黄二家之未備,凡得一百二十餘事。末附考證,推考其書體例及隋唐間流播情況,此則前此學者治六朝經學、《爾雅》學史所不及詳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旋 《爾雅》 《爾雅集注》 六朝經學 輯佚
下载PDF
清代學者疑年考——姜亮夫《歷代人物年里碑傳綜表》訂訛 被引量:1
3
作者 陳鴻森 《中华文史论丛》 2007年第4期155-199,共45页
清代学者钱大昕曾纂次古今文人生卒年寿之可考者,为《疑年绿》四卷。其后赓续之作纷出,姜亮夫先生尝撰《六续疑年录》,后经扩充,增补修订,易名曰《历代人物年里碑传综表》。其书后出,蒐罗最富,查检甚便,为学者治史必不可少之书... 清代学者钱大昕曾纂次古今文人生卒年寿之可考者,为《疑年绿》四卷。其后赓续之作纷出,姜亮夫先生尝撰《六续疑年录》,后经扩充,增补修订,易名曰《历代人物年里碑传综表》。其书后出,蒐罗最富,查检甚便,为学者治史必不可少之书。惟历代人物,来如繁星,其偶有违失,固不害为名山盛业;订讹补阙,正后学者之责也。本文专就其书清人生卒年岁有疑误者,辨正是非,凡举正五十五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疑年录》 姜亮夫 《历代人物年里碑传综表》 清代学术
下载PDF
《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
4
作者 吕文翠 徐德明 《人文中国学报》 CSSCI 2023年第1期355-361,共7页
主編:王德威出版: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日期:2022年2月第1版頁數:1252讀通《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以下簡稱《哈編》),須解字説文而取精用弘。何爲解字、説文?解字以凸出該著作的關鍵字/要素,説文呈現王德威賦予這些詞彙以主體特質。... 主編:王德威出版: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日期:2022年2月第1版頁數:1252讀通《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以下簡稱《哈編》),須解字説文而取精用弘。何爲解字、説文?解字以凸出該著作的關鍵字/要素,説文呈現王德威賦予這些詞彙以主體特質。標題中心詞“史”接受五重修飾,以史爲樞紐而限制詞由近及遠,層遞解字説文:史、文學、現代、中國、新編、哈佛。修飾詞蘊含豐厚,本文僅限於書中呈現的特别語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德威 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哈佛 中國
下载PDF
回望中國戲曲的跨文化演出 被引量:1
5
作者 孫玫 《人文中国学报》 2018年第2期145-158,共14页
作爲演劇活動的各種地方戲曲,一直是中國傳統社會廣大民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隨著中國人走向海外,戲曲也被帶到了中國的域外。迄今爲止,中國戲曲的域外演出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另一方面,自十八世紀起,在西方就開始出現一些用西方... 作爲演劇活動的各種地方戲曲,一直是中國傳統社會廣大民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隨著中國人走向海外,戲曲也被帶到了中國的域外。迄今爲止,中國戲曲的域外演出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另一方面,自十八世紀起,在西方就開始出現一些用西方語言改編自中國戲曲的演出。不過,這些改編本大多是採用原劇的故事梗概,不是以中國戲曲原來的方式,而是以當時歐洲人的方式演出。戲曲的海外傳播和跨文化演出,是一個緩慢、漸進、複雜的歷史過程。它不可避免會遇到語言、唱腔、程式化表演、異文化受衆等諸多方面的問題和挑戰,必然會出現一些在母國所不曾有過的變異和新的景觀。本文回顧了中國戲曲在異文化中諸種樣式和演劇上的歷史流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國戲曲 演劇 梅蘭芳 戲劇翻譯 跨文化研究
下载PDF
官學背景與個人宗尚共同作用下的批判——論《四庫全書總目》對晚明公安派的批評得失與成因
6
作者 莫岸洪 《中国四库学》 2021年第1期244-263,共20页
晚明公安派在《四庫全書總目》中遭受了嚴重的禁毁與批判,按現代眼光看來,這明顯有失公允,不符合文學史實。本文通過梳理《總目》中對公安派批評的觀點,從中探究《總目》批評公安派的得失,再分析其中起決定影響作用的皇權意識和編纂者... 晚明公安派在《四庫全書總目》中遭受了嚴重的禁毁與批判,按現代眼光看來,這明顯有失公允,不符合文學史實。本文通過梳理《總目》中對公安派批評的觀點,從中探究《總目》批評公安派的得失,再分析其中起決定影響作用的皇權意識和編纂者自身的文學批評思想,從中釐清公安派在《總目》中被批判的原因。《總目》由於其官學背景,對晚明文學進行了嚴苛的批判與貶斥,其對公安派的批評是在官學背景與個人宗尚共同作用下的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庫全書總目 公安派 批評 批判
下载PDF
試析顧太清仿擬宋詞和編選《宋詞選》的意義與價值
7
作者 卓清芬 《词学》 CSSCI 2017年第2期121-168,共48页
晚清況周頤(一八五九—一九二六)稱賞顧太清(一七九九—一八七七)詞'純乎宋人法乳',謂其'得力於周清真,旁參白石之清隽',認爲顧太清詞深受周邦彦和姜夔二人的影響。當代研究者對此一評語並無異議,然而除了周、姜二人以... 晚清況周頤(一八五九—一九二六)稱賞顧太清(一七九九—一八七七)詞'純乎宋人法乳',謂其'得力於周清真,旁參白石之清隽',認爲顧太清詞深受周邦彦和姜夔二人的影響。當代研究者對此一評語並無異議,然而除了周、姜二人以外,顧太清還接受了哪些宋代詞人的影響?若從顧太清詞作的和韻、仿擬、編選詞集所選擇的對象和數量作進一步的分析,或許能更清楚具體地掌握實際情况。本文首先分析顧太清對宋詞之和韻、仿擬作品,探討顧太清對宋詞主題、技巧、風格的模擬與創新,其次析論顧太清編選《宋詞選》的特色,最後從和韻、仿擬和選集分析顧太清所建構的宋詞觀點。同時梳理顧太清《東海漁歌》的版本流傳和箋注出版的情况,置於附録之中。顧太清《宋詞選》中選詞最多的詞人是黄庭堅和辛棄疾,而吴文英不僅是太清和擬數量最多的詞人之一,選詞數量更高居第二位。顧太清兼采兩宋,略偏南宋,對於宋詞經典的重塑和思考,展現出不爲流派拘囿的獨到觀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顧太清 《宋詞選》 宋詞 清詞
原文传递
論古史辨派易學之後的易學開展
8
作者 楊自平 《经学文献研究集刊》 CSSCI 2017年第2期283-299,共17页
現代易學在新方法、新觀點、新材料的優勢下,繼清代易學之後有了新的開展,無論對傳世本《周易》的認定還是對《易》經、傳的解釋都有相當可觀的成果。透過對既有成果的論析與研議,筆者認爲《易經》的成書可區分爲原始材料、初步編纂本... 現代易學在新方法、新觀點、新材料的優勢下,繼清代易學之後有了新的開展,無論對傳世本《周易》的認定還是對《易》經、傳的解釋都有相當可觀的成果。透過對既有成果的論析與研議,筆者認爲《易經》的成書可區分爲原始材料、初步編纂本、傳世的編纂定本三種。原始材料包含相當豐富的揲蓍及占事紀録。經多人努力,透過編纂者整理,便成爲《易》初步編纂本。其後到西周末年,再次經過儒者編纂,便成爲傳世的編纂定本。後者較初步編纂本完整,但仍不是體系嚴密的著作。孔子雖未作《易》經、傳,然孔子曾習《易》,提出心得,並傳《易》於門人。《易傳》非一時一人所作,而是由口耳相傳到戰國時期寫定,内容深受孔子思想的影響。現代易學在哲學、象數、考據方面,既承繼傳統易學,又結合現代哲學、科學、考古學而有所開展。對於尚在發展中的現代易學,應先就經、傳、學作明確區分,並正視《易傳》與歷代易學的成就,汰慮不適切的説法。學者應致力於掌握現代易學相關成果,並留意考古新材料的發現,對文字學、訓詁理論具有一定的抉擇能力,並提升哲學思辨力,透過新材料、新方法、新觀點使釋《易》内容更深刻,更具時代性,爲現代易學發展作出貢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學 周易 易傳 古史辨
原文传递
梁寅《周易參義》義理釋《易》析論
9
作者 楊自平 《经学文献研究集刊》 2020年第2期244-258,共15页
梁寅著《周易參義》十二卷。本文旨在考察梁寅如何抉擇並以義理釋《易》羽翼程、朱。梁寅承繼朱子主經傳區分,治《易》立場上兼採伊川重人事之理及朱子象占説。關於釋義與用《易》,則承繼朱子從多面向闡發義理及指點不同身分者如何用《... 梁寅著《周易參義》十二卷。本文旨在考察梁寅如何抉擇並以義理釋《易》羽翼程、朱。梁寅承繼朱子主經傳區分,治《易》立場上兼採伊川重人事之理及朱子象占説。關於釋義與用《易》,則承繼朱子從多面向闡發義理及指點不同身分者如何用《易》。館臣評《參義》"未能剖析精微",實就梁寅未致力天人性命之理的闡發,僅關注人事之理而言。梁寅就各卦,甚至整個六十四卦的卦象、《易》辭作整體性詮解,將整個義理通貫,致使對某些字詞的訓詁有特定的解釋。此外,梁寅從如何經世的致用層面及整體性釋《易》的作法與論點相當獨特,但也因此限制詮釋《易》的開放性。《參義》實爲元代少數致力義理闡發的論注,梁寅將該書定位爲程《傳》《本義》的義疏,以義理闡發羽翼程、朱,在元代《易》學有其獨特價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寅 周易參義 易學 元代
原文传递
自我呈現與他人形塑——湯貽汾《吟釵圖》詩卷題詠析論
10
作者 卓清芬 《人文中国学报》 2018年第2期97-144,共48页
清代詩畫家湯貽汾(1778—1853)爲記憶親情、感念母德,繪製《吟釵圖》,録母親楊氏(1752—1812)《斷釵吟》七絕二首於其上,遍徵題詠。是時和詩與題畫者甚衆,爲道光、咸豐之間的一大盛事,後輯成《斷釵吟》四卷出版。本文從楊氏《斷釵吟》... 清代詩畫家湯貽汾(1778—1853)爲記憶親情、感念母德,繪製《吟釵圖》,録母親楊氏(1752—1812)《斷釵吟》七絕二首於其上,遍徵題詠。是時和詩與題畫者甚衆,爲道光、咸豐之間的一大盛事,後輯成《斷釵吟》四卷出版。本文從楊氏《斷釵吟》口占二首與湯貽汾之和詩談起,説明《斷釵吟》徵詩活動與《吟釵圖》的産生,並整理《斷釵吟》的題詠社群。題詠者多從湯貽汾的人際關係延伸而來,而閨秀的家族題詠亦爲一大特色。從楊氏《斷釵吟》的自述,可以了解清代女性的自我觀看和自我呈現的側重點,另由他人題詠作品的切入角度,可以觀察題詠者對《吟釵圖》的觀看視角和性别形塑。《吟釵圖》的詩卷題詠,不僅肯定了女性'才'、'德'並立的典範意義,也彰顯了忠義節孝的價值觀,在當時具有一定的影響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湯貽汾 吟釵圖 斷釵吟 清代女性 他人形塑
下载PDF
上博八《蘭賦》二題
11
作者 高佑仁 《简帛》 CSSCI 2014年第1期73-78,531,共7页
一新出上博簡第八册的《蘭賦》簡2有以下兩句(釋文暫依復旦吉大讀書會):緩哉蘭兮,[華]攸(摇)茖(落)而猷不失厥芳,浧(馨)(謐)迡而達聞于四方。1先談'芳'字,原篆作:■其實右下角有重文符,十分清楚,原考釋者與讀書會都未留意,&#... 一新出上博簡第八册的《蘭賦》簡2有以下兩句(釋文暫依復旦吉大讀書會):緩哉蘭兮,[華]攸(摇)茖(落)而猷不失厥芳,浧(馨)(謐)迡而達聞于四方。1先談'芳'字,原篆作:■其實右下角有重文符,十分清楚,原考釋者與讀書會都未留意,'芳'作爲首句之末字,又爲第二句之首字,即'不失厥芳=(芳,芳)浧迡',2筆者將此意見發表於跟帖後,鄭公渡先生表示:'芳'下面的重文符號,墨迹其實很淡,而且二筆相隔略遠。此外如果不看作重文符號,其實可以考慮'馨'屬上讀,即'而猷不失厥芳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符 公渡 下角 字距 整理者 版圖 二字 字原 合文 段明
下载PDF
趙尊嶽《填詞叢話》之“神味說”探析
12
作者 卓清芬 《词学》 CSSCI 2016年第2期-,共24页
近代詞學名家趙尊嶽(一八九八—一九六五)的詞學論著《填詞叢話》首重「神味」.「神味」是一種深沉邈遠的言外之意,晚清民國詞家多强調泯除寄託之迹,著重詞中所潛藏的深厚婉曲、綿邈不盡的意蘊.「神味」來自於情感詞意的層層深入、層層... 近代詞學名家趙尊嶽(一八九八—一九六五)的詞學論著《填詞叢話》首重「神味」.「神味」是一種深沉邈遠的言外之意,晚清民國詞家多强調泯除寄託之迹,著重詞中所潛藏的深厚婉曲、綿邈不盡的意蘊.「神味」來自於情感詞意的層層深入、層層轉折,運用委婉含蓄的表達方式,使「神味」融貫於理脈之間.除了「深入」和「暗轉」之法,「神味」亦可透過結拍傳達綿邈不盡之致.「神味」不可强求,惟有性靈、學力並重,才能選擇適切的文字和意象,「以曲筆宛轉達出」,以迂迴含蓄的表達方式,給讀者層次豐富的閱讀感受,肯定詞體幽隱婉曲的特質.「神味」的提出,正是對時下盛行夢窗詞風的反思.趙尊嶽主張以尋常習見之字,運用曲折層深之法,傳達深厚綿邈的情思,試圖扭轉斧琢鉤勒的詞壇風氣,深具時代意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趙尊嶽 《填詞叢話》 神味説
原文传递
《漢學師承記》駢枝
13
作者 陳鴻森 《中国经学》 2008年第1期183-215,共33页
江藩《漢學師承記》係一紀傳體之斷代學術史,全書共正傳四十人,附傳十七人。江氏以紀傳形式,將清嘉慶中葉以前具代表性之漢學者彙爲一編,各記其學行出處、師承交游、著撰緒論,藉以呈現清代漢學發皇流衍之概況。是書近有日本近藤光男及... 江藩《漢學師承記》係一紀傳體之斷代學術史,全書共正傳四十人,附傳十七人。江氏以紀傳形式,將清嘉慶中葉以前具代表性之漢學者彙爲一編,各記其學行出處、師承交游、著撰緒論,藉以呈現清代漢學發皇流衍之概況。是書近有日本近藤光男及北京大學漆永祥兩家注解。二氏殫見洽聞,於江書所涉語典、事典,靡不博稽旁考,所釋原原本本,幾無隱滯之義矣。余向讀江書,略有疏記。今就二家所不及詳,或間有微失處,條録三十六事,亦古人“舊學商量加邃密”之意云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藩 《漢學師承記》 清代學術
下载PDF
玄應與窺基對《妙法蓮華經》語詞解釋之比較研究
14
作者 孫致文 《经学文献研究集刊》 2020年第1期110-134,共25页
本文比較唐代玄應《一切經音義》與窺基《法華音訓》、《法華玄贊》對鳩摩羅什所譯《妙法蓮華經》詞語的訓釋,嘗試探究玄奘門下兩位著名弟子對《法華經》詮解的異同,進而檢視玄應、窺基二人音義著作釋經的效能。本文發現:玄應與窺基對... 本文比較唐代玄應《一切經音義》與窺基《法華音訓》、《法華玄贊》對鳩摩羅什所譯《妙法蓮華經》詞語的訓釋,嘗試探究玄奘門下兩位著名弟子對《法華經》詮解的異同,進而檢視玄應、窺基二人音義著作釋經的效能。本文發現:玄應與窺基對《法華經》詞語的解釋頗多雷同,極可能本於其師玄奘,甚至可視爲"玄奘譯場大德"的共同意見。再者,玄應、窺基在字形辨析、異文考訂、詞義解釋的見解,確實發揮理解《法華經》的功效。本文也指出,相較於玄應所作音義,窺基著作中又屢見補充、辨析,所釋詞語數量也較多;此即足以解釋慧琳《一切經音義》載録窺基《法華音訓》而不取玄應《妙法蓮華經音義》的原因。此外,本文對前述玄應、窺基音義著作,乃至日僧中算《妙法蓮華經釋文》,都詳細比勘、校訂,可供學界參考。本文不僅對探討玄應、窺基音義著作提出不同以往的考察,對於漢譯本《法華經》及中古漢語詞彙的研究,也提供較爲可靠的文獻整理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應 窺基 佛經音義 妙法蓮華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