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层螺旋CT评价心外膜脂肪厚度与冠状动脉疾病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胜 林义兆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2年第12期2306-2308,共3页
目的:本研究采用多层螺旋CT评价心外膜脂肪厚度(epicardial fat thickness,EFT)与冠状动脉疾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之间的相关性。方法:80例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疑似冠心病患者,在我院进行64排(SIEMENS SOMATOM Perspective... 目的:本研究采用多层螺旋CT评价心外膜脂肪厚度(epicardial fat thickness,EFT)与冠状动脉疾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之间的相关性。方法:80例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疑似冠心病患者,在我院进行64排(SIEMENS SOMATOM Perspective)多层螺旋CT进行冠状动脉扫描并同期(一周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观察冠脉病变的程度,并测量EFT。按照冠脉狭窄的程度分为冠心病组(狭窄程度≥50%)和非冠心病组(正常或狭窄程度<50%),比较两组之间EFT值的差异,并评估EFT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结果:CAD组的平均EFT明显高于对照组(5.15±1.33 mm vs.4.28±1.09 mm,P<0.001)。EFT预测冠心病的最佳截点为≥4.70mm,敏感性为97%,特异度为62%,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CU)为0.792(P<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EFT是CAD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冠心病患者较对照组有EFT值更高,EFT对冠心病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心外膜脂肪 冠状动脉疾病
下载PDF
DCE-MRI联合PSA诊断前列腺癌的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林鹏杰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2年第7期1250-1253,共4页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DCE-MRI)联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诊断前列腺癌的价值。方法:以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118例疑似前列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DCE-MRI和PSA检查。以病理活检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前...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DCE-MRI)联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诊断前列腺癌的价值。方法:以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118例疑似前列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DCE-MRI和PSA检查。以病理活检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前列腺癌患者中DCE-MRI各参数以及PSA水平,两种检查方式单独和联合检测与金标准的一致性以及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118例患者中,病理活检检测出恶性37例,检出率为37/118(31.36%),良性81例,检出率为81/118(68.64%);恶性患者中DCE-MRI各参数以及PSA水平均高于良性患者(P<0.05);DCE-MRI和PSA单独检测同金标准的一致性一般,Kappa值分别为0.554和0.433,DCE-MRI和PSA联合检测同金标准一致性较好,Kappa值为0.750;DCE-MRI和PSA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高于单独检测。结论:DCE-MRI和PSA均可对前列腺癌进行诊断,但是联合检测诊断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多期增强MSCT测量的结肠癌肿瘤大小与脉管癌栓的相关性
3
作者 李胜 李建业 葛建国 《海南医学》 CAS 2022年第1期83-86,共4页
目的探讨多期增强多层螺旋CT(MSCT)测量的结肠癌肿瘤大小与脉管癌栓(LVI)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古田县医院收治的60例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LVI阴性组49例和LVI阳性组11例。采用MSCT检查并比... 目的探讨多期增强多层螺旋CT(MSCT)测量的结肠癌肿瘤大小与脉管癌栓(LVI)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古田县医院收治的60例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LVI阴性组49例和LVI阳性组11例。采用MSCT检查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肿瘤体积(Tvol)、肿瘤的最大面积(Tare)、肿瘤的最大直径(Tdia)、肿瘤长度(Tlen),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其与LVI的相关性。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肿瘤大小的测量在LVI阳性患者中的诊断效能。结果LVI阴性组患者的Tvol、Tare、Tdia及Tlen分别为(25.73±4.39)cm^(3)、(8.86±2.86)cm^(2)、(1.53±0.48)cm、(4.41±1.38)cm,明显低于阳性组的(56.69±4.83)cm^(3)、(16.03±3.28)cm^(2)、(2.02±0.57)cm、(6.21±2.03)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vol、Tare、Tdia、Tlen、N分期、T分期、分化程度、肿瘤位置圴与LVI具有明显的相关性(r=0.391,0.355,0.405,0.501,0.327,0.302,0.292,0.406,P<0.05);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MSCT检查中Tvol诊断LVI阳性患者的准确度、特异度、敏感度、AUC面积分别为81.37%、83.92%、68.42%、0.839,Tare的准确度、特异度、敏感度、AUC面积分别为81.37%、87.54%、63.26%、0.811,Tdia的准确度、特异度、敏感度、AUC面积分别为70.73%、71.48%、73.75%、0.768,Tlen的准确度、特异度、敏感度、AUC面积分别为69.36%、69.67%、78.93%、0.740;四者相比较,Tvol对LVI阳性患者的诊断效能明显高于Tare、Tdia、Tle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癌患者Tvol、Tare、Tdia、Tlen与LVI密切相关,其中Tvol的诊断效能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肿瘤 结肠癌 脉管癌栓 相关性 诊断效能
下载PDF
磁共振(MRI)和剪切波弹性成像与颈部血管超声对颈动脉斑块的诊断效果
4
作者 朱小艳 李胜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23年第5期49-52,共4页
目的 探讨磁共振(MRI)、剪切波弹性成像与颈部血管超声对颈动脉斑块的诊断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古田县中医院进行治疗的84例单纯颈动脉斑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磁共振(MRI)、剪切波弹性成像和颈部血管超... 目的 探讨磁共振(MRI)、剪切波弹性成像与颈部血管超声对颈动脉斑块的诊断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古田县中医院进行治疗的84例单纯颈动脉斑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磁共振(MRI)、剪切波弹性成像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比较分析3种检查方法单独和联合检查对颈动脉斑块的检出情况。结果 单独使用磁共振(MRI)、剪切波弹性成像、颈部血管超声检查,以及3种方法联合检查的斑块检出率分别是85.71%、84.52%、84.52%和95.42%,3种方法联合检查的检出率均高于3种方法单独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方法联合检查及单独检查的诊断一致性均较高,Kappa值分别为0.845、0.738、0.702和0.726。3种方法联合检查与单独检查对颈动脉斑块性质的判定,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磁共振(MRI)、剪切波弹性成像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对颈动脉斑块都具有较好的诊断效果,且能够有效评估斑块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斑块 影像学 诊断 磁共振 剪切波弹性成像 血管超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