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云纹石斑鱼(♀)与鞍带石斑鱼(♂)杂交子代胚胎及仔稚幼鱼的生长发育进行了观察与研究。在水温(22±1)℃、盐度33、p H7.8的海水中,杂交受精卵经过35 h 23min完成整个胚胎发育。胚胎发育可分为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期和...对云纹石斑鱼(♀)与鞍带石斑鱼(♂)杂交子代胚胎及仔稚幼鱼的生长发育进行了观察与研究。在水温(22±1)℃、盐度33、p H7.8的海水中,杂交受精卵经过35 h 23min完成整个胚胎发育。胚胎发育可分为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期和器官形成期,其中在卵裂期、囊胚期和仔鱼出膜前后,杂交子代胚胎的死亡率较高。杂交石斑鱼的孵化率为91.5%,低于对照组的93.1%;畸形率为10.5%,高于对照组的5.3%。根据杂交子代卵黄囊消失与否、第二背鳍棘和腹鳍棘的生长与收缩、体色和鳞片的出现,可将杂交石斑鱼胎后发育分为:前期仔鱼(0!3日龄)、后期仔鱼(4!27日龄)、稚鱼期(28!45日龄)、幼鱼期(46日龄以后);通过与其亲本早期发育进行比较发现,云纹石斑鱼(♀)与鞍带石斑鱼(♂)杂交子代具有一定的杂交优势。展开更多
文摘对云纹石斑鱼(♀)与鞍带石斑鱼(♂)杂交子代胚胎及仔稚幼鱼的生长发育进行了观察与研究。在水温(22±1)℃、盐度33、p H7.8的海水中,杂交受精卵经过35 h 23min完成整个胚胎发育。胚胎发育可分为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期和器官形成期,其中在卵裂期、囊胚期和仔鱼出膜前后,杂交子代胚胎的死亡率较高。杂交石斑鱼的孵化率为91.5%,低于对照组的93.1%;畸形率为10.5%,高于对照组的5.3%。根据杂交子代卵黄囊消失与否、第二背鳍棘和腹鳍棘的生长与收缩、体色和鳞片的出现,可将杂交石斑鱼胎后发育分为:前期仔鱼(0!3日龄)、后期仔鱼(4!27日龄)、稚鱼期(28!45日龄)、幼鱼期(46日龄以后);通过与其亲本早期发育进行比较发现,云纹石斑鱼(♀)与鞍带石斑鱼(♂)杂交子代具有一定的杂交优势。
文摘本试验旨在研究角毛藻营养及其不同添加量对凡纳滨对虾育苗水质以及仔虾生长、非特异性免疫和抗逆性能的影响。本试验首先检测了牟氏角毛藻的营养成分,然后从对虾溞状幼体开始,每组分别添加0(对照组)、0.5×10^(5)(试验组Ⅰ)、1.0×10^(5)(试验组Ⅱ)、2.0×10^(5)(试验组Ⅲ)和4.0×10^(5)个细胞/mL(试验组Ⅳ)的牟氏角毛藻进行育苗试验,直至糠虾Ⅱ期,每组将15万尾凡纳滨对虾健康无节幼体放置在1000 L的黑桶中培育,每组3个重复。结果表明:1)牟氏角毛藻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分别为75.23%、14.30%、2.97%和7.50%;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46.82%,鲜味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40.42%;牟氏角毛藻含18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SFA)8种,占脂肪酸总量的39.40%,不饱和脂肪酸(UFA)10种,占脂肪酸总量的50.29%。2)牟氏角毛藻可改善育苗池水质,促进虾苗生长、提高出苗率,其中试验组Ⅲ、试验组Ⅳ优势明显,与其他各组差异显著(P<0.05),但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饵料消耗量随着牟氏角毛藻添加量的增加而下降,除试验组Ⅰ外,其余试验组饵料消耗量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3)试验组仔虾淀粉酶、脂肪酶和蛋白酶活性随着牟氏角毛藻添加量的提高而增加,试验组Ⅳ仔虾淀粉酶活性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其余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仔虾脂肪酶和蛋白酶活性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Ⅱ、试验组Ⅲ和试验组Ⅳ间无显著差异(P>0.05)。4)试验组仔虾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随着牟氏角毛藻添加量的提高而增加,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仔虾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KP)的活性与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5)各组间的仔虾在3.0×10^(-4)mL/L甲醛质量密度的应激下,随应激时间的增加存活率逐步下降,24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