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杂交石斑鱼(斜带石斑鱼♀×赤点石斑鱼♂)与其亲本形态性状比较研究 被引量:20
1
作者 吴水清 郑乐云 +5 位作者 罗辉玉 黄种持 林克冰 邱峰岩 吴精灵 林金波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7-54,共8页
研究了杂交石斑鱼[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赤点石斑鱼(E.akaara)♂]与其亲本的生长差异。采用形态学测量方法,分别测定了3种石斑鱼体质量和7个形态性状,对各形态性状对体质量影响进行通径分析,并分析杂交子代杂种优... 研究了杂交石斑鱼[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赤点石斑鱼(E.akaara)♂]与其亲本的生长差异。采用形态学测量方法,分别测定了3种石斑鱼体质量和7个形态性状,对各形态性状对体质量影响进行通径分析,并分析杂交子代杂种优势。结果显示,3种石斑鱼各形态性状与体质量之间均呈极显著相关(P<0.01),斜带石斑鱼、赤点石斑鱼体质量与全长的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分别为0.946、0.932,杂交子代体质量与尾柄高的相关性最高(0.955),与全长的相关系数为0.927;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中,斜带石斑鱼保留体长、体高、尾柄高和体厚,赤点石斑鱼保留全长、体高和尾柄高,杂交子代保留全长、体高、尾柄高和体厚。对杂交子代杂种优势进行分析发现,体质量平均杂种优势为3.43%,体长平均杂种优势为3.02%,杂交子代同时表现出正向超亲优势和负向超亲优势。该研究表明杂交子代(斜带石斑鱼♀×赤点石斑鱼♂)与斜带石斑鱼的差异要小于赤点石斑鱼,杂交子代形态性状更偏向于母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带石斑鱼 赤点石斑鱼 杂交子代 通径分析 杂种优势
下载PDF
循环水养殖密度和氨氮对斜带石斑鱼生长和免疫力的影响 被引量:19
2
作者 郑乐云 杨求华 +2 位作者 黄种持 吴精灵 陈新明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06-712,共7页
选取平均体重为146.3 g/尾的斜带石斑鱼450尾分成3个密度组进行饲养,分别为低密度组D1(100尾/m3,14.6 kg/m3)、中密度组D2(150尾/m3,21.7 kg/m3)和高密度组D3(200尾/m3,29.5 kg/m3),比较不同养殖密度引起的水质变化对斜带石斑鱼的生长... 选取平均体重为146.3 g/尾的斜带石斑鱼450尾分成3个密度组进行饲养,分别为低密度组D1(100尾/m3,14.6 kg/m3)、中密度组D2(150尾/m3,21.7 kg/m3)和高密度组D3(200尾/m3,29.5 kg/m3),比较不同养殖密度引起的水质变化对斜带石斑鱼的生长性能、摄食率和免疫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水体中氨氮含量随斜带石斑鱼养殖密度的增加而增加(P<0.05);斜带石斑鱼的摄食率随水体中氨氮浓度的增加而显著下降(P<0.05)。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斜带石斑鱼的生长速度呈现负相关性,各试验组的特定生长率分别为1.07、0.66、0.47;各实验组斜带石斑鱼体重也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各实验组的尾均增重量分别为118.5 g、63.3 g和44.1 g;养殖密度对斜带石斑鱼的饵料系数和成活率无显著影响(P>0.05);斜带石斑鱼的免疫指标血清溶菌酶(LZM)、碱性磷酸酶(AKP)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随养殖密度的增加而下降,随养殖时间的延长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阐明了养殖密度引起养殖水质状况的改变,继而影响斜带石斑鱼摄食率的变化,从而造成石斑鱼的生长性能出现显著性差异,可能是养殖密度对斜带石斑鱼生长性能影响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带石斑鱼 水质 生长 摄食 免疫指标
原文传递
不同月龄云龙石斑鱼表型性状的主成分与通径分析 被引量:16
3
作者 吴水清 罗辉玉 +6 位作者 张哲 郑乐云 王全阳 林克冰 葛辉 姜双城 邱峰岩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80-687,共8页
为研究云龙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Epinephelus lanceolatus♂不同生长阶段表型性状间关系,分别测定了4月龄、9月龄和15月龄云龙石斑鱼体质量(Y)、全长(X1)、体长(X2)、头长(X3)、体高(X4)、眼后头长(X5)、躯干长(X6)、尾柄长(... 为研究云龙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Epinephelus lanceolatus♂不同生长阶段表型性状间关系,分别测定了4月龄、9月龄和15月龄云龙石斑鱼体质量(Y)、全长(X1)、体长(X2)、头长(X3)、体高(X4)、眼后头长(X5)、躯干长(X6)、尾柄长(X7)和尾柄高(X8)等形态性状,并对不同月龄表型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3个月龄组云龙石斑鱼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最优多元回归方程分别为Y4月龄=-47.887+3.335 X1+2.139 X2-3.729 X7+19.582 X8,Y9月龄=-313.801+17.985 X1-7.144 X3+11.193 X4+37.145 X8;Y15月龄=-897.768+20.951 X1+70.512 X4-33.298 X7+81.547 X8;云龙石斑鱼各月龄表型性状间均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除9月龄尾柄长外,各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性水平(P<0.01);4月龄和9月龄第一主成分均指向增长、增重因子,15月龄第一主成分指向增长、增重和体高因子,3个月龄第二主成分均指向尾柄因子;4月龄和9月龄全长对体质量直接作用均最大(分别为0.485、0.831),15月龄体高对体质量直接作用最大(0.440),决定系数分析结果与通径分析结果一致。研究表明,云龙石斑鱼在所测的3个月龄阶段均以增长、增重为主,建立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能够估算不同月龄云龙石斑鱼的体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龙石斑鱼 杂交石斑鱼 表型性状 主成分分析 通径分析
下载PDF
温度对不同规格珍珠龙胆石斑鱼(棕点石斑鱼♀×鞍带石斑鱼♂)呼吸和排泄的影响 被引量:15
4
作者 仇登高 黄种持 +5 位作者 郑乐云 吴水清 刘银华 邱峰岩 郑君飘 陈新明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95-305,共11页
应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不同水温(15.8℃、21.0℃、26.6℃、30.9℃、36.5℃)对小[(28.1?1.1)g]、中[(278.9?20.1)g]、大[(575.8?37.4)g]3种规格的珍珠龙胆石斑鱼(棕点石斑鱼♀×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 应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不同水温(15.8℃、21.0℃、26.6℃、30.9℃、36.5℃)对小[(28.1?1.1)g]、中[(278.9?20.1)g]、大[(575.8?37.4)g]3种规格的珍珠龙胆石斑鱼(棕点石斑鱼♀×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pinephelus lanceolatus♂)呼吸和排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和规格对珍珠龙胆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小、中、大3种规格珍珠龙胆耗氧率和排氨率随水温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变化规律,当水温为26.6℃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510±0.124)mg/(g·h)、(0.306±0.007)mg/(g·h)、(0.161±0.010)mg/(g·h)和(47.739±21.048)μg/(g·h)、(13.956±1.783)μg/(g·h)、(6.811±1.882)μg/(g·h),耗氧率和排氨率与温度之间的回归关系均符合一元四次方程,相关系数R2均为1.000。在水温15.8~36.5℃范围,相同水温下,珍珠龙胆的耗氧率和排氨率随其个体的增大而降低,耗氧率和排氨率与规格之间的回归关系均符合一元二次方程,相关系数R2均为1.000。不同温度条件下,小、中、大3种规格珍珠龙胆的耗氧率Q10和排氨率Q10在21.0~26.6℃时均达到最大,且其均在26.6~30.9℃时最小。小、中、大3种规格O/N比值平均值变化范围分别为21.535~113.541、15.713~32.193、12.097~27.094,表明实验水温条件下小规格珍珠龙胆的供能物质为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而中、大规格珍珠龙胆的主要能量物质为蛋白质和脂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珠龙胆石斑鱼 水温 规格 耗氧率 排氨率 温度系数(Q10) O/N比值
下载PDF
投喂频率对流水养殖鞍带石斑鱼生长、摄食及免疫酶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13
5
作者 仇登高 郑乐云 +5 位作者 黄种持 吴水清 朱志煌 刘银华 吴精灵 邱峰岩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1-57,共7页
在水温(28.59±1.74)℃下,选用冰鲜杂鱼饲养平均体质量为858.73g的鞍带石斑鱼,经过60d的生长实验,研究了不同投喂频率(1次/d、1次/2d、1次/3d)对流水养殖鞍带石斑鱼生长、摄食及免疫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喂频率对鞍带石斑鱼存... 在水温(28.59±1.74)℃下,选用冰鲜杂鱼饲养平均体质量为858.73g的鞍带石斑鱼,经过60d的生长实验,研究了不同投喂频率(1次/d、1次/2d、1次/3d)对流水养殖鞍带石斑鱼生长、摄食及免疫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喂频率对鞍带石斑鱼存活率的影响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期间各个实验组存活率在99.40%~99.80%之间;各实验组间的肥满度(CF=2.22~2.35)、体质量变异系数(SV=20.08~24.27)、饲料系数(FCR=2.70~3.01)和日增质量(7.50~12.51g/d)均无显著影响(p>0.05),而投喂频率1次/d组和1次/2d组的特定生长率(SGR)和相对增质量(RWG)均显著高于1次/3d组(p<0.05),投喂频率1次/d组的日摄食率和1次/2d组的饲料转化效率均显著高于1次/3d组(p<0.05);在免疫酶活力方面,投喂频率对鞍带石斑鱼血浆中的碱性磷酸酶(AKP=0.083 5~0.089金氏单位/mL)、过氧化氢酶(CAT=7.96~8.19U/mL)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32.40~34.45U/mL)均无显著影响(p>0.05).在本实验条件下,流水模式养殖鞍带石斑鱼的适宜投喂频率为1次/d或1次/2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鞍带石斑鱼 投喂频率 生长性能 免疫酶活力 流水养殖
下载PDF
云纹石斑鱼(♀)×鞍带石斑鱼(♂)杂交子代胚胎发育及仔稚幼鱼形态观察 被引量:13
6
作者 吴水清 郑乐云 +6 位作者 黄种持 仇登高 许朝辉 郑君飘 邱峰岩 吴精灵 刘银华 《渔业研究》 2016年第1期27-35,共9页
对云纹石斑鱼(♀)与鞍带石斑鱼(♂)杂交子代胚胎及仔稚幼鱼的生长发育进行了观察与研究。在水温(22±1)℃、盐度33、p H7.8的海水中,杂交受精卵经过35 h 23min完成整个胚胎发育。胚胎发育可分为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期和... 对云纹石斑鱼(♀)与鞍带石斑鱼(♂)杂交子代胚胎及仔稚幼鱼的生长发育进行了观察与研究。在水温(22±1)℃、盐度33、p H7.8的海水中,杂交受精卵经过35 h 23min完成整个胚胎发育。胚胎发育可分为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期和器官形成期,其中在卵裂期、囊胚期和仔鱼出膜前后,杂交子代胚胎的死亡率较高。杂交石斑鱼的孵化率为91.5%,低于对照组的93.1%;畸形率为10.5%,高于对照组的5.3%。根据杂交子代卵黄囊消失与否、第二背鳍棘和腹鳍棘的生长与收缩、体色和鳞片的出现,可将杂交石斑鱼胎后发育分为:前期仔鱼(0!3日龄)、后期仔鱼(4!27日龄)、稚鱼期(28!45日龄)、幼鱼期(46日龄以后);通过与其亲本早期发育进行比较发现,云纹石斑鱼(♀)与鞍带石斑鱼(♂)杂交子代具有一定的杂交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纹石斑鱼 鞍带石斑鱼 杂交子代 胚胎发育 形态观察
下载PDF
投喂频率对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珍珠龙胆石斑鱼生长和血浆抗应激酶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仇登高 温凭 +5 位作者 林琪 朱志煌 吴水清 刘银华 陈新明 邱峰岩 《渔业研究》 2018年第6期441-448,共8页
在水温(29. 96±0. 40)℃条件下,选用人工配合饲料饲养初始体质量为(297. 79±59. 94) g的珍珠龙胆石斑鱼,经过60 d的养殖试验,研究了不同投喂频率1次/d、2次/d、1次/2d对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珍珠龙胆石斑鱼生长和血浆抗应... 在水温(29. 96±0. 40)℃条件下,选用人工配合饲料饲养初始体质量为(297. 79±59. 94) g的珍珠龙胆石斑鱼,经过60 d的养殖试验,研究了不同投喂频率1次/d、2次/d、1次/2d对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珍珠龙胆石斑鱼生长和血浆抗应激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喂频率为1次/2d的成活率(99. 39±0. 01)%,均显著高于投喂频率为1次/d的(96. 75±0. 66)%和2次/d的(97. 08±0. 66)%(P <0. 05);各试验组间的特定生长率(SGR=1. 05~1. 19%/d)、肥满度(CF=1. 63~1. 77)、相对增质量(RWG=187. 65%~205. 04%)、日增质量(DWG=4. 33~5. 00 g/d)、体质量变异系数(SV=14. 50~18. 30)、日摄食率(FI=1. 07~1. 24%/d)、饲料转化效率(FCE=81. 77%~87. 38%)及饲料系数(FCR=1. 15~1. 25)均无显著影响(P>0. 05);在血浆抗应激酶活力方面,投喂频率对珍珠龙胆石斑鱼血浆中的碱性磷酸酶(AKP=8. 07~8. 26金氏单位/100 mL)、过氧化氢酶(CAT=1. 92~2. 52 U/mL)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23. 39~24. 34 U/mL)也均无显著影响(P>0. 05)。在本试验条件下,可以采用1次/2d的投喂频率来提高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珍珠龙胆石斑鱼的成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珠龙胆石斑鱼 投喂频率 生长 血浆抗应激酶活力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
下载PDF
赤点石斑鱼与鞍带石斑鱼杂交子一代肌肉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7
8
作者 吴水清 罗辉玉 +6 位作者 郑乐云 伍惠煌 林克冰 葛辉 姜双城 张哲 邱峰岩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45-250,共6页
为分析赤点石斑鱼与鞍带石斑鱼杂交子一代的营养组成,参照国家标准,测定了体质量(182.84±29.35) g杂交石斑鱼肌肉的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并对肌肉营养价值进行了评定。试验结果显示,杂交石斑鱼肌肉水分、粗蛋白、粗... 为分析赤点石斑鱼与鞍带石斑鱼杂交子一代的营养组成,参照国家标准,测定了体质量(182.84±29.35) g杂交石斑鱼肌肉的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并对肌肉营养价值进行了评定。试验结果显示,杂交石斑鱼肌肉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的含量分别为(74.07±0.71)%、(21.52±0.78)%、(4.03±0.15)%和(1.29±0.07)%。肌肉鲜样中测定了17种氨基酸,总量为(19.88±0.15)%;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总量分别为(8.64±0.13)%和(7.64±0.16)%,必需氨基酸指数为85.19,必需氨基酸组成符合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标准。肌肉鲜样中含有17种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分别占肌肉脂肪酸总量的(27.63±1.15)%、(22.75±1.22)%和(32.59±1.90)%,其中二十二碳六烯酸和二十碳五烯酸占肌肉脂肪酸总量的(19.27±1.27)%。研究表明,赤点石斑鱼与鞍带石斑鱼杂交子一代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可作为新品种进行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点石斑鱼 鞍带石斑鱼 杂交子一代 营养成分
下载PDF
配合饲料与小杂鱼对斜带石斑鱼生长性能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黄种持 陈度煌 +5 位作者 林建斌 林克冰 朱庆国 梁萍 郑乐云 邱峰岩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4,共4页
选取2 500尾平均体质量为74.3 g的斜带石斑鱼,分成5组,分别为试验组1号(自配饲料+小杂鱼)、试验组2号(自配饲料)、试验组3号(市售饲料+小杂鱼)、试验组4号(市售饲料)和对照组5号(小杂鱼)。每组设2个重复,比较几种石斑鱼专用配合饲料和... 选取2 500尾平均体质量为74.3 g的斜带石斑鱼,分成5组,分别为试验组1号(自配饲料+小杂鱼)、试验组2号(自配饲料)、试验组3号(市售饲料+小杂鱼)、试验组4号(市售饲料)和对照组5号(小杂鱼)。每组设2个重复,比较几种石斑鱼专用配合饲料和小杂鱼对斜带石斑鱼生长速度、饲料效率及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经过50 d的饲养,结果表明:自配饲料组饲料系数最低且蛋白质效率最高,斜带石斑鱼每增质量1 kg所需饲料成本最低,自配饲料组与对照组肥满度差异不显著。综合分析生长指标、饲料系数和饲料成本等因素,自配饲料是试验中最合适的斜带石斑鱼饲料。在不影响斜带石斑鱼生长性能的前提下,人工配合饲料可替代小杂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带石斑鱼 配合饲料 小杂鱼 生长性能 营养成分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技术解析海马“壮阳、益精”功效的物质基础、潜在靶点与分子机制 被引量:4
10
作者 万慧琪 李知瑾 +2 位作者 许光辉 郑乐云 林金波 《中医药通报》 2020年第6期32-37,共6页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研究技术探讨中药海马"壮阳、益精"功效的物质基础、潜在靶点和分子机制。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和国际性综合生物医学信息书目数据库(Medline)构建中药海马的功效成分数据库,运用网络药理学技术对药...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研究技术探讨中药海马"壮阳、益精"功效的物质基础、潜在靶点和分子机制。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和国际性综合生物医学信息书目数据库(Medline)构建中药海马的功效成分数据库,运用网络药理学技术对药物成分靶点、疾病靶点、疾病-成分核心靶点KEGG通路、基因本体(GO)等进行关联算法分析。结果:筛选得到海马壮阳功效成分核心靶点133个,涉及39条相关信号通路;益精功效成分核心靶点7个,涉及2条信号通路;海马"壮阳、益精"功效的重要靶点显著富集在癌症发生、糖尿病、免疫、炎症相关的7条信号通路。结论:本研究从网络药理学角度初步阐释了氨基酸、脂肪酸、甾体和磷脂等成分均为中药海马"壮阳、益精"的功效物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癌症发生、炎症、免疫与糖尿病等相关信号通路的调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 网络药理学 阳痿 弱精症 物质基础 分子机制
下载PDF
膨腹海马酶解物制备工艺优化与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佩璐 李明 +5 位作者 张嘉媛 邱峰岩 罗友华 戚欢阳 许光辉 《肉类研究》 2023年第10期22-29,共8页
以膨腹海马(Hippocampus abdominalis)为原料,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优化海马酶解物提取工艺。根据DPPH自由基清除率,从碱性蛋白酶、风味蛋白酶、胰酶、木瓜蛋白酶、胰蛋白... 以膨腹海马(Hippocampus abdominalis)为原料,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优化海马酶解物提取工艺。根据DPPH自由基清除率,从碱性蛋白酶、风味蛋白酶、胰酶、木瓜蛋白酶、胰蛋白酶、胃蛋白酶中筛选出最优碱性蛋白酶进行工艺优化,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Box-Behnken中心复合设计数学模型,采用响应曲面对酶解时间、pH值、酶底物比例(enzyme/substrate,E/S)进行考察,筛选出最佳的酶解工艺,并进行体外抗氧化能力的验证。结果表明,膨腹海马最佳酶解工艺为料液比1∶20、pH 11、E/S 7.581%、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3 h,在此条件下DPPH自由基清除率能达64.62%。因此,响应曲面优化膨腹海马酶解物的提取工艺能够在较短时间内酶解得到抗氧化活性较高的活性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腹海马 单因素试验 响应面试验 抗氧化活性肽 制备工艺
下载PDF
膨腹海马人工繁殖与育苗关键技术 被引量:5
12
作者 何丽斌 祁剑飞 +4 位作者 林金波 陈欣欣 罗辉玉 王庆 郑乐云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01-707,共7页
为了提高膨腹海马(Hippocampus abdominalis)养殖效率,了解温度、配对方式与数量、养殖密度等对膨腹海马生长、存活及生殖的影响,本研究测定了不同温度、不同雌雄数量比对膨腹海马亲本产苗量的影响和不同培育密度对膨腹海马苗种生长、... 为了提高膨腹海马(Hippocampus abdominalis)养殖效率,了解温度、配对方式与数量、养殖密度等对膨腹海马生长、存活及生殖的影响,本研究测定了不同温度、不同雌雄数量比对膨腹海马亲本产苗量的影响和不同培育密度对膨腹海马苗种生长、存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膨腹海马亲鱼适宜的繁殖水温范围为16.0~19.0℃;膨腹海马雌雄鱼比例控制在1∶1、2∶3的范围内繁殖效果最佳,产苗量相对较高;膨腹海马苗种生产的早期阶段(30日龄前),最适培育密度为0.50~1.00尾/L,中期阶段(30~60日龄),最适培育密度为0.25~0.50尾/L。本研究为膨腹海马人工繁殖与育苗技术提供了科学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膨腹海马 人工繁殖 苗种培育 温度 配对比例 苗种密度
下载PDF
溶解氧对线纹海马幼鱼氨氮耐受性的影响及氨氮胁迫下鳃、肝脏组织结构的变化 被引量:4
13
作者 罗辉玉 吴水清 +2 位作者 郑乐云 林金波 王全阳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72-879,共8页
为了解氨氮对线纹海马(Hippocampus erectus)幼鱼的毒理影响,本实验探讨了在正常溶解氧(4.32~5.12 mg·L-1)和高溶解氧(8.22~9.46 mg·L-1)条件下,线纹海马幼鱼的氨氮半致死浓度,以及6、9、12 mg·L-1的氨氮溶液胁迫下线纹... 为了解氨氮对线纹海马(Hippocampus erectus)幼鱼的毒理影响,本实验探讨了在正常溶解氧(4.32~5.12 mg·L-1)和高溶解氧(8.22~9.46 mg·L-1)条件下,线纹海马幼鱼的氨氮半致死浓度,以及6、9、12 mg·L-1的氨氮溶液胁迫下线纹海马幼鱼的鳃、肝脏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正常溶解氧条件下,氨氮对线纹海马幼鱼96 h半致死浓度(96 h LC50)为10.22 mg·L-1,安全浓度(SC)为1.02 mg·L-1;非离子氨的半致死浓度(96 h LC50)为0.16 mg·L-1,安全浓度(SC)为0.016 mg·L-1;高溶解氧条件下,氨氮对幼鱼的96 h LC50为12.68 mg·L-1,SC为1.27 mg·L-1;非离子氨96 h LC50为0.2 mg·L-1,SC为0.02mg·L-1。氨氮胁迫造成线纹海马幼鱼鳃组织在不同时间出现鳃丝血管扩张、泌氯细胞增生,鳃小片基部毛细血管破裂、红细胞溢出、鳃组织充血变性、卷曲变短、呼吸上皮细胞变性脱落等现象,并使肝脏肝细胞出现肿胀、细胞核肿大,肝血窦扩张、细胞轮廓模糊等组织变化;随着胁迫物浓度和胁迫时间增加,肝组织出现水样变性、空泡化、溶解,导致肝组织变得松散无序。综上,适当提高溶解氧能有效减轻氨氮对线纹海马幼鱼的毒性,超过阈值的氨氮胁迫会损害线纹海马幼鱼的鳃和肝脏组织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纹海马幼鱼 溶解氧 氨氮胁迫
原文传递
膨腹海马温度耐受性及不同温度对其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罗辉玉 祁剑飞 +5 位作者 郑乐云 吴水清 林金波 陈欣欣 黄枫淇 王庆 《渔业研究》 2021年第5期480-486,共7页
为探讨膨腹海马(Hippocampus abdominalis)的温度耐受力,设置初始水温为16℃、以1℃/d的速度升温或降温实验分别胁迫三种不同规格的膨腹海马,进行不同温度梯度下的生长比较。结果表明:小规格、中规格、大规格膨腹海马的半致死高温分别为... 为探讨膨腹海马(Hippocampus abdominalis)的温度耐受力,设置初始水温为16℃、以1℃/d的速度升温或降温实验分别胁迫三种不同规格的膨腹海马,进行不同温度梯度下的生长比较。结果表明:小规格、中规格、大规格膨腹海马的半致死高温分别为26.2℃、26.7℃、28.2℃,半致死低温分别为4.9℃、3.9℃、3.1℃;极限最高温分别为26.9℃、27.2℃、28.7℃,极限最低温为3.2℃、2.8℃、2.0℃;耐温幅度分别为23.7℃、24.4℃、26.7℃。设置10℃、13℃、16℃、19℃、22℃共5个温度梯度,对膨腹海马进行为期84 d的生长实验,结果显示:16℃组的存活率和特定生长率分别为72.22%和1.84%,显著高于10℃组、13℃组和22℃组;19℃组的特定生长率与16℃组无显著性差异,而存活率仅为63.33%,综合存活率与特定生长率2项指标,得出膨腹海马的最适养殖温度为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腹海马 温度耐受性 最适温度 生长 人工养殖
下载PDF
温度对不同体质量灰海马耗氧率、排氨率及窒息点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罗辉玉 吴水清 +5 位作者 林金波 何丽斌 陈新明 牛文标 王庆 郑乐云 《水产科技情报》 2022年第2期67-72,共6页
为探究温度对不同体质量灰海马耗氧率、排氨率和窒息点的影响,设置13、18、23、28、32℃5个温度梯度,用大(L)、中(M)、小(S) 3种体质量分别为(3.63±1.42)、(1.23±0.22)、(0.47±0.24)g的灰海马进行代谢试验。试验结果:在1... 为探究温度对不同体质量灰海马耗氧率、排氨率和窒息点的影响,设置13、18、23、28、32℃5个温度梯度,用大(L)、中(M)、小(S) 3种体质量分别为(3.63±1.42)、(1.23±0.22)、(0.47±0.24)g的灰海马进行代谢试验。试验结果:在13~32℃范围内,随着水温的升高,灰海马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3种体质量的海马在水温28℃时耗氧率均达到最大值;同一温度条件下,灰海马的体质量越大,其耗氧率和排氨率越低;灰海马的窒息点随着温度的上升而提高,但在相同温度条件下,灰海马体质量越大,其窒息点越低。结果表明,灰海马养殖的最适水温在28℃左右,养殖和运输过程中应保证水体溶解氧在1.6 mg/L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海马 耗氧率 排氨率 氮氧比 窒息点
下载PDF
患肠炎病海马的肠道细菌结构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闫亚楠 陈美玲 +6 位作者 吴锐琼 吴水清 罗辉玉 陈欣欣 何丽斌 郑乐云 黄镇 《福建农业科技》 2020年第12期1-8,共8页
肠炎病是海马人工养殖过程中常见病害,主要是细菌感染而引起的,其传染性强、危害性高。因此,解析患肠炎病海马肠道中的细菌菌群组成对于海马肠炎病的诊断以及防治有着重要意义。采集健康和患肠炎病的膨腹海马肠道组织,采用细菌16Sr DNA... 肠炎病是海马人工养殖过程中常见病害,主要是细菌感染而引起的,其传染性强、危害性高。因此,解析患肠炎病海马肠道中的细菌菌群组成对于海马肠炎病的诊断以及防治有着重要意义。采集健康和患肠炎病的膨腹海马肠道组织,采用细菌16Sr DNA片段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手段,探究患肠炎病海马的肠道细菌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健康和肠炎病海马之间的肠道菌群多样性和结构均存在显著差异。从属水平上来看,患病海马的肠道优势菌种为弧菌属Vibrio、漫游球菌属Vagococcus、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健康海马的肠道优势菌种为玫瑰菌属Roseibium、拟杆菌目未分类Bacteroidales_unclassified、弧菌属Vibrio、嗜冷菌属Psychrobacter,健康海马和患病海马中的共有属包括弧菌属Vibrio、别弧菌属Aliivibrio、拟杆菌目未分类Bacteroidetes_unclassified、发光杆菌属Photobacterium。与健康海马肠道菌群相比,患病海马肠道中的弧菌属Vibrio、别弧属菌属Aliivibrio的含量明显高于健康海马。此外,肠炎病海马肠道中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β变形菌纲未分类Bacteroidales_unclassified、黄杆菌属Tenacibaculum和希万氏菌属Shewanella为特有的细菌种属。研究结果解析肠炎病海马肠道可能的致病菌,对于海马养殖过程中的病害防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 肠炎病 肠道 高通量测序 宏基因组学
下载PDF
角毛藻营养及其不同添加量对凡纳滨对虾育苗水质以及仔虾生长、非特异性免疫和抗逆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永春 蔡惠君 +4 位作者 王伟 陈强 黎中宝 康顺元 程子阳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201-3212,共12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角毛藻营养及其不同添加量对凡纳滨对虾育苗水质以及仔虾生长、非特异性免疫和抗逆性能的影响。本试验首先检测了牟氏角毛藻的营养成分,然后从对虾溞状幼体开始,每组分别添加0(对照组)、0.5×10^(5)(试验组Ⅰ)、1.0&#... 本试验旨在研究角毛藻营养及其不同添加量对凡纳滨对虾育苗水质以及仔虾生长、非特异性免疫和抗逆性能的影响。本试验首先检测了牟氏角毛藻的营养成分,然后从对虾溞状幼体开始,每组分别添加0(对照组)、0.5×10^(5)(试验组Ⅰ)、1.0×10^(5)(试验组Ⅱ)、2.0×10^(5)(试验组Ⅲ)和4.0×10^(5)个细胞/mL(试验组Ⅳ)的牟氏角毛藻进行育苗试验,直至糠虾Ⅱ期,每组将15万尾凡纳滨对虾健康无节幼体放置在1000 L的黑桶中培育,每组3个重复。结果表明:1)牟氏角毛藻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分别为75.23%、14.30%、2.97%和7.50%;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46.82%,鲜味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40.42%;牟氏角毛藻含18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SFA)8种,占脂肪酸总量的39.40%,不饱和脂肪酸(UFA)10种,占脂肪酸总量的50.29%。2)牟氏角毛藻可改善育苗池水质,促进虾苗生长、提高出苗率,其中试验组Ⅲ、试验组Ⅳ优势明显,与其他各组差异显著(P<0.05),但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饵料消耗量随着牟氏角毛藻添加量的增加而下降,除试验组Ⅰ外,其余试验组饵料消耗量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3)试验组仔虾淀粉酶、脂肪酶和蛋白酶活性随着牟氏角毛藻添加量的提高而增加,试验组Ⅳ仔虾淀粉酶活性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其余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仔虾脂肪酶和蛋白酶活性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Ⅱ、试验组Ⅲ和试验组Ⅳ间无显著差异(P>0.05)。4)试验组仔虾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随着牟氏角毛藻添加量的提高而增加,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仔虾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KP)的活性与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5)各组间的仔虾在3.0×10^(-4)mL/L甲醛质量密度的应激下,随应激时间的增加存活率逐步下降,24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牟氏角毛藻 营养 凡纳滨对虾 水质 生长消化 非特异性免疫 抗逆性能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苗种产业的存在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3
18
作者 戴耀达 康顺元 姚翠鸾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8年第6期7-7,10,共2页
我国凡纳滨对虾养殖业发展迅速,对虾苗种产业也蓬勃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诸如对虾抗逆性差、亲虾来源方式单一,苗种生产未规范化,养殖环境污染严重、品牌意识不强、代工问题突出,制约了产业发展。对凡纳滨对虾苗种... 我国凡纳滨对虾养殖业发展迅速,对虾苗种产业也蓬勃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诸如对虾抗逆性差、亲虾来源方式单一,苗种生产未规范化,养殖环境污染严重、品牌意识不强、代工问题突出,制约了产业发展。对凡纳滨对虾苗种产业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做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促进对虾苗种与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苗种 问题 对策
下载PDF
不同大豆蛋白源对黄金鲈蛋白酶及淀粉酶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吴莉芳 周锴 +4 位作者 瞿子惠 杨兰 杨欢欢 黄权 王洪鹤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27-30,共4页
试验研究了不同种大豆蛋白源对黄金鲈消化系统的蛋白酶及淀粉酶活力的影响,为优化黄金鲈配合饲料提供依据。分别以豆粕和全脂豆粉为植物蛋白源,鱼粉为动物蛋白源,混合油脂(鱼油玉米油=11)为脂肪源,面粉和糊精为糖源,配制成3种等氮(粗蛋... 试验研究了不同种大豆蛋白源对黄金鲈消化系统的蛋白酶及淀粉酶活力的影响,为优化黄金鲈配合饲料提供依据。分别以豆粕和全脂豆粉为植物蛋白源,鱼粉为动物蛋白源,混合油脂(鱼油玉米油=11)为脂肪源,面粉和糊精为糖源,配制成3种等氮(粗蛋白质42.0%)、等能(总能20.0 MJ/kg)的半精致饲料,其中豆粕和全脂豆粉分别替代鱼粉的20%蛋白质。每组饲料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20尾[(28.71±0.08)g/尾],在控温单循环养殖系统中进行为期8周的饲养试验。饲养试验结束后,分别采用福林酚试剂法及试剂盒测定黄金鲈胃、幽门盲囊、肝脏及肠道蛋白酶及淀粉酶的活力。在本试验条件下,黄金鲈配合饲料中,当豆粕替代鱼粉蛋白的20%时,黄金鲈的幽门盲囊、肝脏、前肠及中后肠蛋白酶活力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而胃蛋白酶活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当全脂豆粉替代鱼粉蛋白质的20%时,黄金鲈的胃、幽门盲囊、肝脏、前肠及中后肠蛋白酶活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在黄金鲈配合饲料中,豆粕和全脂豆粉分别替代鱼粉蛋白质的20%时,对其胃、幽门盲囊、肝脏、前肠及中后肠淀粉酶活力的影响不显著(P>0.05)。基于大豆蛋白源对黄金鲈消化系统的蛋白酶及淀粉酶活力的影响,在鱼粉20%的蛋白质替代水平下,豆粕的替代效果优于全脂豆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金鲈 豆粕 全脂豆粉 蛋白酶 淀粉酶
下载PDF
不同大豆蛋白源对黄金鲈生长、饲料利用及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莉芳 王俊岭 +3 位作者 邢秀苹 杨欢欢 黄权 林佳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大豆蛋白源对黄金鲈生长、饲料利用及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为黄金鲈人工配合饲料的优化提供依据。【方法】以初始体质量为(28.71±0.08)g/尾的黄金鲈为研究对象,分别以豆粕和全脂豆粉为植物蛋白源,鱼粉为动物蛋白源... 【目的】研究不同大豆蛋白源对黄金鲈生长、饲料利用及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为黄金鲈人工配合饲料的优化提供依据。【方法】以初始体质量为(28.71±0.08)g/尾的黄金鲈为研究对象,分别以豆粕和全脂豆粉为植物蛋白源,鱼粉为动物蛋白源,面粉和糊精为糖源,混合油脂[m(鱼油)∶m(玉米油)=1∶1]为脂肪源,配制成对照组、豆粕组、全脂豆粉组3种等氮(粗蛋白含量420.0g/kg)、等能(总能20.0 MJ/kg)的半精制饲料,其中豆粕组和全脂豆粉组是用豆粕和全脂豆粉分别替代对照组20%的鱼粉蛋白。每组饲料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20尾,在控温单循环养殖系统进行为期8周的饲养试验。饲养试验结束后,采用国家标准方法测定黄金鲈肌肉中粗蛋白、粗脂肪、水分及粗灰分含量。【结果】在本试验条件下,豆粕替代鱼粉蛋白20%组的终末体质量、体质量增加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蛋白质效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而全脂豆粉替代鱼粉蛋白20%组的终末体质量、体质量增加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蛋白质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大豆蛋白源对黄金鲈的肥满度、脏体比和肝体比影响不显著(P>0.05)。当豆粕替代20%的鱼粉蛋白时,黄金鲈肌肉中的粗蛋白含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当全脂豆粉替代20%的鱼粉蛋白时,黄金鲈肌肉中的粗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不同大豆蛋白源对黄金鲈肌肉中的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综合分析不同大豆蛋白源对黄金鲈生长、饲料利用及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相同鱼粉蛋白替代水平下,豆粕的替代效果优于全脂豆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金鲈 豆粕 全脂豆粉 生长 饲料利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