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本科毕业率与高等教育质量相关性分析——基于中美大学本科毕业率数据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46
1
作者 邬大光 滕曼曼 李端淼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56-65,共10页
大学本科毕业率具有深刻的质量内涵,是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然而我国高等教育界对此一直缺少应有的关注。分析中美两国本科生近十年的毕业率数据可以发现,美国大学本科毕业率约为50%,不同类型、不同竞争力的大学,乃至相同类... 大学本科毕业率具有深刻的质量内涵,是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然而我国高等教育界对此一直缺少应有的关注。分析中美两国本科生近十年的毕业率数据可以发现,美国大学本科毕业率约为50%,不同类型、不同竞争力的大学,乃至相同类型、相同竞争力的大学毕业率都存在明显差异;我国大学本科毕业率则高达90%以上,不同类型、不同竞争力的大学毕业率无明显差异。这表明两国的高等教育质量观及相关政策安排有明显差异。为实现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目标,必须对我国大学本科毕业率的持续攀升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业率 本科生教育 质量保障 质量文化
原文传递
农村高等教育扶贫:缘起、困境和突围 被引量:20
2
作者 闵琴琴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4-31,共8页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高等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责无旁贷。然而我国高等教育服务农村水平落后,不仅影响到农村社会的发展,而且严重阻碍了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深入、"中等收入陷阱"的跨越和人的城镇化建设。农村高等教育...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高等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责无旁贷。然而我国高等教育服务农村水平落后,不仅影响到农村社会的发展,而且严重阻碍了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深入、"中等收入陷阱"的跨越和人的城镇化建设。农村高等教育扶贫要以传扬优秀乡村文化为使命,以建立服务农村社会发展的农村高等教育体系以及高等教育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互动机制为目标,促进农村社会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扶贫 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文化 高等教育普及化
原文传递
乡村振兴中的农村教育扶贫政策:价值意蕴、实践困境与推进路径——基于“权力—技术—组织”的分析框架 被引量:18
3
作者 黄巨臣 《教育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8-26,共9页
农村贫困治理是当前“乡村振兴”中重要且不可回避的议题,而教育扶贫政策作为国家治理农村社会贫困问题的主要工具之一,是推进农村贫困群体减贫脱贫的重要途径。本文立足于政策“运行”的基点,聚焦于支配政策整体运行逻辑的“权力”、... 农村贫困治理是当前“乡村振兴”中重要且不可回避的议题,而教育扶贫政策作为国家治理农村社会贫困问题的主要工具之一,是推进农村贫困群体减贫脱贫的重要途径。本文立足于政策“运行”的基点,聚焦于支配政策整体运行逻辑的“权力”、影响政策运行发展方向的“技术”、形塑政策基层运行结构的“组织”这三个与教育扶贫政策在农村场域运行有着本质勾连的核心要素,并关照当下农村社会转型变迁的具体现实,尝试构建起一个“权力—技术—组织”的整合性分析框架,以此探讨和阐释在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背景下农村教育扶贫政策在权力共享、技术应用以及组织保障三个维度上的当代价值意蕴,并揭示出政策运行中存在的权力失序、技术扩张、组织涣散等本土实践困境,进而提出应通过监督制约公共权力的无序性、提升技术及技术治理的科学性以及推动农村基层组织的再组织化的三位一体式联动路径来予以共同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教育扶贫政策 价值意蕴 实践困境 路径
下载PDF
中国高校通识教育价值理念与实践逻辑的有效建构 被引量:17
4
作者 刘强 《当代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5-113,共9页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本科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通识教育改革受到愈来愈多高校的重视和青睐,但是囿于我国高校传统专业教育体制和思想观念的束缚和对通识教育理念认识的不足,导致高校通识教育改革陷入进退维谷的实践困境之中,如“专业本...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本科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通识教育改革受到愈来愈多高校的重视和青睐,但是囿于我国高校传统专业教育体制和思想观念的束缚和对通识教育理念认识的不足,导致高校通识教育改革陷入进退维谷的实践困境之中,如“专业本位”的实践逻辑削弱了通识教育的基础性地位;多学科的折衷平衡消解了通识教育的核心价值;通识教育的“课程化实践”遮蔽了文化育人的体系化建构等等。对此,我国高校亟需摆脱旧有观念和体制的禁锢,确立“文化育人”的通识教育核心理念,促进通识教育多元文化的有机融合,构建起全员参与、多元协同的育人体系,进而推动通识教育理念与实践的创新发展,提升学校创新人才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素质教育 通识教育 专业教育 人才培养
下载PDF
“双一流”背景下高校跨学科建设的动因、困境及对策 被引量:16
5
作者 黄巨臣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1-25,共5页
跨学科建设是学科得以不断生长、演化和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关键。通过考察研究平台、学术团队、规训制度以及学科文化这四个基本维度,发现我国高校的跨学科建设过程中存在着资源共享的意识缺乏... 跨学科建设是学科得以不断生长、演化和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关键。通过考察研究平台、学术团队、规训制度以及学科文化这四个基本维度,发现我国高校的跨学科建设过程中存在着资源共享的意识缺乏、不同学科背景教师的整合不足、学科制度的路径依赖效应以及两种文化的对立冲突等问题与困境。基于此,应以效率和需求为导向、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文化融合为动力等方式来突破跨学科建设的困境,以助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双一流"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一流”建设 高校 跨学科
下载PDF
超越管理主义的平庸:高校教学质量评价的实践审视及其重构 被引量:15
6
作者 刘强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5-34,共10页
当前,我国高校教学质量评价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管理主义倾向,片面强调教学质量评价的管控功能,导致高校教学质量评价愈来愈表面化和形式化,难以发挥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以评促教"和"以评促学"的积极作用。更为严重的是... 当前,我国高校教学质量评价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管理主义倾向,片面强调教学质量评价的管控功能,导致高校教学质量评价愈来愈表面化和形式化,难以发挥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以评促教"和"以评促学"的积极作用。更为严重的是,高校行政权力对教学质量评价的过度介入,导致高校教学质量评价涌现出愈来愈多的行政化问题。我国高校教学质量评价急需通过贯彻落实发展本位的教学质量评价理念,聚焦教与学互动发展过程,健全多元参与、专家主导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等诸多改革举措,保障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基本权利,提高教师教学对学生发展的有效支持,切实推动高校教师教学质量的持续改善,实现高校教学质量评价对管理主义的实践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质量 质量评价 以评促教
下载PDF
非均衡发展:一流学科建设的逻辑、局限及其应对 被引量:15
7
作者 黄巨臣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4-101,202,203,共10页
一流学科作为世界一流大学发展的支撑,是“双一流”建设的关键。在新时期“双一流”政策实施背景下,国家意图以重点投入、竞争分配的非均衡政策来实现部分学科的优先发展,但却使得我国学科建设总体上呈现出了不均衡发展的状态。当前,非... 一流学科作为世界一流大学发展的支撑,是“双一流”建设的关键。在新时期“双一流”政策实施背景下,国家意图以重点投入、竞争分配的非均衡政策来实现部分学科的优先发展,但却使得我国学科建设总体上呈现出了不均衡发展的状态。当前,非均衡发展成为一流学科建设的主导逻辑,深刻影响和形塑着学科的建设过程和形态,其逻辑的局限性以及非均衡政策工具本身的缺陷导致了资源配置与学科发展动力的失衡、评价机制与学科内在目标的失衡、等级排序与学科应有定位的失衡等问题。协调发展理论认为,推进“非均衡”与“均衡”的协调发展是一流学科建设的必然归宿。应通过建立新型公共财政体制、构建中国特色学科评价机制和创建科学合理的分类体系,来推进一流学科建设的整体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一流学科 学科建设 非均衡发展 应对策略
下载PDF
从质量管理到质量治理:高等教育质量发展的创新图景 被引量:13
8
作者 刘强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5-60,共6页
进入新时代,随着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深入推进,我国传统的高等教育质量管理模式显现出愈来愈多的适应性问题,无法满足新时期高等教育质量发展的创新需求,高等教育质量发展模式亟需实现从质量管理向质量治理的根本转变。为此,我国高等... 进入新时代,随着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深入推进,我国传统的高等教育质量管理模式显现出愈来愈多的适应性问题,无法满足新时期高等教育质量发展的创新需求,高等教育质量发展模式亟需实现从质量管理向质量治理的根本转变。为此,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治理的创新实践应当始终贯彻落实以师生主体生命发展为核心的质量发展理念,不断完善师生共同成长的质量发展体系,着力构建上下协同、多元参与、民主协商的质量治理机制,积极培育开放包容、平等对话、信任合作和追求卓越的质量文化,从而推动高等教育质量治理改革的深入推进,实现高等教育质量的内涵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质量 质量治理 质量管理 质量文化
下载PDF
农村教育扶贫“项目制”:运作逻辑、执行困境及应对策略 被引量:13
9
作者 黄巨臣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18年第2期108-114,共7页
教育扶贫"项目制"作为满足广大农村地区贫困群体的各类教育及与教育相关需求并促进贫困人口减贫脱贫的重要手段,是政府治理农村贫困问题的新型政策工具。教育扶贫"项目制"的运作遵循"权力—资本—技术"... 教育扶贫"项目制"作为满足广大农村地区贫困群体的各类教育及与教育相关需求并促进贫困人口减贫脱贫的重要手段,是政府治理农村贫困问题的新型政策工具。教育扶贫"项目制"的运作遵循"权力—资本—技术"的三重逻辑,而逻辑网络的展开始终受到上级政府、基层政府、农民群体等多个行为主体的深刻影响和形塑。基于政策过程的视角分析,以"项目制"运作的教育扶贫模式,在政策制定阶段出现了主体参与"缺失",在政策执行阶段出现了方式选择"异化",在政策评估阶段遭遇了成果考核"失真"等意外困境。因此,为使教育扶贫"项目制"真正发挥扶贫的功能与效益,需要从"保障农民基本权利、完善执行监督程序、优化考核评价体系"三位一体的策略来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地区 教育扶贫 “项目制” 政策过程
下载PDF
我国高等教育研究范式转型及其突破路径 被引量:12
10
作者 黄巨臣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1-60,共10页
当代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的范式转型及其突破路径本质上是一个解决认识论、方法论与实践论三者相统一的问题,其过程呈现出了动态演化、关联复杂的特征,有必要将之置于社会结构整体转型和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双重背景下来加以考察。以往高等... 当代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的范式转型及其突破路径本质上是一个解决认识论、方法论与实践论三者相统一的问题,其过程呈现出了动态演化、关联复杂的特征,有必要将之置于社会结构整体转型和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双重背景下来加以考察。以往高等教育研究深受惯性思维逻辑的影响和形塑,单一视角常常被用于解释和应对现阶段研究进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与新情况,却忽视了单一的切入点无法从根本上促进复杂性情境中研究范式的真正转型。基于'问题—主体—方法'分析框架的整合构建,可从三维度的视角来探讨高等教育研究的问题、主体以及方法在内外部多重推力下所展示的互动关系样态以及当下研究范式转型的本土实践困境。基于此,为更好应对研究范式转型的困境与挑战,应遵循'以解决现实问题为目标、以提升主体专业性为重点、以创新研究方法为核心'的三位一体路径来予以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教育改革 教育研究 研究范式
下载PDF
论博士后角色冲突:理论·诱因·调适 被引量:10
11
作者 徐东波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64-171,共8页
本文引入社会学中的角色理论,结合对7名博士后的访谈,深入剖析博士后角色冲突现象。从理论上看,博士后角色本质上是一种学术性角色,其冲突分为角色内冲突、角色间冲突。个体层面,角色转换的困境与角色期待的矛盾是博士后冲突的直接原因... 本文引入社会学中的角色理论,结合对7名博士后的访谈,深入剖析博士后角色冲突现象。从理论上看,博士后角色本质上是一种学术性角色,其冲突分为角色内冲突、角色间冲突。个体层面,角色转换的困境与角色期待的矛盾是博士后冲突的直接原因;制度层面,角色定位的模糊与角色流动的风险是博士后冲突的根本原因。调适博士后角色冲突应将个体与制度策略相结合。政府部门要利用制度明确博士后角色的定位与职能,构建具有吸引力的博士后角色;设站单位应摒弃"花瓶思维"、坚守"质量底线"、营造"创新氛围",加强站点建设,提升博士后角色科研创新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士后制度 博士后角色 角色冲突
下载PDF
高等教育公私并举与分类管理走势分析--基于中、法、德三国经验的视角 被引量:7
12
作者 陈涛 邬大光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9-91,共13页
二战之后,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举办主体发生变化,泾渭分明的公私界限逐渐模糊,高等教育办学体制从"国家举办"到"公私并举",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从"高度集中"到"权力下放",高等教育投资体制从"... 二战之后,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举办主体发生变化,泾渭分明的公私界限逐渐模糊,高等教育办学体制从"国家举办"到"公私并举",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从"高度集中"到"权力下放",高等教育投资体制从"政府拨款"到"多元筹资"。传统意义上的公立、私立高校的分类遇到了困境,判别维度不断"升级",区分标准更加复杂化,对各国高等教育制定新的管理政策提出了挑战,突破公私二元的分类管理模式成为中、法、德三国应对政策挑战的主要手段。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分类管理政策应坚持资金分配的公共性原则、治理模式的平衡性原则、质量评估的自主性原则、公平发展的协调性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公私并举 分类管理
原文传递
联合学位:日本研究生国际化培养机制的改革实践及启示 被引量:7
13
作者 黄巨臣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5-51,共7页
受到国家战略与发展目标转变、产业升级与经济结构调整、人口结构与教育需求变化以及危机意识强化等因素影响,近年来,日本开始了新一轮的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主要做法是在本土推行联合学位,通过实施严选合作标准和实行多元选拔、共同开... 受到国家战略与发展目标转变、产业升级与经济结构调整、人口结构与教育需求变化以及危机意识强化等因素影响,近年来,日本开始了新一轮的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主要做法是在本土推行联合学位,通过实施严选合作标准和实行多元选拔、共同开发课程和弹性学分管理、拓展资金来源和提升师资国际化、开展学业审查和规范学位授予等措施,形成了自身鲜明的特征并取得一定成效。现阶段,我国在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过程中,可借鉴日本有益经验,重点从提供法律支持与政策保障、进行课程创新性建设与研发、建立健全教师培训制度以及实施多导师联合培养模式等方面着手,系统优化研究生教育结构并提升国际化培养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学位 研究生 人才培养 日本经验
下载PDF
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的大学治理 被引量:6
14
作者 唐汉琦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14,22,共7页
高等教育普及化不只是一个因学生规模变化而形成的高等教育发展阶段,更是一个因高等教育多样性变化而使大学管理模式不断演进的崭新时代。从精英到大众化、再到普及化的发展过程中,大学办学基本上由教授治校向学术自治与科层管理并举的... 高等教育普及化不只是一个因学生规模变化而形成的高等教育发展阶段,更是一个因高等教育多样性变化而使大学管理模式不断演进的崭新时代。从精英到大众化、再到普及化的发展过程中,大学办学基本上由教授治校向学术自治与科层管理并举的共同治理过渡,并最终走向全面治理。总体上看,普及化阶段是大学的全面治理时代。就我国而言,由于高等教育集权管理传统和高等教育多样性发展不足,普及化阶段我国大学治理将面临多重矛盾,而"管办评"相对分离是应对多重矛盾、建构大学治理体系的基本原则。在此原则指导下,普及化阶段我国大学治理的主要任务是完善治理结构,提高治理能力,以及引导社会公众参与治理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普及化 大学治理 全面治理 治理建构
原文传递
香港地区大学治理的法理根据、冲突及其对策 被引量:5
15
作者 黄巨臣 李国强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15,共7页
香港地区大学治理模式是在特定历史阶段下形成的特殊产物,其主要法理根据是:源于内部的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之理念,来自外在的继承英国大学治理模式之传统和获得国家的宪法之认可。当前,香港地区大学治理存在两大法理冲突:在治理主体层面... 香港地区大学治理模式是在特定历史阶段下形成的特殊产物,其主要法理根据是:源于内部的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之理念,来自外在的继承英国大学治理模式之传统和获得国家的宪法之认可。当前,香港地区大学治理存在两大法理冲突:在治理主体层面,多元主体共同治理与国家行政力量缺位的矛盾;在治理方式层面,法治精神彰显与宪法治理疲软的矛盾。对此,需要在"一国两制"大前提下厘清大学内外部治理两个维度的法理根据,以实现政府"创造性介入"和修订新"大学条例"为进路,推进香港地区大学治理之良法善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 大学治理 法理根据
原文传递
土耳其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动因、策略与特色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滢 黄巨臣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0-57,共8页
随着世界各国间综合实力竞争的日益激烈和国内社会经济发展加快转型,土耳其政府基于土耳其特殊的文化传统、经济结构以及政治制度等背景,适时制定了一系列旨在振兴本国高等教育发展,打造世界一流的大学体系的远景式规划、保障性法规、... 随着世界各国间综合实力竞争的日益激烈和国内社会经济发展加快转型,土耳其政府基于土耳其特殊的文化传统、经济结构以及政治制度等背景,适时制定了一系列旨在振兴本国高等教育发展,打造世界一流的大学体系的远景式规划、保障性法规、目标性政策等,包括《土耳其愿景规划2023》《土耳其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条例》《"100/2000"计划》《美乌拉那交换生计划》等。这些政策法规和目标计划涉及土耳其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多个层面,主要包括构建法律法规保障体系、拓展经费来源渠道、创建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建设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制、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加强学术人才及教师队伍建设。由此形成了鲜明的"土耳其大学发展模式"特色,其中不乏有启示我国"双一流"建设的有益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一流大学体系 动因 策略 特色 土耳其
下载PDF
高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治理能力现代化:入场要求、在场职责与退场规则 被引量:3
17
作者 田芬 《高等理科教育》 2021年第1期26-34,共9页
本文通过历史的视角,梳理我国高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在相关制度层面历经了从"缺场—出场—临场"的三个发展阶段。基于文本分析的方法,从高校学术委员会委员的"入场要求""在场职责"和"退场规则"三... 本文通过历史的视角,梳理我国高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在相关制度层面历经了从"缺场—出场—临场"的三个发展阶段。基于文本分析的方法,从高校学术委员会委员的"入场要求""在场职责"和"退场规则"三个维度,审视我国18所"双一流"建设高校校级学术委员会章程中存在的不足,从我国"双一流"高校学术委员会制度设计层面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期提升高校学术委员会委员的学术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学术委员会 入场要求 在场职责 退场规则
下载PDF
我国大学内部治理中校院关系的审视与重塑 被引量:3
18
作者 田芬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 2020年第5期101-105,共5页
内部治理是大学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学内部治理需要处理多重关系,其中学校层面与二级学院层面的关系,是大学内部治理中兼具重要性和复杂性的一对关系。长期以来,学校与二级学院存在着"权、责、利"不匹配的情况,导致两者发... 内部治理是大学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学内部治理需要处理多重关系,其中学校层面与二级学院层面的关系,是大学内部治理中兼具重要性和复杂性的一对关系。长期以来,学校与二级学院存在着"权、责、利"不匹配的情况,导致两者发展活力不足。学校对二级学院适当放权、明晰权责匹配并作必要的监督,成为扭转校院关系失衡局面的重要选择。学校需要树立权力下放的意识和决心,厘清权力让渡空间;二级学院需要改变"等、靠、要"的依赖心理,培养领导力,有力接管下放的权力。同时,要设计相关制度,为权力分配及有效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内部治理 校院关系 权力下放 制度优化
原文传递
美国院校研究问题域的范畴及其更迭——基于《院校研究新动向》(1974-2017年)的批判话语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庞颖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7-45,共9页
基于对美国院校研究协会主办的《院校研究新动向》(1974-2017年)的考察可以发现,美国院校研究问题域的范畴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生了变化:学生地位从"边缘"向"中心"的递进使院校研究的教育属性更加突出;教师使命从&... 基于对美国院校研究协会主办的《院校研究新动向》(1974-2017年)的考察可以发现,美国院校研究问题域的范畴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生了变化:学生地位从"边缘"向"中心"的递进使院校研究的教育属性更加突出;教师使命从"职业"向"学术职业"的转变使育人导向愈发鲜明;从经济拮据时代对资源本体的关注转向治理理念下对资源潜能的开发;治理理念的出现使大学从注重系统内部的组织发展转向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公共问责促进院校从"关注内涵"向"内涵式发展"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院校研究 问题域 《院校研究新动向》
原文传递
高校招生考试多元录取导向下“变量型”计分模式的制度设计与优势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庞颖 辛彩凤 《教育与考试》 2018年第6期12-17,共6页
2014年开启的新一轮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掀起了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的最大的变革:以"多元价值"导向颠覆了例行多年的"单一化"考录模式。但是,在试行"新高考"的浙江、上海等地出现诸多"水土不服&qu... 2014年开启的新一轮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掀起了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的最大的变革:以"多元价值"导向颠覆了例行多年的"单一化"考录模式。但是,在试行"新高考"的浙江、上海等地出现诸多"水土不服"的现象。故,本研究尝试从"语数外""核心科目""选考科目""科目计分权重"等要素出发,构建"变量型"计分模式。并认为,该计分模式具有以"不变"应"万变"、突出专业优势、注重内在公平、淡化分数竞争等优势,可以促进高校招生考试从"选人"到"育才"的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招生 多元录取 高考效度 计分模式 优势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