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启动子缺失突变导致HBeAg表达不能 被引量:4
1
作者 周飞 毛乾国 +5 位作者 卢雅丕 陈美娅 陈建民 王琳 任建林 董菁 《肝脏》 2008年第3期228-230,共3页
关键词 HBEAG表达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启动子 缺失突变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HBEAG阴性 乙型肝炎E抗原 前-C区 慢性乙型肝炎
下载PDF
PRKCD和ASK1在人髓系白血病U937细胞分化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闫峰 王效民 +2 位作者 袁思波 马全明 韩慧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22,共6页
目的通过检测ASK1和PRKCD在单核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探索其在门静脉高压症(PH)脾亢脾脏巨噬细胞(MΦ)功能变化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佛波酯诱导U937分化成为巨噬细胞样细胞,q-PCR检测不同分化阶段ASK1和PRKCD m RNA的表达,Wester... 目的通过检测ASK1和PRKCD在单核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探索其在门静脉高压症(PH)脾亢脾脏巨噬细胞(MΦ)功能变化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佛波酯诱导U937分化成为巨噬细胞样细胞,q-PCR检测不同分化阶段ASK1和PRKCD m 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诱导前后ASK1和PRKCD蛋白表达水平变化,ELISA法检测细胞分化过程中与吞噬功能相关的细胞因子IL-10和TNF-α的分泌情况,鸡红细胞吞噬试验鉴定诱导后细胞功能。结果随着PMA诱导U937细胞时间延长,ASK1和PRKCD基因表达水平下降,TNF-α的分泌量逐渐增加,而IL-10在诱导后24 h达到最大分泌量,随后又呈下降趋势;Western Blot结果显示,ASK1及p-ASK1蛋白表达水平较诱导前均显著上升,PRKCD及p-PRKCD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吞噬实验结果显示,诱导后的细胞具有一定的吞噬功能。结论在PMA诱导的U937细胞向单核细胞分化过程中,ASK1蛋白表达上调,PRKCD蛋白表达下调,与脾亢脾Mφ一致,并导致Mφ活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分化 U937 PRKCD ASK1 门静脉高压症脾亢
下载PDF
消化内镜套扎器的发展与套扎术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7
3
作者 刘明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078-1085,共8页
近20年来,食管静脉曲张套扎器研发与套扎术应用都取得较大的进展.在临床上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ndoscopic variceal ligation,EVL)疗效好,并发症轻少已为国内外专家学者所共识,成为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一线首选治疗手段.套扎... 近20年来,食管静脉曲张套扎器研发与套扎术应用都取得较大的进展.在临床上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ndoscopic variceal ligation,EVL)疗效好,并发症轻少已为国内外专家学者所共识,成为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一线首选治疗手段.套扎术的应用范畴已扩大到消化内镜治疗的其他领域,成为一种简便安全高效的广义内镜下套扎治疗术.现将消化内镜套扎器的发展与套扎术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扎器 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 内镜治疗
下载PDF
消化内镜诊疗相关性穿孔的内镜治疗现状 被引量:24
4
作者 刘明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0期3123-3127,共5页
随着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普及和不断发展应用,与其操作相关的消化系穿孔在临床上越来越常见,其中少数小穿孔通过系统的内科保守治疗可以自愈,但大部分穿孔仍然需要及时行腹腔镜或者外科手术处理,以免引发严重后果.随着新型消化内镜和治... 随着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普及和不断发展应用,与其操作相关的消化系穿孔在临床上越来越常见,其中少数小穿孔通过系统的内科保守治疗可以自愈,但大部分穿孔仍然需要及时行腹腔镜或者外科手术处理,以免引发严重后果.随着新型消化内镜和治疗器械的不断开发应用,越来越多的与消化内镜诊疗相关的穿孔可以通过适当的内镜下穿孔的闭合方法进行即刻缝合或者封堵,从而避免了手术,也为进一步开展现代消化内镜下手术提供了有力的技术和心理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孔 缝合 内镜疗法
下载PDF
超声内镜在食管常见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6
5
作者 陈立刚 任建林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0期3215-3218,共4页
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问世于1980年,自美国的Dimagno首先报道了超声内镜用于检查动物的消化道试验以来,这种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1988年,日本Olympus公司开发出具有360度环行扫描可在7.5 MHz及12 MHz之间切换的GF2UM... 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问世于1980年,自美国的Dimagno首先报道了超声内镜用于检查动物的消化道试验以来,这种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1988年,日本Olympus公司开发出具有360度环行扫描可在7.5 MHz及12 MHz之间切换的GF2UM3超声胃镜以及7 MHz的超声微探头以后,超声内镜逐渐得到广泛应用.由于超声探头随内镜插入脏器腔内时更接近病变部位,缩短了超声波的传导途经并降低了声衰减,提高了图像分辨率,相应大大地提高了微小病灶的检出能力.近年来,超声内镜对于食管疾病的诊断,在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超声内镜对于食管黏膜下病变的鉴别诊断和食管癌的深度、分期有重要的价值,对于其他食管疾病的诊断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超声内镜在食管常见疾病诊断中的价值加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内镜 食管疾病 诊断 治疗 价值
下载PDF
三叶因子3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6
作者 陈美娅 张靖 任建林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0期2267-2273,共7页
TFF3作为胃肠黏膜中一个重要的黏膜保护因子,与胃肠黏膜的损伤、修复、增殖、恶变都有着重要的关系.TFF3与肿瘤的发生、发展、预后有一定的关系,但TFF3的结合蛋白尚未明确,其细胞内作用机制、具体信号转导途径的相关研究尚处于起始阶段... TFF3作为胃肠黏膜中一个重要的黏膜保护因子,与胃肠黏膜的损伤、修复、增殖、恶变都有着重要的关系.TFF3与肿瘤的发生、发展、预后有一定的关系,但TFF3的结合蛋白尚未明确,其细胞内作用机制、具体信号转导途径的相关研究尚处于起始阶段.本文对TFF3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叶因子3 肿瘤 信号转导
下载PDF
食管癌内镜治疗进展 被引量:12
7
作者 林振和 刘明 任建林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0期3219-3225,共7页
食管癌(esophageal cancer)是全球第九大常见恶性肿瘤,目前早期食管癌的诊断率还很低,患者确诊时多已失去手术机会,而晚期食管癌患者由于吞咽梗阻而不能正常进食,全身情况极差,有时根本不能耐受常规放、化疗,因而食管癌的内镜下治疗显... 食管癌(esophageal cancer)是全球第九大常见恶性肿瘤,目前早期食管癌的诊断率还很低,患者确诊时多已失去手术机会,而晚期食管癌患者由于吞咽梗阻而不能正常进食,全身情况极差,有时根本不能耐受常规放、化疗,因而食管癌的内镜下治疗显得更重要.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迅速发展,许多早期或中晚期食管癌的患者均可通过镜下治疗获得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内镜治疗 黏膜切除术 激光热效应疗法
下载PDF
胰腺假性囊肿、胰腺脓肿的超声内镜下治疗进展 被引量:10
8
作者 胡益群 叶震世 司丽娟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0期3237-3240,共4页
胰腺假性囊肿、胰腺脓肿的治疗方法不断推陈出新,近年来超声内镜技术逐渐趋于成熟,目前已成为胰腺假性囊肿、胰腺脓肿非手术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本文通过系统回顾胰腺假性囊肿、胰腺脓肿的超声内镜下治疗进展,希望有助于临床工作者对胰... 胰腺假性囊肿、胰腺脓肿的治疗方法不断推陈出新,近年来超声内镜技术逐渐趋于成熟,目前已成为胰腺假性囊肿、胰腺脓肿非手术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本文通过系统回顾胰腺假性囊肿、胰腺脓肿的超声内镜下治疗进展,希望有助于临床工作者对胰腺假性囊肿、胰腺脓肿超声内镜下治疗有一个更全面的理解和认识,有利于胰腺假性囊肿、胰腺脓肿超声内镜下治疗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和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假性囊肿 胰腺脓肿 超声内镜 治疗
下载PDF
麻醉推进式双气囊内镜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评估 被引量:7
9
作者 施华秀 任建林 +5 位作者 王琳 翁其强 刘明 陈建民 吴云林 钟捷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7年第3期168-171,共4页
目的评价麻醉推进式双气囊内镜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26例经胃镜、肠镜、小肠钡剂灌肠和血管造影检查未发现异常而疑有小肠疾病患者进行麻醉与非麻醉双气囊内镜(DBE)检查的对比研究。126例患者共进行 DBE 检查151例次,其中经... 目的评价麻醉推进式双气囊内镜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26例经胃镜、肠镜、小肠钡剂灌肠和血管造影检查未发现异常而疑有小肠疾病患者进行麻醉与非麻醉双气囊内镜(DBE)检查的对比研究。126例患者共进行 DBE 检查151例次,其中经口检查60例,经肛检查41例,经口经肛结合接检查25例。随机分为麻醉组(A 组)79例次,非麻醉组(B 组)72例次。观察并记录患者检查前、中、后血压(SBP、DBP)、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_2)。结果 A 组患者在操作全过程中无任何不适,满意度达100%,无一例出现并发症。B 组患者多诉恶心、腹痛等不适。A 组与 B 组患者比较检查中 HR、SBP、DB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 组患者比较检查中与检查前 HR、SBP、DB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BE 检查共发现异常96例,检出率为76.2%,其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55例,检出病变46例;不明原因腹痛30例,检出病变22例;慢性腹泻20例,检出病变11例;不完全性肠梗阻21例,检出病变17例。结论麻醉 DBE 检查是一种新型安全有效的小肠疾病检查手段,明显优于传统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疾病 诊断 麻醉 双气囊内镜
原文传递
胶囊内镜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0
作者 许鸿志 施华秀 +3 位作者 王琳 林逊汀 陈建民 任建林 《胃肠病学》 2013年第11期663-666,共4页
背景:胶囊内镜是明确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的检查手段之一,其诊断率可能受到检查时机和出血自然病程的影响。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在OGIB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和最佳检查时机。方法:收集2010年10月~2012年6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4... 背景:胶囊内镜是明确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的检查手段之一,其诊断率可能受到检查时机和出血自然病程的影响。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在OGIB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和最佳检查时机。方法:收集2010年10月~2012年6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46例接受胶囊内镜检查的OGIB患者。回顾性分析胶囊内镜检查诊断OGIB的阳性率、疑诊率、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比较不同检查时机对OGIB检出率的影响。结果:胶囊内镜检查诊断OGIB的阳性率为71.7%,疑诊率为13.0%,阴性率为15.2%,诊断敏感性、特异性以及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3%、75.0%、92.9%、85.7%。活动性出血组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出血停止组(96.3%对68.4%,P=0.030),显性出血者的检出率与隐性出血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对75.0%,P=0.148)。出血停止≤2周者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出血停止〉2周者(90.9%对37.5%,P=0.041)。结论:胶囊内镜是诊断OGIB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检查手段,出血后尽早行胶囊内镜检查可能提高阳性诊断率并为进一步干预创造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囊内镜 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 诊断 敏感性与特异性
下载PDF
胶囊内镜的临床使用价值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琳 任建林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0期3226-3228,共3页
小肠是消化道最长的器官,各种小肠疾病目前越来越被人们认识,而既往传统的各种检查方法敏感性和准确性都较低,很难在术前作出明确诊断.胶囊内镜是一种无创、可靠、操作简便的内镜.他能对小肠进行全程实景观察,使小肠不再是内镜检查的盲区.
关键词 胶囊内镜 小肠疾病 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 临床使用
下载PDF
小肠淋巴管瘤致肠梗阻一例 被引量:8
12
作者 周静平 胡益群 +1 位作者 陈建民 任建林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34-435,共2页
患者女,28岁。因“反复腹痛、便血20余天”于2010年6月入院。入院20d前无诱因出现中上腹疼痛,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进食食物,解鲜红色血便,血与粪便相混,2~3次/d,无畏冷、发热。曾就诊我院,腹部x线片提示不全肠梗阻;血常规... 患者女,28岁。因“反复腹痛、便血20余天”于2010年6月入院。入院20d前无诱因出现中上腹疼痛,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进食食物,解鲜红色血便,血与粪便相混,2~3次/d,无畏冷、发热。曾就诊我院,腹部x线片提示不全肠梗阻;血常规示白细胞16.5×10^9/L,中性粒细胞0.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全肠梗阻 小肠淋巴管瘤 腹部X线片 中性粒细胞 反复腹痛 上腹疼痛 呕吐物 白细胞
原文传递
便秘的诊治思维 被引量:8
13
作者 廉亚美 陈立刚 任建林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085-1087,共3页
便秘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常见病症,大多为功能性,病因多为结肠、直肠或肛门病变。患者常有粪便干结、排便困难或不尽感,在不用通便药时,完全排空粪便的次数显著减少。慢性便秘根据动力障碍可分为慢传输型、出口梗阻型和混合型。诊断主要... 便秘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常见病症,大多为功能性,病因多为结肠、直肠或肛门病变。患者常有粪便干结、排便困难或不尽感,在不用通便药时,完全排空粪便的次数显著减少。慢性便秘根据动力障碍可分为慢传输型、出口梗阻型和混合型。诊断主要根据罗马Ⅲ诊断标准,必要时可行胃肠传输试验、肛门直肠测压、结肠压力监测、气囊排出试验、排粪造影、盆底肌电图等特殊检查。便秘的治疗除了要改变生活方式、调整心理状态,还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泻药,有出口梗阻型便秘者,可试用生物反馈治疗。经严格的非手术治疗后仍收效不大,且各种特殊检查显示有明确的病理解剖和确凿的功能性异常部位,可考虑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秘 动力障碍 罗马Ⅲ诊断标准
原文传递
内镜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短期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立刚 叶震世 +7 位作者 任建林 陈美娅 周静平 周飞 陈建民 司丽娟 王琳 迟宝荣 《吉林医学》 CAS 2014年第34期7586-7588,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内镜套扎术治疗肝硬化合并食管静脉曲张患者的短期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方法:63例肝硬化患者经过常规胃镜检查已确诊食管静脉曲张,随后在胃镜下对食管静脉曲张进行急诊、择期套扎,其中12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行急诊胃... 目的:探讨采用内镜套扎术治疗肝硬化合并食管静脉曲张患者的短期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方法:63例肝硬化患者经过常规胃镜检查已确诊食管静脉曲张,随后在胃镜下对食管静脉曲张进行急诊、择期套扎,其中12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行急诊胃镜检查并于胃镜下行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治疗,51例择期行内镜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治疗。63例患者均于术后4周复查胃镜,并评价套扎术后并发症。结果:54例(85.7%)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均明显减轻,其中9例(14.3%)患者食管静脉曲张完全消失。术后出现胸骨后疼痛49例(77.8%),吞咽困难12例(19.0%),发热8例(12.7%),术后出血5例(7.9%)。63例患者术后4周均未发生死亡。结论:内镜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是一种临床上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曲张套扎术 短期疗效 并发症 安全性
下载PDF
三叶因子1在乙醇诱导的大鼠急性胃黏膜损伤中的表达 被引量:7
15
作者 任建林 何绍珍 +3 位作者 潘金水 卢雅丕 施华秀 王琳 《胃肠病学》 2008年第3期145-148,共4页
背景:三叶因子具有胃黏膜保护作用,但其在乙醇诱导的大鼠胃黏膜损伤中黏膜保护作用的研究较少。目的:观察短期灌注不同浓度乙醇大鼠胃黏膜三叶因子(TFF)1的表达情况,探讨TFF1与胃黏膜保护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不同浓度乙醇直接灌胃制备... 背景:三叶因子具有胃黏膜保护作用,但其在乙醇诱导的大鼠胃黏膜损伤中黏膜保护作用的研究较少。目的:观察短期灌注不同浓度乙醇大鼠胃黏膜三叶因子(TFF)1的表达情况,探讨TFF1与胃黏膜保护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不同浓度乙醇直接灌胃制备急性胃黏膜损伤大鼠模型,以0.9%NaCl溶液灌胃作为对照,分别在肉眼和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胃黏膜形态学变化并评估黏膜损伤指数(LI),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大鼠胃黏膜TFF1 mRNA的表达。结果:40%、70%、100%乙醇灌胃2h后大鼠胃黏膜LI分别为38.38±6.37、70.00±8.02和118.75±14.82,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在40%乙醇和70%乙醇组大鼠胃黏膜中TFF1/β-actin光密度比值分别为1.27±0.10和1.07±0.1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93±0.10(P均<0.01),100%乙醇组TFF1/β-actin光密度比值为0.68±0.09,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胃黏膜损伤程度与乙醇浓度呈正相关,乙醇浓度越高,胃黏膜损伤越严重;一定程度的胃黏膜损伤TFF1 mRNA表达升高,严重胃黏膜损伤TFF1 mRNA表达反而下降。一定程度的损伤刺激能使TFF1产生胃黏膜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胃黏膜 乙醇 三叶因子1
下载PDF
酵母双杂交法对HBV表面抗原主蛋白候选结合蛋白的筛选 被引量:3
16
作者 周飞 任建林 +6 位作者 卢雅丕 陈美娅 陈建民 刘明 施华秀 张波 董菁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3期1378-1382,共5页
目的:自肝细胞cDNA文库中筛选与HBV主蛋白(SHBs)相互作用的蛋白基因,探讨主蛋白的生物学功能.方法:利用PCR扩增S主蛋白基因,定向克隆技术将靶基因克隆到pDEST32构建出S主蛋白的诱饵质粒;Westernblot方法验证转化诱饵质粒的酵母细胞表达S... 目的:自肝细胞cDNA文库中筛选与HBV主蛋白(SHBs)相互作用的蛋白基因,探讨主蛋白的生物学功能.方法:利用PCR扩增S主蛋白基因,定向克隆技术将靶基因克隆到pDEST32构建出S主蛋白的诱饵质粒;Westernblot方法验证转化诱饵质粒的酵母细胞表达SHBs;将诱饵质粒与人肝cDNA文库猎物质粒共同转化MaV203酵母细胞,在营养缺陷型培养基和X-gal上进行三重筛选阳性菌落,提取阳性酵母菌落的猎物质粒进行DNA测序;利用核苷酸数据库及生物信息学技术,对于筛选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构建S主蛋白及肝文库酵母细胞表达载体,进行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人肝细胞cDNA文库,筛选出既能在缺陷培养基也能在X-gal的检测下变成蓝色的真阳性菌落3个,分别为核糖体蛋白L3、微管蛋白α-1a和α-2巨球蛋白.结论: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出3个与SHBs相互作用的肝细胞结合蛋白编码基因,提示SHBs可能参与到肝细胞内部的多种生物学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酵母双杂交技术 主蛋白 结合蛋白 聚合酶链式反应
下载PDF
siRNA沉默PKM2对胃癌BGC-823细胞增殖和迁移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谭莉 巴亚斯古楞 任建林 《胃肠病学》 2012年第6期329-333,共5页
背景:在恶性肿瘤组织中,丙酮酸激酶(PK)的组织特异性同工酶(L型、R型、M1型PK)表达减少,而PKM2表达升高,在肿瘤细胞生长、增殖、迁移等方而发挥重要作用。目的:探讨siRNA沉默PKM2对胃癌BGC-823细胞增殖和迁移的抑制作用。方法:以蛋白质... 背景:在恶性肿瘤组织中,丙酮酸激酶(PK)的组织特异性同工酶(L型、R型、M1型PK)表达减少,而PKM2表达升高,在肿瘤细胞生长、增殖、迁移等方而发挥重要作用。目的:探讨siRNA沉默PKM2对胃癌BGC-823细胞增殖和迁移的抑制作用。方法:以蛋白质印迹法筛选出高表达PKM2的胃癌细胞株BGC-823。构建PKM2 siRNA于扰质粒,稳定转染胃癌BGC-823细胞,同时以转染空质粒pU6作为阴性对照组。以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法在mRNA和蛋白质水平上验证于扰效果,以CCK8法和细胞迁移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PKM2 siRNA转染组PKM2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下降,细胞增殖能力和迁移能力明显下降(P<0.05)。结论:PKM2在人胃癌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对胃癌BGC-823细胞增殖和迁移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丙酮酸激酶 RNA干扰 细胞增殖 迁移
下载PDF
肝内外胆管结石的内镜治疗 被引量:5
18
作者 司丽娟 任建林 迟宝荣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0期3233-3236,共4页
胆道疾病内镜治疗最常见的途径有经口(peroral)、经皮(percutaneous)和腹腔镜(Lc)治疗三种,根据适应征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本文综述肝内外胆管结石经口十二指肠镜及经皮胆管镜治疗的进展,具体操作方法,适应症的选择,合并症的产生、预防... 胆道疾病内镜治疗最常见的途径有经口(peroral)、经皮(percutaneous)和腹腔镜(Lc)治疗三种,根据适应征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本文综述肝内外胆管结石经口十二指肠镜及经皮胆管镜治疗的进展,具体操作方法,适应症的选择,合并症的产生、预防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结石 内镜治疗 经口 经皮 操作方法 适应症 合并症
下载PDF
放大内镜在胃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任建林 张靖 卢雅丕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0期3155-3158,共4页
放大内镜在消化道疾病尤其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方面有着独特优势,并能指导活检,避免不必要的活检创伤,有着普通内镜所不能比拟的优势.本文对近年来放大内镜在胃部疾患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同时结合临床操作体会,总结放大内镜的操作要领.
关键词 放大内镜 胃部疾病 诊断 应用
下载PDF
小鼠胚胎肝干细胞体外向肝样细胞的诱导分化 被引量:3
20
作者 赵文秀 尹震宇 +1 位作者 余强峰 王效民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6期7103-7107,共5页
背景:目前肝干细胞尚无特异性标志物,故其分离、培养尤其是纯化技术尚不成熟。目的:观察体外培养的小鼠胚胎肝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及其向肝样细胞的诱导分化能力。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8-01/06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 背景:目前肝干细胞尚无特异性标志物,故其分离、培养尤其是纯化技术尚不成熟。目的:观察体外培养的小鼠胚胎肝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及其向肝样细胞的诱导分化能力。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8-01/06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SPF级BALB/c胎鼠20只,13.5d龄,由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方法:无菌操作取出胎鼠肝脏,用细胞刮梳理后用IV型胶原酶消化。取分离纯化后的第2代细胞进行免疫荧光染色。细胞培养到第3代时,分别用3mmol/L丁酸钠盐与0.1%DMSO进行诱导,5d后收集细胞进行Western blotting实验。主要观察指标:胚胎肝干细胞的形态及表面分子的表达,诱导后胚胎肝干细胞mRNA与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分离培养的细胞第2代即可得以纯化,呈克隆样生长,高表达白蛋白、甲胎蛋白、C-met及角蛋白19,且多数细胞共表达白蛋白与角蛋白19、C-met与角蛋白19,双阳性率约80%。细胞诱导后肝细胞标志物白蛋白表达明显增加,而作为不成熟肝细胞的经典标志物甲胎蛋白表达减少,同时干细胞标志物c-kitmRNA水平也明显下降,角蛋白19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胚胎肝干细胞具有双向分化潜能,经丁酸钠盐与DMSO诱导后可以向肝样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干细胞 分化 小鼠 胚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