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家庭环境对留守儿童问题行为的影响:交流恐惧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12
1
作者 张孝义 王瑞乐 +2 位作者 杨琪 黄宝珍 徐俊华 《中国特殊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6-72,共7页
目的:考察留守儿童家庭环境、问题行为以及交流恐惧之间关系,并探索交流恐惧在留守儿童家庭环境与问题行为间的中介作用。方法:对219名留守儿童与253名非留守儿童进行家庭环境量表、长处和困难问卷以及交流恐惧问卷测量。结果:(1)留守... 目的:考察留守儿童家庭环境、问题行为以及交流恐惧之间关系,并探索交流恐惧在留守儿童家庭环境与问题行为间的中介作用。方法:对219名留守儿童与253名非留守儿童进行家庭环境量表、长处和困难问卷以及交流恐惧问卷测量。结果:(1)留守儿童在家庭环境的情感表达、独立性、成功性、知识性、娱乐性上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在情绪问题、品行问题、同伴交往问题以及困难总分的分数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的得分,而且留守儿童比非留守儿童在交流恐惧总分以及各个维度得分显著地高;(2)留守儿童的家庭环境与交流恐惧、问题行为均显著负相关,而交流恐惧与问题行为却显著正相关;(3)交流恐惧在留守儿童的家庭环境与问题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家庭环境能够通过交流恐惧影响留守儿童的问题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守儿童 家庭环境 问题行为 交流恐惧
原文传递
家庭功能与青少年欺负和受欺负的关系:亲子依恋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9
2
作者 赖燕群 杨琪 +2 位作者 牛更枫 黄宝珍 王瑞乐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0年第3期164-171,共8页
为了探讨家庭功能与青少年欺负和受欺负的关系,以及亲子依恋在其间的中介作用,研究采用家庭功能量表、亲子依恋量表、欺负和受欺负量表对452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家庭功能与亲子依恋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青少年欺负和受欺负呈... 为了探讨家庭功能与青少年欺负和受欺负的关系,以及亲子依恋在其间的中介作用,研究采用家庭功能量表、亲子依恋量表、欺负和受欺负量表对452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家庭功能与亲子依恋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青少年欺负和受欺负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亲子依恋与青少年欺负和受欺负呈显著负相关关系。(2)家庭功能通过亲子依恋间接影响欺负和受欺负。该结果表明,亲子依恋在家庭功能与青少年欺负和受欺负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家庭功能 亲子依恋 欺负 受欺负
下载PDF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之路径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金爱慧 《北方传媒研究》 2017年第3期28-32,共5页
"大众化"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因此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只有实现了"大众化",才能不断地激发人民群众的主体性,促进社会主义发展。本文基于"十八大"报告中所提出关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大众化"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因此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只有实现了"大众化",才能不断地激发人民群众的主体性,促进社会主义发展。本文基于"十八大"报告中所提出关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要求,深刻阐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重要意义,力图探寻出适应新形势下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 传播
原文传递
道德判断与道德观:生命史策略的预测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瑞乐 杨琪 汪海彬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126-132,共7页
生命史理论认为,个体根据社会生态条件对其有限的精力进行分配,形成其生命史策略。已有研究探讨了生命史策略与道德观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并不一致。此外,道德观是人们进行道德判断的内在标准,但尚无研究关注生命史策略是否会影响道德... 生命史理论认为,个体根据社会生态条件对其有限的精力进行分配,形成其生命史策略。已有研究探讨了生命史策略与道德观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并不一致。此外,道德观是人们进行道德判断的内在标准,但尚无研究关注生命史策略是否会影响道德判断。根据生命史理论和现有研究结果,文章假设生命史策略与个体的道德判断、道德观相关。采用Mini-K量表测量被试的生命史策略,研究一和研究二发现,在道德情境的道德判断中,慢生命史策略与道德违规行为的谴责程度正相关,与道德高尚行为的评价程度正相关;研究三采用道德基准问卷测量个体的道德观,结果发现生命史策略与"关爱/伤害"、"公平/欺骗"、"忠诚/背叛"、"权威/颠覆"、"洁净/堕落"等五种道德基准均正相关。结果说明,生命史策略可以预测个体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观,慢策略表现为对不道德行为的评价更低,对道德行为的道德评价更高,对五种道德基准更加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史 快策略 慢策略 道德判断 道德基准
下载PDF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专题化教学中的问题意识探究
5
作者 鞠北平 《西部素质教育》 2016年第16期12-13,共2页
问题意识是思维的起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开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专题化教学的过程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开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教学的原因进行了研究,针对当前传统政治课... 问题意识是思维的起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开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专题化教学的过程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开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教学的原因进行了研究,针对当前传统政治课教学方式当中缺乏问题意识的具体表现与原因进行了分析,重点阐述了专题化教学当中的问题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专题化教学 问题意识
下载PDF
梦境与真理观——庄子与笛卡尔真理观的比较
6
作者 梁忠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4-6,共3页
庄子通过描写梦境,阐述相对主义真理观,从根本上取消真理,取消真理性的知识。笛卡尔恰好与之相反,通过描写梦境,排除把梦境以及一切身体感官、感觉当作真理性知识的可能性,以阐述其绝对主义真理观。
关键词 梦境 真理观 怀疑主义 感性 理性
下载PDF
对“文革”时期国民经济状况的再探讨
7
作者 郑斌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73-77,共5页
对"文革"时期的国民经济状况,主要有两种评价:一种可以概括为"濒于崩溃"论;另一种可以概括为"有所发展"论。前一结论,"文革"结束后一段时期较为流行;后一结论,十一届六中全会后成为主流观点。... 对"文革"时期的国民经济状况,主要有两种评价:一种可以概括为"濒于崩溃"论;另一种可以概括为"有所发展"论。前一结论,"文革"结束后一段时期较为流行;后一结论,十一届六中全会后成为主流观点。研究记述"文革"时期国民经济状况,应该在客观引述和分析当时主要经济指标的基础上,严格遵守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和重点论辩证统一的方法,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反对绝对的否定观。习近平关于"两个不能相互否定"原则,应成为评价"文革"时期国民经济状况的"金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革”时期 国民经济状况 再探讨
下载PDF
中华海洋文明与世界海洋文明的互动及贡献
8
作者 郭奇林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1-6,共6页
中华海洋文明是世界海洋文明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3000多年来,中华海洋文明以其特有的物质和文化形态与世界海洋文明不断地进行着交流和互动。通过自己的方式为世界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特殊的贡献,将中国先进的耕作技术和文化理念... 中华海洋文明是世界海洋文明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3000多年来,中华海洋文明以其特有的物质和文化形态与世界海洋文明不断地进行着交流和互动。通过自己的方式为世界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特殊的贡献,将中国先进的耕作技术和文化理念传向附近国家,将先进的科技和知识通过行经陆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不同国家的商人传递到四面八方。其与西方长期互动的历史,也为当今我国倡导的"一带一路"的世界和平发展模式,提供了文化和历史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海洋文明 世界 互动 贡献
下载PDF
农村合作医疗的时代作用与当代启迪——以河北沧州为例
9
作者 郑斌 《党史博采(下)》 2018年第12期8-10,13,共4页
农村合作医疗是依靠集体经济和个人筹资为农村居民提供基本医疗保障的一种医疗互助保障制度。建国初期伴随农业合作化进程兴起,"文革"时期达到鼎盛,集体经济解体后迅速衰隐。农村合作医疗是当时集体财富个人财富双匮乏背景下... 农村合作医疗是依靠集体经济和个人筹资为农村居民提供基本医疗保障的一种医疗互助保障制度。建国初期伴随农业合作化进程兴起,"文革"时期达到鼎盛,集体经济解体后迅速衰隐。农村合作医疗是当时集体财富个人财富双匮乏背景下解决农村医疗卫生问题的成功创举,更是加深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巩固执政之基的"民心工程"。对新时代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和"新农村合作医疗"的健康发展仍有借鉴意义和启迪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合作医疗 时代作用 当代启迪
下载PDF
新冠肺炎疫情前后大学生道德观比较
10
作者 王瑞乐 杨琪 黄宝珍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07-112,共6页
道德基础理论认为,人类至少进化出了5种道德基础:公正、关爱、忠诚、权威和圣洁。人们对各道德基础的看重程度不同,表现出不同的道德观。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的背景下,本研究采用道德基础问卷,分别于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前(2017年11月26日... 道德基础理论认为,人类至少进化出了5种道德基础:公正、关爱、忠诚、权威和圣洁。人们对各道德基础的看重程度不同,表现出不同的道德观。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的背景下,本研究采用道德基础问卷,分别于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前(2017年11月26日—12月7日)、暴发期间(2020年2月29日—4月30日)和暴发后(2020年7月14—16日)多次收集中国大学生的道德观数据,旨在考察疫情前后大学生道德观的变化趋势。研究发现:疫情暴发期间,大学生对个体性(公正和关爱)和群体性道德基础(忠诚、权威和圣洁)的看重程度均显著高于疫情暴发前;疫情基本得到控制后,大学生对个体性和群体性道德基础的总体看重程度并未立即出现明显回落或进一步上升。研究结果说明,与2017年相比,大学生的道德重视程度在疫情发生后有明显上升,其背后的原因需进一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 道德基础 道德观 病菌威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