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道湿化护理对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气管切开的影响 被引量:24
1
作者 郭丽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9年第16期2794-2796,共3页
目的 分析气道湿化护理对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气管切开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5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86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根据建档顺序不同分为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43),均行重症颅脑损伤术治疗,术后气管切开建立人工通气,期间... 目的 分析气道湿化护理对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气管切开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5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86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根据建档顺序不同分为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43),均行重症颅脑损伤术治疗,术后气管切开建立人工通气,期间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展开微量泵持续恒温气道湿化护理,比较2组气道湿化相关指标(每日吸痰次数、吸痰间隔时间、堵管时间)、湿化护理前及护理1个月后动脉血气氧合指数(OI)水平、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每日吸痰次数少于对照组[(5.23±1.21)次比(8.36±2.10)次],吸痰间隔时间长于对照组[(2.20±1.18)h比(1.41±0.95)h],堵管时间短于对照组[(29.47±6.02)d比(34.68±8.74)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湿化护理后观察组动脉血气OI水平高于对照组[(446.98±30.57)mmHg比(410.57±28.20)mmHg,1mmHg=0.133kpa],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气管黏膜充血、刺激性咳嗽、痰痂等并发症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均P<0.05)。结论气道湿化护理应用于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气管切开患者,可有效缩短堵管时间,延长吸痰间隔时间,减少吸痰次数,改善动脉血气OI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道湿化 重症颅脑损伤术 吸痰次数
下载PDF
危重症患者不同途径的肠内营养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情况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1
2
作者 章小山 刘旭光 刘国辉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23-225,共3页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指原元肺部感染的呼吸衰竭患者,在机械通气治疗48h以后和(或)拔管48h以内发生的肺部感染。ICU危重症患者的VAP约占医院内感染比例的1/3左右,患者一旦发生VAP,则意味着...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指原元肺部感染的呼吸衰竭患者,在机械通气治疗48h以后和(或)拔管48h以内发生的肺部感染。ICU危重症患者的VAP约占医院内感染比例的1/3左右,患者一旦发生VAP,则意味着脱机困难、住院时间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危重症患者 发生情况 肠内营养 PNEUMONIA 呼吸衰竭患者 肺部感染 医院内感染
原文传递
循证护理在重症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海玲 《现代医药卫生》 2019年第10期1575-1576,共2页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重症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4月在该院重症医学科进行重症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术的患者82例,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重症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4月在该院重症医学科进行重症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术的患者82例,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呼吸道黏膜损伤、呼吸道阻塞、感染和死亡情况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重症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突出,对患者的健康恢复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护理 重症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术 呼吸道护理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TGF-β、SMAD3、SOX2表达特点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8
4
作者 王鹏 陈晓 任浩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20年第1期159-161,共3页
目的观察乳腺癌患者的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SMAD3、SOX2蛋白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肿瘤标志物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同期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乳腺良性肿瘤患者... 目的观察乳腺癌患者的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SMAD3、SOX2蛋白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肿瘤标志物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同期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乳腺良性肿瘤患者为对照。观察两组患者TGF-β、SMAD3、SOX2蛋白水平的差异,比较不同临床特征乳腺癌患者TGF-β、SMAD3、SOX2蛋白水平的差异,分析影响乳腺癌患者TGF-β、SMAD3、SOX2蛋白水平的因素。结果乳腺癌患者的SMAD3、SOX2蛋白表达水平低于乳腺良性肿瘤组,TGF-β蛋白表达水平高于乳腺良性肿瘤组;分化程度为中、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TNM分期为Ⅲ+Ⅳ期的乳腺癌患者的SMAD3、SOX2蛋白表达水平较低,TGF-β蛋白表达水平较高;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因素: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作为自变量,以乳腺癌患者TGF-β、SMAD3、SOX2蛋白水平作为因变量,进行多重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进入回归方程。结论乳腺癌患者的SMAD3、SOX2蛋白表达水平较低,TGF-β蛋白表达水平较高,且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转化生长因子 SOX2 病理
下载PDF
基于Roy适应模式的早期多元化护理预防ICU获得性衰弱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赵巧英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9年第22期3787-3789,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Roy适应模式的早期多元化护理预防ICU获得性衰弱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11月本院收治的行机械通气治疗的110例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Roy适应模式的早期多元... 目的探讨基于Roy适应模式的早期多元化护理预防ICU获得性衰弱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11月本院收治的行机械通气治疗的110例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Roy适应模式的早期多元化护理,包括生理功能、自我概念、角色功能、相互依赖等4个维度的护理干预。采用医学研究委员会评分对患者进行徒手肌力评定。巴塞尔指数量表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两组患者第1、3、7 d的ICU-AW发生率及MRC-score评分。记录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并评估其入院、出ICU时BI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第3 d、第7 d的ICU-AW发生率分别为3.64%、5.4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18%、32.7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4.50±1.20)d比(6.38±1.25)d],且观察组ICU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8.60±1.00)d比(10.80±2.23)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第7 d的MRC-score评分、出ICU时BI评分分别为(54.85±3.10)分、(83.20±6.72)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7.90±2.65)分、(68.90±6.55)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于Roy适应模式的早期多元化护理应用于ICU重症患者中,可有效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ICU滞留时间,最大限度降低ICU-AW的发生风险,促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快速恢复,利于改善患者远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Y适应模式 ICU获得性衰弱 多元化护理
下载PDF
急腹症感染性休克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特征及外周血细胞因子改变的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陈晓 贾奎 +2 位作者 王海玲 王昊 任涛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4005-4007,共3页
目的分析急腹症感染性休克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外周血细胞因子的改变,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医院接受治疗的95例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设为感染组,选取同期收治的85例出血性休克患者设为未感染组,另... 目的分析急腹症感染性休克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外周血细胞因子的改变,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医院接受治疗的95例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设为感染组,选取同期收治的85例出血性休克患者设为未感染组,另选80例同期在医院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析感染组病原菌分布及三组外周血细胞因子的差异。结果 95例感染组患者腹腔积液共分离出病原菌10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81株占76.41%,革兰阳性菌23株占21.70%,真菌2株占1.89%;感染组患者外周血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NT-pro-BNP中位数(992.1pg/ml)为界,将感染组患者分为NTpro-BNP低水平(≤992.1pg/ml)与高水平(>992.1pg/ml),采用K-M生存曲线分析发现高水平患者累积病死率显著高于低水平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2.55%vs 18.75%;Log-rankχ2=7.853,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以1 005.0pg/ml为截点值,NT-pro-BNP预测感染组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敏感性为82.76%,特异性为90.91%,曲线下面积为0.92。结论急腹症感染性休克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感染可导致患者外周血NTpro-BNP水平显著升高,且该指标可对预后有一定判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休克 病原菌分布 氨基末端B型尿钠肽前体 细胞因子 预后
原文传递
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策略 被引量:7
7
作者 赵梓 王溪萍 《临床医学工程》 2023年第1期137-138,共2页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危险因素及护理策略。方法选取86例ICU机械通气患者,根据是否合并VAP分为VAP组(n=41)和非VAP组(n=45)。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ICU机械通气患者发生VAP...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危险因素及护理策略。方法选取86例ICU机械通气患者,根据是否合并VAP分为VAP组(n=41)和非VAP组(n=45)。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ICU机械通气患者发生VAP的影响因素。结果VAP组机械通气时间≥10 d、意识障碍、留置胃管、未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占比均高于非VAP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VAP组机械通气时间≥10 d、意识障碍、留置胃管是ICU机械通气患者发生VAP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而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是ICU机械通气患者发生VAP的保护因素(OR<1,P<0.05)。结论ICU机械通气患者发生VAP的影响因素较多,临床应针对危险因素制定相应干预措施,以降低VAP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 呼吸机相关肺炎 危险因素 机械通气
下载PDF
艾司洛尔对老年脓毒症心肌损伤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8
8
作者 陈晓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79-181,共3页
目的明确艾司洛尔应用于老年脓毒症心肌损伤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脓毒症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38例采用艾司洛尔+常规治疗及对照组40例仅采用常规治疗。检测两组心肌损伤指标及炎症指标,对比两组住院期间死亡率。结果治疗后,对照... 目的明确艾司洛尔应用于老年脓毒症心肌损伤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脓毒症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38例采用艾司洛尔+常规治疗及对照组40例仅采用常规治疗。检测两组心肌损伤指标及炎症指标,对比两组住院期间死亡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n I)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白细胞介素(IL)-1β、IL-6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累积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Log-rankχ~2=4.370,P=0.037)。结论辅助使用β肾上腺素拮抗剂可有效改善心肌损伤及抑制炎症反应,从而提高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艾司洛尔 心肌损伤
下载PDF
“安全-支持-合作”延续护理模式对重症胰腺炎患者及其亲属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刘双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1年第7期1086-1091,共6页
目的探讨“安全-支持-合作”延续护理模式对ICU重症胰腺炎患者及其一级亲属的影响。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择在本院重症监护室住院的重症胰腺炎转出患者及其一级亲属作为研究对象,将2018年11月—2019年4月的50例患者及其一级亲属作为对照... 目的探讨“安全-支持-合作”延续护理模式对ICU重症胰腺炎患者及其一级亲属的影响。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择在本院重症监护室住院的重症胰腺炎转出患者及其一级亲属作为研究对象,将2018年11月—2019年4月的50例患者及其一级亲属作为对照组,男35例,女15例,年龄(42.28±6.06)岁,2019年5—10月50例患者及其一级亲属为观察组,男33例,女17例,年龄(41.96±6.40)岁。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及相关健康宣教,转出ICU后由ICU护士与转入病房护士按常规进行交接,病房护士执行后续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安全-支持-合作”延续护理方案。转出ICU前后,采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患者心理状态。统计患者72 h ICU重返率、平均住院日、并发症发生率。采用ICU家属迁移应激量表评估一级亲属的迁移应激水平。采用过渡期护理措施评估表(CTM)评估过渡期护理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AS、SDS得分为(51.20±8.55)分、(50.65±7.68)分,低于对照组的(56.95±9.10)分、(58.97±8.62)分(均P<0.05)。观察组72 h ICU重返率、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0%(1/50)、6.00%(3/5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00%(8/50)、22.00%(11/50)(均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日为(21.30±4.87)d,低于对照组的(28.63±5.56)d。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一级亲属的迁移应激总分为(52.59±9.8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1.48±8.75)分(P<0.05)。观察组CTM各条目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及亲属对过渡期护理质量满意度更高(均P<0.05)。结论对ICU重症胰腺炎患者实行“安全-支持-合作”延续护理模式,有助于减少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发生,促使其更好地配合普通病房的护理,利于疾病的恢复,积极改善其一级亲属的迁移应激水平,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从而赢得更好的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续护理 ICU 重症胰腺炎 迁移应激
下载PDF
模块化护理干预在ICU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丰果 刘冰 赵军 《内科》 2021年第2期267-269,共3页
目的探讨模块化护理干预在ICU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住ICU需行机械通气治疗的重症肺炎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模块化... 目的探讨模块化护理干预在ICU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住ICU需行机械通气治疗的重症肺炎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模块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II)、机械通气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治疗时间以及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干预前(入院1 d),两组患者的APACHE-I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出院前),两组患者的APACHE-II评分均显著降低,观察组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治疗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90.48%)显著高于对照组(6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模块化护理干预应用于ICU重症肺炎患者,可有效缩短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ICU 模块化护理 机械通气时间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基于谵妄预测模型的风险分级预防护理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海玲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9年第22期3799-3801,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谵妄预测模型的风险分级预防护理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ICU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入ICU早期运用PRE-DELIRIC模... 目的探讨基于谵妄预测模型的风险分级预防护理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ICU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入ICU早期运用PRE-DELIRIC模型进行风险等级预测,并根据预测结果实施相应预防谵妄分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谵妄发生率、谵妄持续时间、睡眠质量评分、镇静镇痛药用量、4周ICU存活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等。结果观察组患者使用咪达唑仑平均剂量及总剂量、吗啡总剂量、芬太尼总剂量均少于对照组,观察组RCSQ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55.25±17.88)分比(48.86±16.4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谵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6.67%比1.67%),且谵妄持续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2.82±1.10)d比(4.03±1.98)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150.00±45.20)h比(170.90±63.40)h、(7.60±2.60)d比(10.13±3.40)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4周ICU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3.33%比2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机械通气患者实施基于谵妄预测模型的风险分级预防护理,有助于较好的预测重症患者谵妄发生,方便目的人群筛选,利于加强薄弱环节的控制,从而有效控制ICU机械通气患者谵妄的发生,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ICU治疗时间,减少镇静镇痛药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提高4周存活率,优化患者的临床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谵妄预测模型 ICU谵妄 风险护理
下载PDF
脊柱术后早期切口深部感染对Smad通路和凝血及感染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司佳亚 王腾飞 +2 位作者 刘长志 陈新胜 左小起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95-700,共6页
目的分析脊柱术后早期切口深部感染对Smad信号通路、凝血及感染指标的影响。方法以2016年1月-2019年12月在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行脊柱内固定术的脊柱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34例术后早期切口深部感染患者... 目的分析脊柱术后早期切口深部感染对Smad信号通路、凝血及感染指标的影响。方法以2016年1月-2019年12月在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行脊柱内固定术的脊柱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34例术后早期切口深部感染患者为病例组,54例术后未发生感染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Smad信号通路、凝血及感染指标,分析Smad通路、凝血及感染指标与早期切口深部感染的关系及其对早期切口深部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病例组术前与术后3 d的Smad1、Smad2、Smad3、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6(IL-6)差值,术前与术后3 d纤维蛋白原(Fib)差值,术前与术后3 d体温、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水平、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差值高于对照组,术前与术后3 d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PAI-I)差值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 Smad2、术前与术后3 d PAI-I差值、术后3 d CRP均是脊柱内固定术后切口深部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术后3 d Smad2曲线下面积(AUC)高于术前与术后3 d PAI-I差值、术后3 d CRP(P<0.001);以0.45ng/L为cut-off,其敏感度、特异度为91.18%、79.63%。结论脊柱内固定术患者术后3 d Smad2、术前与术后3 d PAI-I差值、术后3 d CRP水平与早期切口深部感染存在密切关联,可作为早期切口深部感染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内固定术 切口深部感染 SMAD信号通路 凝血因子 感染
原文传递
老年患者感染性休克时呼吸衰竭对细胞因子和呼吸功能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凯 陈晓 +1 位作者 刘前 杨东明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617-1619,共3页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感染性休克时伴呼吸衰竭对细胞因子与呼吸功能指标。方法选择感染性休克伴呼吸衰竭的老年患者142例,根据病情程度分为轻度组34例、中度组45例、重度组63例。患者在接诊并进行病情评估后转入ICU,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感染性休克时伴呼吸衰竭对细胞因子与呼吸功能指标。方法选择感染性休克伴呼吸衰竭的老年患者142例,根据病情程度分为轻度组34例、中度组45例、重度组63例。患者在接诊并进行病情评估后转入ICU,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仪检测并进行相关指标记录,另外全部患者接受血液样本采集,检测白细胞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患者死亡76例,存活66例,比较两组相关指标与血液中炎症因子水平。结果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转入ICU时的相关指标与细胞因子表达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5);死亡组与存活组相关指标与细胞因子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氧合指数(OI)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APACHE)Ⅱ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感染性休克伴呼吸衰竭患者随病情加重细胞因子表达水平越高,各呼吸指标越偏离正常水平;OI与APACHEⅡ评分可以对患者预后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衰竭 感染性休克 细胞因子 呼吸功能指标
下载PDF
综合性护理干预对ICU感染性休克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郭丽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7年第3期234-236,共3页
感染性休克是ICU患者病死的主要疾病之一,在临床上极为常见。患者一旦感染后易造成循环容量不足,降低组织器官微灌注,使多项脏器器官出现衰竭[1-2]。临床医学的进步使医务人员对感染性休克的治疗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其临床护理工作也得... 感染性休克是ICU患者病死的主要疾病之一,在临床上极为常见。患者一旦感染后易造成循环容量不足,降低组织器官微灌注,使多项脏器器官出现衰竭[1-2]。临床医学的进步使医务人员对感染性休克的治疗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其临床护理工作也得到了优化、提升。护理工作是展开各项生命体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性护理 ICU 感染性休克
下载PDF
探讨ICU患者有创血压的监测及临床护理方法的应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郭丽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8年第4期499-500,共2页
目的探究ICU患者有创血压的监测以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104例外科ICU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有创血压进行严密且连续的监测以及护理,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对于患者的有创血压进行记录,对并发症进行规避。结果以上进行检测的患者出现疼痛的为1... 目的探究ICU患者有创血压的监测以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104例外科ICU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有创血压进行严密且连续的监测以及护理,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对于患者的有创血压进行记录,对并发症进行规避。结果以上进行检测的患者出现疼痛的为17例,占总数的16.35%,出现肿胀的有9例,占总数的8.65%,出现感染的为7例,占总数的6.73%。九成以上的患者于术后的16-96 h内对于导管进行拔出,其余的患者14 h内拔出导管。结论对ICU患者进行有创血压监测不仅能够对患者的动脉血压变化情况进行详细了解,还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痛苦以及经济负担,该方法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患者 有创血压 监测 护理
下载PDF
低年资ICU护士自我怜悯和应对方式与职业倦怠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赵军 周付平 王小珂 《社区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11期684-688,共5页
目的探讨出生日期为1990-01-01-1999-12-31(简称"90后")低年资ICU护士自我怜悯、应对方式与职业倦怠的相关性,为培养低年资ICU护士自我怜悯能力和积极应对方式以及减轻护士职业倦怠提供相应依据。方法2019-02-01对南阳医学高... 目的探讨出生日期为1990-01-01-1999-12-31(简称"90后")低年资ICU护士自我怜悯、应对方式与职业倦怠的相关性,为培养低年资ICU护士自我怜悯能力和积极应对方式以及减轻护士职业倦怠提供相应依据。方法2019-02-01对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3所附属医院(第一附属医院116名,第二附属医院68名,第三附属医院62名)的246名ICU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将问卷制作成电子问卷,问卷首页设置统一指导语,以问卷星的方式进行调查。包括ICU一般资料调查表、自悯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及护士职业倦怠量表。共发放问卷246份,剔除无效问卷6份,回收有效问卷240份。结果240名低年资ICU护士的自我怜悯总分为(88.69±9.52)分,处于中等水平。不同学历、任职方式、职称、婚姻状况、收入满意度及月收入水平的低年资ICU护士其自我怜悯得分均不相同,均P<0.05。240名低年资ICU护士消极应对评分为(1.58±0.65)分,高于全国常模的(1.14±0.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914,P<0.001;积极应对评分为(1.74±0.49)分,略低于全国常模的(1.79±0.5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52,P=0.177。低年资ICU护士职业倦怠总分为(44.12±20.03)分,职业倦怠程度以中度水平为主。个人成就感得分为(19.27±6.45)分,低于杭州常模的(20.86±8.69)分,t=2.668,P=0.008;去人格化得分为(7.02±5.33)分,高于杭州常模的(5.04±4.93)分,t=5.517,P<0.001;情感衰竭得分为(28.70±10.23)分,高于杭州常模的(22.65±9.58)分,t=8.698,P<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自我怜悯总分、消极应对评分、编制、职称及月收入水平是90后低年资ICU护士职业倦怠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提供公平、合理及具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提高自我怜悯水平,降低消极应对方式处理问题的倾向,关注心理素质及临床积极应对方式的培养,均对降低90后低年资ICU护士的职业倦怠水平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 低年资护士 自我怜悯 应对方式 职业倦怠
原文传递
应激系统理论干预对主动脉夹层术后情绪状态和心理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周付娇 许雪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4年第4期562-567,共6页
目的:分析基于应激系统理论的干预对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情绪状态和心理弹性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12月-2022年12月于某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8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术后予以常规临床干预,研究组49例术后在... 目的:分析基于应激系统理论的干预对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情绪状态和心理弹性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12月-2022年12月于某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8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术后予以常规临床干预,研究组49例术后在此基础上予以基于应激系统理论的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情绪状态、心理弹性、社会支持、主观幸福感及生存质量。结果:干预后研究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低于对照组(t=-8.020,-10.104;P<0.05);干预后研究组心理弹性量表(CD-RISC)中坚韧、自强、乐观评分高于对照组(t=6.887,8.137,7.658;P<0.05);干预后研究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中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评分高于对照组(t=5.450,6.458,7.813;P<0.05);干预后研究组总体幸福感量表(GWS)中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忧郁或愉快心境、精力、对健康的担忧、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松弛和紧张评分高于对照组(t=7.494,11.224,7.991,8.002,7.160,4.629;P<0.05);干预后研究组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中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及环境评分高于对照组(t=7.498,5.512,10.638,7.877;P<0.05)。结论:基于应激系统理论的干预对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干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提升其心理弹性水平及社会支持水平,提高其主观幸福感及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应激系统理论 情绪状态 心理弹性 幸福感 社会支持 生存质量
下载PDF
JCI理念指导下的集束化护理模式对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陈新胜 李寅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1年第24期3801-3804,共4页
目的探讨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JCI)理念指导下的集束化护理模式在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80例,... 目的探讨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JCI)理念指导下的集束化护理模式在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80例, 按照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39例)和研究组(41例)。对照组男25例, 女14例, 年龄(48.74±8.06)岁;研究组男28例, 女13例, 年龄(50.03±7.62)岁。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JCI理念指导下的集束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康复进程、护理效果及家属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0.38±2.25)d、(11.58±2.67)d、(15.87±1.64)d, 均短于对照组(12.67±3.05)d、(13.97±3.14)d、(19.24±2.35)d,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气道损伤、口腔溃疡、腹胀发生率分别为4.88%(2/41)、2.44%(1/41)、2.44%(1/41)、7.32%(3/41), 均低于对照组23.08%(9/39)、25.64%(10/39)、23.08%(9/39)、30.77%(12/39),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家属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2.68%(38/41), 高于对照组74.36%(29/3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31, P<0.05)。结论相较于集束化护理模式, JCI理念指导下的集束化护理模式可进一步加速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康复进程, 减少VAP等并发症发生率, 同时能提升家属的护理工作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CI理念 肺心病 呼吸衰竭 集束化护理 机械通气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术与灌注冲洗术治疗下肢骨感染疗效比较 被引量:5
19
作者 司佳亚 刘长志 陈新胜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3574-3576,共3页
目的比较负压封闭引流术与传统灌注冲洗术治疗下肢骨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为骨感染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10例下肢骨感染的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5例,观察组患者进行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进... 目的比较负压封闭引流术与传统灌注冲洗术治疗下肢骨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为骨感染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10例下肢骨感染的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5例,观察组患者进行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灌注冲洗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愈合相关指标;数据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换药次数、感染控制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2.5±1.1)次、(12.5±2.1)、(19.1±1.2)、(6.6±1.6)d及(22.5±2.1)d,均低于对照组的(12.7±2.1)次、(23.1±1.7)、(27.6±1.4)、(15.2±1.4)d及(34.1±2.6)d;治疗后组织愈合病理学评分观察组为(8.2±0.3)分,高于对照组的(4.5±0.1)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二次手术率、复发率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2.86%、1.90%及94.29%,低于对照组的22.86%、20.0%及71.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术应用于下肢骨感染创面的修复中,可降低二次手术率和复发率、促进组织愈合,效果优于传统灌注冲洗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术 传统灌注冲洗术 下肢骨感染
原文传递
改良结构化皮肤护理方案在预防ICU成人失禁相关性皮炎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0
作者 赵巧英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9年第19期3309-3311,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结构化皮肤护理方案在预防ICU成人失禁相关性皮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96例成人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取硼酸湿敷、锌氧油外涂的常规护肤方法,观察组采取改良结... 目的探讨改良结构化皮肤护理方案在预防ICU成人失禁相关性皮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96例成人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取硼酸湿敷、锌氧油外涂的常规护肤方法,观察组采取改良结构化皮肤护理方案保护皮肤。根据美国失禁指南IAD定义,判断评估IAD是否存在及发生时间。IAD严重程度评估量表评估IAD严重程度,并根据国际IAD护理指南IAD分级标准评估IAD发生的分级。干预前﹑干预2周后护士采用Braden量表床头评估比较两组患者Braden评分。结果干预2周后,观察组IAD总发生率为4.17%,低于对照组的25.00%,发生IAD时间为(13.7±3.2)d,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2.1)d,LADS评分为(3.40±2.10)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17±4.50)分,Braden评分为(15.34±1.57)分,高于对照组的(14.34±1.18)分,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结构化皮肤护理方案在ICU失禁患者中应用,简单安全,可行性高,使IAD管理科学化、过程化,降低了护理经济成本和人力成本,利于保护患者肛周的皮肤,有效降低IAD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延缓IAD发生时间,提高IAD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化皮肤护理方案 ICU 失禁相关性皮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