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刑法司法解释若干问题再思考——兼谈加快现行刑法司法解释之必要性 被引量:3
1
作者 李宁 《中国刑事法杂志》 1999年第3期12-18,22,共8页
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现已正式施行,它作为一部进步的刑法典,标志着我国刑事法律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而作为对现行刑法的司法解释也应跟上步伐,指导司法机关对刑法的具体应用,以更好地发挥现行刑法的功能。笔... 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现已正式施行,它作为一部进步的刑法典,标志着我国刑事法律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而作为对现行刑法的司法解释也应跟上步伐,指导司法机关对刑法的具体应用,以更好地发挥现行刑法的功能。笔者现就刑法司法解释若干问题进行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检察院 现行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最高司法机关 刑法规定 若干问题 最高人民法院 具体应用 再思考
原文传递
紧急状态的内涵及特征分析
2
作者 李进 周萍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23-26,共4页
紧急状态的内涵及特征是紧急状态法律体系的基础性问题,文章根据我国的国情,借鉴发达国家的立法经验,对紧急状态法制的内涵及其基本特征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紧急状态 内涵 特征 秩序 宪政
下载PDF
论委托理财保底条款之效力 被引量:2
3
作者 陆晓妹 郑伟明 《皖西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28-31,共4页
委托理财是目前金融市场上较为普遍的一种金融现象,受托方为吸引资金往往在委托理财合同中设定保底条款。但是我国的法律和行政法规中未明确规定有关保底条款的效力,理论界对此存在不同的看法。立法不应一概否认保底条款之效力,而应在... 委托理财是目前金融市场上较为普遍的一种金融现象,受托方为吸引资金往往在委托理财合同中设定保底条款。但是我国的法律和行政法规中未明确规定有关保底条款的效力,理论界对此存在不同的看法。立法不应一概否认保底条款之效力,而应在对保底收益率予以限制的前提下有条件地承认保底条款的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委托理财 保底条款效力
下载PDF
过失相抵原则在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中的具体适用问题
4
作者 杨宽永 杨薇薇 周煜 《商情》 2011年第42期194-195,共2页
过失相抵是指当受害人对于损害的发生或者损害结果的扩大具有过错时依法减轻或者免除赔偿义务人的损害赔偿责任,从而公平合理地分配损害的一种制度。过失相抵原则在道路交通事故中存在着适用方法、适用比例和适用范围等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 过失相抵原则 交通事故 损害赔偿
下载PDF
浅谈使用伪造的信用卡实施信用卡诈骗罪的认定
5
作者 郑伟明 汤鹤新 《时代金融》 2012年第11Z期85-85,89,共2页
对信用卡诈骗罪中使用伪造的信用卡这一行为进行法律界定,分析不同情形下的行为如何定性。对同一行为人既有伪造信用卡的行为,又有使用伪造的信用卡的行为,应区别不同情况分别对待。
关键词 使用 伪造 信用卡诈骗罪
下载PDF
中国古代女性婚姻家庭中的法律地位——以唐律和明律中的婚姻家庭规定来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曹旋 《知识经济》 2013年第2期69-70,共2页
在中国古代婚姻家庭法律制度中,只有妇女服从义务的规定,如耳熟能详的"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的"三从"之义,却无妇女在婚姻关系或者家庭中所处的权力地位的规定。总体来看,不难发现,在时代背景和社会背景的... 在中国古代婚姻家庭法律制度中,只有妇女服从义务的规定,如耳熟能详的"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的"三从"之义,却无妇女在婚姻关系或者家庭中所处的权力地位的规定。总体来看,不难发现,在时代背景和社会背景的限制下,中国古代妇女仍是夫父以及兄长的从属品,但从唐代至清代的律法中针对于妇女的法律规定,可以了解到相对于唐代而言,明朝妇女的法律地位已经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提高。通过唐律和明律中婚姻家庭的相关条例来分析中国古代女性在婚姻家庭中的法律地位及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 婚姻家庭 唐律 大明律
下载PDF
司法赔偿确认程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1
7
作者 沈柳华 黄麟 《上海商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16-18,共3页
在我国《国家赔偿法》中,确认程序是赔偿请求人获得司法赔偿的必经程序,然而由于现行的司法赔偿的确认程序存在着主体中立性不足、确认期限缺省、确认标准模糊、救济途径单一等诸多不足,使得确认程序遭致广泛的批评。对待确认程序的理... 在我国《国家赔偿法》中,确认程序是赔偿请求人获得司法赔偿的必经程序,然而由于现行的司法赔偿的确认程序存在着主体中立性不足、确认期限缺省、确认标准模糊、救济途径单一等诸多不足,使得确认程序遭致广泛的批评。对待确认程序的理性态度是揭示出其生成的宪政体制因素,并以此为基础将现行司法赔偿确认程序设计成可选择的程序,并在人大中设立最终处理机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赔偿 确认程序 生成原因 宪政体制
下载PDF
浅议我国立法权限体制的现状及完善
8
作者 汪珂 周煜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27-29,共3页
2000年我国颁布实施了《立法法》,将我国的各级立法制度予以规范,然而我国的立法状况仍旧是不容乐观,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不仅仅是法定制度上存在着缺陷,即使是规定明确的内容也存在有法不依的情况,我们必须在此基础上进行完善,进一步规... 2000年我国颁布实施了《立法法》,将我国的各级立法制度予以规范,然而我国的立法状况仍旧是不容乐观,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不仅仅是法定制度上存在着缺陷,即使是规定明确的内容也存在有法不依的情况,我们必须在此基础上进行完善,进一步规范我们的立法权限体制,完善各级立法,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最终实现我们的"依法治国"的宪政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法权限体制 现状 完善
下载PDF
浅谈民事抗诉案件中检察机关调查取证权存在的独立价值
9
作者 远桂宝 《法制与经济》 2012年第22期57-58,共2页
我国现行的民事诉讼法对抗诉的规定过于简单和原则,缺少可操作性的规范。有必要对民事抗诉中检察机关调查取证权的独立价值进行充分论述,以为抗诉中检察机关调查取证权顺利入法,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关键词 检察机关 抗诉 调查取证 独立价值
下载PDF
刑事诉讼中被害人权利研究
10
作者 尹汪洋 《知识经济》 2012年第2期45-45,47,共2页
在我国刑事诉讼中,被害人为法律规定的当事人,但是立法对其在诉讼中的权利范围和内容规定方面却十分含糊和欠缺,与同是当事人之一的被告人的地位及其拥有的权利相比形成了明显的不平衡。在司法实践中,被害人权利被侵害的现象也十分的严... 在我国刑事诉讼中,被害人为法律规定的当事人,但是立法对其在诉讼中的权利范围和内容规定方面却十分含糊和欠缺,与同是当事人之一的被告人的地位及其拥有的权利相比形成了明显的不平衡。在司法实践中,被害人权利被侵害的现象也十分的严重。因此,我国加强对被害人权利的保护显得十分的迫切和必要,应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强对被害人权利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害人 诉讼地位 诉讼权利 制度保障
下载PDF
被害人过错应成为法定量刑情节 被引量:12
11
作者 张杰 《人民检察》 北大核心 2006年第02S期61-62,共2页
在刑事法律关系中,犯罪嫌疑人与被害人是一对矛盾结合体。犯罪嫌疑人对被害人侵害的程度,决定其自身受刑罚处罚的轻重;同时,被害人自身的过错,也影响对犯罪嫌疑人的处罚轻重。所谓被害人过错,是指由于被害人自身的故意或过失行为... 在刑事法律关系中,犯罪嫌疑人与被害人是一对矛盾结合体。犯罪嫌疑人对被害人侵害的程度,决定其自身受刑罚处罚的轻重;同时,被害人自身的过错,也影响对犯罪嫌疑人的处罚轻重。所谓被害人过错,是指由于被害人自身的故意或过失行为,对于犯罪行为的产生、进行以及犯罪结果的发生或者加重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被害人过错责任没有在我国刑法中得到反映,只是在司法实践中体现于酌定量刑情节的范畴。被害人过错的存在,与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行为具有一定的关联性,被害人过错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影响对犯罪嫌疑人的量刑。笔者认为,被害人过错应当成为法定的量刑情节,理由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定量刑情节 被害人过错 犯罪嫌疑人 刑事法律关系 刑罚处罚 犯罪行为 过失行为 犯罪结果 过错责任 司法实践
原文传递
浅谈偷税罪存在的立法缺陷及其完善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杰 《人民检察》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64-65,共2页
我国刑法关于构成偷税罪的数额和情节要件,采用“数额+比例”标准与“次数”标准相结合的立法模式。由于“数额+比例”标准中“上限”和“下限”的规定缺乏严密性,不利于在司法实践中准确合理地操作,有必要对其加以修改,以避免大额纳税... 我国刑法关于构成偷税罪的数额和情节要件,采用“数额+比例”标准与“次数”标准相结合的立法模式。由于“数额+比例”标准中“上限”和“下限”的规定缺乏严密性,不利于在司法实践中准确合理地操作,有必要对其加以修改,以避免大额纳税人偷税不构成犯罪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偷税罪 立法缺陷 中国 犯罪构成 犯罪情节
原文传递
擅自处理已公开个人信息的刑法规制
13
作者 远桂宝 商银涛 段厚省 《中国检察官》 2024年第2期24-27,共4页
公开的个人信息也是刑法的保护对象。判断公开个人信息的处理行为是否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不能简单地一律归为有罪或无罪,而应当依据该罪的构成要件,特别是“违反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区分认定。对此,必须考察民法典和《中华人民共和... 公开的个人信息也是刑法的保护对象。判断公开个人信息的处理行为是否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不能简单地一律归为有罪或无罪,而应当依据该罪的构成要件,特别是“违反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区分认定。对此,必须考察民法典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前置法,根据前置法的规定,在未取得信息主体同意的情况下,公开个人信息处理行为只有对信息主体权益有重大影响,才符合该罪“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前置法要件。对于虽未取得信息主体同意,但处理行为未对其权益有重大影响的行为,由于不符合“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前置法要件,不能进行入罪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开个人信息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个人权益 重大影响
原文传递
立足“两个直接” 把握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中的财产信息
14
作者 远桂宝 吴高飞 《人民检察》 2024年第S01期148-150,共3页
财产信息看似是一个非常清楚的概念,实际上其内涵与外延并非泾渭分明。司法实践中围绕财产信息的认定产生了诉判不一、二审改判、同案不同判等问题,也足以说明财产信息认定的复杂性。对财产信息的正确认定,不仅涉及罪轻与罪重的科学量... 财产信息看似是一个非常清楚的概念,实际上其内涵与外延并非泾渭分明。司法实践中围绕财产信息的认定产生了诉判不一、二审改判、同案不同判等问题,也足以说明财产信息认定的复杂性。对财产信息的正确认定,不仅涉及罪轻与罪重的科学量刑问题,也关系到罪与非罪的定罪问题,意义重大。从解释方法上看,对财产信息必须进行体系解释,不能按照字面意思将财产信息理解为“涉财产信息”,否则财产信息的概念会被“口袋化”,财产信息的外延也会被无限扩大,有违罪责刑相适应的刑法基本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基本原则 量刑问题 罪责刑相适应 体系解释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同案不同判 口袋化 罪与非罪
原文传递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中行踪轨迹信息的内涵探析
15
作者 远桂宝 《中国检察官》 2024年第18期25-28,共4页
行踪轨迹信息所承载的法益是信息主体的人身安全,属于最敏感的个人信息,刑法对其持严格保护的态度,司法实践也应当对其严格解释,防止概念泛化。行踪轨迹信息不仅具有空间地理性、实时性和动态性的突出特征,而且具有直接定位特定自然人... 行踪轨迹信息所承载的法益是信息主体的人身安全,属于最敏感的个人信息,刑法对其持严格保护的态度,司法实践也应当对其严格解释,防止概念泛化。行踪轨迹信息不仅具有空间地理性、实时性和动态性的突出特征,而且具有直接定位特定自然人具体位置的直接识别性的核心特征。获取行踪轨迹信息,除了通过现代定位技术之外,还可以通过人力跟踪、蹲守等方式,因而获取手段的技术性并非行踪轨迹信息的必有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踪轨迹信息 物理空间性 实时动态性 直接识别性
原文传递
民事虚假诉讼的法律规制 被引量:2
16
作者 远桂宝 《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76-79,共4页
民事虚假诉讼不仅侵犯了第三人的合法权益,而且损害了审判权威和司法公信力,浪费了司法资源。当前立法机关需要按照渐进性的原则积极推动法律修改和完善,以实现对虚假诉讼的法律规制,特别是对严重虚假诉讼行为的刑法规制。
关键词 虚假诉讼 民事审判 意思自治原则
下载PDF
轻罪治理背景下“多次盗窃”犯罪的检察应对 被引量:1
17
作者 徐清 《中国检察官》 2023年第3期31-34,共4页
司法实践中,“多次盗窃”被视为行为犯,次数认定较为严苛,刑事处罚相对严厉,不符合轻罪治理的时代要求。建议针对“多次盗窃”定罪量刑中的突出问题,构建“次数+数额+情节”一体的立案标准,积极探索建立不起诉标准、缓刑适用标准,适当... 司法实践中,“多次盗窃”被视为行为犯,次数认定较为严苛,刑事处罚相对严厉,不符合轻罪治理的时代要求。建议针对“多次盗窃”定罪量刑中的突出问题,构建“次数+数额+情节”一体的立案标准,积极探索建立不起诉标准、缓刑适用标准,适当限缩打击范围、稀释刑罚的强度,在司法办案中彰显法治温度、司法善意。深入分析“多次盗窃”犯罪中的深层矛盾,防患未然,促进溯源治理,提升治理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罪治理 多次盗窃 次数认定 罚金刑
原文传递
通讯传输型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犯罪探析
18
作者 徐清 《人民检察》 2023年第24期113-115,共3页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以下简称“帮信罪”)近年来呈高发态势,从帮助方式上看主要涉及信息网络犯罪的资金端和通信端,前者以向上游犯罪提供转移支付、套现、取现工具的手机卡、银行卡为主,可称之为支付结算型帮信犯罪,后者以为上游犯...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以下简称“帮信罪”)近年来呈高发态势,从帮助方式上看主要涉及信息网络犯罪的资金端和通信端,前者以向上游犯罪提供转移支付、套现、取现工具的手机卡、银行卡为主,可称之为支付结算型帮信犯罪,后者以为上游犯罪搭建远程“机房”、提供通讯支持为主,可称之为通讯传输型帮信犯罪,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提供“简易组网GOIP”通话服务。本文拟对通讯传输型帮信案件开展实证分析,以期对网络犯罪治理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游犯罪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信息网络犯罪 犯罪治理 通讯传输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 手机卡 支付结算
原文传递
民事诉讼法视域中调查核实权的再认识 被引量:1
19
作者 邹建华 《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65-67,共3页
修订后的民事诉讼法首次明确了检察机关在民事检察中的调查核实权,为该项权力的行使提供了法律支撑和发展契机。但是,民事诉讼法对该项权力的规制不足,存在较大的空白地带,为该项权力的非规范化运行埋下了伏笔。因此,亟待对该项权力进... 修订后的民事诉讼法首次明确了检察机关在民事检察中的调查核实权,为该项权力的行使提供了法律支撑和发展契机。但是,民事诉讼法对该项权力的规制不足,存在较大的空白地带,为该项权力的非规范化运行埋下了伏笔。因此,亟待对该项权力进行规制,明确其行使的限制条件,以减少其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包括权力滥用在内的各种消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诉讼法 调查核实权 手段规制
下载PDF
刑事证据审查模式的三个转变
20
作者 远桂宝 《人民检察》 2023年第S01期100-101,共2页
错案的形成虽缘于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但是“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几乎在每一起刑事错案的成因中都存在着证据的作用。”^(①)从对一些冤错案件的分析来看,其暴露了传统证据审查模式存在的问题:注重在卷证据的审查、运用,忽视在案证据的... 错案的形成虽缘于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但是“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几乎在每一起刑事错案的成因中都存在着证据的作用。”^(①)从对一些冤错案件的分析来看,其暴露了传统证据审查模式存在的问题:注重在卷证据的审查、运用,忽视在案证据的收集、审查、运用;注重主观性证据的优先审查,忽视客观性证据的作用挖掘;注重根据言词证据形成内心判断,忽视立足全案证据的综合分析,等等。对于检察机关而言,要推进证据审查模式的现代化,需构建三种证据审查模式,推进三个证据审查方向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查模式 言词证据 检察机关 刑事错案 刑事证据 证据审查 客观性证据 主观性证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