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量子血疗(QOB)的血氧和微循环即刻效应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朱公悦 丁莉 朱向阳 《中国微循环》 1994年第3期142-143,147,共3页
本文动态监测QOB治疗的血氧和微循环改变,以了解其即刻效应。检查结果表明:QOB能迅速提高PaO_2,均值为1.5kPa,逐步在30分钟内达最高点,缺氧愈明显提高愈快。此外伴有局部皮温升高和微循环的改善。复习文献,作者认为:即刻效应是乘积效应... 本文动态监测QOB治疗的血氧和微循环改变,以了解其即刻效应。检查结果表明:QOB能迅速提高PaO_2,均值为1.5kPa,逐步在30分钟内达最高点,缺氧愈明显提高愈快。此外伴有局部皮温升高和微循环的改善。复习文献,作者认为:即刻效应是乘积效应,因而具有理论和实际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血疗 血氧分压(PaO2) 微循环 皮温
下载PDF
检测高半胱氨酸、叶酸及维生素B_(12)对脑梗死患者的应用价值
2
作者 陈彤 曹兴建 +1 位作者 张克霞 邵良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9,13,共2页
关键词 脑梗死 高半胱氨酸 叶酸 维生素B12
下载PDF
以神经系统损害起病的急性白血病
3
作者 丁莉 邢良 朱公悦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5年第3期159-161,共3页
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死后尸体检查,80%左右有显著的中枢神经系统病理改变,但发生症状者仅占20~35%,中枢神经系统出血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其次为脊髓损害,但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以神经系统损害起病而入神经科,发病后数周才出现典型的白血病血... 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死后尸体检查,80%左右有显著的中枢神经系统病理改变,但发生症状者仅占20~35%,中枢神经系统出血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其次为脊髓损害,但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以神经系统损害起病而入神经科,发病后数周才出现典型的白血病血象和骨髓象,确属罕见。特报告如下,并结合文献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急性 神经系统损害 病理
下载PDF
急性脑血管疾病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 被引量:21
4
作者 丁莉 朱公悦 朱向阳 《综合临床医学》 1994年第5期236-238,共3页
本文报告急性脑血管疾病(ACVD)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ARF)16例,其发生机理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二大类,前者大多为医源性(甘露醇肾6例,高渗性高血糖性非酮症昏迷2例),后者发生于ACVD合并多系统功能衰竭。重点讨论急性出血性卒中合并ARF的原... 本文报告急性脑血管疾病(ACVD)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ARF)16例,其发生机理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二大类,前者大多为医源性(甘露醇肾6例,高渗性高血糖性非酮症昏迷2例),后者发生于ACVD合并多系统功能衰竭。重点讨论急性出血性卒中合并ARF的原因和甘露醇肾的发生机理。医源性是可以预防的,一旦发生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疾病 急性 肾功能衰竭 并发症
原文传递
大剂量地塞米松冲击治疗重症神经系统自家免疫疾病的临床估价 被引量:2
5
作者 朱公悦 丁莉 董政协 《新医学》 1994年第5期243-244,共2页
应用大剂量地塞米松(H-DXM)治疗重症GBS、MG,MS、ADE26例。其中17例在常量激素治疗无效后,应用H-DXM,另9例入院后即用H~DXM,除2例死于严重感染外,其余均获完全缓解。结果表明,用超大剂量激素冲... 应用大剂量地塞米松(H-DXM)治疗重症GBS、MG,MS、ADE26例。其中17例在常量激素治疗无效后,应用H-DXM,另9例入院后即用H~DXM,除2例死于严重感染外,其余均获完全缓解。结果表明,用超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重症难治性自家免疫性神经系统疾病比用常规剂量激素治疗的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病 地塞米松 重症肌无力 多发性硬化症
下载PDF
逐瘀通脉胶囊对脑梗死患者血流动力学及甲襞微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陆小俊 顾承志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496-497,共2页
目的探讨逐瘀通脉胶囊对脑梗死患者血流动力学及甲襞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对4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依达拉奉、胞二磷胆碱钠治疗,治疗组加用逐瘀通脉胶囊。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上述指标。结果逐瘀通脉胶囊治疗后血... 目的探讨逐瘀通脉胶囊对脑梗死患者血流动力学及甲襞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对4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依达拉奉、胞二磷胆碱钠治疗,治疗组加用逐瘀通脉胶囊。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上述指标。结果逐瘀通脉胶囊治疗后血流动力学检查各项指标值均显著下降(P<0.05),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逐瘀通脉胶囊治疗后甲襞微循环血流速度、流态等均显著改善,总积分值下降(P<0.05~0.01),而对照组治疗后稍有好转,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逐瘀通脉胶囊可改善脑梗死患者异常的血流动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活血祛瘀剂 血流动力学 微循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