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生成、图像融合法容积重现脑内静脉畸形的优势和不足 被引量:3
1
作者 徐刚 胡海菁 +1 位作者 孙华平 陈旭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22-425,共4页
目的:探讨螺旋CT(MSCT)血管生成和图像融合法容积重现脑内静脉畸形(IVM)的优势和不足。方法:采用64排螺旋CT进行头部容积扫描,利用"血管生长"及"图像融合"法对25例静脉性血管畸形的图像进行容积再现三维重建,分析... 目的:探讨螺旋CT(MSCT)血管生成和图像融合法容积重现脑内静脉畸形(IVM)的优势和不足。方法:采用64排螺旋CT进行头部容积扫描,利用"血管生长"及"图像融合"法对25例静脉性血管畸形的图像进行容积再现三维重建,分析脑内静脉性血管畸形CTA的影像表现,评价其在脑内静脉畸形诊断和治疗中的优势和不足。结果:25例脑内静脉畸形患者中,CT增强显示条状或放射状排列非解剖部位的异常血管增强影18例,其中5例显示"水母头"征,诊断准确率为66.7%(18/25),采用血管生成及图像融合法进行容积重现,23例IVM直观地呈现典型的"水母头"征,17例可清晰完整地显示颅内静脉畸形的组成及引流静脉的全程,2例显示非解剖部位的异常条状血管,MSCTA对引流静脉全程的显示率为68%(17/25),诊断准确率为92%(23/25)。结论:MSCT采用血管生成和图像融合法进行脑内血管的容积重现,对脑内静脉畸形的诊断存在一定优势,可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内静脉畸形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脑血管造影术 容积重建
下载PDF
不同鼻饲法在重型颅脑损伤营养支持的应用 被引量:7
2
作者 林倩君 区洁芬 杨泽福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20期116-117,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鼻饲匀浆膳方法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观察。方法选择在神经外科住院的86例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间歇经鼻胃管滴注匀浆膳,隔2 h滴一次,中间滴注口服补液盐水和温开水;对照组经鼻胃管每天分次予注射器推注匀... 目的探讨不同鼻饲匀浆膳方法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观察。方法选择在神经外科住院的86例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间歇经鼻胃管滴注匀浆膳,隔2 h滴一次,中间滴注口服补液盐水和温开水;对照组经鼻胃管每天分次予注射器推注匀浆膳。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鼻饲后的胃潴留、返流、误吸、腹胀及腹泻发生率和护理人员操作耗费时间。结果试验组鼻饲后的胃潴留、返流、误吸、腹胀及腹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每天护理人员操作的次数一样,均为6次,但是试验组每天操作耗费时间明显较对照组少(P<0.05)。结论经鼻胃管滴注匀浆膳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是一种简单,经济、有效的方法,可降低并发症发生,节省护士操作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重型 匀浆膳 肠内营养
下载PDF
心电编辑技术在128层CT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图像后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朱明欣 傅贤方 +3 位作者 徐里纯 黄玉书 黎永锋 曹晓欣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3期260-262,265,共4页
目的 :探讨心电编辑技术在128层CT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图像后处理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行128层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时心电门控记录的心电信号出现异常的50例患者使用心电编辑技术前后的后处理图像,并进行对照。结果:右冠状动... 目的 :探讨心电编辑技术在128层CT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图像后处理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行128层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时心电门控记录的心电信号出现异常的50例患者使用心电编辑技术前后的后处理图像,并进行对照。结果:右冠状动脉、左主干、左前降支使用心电编辑技术后图像质量Ⅰ级和Ⅱ级所占比高于编辑前,Ⅲ级所占比低于编辑前,χ2分别为6.36、6.73、6.14,P值分别为0.042、0.034、0.0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左回旋支编辑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93,P=0.085),并不具备可比性。结论:心电编辑技术能明显提高128层CT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的后处理图像质量,提高检查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编辑技术 冠状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颅脑损伤后透明隔囊肿形成及治疗 被引量:4
4
作者 关国梁 林启明 黄志雄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26-227,共2页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透明隔囊肿的形成及其治疗。方法分析20例颅脑损伤后透明隔囊舯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结果根据临床征象及影像学检查,透明隔囊肿分为四种类型,手术治疗12例,保守治疗8例,效果满意。结论颅脑损伤后透明隔囊肿的临床表现...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透明隔囊肿的形成及其治疗。方法分析20例颅脑损伤后透明隔囊舯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结果根据临床征象及影像学检查,透明隔囊肿分为四种类型,手术治疗12例,保守治疗8例,效果满意。结论颅脑损伤后透明隔囊肿的临床表现与囊肿大小有关;治疗应根据不同类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透明隔囊肿 治疗 临床资料 颅脑外伤
原文传递
影像学判断标准及栓塞体积比指导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效果比较 被引量:4
5
作者 梁世行 刘成辉 +2 位作者 陈旭 肖胜辉 李嵌嵌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9期396-398,共3页
目的比较影像学判断标准以及栓塞体积比指导下颅内动脉瘤的栓塞治疗效果,并探讨颅内动脉瘤栓塞的方法。方法选取63例形态较规则的动脉瘤病人,共63个动脉瘤,随机分为对照组(n=31)和观察组(n=32)。对照组按影像学判断标准指导栓塞,观... 目的比较影像学判断标准以及栓塞体积比指导下颅内动脉瘤的栓塞治疗效果,并探讨颅内动脉瘤栓塞的方法。方法选取63例形态较规则的动脉瘤病人,共63个动脉瘤,随机分为对照组(n=31)和观察组(n=32)。对照组按影像学判断标准指导栓塞,观察组以体积比指导栓塞。随访6~33个月,比较两组栓塞体积比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动脉瘤栓塞体积比平均21.4%,复发率9.7%(3/31);观察组动脉瘤栓塞体积比平均23.7%,复发率6.2%(2/32)。两组动脉瘤栓塞体积比无统计学差异,复发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形态规则动脉瘤,在中短期效果上,动脉瘤栓塞达影像学100%栓塞后,仍需参考动脉瘤栓塞体积比,动脉瘤栓塞体积比应至少达到21%,才可能有效预防动脉瘤栓塞后中短期内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栓塞 治疗性 栓塞体积比
下载PDF
综合护理干预对防治脑卒中昏迷患者便秘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罗孟媛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4年第11期46-47,共2页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防治脑卒中昏迷患者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近年收治的100例脑卒中昏迷患者按照住院先后顺序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名,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措施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防治脑卒中昏迷患者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近年收治的100例脑卒中昏迷患者按照住院先后顺序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名,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措施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便秘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便秘发生率为88%,实验组便秘发生率为2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昏迷患者进行综合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便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昏迷 便秘 护理干预
下载PDF
纳络酮对颅脑损伤患者免疫调节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陈旭 刘成辉 +2 位作者 关国梁 林启明 梁世行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41-644,共4页
目的 动态检测颅脑损伤后血液及腩脊液中体液免疫指标,分析颅脑损伤后体液免疫与疾病发展和恢复的关系,探讨纳络酮干预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前瞻性研究南海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08年1月至12月收治的100例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 目的 动态检测颅脑损伤后血液及腩脊液中体液免疫指标,分析颅脑损伤后体液免疫与疾病发展和恢复的关系,探讨纳络酮干预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前瞻性研究南海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08年1月至12月收治的100例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加用纳络酮治疗.伤后第4、14、21天检测患者血液和脑脊液IgG、IgA、IgM、补体C3、白蛋白(Alb)含量的变化,比较2组患者上述免疫指标、临床感染率和残疾等级评分(RDS)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同一时间点比较.治疗组患者血液中各项免疫指标、脑脊液IgM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脑脊液IgG、IgA、Alb含量,临床感染率和RDS评分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伤后第4天脑脊液C3阳性率(20/50)低于对照组(2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损伤后早期应用盐酸纳络酮,可以调节免疫、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和降低感染率,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监测 免疫学 纳络酮 药物疗法
原文传递
螺旋CT血管生长技术及脑血管造影在烟雾病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胡海菁 陈旭 +2 位作者 刘成辉 林启明 梁世行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205-207,共3页
目的探讨使用多排螺旋CT血管生成技术(MSCTA)及脑数字减影(DSA)血管造影在烟雾病(MMD)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8排螺旋CT进行头部螺旋容积扫描,分析23例烟雾病的CT平扫及增强的影像表现,利用"血管生长(add vessel)"法对图像进... 目的探讨使用多排螺旋CT血管生成技术(MSCTA)及脑数字减影(DSA)血管造影在烟雾病(MMD)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8排螺旋CT进行头部螺旋容积扫描,分析23例烟雾病的CT平扫及增强的影像表现,利用"血管生长(add vessel)"法对图像进行后处理,采用多平面体积重组及容积重建图像对脑血管进行三维重建并和DSA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CT平扫13例患者显示不同部位的脑出血,5例患者表现为多发性的脑梗死,3例患者仅见局限性的脑萎缩,2例患者CT平扫未发现明显异常。MSCTA均清晰显示不同程度的颈内动脉颅内段和(或)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23例均显示纤细迂曲的"烟雾"状异常血管网。其中15例经股动脉插管行全脑数字血管减影(DSA)证实。结论采用血管生成、容积重建技术,MSCTA是明确诊断烟雾病的有效非创伤性首选检查方法,可替代DSA进行烟雾病的筛选、诊断和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烟雾病
下载PDF
高压氧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和脑电信号的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邓英 黄志雄 +2 位作者 关国梁 何小乔 林启明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02年第6期353-354,共2页
选择 6 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 2组。常规治疗组接受开颅手术、止血、脱水、抗炎、激素等综合治疗 ;高压氧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加用高压氧治疗。在治疗前后用经颅多普勒 (TCD)测全脑主要分支动脉平均流速(Vm )、搏动指数 (... 选择 6 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 2组。常规治疗组接受开颅手术、止血、脱水、抗炎、激素等综合治疗 ;高压氧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加用高压氧治疗。在治疗前后用经颅多普勒 (TCD)测全脑主要分支动脉平均流速(Vm )、搏动指数 (PI) ,同时做脑电图 (EEG)、脑电地形图 (BEAM )检查。结果高压氧治疗组EEG、BEAM明显改善 ,异常率降低。大脑前、中动脉的血流及PI指数明显下降 ,而大脑后动脉、基底动脉的血流上升 ,PI指数下降。高压氧明显缓解原发损伤部位脑血管痉挛 ,治疗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颅脑损伤 脑超声描记述 脑电描记术 脑血流动力学 脑电信号
下载PDF
早期微创穿刺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余大超 黄鸣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4年第2期195-198,共4页
目的比较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术与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资料,按不同的手术方法分为微创穿刺引流术(微创组,n=63例)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小... 目的比较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术与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资料,按不同的手术方法分为微创穿刺引流术(微创组,n=63例)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小骨窗组,n=35例),评价两组患者手术和住院时间、意识障碍恢复时间、治疗1个月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D)和3个月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结果微创组手术时间和住院天数显著短于小骨窗组,意识恢复时间无显著性差异;而1个月后微创组患者的NID明显低于小骨窗组(P<0.05);治疗3个月后随访,患者ADL达自理水平的较好状态者(Barthel指数≥80),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微创组优于小骨窗组。结论与小骨窗组相比,微创穿刺术可明显缩短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改善神经功能缺失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微创穿刺术 小骨窗 疗效
下载PDF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治疗重型对冲性脑挫裂伤颅内血肿探讨 被引量:2
11
作者 陆钦明 黄志雄 关国梁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2年第4期205-207,共3页
目的 探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 (StandardLargeTraumaCraniotomy)治疗重型对冲性脑挫裂伤颅内血肿的效果。 方法 对 5 8例重型对冲性脑挫裂伤患者切口始于耳前颧弓处 ,向后上方延伸至顶结正中线再转向前 ,止于额部发际下。皮瓣翻开后... 目的 探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 (StandardLargeTraumaCraniotomy)治疗重型对冲性脑挫裂伤颅内血肿的效果。 方法 对 5 8例重型对冲性脑挫裂伤患者切口始于耳前颧弓处 ,向后上方延伸至顶结正中线再转向前 ,止于额部发际下。皮瓣翻开后颅骨钻 4~ 5孔 ,分别位于额骨颧突的后方 ,额骨中线旁 ,顶骨中线旁 (距中线 2cm~ 3cm) ,颞骨下方。骨瓣大于 10cm× 10cm。骨瓣翻向颧弓后 ,向下咬除颞鳞及喋骨嵴外侧 ,使骨囱下界达中颅窝底。 2例并枕部颅内血肿切口从耳廓后向枕部延伸 ,再转向中线向前。“T”字型切开硬脑膜。术后行硬脑膜与颞肌筋膜减张缝合。 结果 治疗结果采用GOS评定标淮 ,植物生存状态 4例 ,严重残疾 6例 ,中度残疾 13例 ,恢复良好 2 1例 ,死亡 14例 ,其中GCS 3~ 5分死亡 8例 (4 0 % ) ,GCS 6~ 8分 6例 (16 % )。 结论 本组资料显示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在重型对冲性脑挫裂伤合并颅内血肿、脑肿胀的治疗中效果较显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 治疗 重型对冲性脑挫裂伤 颅内血肿 脑肿胀 手术方法 合并症
下载PDF
内脂素改善创伤性脑损伤小鼠神经功能修复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毅 梁仔 +1 位作者 刘墉 刘成辉 《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 2020年第1期44-48,共5页
目的研究内脂素对创伤性脑损伤(TBI)小鼠的神经功能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液压冲击方法建立C57BL/6小鼠液压冲击脑损伤模型,共48只,然后随机分为实验组A、实验组B、对照组,各16只。模型建立3 h后起,实验组A和实验组B分别给予腹腔注... 目的研究内脂素对创伤性脑损伤(TBI)小鼠的神经功能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液压冲击方法建立C57BL/6小鼠液压冲击脑损伤模型,共48只,然后随机分为实验组A、实验组B、对照组,各16只。模型建立3 h后起,实验组A和实验组B分别给予腹腔注射内脂素15、30μg/kg,1次/d,共7 d,对照组给予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治疗开始前、开始治疗后第3、14、28天各组随机选取10只小鼠,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SS);治疗结束后第2天,每组随机取3只小鼠全脑取材,比较TUNEL染色后阳性细胞差异;再随机取3只收集脑组织总蛋白,比较各组小鼠脑组织凋亡相关蛋白水平差异;剩余10只小鼠在治疗结束后第24~28天,比较Morris水迷宫小鼠逃逸潜伏期时间差异。结果 3组小鼠NSS评分在开始治疗后第3天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第14、28天时,内脂素治疗组小鼠N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小鼠在治疗结束后24、25 d时水迷宫潜伏逃逸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第26、27、28天时,内脂素治疗组小鼠水迷宫潜伏逃逸期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脂素治疗组小鼠脑切片中TUNEL阳性细胞数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凋亡相关蛋白cleave Caspase-3、cleaved PARP的表达量也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脂素能够抑制小鼠TBI后病灶周围神经细胞的凋亡及降低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量,改善神经功能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颅脑损伤 神经功能修复 内脂素
原文传递
纳洛酮对大鼠脑外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13
作者 苗海锋 黄志雄 +3 位作者 卓文燕 郑佩娥 狄静芳 徐安定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2期28-31,共4页
目的 :采用Feeney法自由落体撞击脑损伤动物模型 ,观察纳洛酮对脑外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和脑水肿的影响。方法 :90只大鼠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 ,在损伤后 15、6 0min及 2 4h分别给予纳洛酮或生理盐水 ,损伤后第 5d断头处死大鼠 ,TUNEL法测定... 目的 :采用Feeney法自由落体撞击脑损伤动物模型 ,观察纳洛酮对脑外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和脑水肿的影响。方法 :90只大鼠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 ,在损伤后 15、6 0min及 2 4h分别给予纳洛酮或生理盐水 ,损伤后第 5d断头处死大鼠 ,TUNEL法测定神经细胞原位凋亡情况 ,测定损伤侧大脑半球含水量以及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大鼠脑外伤后 15及 6 0min静注纳洛酮可保护神经细胞 ,减少凋亡率 ,减轻脑水肿 ;而外伤后 2 4h给药 ,神经细胞凋亡率以及脑水肿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研究结果提示纳洛酮作为阿片受体的拮抗剂有保护大鼠脑外伤后神经细胞的作用 ,但应在外伤后尽早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洛酮 脑外伤 神经细胞凋亡
下载PDF
经鼻孔蝶窦入路神经内镜下垂体瘤切除术临床分析 被引量:16
14
作者 吴毅 刘成辉 +1 位作者 陈旭 杨超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8年第8期846-849,共4页
目的研究经鼻孔蝶窦入路神经内镜下垂体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01-2016-01收治的垂体瘤患者97例并随访1a,按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神经内镜组(n=51,行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和显微镜组(n=46,行显微镜... 目的研究经鼻孔蝶窦入路神经内镜下垂体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01-2016-01收治的垂体瘤患者97例并随访1a,按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神经内镜组(n=51,行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和显微镜组(n=46,行显微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比较2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肿瘤切除和复发情况。结果神经内镜组临床疗效优于显微镜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少,肿瘤全切率高,复发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临床疗效满意,是外科治疗垂体瘤的较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垂体瘤 显微镜 经鼻孔蝶窦入路 疗效
下载PDF
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脑出血疗效分析 被引量:14
15
作者 余海浪 庹秀均 林建浩 《当代医学》 2013年第6期81-82,共2页
目的研究小骨窗微创手术用于治疗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4例收住院的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行小骨窗微创手术,对照组行传统的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存活率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 目的研究小骨窗微创手术用于治疗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4例收住院的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行小骨窗微创手术,对照组行传统的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存活率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手术治疗后疗效均较好,治疗组患者术后基本恢复52例(83.87%)明显多于对照组40例(64.52%),治疗组病死率6.45%,明显低于对照组(19.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骨窗微创手术用于治疗脑出血患者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能显著提高脑出血患者的术后存活率,并能明显降低患者术后并发严重后遗症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骨窗微创手术 血肿清除术 脑出血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不同情况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的疗效 被引量:14
16
作者 梁世行 刘成辉 +1 位作者 陈旭 肖胜辉 《新医学》 2017年第3期173-177,共5页
目的评价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对不同情况大脑中动脉(MCA)动脉瘤的治疗效果。方法记录或检测接受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的192例MCA动脉瘤患者术前Hunt-Hess分级、术后格拉斯预后评分(GOS)、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采用健康状... 目的评价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对不同情况大脑中动脉(MCA)动脉瘤的治疗效果。方法记录或检测接受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的192例MCA动脉瘤患者术前Hunt-Hess分级、术后格拉斯预后评分(GOS)、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采用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和术后1年内动脉瘤复发情况,比较是否单发、术前动脉瘤是否破裂、瘤体大小、初次栓塞是否完全、是否有合并症等不同情况者的手术疗效。结果 192例Hunt-Hess分级0~V级分别占14.1%、14.6%、41.1%、28.1%、1.6%和0.5%。术后1个月GOS得分1~5分分别有1、19、28、86和58例,术后6个月SF-36得分为(65.5±23.2)分。初次栓塞完全者的GOS(U=9.941,P=0.019)和SF-36评分(t=2.023,P=0.045)均优于初次栓塞不完全者,而有合并症者的SF-36评分低于无合并症者(t=-2.237,P=0.026),多个动脉瘤者的短暂性脑缺血发生率高于单个动脉瘤者(χ~2=8.495,P=0.004),术前未发生动脉瘤破裂者的术后1年内再发率高于术前发生动脉瘤破裂者(χ~2=8.921,P=0.003)。结论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MCA动脉瘤的疗效好,但栓塞是否完全、是否有合并症、不同动脉瘤个数及术前动脉瘤是否破裂等不同情况下的疗效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 动脉瘤 介入治疗
下载PDF
纳洛酮对大鼠颅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黄志雄 关国梁 +3 位作者 林启明 徐安定 苗海峰 徐如祥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81-582,共2页
目的 探讨纳络酮对大鼠颅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Feeney氏自由落体法制备脑损伤动物的模型 ,将 90只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 ,于伤后 1 5、60min及2 4h分别给予纳洛酮或 0 .9%氯化钠溶液 ,伤后第 5天断头处死大鼠 ... 目的 探讨纳络酮对大鼠颅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Feeney氏自由落体法制备脑损伤动物的模型 ,将 90只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 ,于伤后 1 5、60min及2 4h分别给予纳洛酮或 0 .9%氯化钠溶液 ,伤后第 5天断头处死大鼠 ,采用原位末端脱氧核苷酸生物素末端标记 (TUNEL)法测定神经细胞原位凋亡情况 ,并用光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大鼠脑损伤后 1 5及 60min应用纳洛酮可明显减少神经细胞凋亡 ,而伤后 2 4h给药 ,则两组神经细胞的凋亡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结论 早期应用大剂量纳洛酮可明显减少脑损伤后神经细胞的凋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洛酮 大鼠 颅脑损伤 神经细胞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纳洛酮对颅脑外伤患者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1
18
作者 关国梁 黄志雄 +2 位作者 林启明 谭东兴 林倩君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70-471,共2页
目的 探讨纳洛酮对颅脑外伤后神经功能保护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按入院顺序配对实验法 ,将 86例中重型颅脑外伤的患者分为两组 ,对比其疗效。结果 治疗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由 7.95± 2 .12上升为 12 .85± 4.12 ,... 目的 探讨纳洛酮对颅脑外伤后神经功能保护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按入院顺序配对实验法 ,将 86例中重型颅脑外伤的患者分为两组 ,对比其疗效。结果 治疗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由 7.95± 2 .12上升为 12 .85± 4.12 ,血内皮素含量由 95 .2 3± 12 .12下降为 5 4.65± 9 .0 5 ,脑电图 (EEG)的异常率由 91.60 %下降为 49.5 5 %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颅脑外伤的治疗中早期加用纳洛酮 ,具有增加脑灌注量、减轻脑水肿等功效 ,对患者神经功能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洛酮 颅脑外伤 神经功能 保护作用
原文传递
小骨窗开颅经外侧裂与经颞叶入路显微外科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效果对比分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刘成辉 梁世行 +1 位作者 付剑 於新军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1年第6期709-714,共6页
目的探讨经外侧裂入路和经颞叶入路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2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其中男性54例,女性28例;年龄38~74岁,平均年龄58.5岁。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外侧裂组和颞叶组,每组41例。... 目的探讨经外侧裂入路和经颞叶入路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2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其中男性54例,女性28例;年龄38~74岁,平均年龄58.5岁。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外侧裂组和颞叶组,每组41例。两组均接受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外侧裂组经外侧裂入路,颞叶组经颞叶皮质入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意识恢复时间、血肿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并比较两组术后1、3、7 d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5 d血清细胞角蛋白-18裂解片段(CCCK-18)、D-二聚体(D-D)水平;两组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预后良好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意识恢复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侧裂组血肿清除率高于颞叶组(95.12%vs 75.61%,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颞叶组(9.76%vs 36.59%;P<0.05);术后1、3、7 d GCS评分均高于颞叶组[(9.04±0.90)分vs(8.32±0.85)分、(9.95±1.12)分vs(9.11±0.89)分、(12.33±1.22)分vs(10.52±1.14)分;P<0.01];术后5 d血清CCCK-18、D-D水平外侧裂组低于颞叶组[CCCK-18:(182.61±25.77)U/L vs(212.58±29.40)U/L;D-D:(1.77±0.41)mg/L vs(2.31±0.53)mg/L;P<0.01];术后6个月预后良好率外侧裂组高于颞叶组(70.00%vs 41.03%;P<0.05)。结论经外侧裂入路可提高血肿清除率,减轻脑组织损伤,并发症少,有利于患者神志的恢复和预后的改善,可作为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小骨窗显微手术优选的入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 小骨窗 颅内血肿清除术 颞叶 外侧裂
下载PDF
血管内介入栓塞和开颅夹闭手术在颅内动脉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吴毅 刘成辉 +2 位作者 陈旭 肖胜辉 梁世行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7期213-216,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血管内介入栓塞和开颅夹闭手术在颅内动脉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6年12月在本院确诊并住院治疗的6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的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使用开... 目的对比分析血管内介入栓塞和开颅夹闭手术在颅内动脉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6年12月在本院确诊并住院治疗的6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的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使用开颅夹闭术,观察组使用血栓栓塞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的发生率、整体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以后,在躯体功能、认知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情绪功能等几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患者术后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患者,两组治疗后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及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实验组患者发生的住院费用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有26例患者有治疗效果,总有效率86.66%,对照组患者有20例患者有治疗效果,总有效率66.66%,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有4例患者出现了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对照组有12例患者出现了并发症,发生率为4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具有手术安全性高、治疗效果好的特点,但是手术费用昂贵及手术技术要求高,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经济水平以及医院的手术水平,针对不同的患者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颅夹闭术 血管栓塞术 颅内动脉瘤 疗效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